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術_第1頁
烏桕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術_第2頁
烏桕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術_第3頁
烏桕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術_第4頁
烏桕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烏桕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術烏桕,大戟科落葉喬木,為我國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油脂可制作肥皂、蠟紙、蠟燭、油漆、油墨,桕籽皮油和梓油是國防科工、甘油、環(huán)氧樹脂、高級噴漆等主要原料;其樹冠整齊,葉形秀麗,秋葉經(jīng)霜時如火如荼,冬日桕籽掛滿枝頭,經(jīng)久不凋,十分美觀。故烏桕是集經(jīng)濟、材用、觀賞于一體的優(yōu)良鄉(xiāng)土樹種。烏桕適應性強,可在山地、平原和丘陵地區(qū)造林,甚至可在土地比較干旱的石質(zhì)山區(qū)栽植,為丘陵山區(qū)造林的主要造林經(jīng)濟樹種之一。由于山區(qū)植苗造林時間短,立地條件差,雨水不能及時供給、苗木規(guī)格不易控制、緩苗期長、移栽成活率低等原因,嚴重影響造林效果。若采用烏桕容器苗造林,有效解決了上述難題,提高了苗木移栽成活率,下面簡要介紹其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術:一烏桕容器苗培育1實生容器苗培育(1)圃地選擇與苗床整理選擇地勢平坦、坡度平緩、交通方便的地塊為圃地,

清除其上的雜草、石塊,并將土地平整,分苗床與步道兩部分。苗床規(guī)格為床高10cm、床寬100cm~120cm,長度依地形地勢而定,步道寬40cm,四周開排水溝,將容器袋成排無縫放置于苗床上。(2)育苗容器袋與基質(zhì)選擇宜選擇無紡布等可降解材料容器袋,直徑*高規(guī)格為:20cm*30cm。育苗基質(zhì)選用泥炭土、黃心土按1:5的體積比充分混勻,用0.5%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基質(zhì)消毒,再加適量復合肥與基質(zhì)充分混勻后備用,復合肥用量為0.0125kg/容器袋。灌裝基質(zhì)時,以裝滿容器深度的九成為宜。(3)種子的采收與處理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進入盛果期、籽大潔白且種仁飽滿的烏桕優(yōu)樹或種子園作為采種母樹。11月~12月,當烏桕完全落葉、果殼呈黑褐色、開裂露白時,即可采收,除去果殼,脫出潔白種子,冬季放陰涼通風處干藏。(種子質(zhì)量規(guī)格詳見附錄A。)(4)播種種子播種前做好選種、浸種、去蠟、催芽環(huán)節(jié),將帶蠟種子用30℃~40℃溫水浸泡24h,加沙輕揉,除去外層蠟皮,露出黑色光亮種子,播種前一個月進行沙藏催芽。春播3月初進行,冬播12月至次年1月進行,冬播無需催芽,種子去蠟后直接播種即可。采用點播法,每個容器袋內(nèi)放1粒種子,播后覆土1.5cm~2cm,澆透水,蓋草保濕。(5)苗期管理幼苗剛出土時,宜人工拔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保持苗床無雜草。容器育苗配置滴灌設施,幼苗生長初期勤澆水;速生期應量多次少,待苗床和基質(zhì)達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澆水;生長后期要控制澆水。澆水時間宜在早、晚進行,

