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明道的女性觀_第1頁
凈明道的女性觀_第2頁
凈明道的女性觀_第3頁
凈明道的女性觀_第4頁
凈明道的女性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凈明道的女性觀

凈明路是南宋(1127-1279)初期出現(xiàn)在中國南方的一條新道教流派。由于“他的法律基于對忠誠的虔誠,尊重天堂,為人民的生活和死亡辯護”1,因此也被稱為“凈明忠孝路”。這個道派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東晉(317-420)以來逐漸形成的“許遜崇拜”,其崇拜對象是以“孝悌”聞名且最終“拔宅飛升”的許遜2。這種崇拜發(fā)展到隋唐(581-907)時期,曾出現(xiàn)了以葉法善、張?zhí)N、胡惠超等著名道士為代表的“孝道”群體,并在社會上有著一定的影響3。北宋(960-1279)時期,宋太宗、真宗、仁宗等帝王皆曾對傳說中的許遜“飛升”成仙之地——江西西山“游帷觀”頒賜過“御書”,宋真宗還據(jù)道教《度人經(jīng)》“太釋玉隆騰勝天”之義而改賜其名為“玉隆觀”,宋徽宗更“改觀為宮”并加賜“萬壽”宮名,甚至為許遜上尊號曰“神功妙濟真君”4。宋金交戰(zhàn)之際,西山何真公等人因為“兵禍煽結(jié),民物涂炭”而祈禱許遜,希望這位“神功妙濟真君”昭顯靈異、救度眾生;至南宋高宗建炎辛亥(1131),許遜“果然”降臨西山玉隆萬壽宮并授予何真公《飛仙度人經(jīng)》、“凈明忠孝大法”等,而何真公則依之“建翼真壇,傳度弟子五百余人”,為豫章地區(qū)(今江西省)的百姓“消禳厄會”,終令“民賴以安”5。由于這次神話式的“降授”在事實上導(dǎo)致了以“凈明”為名的宗教經(jīng)典和宗教儀式的產(chǎn)生,并推動了奉行這些經(jīng)、法的信徒及相關(guān)活動場所的出現(xiàn),故學(xué)術(shù)界一般將它視為凈明道正式創(chuàng)立的標(biāo)志。何真公的凈明道團在傳承了二百余年后,“其法寢微”而逐漸湮沒無聞。到了元(1271-1388)初,又有劉玉、黃元吉與徐慧(異)等人再次振興凈明道,并吸收儒家理學(xué)的內(nèi)容而對凈明道的學(xué)說進行充實,將凈明道的發(fā)展推向了全新的階段6。明清(1368-1911)時期,凈明道繼續(xù)發(fā)展并在社會上有著很大的影響,如第43代天師張宇初撰《道門十規(guī)》曾將凈明道列為正一道的四大派別(正一、凈明、靈寶、上清)之一,而據(jù)說由凈明道首創(chuàng)之“功過格”也在明清社會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7。這一時期的凈明道,多與正一道、全真道等相互融合8,但也有一部分道士仍然繼續(xù)宗奉“凈明”,并編纂教史、著書立說,如據(jù)編成于清代(1644-1911)的《逍遙山萬壽宮志》載:明清時江西西山仍有凈明道的傳承,著名道士有彭又朔、張逍遙、周德鋒、朱良月、胡之玫等9。其中,周德鋒、朱良月、胡之玫三人還曾編有《太上凈明宗教錄》10卷,匯集凈明道的各種科儀、戒律及修煉典籍“同歸一軌”,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而清代凈明道士傅金銓則著有《道海津梁》、《度人梯徑》、《性天正鵠》、《玄微心印》、《內(nèi)金丹》、《外金丹》等道書20余種10,其所倡揚的“人道是仙道之階,仙道是人道之極”11曾為道教界的名言而流行一時。直到今天,凈明道在全國各地仍有傳承。