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學語文第貳章
明德修身
《論語》十則《論語》
曾子
曰:“吾日三
省
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
乎?傳
不習
乎?”
曾子:孔子的學生。姓曾,名參(sh8n),字子輿。
信:誠實。
?。▁@ng):反省。
習:溫習。
傳(chu1n):動詞用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三:約數(shù),表示多次。
原文(一)
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講的自省,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時期,社會變化十分劇烈,這反映在意識領域中,即人們的思想信仰開始發(fā)生動搖,傳統(tǒng)觀念似乎已經(jīng)在人們的頭腦中出現(xiàn)危機。于是,曾參提出了“反省內(nèi)求”的修養(yǎng)辦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改完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墩撜Z》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yǎng)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因為它特別強調(diào)進行修養(yǎng)的自覺性。
賞析
在本章中,曾子還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疇。忠的特點是一個“盡”字,辦事盡力,死而后已。如后來儒家所說的那樣,“盡己之謂忠”?!盀槿酥\而不忠乎”并非專指對君主,是泛指對包括君主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盡力幫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疇,不只用于君臣關(guān)系。至于漢代以后逐漸將“忠”字演化為“忠君”,這既與儒家的忠有關(guān)聯(lián),又有重要的區(qū)別。
賞析
子曰:“弟子
入則孝,出則悌
,謹
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p>
弟子:一種意思是年紀較小的人,另一種意思是學生。這里是第一種意思。
悌:敬重兄長。
謹:謹慎寡言。
仁:有仁德的人。
原文(二)
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如果學有余力,則廣泛涉獵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的,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德行修養(yǎng),而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則擺在第二位。
賞析
孔子辦教育,把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第一位,文化學習放在第二位。“德”排在“識”的前面,這是階級的需要。事實上,歷史上的任何階級,無論是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還是資產(chǎn)階級,教育都是為其政治服務的,尤其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現(xiàn),他們就是要培養(yǎng)適應本階級各方面要求的人才。
賞析
有子曰:“信近
于義,言可復
也。恭近于禮,遠
恥辱也。因
不失其親,亦可宗
也。”
近:符合,接近。
遠:用作動詞,使……遠離,此處也可譯為避免。
復:實踐,實行。
宗:可靠,尊奉。
原文(三)
因:依靠,憑借。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講的這段話,表明他們對“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靶拧焙汀肮А倍家灾芏Y為標準,不合于禮的話絕不能講,講了就不是“信”的態(tài)度;不合于禮的事絕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態(tài)度。這里講的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態(tài)度。
賞析
子曰:“君子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
焉,可謂好學也已?!?/p>
君子: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
就:靠近,接近。
原文(四)
正:動詞,匡正,端正。
本章重點提到對于君子的道德要求??鬃诱J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他在工作方面應當勤勞敏捷,謹慎小心,而且能經(jīng)常檢討自己,請有道德的人對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為君子應該克制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方面,這是值得借鑒的。
賞析
子曰:“里
仁
為美,擇不處
仁,焉
得知
?”
