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遺傳學期末試卷(B)_第1頁
普通遺傳學期末試卷(B)_第2頁
普通遺傳學期末試卷(B)_第3頁
普通遺傳學期末試卷(B)_第4頁
普通遺傳學期末試卷(B)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通遺傳學期末試卷(B)填空題。本題共有15個小題,30空,每空0.5分,共有15分。病毒可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大多數(shù)植物病毒屬(RNA病毒),而動物病毒有些含DNA,有些含RNA,艾滋病病毒為(RNA病毒)細菌病毒則普片是(DNA病毒)真菌病毒大多數(shù)是(DNA病毒)。人和水稻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分別是(46)和(24)。

3、真核生物mRNA最初轉錄產物必須經(jīng)過加工才能成為有功能的mRNA。加工過程包括在5’端加(帽子),在3’端加(多聚腺苷酸尾巴)。

4、基因A、B、D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并表現(xiàn)完全顯性,雜合體AaBbDd可產生(8)種遺傳組成不同的配子,后代可有(2)種不同的基因型。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獨立分離進入不同配子,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自由組合進入同一個配子,這是(獨立分配)規(guī)律的實質所在。

6、測交子代表現(xiàn)型的(種類)和(比例)是被測個體所產生的配子的種類和比例的直接反映。兩個突變反式排列時不能互補,說明這兩個突變屬于(同一個順反子)。

8、基因型為AB/ab的植株與基因型為ab/ab的植株雜交,如果這兩個基因座位相距10cM,則雜交子代中應該有(45%)的植株是AaBb基因型。人類的鐮刀型紅細胞貧血癥是(基因突變)造成的遺傳疾病。

10、有一對夫婦(甲和乙)均為正常人,甲的父母也是正常人,但甲的哥哥有半乳糖血癥(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而且已知乙是該病的隱性基因攜帶者。那么甲和乙的第一個孩子患半乳糖血癥的概率是(1/6)。在農業(yè)生產中利用雜種優(yōu)勢必須借助于植物雄性不育性。所謂三系配套指的是(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配套。易位雜合體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半不育),易位純合體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全可育),倒位雜合體所形成的配子育性是(部分不育)。

13、某一區(qū)段DNA單鏈的核苷酸順序如下:A鏈TACGATTG,其B鏈的核苷酸順序為(ATGCTAAC),若mRNA轉錄是以A鏈為模版的,那么,mRNA的堿基順序為(AUGCUAAC)。根據(jù)乳糖操縱子模型,結構基因的表達受控于一個開關單位,這個開關單位稱(操縱子),而這個開關單位是否開放又受(調節(jié)基因)控制。在一個遺傳平衡的植物群體中,紅花植株占51%,已知紅花(R)對白花(r)為顯性,該群體中紅花基因的頻率為(0.3),白花基因的頻率為(0.7),基因型Rr的頻率為(0.42)。A不完全顯性B共顯性C上位性D完全顯性

15、三對基因不完全連鎖遺傳且完全顯性時,F(xiàn)2代可產生類型的表現(xiàn)型(C)。

A4種B6種C8種D16種判斷題。本題共有1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單倍體就是一倍體。(錯)

2、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寄主環(huán)狀染色體的不同位置,從而在接合過程中產生不同的轉移位點和不同的轉移方向。(對)

3、轉化和轉導在進行細菌遺傳物質重組的過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體,后者是細菌的染色體。(錯)

4、F’因子所攜帶的外源DNA進入受體菌后,通過任何形式的交換都能將有關基因整合到受體菌染色體組中。(錯)

5、近親繁殖導致隱性基因純合而表現(xiàn),而顯性基因卻一直處于雜合狀態(tài)。(錯)

6、在一個隨機交配的大群體中,顯性基因A的頻率p=0.6,在平衡狀態(tài)下,Aa基因型的頻率應該是0.48.(對)

7、高等生物上下代傳遞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對)