6月、7月各撒施1次尿素,用量為0.0025kg/容器袋,施肥時間宜在下雨前一天進行。2嫁接容器苗培育(1)砧木培育按上述“1實生容器苗培育”執(zhí)行,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地徑≥1.2cm的1年生實生容器苗作砧木。(2)接穗的采集與貯藏穗條在休眠期采取,也可隨采隨接,宜采自良種采穗圃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頂芽飽滿的一年生枝條,粗度0.8cm~1.0cm。采集的穗條按來源、品種編號做好標記,若不能及時嫁接,穗條頂端蠟封后用干凈塑料袋包裹放入冷柜中臨時貯藏,溫度控制在1℃~5℃。(3)嫁接時間與方法嫁接時間為3月初~4月初,萌芽前樹液尚未流動或剛流動時嫁接。宜采用切接、切腹接、劈接,以切腹接生產(chǎn)應用最廣。具體做法為:砧木離容器苗根部3cm~4cm以上部分去除,在砧木的一側(cè),用嫁接刀開一個向腹部傾斜的切口,切口左邊深,右邊淺,深約2cm,將穗條剪成長5cm~8cm的接穗,接穗保留2-3個芽,頂端蠟封防水,基部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對齊,用嫁接膜綁緊接口。(4)苗期管理嫁接苗成活后,不宜過早松開嫁接膜,宜在次年春季起苗時解除。生長期要及時去除砧木萌蘗,接穗抽生的萌條選留上部生長健壯、直立生長的一根枝條,其余去除,其他管理方法與實生苗類同。3造林(1)造林地選擇宜選擇光照良好、坡度在25°以下、海拔800m以下的山地、丘陵緩坡地或平原地區(qū),烏桕對土壤要求不嚴,土層厚度≥40cm的中性、微酸性和鈣質(zhì)土、含鹽量為0.3%以下的鹽堿土均可。(2)造林密度根據(jù)經(jīng)營目的、經(jīng)營方式、立地條件確定造林密度,造林密度宜為300株/hm2~400株/hm2,整地施肥按GB/T15776執(zhí)行,采用穴狀整地,規(guī)格為60cm×60cm×40cm,穴內(nèi)施入有機肥,用量為1kg/穴。(3)栽植烏桕在落葉后至萌芽前土壤不封凍期間均可造林,盡量使用Ⅰ、Ⅱ級苗造林(容器苗質(zhì)量等級詳見附錄B)。起苗時,先挖除容器苗周圍覆土,盡量不使袋內(nèi)的土體松動。植苗時伸出容器苗以外的過長根部可適當剪除1/3,培土深度要比原土球高出2cm~3cm,呈龜背形,切忌將土球露在外面,植苗要做到苗正、根舒、分層填土踩實,無雨情況下栽植后要及時澆足定根水。(4)幼林管理造林當年結(jié)合松土除草3次,宜在6月、7月、8月進行,此后每年6月、9月各除草1次,同時向外擴穴30cm~40cm。造林當年無需施肥,第二年起每年施有機肥1次,宜在12月份完全落葉后進行,用量為5kg/株。施肥方法為離樹干30cm處環(huán)施。(5)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烏桕病蟲害較少,蟲害主要為小地老虎危害,常見有烏桕毒蛾、烏桕卷蛾、刺蛾、樗蠶、柳蘭葉甲等,防治方法參見附錄C。附

A(資料性附錄)烏桕種子質(zhì)量分級表

級別千粒重/g凈度/%發(fā)芽率/%Ⅰ≥180≥95≥95Ⅱ130~17990~9480~94

B(資料性附錄)烏桕容器苗質(zhì)量等級

苗木種類苗齡(a)苗木等級地徑(cm)苗高(cm)根系(長度、>5cm長的Ⅰ級側(cè)根數(shù))直觀綜合指標實生容器苗1-0Ⅰ級苗≥1.5≥150≥50cm、≥10根生長健壯、主干通直、無病蟲害。Ⅱ級苗1.0~1.4980~14940~49cm、6~9根生長健壯、主干較通直、分叉少、無明顯病蟲害。嫁接容器苗1(2)-0Ⅰ級苗≥2.0≥150≥60cm、≥20根生長健壯、主干通直、無病蟲害。Ⅱ級苗1.5~1.99100~14950~59cm、10~19根生長健壯、主干較通直、分叉少、無明顯病蟲害。

C(資料性附錄)烏桕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病蟲害名稱危害狀防治方法烏桕毒蛾幼蟲咬食葉片危害(1)人工捕殺。利用幼蟲群集越冬或夏季高溫時下樹隱蔽的習性,及時消滅。摘除卵塊及初孵幼蟲;

(2)誘殺。燈光誘殺成蟲,樹干上束草誘集下樹的幼蟲;(3)保護天敵。天敵有姬蜂及絨繭蜂等寄生幼蟲;大腿蜂等寄生蛹,應加以保護利用;(4)藥劑防治??捎?0%殺滅菊酯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5000倍液噴殺幼蟲。烏桕卷蛾幼蟲卷于嫩葉在其中取食,影響新芽生長(1)誘殺。在成蟲羽化期用黑光燈誘殺;(2)生物防治。白僵菌、蘇云金桿菌、赤眼蜂均可利用;(3)藥物防治。應掌握在1~2齡幼蟲的盛期噴灑殺蟲劑,可用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等。刺蛾類(包括桑褐刺蛾綠刺蛾)幼蟲取食苗木或采種母樹葉片,主要發(fā)生在夏秋季。(1)及時摘除帶幼蟲枝葉滅蟲,采取樹干綁草等方法誘繭并及時消滅;(2)成蟲羽化期用燈光誘殺;(3)幼蟲發(fā)生期采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殺。小地老虎、金龜子幼蟲啃食幼苗根部、地面處根莖。(1)冬季深翻,凍死部分越冬代害蟲;作床時,施入少量茶籽餅粉末,可以殺滅地下害蟲;(2)苗期發(fā)現(xiàn)少量地下害蟲,在發(fā)生的具體苗床地塊噴灑4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3)成蟲可用糖醋液、黑光燈誘殺。樗

蠶幼蟲咬食葉片危害(1)可于成蟲期用黑光燈誘殺;(2)人工防治:根據(jù)幼蟲的群集性,可人工捕殺幼蟲和摘繭燒埋;(3)利用天敵防治:幼蟲天敵有絨繭蜂、黑點瘤姬蜂、家蠶追寄蠅和白僵菌等;卵期天敵有赤眼蜂。注意保護利用;(4)藥劑防治:重點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