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xué)§8.5《空間向量及其在立體幾何中的應(yīng)用》知識點講解附真題課件_第1頁
高中數(shù)學(xué)§8.5《空間向量及其在立體幾何中的應(yīng)用》知識點講解附真題課件_第2頁
高中數(shù)學(xué)§8.5《空間向量及其在立體幾何中的應(yīng)用》知識點講解附真題課件_第3頁
高中數(shù)學(xué)§8.5《空間向量及其在立體幾何中的應(yīng)用》知識點講解附真題課件_第4頁
高中數(shù)學(xué)§8.5《空間向量及其在立體幾何中的應(yīng)用》知識點講解附真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8.5空間向量及其在立體幾何中的應(yīng)用高考數(shù)學(xué)§8.5空間向量及其在立體幾何中的應(yīng)用高考數(shù)學(xué)考點一用向量法證明平行、垂直1.空間向量的有關(guān)定理(1)共線向量定理:共線向量定理可以分解為兩個命題(a,b(b≠0)為空間內(nèi)

任意兩個向量):(i)a∥b?存在唯一實數(shù)λ,使得a=λb;(ii)若存在實數(shù)λ,使得a

=λb,則a∥b,其中命題(ii)是空間向量共線的判定定理.(2)四點共面的充要條件:a.空間一點P位于平面ABC的充要條件是存在有

序?qū)崝?shù)對(x,y),使

=x

+y

成立;b.對空間任意一點O,有

=x

+y

+z

,若①

x+y+z=1

,則P,A,B,C四點共面,反之亦成立.(3)空間向量基本定理:a.空間任意三個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構(gòu)成空間的一

組基底;b.基底選定后,空間的所有向量均可由基底唯一表示.考點清單考點一用向量法證明平行、垂直考點清單22.與空間向量運算有關(guān)的結(jié)論設(shè)a=(a1,a2,a3),b=(b1,b2,b3).(1)a∥b?a=λb(b≠0)?②

a1=λb1,a2=λb2,a3=λb3

(λ∈R);(2)a⊥b?a·b=0?③

a1b1+a2b2+a3b3=0

;(3)|a|=

=

;(4)cos<a,b>=

=④

.3.與空間向量有關(guān)的問題(1)空間直角坐標系(i)一般建立右手直角坐標系;(ii)建立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必須滿足三坐標軸兩兩垂直,讓盡可能多的點落到坐標軸上或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內(nèi)點的坐標都為正).(2)直線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2.與空間向量運算有關(guān)的結(jié)論(1)a∥b?a=λb(b≠0)3(i)直線的方向向量是指和這條直線平行(或在這條直線上)的有向線段所

表示的向量,一條直線的方向向量可以有無數(shù)個.(ii)平面的法向量:a.一個平面的法向量是與平面垂直的直線的方向向量,因此一個平面的法

向量有無數(shù)個,其中任意兩個都是共線向量,但零向量不能作為平面的法向

量.b.平面法向量的求法:首先要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然后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解.

具體的步驟為: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n=(x,y,z),找出(求出)平面內(nèi)的兩個不共

線的向量a,b,根據(jù)法向量的定義得

由此可建立關(guān)于x、y、z的方程組,解方程組,并取其中的一組解,該組解可作為法向量的坐標.4.利用空間向量解決平行、垂直問題設(shè)不同直線l,m的方向向量分別為a,b,不同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別為u,v,則(i)直線的方向向量是指和這條直線平行(或在這條直線上)的有4(1)l∥m?a∥b?a=kb,k∈R且k≠0;(2)l∥α?a⊥u?a·u=0;(3)α∥β?u∥v?u=λv,λ∈R且λ≠0;(4)l⊥m?a⊥b?a·b=0;(5)l⊥α?a∥u?a=ku,k∈R且k≠0;(6)α⊥β?u⊥v?u·v=0.(1)l∥m?a∥b?a=kb,k∈R且k≠0;5考點二用向量法求空間角與距離1.空間角的計算(1)異面直線所成角公式:設(shè)a、b分別為異面直線l1、l2的方向向量,θ為l1、l2

