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面調味配方與制作技術全揭秘(附油辣子-自制醬油-等)_第1頁
重慶小面調味配方與制作技術全揭秘(附油辣子-自制醬油-等)_第2頁
重慶小面調味配方與制作技術全揭秘(附油辣子-自制醬油-等)_第3頁
重慶小面調味配方與制作技術全揭秘(附油辣子-自制醬油-等)_第4頁
重慶小面調味配方與制作技術全揭秘(附油辣子-自制醬油-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資料重慶小面調味配方與制作技術全揭秘(附油辣子自制醬油等)特色:面條順滑、筋道,麻辣味濃郁但不刺激,湯料香氣撲鼻。技術要點:1、油辣子的熬制方法。2、自制醬油的熬制方法。3、調料的選擇以及調味料的配比。4、不同口味小面澆頭的制作方法。介紹:要問目前最火的小吃是什么,答案必然是重慶小面。這碗看似普通的面條不僅讓食客魂牽夢縈,就連全國的餐飲人也為之傾倒。但是,要想學會這碗面可不那么簡單,因為好的配方都是要花大價錢買的。為了破解小面的調味技術,我們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里聯(lián)系了無數(shù)名重慶師傅,但是一提到“配方”二字,全部是“腳底抹油”,只有我們的老朋友、重慶廚師曾紀然愿意分享。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曾師傅制作重慶小面的配方。要問重慶小面現(xiàn)在到底有多火,數(shù)數(shù)孟非開的重慶小面館的分店數(shù)就知道了。在這個非小面發(fā)源地且不太嗜麻辣的江蘇南京,孟非的小面館都開了五六十家分店,這說明重慶小面已經(jīng)跨越了口味的喜好,被全國各地的食客所接納。孫明興試做點評:重慶小面是目前最流行的小吃之一。曾師傅能夠這么詳細地介紹小面的制作配方,讓我也很意外,畢竟要想學到正宗的配方,必須是要花錢的。試做了麻辣小面和牛肉小面的配方后,我認為這篇文章寫得很實在,配方是可行的,大家可以放心試做。尤其是牛肉小面,口味真不錯。不過,每個地區(qū)的人可能品嘗小面會有不同的要求,對于曾師傅的配方,我提出兩點建議:1、油辣子的制作配方。整個加工流程都非常好,我個人認為可以在兩個方面進行改良。一是最好將菜子油和動物性油脂,比如牛油搭配使用,這樣熬出來的油辣子香味會更濃郁。二是大蔥米的用量可以加倍。2、自制醬油的熬制方法??赡苁俏覀儽狈饺讼矚g濃郁口味的原因,所以我個人認為在熬制醬油時,一定要加入八角、香葉等香料,否則醬油的香味不夠濃郁。如果是在酒店里銷售,最好添加少量但品質好一點的醬油。小面的加工方法:制作小面,面的加工方法相比較調味方法要簡單很多。取中筋面粉5干克,加入鹽20克、食用堿30克混合均勻,注入清水2--2.2千克,和成質地均勻的堿水面團,用壓面機壓好面團,用面條機做出面條。取面條放入沸水中,大火燒開,沸水滾兩滾后撈出面條,控干水分,平攤在案板上,先用電風扇將面條吹涼,再用刷子在面條上刷上一層薄薄的菜子油拌勻,分成若干份即可??腿它c面時,再將一份面條放入沸水中煮開,撈入碗內(nèi),放入調料調味。下面,我們主要來說說重慶小面的調味技術。調味技術一、油辣子:制作重慶小面,首先我們要煉上好的油辣子,這是制作一碗重慶小面最為重要的一步。制作這款油辣子,需要注意三個細節(jié):一是選擇正確的辣椒,二是要合理配比香料,三是掌握精準的油辣子制作方法。