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涵基礎施工技術交底_第1頁
橋涵基礎施工技術交底_第2頁
橋涵基礎施工技術交底_第3頁
橋涵基礎施工技術交底_第4頁
橋涵基礎施工技術交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技術交底編號:項目部工程名稱基礎施工交底內(nèi)容及說明1.基礎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1.1基坑開挖施工準備1.2基坑開挖1.3基坑回填1.4基坑護壁1.5基坑圍堰1.6基坑排水1.7基地處理規(guī)定1.8基地處理標準1.9基地檢驗1.10混凝土與砌體基礎1.11明挖基礎的施工規(guī)定附件《基礎施工技術交底》交底部門工程部交底復核交底時間接受交底部門接受交底人基礎施工技術交底1、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1.1基坑開挖施工準備施工基坑開挖前應做好下列工作:1.1.1測定基坑中心線、方向、高程。1.1.2按地質(zhì)水文資料,結合現(xiàn)場情況,決定開挖坡度和支護方案、開挖范圍和防、排水措施。1.2基坑開挖1.2.1在天然土層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內(nèi),施工期較短,基坑底處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濕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層構造均勻時,則基坑坑壁坡度可參照表1.2.1選定?;由疃却笥?m或有其他不利條件時,應將坑壁坡度適當放緩,或加作平臺。如土的濕度過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時,坑壁坡度應采用該濕度下土的天然坡度;1.2.2基坑頂有動載時,坑頂緣與動載間應留有大于1m的護道,如地質(zhì)、水文條件不良,或動載過大,應進行基坑開挖邊坡檢算,根據(jù)檢算結果確定采用增寬護道或其他加固措施。1.2.3棄土不得妨礙施工。棄土堆坡腳距坑頂緣的距離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棄在下游指定地點,不得淤塞河道,影響泄洪。表1.2.1基坑坑壁坡度坑壁土坑壁坡度基坑頂緣無載重基坑頂緣有靜載基坑頂緣有動載砂類土1:11:1.251:1.5碎石類土1:0.751:11:1.25黏性土、粉土1:0.331:0.51:0.75極軟巖、軟巖1:0.251:0.331:0.67較軟巖1:01:0.11:0.25極硬巖、硬巖1:01:01:0注:(1)過不同的土層時,邊坡可分層選定,并酌留平臺;(2) 上開挖基坑,當?shù)刭|(zhì)不良時,應防止滑坍;(3) 建筑物旁開挖基坑時,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辦理。1.2.4無水土質(zhì)基坑底面,宜按基礎設計平面尺寸每邊放寬不小于50cm。適宜垂直開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應按基礎輪廓確定。有水基坑底面,應滿足四周排水溝與匯水井的設置需要,每邊放寬不宜小于80cm。1.2.5基底應避免超挖,松動部分應清除。使用機械開挖時,不得破壞基底土的結構,可在設計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開挖。1.2.6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節(jié)開挖?;娱_挖不宜間斷,達到設計高程經(jīng)檢驗合格后,應立即砌筑基礎。