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行業(yè)專題:先進制程貼近極限Chiplet迎來黃金發(fā)展期_第1頁
集成電路行業(yè)專題:先進制程貼近極限Chiplet迎來黃金發(fā)展期_第2頁
集成電路行業(yè)專題:先進制程貼近極限Chiplet迎來黃金發(fā)展期_第3頁
集成電路行業(yè)專題:先進制程貼近極限Chiplet迎來黃金發(fā)展期_第4頁
集成電路行業(yè)專題:先進制程貼近極限Chiplet迎來黃金發(fā)展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集成電路行業(yè)專題:先進制程貼近極限,Chiplet迎來黃金發(fā)展期1.先進制程貼近物理極限迭代放緩,Chiplet展現集成優(yōu)勢1.1.Chiplet是延續(xù)摩爾定律的重要手段Chiplet俗稱“芯?!被颉靶⌒酒M”,通過將原來集成于同一SoC中的各個元件分拆,獨立為多個具特定功能的Chiplet,分開制造后再通過先進封裝技術將彼此互聯,最終集成封裝為一個系統(tǒng)芯片。Chiplet可以將一顆大芯片拆解設計成幾顆與之有相同制程的小芯片,也可以將其拆解設計成幾顆擁有不同制程的小芯片。Chiplet是一種硅片級別的IP整合重用技術,其模塊化的集成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芯片的研發(fā)速度,降低研發(fā)成本和芯片研制門檻。傳統(tǒng)的SoC是將多個負責不同類型計算任務的計算單元,通過光刻的形式制作到同一塊晶圓上,其追求的是高度的集成化,利用先進制程對于所有的單元進行全面的提升。而Chiplet是在設計系統(tǒng)芯片時,先按照不同的計算單元或功能單元進行分解;然后針對每個單元選擇最適合的半導體制程工藝分別進行制造;再通過先進封裝技術將各個單元彼此互聯;最終集成封裝為一個系統(tǒng)級芯片組。摩爾定律正在逐步放緩。隨著工藝制程節(jié)點繼續(xù)向著更小的5nm、3nm甚至埃米級別推進,半導體工藝制程已經越來越逼近物理極限,不僅推進的難度越來越高,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大。研究機構IBS統(tǒng)計對比16nm至3nm的單位數量的晶體管成本指出,隨著制程工藝的推進,單位數量的晶體管成本的下降幅度在急劇降低。比如從16nm到10nm,每10億顆晶體管的成本降低了23.5%,而從5nm到3nm成本僅下降了4%。隨著先進制程的持續(xù)推進,單位晶體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降低的速度正在持續(xù)放緩,即意味著摩爾定律正在放緩。Chiplet誕生背景是在摩爾定律放緩,性價比逐步凸顯。摩爾定律由戈登·摩爾(GordonMoore)提出,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痹诩呻娐愤^去幾十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受摩爾定律的指引,在晶體管的尺寸不斷微縮以及處理器性能不斷增強的同時,半導體制程工藝的成本可以維持不變,甚至下降。Chiplet能夠通過多個裸片片間集成,突破了單芯片SoC的諸多瓶頸,帶來一系列優(yōu)越特性,從而延續(xù)摩爾定律。1.2.Chiplet在設計成本、良率、制造成本、設計靈活性等方面優(yōu)勢明顯與傳統(tǒng)SoC相比,Chiplet在設計成本、良率、制造成本、設計靈活性等方面優(yōu)勢明顯。1.Chiplet能顯著提升良率。在高性能計算、AI等方面的巨大運算需求下,芯片性能快速提升,芯片中的晶體管數量也在快速增加,導致芯片面積不斷變大。對于晶圓制造工藝而言,芯片面積越大,工藝的良率越低。由于每片wafer上都有一定概率的失效點,而對于晶圓工藝來說,在同等技術條件下難以降低失效點的數量,因此被制造的芯片面積較大,失效點落在單個芯片上的概率就越大,所以良率會下降。通過運用Chiplet的手段,可以將大芯片拆解分割成幾顆小芯片,單個芯片面積變小,失效點落在單個小芯片上的概率將大大降低,從而提高了制造良率。2.Chiplet能降低芯片制造成本。Chiplet的核心思想是先分后合,先將單芯片中的功能塊拆分出來,再通過先進封裝模塊集成為單芯片。將SoC進行Chiplet化之后,不同的芯??梢愿鶕枰獊磉x擇合適的工藝制程分開制造,然后再通過先進封裝技術進行組裝,不需要全部都采用先進的制程在一塊晶圓上進行一體化制造,這樣可以極大地降低芯片的制造成本。3.Chiplet能提高芯片設計的靈活度,顯著降低設計成本。由于Chiplet芯??梢元毩⒃O計和組裝,因此制造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不同類型、不同規(guī)格和不同供應商的芯粒進行組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芯片設計的靈活性和可定制化程度;并且制造商可以依賴于預定好的芯片工具箱來設計新產品,縮短芯片的上市時間。同時TheLinleyGroup在《ChipletsGainRapidAdoption:WhyBigChipsAreGettingSmall》中提出,Chiplet技術可以將大型7nm設計的成本降低高達25%;在5nm及以下的情況下,節(jié)省的成本更大。Chiplet方案目前在互聯與封裝兩塊還存在一定的難點。