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分析研究 經濟學專業(yè)_第1頁
鄧小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分析研究 經濟學專業(yè)_第2頁
鄧小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分析研究 經濟學專業(yè)_第3頁
鄧小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分析研究 經濟學專業(yè)_第4頁
鄧小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分析研究 經濟學專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鄧小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內容摘要】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人民就走上了民族復興的道路,其中有曲折也有成就。其中,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一員,鄧小平同志指揮參與了多場關鍵性戰(zhàn)役,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而在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帶領下,通過不斷堅持“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經歷了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等重要時期,使中國人民在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有了堅實的一步。本文將深入剖析鄧小平同志以及鄧小平理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們今后如何更好的去發(fā)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這一理論成果,來面對當今國際社會的機遇與挑戰(zhàn)。【關鍵詞】鄧小平;鄧小平理論;中華民族;復興道理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開啟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歷史,中華民族奮起反抗,書寫了不朽的民族贊歌。在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揭開了中華偉大復興的新篇章。雖然經歷了之后的波折,但隨著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黨的各項工作又恢復到了正常的軌道上來,經過改革開放,中國更是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飛速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在這些黨的重要發(fā)展歷程中,都少不了一個人的參與,他就是——鄧小平。一、鄧小平生平簡介(1904——1997)鄧小平原名鄧先圣,生于1904年8月22日,四川省廣安縣協(xié)興鄉(xiāng)牌坊鄧村人。1911年接受私塾教育并進入新式小學讀書,學名鄧希賢。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就讀于法國百恩斯中學。192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青年團旅歐支部的領導。1927年在上海與張茜元結婚,改名鄧小平,同年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31年妻張茜元因難產在上海去世,8月,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1933年2月,因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被黨內“左傾”領導人斗爭、撤職、下放,是為鄧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臨時黨中央上調到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擔任秘書長,是為“第一起”。1939年8月與浦瓊英(卓琳)在延安結婚。1948年,任總前委書記,與劉伯承、陳毅等指揮了舉世聞名的淮海戰(zhàn)役(又名徐蚌會戰(zhàn))和渡江戰(zhàn)役。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出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秘書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66年“文革”開始后,失去一切職務,是為鄧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復副總理職務,是為鄧小平之“第二起”。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毛澤東提議,一致通過撤銷鄧小平職務,保留黨籍,是為鄧小平之“第三落”。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恢復鄧小平的黨政軍領導職務,是為鄧小平之“第三起”。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軍委主席。1982年9月,當選為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1984年1月24至26日視察深圳并題詞:“深圳的發(fā)展和經濟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qū)的政策是正確的。2月22日,首次提出了“兩種制度”構想。1992年初,在深圳發(fā)表了舉世矚目的“南方談話”,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10月,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1997年2月19日逝世于北京。二、參與領導革命,復興之路實現(xiàn)歷史性的跨越。中國自19世紀中葉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間有許多有志之士奮起反抗,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但由于認識上的局限性,最終沒能帶領中國人民走上民族復興的道路。直到中國共產黨出現(xiàn),并領導中國人民抵御外強的欺侮,才使得中國的民主革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的成員之一,鄧小平同志也是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走上革命道路,并于1924年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此之后,他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首先,在大革命失敗以后,于1929年夏,鄧小平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廣西領導起義。他化名鄧斌,任中共廣西前敵委員會書記,同張云逸等于12月發(fā)動百色起義,創(chuàng)建了紅軍第七軍和右江根據地。次年2月,又發(fā)動龍州起義,建立了紅軍第八軍和左江根據地。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發(fā)動了全面的侵略戰(zhàn)爭。在此期間,鄧小平同志擔任要職,和劉伯承同志一起先后率部進行了一系列戰(zhàn)斗,創(chuàng)建了晉冀豫、冀南、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等。另外,極富盛名的百團大戰(zhàn)也有他們二人的參與。在延安整風活動中,鄧小平同志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發(fā)表了許多文章和講話,提出了對敵斗爭的一系列具體的政策和策略??谷諔?zhàn)爭勝利以后,國民黨在與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不斷地挑起局部戰(zhàn)爭。鄧小平和劉伯承指揮了著名的上黨戰(zhàn)役、邯鄲戰(zhàn)役并取得勝利,有力地遏制了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qū)的進攻。其后的全面內戰(zhàn)期間,劉鄧率連續(xù)進行了數次較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大量殲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而最為著名的千里躍進到大別山事件,也從此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除此之外,他還參與指揮了淮海戰(zhàn)役、京滬杭戰(zhàn)役,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最后勝利作出了貢獻。從此,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三、撥亂反正,復興之路回到正常的軌道。1976年,周恩來總理和毛澤東主席先后去世,“文化大革命”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結束?!拔磥淼穆芬绾稳プ摺?,這是億萬人民十分關切的重大問題。這時,鄧小平恢復了其原有的黨內職務,并主持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文化大革命”已經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失,全國人民急切渴望領導人能夠撥亂反正,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走出這段歷史的陰霾。而當時黨的主要負責人卻以“兩個凡是”來作為領導方針,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無疑就是要人民繼續(xù)堅持錯誤的思想、錯誤的發(fā)展方向,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也可能就由此中斷。這時,鄧小平立即站了出來,以其戰(zhàn)略家的遠見卓識,在千頭萬緒中抓住具有決定意義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推動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領導和支持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他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等講話和談話中,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提出必須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fā)點、根本點”。在他的發(fā)動和領導下,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沖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思想僵化局面,推動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各條戰(zhàn)線的撥亂反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決策,從而實現(xiàn)了建國以來黨和國家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創(chuàng)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時期。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鄧小平親自主持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完成。