所成的角,則cosθ=|cos<a,b>|=

.(2)線面所成角公式:設(shè)l為平面α的斜線,a為l的方向向量,n為平面α的法向

量,θ為l與α所成的角,則sinθ=⑤|cos<a,n>|=

.(3)二面角公式:設(shè)n1、n2分別為平面α、β的法向量,二面角為θ,則θ=<n1,n2>

或θ=π-<n1,n2>(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判斷相等或互補),其中cos<n1,n2>=

.2.點到平面的距離公式P為平面α外一點,a、n分別為平面α過P點的斜向量、法向量,d為P到α的距考點二用向量法求空間角與距離6離,則d=|a|·|cos<a,n>|=

.注意線面、面面距離均可轉(zhuǎn)化為點到平面的距離,用點到平面的距離公

式求解.3.兩點間的距離:已知點A(x1,y1,z1),B(x2,y2,z2),則A,B兩點間的距離為|

|=⑥

.拓展延伸1.最小角定理:平面的斜線和它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所成的角是這

條斜線和這個平面內(nèi)任一條直線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2.三余弦公式:cosθ=cosθ1·cosθ2(如圖所示,其中θ1是斜線OA與平面α所成

的角,θ2是斜線OA的射影AB與平面內(nèi)的直線AC的夾角,θ是斜線OA與平面

內(nèi)的直線AC的夾角).

離,則d=|a|·|cos<a,n>|=?.注意線面、面面7考法一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方法知能拓展例1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BC=1,AA1=

,則異面直線AD1與DB1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A.

B.

C.

D.

解析解法一:以A1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則A(0,0,

),D1(0,1,0),D(0,1,

),B1(1,0,0),所以

=(0,1,-

),

=(1,-1,-

),所以cos<

,

>=

=

=

.則異面直線AD1與DB1所成角的余弦值為|cos<

,

>|=

,故選C.解法二:如圖,連接A1D,交AD1于點O,考法一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方法知能拓展例1在長方體ABCD8∵四邊形ADD1A1為矩形,∴A1O=OD,再取A1B1的中點E,連接OE,D1E,則OE∥DB1,且OE=

DB1,∴AD1與DB1所成角即為∠D1OE或其補角.∵AB=BC=1,AA1=

,∴AD1=2,D1E=

=

,DB1=

=

,∴OD1=

AD1=1,OE=

.在△D1OE中,由余弦定理的推論得cos∠D1OE=

=

=

.∴異面直線AD1與DB1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故選C.答案

C∵四邊形ADD1A1為矩形,∴A1O=OD,再取A1B1的中9例2如圖,在四面體ABCD中,O為BD中點,CA=CB=CD=BD=2,AB=AD=

.(1)求證:AO⊥平面BCD;(2)求異面直線AB與CD所成角的余弦值.

例2如圖,在四面體ABCD中,O為BD中點,CA=CB=C10解析(1)證明:連接OC,由CB=CD,AB=AD,O為BD的中點,得AO⊥BD,CO

⊥BD,∴CO=

=

,AO=

=1.在△AOC中,AC2=AO2+OC2,故AO⊥OC.又BD∩OC=O,因此AO⊥平面BCD.(2)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則A(0,0,1),B(1,0,0),C(0,

,0),D(-1,0,0),∴

=(1,0,-1),

=(-1,-

,0),∴|cos<

,

>|=

=

,∴異面直線AB與C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方法總結(jié)向量法求異面直線所成角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后,確定兩直線的方向向量a,b,則兩直線所成角θ滿足

cosθ=

.解析(1)證明:連接OC,由CB=CD,AB=AD,O為B11考法二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方法例3

(2018浙江,19,15分)如圖,已知多面體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

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1)證明:AB1⊥平面A1B1C1;(2)求直線AC1與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考法二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方法例3

(2018浙江,12解題導(dǎo)引解法一: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各點的坐標.(1)利用

·

=0及

·

=0得出AB1⊥平面A1B1C1.(2)求出平面ABB1的法向量n以及直線AC1的方向向量,利用sinθ=

求得.解法二:(1)在△AA1B1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1⊥A1B1,在△AB1C1中,由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1⊥B1C1,從而得AB1⊥平面A1B1C1.(2)過C1作C1D⊥A1B1,交直線A1B1于點D,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得C1D⊥面

