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長白山民俗文化內(nèi)涵_第1頁
第一章-長白山民俗文化內(nèi)涵_第2頁
第一章-長白山民俗文化內(nèi)涵_第3頁
第一章-長白山民俗文化內(nèi)涵_第4頁
第一章-長白山民俗文化內(nèi)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章長白山民俗文化內(nèi)涵民俗文化,顧名思義,就是指各民族多年來逐漸形成的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行為和獨特的民俗藝術(shù)。本身具有鮮明的特色,即差異性。這種鮮明的特色是旅游資源的生命力所在。有了特色,才會有注意力。旅游經(jīng)濟本身就是注意力經(jīng)濟,開發(fā)利用了具有長白山特色的民俗文化資源,才能夠更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從而帶來客源和經(jīng)濟收益。長白山旅游業(yè)的開發(fā),要注重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從長白山其自身的景觀來看,它有茫茫林海,巍巍高山,其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保存完整,因而成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qū),并納入聯(lián)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wǎng)。主峰白頭山周圍多火山遺跡,長白山天池為著名的火山堰塞湖,兼有瀑布,高山花園。長白山本身的自然景觀,如此蔚為大觀。滿清文化、騎射文明、東北十大怪、吉菜小吃……這些特色民俗資源的開發(fā),會使長白山的山山水水,平添一種神秘和底蘊,和長白山的奇絕風光結(jié)合在一起,會形成一種難以言說的獨特魅力。長白山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必然有大量資金的投入,也將在極大程度上改善環(huán)境質(zhì)量。與此同時,還會大大地提高地方的知名度,樹立地區(qū)形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招商引資,使文化資源的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形成有機的整體;這種良性互動,有助于塑造和提升當?shù)亓己玫某鞘行蜗?。以特色民俗文化打造長白山品牌應該采取哪些對策?開發(fā)特色民俗資源,我認為最該抓住的就是“特色”二字。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服飾和風情、民俗民風、建筑還原、特產(chǎn)小吃,都是民俗文化資源的包涵范疇。這些人文資源的開發(fā),一定要依托于長白山本身的自然資源,不能破壞長白山的自然景觀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要同長白山自然景觀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全面發(fā)掘民俗文化,開發(fā)多種類型的民俗旅游項目。如探求長白山原生態(tài)還原模式;營造現(xiàn)代田園鄉(xiāng)村模式;開發(fā)動靜結(jié)合的民俗文化DIY模式等。如“東北十大怪”中的窗戶紙糊在外、煙筒砌在山墻外,都可以通過民俗設施來體現(xiàn)。不多的投入,就能帶來具有地方特色的場景,它所具有的重要的審美價值和學術(shù)價值,可使游客大開眼界,增長知識,有效的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完整性,避免人為的破壞。姑娘叼著大煙袋、嘎拉哈姑娘愛、百褶皮鞋腳上踹、不吃鮮菜吃酸菜、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吉祥喜慶粘豆包等東北的一些民俗,都可以設立不同的主題和參與娛樂項目。讓游客們自己動手,DIY一下,親手包包粘豆包,玩玩嘎拉哈,也試試叼著大煙袋的鄉(xiāng)土感,這樣會打破靜態(tài)旅游的沉悶,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動中有靜。既確保了民俗文化得到弘揚和保護,又使游客從中親身感受到當?shù)氐娘L情,在別開生面的活動中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悅,大大提高游覽的趣味性和參與性。沒有宣傳就沒有市場,長白山民俗文化的旅游開發(fā)必須與宣傳包裝相同步,甚至宣傳先行。同時大力發(fā)展具有紀念性、工藝性和實用性,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建立和發(fā)展適應游客需要的“看”的產(chǎn)業(yè)、“聽”的產(chǎn)業(yè)、“娛”的產(chǎn)業(yè)、“吃”的產(chǎn)業(yè)、“住”的產(chǎn)業(yè)和“購”的產(chǎn)業(yè)。長白山旅游開發(fā)的得當,不僅有利于長白山民俗文化的傳承,而且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長白山,使長白山旅游品牌形成更神秘、更有分量、也更瑰奇的魅力。第二章長白山歷史文化長白山的形成早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之前,在更新世紀與上新世紀之間,因有地殼斷裂的推動作用逐漸隆起一片臺地,后來又經(jīng)過多次的火山噴發(fā)活動而形成了以天池為主要火山通道的龐大火山錐體,距今,至少有1200萬年的歷史了。