與道教的其他宗派一樣,凈明道也尊崇道教的基本教義,認為“道”乃是宇宙間萬物賴以產(chǎn)生、存在的終極根源和本體,而“陰”與“陽”的對立統(tǒng)一則是萬物存在和運動的基本形式,如《凈明道法說》言:無極無形大道,道生一,一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曰“中黃八極九宮”也。道立其中黃,法布于八極,一陰一陽,一動一靜,相為表里者也。正道在于內(nèi),布法治其外,一正八治,天清地寧。這種說法,明顯是從《易傳·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及“一陰一陽之謂道”之說發(fā)展而來,其中不乏“陰”與“陽”并重的思想。不過,我們在此并不擬探討凈明道的宇宙觀、運動觀等哲學(xué)問題,而僅試圖依其“陰”、“陽”并重的思想,從一個側(cè)面來說明凈明道的女性觀念。凈明道的“陰”、“陽”并重思想,早在“許遜崇拜”形成時期就已存在。據(jù)唐《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記載,許遜之所以能夠入道成仙、創(chuàng)立“孝道”,乃與分別代表“陽”、“陰”的蘭公、諶母兩位人物有關(guān),如其記蘭公感孝悌王開示“孝道根本”之事言:孝道本起兗州剛輔縣高平鄉(xiāng)九原里。有一至人姓蘭,不示其名號,曰蘭公,義居百人,同心合德,志行孝行。時感得斗中真人(號孝悌王,即先王之次弟、明王之兄也?!缎⒔?jīng)》云“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斯之謂歟!)以蘭公孝道之志通于神明,遂降示蘭公孝道根本,言先王為日中王,明王為月中王。又云先王玄炁為大道,明王始炁為至道,孝悌王元炁散為孝道,此三者起由玄元始炁也。孝悌王與先王明分作“銅符鐵券”,券中征“許氏陽”(“氏陽”則晉時征為氏陽縣令,氏陽縣蜀郡所管)為孝道之師,傳襲孝道,誘進后代,除邪去逆,修心煉行,則去仙道不遠。以上文字雖較散漫,但其中蘭公得聞“孝道根本”、受傳“銅符鐵券”的過程還是清楚的。接著,該《傳》又記諶母從蘭公得“銅符鐵券”并將其傳予許遜,而許遜則將其“孝道之法”傳予“十二真君”等人:蘭公受孝悌王旨令,將銅符鐵券送達黃堂觀,乃是諶姆所居之宅。諶姆即吳中一貞母也,不顯其姓諱,以道德為事焉。母于吳市見有一兒年四五(按:當(dāng)為“十五”),拱而拜母,求為義兒,諶姆示之云:“你年十五須侍所生之母,何得棄本逐末,義為我兒?我若受汝,殊乖禮律矣?!眱汗蛑x而去。后經(jīng)數(shù)月,變其本身,又為三歲小兒,來于諶姆邊啼號,復(fù)無人志認。諶姆見是嬰孩孤露,心甚愍念,攜抱將歸,愛惜將養(yǎng),不異腹生,過于母子。漸至長大,智慧自然通于神明,感其靈瑞,行履之處,消災(zāi)去禍。既至成立,供侍諶姆,甘旨有敘,晨昏不虧。諶姆憐之,為求妻室,其兒拱揖,出于中庭,白諶姆曰:“兒是先王次弟、明王之兄也,我身為孝悌王,托寄阿母養(yǎng)育,綿歷歲序,欲興孝道,遷延至今。天是我父,地是我母,日是我兄,月是我弟,天上地上,唯我獨尊,五色慶云覆我一身,何用婦乎?”乃拜謝阿母,請將所居之宅開為孝門。諶姆慈悲,不違兒意,遂立其住宅名“黃堂觀”焉。兒遂捧授姆銅符鐵券,拜辭姆而去。時吳君猛與許君遜聞之,遂往黃堂拜謁諶姆,請其孝道之法。諶姆乃授與銅符鐵券,券中征許氏陽一門,無猛名字,猛乃卻拜許君為師。許君因傳其妙法,授與周、彭、陳、時、吁、甘、曾、鐘、施、黃、吳、劉、沈等十二真君,并以崇于孝道,常以惠澤流布于人。上述“故事”中蘭公、諶姆所傳“銅符鐵券”,從字面上來理解似乎是一種符箓?!胺痹谥袊糯堑弁跏谟璩紝俦鴻?quán)和調(diào)發(fā)軍隊的信物,后世道教取“符”字之權(quán)威性,以為天神也有其“符”,且能通過云氣顯現(xiàn)出來,道士可憑之而號令鬼神?!