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的手法矯正治療-課件_第1頁
脊柱側彎的手法矯正治療-課件_第2頁
脊柱側彎的手法矯正治療-課件_第3頁
脊柱側彎的手法矯正治療-課件_第4頁
脊柱側彎的手法矯正治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脊柱側彎的手法矯正治療浙江省中醫(yī)院葉樹良1ppt課件脊柱側彎的手法矯正治療浙江省中醫(yī)院1ppt課件一簡介

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AIS)為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統中最常見的畸形病癥之一發(fā)病率高:0.5%~3%,弧度大于30°的發(fā)病率為1.5~3‰。是青少年近視眼、心理健康、肥胖、包莖后的第五大常見病.

危害大: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病因假說多:包括基因因素、生物力學因素、骨骼生長因素、激素、神經肌肉因素、結締組織因素等,但是目前從文獻來看,還沒有任何一種單一因素能夠解釋特發(fā)性脊柱側凸(AIS)的臨床病理特征床病理2ppt課件一簡介

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AIS)為青少年骨骼肌治療現狀:年齡較小的早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的治療一直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對于這部分患者,不僅需要能夠有效的矯正脊柱畸形,還需要保持脊柱的生長能力。觀察:Cobb角<25°

支具:Cobb角>25°缺點是依從性差、有效性存在爭議、副作用不容忽視.(支具治療的種種弊端及患兒大多數年齡較小難以配合導致支具治療常難以奏效。)

矯形手術:僅適合Cobb角>50°以上的嚴重患者。屬于大手術并有可能發(fā)生重大并發(fā)癥。手法治療的特點:準確,針對性強,見效快,安全,易于操作,患者易于接受,實用。3ppt課件治療現狀:年齡較小的早發(fā)性脊柱側凸患者的治療一直是一個棘手的診斷思路

判斷引起癥狀的阻力方向,以確定治療方法和方式。4ppt課件診斷思路

判斷引起癥狀的阻力方向,以確定治療方

評價

檢查 治療技術

5ppt課件5ppt課件

脊柱側彎:端椎中立椎穩(wěn)定椎端椎:EV(endvertebrae)側彎的頭端和尾端傾斜度最大的椎體中立椎:NV(neutralvertebrae)主彎以下最靠近頭側的雙側椎弓根對稱的椎體穩(wěn)定椎:SV(stablevertebrae)端椎下最靠近頭側被CSVL

中間穿過的椎體6ppt課件脊柱側彎:端椎中立椎穩(wěn)定椎6ppt課件脊柱側彎:COBB角測量上胸彎胸彎胸腰段腰段主彎側彎7ppt課件脊柱側彎:COBB角測量7ppt課件脊柱側彎:頂椎旋轉Nash-Moe椎體旋轉分級0級:雙側椎弓根對稱1級:凹側椎弓根在椎體邊緣2級:凹側椎弓根將要消失3級:凹側椎弓根消失4級:凸側椎弓根超過中線8ppt課件脊柱側彎:頂椎旋轉Nash-Moe椎體旋轉分級8ppt課件

凹側椎弓與椎體邊緣重疊

將要消失

完全消失消失

凸側椎弓根0級:椎弓根對稱1級:輕度移向中線2級:移到2/33級:接近中線4級:超過中線9ppt課件 凸側椎弓根9ppt課件脊柱側彎:頂椎偏移距離頂椎中心確定方法正常椎體:對角線交叉法楔變椎體:中點交叉法頂椎或者椎間隙中心與CSVL垂直距離(mm)CSVL:上胸彎,胸彎C7PL:胸腰段,腰彎10ppt課件脊柱側彎:頂椎偏移距離頂椎中心確定方法10ppt課件脊柱側彎:矢狀面COBB測量11ppt課件脊柱側彎:矢狀面COBB測量11ppt課件

