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把握古今詞義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一、基礎(chǔ)知識1.下列對“一詞多義”的演變情況,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A.[由具體到抽象]爪牙:親信、黨羽→動物的尖爪、利牙B.[由個別到一般]末:樹梢→物的尾端;最后;微小、淺薄C.[由實到虛]果:果實,堅持到底→成為事實;果真、果然D.[比喻、借代產(chǎn)生的引申義]股肱:大腿和胳膊→得力的大臣解析:A應該倒過來理解:“爪牙”的本義是動物的尖爪、利牙。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信”,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形容詞,言語真實、誠實)B.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動詞,相信)C.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副詞,隨意)D.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名詞,消息、音訊)解析:B副詞,確實。3.下列成語和文言語句中,加點詞的含義不同的一項是()A.假公濟私——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B.欲蓋彌彰——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C.盛氣凌人——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D.負荊請罪——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解析:CC項,“凌”的意思分別為:欺侮;越過。A項,“假”均為“借助”。B項,“彰”均為“清楚”。D項,“負”均為“背”。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C.泰山之陽,汶水西流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D.日上,正赤如丹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解析:BB項,都是形容詞作名詞。A項,名詞;形容詞。C項,名詞作狀語;形容詞。D項,動詞;名詞。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下”,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②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③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④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A①②都是動詞:低于;攻下。③④都是名詞:下面。6.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古今感情色彩沒有變化的一項是()A.鄒忌諷齊王納諫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烈士暮年,壯心不已D.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解析:C“烈士”只是詞義轉(zhuǎn)移,感情色彩沒變,古今都是褒義詞。諷、卑鄙、爪牙,句中都是中性詞,現(xiàn)在一般都是貶義詞。7.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沒有變化的一項是()A.白露橫江,水光接天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C.余音裊裊,不絕如縷D.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解析:CA項,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9月7、8或9日。B項,古義:不一定。今義: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D項,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義:我國民間使牛與牛相斗的一種習俗。8.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A.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B.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C.因為長句,歌以贈之D.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解析:DA項,古義:不要,更不用說。今義: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jié)果都不會改變。B項,古義:成年的男子。今義:男女兩人結(jié)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C項,古義:“因”是于是,“為”是創(chuàng)作。今義: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關(guān)系。9.下面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在語文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我逐漸改正了文不加點的毛病。B.魯迅說:“‘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直道?!盋.這樣的小錯誤,對整個項目的要求來說是無傷大雅、不足為訓的。D.這種宣揚金錢萬能的文章,簡直就是不刊之論,焉能見諸報端?解析:BA項,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不可理解為“不加標點”。B項,犯而不校:受到別人的觸犯也不計較。不能誤解成“違犯不改正”。C項,不足為訓: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不能誤解成“不足以成為教訓”。D項,不刊之論: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形容言論確當,無懈可擊。常被誤解成“不能刊載的言論”。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絕”的詞義,體會本義和引申義的聯(lián)系。絕:“斷絲以刀也?!?《說文》)(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陶淵明《桃花源記》)()(3)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吳均《與朱元思書》)()(4)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張岱《湖心亭看雪》)()(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答案:(1)橫渡(2)與世隔絕的(3)獨一無二的(4)停止,消失(5)斷絕(6)極(高的)二、閱讀鑒賞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題。成語修辭中的漢文化成語的產(chǎn)生與使用也是漢族人民修辭活動的一部分,不少成語是語言中的活化石,它們大都來源于古代,貫用于古今,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漢語成語數(shù)量多、內(nèi)容豐富、使用普遍,反映了漢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國古代農(nóng)耕文明的發(fā)達,注定了中國文化具體務實的傳統(tǒng)。章太炎所說的“國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務在工商耕稼。志盡于有生,語絕于無驗”,較準確地刻畫了以農(nóng)民為主體的中國人“重實際而黜玄想”的民族性格。這也影響到中國人的說話方式,簡潔具體,有理有據(jù)。這個“理據(jù)”往往指的是生活事實的驗證和古圣先賢的經(jīng)典論述。