如基底暴露過久,則應重新檢驗。1.2.7必要時,基坑應進行邊坡穩(wěn)定計算。1.3基坑回填1.3.1基坑應按設計要求及時回填,應分層夯實。1.3.2臺后、涵洞兩側基坑回填所用的材料和混凝土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1.3.3臺后、涵洞兩側基坑回填應密實、穩(wěn)定。若以碎石分層填筑,其壓實質(zhì)量應滿足設計要求。1.3.4臺后、涵洞兩側基坑回填頂面高程允許偏差為±50mm。1.4基坑護壁1.4.1下列基坑開挖后可采用護壁加固:1)基坑較深,土方數(shù)量較大。2)基坑坡度受場地限制。3)基坑地質(zhì)松軟或含水量較大,坡度不易保持。1.4.2擋板支撐,可采用橫、豎向擋板與鋼(木)框架支撐坑壁?;用繉娱_挖深度,應根據(jù)地質(zhì)情況確定,不宜超過1.5m,邊挖邊支。1.4.3對支撐結構應隨時檢查,發(fā)現(xiàn)變形,及時加固或更換,更換時應先撐后拆。支撐拆除順序,應自下而上。待下層支撐拆除并回填土后,再拆除上層支撐。1.4.4用吊斗出土,應有防護措施。吊斗不得碰撞支撐。1.4.5噴射混凝土護壁適用于穩(wěn)定性好,滲水量少的基坑。噴護的基坑深度應按地質(zhì)條件決定,但不宜超過10m。噴射混凝土厚度可參照表3.4.1規(guī)定辦理。1.4.6射混凝土護壁的坡度根據(jù)土質(zhì)穩(wěn)定情況與滲水量的大小可采用1:0.07?1:0.1。1.4.7選用的噴射機必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輸料均勻。噴射混凝土應摻入外加劑,其摻量應通過試驗確定。當使用速凝劑時,應滿足初凝時間不大于5min,終凝時間不大于10min的要求。干混合料宜隨拌隨噴。表3.4.1噴射混凝土厚度(cm)坑滲水情況地質(zhì)類別無滲水少量滲水砂類土10?1515黏性土、粉土5?88?10碎石類土3?55?8注:(1)本表噴射混凝土厚度適用于不大于10m直徑的圓形基坑,未考慮基坑頂緣荷載;(2) 每次噴射混凝土厚度,取決于土層和混凝土的粘結力與滲水量的大小;(3) 坑內(nèi)砂層有少量滲水,可在坑壁打入木樁后再噴混凝土,木樁直徑約為5cm、長100cm,向下與坑壁成300角打入,一般間距約為50?100cm。1.4.8坑開挖前,應在坑口頂緣,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土層坍塌。按土質(zhì)與滲水情況,每次下挖0.5?1m,應即噴護。對無水或少水坑壁,噴射順序應由下而上,但對滲水的坑壁,應由上而下。當一次達不到要求厚度時,可在第一層混凝土終凝后,再噴第二次或第三次直到要求厚度。續(xù)噴前應將混凝土表面污漬、泥塊清洗干凈。噴射混凝土終凝2h后,應進行濕潤養(yǎng)護。1.4.9挖基坑遇有較大滲水時,可采取下列措施:1) 每層開挖深度不大于0.5m,匯水坑應設于基坑中心。2) 開挖進入含水層時,宜擴挖40cm,以石料碼砌擴挖部位,并在表面噴射一層5?8cm厚的混凝土。3)對流砂、淤泥等夾層,除打入小木樁外,并在樁間纏以竹籬等,然后噴射混凝土。1.4.10凝土圍圈護壁,除流砂及呈流塑狀態(tài)的黏性土外,適用于各類土的開挖防護。1.4.11圈混凝土由上而下逐層澆筑。頂層應一次整體澆筑,以下各層分段開挖澆筑。上下層混凝土縱向接縫應相互錯開。分層高度以垂直開挖面不坍塌為原則,頂層高度宜為2m,以下每層高1?1.5m。1.4.12凝土圍圈的開挖面應均勻分布,對稱施工,及時澆筑,無支承總長度不得超過1/2周長。1.4.13圈混凝土壁厚和拆模強度應滿足承受土壓力的要求。