這個決議,總結了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維護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思想。從而實現(xiàn)了全黨和全國人民在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大團結,為我們今后繼續(xù)探索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復興之路有了新的方向。鄧小平理論是鄧小平同志為我黨的思想理論體系發(fā)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其所解決的首要的基本問題,即這一理論的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而搞清楚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在科學總結歷史經驗和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在經過不懈的探索之后,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痹诹私馇宄@個問題的基礎上,如何進行發(fā)展社會主義,則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又一新的課題。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前蘇聯(lián)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榜樣,他率先進入社會主義,并且通過進一步的建設使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其社會主義模式是在戰(zhàn)爭與革命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其在經濟結構上優(yōu)先發(fā)展以軍事工業(yè)為主要內容的重工業(yè),在經濟體制上固守計劃經濟而影響了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的發(fā)展,經濟嚴重失衡,人民生活改善緩慢,企業(yè)缺乏持續(xù)發(fā)展的活力特別是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內在動力。當新技術革命在西方蓬勃興起和迅猛發(fā)展的時候,這一模式卻不能有效應對,與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經濟競賽中的劣勢地位愈加明顯,80年代末以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解體。于是,鄧小平同志通過總結先前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中國發(fā)展的新方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上,首先,提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次,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同意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最后,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上,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們當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為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堅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在文化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根本任務;堅持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五、改革開放,復興之路有了強動力。黨的十三大明確指出,我國目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里包含兩種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fā),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于是,為了解決如何實現(xiàn)這一階段的發(fā)展,黨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執(zhí)行這一基本制度呢?首先,要做到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接著,又一個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在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才能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呢?到底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呢?這也是鄧小平理論集中回答的一個問題。改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通過不斷改革掃除生產力發(fā)展的障礙,達到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目的。在改革過程中,處理好各種關系,尤其是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關系,從而達到發(fā)展經濟的目的,為改善人民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并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積極成果,尤其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積極成果。在汲取了社會主義國家因自我封閉而造成發(fā)展滯后的教訓后,鄧小平理論將對外開放確定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國策。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按照“三個有利于”的原則,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的成果,達到發(fā)展自己的目標。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yōu)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xiàn)代社會化生產規(guī)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痹诟母镩_放的進程中,也曾有人因為社會上所發(fā)生的一些變化,而分不清究竟當時的社會是姓“社”還是姓“資”。為此,鄧小平明確指出:“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是這一標準的提出,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對于我們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鄧小平同志不僅善于總結提出適宜中國發(fā)展的政策,而且在面對問題時,善于思考,把持社會發(fā)展的脈絡,使民族復興之路有了很好的保障。六、三步走戰(zhàn)略,復興之路有了新舉措。一直以來,如何能夠更快地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是我們民族所面臨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曾幾何時,我們也曾為了能夠更快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犯了一些錯誤,反而使原本艱難的道路變得更為曲折。為了使這一目標更為階段化、具體化,鄧小平同志于1987年提出了“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構想:第一步,從1987年到1990年實現(xiàn)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國民生產總值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繼續(xù)前進。有了這一基本發(fā)展戰(zhàn)略,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進入21世紀后,我們走到了民族復興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們已經勝利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建設“三步走”戰(zhàn)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現(xiàn)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本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茖W發(fā)展觀的提出,是我們黨在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礎上,突出發(fā)展這個時代的主題和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新世紀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出發(fā),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進一步深入的認識,深刻地體現(xiàn)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是我們黨執(zhí)政理念的一個飛躍,對于我們在本世紀中葉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第三步戰(zhàn)略目標、完成民族復興大業(yè)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七、一國兩制,復興之路有了新構想。早在17世紀中葉,就開始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歷史。在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恥辱更是延續(xù)了近百年之久。這也就造成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的又一大阻礙:沒能完全統(tǒng)一的中國,何談復興?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國共產黨的歷代領導人均進行了不斷的努力。20世紀80年代,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為實現(xiàn)祖國完成統(tǒng)一的奮斗進程中形成了“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耙粐鴥芍啤睒嬒刖褪窃谝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它們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耙粐鴥芍啤睒嬒氲奶岢鍪菑呐_灣問題開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門成功實踐。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使“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yōu)樯鷦蝇F(xiàn)實,是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性貢獻。可惜的是,鄧小平同志沒能看到這一歷史性時刻,但相信在天堂的他一定會微笑著看著這一切?;仡欁曾f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歷程,充滿艱難曲折,這是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