叭北緸橹袊糯弁跏谟韫Τ嫉囊环N契約,特許其世代享受某種特權(quán),為了便于久存而用鐵制,故稱“鐵券”或“丹書鐵券”等;道教亦取“券”之權(quán)威性,多在齋醮科儀中使用此物來驅(qū)邪逐鬼?,F(xiàn)存《道藏輯要》中收有《銅符鐵券》經(jīng)典1部,不過,此“銅符鐵券”卻并不是符箓,而是一部講述如何煉丹的經(jīng)典。該經(jīng)署“玉清無極總真九天諶母元君授許真君”,似乎與歷史上的傳說相符合,但編輯該經(jīng)的“一壑居士”(彭好古)卻在經(jīng)前的《題詞》中懷疑說:這部講述“三元、藥物、火候”的經(jīng)典,其實與“符券”并無關(guān)系,所以恐怕是經(jīng)諶母元君傳予許遜的另外一部經(jīng)典——《金丹寶經(jīng)》。無論現(xiàn)存《道藏輯要》中的這部經(jīng)典原來的名稱是《銅符鐵券》還是《金丹寶經(jīng)》,我們皆不難從上述“故事”中看出:“孝道”雖然號稱始傳于蘭公,但其傳衍在很大程度上卻是依賴于諶姆的,因為導(dǎo)致許遜與吳猛師徒“換位”12之“銅符鐵券”乃是由諶姆直接授予許遜的。由這個神話故事所折射出的現(xiàn)實情況,實際上是女性在孝道/凈明道中的重要地位。或以為上述諶姆傳法之“故事”似有西域摩尼教影響的痕跡13,但即便如此,這個“故事”在后世卻越來越多地染有道教的色彩,如后來的《許真君仙傳》記載:(許遜)真君與吳君游嵩陽,聞金陵丹陽縣黃堂靖有女師諶姆,多道術(shù),同往師之。姆曰:“昔孝悌王自上清下降兗州曲阜縣蘭公家,留下金丹寶經(jīng)、銅符鐵券,謂公曰:‘后晉代當(dāng)有神仙許遜傳吾此道。’命公轉(zhuǎn)以授吾,使掌之,以俟子,積有年矣,今當(dāng)授子。”乃登壇,依科盟授,并正一斬邪之法、三五飛步之術(shù)悉以傳付。二君前受諶姆道法,禮謝訖,辭行。真君方心期每歲必來謁姆,姆覺之,曰:“子勿來,吾即返帝鄉(xiāng)矣。”乃取香茆一根,望南擲之,曰:“子歸,認茆落處立吾祠,歲秋一至足矣?!倍€,首訪飛茆之跡,于所居之南四十余里得之,已叢生矣。遂建祠宇,亦以黃堂名之,今號曰黃堂隆道宮,每歲仲秋之三日必往朝謁焉。不僅如此,《許真君仙傳》還渲染許遜“拔宅飛升”后所遺留的“游帷觀”實與諶姆有關(guān),如說:“初,(許)真君自旌陽回,奉蜀錦為質(zhì)信于諶姆,姆制為殿帷,至是忽飛來游繞故宅之上,竟日復(fù)入云霄?!?4《許真君仙傳》的記載,不僅諶姆傳法的地點、情節(jié)等與早期的《孝道吳許二真君傳》有著不同,且其所傳“正一斬邪之法、三五飛步之術(shù)”諸術(shù)實是傳統(tǒng)的道教法術(shù)。署名“十二真君”之施岑編的《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曾有詩詞贊頌諶姆傳授經(jīng)法之事曰:因參諶姆訪黃堂,教法宗崇孝弟王。香始將焚乘欲露,語猶未發(fā)意相當(dāng)。銅符鐵券宣盟誓,寶典金丹甚審詳。擇日登壇盡傳付,旌陽名久注仙鄉(xiāng)。15《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又有詩詞贊頌許遜與吳猛因諶姆所傳“銅符鐵券”而發(fā)生師徒“換位”之事曰:世云昔作許君師,玉譜仙班未合宜。雖假神方相接示,豈知圣職有穹卑。下司分野存資次,上列星纏不等夷。品秩相遼分使史,旌陽為長復(fù)何疑。16或許是因為諶姆傳授經(jīng)法以及許遜與吳猛“換位”之事對于孝道/凈明道之形成具有巨大的意義,故北宋徽宗皇帝曾降“玉冊”贊美此事曰:“肆膺諶姆之符,榮啟都仙之籍,超升旋極,載祀綿邈,廟像屹崇,風(fēng)烈如在?!?7《混元圣紀》的作者謝守灝也曾作詩贊之曰:“道師諶姆住州陽,一葉飛茅著處香,仙駕不忘當(dāng)日約,年年一度謁黃堂?!?8這里所謂“仙駕不忘當(dāng)日約,年年一度謁黃堂”,是指上述《許真君仙傳》所言“(許遜)每歲仲秋之三日必往(黃堂觀)朝謁焉”之事?!