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種類_第1頁
文言虛詞種類_第2頁
文言虛詞種類_第3頁
文言虛詞種類_第4頁
文言虛詞種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宣虛詞種類1、代詞代詞是代替詞、詞組和句子的詞。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詞語重復,使文章簡潔。⑴人稱代詞1) 第一人稱:吾、予、余、我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館記》)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2) 第二人稱:汝(女)、而、爾、若、乃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3) 第三人稱:之、其、彼、厥王甚任之。(《屈原列傳》)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國論》)4) 謙稱:或稱自己的名字,或用“臣、仆、愚、不才”等,婦女用“妾”,國君用“孤”“寡人”。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赤壁之戰(zhàn)》)“肅”,魯肅自稱。愚謂大計不如迎之。(《赤壁之戰(zhàn)》)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并序》)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廉頗藺相如列傳》)5) 敬稱:大王、將軍、公、公子、陛下、殿下、閣下、足下、子、先生、大人、卿等。可譯為“您”。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子”,對男子的美稱。6) 人稱復數(shù):古文中用“輩、屬、儕、族、徒”等放在人稱代詞后面表多數(shù)。可譯成“們”,或在人稱代詞后加“一類”“一班”“這些”等詞。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若屬”,你們這些人。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柳敬亭傳》)“吾儕”,我們。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師說》)“之族”,這一類人。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之徒”,這些人。(2)指示代詞用來指示和區(qū)別人或事物的代詞。可代人、代物、代事。1) 近指代詞:是、此、斯、茲、之、然。譯成“這個”“這里”“這樣”。而此獨以鐘名,何哉?(《石鐘山記》)“此”,此處。予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斯”,這篇;“茲”,這。2) 遠指代詞:彼、夫、其。譯成“那”“那個”。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柳子厚墓志銘》)“彼”,那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游褒禪山記》)“其”,那。3) 旁指代詞:他。譯成“別的”“其他的”。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他”,別的。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他”,別的。4) 虛指代詞:或、某。相公又稍稍語人曰:“某也賢!”(《報劉一丈書》)“某”,某人。5) 無定代詞:莫、無。譯成“沒有誰”“沒有哪一樣東西”。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逍遙游》)(3)疑問代詞1) 代人:誰、孰。王曰:“誰可使者?”(《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2) 代事物:胡、奚、曷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ā妒竦离y》)3) 代處所:安、惡(wu)、焉沛公安在?(《鴻門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以下幾個詞作狀語,一般是表反問,譯成“怎么”“哪里”。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ā蛾惿媸兰摇罚┌材芮澜苤?,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2、副詞副詞的基本功能是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作句子的狀語或補語。⑴程度副詞程度副詞是表示性質(zhì)、狀態(tài)或行為動作所達到的程度的副詞。多用來修飾形容詞或表心理活動的動詞。1) 輕微度:少、稍、略。譯成“稍”“略微”“絲毫”。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五人墓碑記》)夫妻心稍慰。(《促織》)2) 加深度:愈、益、彌、尤、更。譯成“更加”“尤其”。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師說》)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鐘山記》)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ā队炅剽徍s凄切》)3) 極高度:最、極、甚、殊、太、至、尤、良、大、絕、特、頗。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很”“極”“太”“非?!薄胺滞狻薄疤貏e”等詞。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廉頗藺相如列傳》)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觸龍說趙太后》)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桃花源記》)(2)范圍副詞表動作行為或與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物的范圍的副詞。修飾動詞,作狀語。1)表總括:悉、皆、盡、咸、勝、俱、舉、畢、凡。珍寶盡有之。(《鴻門宴》)何可勝道也哉?。ā队伟U山記》)2) 表僅限:唯、特、徒、獨、直、第、但、止、則、僅。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只”“僅”“單獨”“只是”等詞。公無從辦,特示故人意耳。(《記王忠肅公翱事》)直好世俗之樂耳。(《莊暴見孟子》)3) 表共同:共、同、并、相。又多豪右,共為不軌。(《張衡傳》)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3) 時間副詞表示與動作行為發(fā)生、持續(xù)時間有關的副詞。1) 過去、一向:表動作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或曾經(jīng)發(fā)生。表示“已經(jīng)、曾經(jīng)”意思的有“既、己、曾、嘗”。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表"以前、起先、當初、過去”意思的有"向、初、曩(nang)、始、昔”。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赤壁之戰(zhàn)》)初,魯肅聞劉表卒。(《赤壁之戰(zhàn)》)表“常常、經(jīng)常、向來”意思的有“常、素、雅、恒”。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張衡傳》)2) 正在、變化時:表動作行為正在進行。