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油辣子的制作技術:步驟1、加工辣椒。取四川干二金條辣椒和貴州干朝天椒各750克混合均勻,待蒸箱上氣后大火蒸10分鐘,取出放涼。二金條辣椒辣度比較適中,但是它的顏色比較紅亮,而且辣椒的香味非常濃郁。而朝天椒主要是增加油辣子的辣度。步驟2、加工香料粉。取白豆蔻、草果、砂仁、香果、甘草、排草、甘松、陳皮各5克,山奈3克,小茴香、香茅草各8克,丁香、肉豆蔻各2克,桂皮、八角各15克混合均勻,用粉碎機粉碎成粉,加入孜然粉50克、王守義十三香半盒混合均勻即可。步驟3、加工白芝麻。取白芝麻500克分批放入燒至六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步驟4、加工油辣子。1、取一個大炒鍋燒熱,放入純菜子油500克和蒸好的辣椒,微火、不停翻炒,炒至辣椒表皮酥脆時捏起一塊辣椒,用手指輕輕一捏,就可將其捏碎時即可撈出。撈辣椒是加工的關鍵。撈出一層辣椒放入盆中,撒入-層香料粉,全部撒完后再撒上炸芝麻,將三種原料放入絞肉機內(nèi)粉碎。2、另起鍋上火,放入純菜子油2500克,燒至三四成熱時,放入大蔥米250克炸香,撈出大蔥米,再下入大蒜米500克炸至其變成淺黃色,第二次下入大蔥米,繼續(xù)炸至蒜和蔥變成金黃色,下入處理好的辣椒碎,小火慢慢熬制約15分鐘,關火冷卻即可使用。調味技術二、自調醬油。跟制作酸辣粉一樣,制作小面我們使用的也是自調醬油。這種醬油是用多種調料熬制而成的,所以香味特別濃郁,比普通的瓶裝醬油更好用。具體熬制方法:取普通的黃豆醬油3干克、清湯500克、小蔥25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熬10分鐘,過濾料渣即可。提示:根據(jù)地域的不同,大家在試做時也可以加入少許香料,香料配比很簡單:八角、山奈、桂皮、白豆蔻、草豆蔻各5克,香葉、小茴香各2克用紗布包好,放入沸水中大火焯透,撈出晾干水分,跟醬油一起放入鍋內(nèi)熬制即可。熬好后將香料包撈出。調味技術三、調料出處:制作小面,需要搭配的調料有很多,比如花椒粉、香辣榨菜絲、醋等,別看都是普通的調料,但對于它們的出產(chǎn)地和初加工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下面給大家列出一個調料產(chǎn)地和加工方法明細表。油辣子--四川、貴州--自制醬油--自制醋--四川保寧小蔥--切末香菜--切小段菜子油--重慶土榨的芝麻醬--頂好牌香辣榨菜--重慶涪陵--切絲味精--重慶飛馬牌花椒粉--干青花椒和干大紅袍花椒按照1:1的比例混合,放入干鍋內(nèi)炒香后粉碎即可。熟豬油--鮮豬板油切成丁,小火熬制。姜蒜水--老黃姜和蒜按照1:1的比例混合,加入涼開水榨汁。雞精--重慶三峽?;ㄉ?-紅皮花生米放入熱油中炸香。白胡椒粉調味技術四、調料配比:有了調料的選擇、那么就要掌握它們的搭配比例。因為每個地區(qū)的食客口味不同,每份面的用量也不同,這里給大家提供一組參考比例。各種口味小面用料及配比:麻辣小面:雞精、花椒粉、保寧醋、白胡椒粉各5克,味精3克,熟豬油、自制醬油、芝麻醬、香辣榨菜絲、菜子油各10克,姜蒜汁8克,骨頭湯250克,油辣子適量,香蔥花、香菜段、花生米各2克,白芝麻0.5克。備注:如果客人點的是干溜的,那么可以少加骨頭湯。