激光蝕刻電容圖形設計_第1頁
激光蝕刻電容圖形設計_第2頁
激光蝕刻電容圖形設計_第3頁
激光蝕刻電容圖形設計_第4頁
激光蝕刻電容圖形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激光蝕刻電容圖形設計要求一、激光銀漿蝕刻原理設備以高頻脈沖激光器為光源,以脈沖的形式在焦點位置對加工材料瞬間加熱氣化以達到去除銀漿(或ITO導電膜)材料的目的,在較高的重疊率下,通過高速振鏡使光斑沿設計線段快速掃描,達到蝕刻整條線,使蝕刻線兩邊銀漿分離斷開;在此情況下,以振鏡高速掃描刻蝕小幅面區(qū)域(110*110mm)+平臺快速移動方式,CCD自動抓靶定位,實現(xiàn)激光穩(wěn)定蝕刻銀漿或ITO材料的工藝方法。二、銀漿印刷工藝分析關于銀漿印刷,要注意以下幾點:銀漿厚度要均勻,厚度控制在6~8um左右,無異物和大顆粒;控制銀漿邊緣厚度變化。一般印刷精度整板應控制在150um以內;印刷無針孔現(xiàn)象,邊緣無鋸齒或輕微。銀漿印刷完成,烘干后,隨時間的變化,銀漿特性也會發(fā)生改變,銀漿容易脫落;如不在印刷完成后馬上蝕刻,一般應付防靜電保護膜,或存放在充滿保護氣體(如氮氣)的空間中。三、銀漿線路設計方案1、兩條激光線路的間距應為激光蝕刻(去除)線寬和銀線保留線寬之和。如激光蝕刻線寬為40微米,銀漿保留寬度為50微米,則設計圖形2條激光線間距(線距)應為90微米。為保證激光蝕刻功能,線距應為激光線寬的2倍以上,即線寬為40微米時,線距應為80~100微米。在圖形設計時,銀漿蝕刻路徑用單線條來表示。如圖1所示,綠色線條為銀漿設計路徑,用單線條表示,紫色為印刷銀漿外框(左邊為引腳),綠色線條2邊黃色線條間部分為銀漿需要蝕刻部分演示,如下圖銀漿蝕刻線寬為40微米,銀漿保留50微米,2條設計線路間距為90微米,在設計圖形時,黃線可省略。

圖1銀漿激光切割線繪制規(guī)范(標注單位:毫米)圖2實際蝕刻效果2、在繪制線條的過程中,整個路徑線條應使用直線擬合而成,應避免出現(xiàn)圓(如大半徑圓弧外形,小圓弧倒角等);如外觀,功能等需要,確實需走圓弧,可以用多條線段擬合(整圓可以看成正N邊行,按精度需要選擇邊數(shù))。圖形完成后,應將每個路徑組合成多線段;請勿轉換成樣條曲線。3、如圖3,設計的蝕刻線在銀漿引腳中間,這可以避免各種誤差引起蝕刻線偏移導致功能不良。圖3蝕刻線位于引腳中間 圖4多條線線間距一致4、兩條激光線之間的間距在各個位置應保持一致,如圖4轉角處。5、拐角處盡量使用直線或斜線,避免使用較小的倒角圓?。ㄈ菀谉齻?,最好在整條蝕刻線上不要出現(xiàn)圓弧,如確實需要,請用多條線段擬合。兩條直線相交處不要出現(xiàn)倒角圓?。ㄌ貏e是小圓?。绻_實需要,請倒斜角。如圖5所示:

(a)(a)(b)(c)圖5轉角處不要倒圓角6、多條直線需要合成一條多段線(避免開、關光處功能不良和提升加工效率),另不要轉換成樣條曲線。(a(a) (b)圖6轉換成多線段7、最邊緣設計銀漿線應距銀漿邊緣大于150微米安全距離,以防止膜脹縮,印刷偏位等帶來的誤差,防止蝕刻出銀漿邊緣。銀漿印刷精度應控制在整版100微米以內為宜。