ABB1,從而得出AC1與平面ABB1所成的角為∠C1AD,解三角形得出其正弦

值.解題導(dǎo)引解法一: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各點的坐標.13解析解法一:(1)證明:如圖,以AC的中點O為原點,分別以射線OB,OC為x,y軸的非負半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

由題意知各點坐標如下:A(0,-

,0),B(1,0,0),A1(0,-

,4),B1(1,0,2),C1(0,

,1).因此

=(1,

,2),

=(1,

,-2),

=(0,2

,-3).解析解法一:14由

·

=0得AB1⊥A1B1.由

·

=0得AB1⊥A1C1.所以AB1⊥平面A1B1C1.(2)設(shè)直線AC1與平面ABB1所成的角為θ.由(1)可知

=(0,2

,1),

=(1,

,0),

=(0,0,2).設(shè)平面ABB1的法向量n=(x,y,z).由

可取n=(-

,1,0).所以sinθ=|cos<

,n>|=

=

.因此,直線AC1與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解法二:(1)證明:由AB=2,AA1=4,BB1=2,AA1⊥AB,BB1⊥AB得AB1=A1B1=2

,所以A1由?·?=0得AB1⊥A1B1.15

+A

=A

,故AB1⊥A1B1.由BC=2,BB1=2,CC1=1,BB1⊥BC,CC1⊥BC得B1C1=

,由AB=BC=2,∠ABC=120°得AC=2

,由CC1⊥AC,得AC1=

,所以A

+B1

=A

,故AB1⊥B1C1.又A1B1∩B1C1=B1,因此AB1⊥平面A1B1C1.(2)如圖,過點C1作C1D⊥A1B1,交直線A1B1于點D,連接AD.由AB1⊥平面A1B1C1得平面A1B1C1⊥平面ABB1,由C1D⊥A1B1得C1D⊥平面ABB1,所以∠C1AD是AC1與平面ABB1所成的角.由B1C1=

,A1B1=2

,A1C1=

得cos∠C1A1B1=

,則sin∠C1A1B1=

,所以C1D=

,故sin∠C1AD=

=

.因此,直線AC1與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A?=A?,故AB1⊥A1B1.由BC=2,BB1=2,16方法總結(jié)1.定義法(1)作:在斜線上選取恰當?shù)狞c,過該點向平面引垂線,作出所求角,其中確定

垂足的位置是關(guān)鍵;(2)證:證明所作的角為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3)求:構(gòu)造

角所在的三角形,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識求角.2.公式法sinθ=

(其中h為斜線上除斜足外的任一點到所給平面的距離,l為該點到斜足的距離,θ為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3.向量法sinθ=|cos<

,n>|=

(其中AB為平面α的斜線,n為平面α的法向量,θ為斜線AB與平面α所成的角).方法總結(jié)1.定義法17考法三求二面角的方法例4

(2017課標Ⅰ,18,12分)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B∥CD,且∠BAP=

∠CDP=90°.(1)證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考法三求二面角的方法例4

(2017課標Ⅰ,18,118解題導(dǎo)引(1)由已知得AB⊥PA,AB⊥PD,從而得出AB⊥平面PAD,最后獲

證平面PAB⊥平面PAD.(2)解法一: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寫出各點坐標,分別求出平面PBC與平面

PAB的法向量n與m,從而利用向量法求結(jié)果.解法二:取PB的中點F,由△PAB為等腰三角形得AF⊥PB,由△PBC為等邊

三角形得CF⊥PB,從而得∠AFC為二面角A-PB-C的平面角,在△AFC中由

余弦定理的推論得∠AFC的余弦值.解題導(dǎo)引(1)由已知得AB⊥PA,AB⊥PD,從而得出AB19解析(1)證明:由已知∠BAP=∠CDP=90°,得AB⊥AP,CD⊥PD.由于AB∥CD,故AB⊥PD,又AP∩PD=P,AP、P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2)解法一(向量法):在平面PAD內(nèi)作PF⊥AD,垂足為F.由(1)可知,AB⊥平面PAD,故AB⊥PF,又AD∩AB=A,可得PF⊥平面ABCD.以F為坐標原點,

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

|為單位長,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F-xyz.解析(1)證明:由已知∠BAP=∠CDP=90°,得AB⊥20由(1)及已知可得A