理論/推測 臨床表現 解剖學 已知 病史 生理學 未知 癥狀 生物力學 推測 體征 病理學 假說

診斷12ppt課件 診斷12ppt課件

方法

(一)檢查1. 問診病史

a 現病史: 發(fā)生原因,進展情況等

b 既往史: 有無其他病史(禁忌證)

c 一般狀況,目前用藥情況

13ppt課件

方法

(一)2. 體格檢查

a望診:動靜態(tài)姿勢,局部情況

b主動運動:必要時:復合運動,反復運動,

c被動運動:生理性,附屬性

d穩(wěn)定性檢查

e局部觸診

f神經系統檢查:皮膚感覺,肌力,反射

g鄰近關節(jié)及脊柱相關區(qū)域檢查3. 其他檢查:X-ray,MRI,電生理。重要癥狀或體征標注“☆”,以便觀察療效

14ppt課件2. 體格檢查14ppt課件Hueter-Volkmann定律:

骨骺所受壓力增加,骨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骨骺所受壓力降低,骨的生長就會加速。側凸畸形中,由于重力和肌肉作用在脊柱凸側和凹側上的不平衡,骨骺軟骨板凹側的壓力增加,而凸側的壓力降低,從而導致凹側軟骨板生長受到抑制,而凸側的生長不受限制。導致椎體前后或左右的高度不等、鍥形改變,使畸形出現和加重。15ppt課件Hueter-Volkmann定律:骨

作用機理使脊柱結構恢復到正常位置或無痛位置,脊柱可以完成正?;顒臃秶臒o痛運動。使軟組織最大限度地易于功能活動。治療時產生的機械性刺激,通過“閘門控制”理論而起到調節(jié)作用。安慰作用。16ppt課件作用機理16ppt

治療手法選擇原則:1.無痛性體位及手法2.痛性體位及手法3.疼痛+僵硬先治痛后治僵4.附屬性輕手法一般用于治療疼痛,生理性強手法一般用于治療僵硬5.初次治療,一般只選一種手法,以便判斷手法選擇的正確性

17ppt課件 治療手法選擇原則:17ppt課件

脊柱側凸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是脊柱的動、靜力平衡失調,調整動力的異常狀態(tài)是治療AIS的關鍵。運用中醫(yī)整體觀,系統動態(tài)的觀察和認識脊柱解剖生理和運動力學。手法被動運動調整動力的異常狀態(tài)

生理性

關節(jié)松動術

(節(jié)律性活動關節(jié))

附屬性 手法治療 曦谷力學療法(被動運動) 推拿

(扳法)18ppt課件18ppt課件治療手法1、調曲法2、定點運動松解法3、側向牽拉法糾正脊柱側彎的關鍵因素,給一個空間或出路讓側彎的脊柱伸展1。調整下移側彎的主彎,由胸椎向下移動到腰椎,可以解決剃刀背的難堪;2。糾正脊柱的旋轉,幫助突出的肋骨平復;3。將側彎轉化成正常的胸腰椎生理彎曲的一部分。

19ppt課件治療手法19ppt課件直接矯正法和間接矯正法

直接矯正法:就是直接施力在需要矯正的椎體上,不需要鎖定關節(jié)。胸椎和骶椎常用。間接矯正法:在固定關節(jié)的基礎上,利用杠桿的力量,施力于需要矯正的椎體上。頸椎和腰椎常用。20ppt課件直接矯正法和間接矯正法

直接矯正法:就是直接施力在需要矯正的1.按脊松樞法

2.寰樞端轉法

3.仰臥位頸椎拔伸牽引折頂法

4.頸椎旋提法

5.胸椎過伸提胸法

6.胸腰樞紐旋轉法

7.腰椎旋轉法

8.腰骶樞紐側扳法

9.下肢過伸骶髂按壓法

10.手牽頂盆法

11.仰臥骨盆牽引法

12.俯臥骨盆加痛肢外展牽引法

正骨十大法21ppt課件1.按脊松樞法

2.寰樞端轉法

4.適應證 在排除禁忌證的情況下,適用于因力學因素所導致的脊柱側彎。5.禁忌證骨關節(jié)惡性腫瘤;感染性炎癥,如:骨髓炎,骨結核;近期骨折;脊髓受壓馬尾受壓。