里:居住的地方。這里用作動詞,居住。
處:居住。
原文(五)
仁:仁德之風淳厚的地方;一說指有仁德的人。
焉:怎么,哪里。
知:同“智”,明智。
每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既是個人自身的事,又必然與所處的外界環(huán)境有關(guān)。重視居住的環(huán)境,重視對朋友的選擇,這是儒家一貫注重的問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會受到仁德者的影響;反之,則不大可能養(yǎng)成仁的情操。
賞析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
者利仁?!?/p>
約:窮困,儉約。
原文(六)
知:同“智”。
樂:富裕,安樂。
在這章中,孔子認為,沒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長久地處在貧困或安樂之中,否則,他們就會為非作亂或者驕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會利用仁。這種思想是希望人們注意個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氣節(jié)。
賞析
子曰:“見賢
思齊
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
也?!?/p>
省(x@ng):反省,內(nèi)省,檢討自己的思想行為。
原文(七)
齊:用作動詞,向……看齊。
賢:賢人,有才德的人。
本章談的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問題。這是修養(yǎng)方法之一,即見賢思齊,見不賢內(nèi)自省。實際上就是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同時又以別人的過失為鑒,不重蹈別人的覆轍,這是一種理性的態(tài)度,在今天看來仍不失為精辟之見。
賞析
子曰:“知者樂水
,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仁者樂山:山巍巍屹立,厚重不遷,與仁者相似。
原文(八)
知者樂水:水流動而不板滯,與智者相似。知,同“智”。
孔子這里所說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指那些有修養(yǎng)的“君子”。他希望人們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備了這兩種品德,就能適應當時社會的要求。
賞析
子曰:“德之不修
,學之不講,聞義
不能徙
,不善
不能改,是
吾憂也。”
修:動詞,培養(yǎng)。
原文(九)
義:正確,合乎道義的事情。
不善:不好的,指錯誤、缺點。
徙(x@):原指遷移,這里是遷從,改變自己使行為更接近義。
是:代詞,這些。
春秋末年,天下大亂,孔子慨嘆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他把道德修養(yǎng)、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并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有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因為進行道德修養(yǎng)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只有這樣,修養(yǎng)才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
賞析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
,見得思義?!?/p>
難(n3n):指發(fā)怒所帶來的災難。
原文(十)
本章通過孔子所談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舉止的各個方面都考慮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學生們的一言一行都要認真思考和自我反省。這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各種規(guī)范,如溫、良、恭、儉、讓、忠、孝、仁、義、禮、智等,都是孔子道德修養(yǎng)學說的組成部分。
賞析
《論語》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輯整理的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全書共分二十篇,主要記述的是孔子的言行,也有少部分記錄的是其弟子的言行?!墩撜Z》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思想的精華,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也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具有極高的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知識鏈接
禮記·大學之道《大學》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
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后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道”的本義是道路,引申為規(guī)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里,也指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語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格物: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
得:收獲。
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親民:根據(jù)后面的傳文,“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
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fā)達。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
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
薄者厚:不該重視的卻加以重視。
本:根本。
庶人:指平民百姓。
厚者?。涸撝匾暤牟恢匾暋?/p>
壹是:都是。
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原文
