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介紹PPT山西運城_第1頁
家鄉(xiāng)介紹PPT山西運城_第2頁
家鄉(xiāng)介紹PPT山西運城_第3頁
家鄉(xiāng)介紹PPT山西運城_第4頁
家鄉(xiāng)介紹PPT山西運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春秋戰(zhàn)國時為古曲沃地,秦為左邑,屬河東郡。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巡幸河南,路經河東左邑桐鄉(xiāng),聞平南越大捷,進改桐鄉(xiāng)為聞喜。歷代縣城雖有變遷,其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聞喜是我省聞名海內外的宰相之鄉(xiāng),從古至今文人輩出,文化氛圍濃厚。

山西聞喜聞喜西湖風景董父董澤湖董澤湖正在成為經濟調整中的特種經濟旅游區(qū)湖鑫島夜景母校聞喜宰相村

即聞喜縣禮元鎮(zhèn)裴柏村,距縣城25公里。它以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歷史資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觀,于1995年農歷三月三,正式向海內外游客開放。文廟位于聞喜縣縣城內東北角。重建于宋咸平四年(!O01),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傾壞。明弘治四年(1491)重建。占地面積38畝,座北向南,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大成門、泮池、戟門.花饃千姿百態(tài)的聞喜花饃,始終和民俗文化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它廣泛用于節(jié)日、婚嫁、壽誕、喪葬、上梁、喬遷等諸多民俗風情,祭祀或慶賀活動煮餅聞喜煮餅有著山西“餅點之王”的美譽。煮餅在明末就已有名氣。從清朝嘉慶年間至抗日戰(zhàn)爭前的300年間,聞喜煮餅不僅暢銷于天津鹽湖區(qū)

鹽湖區(qū)位于山西省南部,黃河中游秦、晉、豫三省交接地帶,運城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三國名將、武圣關公的故里。旅游景點鹽湖九龍山舜帝陵關帝廟鳳凰谷中國死運城鹽湖舜帝陵九龍山鳳凰谷歷史文化名城——新絳縣新絳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盆地。新絳舊稱絳州,辛亥革命后廢除州治改稱新絳。

1993年,經山西省建設廳、省文物局組織專家評審,并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新絳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局(90)建規(guī)字第378號文件要求,新絳又被推薦申報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新絳被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旅游景點居園池文廟特色美食絳州火鍋生炒米醪糟臊子面豬卷子羊雜爛鍋盔

絳州三樓絳州大堂哥特式天主教堂唐代寶塔東西天池絳守絳州三樓鐘樓樂樓鼓樓明清時州府縣城多有市樓,俗稱鼓樓,唯絳州三樓并峙,南北鼎形排列,鐘樓在南,樂樓在東,鼓樓偏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乾德元年963所建內懸萬斤巨鐘鐘聲清脆、悅耳、宏亮,夜靜可聲聞數(shù)十里。

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為明代遺構。城內過年過節(jié)戲曲活動主要場所,上下層同時唱戲

據(jù)碑記創(chuàng)建于元至正年間,明清均有重修?,F(xiàn)存木結構為明代遺構。

絳州大堂絳州大堂始創(chuàng)于唐,現(xiàn)大堂內仍有4塊大型石質覆盆式蓮花柱礎可以炫耀唐代的輝煌。這里一直是州府衙門的正堂,正堂前有一塊已碎裂成多塊的“魚兒跪堂石”哥特式天主大教據(jù)說這個教堂是清末一個荷蘭人花了兩根金條蓋的。在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期間,這個地方是作為縣里儲存糧食的倉庫。歷史悠久。龍興塔據(jù)碑文記載該塔始建于唐代,塔呈八面十三層,高42.4米,全部用磨光的青磚砌制。塔身各檐下的椽、柱、斗拱,均為仿木結構名聞遐邇的唐代“碧落碑”,小篆俊秀,書寫特異,筆法工整,布局嚴峻,后人難以認讀,為我國書法史上的珍品令人感到神奇和迷惑的是,該塔曾多次"冒煙"據(jù)《重修新絳龍興寺碑記》載:"光緒乙亥(公元1875年),塔頂冒煙,僉為青云直上,為發(fā)達科名之征兆"。這年大旱。之后1937年、1971年、1976年等時間老人傳說也亦冒過"煙"。最近一次是1993年8月份,塔頂"冒煙",觀者有萬余人,連冒七天。其原因至今仍為一個謎團,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定能解開此謎。

新絳絳守居園池始建于公元五九六年,是中國北方地區(qū)最古老的園林之一,其布局設計、建造藝術在園林史上占有獨特的位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中國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隋代園林。絳守居園池它是當年供州府太守和夫人及州府官員休憩游玩的地方,始建于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是中國現(xiàn)存唯一的隋代官家園林。唐宋時期許多文人墨客岑參,范仲淹,歐陽修,梅堯臣等曾到此詠詩作賦,留有大量的文墨名聯(lián)。東西天池古城原為“臥牛城”,只有南北兩個城門,南為嘴背為臀,東西天池為牛眼,角塔為牛犄角,唯一的南北大街為牛脊,左右62條巷為牛肋,寶塔為牛尾。今東天池改造為供游人釣魚劃船娛樂之地。原西天池在城市建設中填埋。

文廟文廟,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絳縣四府街。絳帖》為北宋潘師旦摹刻,因刻于絳州,故名?!督{帖》是與《淳化閣帖》齊名的三大名帖之一,為書法瑰寶。該帖刻于1049--1063年(宋皇祐、嘉祐年間),絳帖選帖范圍是以《淳化閣帖》為基礎,所收佳帖有李斯、諸葛亮、王羲之、王獻之、衛(wèi)夫人、張旭、懷素、李白、顏真卿等人的名作生炒面——是新絳當?shù)氐牡胤斤L味小吃,制法類似燜面,但又不同于燜面。生炒面油大而不膩口,面潤而不干硬,做工精細,別具風味,真正的清香利口。

醪糟——新絳傳統(tǒng)小吃之一,取精制的糯米做成醪糟曲,然后用小銅瓢煮之,另加雞蛋花、蓮子、桂花、玫瑰等加熱食用,味甘略有酒香,老少皆宜。蓮菜——新絳縣三林鎮(zhèn)一帶的蓮菜種植歷史悠久,獨具特色。去泥潔白,藕節(jié)粗長,剖開洞眼均勻,且比其他地方的蓮菜多一個孔眼。?!逗訓|民歌》有“新絳蓮菜打路(銷路)寬”之說。

臊子面——臊子面的做法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新絳的臊子面做法獨具特色。主要有:肉絲、海帶絲、油炸豆腐、排骨湯等等進行燴燉成“臊子”,特細的龍須面煮熟出鍋后,加入提前配好的臊子汁,再添加適當?shù)摹半印?,是一道招待親朋好友的新絳特色面食特色美食羊雜爛——“太原頭腦西安泡,新絳羊湯也蠻好”。它與運城地區(qū)其它地方的羊湯、羊雜割不同,雖然同樣是用羊雜做成,但不雜放豆腐、粉條。屬于熱性食物,所以,冬天人們特別喜歡吃。鍋盔——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寄胡餅與楊萬州》中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