22ppt課件4.適應證22ppt課件胸椎脊柱側彎的側臥位矯正法(適用于T9-T12)患者以基本姿勢右側位,醫(yī)生站于患者一側面向患者,醫(yī)生左手輕拉患者小臂使患者背部于床面垂直,然后固定上肩;右手以豆狀骨或掌根部作為接觸點,壓在患者胸椎側彎頂點的棘突左側;身體直立,接觸手上臂伸直,左腿在前成弓箭步站立;利用身體的重量下壓到極限,雙腿屈曲發(fā)力,由直立的上臂傳導導接觸點,聽到響聲完成。注意:1、接觸點可以是胸椎的棘突也可以是胸椎的橫突;2、一般是側彎的頂側在上,彎向的一側在下;3、發(fā)力時矯正手的手臂盡量靠近身體。23ppt課件胸椎脊柱側彎的側臥位矯正法(適用于T9-T12)23ppt課

以下手法皆以胸椎右凸、腰椎左凸脊柱呈S型側彎改變?yōu)槔?/p>

3.1胸段座位旋轉扳法:患者座位,醫(yī)者站在患者后面,左手壓住左肩用力向下向前推,右手拉住右肩用力向上向后,兩手同時用力作一扭轉動作,幅度不宜太大來回扳動反復多次,可觀察到右凸的胸椎向中線移動,此手法的目的通過扳動左肩胛內側肌肉,使之緊張,同時右側肩胛內側肌松馳,并配合一定角度的旋轉,使右凸的胸椎向左側旋轉、移動。手法勿用猛力、過大幅度的旋轉,因胸椎結構較穩(wěn)定,活動范圍較小,以免對患者造成損傷。

3.2俯臥位、沿脊柱兩側用滾法、揉法、彈撥等手法松解脊柱兩側的豎脊肌10分鐘左右。然后醫(yī)者站在床前抓住患者左手向前拉伸1-3分鐘,目的使凹側的肌肉緊張、胸肋上移,牽拉脊柱向中線移動來矯正胸椎右凸,用力宜適度。

3.3俯臥位胸部墊枕醫(yī)者一手掌根壓住胸椎脊柱側彎的頂椎或側彎的下交界椎體,向上或向下用力,另一手掌根頂住凸側的弧形頂點椎體用力向凹側推頂,兩手發(fā)力的同時,在縱軸方向上給予相反方向的牽張力。

24ppt課件以下手法皆以胸椎右凸、腰椎左凸脊柱呈S型側彎改變?yōu)槔?.4腰段:站在患者一側兩手交叉,一手掌壓住腰骶部向后用力,另一手掌用力向右推頂左側腰椎的弧形頂點的椎體棘突,同時給以斜向上的牽張力。該手法起到牽拉腰椎、拉寬椎間隙,推頂的力使椎,體向右側移動。手法作用力直接效果明顯,患者感覺良好。如伴有腰椎旋轉或部分椎體棘突偏歪,可用腰椎=定位側扳法矯正。兒童型僅有脊柱側凸改變一般無旋轉、棘突偏歪,可避免使用該手法。該病的治療是一個慢性長期的過程,對青少年患者如經常使用扳法,本人以為會使患者的椎間小關節(jié)和周圍韌帶產生松動,操作不慎或強力扭轉,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傷。

3.5患者腰椎凸向左側時,一般右側髂脊會高于左側,兩側髂脊不在同一水平面,矯正脊柱時必須同時矯正骨盆,醫(yī)者兩手交叉,一手掌根壓在髂脊上向后向下用力,另一手掌根頂住凸側的腰椎棘突向凹側向上用力推頂,反復數次,用力不宜過猛。

3.6最后讓患者雙手抓住床頭,醫(yī)者站在床后,雙手抓住患者右腿向后用力牽抖數分鐘,可使右側腰背肌緊張,同時可矯正骨盆。

25ppt課件3.4腰段:站在患者一側兩手交叉,一手掌壓住腰手法治療脊柱側彎癥應注意的問題

1、 非結構性脊柱側彎有效,結構性脊柱側彎無效;2、 脊柱側彎的年齡界限:0-12歲較易12-20歲較難,恢復小20歲以上最難,恢復難以估計。與體質有關。3、 角度的界限:20度以內較易;20-40度難;40度以上不可逆。4、 側彎角度恢復較慢,外形是可以改變的;5、 治療密集有利于恢復,最好是每周五次以上。6、 脊柱側彎的矯正要點:A先檢查有無長短腳B再檢查有無骨盆錯位C再檢查骶椎有無傾斜26ppt課件手法治療脊柱側彎癥應注意的問題

1、 非結構性脊柱側彎有效,輔助鍛煉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