表示“正在、恰逢”意思的有“方、正、適、會”。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察今》)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后序》)會征促織。(《促織》)表示“一會兒、片刻”等短暫時間的副詞有“俄、旋、尋、須臾、未幾、無何、斯須、既而”。未見,成歸。(《促織》)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織》)表示“突然、急忙、立刻”等時間緊迫急劇的有“急、遽、卒、立、即”。遽撲之,入石穴中。(《促織》)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論積貯疏》)五萬兵難卒合。(《赤壁之戰(zhàn)》)表示“將要、接近”意思的有“將、且、行將”。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表示“終于、終了”等最終結果的有“終、卒、竟”。其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屈原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4) 語氣副詞表示肯定、否定、推測、反詰等各種語氣的副詞。1) 肯定、確認:必、誠、信、固、果。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一定、實在、果真”。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保ā而欓T宴》)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廉頗藺相如列傳》)2) 否定、禁止:表否定的語氣副詞有“不、弗、未、非、靡、亡、否”,一般用于動詞、形容詞前,否定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作狀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不、沒有”。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勸學》)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表禁止證據(jù)的副詞有“勿、毋、莫、無”。用于祈使句,表禁止或不同意,作狀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不要、別”。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愿將軍勿慮?。ā冻啾谥畱?zhàn)》)毋從俱死也。(《鴻門宴》)3) 推測、估量:殆、蓋、庶、或、其、得無、無乃、庶幾。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大概、也許、幾乎、可能”。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4) 反詰:豈、寧、庸、其。譯為“難道、哪里”。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5) 頻率副詞表“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的有“屢、數(shù)、輒、累”等。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促織》)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張衡傳》)表示“再、也、還、第二次”等重復的副詞有“復、更、再、又”。今年歡笑復明年。(《<琵琶行>并序》)府吏再拜還。(《<孔雀東南飛〉并序》)(6) 謙敬副詞表示對自己謙卑和對對方恭敬的副詞。無實在意義。表謙卑的有“竊、辱、伏惟”。竊為陛下惜之。(《論積貯疏》)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保ā叮伎兹笘|南飛〉并序》)表恭敬的有“幸、敢、請、敬、謹”。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燭之武退秦師》)3、介詞介詞是把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介紹給動詞、形容詞,以表示與之有關的處所、時間、方式、原因、對象等的詞。介詞不能單獨使用,它與所帶的賓語組成介賓詞組來修飾或補充說明動詞、形容詞,作句子的狀語或補語。介詞可根據(jù)功用分為表處所的、表時間的、表原因的、表對象的、表憑借的、表被動的等。使用頻率高,用法比較復雜的介詞有“于、以”。⑴于1) “于”是文言文中最主要的介詞,現(xiàn)代漢語各類介詞的用法,“于”幾乎都可以承擔。會于西河處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于”,引出動作的處所,表所在,譯成“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于”,引進處所,表所從,譯為“從、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于”,引出范圍,表示“在……中”。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于”,引出動作涉及的對象,譯為“向”。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于”,表動作涉及的對象,譯為“給”。2) “于”的賓語如果是處所,“于”有時可省略。歲征(于)民間。(《促織》)成妻納錢(于)案上。(《促織》)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于)我上。(《廉頗藺相如列傳》)⑵以1) 引出動作行為的憑借和依據(jù),作狀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用、憑、靠、根據(jù)、按照”。請以劍舞。(《鴻門宴》)“以”,用,引進憑借工具。以資政殿學士行。(《<指南錄>后序》)“以”,憑,引進憑借的身份。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以”,按照,引出憑借方式。2) 引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相當于“把”。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城予趙”即“予趙城”,“以”的這種用法實際上起了將賓語提前的作用。3) 引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緣由,譯成“因為、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4) 引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譯成“在、從”。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蘇武傳》)5) “以”的賓語上文已出現(xiàn),則賓語有時省略。令以(促織)責之里正。(《促織》)折藏之,歸以(片紙)示成。(《促織》)6) 介詞“以”,也可省略。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促織》)4、連詞連詞是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詞組或句子并表示它們之間的某種關系的詞,其本身無實在意義,但它可幫助我們認識句子的語法結構和邏輯關系,更準確地理解句意。連詞可按其所表示的結構、邏輯關系進行歸類。(1) 表并列關系的連詞表并列關系的連詞有“與、及、而、從、且、則叭且……且……、既……且……、以”。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師說》)蟹六跪而二螯。