独m(xù)真君傳》亦記唐宋間“仲秋”時黃堂觀/宮之民俗曰:仲秋,號凈月,自朔旦開宮,受四方行香禱賽薦獻。先自州府始(州府具香燭、酒幣、詞疏,遣衙吏馳獻),遠邇之人扶老攜幼,肩輿乘騎,肩摩于路。且有商賈百貨之射利,奇能異伎之逞巧,以至茶坊、酒爐、食肆、旅邸,相續(xù)于十余里之間,駢于關(guān)市,終月乃已。(許真君)常以凈月之三日,仙仗往黃堂觀謁諶姆。前一夕降殿,宿齋南廡。次日昧爽,啟行,少息于憩真靖,晚宿紫陽靖。次日早,登龍城壇,渡小蜀江。初,真君尋飛茅時嘗渡此江,以錢二百勞舟人,舟人請益不已,欲需一千,真君從之,既登岸,舟人持錢歸,二環(huán)耳,余皆楮襁,始驚訝,知其神人。至今仙駕經(jīng)由,舟人止覓二環(huán),不敢過求也。臨午至黃堂,朝謁諶姆,鄉(xiāng)之善士咸集,陳宴享之禮。明日復(fù)留終日,初六日早由西路以還宮中。19由徽宗皇帝御降“玉冊”之熱情贊美,以及當(dāng)?shù)孛癖姟凹缒τ诼贰敝绶钍r,可窺諶姆在當(dāng)時“精英”集團及“民眾”階層信仰中的地位及影響之一斑?;蛟S正是由于此,南宋時期的凈明道團曾將諶姆列為其教所崇奉的“六師”之一,如《太上靈寶凈明飛仙度人經(jīng)法》記“六師”之名為:“祖師”太陽上帝孝道仙王靈寶凈明天尊(日中仙王)—“祖師”太陰元君孝道明王靈寶凈明黃素天尊(月中明王)—“經(jīng)師”至孝恭順仙王(諶姆)—“籍師”玄都御史真君(吳猛)—“監(jiān)度師”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沖玄靜應(yīng)真君(張道陵)—“度師”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應(yīng)神功妙濟真君(許遜)。20值得注意的是,南宋凈明道團所崇奉的“六師”中,并無將“銅符鐵券”等經(jīng)法傳予諶姆的主角——蘭公。這一現(xiàn)象,似乎說明諶姆在凈明道中的地位比蘭公崇高。不過,由上述“六師”名單中“太陽上帝”(日中仙王)與“太陰元君”(月中明王)并列榜首,以及其他諸“師”皆為男性,我們卻難以說此時的凈明道尊“陰”貶“陽”。這種現(xiàn)象至明清時發(fā)生了改變,這一時期的凈明道典籍多將蘭公與諶姆這兩個在“凈明經(jīng)法”從神靈到凡人之傳授過程中的關(guān)鍵角色同時稱為“啟教”祖師,如《逍遙山萬壽宮志》中有所謂“凈明啟教蘭公諶母傳”,而《黃堂隆道宮志》則有“凈明啟教諶母元君傳”及“凈明啟教蘭公傳”等。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時期蘭公與諶姆在凈明道中的次序或地位,在不同的典籍中有不同的表現(xiàn),如作為諶姆“道場”黃堂隆道宮志書的《黃堂隆道宮志》仍將諶姆置于蘭公之前21,而作為凈明道“祖庭”西山萬壽宮志書的《逍遙山萬壽宮志》則是將諶姆置于蘭公之后22。此外,《太上靈寶凈明宗教錄》所收《凈明祈禳煉度科文》中的“拜簡玄科”又稱蘭公為“啟教祖師”并置之于前,而稱諶姆為“傳教祖師”并置之于后23,令諶姆的地位似乎有所下降。實際上,諶姆因直接傳授凈明道經(jīng)法予許遜而致其地位似乎高于蘭公的現(xiàn)象,早在元代劉玉等人的凈明教團中就已出現(xiàn)了變化之端倪,如《凈明忠孝全書》載:(許遜)乃于丹陽縣黃堂靖問道于諶母,母以所受孝道明王之法并蘭公所付孝悌王《銅符鐵券》、《金丹寶經(jīng)》授之,且謂吳君曰:“君昔以神方為許君之師,今孝道明王之道獨許君得傳,君當(dāng)返師之?!