在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學著作《山海經(jīng)》中,就曾經(jīng)有所記載。記載說:“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肅慎之國”。“不咸山”就是“有神之山”的意思。在東北居住的少數(shù)民族——肅慎、沃沮、穢貊、扶余、鮮卑、高句麗、蒙古、契丹等,都對東北境內(nèi)這座最大的高山景仰和神化,許多有關(guān)天女不孕而生的神話都寄托在這里,因此,都稱這座山為仙山。在此之后,魏晉時期所著的《后漢書·東夷列傳》中有記載曰:“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麗,自單單大嶺以東,沃沮穢貊悉屬樂浪。”這句話是說,在漢武帝出征朝鮮之后,漢武帝之子漢昭帝于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便將玄菟族人遷居于高句麗之地,自單單大嶺(即長白山)以東的沃沮族、穢貊族皆歸屬于樂浪。這里的“單單”二字,與滿語中的珊延相近。珊延,即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嶺,即白色的大山。

《后漢書·東夷傳》和《三國志·東夷傳》史料中所指“東沃沮”系今圖們江流域至朝鮮北境,為一東北至西南走向的狹長地帶,其西南部與高句麗接,西部抵今長白山。而“蓋馬大山”則指今長白山。

以后,在《北史列傳·勿吉》篇中又有記載。在南北朝的其他書籍里也常有“徒太山”、“徒白山”之稱的出現(xiàn)。后來,又可在《新唐書》卷219《黑水靺鞨傳》和《新唐書·渤海傳》看到記載。當時對長白山的稱呼極不統(tǒng)一,有的叫徒太山,有的叫太白山、太皇山不等。

放山季節(jié)一般是開始于農(nóng)歷三月清明至白露期間,這時的采參叫作“放芽草市”,也叫“放掃帚市”,六七月叫“放紅榔頭市”。由于放山是在農(nóng)歷三月開始,故而人們將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初十,作為山神爺把頭節(jié)。山里農(nóng)家,特別是進山挖參的人都要燒香上供,給山神爺把頭過生日,人家做些好吃的舉杯慶祝。祭祀時,還有一套似唱非唱的禱告詞,曰:“家住萊陽本姓孫,翻山跨海來挖參,三天吃了個喇喇蛄,挖不到人參不甘心!”

人參節(jié):近幾年來,長白山區(qū)的撫松、渾江、通化等市縣,常于每年七、八月間舉行人參節(jié)。屆時,全城張燈結(jié)彩,載歌載舞,展開一片以人參為主題的文化娛樂活動,內(nèi)容豐富多彩,富有濃厚的山區(qū)特色和風韻,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是外地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因此,每年節(jié)日期間吸引來大量游客,其中有許多外地的以及國外的客商趁此機會來洽談生意要,協(xié)商各種投資與開發(fā)項目。

在人參節(jié)舉辦的各項文化活動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莫過于“摹擬式深山采參活動”。參加這項旅游活動的人,事先都要穿上當年放山人的服裝,帶上蚊帽,背上背筐,分頭地拿上剪刀、快斧、鏟子、鹿骨、簽子、索寶緄、銅錢、紅頭繩等器具,然后由把頭帶領(lǐng)進山,按照事先設置好的路線進山挖寶。當把頭將他們帶到預定的地點后,把頭在前面用索寶棍撥開草叢放“頭棍”,在他旁邊的三把頭放“二棍”,然后一字排開每人相距十米左右,放“三棍”、“四棍”,最邊上的人叫“放邊棍”。這樣的并排前進尋找,叫作“壓趟子”。按照當年的老規(guī)矩,壓上趟子后,人們便不準說笑打鬧,必須聚精會神地尋找。有誰發(fā)現(xiàn)了人參,便高聲喊:“棒槌!”這叫作“喊山”,別人聽見后,立即接問:“幾品葉?”這叫作“應山”。喊山人發(fā)現(xiàn)瞅準后,馬上回答說,三品葉或者是四品葉、五品葉。按照當?shù)厝说牧晳T,管人參都叫棒槌;人參鳥叫棒槌鳥。幾品葉是指人參枝幾簇對生的葉子而言。品葉越高,人參的生長年限越長,價錢也就越高。如果發(fā)現(xiàn)有數(shù)棵人參生長在一起的,便叫“幾品是堆”或“幾品葉片”。喊山過后,大家便趕湊過來,由把頭帶領(lǐng)挖參。挖之前先用兩端拴銅錢的紅頭繩將參系?。〒?jù)說是怕人參跑了,實際是取得準確定位的意思),然后用樹棍支個架子將人參罩住,這才能動鏟子破土挖參。遇到參須子要特別小心謹慎,一根也不能挖斷。挖斷須子的參,便不那么值錢了。等到把須子周圍的土用鹿骨簽子都剔除干凈后,便由把頭將人參起出來,然后有人剝下附近的樺樹皮將它包好。整個采參過程,規(guī)定十分嚴格,操作十分謹慎,也帶有一股神秘的色彩。摹擬采參活動,也必須完全按照這個規(guī)程來做,因此也就倍感到有味道,而且,由于事先在旅游路線上都栽埋下了人參,所以參加者一般都能找到人參的,因此操作起來情趣盎然,決不會掃興而歸,一棵也找不到的。小資料六旬翁搶救長白山民俗他不是\o"民俗"民俗專家,卻憑自己記憶用14年時間創(chuàng)作了200余萬字的\o"民俗"民俗書。雖然大部分書都沒出版,但64歲的孫樹發(fā)老人仍在堅持創(chuàng)作。他說:“我腦子里的\o"長白山"長白山\o"民俗"民俗文化記憶太寶貴了,要盡量全都保留下來?,F(xiàn)在我寫書不是愛好,而是責任?!睂O樹發(fā)的家里擺得最多的就是書。在他房間的一個書架上,放著兩排文件夾,每個文件夾上都有標簽:“\o"長白山"長白山放山風俗”、“長春花子討要歌謠”……老人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文件夾來,像是展示著寶貝一樣:“我寫書全憑記憶,從來不去查資料。我屬于民間派,所有的東西均出自民間?!钡谒恼麻L白山文化特色一。長白山天池水怪