本文是儒學三綱八目的追求。所謂“三綱”,是指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所謂“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也是儒學為人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抓住這三綱八目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
賞析
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學》開門見山,把“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確立為大學之道的三綱領,集中而鮮明地表明了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
“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連接前四目與后三目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前四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是實現(xiàn)內(nèi)圣的途徑;后三目,即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功用,是實現(xiàn)外王的目標。
賞析
要做到真誠,最大的考驗是“慎其獨”,即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修身還須正其心,也就是心要專一,不被憤怒、恐懼、喜好、憂慮等情緒所干擾,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態(tài),集中精神修養(yǎng)品性。
治國必先齊其家是以家族為中心的宗法制社會的現(xiàn)象,《大學》告誡為政者要以身作則,“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這些思想仍可作為今日之為政者的座右銘。
賞析
平天下在治其國。
一是強調(diào)在上位的君子應實行絜矩之道。絜指量度,矩指尺子,絜矩之道是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
二是強調(diào)民心的重要性: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三是強調(diào)德與財比較,德為本,財為末。為政者若把財視為根本,就會與民爭利。君王聚財斂貨,民心就會失散;君王散財于民,民心就會聚在一起。
四是強調(diào)德是為政之寶。忠誠信義,便會獲得一切;驕奢放縱,便會失去一切。在用人上,必須愛憎分明,把德放在第一位。
賞析
《大學》的中心思想是講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以個人修身為中心,向內(nèi)延伸到主觀世界,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結(jié)合起來;向外延伸到客觀世界,與齊家、治國、平天下結(jié)合起來。個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孤立存在,修身要與社會擔當相結(jié)合,是儒學的顯著特征之一。
賞析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程顥、程頤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編次章句,到朱熹時重新編排整理,入《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四書”之一。
知識鏈接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朱熹又認為收在《禮記》中的《大學》本子有錯亂,便把它重新編排了一番,分為“經(jīng)”和“傳”兩個部分。其中“經(jīng)”一章,是孔子的原話,由孔子的學生曾子記錄;“傳”十章,是曾子對“經(jīng)”的理解和闡述,由曾子的學生記錄。這樣一編排,便有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大學》版本。“大學之道”即為《大學》開篇第一段。
知識鏈接曾國藩家書·修身篇(節(jié)選)[清]曾國藩
諸位賢弟足下:
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長沙所發(fā)信,內(nèi)途中日記六頁,外藥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無日不憂慮,誠恐道路變故多端,難以臆揣。及讀來書,果不出吾所料,千辛萬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鄭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實不勝感激!在長沙時,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為祖母買皮襖,極好極好,可以補吾之過矣。
原文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觀四弟來信甚詳,其發(fā)憤自勵之志,溢于行間;然必欲找館出外,此何意也?不過謂家塾離家太近,容易耽擱,不如出外較清凈耳。然出外從師,則無甚耽擱,若出外教書,其耽擱更甚于家塾矣。
且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
,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詳見教材)
負薪:背柴,相傳漢代朱買臣背著柴草時還刻苦讀書。牧豕:放豬。相傳漢代承宮一邊放豬,一邊還在聽講解經(jīng)書。
原文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十月廿二奉到手諭,敬悉一切。鄭小珊處小隙
已解。男人前于過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來,念念改過,雖小必懲,其詳具載示弟書中。
耳鳴近日略好,然微勞即鳴。每日除應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雖欲節(jié)勞,實難再節(jié)。手諭示以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謹當時時省記。
小隙:嫌隙。
原文稟父母·謹記節(jié)欲、節(jié)飲食
蕭辛五先生處寄信,不識靠得住否?龍翰臣父子,已于十月初一日到京,布匹線索俱已照單收到,惟茶葉尚在黃恕皆處。恕皆有信與男,本月可到也。男婦等及孫男女皆平安,余詳于弟書。謹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
原文稟父母·謹記節(jié)欲、節(jié)飲食沅甫九弟左右:
初三日劉福一等歸,接來信,藉悉一切。城賊圍困已久,計不久亦可攻克。惟嚴斷文報是第一要義,弟當以身先之。
家中四宅平安。季弟尚在湘潭,澄弟初二自縣城歸矣。余身體不適,初二日住白玉堂,夜不成寐。溫弟何日至吉安?在縣城、長沙等處尚順遂否?