雜醬面:雞精、白胡椒粉、芝麻醬各5克,味精、花椒面、保寧醋各3克,熟豬油、姜蒜水、自制醬油、榨菜、熟菜油各10克,骨頭湯150克,油辣子適量,香蔥花、香菜段、花生米各2克,白芝麻0.5克。豌雜面:雞精、白胡椒粉、芝麻醬各5克,味精、花椒面、保寧醋各3克,熟豬油、姜蒜水、自制醬油、榨菜、熟菜油各10克,骨頭湯150克,油辣子適量,香蔥花、香菜段、花生米各2克,白芝麻0.5克。牛肉面:雞精5克,味精、花椒粉、白胡椒粉各3克,榨菜、自制醬油各10克,油辣子適量,香蔥花、香菜段、花生米各2克,骨頭湯150克,白芝麻0.5克。肥腸面:雞精5克,味精、胡椒粉、白胡椒粉各3克,保寧醋5克,榨菜絲、自制醬油各10克,油辣子適量,香菜段、花生米各2克,骨頭湯150克,白芝麻0.5克。調味技術五、澆頭制作:除了麻辣小面外,雜醬面、豌雜面、牛肉面、肥腸面的澆頭都是需要提前制作的,下面再給大家分享一下澆頭的制作方法。雜醬澆頭做法:鍋內(nèi)放入色拉油5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姜末、蒜末各30克煸炒出香,下入五花肉?。ǚ嗜萜撸?干克,烹入黃酒30克,中火煸炒至出油,下入甜面醬50克、郫縣豆瓣醬75克、老抽10克,繼續(xù)中火煸炒至肉酥香,倒入骨頭湯中火燜10分鐘,用鹽60克,味精、雞粉各100克,白胡椒粉15克調味,出鍋存放。牛肉澆頭做法:1、牛肉5千克洗凈,用清水沖漂去血水,切成重約500克的大塊,放入冷水鍋內(nèi),下入蔥段、姜片各50克,料酒100克大火燒開,撈出后沖涼,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塊。2、鍋內(nèi)放入菜子油100克,下入白砂糖250克,小火炒成糖色,加入清水1500克大火燒開。3、另起鍋放入牛油1干克、菜子油2.5千克,燒至四成熱時,放入郫縣豆瓣醬150克不停地煸炒直至將豆瓣炒酥,放入牛肉塊、干辣椒150克(可根據(jù)食客的嗜辣程度來調整)、花椒50克(可以根據(jù)食客的嗜麻程度來調整)、姜片200克炒香,下入香料包(桂皮、八角、砂仁各50克,甘草、香葉、小茴香、草果、山奈各10克,干山楂25克,丁香5克,香果15克)翻炒均勻,倒入提前加工好的糖色水和骨頭湯(沒過牛肉即可)大火燒開,改小火至牛肉軟爛,撈出香料包,用鹽80克,雞粉、味精各100克,白胡椒粉50克調味即成。肥腸澆頭做法:1、肥腸5千克加入面粉和白醋里外搓揉,沖洗干凈后放入冷水鍋內(nèi),下入蔥段、姜片各50克,料酒100克大火燒開,撈出后沖涼,切成長2厘米的段。2、鍋內(nèi)放入菜子油100克,下入白砂糖250克,小火炒成糖色,加入清水1500克大火燒開。3、另起鍋放入菜子油2.5干克,燒至四成熱時,放入郫縣豆瓣醬150克、拍松的大蒜子500克、姜片200克,不停地煸炒直至將豆瓣炒酥,放入肥腸,烹料酒50克,下入干辣椒150克(可以根據(jù)食客的嗜辣程度來調整)、花椒50克(可以根據(jù)食客的嗜麻程度來調整)翻炒出香,下入香料包(桂皮、八角、砂仁各50克,甘草、香葉、小茴香、草果、山奈各10克,干山楂25克,丁香5克,香果15克)翻炒均勻,倒入提前加工好的糖色水和骨頭湯(沒過肥腸即可)大火燒開,改小火煨至肥腸軟爛,撈出香料包,用鹽80克,雞粉、味精各100克,白胡椒粉50克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