長白山像一條玉龍,橫亙在中國的東北邊疆,它以美麗富饒、景色壯觀聞名中外。長白山主峰附近的白頭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湖,湖內(nèi)最深處達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天池本來就以澄澈的湖水、沸騰的溫泉和轟鳴的瀑布吸引了無數(shù)的游客,但自1962年8月有人用望遠鏡發(fā)現(xiàn)天池水面有兩水怪互相追逐游動以來,它的名聲就更大了。

長白山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并與五岳齊名、名光秀麗、景色迷人的關(guān)東第一山,2007年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風景區(qū),因其主峰白頭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積雪為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的美譽。

著名的長白山天池位于長白山主峰火山錐體的頂部,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榮獲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基尼斯世界之最。

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綠清澈,是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的三江之源。從天池傾瀉而下的長白飛瀑,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它轟鳴如雷,水花四濺,霧氣遮天。二。天池之水通大海

長白山天池是中國最高最深最大的高山湖泊,南北長4.85公里,東西寬3.35公里,面積為9.82平方公里,略呈橢圓形,猶如蓮葉初露水面。天池水面海拔2189米,最深處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們λ繛?0億立方米,全國平均每人占有1立方米之多。天池的特點是氣候多變,風狂,雨暴,雪多,全年大風日在270天以上,平均風速為11.7米/秒。天池自11月末封凍至翌年6月初解凍,冰層厚達1.2-1.5米。

天池之大,積水之多,是其它高山湖泊所不能比擬的。然而天池卻只有一個出水口,即沿乘槎河行至斷崖,形成68米高的長白瀑布。這一出水口的最大特點,就是無論春夏秋冬、酷暑嚴寒,也不論是旱年少雨、澇年水大,都一律一直下瀉,水量幾乎不增不減。即使在最嚴寒的三九季節(jié),長白瀑布被冰凍得銀柱包裹,只留有三、四米的水流,但天池水仍然照樣流淌。有時長白山區(qū)夏季里干旱少雨,一連幾十天不下雨,可天池水仍不見少。這樣的池水可真夠“水平”的,堪為一大怪事。

怎樣解釋這一怪事?《長白山江崗志略》中記載:“天池在長白山頂為中心點,群峰環(huán)抱,離池高約二十里,故名為天池。土人云,池水平日不見漲落,每至七日一潮,競其與海水相呼吸,又名海眼。又云,天池水清淺處,可以行人,數(shù)年前有獵夫自碧螺山下,渡至補天石旁,其中有熱如湯泉,冷如冰海之處,五步外即深不可測,以足試之,滑膩異常,又名溫涼泊?!薄稏|三省紀略》中記載:“山頂有潭,圖們泊,譯言萬也,言萬水之源也。”天池還有“龍?zhí)丁?、“海眼”、“溫涼泊”等名稱?!稉崴煽h地名志》云:天池“除地下水外,主要從21.4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積中蓄積雨水和雪水。”天池水的水源主要應從地下水、雨水和雪水中聚合,那就應該按照這些水源的增減而發(fā)生變化,可是為什么常年不變呢?所謂“海眼”競其與海水相呼吸,即與大海相通,可是大海與天池相差2000多米的高差,海水能上來嗎?海水是咸的,可天池水甘甜凜冽,清澈見底,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