,P

,B

,C

.所以

=

,

=(

,0,0),

=

,

=(0,1,0).設(shè)n=(x1,y1,z1)是平面PCB的法向量,則

可取n=(0,-1,-

).設(shè)m=(x2,y2,z2)是平面PAB的法向量,則

可取m=(1,0,1).則cos<n,m>=

=-

.易知二面角A-PB-C為鈍二面角,所以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為-

.解法二(定義法):根據(jù)題意可設(shè)AB=1,由(1)及已知可得A?,P?,B?,C?.?即?可取n=(021因為AB∥CD,∠APD=∠BAP=∠CDP=90°,PA=PD=AB=DC,所以四邊形

ABCD是平行四邊形,且AD=PC=PB=CB=

,取PB的中點F,連接AF,CF,在等腰三角形PAB中,可得AF⊥PB,在等邊三角形PBC中,可得CF⊥PB,所以∠AFC為二面角A-PB-C的平面角,由(1)知AB⊥平面PAD,又AD?平面PAD,所以AB⊥AD.所以平行四邊形ABCD是矩形,連接AC,則AC=

.在△AFC中,AC=

,AF=

,FC=

,由余弦定理的推論可得cos∠AFC=

=-

,所以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為-

.因為AB∥CD,∠APD=∠BAP=∠CDP=90°,PA=22方法總結(jié)1.向量法:利用公式cos<n1,n2>=

(n1,n2分別為兩平面的法向量)進行求解,注意<n1,n2>與二面角大小的關(guān)系,是相等還是互補,需結(jié)合圖

形進行判斷.2.定義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特殊點,過該點在兩個半平面內(nèi)分別作垂直

于棱的射線,如圖(1),∠AOB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3.垂面法:過棱上一點作棱的垂直平面,該平面與二面角的兩個半平面的交

線所形成的角即為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圖(2),∠AOB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4.垂線法(三垂線定理法):過二面角的一個半平面內(nèi)一點作另一個半平面所在平面的垂線,從垂足出發(fā)向棱引垂線,利用三垂線定理(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即可找到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補角.如圖(3),∠ABO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方法總結(jié)1.向量法:利用公式cos<n1,n2>=?(n123立體幾何中常見的探索型問題有以下兩種類型:(1)條件追溯型: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策略為執(zhí)果索因,其結(jié)論明確,需要求出使結(jié)論成立的充分條件,將題設(shè)和結(jié)論都視為已知條件即可迅速找到切點.但在執(zhí)果索因的過程中,常常會犯的錯誤是將必要條件當成充要條件,應(yīng)引起注意.(2)存在判斷型:解決與平行、垂直有關(guān)的存在性問題的基本策略為:先假設(shè)題中的數(shù)學(xué)對象存在(或結(jié)論成立),然后在這個前提下進行邏輯推理,若能導(dǎo)出與條件吻合的數(shù)據(jù)或事實,說明假設(shè)成立,即存在;若導(dǎo)出與條件相矛盾的結(jié)果,則說明假設(shè)不成立,即不存在.求解此類問題的難點在于涉及的點具有運動性和不確定性,所以用傳統(tǒng)方法解決起來難度比較大,若用空間向量通過待定系數(shù)法求解存在性問題,則思路簡單,解法固定,操作方便.實踐探究立體幾何中常見的探索型問題有以下兩種類型:實踐探究24例如圖,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DC=90°,AD∥BC,AB⊥AC,AB=AC=

,點E在AD上,且AE=2ED.(1)已知點F在BC上,且CF=2FB,求證:平面PEF⊥平面PAC;(2)當二面角A-PB-E的余弦值為多少時,直線PC與平面PAB所成的角為45°?

