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克思的世界3理論_第1頁
論馬克思的世界3理論_第2頁
論馬克思的世界3理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馬克思的世界3理論

文學的本質即文學的基本性質,是文學的一系列固有屬性的綜合體。這個綜合體構成了文學與其他社會現(xiàn)象的根本差異,決定了文學的許多非根本性質及與其他社會現(xiàn)象的非根本差異。在這一系列固有屬性中,有的是文學和其他社會現(xiàn)象共有的,可不嚴格地稱之為一般本質,有的是文學所特有的,可稱之為特殊本質。本文只擇其大要者論之。1.“世界”還是“認識”?文學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因此,它無疑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論證,已駁斥了并正在駁斥著在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問題上的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拔膶W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這個命題,不是文學的定義,而只是揭示了文學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所共有的一種一般本質,它并未涉及文學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特殊性。有的學者指責這一命題過于籠統(tǒng),說它“是以反映的普遍性取代文學本身的特殊性的認識,從而在本體意義上取消文學自身的存在”。這如同認為講“人是高等動物”便取消了人與其他高等動物的區(qū)別一樣,是有悖于起碼的邏輯的。馬克思主義的反映論是能動的反映論。視反映論為排斥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的片面學說的觀點,誠如許多學者所指出,是對“反映”作了機械唯物論的理解。對反映論的另一種誤解是認為“反映”的形態(tài)僅僅是認識,有人便以文學創(chuàng)作“最終不是認識活動”來否定文學反映論。殊不知,人的意識反映現(xiàn)實或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多樣的,不僅限于認識活動。馬克思曾把人類精神把握世界(亦即對現(xiàn)實的“反映”)的方式分為理論的、藝術的、宗教的、實踐—精神的四種。“實踐—精神”乃是借用康德以后德國古典哲學的術語,指對世界的道德的把握。而“宗教的把握”,則是最終要消亡的一種對世界的虛幻的把握,是其他把握方式的歪曲的綜合。因而,可以把“理論的”、“道德的”、“藝術的”把握,作為人類精神把握(反映)世界的三種基本方式。馬克思所講的這些把握方式都是就已經(jīng)作為對象化創(chuàng)造物的人類精神的產(chǎn)品而言的,借用卡爾·波普爾的術語說,都已經(jīng)是一些“世界3”。把這些“世界3”與其由以形成的人的意識聯(lián)系起來考察,則人類精神把握世界或反映現(xiàn)實的基本形式可分而為三:.認知意識,其相應的“世界3”是理論。.評價意識,其相應的“世界3”是道德。.審美意識,其相應的“世界3”是藝術。通常所謂“認識”只屬于第一種形式即“認知意識”。把文學歸結為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但否定文學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也是錯誤的。文學屬于反映現(xiàn)實的第三種形式。2.審美意識與理性意識的關系“藝術”一詞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藝術”即是審美意識的對象化創(chuàng)造物,是審美意識的“世界3”。進行審美意識的對象化創(chuàng)造的活動即為藝術活動。文學包含在廣義的“藝術”之中。前述馬克思的分類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藝術”一詞。狹義的“藝術”則指文學以外的其他藝術門類。本文所用“藝術”一詞取其廣義,在狹義上使用時稱之為“狹藝術”。審美意識并非與認知意識和評價意識(二者統(tǒng)稱“理性意識”)無關,而是對它們的一種超越(是“超越”而不是“擯棄”),不應籠統(tǒng)地稱審美意識為“非理性意識”,而應稱之為“超理性意識”。要區(qū)分開動物的快感和人的美感,前者不能列入審美意識,而屬于與“理性意識的超越”相對應的“理性意識的滯前”,為“前理性意識”的范疇所統(tǒng)攝。沒有一定的認知意識和評價意識,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審美意識。對于審美意識的這種認識,是我們的觀點與訴諸于人的本能的所謂“非理性主義”觀點的分水嶺。但是,我們在否定“非理性主義”的同時,也要把審美意識與理性意識嚴格區(qū)別開來。不少著作和文章都不時將它們混為一談,造成了許多的混亂。這尤其表現(xiàn)在所謂“藝術真實”問題上。在日常思維中,“真”至少有以下三種意義的用法:對認知意識而言,“真”指的是意識符合于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性。