天池這一池天水,既有地下水、雨水與雪水為主要水源,又有“龍眼”的“海水”相通,并且還有“龍宮”“龍王”的美麗傳說,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使之更加神秘莫測了。

三。石頭漂浮水上面

將一塊石頭扔到江河湖海之上,任何一個正常人也會知道,石頭會沉進水底,這也是常識之一。但在長白山區(qū),卻有一種石頭,丟在水上不下沉,穩(wěn)穩(wěn)漂浮水面之上,隨波逐流,仿佛一葉小舟。當?shù)厝朔Q其為“江沫石”,正確稱謂“浮石”。

浮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民間有種傳說:

很早以前,天池沒有水,長白山遍地是火,是個火焰山,整天煙氣騰騰,人鳥獸蟲,啥也沒有。天上有這么哥兒倆,哥哥叫玉柱,弟弟叫天柱,聽說長白山成為火焰山,草木不生,很是同情,向玉皇大帝請求下雨把火澆滅。玉皇大帝恩準以后,下了三天三夜大雨,終于將火澆滅。長白山的火雖然滅了,但仍然又干又旱,沒有一點水。玉柱跟天柱說:“咱們在長白山山峰中間挖個井吧!”天柱同意了,兄弟倆不分白天黑夜挖到七七四十九天,只聽嗚嗚作響,突然,從井底躥出大火來!

哥兒倆迅速跳上峰頂,只見大火越燒越旺,也是急中生智,連忙往深井里填石頭。石頭丟進火中,也被火燒著了。哥兒倆不管那一套,還是一勁兒填石頭。填了七天七夜,才把大火壓滅。哥倆顧不上休息,繼續(xù)挖井。先把填進去的石頭挖出來,這些石頭被火燒得輕飄飄的,凈蜂窩眼兒。玉柱和天柱又挖了許多日子,終于挖出了水。水越漲越大,一直漲到山頂,順著山害口嘩嘩往外淌,那些被燒過的有蜂窩眼兒的石頭,漂在水面上,隨著水一起流走了。這哥倆挖的井,就是天池,這些被火燒過的石頭,就是江沫石--浮石。

這個傳說,與事實有些貼近之處。實際上浮石是長白山火山爆發(fā)后由巖漿凝結(jié)而成的海綿狀巖石。浮石的主要性能是不導熱,根據(jù)這一特性,自然派上許多用場。

四。木頭沉在水下邊

木頭可以漂浮水面,這是人人盡知的常識。根據(jù)這種特點,先人們用木頭做成獨木舟,用木板釘制木船,做為水上交通運輸工具,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了方便。

但是,在長白山海拔1700米左右的地帶生長一種岳樺樹,當?shù)厝朔Q為“鐵樹”和“高山樺”,卻與眾樹不同,不能漂浮水面之上,竟同石頭似的,放到水面即沉入水底,令人稱奇。

岳樺樹不像白樺那樣高大挺拔,但卻婀娜多姿,十分耐看。其木質(zhì)堅硬,比重大,故爾能深入水中,為什么同一地帶的其它樹種則沒有“沉入水中”的功能,則不得而知。由于岳樺樹與眾不同,自然產(chǎn)生了神話傳說,據(jù)稱跟老罕王之間還有段故事:

五。高山杜鵑頂雪開

在長白山最高處的高山苔原地帶,氣候惡劣,土質(zhì)脊薄,植被生長的條件非常差。這里年平均氣溫為-7.3℃,7月平均氣溫8.7℃,無霜期平均70天左右,大風與雪也多于其他地方,嚴冬時節(jié)壓在植物上面的積雪達2米多厚。這個地帶生長著岳樺、篤斯越桔、長白沙參、高嶺鳳毛菊、高山梯牧草等低矮樹木和植被。