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具有很大的差別而無法雜交,但原核生物的DNA卻能和真核生物的DNA重組。(對)9、雜種優(yōu)勢是指兩個遺傳組成不同的親本雜交,F(xiàn)1在生活力、繁殖力、抗性等方面都超過雙親平均值,甚至超過高親值的現(xiàn)象。(對)10、某個性狀的遺傳力高說明這個性狀的遺傳傳遞能力強。(錯)名詞解釋。本題共有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測交:把被測驗的個體與隱性純合的親本雜交,根據(jù)測交子代所出現(xiàn)的表現(xiàn)型種類和比例,可以確定被測驗的個體的基因型。

2、共顯性:雙親的性狀同時在F1個體上出現(xiàn),而不表現(xiàn)單一的中間型。

3、基因型頻率:在一個群體內某種(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4、從性遺傳:常染色體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表現(xiàn)型上受個體性別的影響,只出現(xiàn)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為顯性,另一方為隱性的現(xiàn)象。5、隔裂基因:一個結構基因內部為一個或更多的不翻譯的編碼順序,如內含子所隔裂的現(xiàn)象。

6、簡并:一個氨基酸由一個以上的三聯(lián)體密碼所決定的現(xiàn)象。

7、遺傳平衡、基因平衡定律:在一個完全隨機交配群體內,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如突變、選擇、遺傳漂移和遷移)干擾時,則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常保持一定。染色體組型指一個物種的一組染色體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特征和數(shù)目。8、雜種優(yōu)勢:指兩個遺傳組成不同的品種(或品系)雜交,F(xiàn)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過雙親的平均值,甚至比兩個親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現(xiàn)象。

9、雄性不育性:雌雄同體的植物,不能產生有正常功能的雄配子,但雌配子的功能正常,能夠接受外來花粉而受精結實,這種現(xiàn)象稱為雄性不育,這種特性稱為雄性不育性。

10、假基因:在基因組中穩(wěn)定存在,序列構成也酷似正常基因,但沒有任何功能的DNA序列。它是相應的正?;蛲蛔兌鴤Щ钚缘漠a物。簡答題。本題共有4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1、試述性狀的自由組合與連鎖遺傳的表現(xiàn)特征及其細胞學基礎。

答:自由組合連鎖遺傳F1形成配子2n種,比例相等2n種,但比例不等,親本型多,重組型少F2表現(xiàn)型2n種,分離比例為

(3:1)n2n種,但不符合(3:1)n,,親本型組合個體數(shù)多于理論數(shù),性狀重新組合個體數(shù)少于理論數(shù)細胞學基礎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因而表現(xiàn)自由組合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因而表現(xiàn)聯(lián)系在一起遺傳的現(xiàn)象

2、在植物雄性不育中,什么是核不育型和質—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遺傳上各具有什么特點?

答:核不育型:是一種由核內染色體上基因所決定的雄性不育類型。遺傳特點:

(1)發(fā)生敗育時期早(花粉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期),敗育徹底。

(2)多數(shù)受一對隱性基因(ms)所控制,能為相對顯性基因(Ms)所恢復。

(3)易恢難保,很難使整個群體均保持不育性,因此限制了它的利用。

質—核互作不育型:由細胞質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類型。

遺傳特點:

(1)敗育時期在減數(shù)分裂后的雄配子形成期。

(2)由不育的細胞質基因和相對應的核基因共同決定,既可以有保持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又可以找到相應的恢復系,能三系配套而使用。

(3)有孢子體不育和配子體不育兩種類型。

(4)胞質不育基因的多樣性與核育性基因的對應性。

(5)單基因不育性和多基因不育性。3、何謂“純系學說”?為什么說“純系”是相對的?