一門科學的理論,便是一個由這類真命題組成的系統(tǒng);對評價意識而言,“真”指的是客體與主體(個人或社會)需要或個人與社會需要的符合、統(tǒng)一。這種真統(tǒng)攝于“善”。所謂“真誠”之真即屬于這種意義上的概念?!盀檎胬矶窢帯敝械摹罢胬怼?部分屬于“認知之真”,部分屬于“評價之真”;而對審美意識而言,“真”指的是主體與客體的一種和諧的交融狀態(tài),實際上就是“美”。作為藝術活動所追求的主要目標的“藝術真實”,應當是指第三種意義上的“真”,即“審美之真”,它應當基于“認知之真”和“評價之真”并超越這二者。審美意識是人類意識的較高境界。因此,為避免混淆起見,似應取消“藝術真實”這個術語而代之以“藝術美”,或用“藝術真實”指稱藝術作品中的認知成分,而這對于一部藝術作品來說就不是最主要的了。把三種不同的“真”混為一談,要么把反映論機械化、簡單化從而片面化,認為藝術活動所追求的主要就是正確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或現(xiàn)實生活的本質規(guī)律(這種觀點在“文革”前的國內理論界占了重要地位),要么把道德評價,或把作家自身真情實感的表現(xiàn)作為藝術作品的歸宿(“文革”結束以后在不少作家和評論家那里有突出的顯現(xiàn)),這都不能把握藝術的特殊本質。審美不是認知,不是去偽存真的索探。審美也不是評價,不是揚善罰惡的裁判。審美就是審美,是賞美抑丑的感驗。藝術與審美意識的關系,類似于理論與認知意識、道德與評價意識的關系。藝術具有區(qū)別于一般審美意識的特質,它是一種對象化了的審美意識。藝術又不只是審美意識的對象化,而是其對象化創(chuàng)造物。審美意識的非創(chuàng)造性對象化并不是藝術。近來學術界出現(xiàn)的藝術是“審美意識的物化形態(tài)”的觀點,雖然比較而言有較大的真理性,但是除了“物化形態(tài)”一詞不準確外,這種觀點也忽視了藝術作為人的創(chuàng)造物這個重要性質。理論有真假之分,道德有善惡之別,藝術則有美丑之異。藝術與理論、道德的分野,在于它不僅僅停留在對真假善惡的把握上。只有以體現(xiàn)審美意識為主要方面的作品,才成其為藝術作品。既然審美意識是理性意識的超越,那么作為審美意識的對象化創(chuàng)造物的藝術作品,也就包容了藝術家的認知意識和評價意識。一定的認知意識和評價意識是創(chuàng)作主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藝術家有必要努力把握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規(guī)律,關心人民的根本利益,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一部具有較高或永恒價值的藝術作品,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體現(xiàn)藝術家的這種認知意識和評價意識。然而,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藝術之為藝術。文學作為藝術,作家作為藝術家,自然也適用于制約藝術和藝術家的一般法則。3.文學與理性思維的關聯(lián)文學之區(qū)別于其他藝術即狹藝術的特點,在于它是以自然語言(區(qū)別于科學理論中所使用的特造符號——人工語言)為工具來進行審美意識的對象化創(chuàng)造的。正由于具有這個特點,便產(chǎn)生了文學與狹藝術的許多不同之處。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它與狹藝術相比,與理性意識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理性思維是理性意識(即認知意識和評價意識)中較高級的階段,而語言是理性思維的物質外殼,是理性思維的直接現(xiàn)實。理性思維時刻不能離開語言,同樣,語言交流若要為人們所理解,也要遵守理性思維的一些起碼的規(guī)律法則。文學作品既以自然語言為工具,就與理性意識、理性思維結下了不解之緣。任何文學作品都是理性意識與審美意識的統(tǒng)一。盡管真正的文學作品都是以對象化了的審美意識為主要方面的,但與狹藝術相比,理性意識的因素在其顯層上也占較大的比重,起較大的作用,這也是文學作品不同于各種狹藝術形式的特色之所在。比較各種文學作品,這種比重又有所不同。大致說來,在基本的文學體裁中,理性意識的比重在顯層上依以下次序遞減:散文→小說→影劇文學→詩歌。這個序列可稱為文學作品的藝術化總序列。當然,該序列是就四種基本的文學體裁的總體而列,再細分就會有許多交叉回環(huán)現(xiàn)象。如敘事詩與科幻小說相比,后者的藝術化程度一般較前者為高?,F(xiàn)代的某些新文學流派,其所追求的實質就在于力圖提高文學作品的藝術化程度。但是,每一體裁的文學作品,都具有在其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質的規(guī)定性,有自身固有的藝術化之度(這種度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藝術化程度低于這種度的固然不是好作品,也并非藝術化程度越高越好。另外,不同時期、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