地下森林惹人愛

長白山地域奇特復雜,形成了許多槽谷和陡坡,又有地下河流,地下溫泉,地下溶洞,上至高山天池湖泊,下至林中水下資源,成為立體式多六類的自然景觀,令人贊嘆。

在距長白山北坡冰場東5公里處,有一壯麗的瀑布景觀,即洞天瀑。瀑深約15米,白河激流從上向下沖擊,將玄武巖臺地那堅硬的巖石切割成兩塊,而這兩岸又近在咫尺,一步便可跨過。這瀑布便在洞穴內(nèi)隱伏,呈圓洞狀,所以叫洞天瀑?!堕L白山志》云:站在洞天瀑北岸的龍吟亭上,腳下巨巖顫動欲墮,瀑聲震耳欲聾,卻看不見水流。“環(huán)顧四周無水流,濤聲轟鳴峽谷游。疑是天崩地欲裂,俯首洞中掛飛流”。這是洞天瀑景觀的生動寫照。

在這地下森林北側(cè)不遠處,二道白河穿過一條長

六。聚龍泉里煮熟蛋

長白山火山爆發(fā)時山崩地裂,巖石熔化,森林燒毀,熾熱的巖漿使整座大山改變了姿態(tài)。待它發(fā)狂歇息之后,它所造成的地質(zhì)創(chuàng)傷仍然存在,那深山巖石下的巖漿并沒有完全消失,而且仍在不停地活動和外溢,與地上之水發(fā)生沖突,使冷水變成熱水,變成多處地下溫泉。在長白山的溫泉群里,大小幾十處,近的則在山上噴涌,遠的在幾十公里、幾百公里外涌出。這些溫泉如今變害為利,成為解除人類疾病、促進身體健康的優(yōu)質(zhì)水源,可以治病,可以取暖,為人類造福。

這些溫泉群分布在長白山區(qū),地勢不一,水量不等,溫度不同。在天文峰下天池水邊的湖濱溫泉,由于靠近天池,海拔又高,所以水溫僅為攝氏32℃。位于金壁之下的蘆泉,泉水從一塊黑色巨石旁涌出,水溫高達78℃。在長白山西坡錦江上游的錦江溫泉,泉口集中,多達7處,面積近10平方米,終年有熱水與氣泡不斷涌出。《長白山天池記》中描述:“江岸有湯池,曰湯泉,以名勝所在,不可失之,交臂乃浴于湯池,頃刻間汗出如漿,可見水溫之高?!痹阱\江溫泉之下二華里處,又有一處“洗眼泉”。文載:“錦江上源江中有巨石特起巖石上有雙孔噴如線,熱達沸點,名曰洗眼湯。這兩股如線泉水,是由地殼深處沿地殼裂縫向上,穿透這塊江中巨石而噴出,也是江中佳景之一?!庇钟兄南扇藰驕厝⑹说罍蠝厝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長白山地熱溫泉群。

聚龍泉是溫泉群中水量最大、分布最廣、水溫最高的溫泉,堪稱長白山第一泉。它位于長白瀑布北約900米,在落筆峰北倒石堆下側(cè)。分布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二道白河從溫泉群中間穿過。在河流方向的右方,泉口比較集中,有數(shù)十處之多,較大泉眼有7處。無數(shù)條熱流從地底涌出,似群龍噴水,故名聚龍泉?!堕L白山志》中記載:“各泉水溫不等,一般在60℃以上,最高達82℃,屬高熱溫泉。溫泉旁生長著稀有的植物溫泉瓶爾小草,正是這種氣溫條件下生長的一種名草。泉口的涌水量一般為1.8——3.6噸/小時,最大可達5.96噸/小時?!庇州d:“聚龍泉水中含有較多的硫化氫氣體,使它周圍的青灰色火山巖染上一層層橙紅色或翠綠色的凝華。這種含有硫化氫、鈣、鎂等物質(zhì)的溫泉,有較高的醫(yī)療價值,對皮膚病、關(guān)節(jié)炎及風濕癥等療效較好。在聚龍泉下部建有“怡神浴

七鴛鴦并非真恩愛

鴛鴦,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種鳥,千百年來,成為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的象征。但經(jīng)鳥類專家多年考察研究,卻發(fā)現(xiàn)生活在長白山區(qū)的鴛鴦與傳說大不相同,人們被鴛鴦的表面現(xiàn)象欺騙了。

鴛鴦屬于侯鳥,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在長白山腹地有樹有河的地方生活,6月份產(chǎn)卵孵化,小鳥28天至越冬。這樣,南方人也可以見至鴛鴦。但它們的老家,應該說是長白山。

一般人看到鴛鴦游水,總是一雄一雌,形影不離,則造成誤解,認為鴛鴦是雄雌恩愛,永不分離,倘若其中之一夭亡,另一個絕不婚嫁。實際的情況如何呢?