1.5基坑圍堰1.5.1圍堰工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圍堰頂面宜高出施工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最高水位0.5m。2) 對河流斷面被圍堰壓縮而引起的沖刷,應有防護措施。3) 圍堰應盡量做到防水嚴密,減少滲漏。4) 堰內(nèi)面積應滿足基礎施工的需要。5) 圍堰應滿足強度、穩(wěn)定性的要求。土圍堰適用于水深在2m以內(nèi),流速小于0.3m/s,沖刷作用很小,且河床為滲水性較小的土。土圍堰宜使用黏性土填筑,圍堰斷面應根據(jù)使用的土質(zhì)、滲水程度及圍堰本身在水壓力作用下的穩(wěn)定性而定。堰頂寬度不應小于1.5m,外側坡度不陡于1:2,內(nèi)側坡度不陡于1:1。填土出水面后應分層夯實。筑堰引起流速增大,可在外坡面采用草皮、片石或土袋等進行防護。土袋圍堰適用于水深不大于3m,流速不大于1.5m/s,河床為滲水性較小的土。堰頂寬度可為1?2m,外側邊坡為1:0.5?1:1,內(nèi)側為1:0.2?1:0.5。土袋圍堰應用黏土填心。袋內(nèi)裝入松散黏性土后,袋口應縫合,裝填量約為袋容量的60%。在流速較大處,外側土袋內(nèi)可裝粗砂或小卵石。堆碼時土袋應平放,其上下層和左右層應互相錯縫。土、土袋圍堰填筑前,應清理堰底的樹根、草皮、石塊等雜物。當有冰塊時,必須徹底清除。填筑時,均應自上游開始至下游合龍。堰底內(nèi)側坡腳距基坑頂緣距離不應小于1m。1.5.5鋼板樁圍堰適用于深水基坑,河床為砂類土、黏性土、碎石土以及風化巖等地層。1.5.6新鋼板樁驗收時,應備有出廠合格證,機械性能和尺寸符合要求。經(jīng)整修或焊接后的鋼板樁,應用同類型的鋼板樁作鎖口通過試驗檢查。驗收或整修后的鋼板樁,應分類、編號、登記存放。鎖口內(nèi)不得積水。1.5.7鋼板樁堆存、搬運、起吊時,不得損壞鎖口損壞和由于自重而引起殘余變形。1.5.8鋼板樁接長應以等強度焊接。1.5.9當?shù)跹b設備許可時,應將2?3塊鋼板樁拼成一組組合樁,組拼后用堅固夾具夾牢。1.5.10插打鋼板樁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插打前,在鎖口內(nèi)應涂抹防水混合料,組拼樁時應用油灰和棉絮捻塞拼接縫。2) 插打順序應按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可由上游分兩側插向下游合龍。3) 插打時必須有可靠的導向設備。宜先將全部鋼板樁逐根或逐組插打穩(wěn)定,然后依次打到設計高程。4) 開始打的幾根或幾組鋼板樁,應檢查其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當發(fā)現(xiàn)傾斜時,應即予糾正。5) 當?shù)鯓镀鹬卦O備高度不夠時,可改變吊點位置,但不低于樁頂以下1/3樁長。6) 鋼板樁可用錘擊、振動、或輔以射水等方法下沉。但在黏土中,不宜使用射水。錘擊時應使用樁帽。7) 鋼板樁因傾斜無法合龍時,應使用特制楔形鋼板樁,楔形的上下寬度之差不得超過樁長的2%。8) 鋼板樁相鄰接頭應上下錯開不小于2m。9) 圍堰將近合龍時,應經(jīng)常觀測四周的沖淤狀況,并采取預防上游沖空涌水或下游積淤的措施。10) 同一圍堰內(nèi),使用不同類型的鋼板樁時,應將兩種不同類型鋼板樁的各一半拼接成異型鋼板樁。1.5.11鎖口漏水,可用板條、舊棉絮條等在內(nèi)側嵌塞,同時在漏縫外側水面撒細煤渣與木屑等,使其隨水流自行堵塞,必要時可外部堵漏。較深處的滲漏,可將煤渣等沉送到漏水處堵漏。1.5.12潮汐地區(qū)或河流水位漲落較大地區(qū)的圍堰,應采取措施防止圍堰內(nèi)水位高于外側。1.5.13拔樁前應向圍堰內(nèi)灌水,保持內(nèi)外水位相等。拔樁應從下游開始。1.5.14打鋼板樁過程中,當導向設備失效,鋼板樁頂達到設計高程時,平面位置允許偏差:水中打樁為20cm,陸地打樁為10cm。