圖7邊緣銀漿線應距銀漿邊緣150微米以上8、激光蝕刻線繪制順序應保持一致,如下圖8所示,綠色線部分均是從上向下繪制,激光也按照這個順序蝕刻,如果順序不一致,振鏡在高速掃描的時候在轉彎處因為有個弧度的關系會出現(xiàn)線距不均勻的現(xiàn)象。圖8蝕刻線繪制順序應保持一致9、如銀漿邊緣印刷較厚,可以考慮在引腳和出口處加雙線以確保切斷,提高良率。四、ITO線路設計方案如果需要銀漿與ITO一起蝕刻,則只要應注意每個引腳連接的銀漿和ITO應與外界其他部分完全絕緣,使每條引腳對應一個封閉空間。另外,由于蝕刻銀漿和ITO所需激光能量不同,故在設計時應將銀漿蝕刻線與ITO蝕刻線分不同圖層,其中銀漿蝕刻線應避免進入可視區(qū)區(qū)域。下面具體就一些細節(jié)具體分析。目前,銀漿ITO圖形有菱形,方形和斜線(單面)等。1、菱形圖形,該種圖形由于線路較簡單,激光蝕刻效率高。A)如圖9所示為上線激光蝕刻圖形,紅色圖層為ITO蝕刻線,配合著粉紅色圖層(銀漿蝕刻線)使每個引腳區(qū)域絕緣;

圖9上線圖形圖10上線圖形細節(jié)

如圖10,A區(qū)域為激光蝕刻后有效區(qū)域(ITO),B區(qū)域為無效區(qū)域,C區(qū)域激光蝕刻連接處需要延長0.3mm,使之相交,可有效避免蝕刻不斷現(xiàn)象;B)如圖11所示為下線激光蝕刻圖形,紅色圖層為ITO蝕刻線,配合著粉紅色圖層(銀漿蝕刻線)使每個引腳區(qū)域絕緣;圖11下線圖形

圖12下線圖形細節(jié)如圖12,線段A目的是為了分開區(qū)域A和區(qū)域B,因下線引腳在兩邊,所以需要一條阻隔線段(注意,線段A為L形,下面有延長0.3mm與主線重合);2、方塊形設計,該種設計圖中獨立小單元較多,線路復雜,故效率較慢。設計圖形時應盡可能將圖形組合,設計成單線段,較少小線段數(shù)量,以提高效率,下面提供集中思路。A)如圖13(a)為濕刻圖形,紅色填充部分為濕刻掉ITO;激光蝕刻圖形設計如圖13(b),橙色線為激光鐳射線,鐳射線寬在30um左右;

(a) (b)圖13ITO濕刻圖該激光鐳射圖示意B)設計圖形時盡量減少單條線的數(shù)量,這樣可以提高蝕刻效率;如當設計類似(圖14)圖形時,可以按照圖7的作圖方式將其設計為一條多段線,線條起始位置和結尾位置(即4?8線段長度和1?5線段長度)需要重合0.3mm;圖14 圖15(左邊為修改后)C)當設計類似(圖14)圖形時,可以按照圖15左邊的作圖方式將小線段設計為一條多段線,線條起始位置和結尾位置需要重合0.3mm;D)設計封閉圖形時,首尾處應有0.3mm重合處以便連接上。如圖16所示。圖16首尾相連E)可在引腳處將ITO分隔以調高下段良率。關于Mark標設計要求1、Mark標采用銀漿印刷的方式做成,形狀可為實心圓、環(huán)形圓、十字線、或圓和十字線組合等規(guī)則圖形。圖17不同形狀MARK標2、Mark標的尺寸直徑在3mm以內比較合適,印刷邊緣輪廓要清晰,在Mark標底層或以上不要印刷耐酸或視窗保護膠等影響CCD觀測效果的材料,不能有重影,以提高抓靶精度;3、同一Mark標10mm范圍內不要有相同圖形靶標存在,以免誤抓靶標引起蝕刻偏位;4、Mark標位置及數(shù)量:一般在整個蝕刻材料外圍4角對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