也許您不相信,但卻是事實:體壯的雄鴛鴦往往同時占有多只雌鴛鴦,體弱的雄鴛鴦甚至一只配偶也得不到;假如某只雌鴛鴦死亡,雄鴛鴦會加尋新歡,不為妻子“守節(jié)”。鴛鴦沒有終身夫妻,繁殖期一過,雄鴛鴦便拋妻棄子,“我行我素”去了。

知道鴛鴦“并非真恩愛”的真相,人們還會不會再用鴛鴦鳥來比喻愛情和婚姻生活了呢?我想會的。因為人們頭腦中長期形成的傳統(tǒng)的固有的習慣,很難一下子改變。

八。一年四季同時在

長白山那浩瀚的原始森林,大樹參天,蒿草伏地,枯木倒臥,古藤纏繞,樹掛飄緲,呈現(xiàn)出最古樸最自然的原始風貌。長白山的地勢由高到低,以天池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垂直高度非常明顯,在百余公里內(nèi)海拔高度相差2000多米,體現(xiàn)了幾千米海拔地帶的林帶植被,使這里的氣候、土壤及植被變化非常明顯??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長白山在夏季一個季節(jié)里,可以體現(xiàn)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特點。游人從山下登山,到了山頂,僅僅幾個小時,可是卻仿佛經(jīng)歷了一年四季的季節(jié)變化。在山下穿短衣短褲,到了山上風衣、棉衣也不覺得熱,這是多么奇怪的地勢和多么奇特的旅游之路啊。

夏季來到了長白山,山下呈現(xiàn)出夏季的林海景象。莽莽林海,綠濤滾滾,在燥熱的溫度和多雨的水份下,各種大樹和植物鼓足了勁向上伸展,枝繁葉茂。田地里禾苗翠綠,茁壯生長。林蔭下、山坡上的各種花卉已經(jīng)怒放,爭芳斗艷。

大山的半山腰也該是夏季里的景象吧,與山下相比,正好相差一個季節(jié),仿佛正在春秋之季。野草剛剛發(fā)芽,吐出嫩綠,松樹的樹冠開始發(fā)青,長出一層新綠的針葉。河水清澈見底,淙淙流淌,卻冰冷徹骨。伏在林中一冬的野生動物仿佛剛剛蘇醒,正在朦朧的警覺這氣候的變化。再上一點山勢,是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岳樺林帶,似乎仍然停留在秋天的季節(jié)里。野草枯黃,苔蘚干脆,那低矮的岳樺仍然是老態(tài)龍鐘。

夏季里的長白山頂,還沒有把冬天的痕跡全部抹去,溝谷里仍有大片的冰湖冰雪殘留,被山上已流淌的泉水一點點化解。白云峰上依然白雪覆蓋,白云飄渺。那從山上下到天池的懸崖上,幾米厚的積雪剛剛開始塌落。站在山頂向下觀望,天池里積雪未化,冰層未消,才開始塌落下沉。非要等到六月中下旬強烈的夏風吹來,連日不停的大雨,才能化開這一池天水。從開化露出水面到再封凍結(jié)成冰面,僅僅是四個月的時間,可見人們要看天池那碧藍之水并非易事。長白山頂海拔在2400米以上,夏季里最高溫度才達到7——8℃,所以山上沒有夏季,只有春秋相連,而漫長的冬季多達七個月之久。

第五章長白山民俗傳說一長白山“仙市”的傳說此事發(fā)生在乾隆初年,距今二百多年,都快三百年了,那時不光長白山,就是整個東北人都很少,甚至很荒涼,此地竟然憑空出現(xiàn)了一個六七里的城廓,里面很繁華,“儼然別有天地”。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派官員劉建封(1865-1952年,號桐階,曾任奉天候補知縣)任勘界委員,勘查奉天(今沈陽)、吉林兩省界線兼查長白山三江(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之源。在這過程中,劉建封征集到長白山當?shù)氐囊粍t“仙市”傳說,并收入他編著的《長白山江崗志略》中,現(xiàn)為讀者介紹如下,其原文雖為文言,但極為淺白,故而不全文翻譯,個別之處,在括號中注明即可。原文并未分段,為方便閱讀分為三段。