原文致九弟·勿長傲多言,不可強充老手
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
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歷觀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敗家喪生。余生平頗病執(zhí)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筆下亦略近乎囂訟
。靜中默省我之愆尤
,處處獲戾,其源不外此二者。溫弟性格略與我相似,而發(fā)言尤為尖刻。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語加人,有以神氣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溫弟之神氣,稍有英發(fā)之姿,面色間有蠻橫之象,最易凌人。凡心中不可有所恃……(詳見教材)
原文致九弟·勿長傲多言,不可強充老手
朱:傳說中先古時代部落首領堯的兒子,荒淫無道,所以堯傳位給舜。
囂訟:傲慢囂張,不辨是非。
愆(qi`n)尤:過失,錯誤。
曾國藩的座右銘是“不為圣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曾國藩一貫重視修身養(yǎng)性,認為在當時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晚清社會,尤其要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在其家書中,我們可以見到許多有關(guān)修養(yǎng)的內(nèi)容。
賞析
首先,他講求立志。曾國藩認為,“欲求變之法,總需先立堅卓之志”。曾國藩在家書里提到:“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笨傊褪且凑招摭R治平的理論,成為封建社會的一代圣賢。
其次,他主張反省??v觀家書,曾國藩一生在反省上最下功夫,后世對其多有稱道,認為曾國藩德行的長進是由于立志與求知,也來源于其反省的次數(shù)多,并有改過的勇氣。曾國藩每次反省都是從細微處著眼,改過自新:“念念改過,雖小必懲。”
賞析
再次,他認為為人應謙虛。在《致九弟·勿長傲多言,不可強充老手》中,他對弟弟說,自己享受這么大的名分是受之有愧的,故每時每刻都不敢以此為資本向人炫耀。這里,曾國藩以平緩的語調(diào)道出了生活哲理:人貴有自知之明。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謙虛呢?他提出的方法是戒“長傲”“多言”。此乃人生的兩大兇德。一般的謹言慎行還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關(guān)鍵是要自省、自知。他認為人應當認清自己的角色,虛心向下,這樣謹言慎行也就順理成章了。
賞析
此外,在曾國藩的家書中,他還指出為人要渾厚。在是非曲直的問題上,不可自以為是,必須給自己和對方留有余地。曾國藩在家書中也屢屢提到“處世為人理應與人為善”“天下無完全無間之人才”。不要苛求別人,要求大同,存小異。
修身養(yǎng)性的最高境界是“慎獨”,這在家書里也有提及。另外關(guān)于勤儉方面的內(nèi)容也隨處可見。曾國藩重視修身,以至于不惜舍身衛(wèi)道,正是由于立志、反省等修養(yǎng),才具備了同時代人不具備的一些精神素質(zhì)。
賞析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倡導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者簡介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19世紀中葉,共收錄曾國藩家書435通,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致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
知識鏈接
曾國藩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于平淡家常中蘊含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國藩流傳下來的著作很少,但僅一部家書就可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
知識鏈接
容忍與自由胡適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會見我的母校康奈爾大學的史學大師布爾先生(GeorgeLincolnBurr)。我們談到 英國文學大師阿克頓(LordActon)一生準備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沒有完成他就死了。布爾先生那天談話很多,有一句話我至今沒有忘記。他說:“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更重要?!?/p>
布爾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這句話我越想越覺得是一句不可磨滅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的感想。有時我竟覺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詳見教材)
原文
在第一部分,胡適以母校史學大師布爾的一句話“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為起興,不僅深表同感,而且認為它“是一句不可磨滅的格言”。順著布爾的思路,胡適進一步發(fā)揮并引申出自己的觀點:“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焙m的話換一種表述即是:因為容忍是自由存在的前提,所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打個比方來說,容忍是“根”,自由是“花朵”。
賞析
第二部分,胡適先生提出自己的第一個論點“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胡適先生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了闡述:
(1)年輕人血氣方剛,容易沖動激進。
(2)青年與老年在知識積累、認識能力上是存在差異的。
(3)人生經(jīng)歷對思想的影響。胡適之所以認為“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是因為“我在這個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與自由”“我應該用容忍的態(tài)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
賞析
第三部分,胡適先生提出“容忍的態(tài)度是最難得、最稀有的態(tài)度”的結(jié)論,并舉了兩個例子。