答:約翰遜把這種自花授粉的一個植株的自交后代稱為純系(pureline)。嚴格自花授粉作物,由基因型純合的個體自交產生的后代群體的基因型也是純合的。在一個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雜群體中,通過選擇可以分離出許多純系,在混雜群體中進行選擇是有效的;純系間的顯著差異是穩(wěn)定遺傳的;純系內的差異是不遺傳的,因而選擇是無效的。

但是,所謂純系學也是相對的。首先,純系概念是建立在單一性狀基礎上的,若從生物整體來看,完全純合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其次,自然界中絕對的自花授粉也幾乎是沒有的,由于種種影響因素,總會出現(xiàn)某種天然雜交,導致基因重組。另外,自發(fā)突變也會改變基因的純合。故此,所謂“純”只是相對的、局部的和暫時的,對于非自交繁殖的動物更是如此,所謂“純系內選擇無效”的觀點難以成立。前面已經(jīng)指出,天然雜交和突變的存在,必然導致基因重組,產生新的變異,群體中變異的存在就是選擇的基礎。在實踐中,尤其是對于那些經(jīng)過長期種植和大面積推廣的純系品種,總會產生一些變異個體,因而可進行有效的再選擇。例如,我國的稻、麥、棉中許多優(yōu)良品種就是通過連續(xù)選擇而育成的。

4、真核生物mRNA和原核生物mRNA有哪些區(qū)別?

答:原核生物mRNA一般是多順反子的,真核生物mRNA則是單順反子的;

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7-甲基鳥嘌呤帽子,3’端有多聚腺嘌呤(polyA)尾巴,而原核生物mRNA沒有這兩個結構。

六、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5分。共10分1、有一果蠅的三點測驗資料如下:

+b+v+dvb+vbd++d+++v+++bd

4164025048423921

試問:(1)這三對基因的排列順序及遺傳距離;(2)符合系數(shù);(3)繪出連鎖圖。答:(1)這三對基因的排列順序為:vDb

雙交換值=(2+1)/1000×100%=0.3%

v-D之間的交換值=(50+42)/1000×100%+0.3%=9.5%

D-b之間的交換值=(48+39)/1000×100%+0.3%=9%

(2)符合系數(shù)=0.3%/(9%×9.5%)=0.35

(3)連鎖圖vDb

|_______9.5______________|_____9.0___________|2、在酵母中ura3是尿嘧啶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lys4是賴氨酸營養(yǎng)缺陷型突變,在雜交ura3+*+lys4中,獲得了300個無序四分子體,分類如下:ura3+ura3lys4ura3++lys4ura3lys4ura3+ura3lys4+++lys4+++++lys413812150請回答:(1).ura3和lys4間的重組頻率是多少?校正后的遺傳距離是多少?(2).假設減數(shù)分裂中這兩個位點間只發(fā)生0,1,2次交換,那么發(fā)生0次,1次,2次交換的減數(shù)分裂的頻率如何?答:首先對表進行分析:ura3+ura3lys4ura3++lys4ura3lys4ura3+ura3lys4+++lys4+++++lys4數(shù)目13812150分類TTNPDPD1).由上可知:PD>>NPD,表明ura3和lys4之間發(fā)生連鎖。ura3和lys4之間的重組率Rf=1/2TT+NPD=(1/2*138/300+12/300)*100%=27%校正后的遺傳距離=50*(TT+6NPD)=50*(138/300+6*12/300)=35cM(2).在某一特定的染色體區(qū)域發(fā)生0次,1次,2次等不同類型交換的頻率符合波松分布。用函數(shù)公式表示為f(i)=e(-m)m(i)/i!.式中i是交換發(fā)生的次數(shù),f(i)是發(fā)生某一類型交換的頻率,e是自然對數(shù)的底,m是每個減數(shù)分裂細胞在這一特定區(qū)域發(fā)生交換的平均次數(shù)。M=TT+6NPD=0.7發(fā)生0次交換的頻率f(0)=2.018發(fā)生1次交換的頻率f(1)=1.413發(fā)生2次交換的頻率f(2)=0.494。