原文如下:相傳,乾隆初年,一樵者(注:砍柴者)入硯山采藥,聞牛鳴,仰視一叟(注:sǒu,年老的男人)騎牛,自黑石河左岸,驅(qū)而過。后隨六七人,各負箱籠,爭往白山,似赴市者。心疑之。念近中無此市廛(注: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尾隨以觀其異。無何至汩石坡口(注:汩石坡是長白山東北坡口),見雞冠巖下,綿亙六七里,宛然城廓。

老幼男女負者、擔者、騎者、乘者、紛至沓來,絡繹不絕。樵夫下坡入市,歷城門,循街衢?。兩邊多板舍,皆空。惟茶園、酒肆、貨店、戲場珍奇羅布,煥若昆化。其樓臺連亙,朱堂華闕,回異尋常。忽而雷雨大作,男女各分蔽板舍。少焉天晴,市人擁擠,爭赴西門。樵夫從行二里許,見城外湖水蕩漾,畫艙漁舟,不下千百。岸旁肆中陳列,菱角、多蓮子、雞頭末(注:芡實,別名雞頭米、雞頭蓮;雞頭末其實就是加工后的芡實,蓮子、菱角、芡實都是生長在水中的,人稱“水中三寶”),果品不一物,購食之,味清馥。余納諸懷。喜而登舟。過木心亭,閱臨池閣,憑欄遠眺,水天一色。花雪比鄰,儼然別有天地。

未幾、夕陽在山,人影散亂,樵夫下舟登岸,尋古道返。奔波上于避風石前。坐而少歇。回顧巖前,惟有煙云繚繞而已。手伸懷中,蓮子數(shù)枚尚在。歸以示眾,人以為“仙市”云。

此事發(fā)生在乾隆初年,距今二百多年,都快三百年了,那時不光長白山,就是整個東北人都很少,甚至很荒涼,此地竟然憑空出現(xiàn)了一個六七里的城廓,里面很繁華,“儼然別有天地”。而且那兒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也和東北不同,生長有芡實、菱角、蓮子等南方才有的植物。

最后,?入其中游歷一番的樵夫離開后,回首再看,竟“惟有煙云繚繞而已”,剛才的一切全都不見了。現(xiàn)在的人,恐怕難以相信。然而此“仙市”之情景,如非親眼所見,絕難描繪的如此具體形象,此絕非一個當時東北的樵者所能杜撰。更重要的是,樵夫還帶了幾枚當時東北沒有的新鮮蓮子出來,作為重要物證。這些都說明了,樵夫的奇遇的確是真的。

其實,這一切在修煉者的眼中并不奇怪,那個樵夫很可能是在一種巧合的情況下碰巧?入了另外一個層次和人類相同或相似的空間。二長白山梅花鹿的美麗傳說美麗的天池吸引著天宮里玉皇大帝的七個姑娘,她們舒展衣袖,飄飄悠悠來到天池里洗澡,因此又叫“仙女浴躬池”。

長白山上生長著一種能治百病、延年益壽的“長壽草”。玉帝害怕長壽草被凡人盜走,于是,派黑龍將軍在天池深潭里日夜守護。

一年秋天,長白山下的村莊發(fā)生了瘟疫,貧苦百姓死了很多。真是新墳累累,哀哭遍野,哭聲驚動了正在天池沐浴的仙女們,她們駕起五彩祥云,停在村莊上空往下望

,好生凄涼:家家斷炊煙,路上行人少。仙女中的六妹妹見狀,愁腸百結(jié),眼含淚水對姐妹們說:“我們快帶長白山上取來長壽草,為百姓治病吧!”

“不可,萬萬不可!”眾姐妹忙阻攔說:“父王要降罪的!”“救人要緊,我不怕論罪!”六仙女憤然辭別眾姐妹,獨自飄向山頂,悄悄挖著長壽草。黑龍巡視各山頭回來,氣得濃密的絡腮胡亂抖,他按落云頭,雙手舞動銀錘,大聲喝問:“何人敢在此盜仙草!”

六仙女右手一展,一道金光閃過,變出兩把寒光閃爍的寶劍,只見她杏眼圓睜,柳眉倒豎說:“黑龍將軍,我是玉皇大帝的六姑娘?!?/p>

黑龍定睛一瞧,認出是六仙女,他慌忙扔下銀錘,雙膝跪倒,說:“不知仙姑駕到,有失遠迎,卑職知罪,請仙姑息怒。”六仙女說:“將軍,你未見山下百姓生病,死人甚多,我來取些長壽草為她們消除病災?!?/p>

黑龍誠惶誠恐地問到:“不知仙姑可有玉帝圣旨?”六仙女說:“沒有!”黑龍一聽,冷笑一聲,站起來說:“那可不行,玉帝聞之會發(fā)怒的!請仙姑速回吧!”六仙女見黑龍態(tài)度驟變,斬釘截鐵地說:“挖仙草,救生靈,我志堅如盤!”