(《勸學》)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2) 表層進關系的連詞表層進關系的連詞有“而、且、尚……況……、非唯……亦抑……、非獨……亦……”。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3) 表選擇關系的連詞表選擇關系的連詞有“如、其、或、非……則……”。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其”,或者。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察今》)"或”,或者。(4) 表承接關系的連詞表承接關系的連詞有“而、以、乃、則、遂、即、于是、然后”。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石鐘山記》)“而”,接著。(5) 表轉折關系的連詞表轉折關系的連詞有“而、然、但、則、乃、顧、雖”。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夫妻心稍慰,但兒神氣癡木,奄奄思睡。(《促織》)(6) 表因果關系的連詞常用連詞有“以、為、是故、是以”。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7) 表假設關系的連詞常用連詞有“若、茍、今、使、雖、則、向使、假令”。若佑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8) 表修飾關系的連詞“而”“以”常用于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表示二者的修飾關系。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以”,同“而”,不譯。5、助詞助詞是在古代漢語中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種輔助作用的詞。(1)結構助詞1) 之定語的標志,譯成“的”或不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補語標志,譯成“得”。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柳敬亭傳》)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即“晉有何厭”。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蚓無爪牙之利。(《勸學》)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用在時間副詞后,起湊足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在意義,不譯。頃之,煙炎張?zhí)臁#ā冻啾谥畱?zhàn)》)2) 者“者”作結構助詞,常附在別的詞或詞組后構成名詞性“者”字詞組,用來指代人、事、物??勺g成“……的人”“……的事物”“……的原因”。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者”附在動詞“學”后,指“求學的人”。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論積貯疏》)“者”用在形容詞“治”后,指“的事”。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館記》)“者”用在動詞后,表“……的事物”,可不譯。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戰(zhàn)》)“者”用于數(shù)詞后,可根據(jù)上下文譯為所表示的人、事物。“此數(shù)者”指“這幾種情況”。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說》)“者”用在情態(tài)詞組后,相當于“……的樣子”。用在時間副詞后,表停頓。曩者辱賜書。(《報任安書》)“者”用于時間副詞后,表停頓,不譯。用在以名詞為主的中心語后,為定語后置的標志。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戰(zhàn)》)“者”前有以名詞為主的中心語,“者”為定語后置的標志。3)所“所”常與后面的動詞構成名詞性“所”字結構,表示人、事物、處所等,作句子的主語、賓語、定語。有三種情況:如果“所”字結構里的動詞所涉及的對象沒有出現(xiàn),“所”具有指代作用。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所聞”即“聽到的一切”,“聞”的賓語“一切”沒有出現(xiàn),便由“所”指代。如果“所”字結構所表示的人、事物等在動詞后面出現(xiàn)了,這個“所”字結構便作定語,修飾后面的人或事物。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所罾”作“魚腹”的定語。“所”字結構后出現(xiàn)“者”,可看做“者”字結構,指代作用由“者”字來承擔。臣之所好者。(《皰丁解牛》)“所好者”即“所喜歡的事情”?!罢摺敝复笆虑椤?,“所好”作“者”的定語。(2)語氣助詞1)陳述語氣詞:也、矣、焉、耳也“也”可表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各種語氣,但它在表上述各種語氣的同時,對某種事物或情況表示肯定和確認,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了、呢、吧、嗎”等。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論積貯疏》)“也”用在謂語后與“者”呼應,表判斷。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也”用于陳述句句末,表肯定的陳述語氣。矣用于句尾,表示已經(jīng)發(fā)生或曾經(jīng)發(fā)生的變化和情況。同時有加重語氣的作用,譯為“了、啦”。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骰之戰(zhàn)》)用在句尾,表示將要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變化,表達一種確有把握的語氣,或表達一種命令、決斷或請求的語氣。譯為“了”或不譯。吾屬今為之虜矣?。ā而欓T宴》)焉用在句尾,表一般的陳述語氣,有引人注意的意味。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耳用于陳述句句末,表限制語氣,相當于“而已、罷了”。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鴻門宴》)用于陳述句句末,表堅決、肯定語氣。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赤壁之戰(zhàn)》)2) 疑問語氣詞:乎、與、耶乎用于各種疑問句末,表詢問、反詰、測度等語氣,可譯為“嗎、呢”。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石鐘山記》)“乎”表詢問,譯為“嗎”。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乎”表詢問,譯為“吧”。安能復為之下乎!(《赤壁之戰(zhàn)》)“乎”表反問,譯為“呢”。用于祈使句、感嘆句,表祈使、感嘆等語氣。長鋏,歸來乎?。ā恶T諼客孟嘗君》)善哉!技蓋至此乎?(《皰丁解?!罚┮撕醢傩罩^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ā恫渡哒哒f》)TOC\o"1-5"\h\z與可得聞與?(《齊桓晉文之事》)“與”用于特指問句,表詢問,譯為“嗎”。耶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趙威后問齊使》)“耶”用于是非問句,譯為“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