例如圖,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底面AB25解題導(dǎo)引(1)欲證平面PEF⊥平面PAC,結(jié)合題意只需證EF⊥平面PAC

(也許有考慮證明AC⊥平面PEF的,但此路不通),把證“面面垂直”轉(zhuǎn)化為

證明“線面垂直”是通法,PA⊥EF易證,再證EF⊥AC是關(guān)鍵,同一平面內(nèi)

證線線垂直問題,用平面幾何知識證明即可.(2)這是已知結(jié)論找充分條件的問題,由線面角定義,易得∠APC=45°,反推

出AP的長,再通過建系求得二面角A-PB-E的余弦值.解題導(dǎo)引(1)欲證平面PEF⊥平面PAC,結(jié)合題意只需證E26解析(1)證明:∵AB⊥AC,AB=AC,∴∠ACB=45°,∵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DC=90°,AD∥BC,∴∠ACD=45°,則AD=CD,

(1分)又AB⊥AC,∴BC=

AC=2AD,

(2分)∵AE=2ED,CF=2FB,∴AE=BF=

AD,∴四邊形ABFE是平行四邊形,∴AB∥EF,

(3分)∴AC⊥EF,∵PA⊥底面ABCD,∴PA⊥EF,

(4分)∵PA∩AC=A,∴EF⊥平面PAC,∵EF?平面PEF,∴平面PEF⊥平面PAC.

(5分)(2)∵PA⊥AC,AC⊥AB,PA∩AB=A,∴AC⊥平面PAB,則∠APC為PC與平面解析(1)證明:∵AB⊥AC,AB=AC,∴∠ACB=4527PAB所成的角,若PC與平面PAB所成的角為45°,則tan∠APC=

=1,即PA=AC=

,

(6分)取BC的中點G,連接AG,則AG⊥BC,以A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

直角坐標系A(chǔ)-xyz,

則A(0,0,0),B(1,-1,0),C(1,1,0),E

,P(0,0,

),∴

=

,

=

,

(7分)PAB所成的角,若PC與平面PAB所成的角為45°,28設(shè)平面PBE的法向量為n=(x,y,z),則

令y=3,則x=5,z=

,∴n=(5,3,

),

(9分)易知

=(1,1,0)是平面PAB的一個法向量,

(10分)cos<n,

>=

=

,結(jié)合圖形可知當二面角A-PB-E的余弦值為

時,直線PC與平面PAB所成的角為45°.

(12分)設(shè)平面PBE的法向量為n=(x,y,z),29例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a,定點M在棱AB上(不與端點A,B

重合),點P是平面ABCD內(nèi)的動點,且點P到直線A1D1的距離與點P到點M的

距離的平方差為a2,則點P的軌跡為

()A.圓

B.橢圓

C.雙曲線

D.拋物線創(chuàng)新思維解題導(dǎo)引本題考查立體幾何中點的軌跡問題,關(guān)鍵是能夠通過建立空間

直角坐標系,求出動點滿足的方程,從而求得軌跡.例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a,定點M在30解析作PF⊥AD,PE⊥A1D1,垂足分別為F,E.以A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

間直角坐標系:設(shè)M(0,t,0),P(x,y,0),由正方體的性質(zhì)可知,PF⊥平面ADD1A1,∴PE2=y2+a2,PM2=x2+(y-t)2,∴PE2-PM2=y2+a2-x2-(y-t)2=a2,整理得x2=2ty-t2∴P的軌跡是拋物線.答案

D解析作PF⊥AD,PE⊥A1D1,垂足分別為F,E.以A為31如何學(xué)好高中數(shù)學(xué)1、培養(yǎng)良好的學(xué)習(xí)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shù)學(xué)學(xué)習(xí)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fā)的感性的樂趣出發(fā)上升為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yōu)榱⒅緦W(xué)好數(shù)學(xué),成為數(shù)學(xué)學(xué)習(xí)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學(xué)習(xí)數(shù)學(xué)興趣呢?(1)課前預(yù)習(xí),對所學(xué)知識產(chǎn)生疑問,產(chǎn)生好奇心。(2)聽課中要配合老師講課,滿足感官的興奮性。聽課中重點解決預(yù)習(xí)中疑問,把老師課堂的提問、停頓、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視為欣賞音樂,及時回答老師課堂提問,培養(yǎng)思考與老師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師對你的提問的評價,變?yōu)楸薏邔W(xué)習(xí)的動力。(3)思考問題注意歸納,挖掘你學(xué)習(xí)的潛力。(4)聽課中注意老師講解時的數(shù)學(xué)思想,多問為什么要這樣思考,這樣的方法怎樣是產(chǎn)生的?(5)把概念回歸自然。所有學(xué)科都是從實際問題中產(chǎn)生歸納的,數(shù)學(xué)概念也回歸于現(xiàn)實生活,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