“好吧,我押送你回天宮,一起見玉帝!”黑龍舉起銀錘向六仙女頭上砸來。六仙女不答話,揮動寶劍交叉一駕,“咣當當”火星四濺,錘來劍往,黑龍翻卷,好一場廝殺。黑龍使出渾身解術(shù),也不能使六仙女就范。他急忙顯出了黑龍的原形,張牙舞爪飛往天宮,向玉帝報信去了。

六仙女挖了9棵長壽草,辦成村姑模樣,來到村莊,教人們把長壽草用水熬成湯。病人喝了仙湯,頓覺渾身清爽,耳聰目明,恢復了元氣。村民們扶老攜幼,前來向六仙

女道謝。

黑龍氣喘吁吁的撞進凌霄寶殿,把六仙女盜仙草為百姓治病的事告訴了玉帝。玉帝聽后勃然大怒,立即派兩名大力神下界,將六仙女抓到天宮。玉帝惡狠狠地對六仙女說:“私盜仙草,違反天規(guī),貶你到凡間變成鹿吧!”端莊、善良的六仙女被大力神押出南天門,拋到層層云霧里。六仙女落到長白山密林中,變成了一只美麗的梅花鹿。她頭上的辮子變成了一對鹿茸角,身上的花衣裳變成了紅褐色底下帶有朵朵雪白的花紋鹿皮。她騰云駕霧,奔馳在崇山峻嶺之中,每到夏天,她就來到長白上下的村莊,用自己的鹿角為百姓治病,人們都尊稱她為“神獸”。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在長白山一代傳開了,越傳越遠,一直流傳至今。三。天池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每逢舊歷七月十五這一天,長白山必有天火噴吐,濃煙滾滾,光照天際。待燒到七七四十九天時,煙消去散,萬物焚盡。山下百姓只好舉家外走,流離失所。

天火由火魔吞火而生。為了根治火魔,一位有氏無姓的姑娘,主動召集族眾,請求借助神力,除掉魔怪。她終于上路了,臨行之前,族人送上一匹寶馬和一簇野山花,以示答謝救命之恩。于是起名“日吉納”格格。

日吉納艱難的登上了長白山頂。先禱告于風神,請求助威熄火;再禱告于雪神,乞求助威熄火,未幾,因風、雪二神力弱,無濟于事。最后她又禱告天鵝女神,求它飛上天宮,去天帝那里借用治魔法寶。天鵝女神被她的行舉所感動,很快地飛入天庭,天神賜她許多冰塊,返后交給了日吉納格格。

次年舊歷七月十五這一天,天火又復生了。她帶著刺骨的冰塊,登上了天池火山口,一頭鉆進了火口中。此時,風、雨、雪神各展神術(shù),很快將火口填平,燒紅了的山峰冷卻了,由于冷熱不均,一聲巨響過后,山峰坍塌下來,炸成個巨大的坑,這就是天池的形成起因。

火魔降服后,她又借助天鵝兩只翅膀,飛入天宮,去答謝天神。不料被王母娘娘收下當作義女,之后天上六仙女變成七仙女了。

她高居天庭,時刻緬懷父老鄉(xiāng)親。為作信物,撒下許多日吉納花籽和其它名貴藥材種籽,以求除災治病。久而久之,她被長白山下的滿族祖先奉為女善神。如今杜鵑花開遍長白山麓,各種名貴藥材盛長于長白山大地。四雪釀不咸山相傳在很久以前,每逢舊歷七月十五這一天,長白山必有天火噴吐,濃煙滾滾,光照天際。待燒到七七四十九天時,煙消云散,萬物焚盡。山下百姓只好舉家外走,流離失所。天火由火魔噴火而生。為了根治火魔,一位有氏無姓的姑娘,主動召集族眾,請求借助神力,除掉魔怪。她終于上路了,臨行之前,族人送上

一匹寶馬和一簇野山花,以示答謝救命之恩。給她起名“日吉納”格格。日吉納艱難地登上了長白山頂。先禱告于風、雪二神,請求助威熄火。未幾,因風、雪二神力弱,無濟于事。最后她又禱告天鵝女神,求她飛上天宮,去天帝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