這種具象思維,使人們在言語活動中,遇到稍微抽象的東西,就把它具體化。漢語成語多用比喻、摹狀,就是這種具體化的反映?!拔H缋勐选?比喻)讓人頭腦中浮現(xiàn)出“許多雞蛋壘在一塊兒,隨時可能崩塌”的畫面?!澳サ痘艋簟?摹狀)使人仿佛看到奮力磨刀的樣子,聽到磨刀的聲音。這種具象思維,也使人們想把自己的論述建立在堅實的基礎(chǔ)之上。中國人素來“崇古”,古圣先賢的語言、古人的事跡,都被時間賦予了經(jīng)典的地位。于是人們說話作文,總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許多成語既是人們引經(jīng)據(jù)典的成果,也是后人經(jīng)常引用的“經(jīng)典”。如“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論語》)、“阮囊羞澀”(古人事跡)。古人在具體務實的基本精神的基礎(chǔ)上,又有追求遣詞造句新穎奇特的心理。韓愈在《答李翊書》中提出“惟陳言之務去”,主張語言運用力求獨創(chuàng)、新穎??梢?喜新求異是漢語修辭活動的一個傳統(tǒng)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中國人以含而不露為美,喜歡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兩方面都要求語言交際時“換一種說法”。古代的文人雅士,說話作文時追求“雅言”“美辭”,創(chuàng)造出許多打破常規(guī)的表達方式,促使一些修辭方式的產(chǎn)生和推廣。我們可以在許多成語中看到這些修辭方式的運用。例如,說“貧困、沒錢”平淡無奇,就用典故“阮囊羞澀”(用典);用“白山黑水”代“東北”,用“蒼山洱?!贝霸颇稀?借代);截取孔子的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中的“而立”“不惑”造出成語“而立之年”“年屆不惑”等(割裂);“瓜字初分”舊指女子十六歲,就是拆“瓜”為“二”“八”,蘊“二八一十六”之意(隱語)。儒家文化講“禮”,“尊人抑己”,許多成語都有這種色彩。如“客人來了”,說“大駕光臨”,自家因此“蓬蓽增輝”。均衡是美學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漢族人民修辭活動中的一種審美情趣。中國傳統(tǒng)思維有一種樸素的辯證觀,即以二元對待的觀點來看待、分析事物,重視事物的關(guān)聯(lián)、對立及其變化。故在語言表達時,常用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似的語詞表達相同、相反或相關(guān)的意思。成語中運用對偶、互文、雙關(guān)、借代,就是這種均衡對稱的審美情趣的體現(xiàn)。成語內(nèi)部語素對偶、互文,前后對照,互相補充,相輔相成。成語字面意思與實際意思,通過雙關(guān)、借代巧妙聯(lián)系,有虛實映襯之美。漢語成語多采用“四字格”,就是因為“四字格”四個字兩兩相對,完全符合均衡對稱的審美要求。(有刪改)11.下列關(guān)于文章內(nèi)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文化具有具體務實的傳統(tǒng),體現(xiàn)在中國人說話寫文章時有理有據(jù),“理據(jù)”即指生活事實的驗證和圣賢的經(jīng)典論述。B.中國人的具象思維,使人們往往崇尚圣賢的經(jīng)典論述,說與寫總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許多成語就是人們引經(jīng)據(jù)典的成果。C.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使中國人在言語活動中,遇到稍微抽象的東西,就把它具體化。成語就是這種具體化的反映。D.章太炎關(guān)于中國人“重實際而黜玄想”的民族性格的描述,影響了中國人的說話方式,簡潔具體,有理有據(jù)。解析:BA項,原文是“‘理據(jù)’往往指的是生活事實的驗證和古圣先賢的經(jīng)典論述”,選項中缺少“往往”一詞;C項,“中國人的民族性格使……”錯誤,應為“這種具象思維,使……”;“成語就是這種具體化的反映”錯誤,原文是“漢語成語多用比喻、摹狀,就是這種具體化的反映”;D項,“章太炎關(guān)于中國人……的描述,影響了……”錯誤,原文為“這也影響到中國人的……”;其中的“這”指的是上文的“中國文化具體務實的傳統(tǒng)”。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漢語成語數(shù)量多、內(nèi)容豐富、使用普遍,不少成語是漢語的活化石,它們大都源于古代,貫用于古今,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B.喜新求異、含蓄表達思想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使古代的文人雅士在說話作文時追求“雅言”“美辭”,促使一些修辭方式的產(chǎn)生和推廣。C.成語完全符合均衡對稱的審美要求,因其內(nèi)部語素前后對照、互相補充、相輔相成,并通過雙關(guān)、借代巧妙聯(lián)系,有虛實映襯之美。D.“貧困、沒錢”的說法平淡無奇,“阮囊羞澀”體現(xiàn)出遣詞造句新穎奇特的特點,也體現(xiàn)出中國人委婉表達自己的思想的特點。解析:C并不是所有成語都完全符合均衡對稱的審美要求。原文說“成語中運用對偶、互文、雙關(guān)、借代,就是這種均衡對稱的審美情趣的體現(xiàn)”,沒有運用這些手法的成語就不一定符合均衡對稱的審美要求。1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成語“千鈞一發(fā)”讓人眼前浮現(xiàn)出“一根頭發(fā)懸掛著千鈞重的東西”的畫面,這一成語反映了古人在言語活動中具有具象思維的特點。B.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不是“四字格”,不符合四個字兩兩相對的特點要求,所以不符合均衡對稱的審美要求。C.成語“喜新厭舊”內(nèi)部語素相對應,“喜新”“厭舊”結(jié)構(gòu)相似,前后對照,互相補充,是均衡對稱的審美情趣的體現(xiàn)。D.成語“拋磚引玉”既能體現(xiàn)古人的具象思維,又能體現(xiàn)古人因求新、含蓄而愛用各種修辭的文化心理,也符合均衡對稱的審美要求。解析:B原文說“在語言表達時,常用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似的語詞表達相同、相反或相關(guān)的意思。成語中運用對偶、互文、雙關(guān)、借代,就是這種均衡對稱的審美情趣的體現(xiàn)”,可見“四字格”“四個字兩兩相對”不是判斷成語是否符合均衡對稱的審美要求的標準。三、綜合表達14.概括下面這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車禍私了和解協(xié)議書
- (2024)人造剛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本(一)
- 2024秋新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課件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1節(jié) 力及其描述
- 2023年體外循環(huán)管路項目籌資方案
- 平安夜圣誕節(jié)介紹活動方案215
- 電工(初級工)模擬習題含答案
- 山東省棗莊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養(yǎng)老院老人生活設(shè)施定期檢查制度
- 養(yǎng)老院老人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 《家庭心理咨詢》課件
- 現(xiàn)澆箱梁施工質(zhì)量控制要點
- 設(shè)備生產(chǎn)標準流程
- 紅細胞精品課件
- 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天窗》教育教學課件
- 話題作文語言創(chuàng)新課件
- GB∕T 37988-2019 信息安全技術(shù) 數(shù)據(jù)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 墓碑供貨方案及服務保障措施
- M站操作管理制度
- ACLS-PC-SA課前自我測試試題及答案
- 油氣開發(fā)部績效考核及業(yè)績獎金管理實施細則
- 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一百條裙子》導讀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