七、論述題。本題10分。1、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內重組既可以發(fā)生在姊妹染色單體間又可發(fā)生在非姊妹染色單體間。它們的遺傳效應是什么?對后代的遺傳變異有何影響?答: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區(qū)別: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發(fā)生在所有正在生長著的組織中從合子階段開始,繼續(xù)到個體的整個生活周期無聯(lián)會,無交叉和互換使姊妹染色體分離的均等分裂每個周期產生兩個子細胞,產物的遺傳成分相同子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與母細胞相同只發(fā)生在有性繁殖組織中高等生物限于成熟個體;許多藻類和真菌發(fā)生在合子階段有聯(lián)會,可以有交叉和互換后期I是同源染色體分離的減數(shù)分裂;后期II是姊妹染色單體分離的均等分裂產生四個細胞產物(配子或孢子)產物的遺傳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體的不同組合為母細胞的一半。

有絲分裂的遺傳意義:首先:核內每個染色體,準確地復制分裂為二,為形成的兩個子細胞在遺傳組成上與母細胞完全一樣提供了基礎。其次,復制的各對染色體有規(guī)則而均勻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的核中從而使兩個子細胞與母細胞具有同樣質量和數(shù)量的染色體。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體分離時的可能組合數(shù)為212=4096。各個子細胞之間在染色體組成上將可能出現(xiàn)多種多樣的組合。此外,同源染色體的非妹妹染色單體之間還可能出現(xiàn)各種方式的交換,這就更增加了這種差異的復雜性。為生物的變異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減數(shù)分裂的遺傳學意義:

I.保證了有性生殖生物個體世代之間染色體數(shù)目的穩(wěn)定性。通過減數(shù)分裂導致了性細胞(配子)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即由體細胞的2n條染色體變?yōu)閚條染色體的雌雄配子,再經(jīng)過兩性配子結合,合子的染色體數(shù)目又重新恢復到親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終保持親本固有的染色體數(shù)目,保證了遺傳物質的相對穩(wěn)定。

II.為有性生殖過程中創(chuàng)造變異提供了遺傳的物質基礎:

(1)通過非同源染色體的隨機組合;各對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以自由組合進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產生多種多樣的遺傳組合,雌雄配子結合后就可出現(xiàn)多種多樣的變異個體,使物種得以繁衍和進化,為人工選擇提供豐富的材料。

(2)通過非姐妹染色單體片段的交換:在減數(shù)分裂的粗線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單體上對應片段可能發(fā)生交換,使同源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發(fā)生重組,形成不同于親代的遺傳變異。

減數(shù)分裂的生物學意義

減數(shù)分裂是遺傳學的基礎。具體表現(xiàn)在:

I、在減I分裂過程中,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子細胞,故在子細胞中只具有每對同源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減數(shù)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正是基因分離律的細胞學基礎。2、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對稱的位置上可能發(fā)生片段交換,也就是父源和母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遺傳物質的交換。這種交換可使染色體上連鎖在一起的基因發(fā)生重組,這就是染色體上基因連鎖和互換的細胞學基礎。

由于減數(shù)分裂,使每種生物代代都能夠保持二倍體的染色體數(shù)目。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重新組合,同源染色體間發(fā)生部分交換,結果使配子的遺傳基礎多樣化,使后代對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有更大的適應性。保證了有性生殖生物個體世代之間染色體數(shù)目的穩(wěn)定性通過減數(shù)分裂導致了性細胞(配子)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即由體細胞的2n條染色體變?yōu)閚條染色體的雌雄配子,再經(jīng)過兩性配子結合,合子的染色體數(shù)目又重新恢復到親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終保持親本固有的染色體數(shù)目,保證了遺傳物質的相對穩(wěn)定。

II.為有性生殖過程中創(chuàng)造變異提供了遺傳的物質基礎:

(1)通過非同源染色體的隨機組合;各對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以自由組合進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產生多種多樣的遺傳組合,雌雄配子結合后就可出現(xiàn)多種多樣的變異個體,使物種得以繁衍和進化,為人工選擇提供豐富的材料。

(2)通過非姐妹染色單體片段的交換:在減數(shù)分裂的粗線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單體上對應片段可能發(fā)生交換,使同源染色體上的遺傳物質發(fā)生重組,形成不同于親代的遺傳變異。有絲分裂重組的特點及遺傳學意義遺傳學是研究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的科學,是研究生物體遺傳信息的組成、傳遞和表達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遺傳與變異現(xiàn)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