1.6基坑排水1.6.1明挖基坑,可采用匯水井或井點法排、降水,應保持基坑底不被水淹。1.6.2粉、細砂土質(zhì)的基坑,宜用井點法降低水位。當用匯水井排水時,應采取防止帶走泥砂的措施。1.6.3水下挖基時,抽水能力應為滲水量的1.5?2倍。1.6.4基坑排出的水應以水管或水槽遠引。1.6.5各類井點法降水的適用范圍可按表1.6.1確定。表1.6.1各類井點法降水的適用范圍井點名稱土層滲透系數(shù)(m/d)降低水位深度(m)單層輕型井點0.1?503?6多層輕型井點0.1?506?12(由井點層數(shù)而定)噴射井點0.1?18?20電滲井點<0.1根據(jù)選用的井點確定管井井點20?2003?5深井井點10?250>151.6.6井點法降水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安裝井點管,應先造孔后下管,不得將井點管硬打入土內(nèi),造孔應垂直,深度宜比濾管底深0.5m左右。濾管底應低于基底以下1.5m。2) 井點管四周,應以粗砂灌實,距地面0.5?1m深度內(nèi),用黏土填塞嚴密。3) 集水總管與水泵的安裝應降低,集水總管向水泵方向宜設有0.25%?0.5%的下坡。4) 井管系統(tǒng)各部件均應安裝嚴密,不得漏氣。5) 降水過程中,應加強井點降水系統(tǒng)的維護和檢查,保證不斷抽水。6) 對水位降低區(qū)域建筑物可能產(chǎn)生的沉降,應進行觀測,并采取防護措施。7) 拆除多層井點應自底層開始逐層向上進行,在下層井點拆除期間,上部各層井點應繼續(xù)抽水。1.7基底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7.1巖層基底應清除巖面松碎石塊、淤泥、苔蘚,鑿出新鮮巖面,表面應清洗干凈。傾斜巖層,應將巖面鑿平或鑿成臺階。易風化的巖層基底,應按基礎尺寸鑿除已風化的表面巖層。在砌筑基礎時,應邊砌邊回填封閉。1.7.2碎石類及砂類土層基底承重面應修理平整,砌筑基礎時,先鋪一層水泥砂漿。1.7.3黏性土層基底整修時,應在天然狀態(tài)下鏟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必要時,可向基底夯入10cm以上厚度的碎石,碎石層頂面不得高于基底設計高程。1.7.4泉眼可用堵塞或排引的方法處理。1.8基礎處理標準基礎處理中換填地基、重錘夯實、強夯、擠密樁、砂樁、碎石樁、粉噴樁和旋噴樁的施工參照《鐵路路基施工規(guī)范》執(zhí)行。1.9基底檢驗1.9.1基底應檢驗下列內(nèi)容:1) 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底高程。2) 基底地質(zhì)情況和承載力是否與設計資料相符。3) 基底處理和排水情況。4) 檢查施工記錄及有關試驗資料。3.9.2基坑檢驗方法按地基土質(zhì)復雜(如溶洞、斷層、軟弱夾層、易溶巖等)及結構對地基有無特殊要求,可采用直觀或觸探方法,必要時鉆探(鉆深至少4m)取樣做土工試驗,或按設計的特殊要求進行荷載試驗。1.9.3基底高程容許誤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土質(zhì) ±50mm石質(zhì) +50mm,-200mm1.10混凝土與砌體基礎1.10.1基礎砌筑除應符合鐵道部現(xiàn)行相關砌體施工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在坑底無水情況下施工。2) 石料及砌塊不得從平臺上拋下。3) 水下混凝土及砌體基礎終凝后,方可停止抽水。3.10.2基礎與墩臺身的接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