其一,西方宗教改革后,原先向羅馬教廷爭自由要寬容的新教徒,又反過來摧殘異己。
其二,五四時期的陳獨秀,一面贊同“容納異議,自由討論”的原則,一面又斷言,在“以白話為正宗”的問題上,“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余地;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賞析
胡適認為,正是這樣一種“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的態(tài)度,這樣一種“我不會錯”的心理,再加上幾分正義的火氣,使人喪失了容忍的雅量。一切對異端的迫害,一切對“異己”的摧殘,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論的被壓迫,都由此而來。可見,“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賞析
胡適(1891—1962),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適,字適之,著名學者、詩人,安徽省績溪縣人。其幼年就讀于家鄉(xiāng)私塾,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學影響。1910年夏赴美留學,先入康奈爾大學習農(nóng)科,后轉(zhuǎn)入文科;1915年進哥倫比亞大學,追隨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學習哲學。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作者簡介
胡適先生的《容忍與自由》一文最初發(fā)表于臺灣出版的《自由中國》1959年3月14日第26卷第6期?!蹲杂芍袊饭拇底杂?、民主和憲政,批評時政和國民黨的專制統(tǒng)治,在當時思想文化界有重要影響,并成為銷量最大的政論刊物,由此引發(fā)了執(zhí)政當局的不滿,被查封???,主編雷震則被拘捕判刑。時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正在美國開會,在答美聯(lián)社、合眾社記者問時表示,雷震案不應由軍法審判。
知識鏈接
胡適回臺灣后接見記者,認為《自由中國》為了爭取言論自由而??膊皇椤肮鈽s的下場”,雷震辦《自由中國》已成為言論自由的象征,“我曾主張為他造銅像,不料換來的是十年坐監(jiān),這是很不公平的!”為表示氣憤,胡適說此話時還用力拍了一下桌子。胡適此文的發(fā)表與查封相隔了一年半的時間。1959年11月20日,胡適在臺北《自由中國》十周年紀念會上做了《容忍與自由》的同題演講。
知識鏈接人生的境界
馮友蘭
哲學的任務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它的任務不是增加關(guān)于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這里更清楚地解釋一下這個話的意思,似乎是恰當?shù)摹?/p>
我在《新原人》一書中曾說,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有了意義。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gòu)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構(gòu)成各人的人生境界,這是我的說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詳見教材)
原文
本文是一篇哲學隨筆,作者從哲學的任務入手,引出所要闡述的主要內(nèi)容——人生的境界,而后根據(jù)覺解的多少和程度,將人生的境界劃分為四類,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分別闡述了它們的內(nèi)涵,并說明這四種境界是由低到高的,能提高人生境界的途徑是靠哲學,而中國哲學注重人本身,因而得出中國哲學對未來的哲學可能有所貢獻。
賞析
馮先生認為人的精神境界有高下之分,四種人生境界可謂判然有別。所謂自然境界,就是順性順習而為,但并非一種原始或混沌的狀態(tài),不是“無知無欲”,而是“少知寡欲”。功利境界最大的特點就是趨利避害,且抱為己之目的。馮先生在《新原人·境界》中曾說:“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為,都是以‘占有’為目的。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為,都是以‘貢獻’為目的。在功利境界中,人即于‘與’時,其目的亦是在‘取’;在道德境界中,人即于‘取’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陜西陜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海寧鵑湖科技城開發(fā)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店面租賃合同附贈營銷活動支持服務2篇
- 江蘇省常州市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期末質(zhì)量調(diào)研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個人所得稅贍養(yǎng)老人子女贍養(yǎng)義務協(xié)議書4篇
- 2024年科普知識競賽試題庫及答案(共50題)
- 2025版?zhèn)€人入股協(xié)議書模板及股權(quán)變更流程指南3篇
- 觀瀾湖圣安德魯斯別墅營銷策劃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廚師職業(yè)資格認證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合同范本2篇
- GB/T 16895.3-2024低壓電氣裝置第5-54部分:電氣設備的選擇和安裝接地配置和保護導體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教學質(zhì)量檢測地理試題(含答案)
- 計劃合同部部長述職報告范文
- 統(tǒng)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經(jīng)典常談》閱讀指導 學案(含練習題及答案)
- 風光儲儲能項目PCS艙、電池艙吊裝方案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試卷
- GJB9001C質(zhì)量管理體系要求-培訓專題培訓課件
- 二手車車主寄售協(xié)議書范文范本
- 窗簾采購投標方案(技術(shù)方案)
-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策略的探究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課時作業(yè)(全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