倍o謝?!屎?(許遜)復(fù)遇日月二帝君授以凈明靈寶忠孝之道。24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分,實來自《孝道吳許二真君傳》與《許真君仙傳》等。不過,其后半部分中許遜“復(fù)遇日月二帝君授以凈明靈寶忠孝之道”的說法,卻屬《凈明忠孝全書》之首創(chuàng)。這種直接獲得天神傳授而稟有神圣使命之事,乃是許遜成為“教祖”的最有力之神學(xué)依據(jù)。這樣,許遜就不僅通過諶姆的傳法及名著券中的“神意”而掙脫了以前屈為吳猛徒弟的境地,甚至通過直接從日月二帝君那里得傳“凈明靈寶忠孝之道”,而連諶姆、蘭公的制約也擺脫了25。這一變化,實際上也是諶姆與蘭公的相對地位發(fā)生改變之肇端。諶姆與蘭公的相對地位發(fā)生改變,所反映的實際上是凈明道中女性與男性之相對地位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還表現(xiàn)于明清時期凈明道關(guān)于女性皈依道門、奉持戒律的種種規(guī)定中,如清代的《凈明女真戒儀》言:夫戒者,有分別禁止之義。在女真,察則又加詳焉。出家女真,年未五十,不與圓戒,不給戒牒。必要某庵觀年老本師親來保舉,方勘授持。在家女真,必因其夫,必因其子,先在道門日久,受戒有年,勸化日深,聞道日切,夫引其妻,子引其母,合誠求戒,方許受持。及登戒壇,妻同其夫,子同其母,共壇聽戒,不許獨聞。其戒條,悉如其夫其子所受,不另立條款。26不僅如此,清代“凈明女真戒儀”還分有“遙受”、“聽受”、“親受”、“經(jīng)受”、“漸受”等不同類型。其中“遙受”與“聽受”兩類,明顯受到了儒家禮教之“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并多對女性有貶損之詞,如言:夫女身有不出閨門之教,至于道院,在所當(dāng)禁。有志愿受持戒行,其夫其子代為啟請,云某妻某母,愿受“初真戒”,自慚女身,不敢恭趨戒壇,求某轉(zhuǎn)懇,恭望慈悲,一如遙受事例,給與經(jīng)戒。命其弟子,轉(zhuǎn)與依經(jīng)講明,準(zhǔn)如其請。非為其妻,非為其母者,不準(zhǔn)。27夫家教,有“內(nèi)言不出于閫,外言不入于閫”之嚴訓(xùn)。凡一切道言,不聞之于其夫,則聞之于其子。其夫其子,得受經(jīng)戒,許其回家,對妻對母,初一十五,詳細誦讀,逐一講明,務(wù)令合家聽信,以至合家受戒。28以上關(guān)于女真奉戒需要“察則又加詳焉”的言論,以及根據(jù)“女身有不出閨門之教”、“內(nèi)言不出于閫,外言不入于閫”等禮教而制訂的“遙受”、“聽受”規(guī)矩,很大程度上屬于對女性的一種歧視。這種“妻同其夫,子同其母”的受戒儀式,應(yīng)該是凈明道大力吸收儒家理學(xué)思想之后的結(jié)果。其實早在元代,凈明道的思想中就已經(jīng)顯露出這種傾向,如劉玉曾論“一本萬殊”與所謂“一旸”之義言:道寓于物,混成無間,此常道也。道散于物,辯物制名,非常道也。無極而太極,太極而兩儀,兩儀而五行,自無而之有,一本萬殊也。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太極本無極,自有而之無,萬殊一本也。唯反身而誠,復(fù)歸于一,則萬物皆備于我矣。29混沌之初,譬如一滿甕中純是濁水相似,澄湛既久,輕清上浮,重濁下沈(沉),天地分矣。上下才分,便有一點真陽生于其中,名之為日者是也。據(jù)某看來,自古及今,天地之中只是一點陽光為之主宰,足以鎮(zhèn)世;所謂陰者,不是別有一物,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