Chiplet的關鍵是讓芯粒之間高速互聯,因此芯片設計公司在設計芯粒之間的互聯接口時,需要保證高數據吞吐量與低數據延遲和誤碼率,同時還要考慮能效和連接距離。Chiplet方案對封裝工藝也有更高的要求,主要由于第一封裝體內總熱功耗將顯著提升;第二芯片采用2.5D/3D堆疊,增加了垂直路徑熱阻;第三更加復雜的SiP,跨尺度與多物理場情況下熱管理設計復雜。以上要求都給Chiplet技術的發(fā)展增加了難點。2.AI等高算力芯片的需求增加,Chiplet迎來高速發(fā)展2.1.Chiplet在服務器中率先應用在高性能計算領域,Chiplet是滿足當下對算力需求的關鍵技術。運用Chiplet技術,一方面通過DietoDie連接和Fabric互聯網絡,能夠將更多算力單元高密度、高效率、低功耗地連接在一起,從而實現超大規(guī)模計算;另一方面,通過將CPU、GPU和NPU高速連接在同一個Chiplet中,實現芯片級異構系統(tǒng),可以極大提高異構核之間的傳輸速率,降低數據訪問功耗,從而實現高速預處理和數據調度;同時,其采用非先進制程構建Cache(位于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提高片上Cache的容量和性價比,并通過3D近存技術,降低存儲訪問功耗,從而滿足大模型參數需求。從下游應用場景來看,服務器、自動駕駛領域是比較適合Chiplet落地場景,消費電子由于對輕薄、功耗要求較高,不太適合應用Chiplet。隨著近年來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5G、汽車、云端等新興市場的蓬勃發(fā)展,對于算力的需求持續(xù)攀升,僅靠單一類型的架構和處理器無法處理更復雜的海量數據,“異構”正在成為解決算力瓶頸關鍵技術方向。Chiplet技術目前主要聚焦于HPC高性能計算與AI人工智能領域,隨著算力、存儲等需求升級,Chiplet有望在未來市場上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國際巨頭廠商已經布局Chiplet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應用。英特爾于2022年底發(fā)布了數據中心GPUMax,是英特爾針對高性能計算加速設計的第一款3DGPGPU,在一顆芯片里集成了47顆芯粒,有5種制程,以此獲得比上一代高出三倍性能的提升。AMD在這個方向走在了更前面,目前已經發(fā)布了第一個數據中心APU(AcceleratedProcessingUnit,加速處理器)產品MI300,其采用Chiplet技術,在4塊6納米芯片上,堆疊了9塊5納米的計算芯片。AMD表示,相較于上一代的InstinctMI250,提升了8倍的AI訓練算力和5倍的AI能效。蘋果則與臺積電合作開發(fā)了UltraFusion封裝技術,也是一種類似Chiplet的技術,能同時傳輸超過1萬個信號,芯片間的互連帶寬可達2.5TB/s,超出了UCIe1.0的標準。蘋果此前發(fā)布的M1Ultra芯片將兩個M1Max芯片的裸片,采用UltraFusion封裝技術進行互連,其CPU核心數量增加至20個,而GPU核心數量更是直接增加至64個。M1Ultra的神經網絡引擎也增加至32核,能夠帶來每秒22萬億次的運算能力。以ChatGPT為代表的的AI應用蓬勃發(fā)展,對上游AI芯片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運用Chiplet模式的異構集成方案,可以通過將通用需求與專用需求解耦,大幅降低芯片設計投入門檻及風險,有效解決下游客戶在算法適配、迭代周期、算力利用率、算力成本等各方面難以平衡的核心痛點。將支持人工智能的不同功能的芯片,如GPU、CPU、加速器等,通過Chiplet的方式進行組合,可以構建出更高效的AI加速器系統(tǒng)。國際巨頭廠商與國內領先廠商均在Chiplet技術于AI芯片的運用做了不同突破。英偉達使運用Chiplet技術制作AI芯片的領先企業(yè),其于2022年發(fā)布的H100GPU芯片就是臺積電4nm工藝和Chiplet技術融合的創(chuàng)新之作。英偉達通過Chiplet技術將HBM3顯存子系統(tǒng)集成到芯片里,可提供3TB/s的超高顯存帶寬,是上一代產品帶寬的近兩倍。同時借助4nm先進制程,H100GPU芯片在814平方毫米的芯片面積里容納800億個晶體管,無論是性能還是延遲,相較于上一代A100GPU芯片都有巨大的提升。英偉達另一款AI芯片GH200與H100屬于同一際代,但應用場景有所不同。英偉達H100的架構以GPU為主,重點用于數據運算和推理。GH200架構采用CPU+GPU異構計算方式。GH200采用NVLink-C2C技術方案,通過Chiplet工藝將基于Arm的NVIDIAGraceCPU與NVIDIAH100TensorCoreGPU整合在了一起,實現流暢互連。具體來說,GH200超級芯片將72核的GraceCPU、H100GPU、96GB的HBM3和512GB的LPDDR5X集成在同一個封裝中,擁有高達2000億個晶體管。這種組合提供了CPU和GPU之間高達900G/s的數據帶寬,為某些內存受限的工作負載提供了巨大的優(yōu)勢。相較PCIe5,NVLink-C2C在能效方面提升25倍,面積效率提升90倍。AMD的MI300加速器也運用了Chiplet技術,是業(yè)內首款CPU+GPU異構計算的存算一體芯片。MI300加速器專為領先的高性能計算(HPC)和AI性能而設計,這款加速卡采用Chiplet設計,擁有13個小芯片,基于3D堆疊,包括24個Zen4CPU內核,總共包含128GBHBM3顯存和1460億晶體管,性能上比此前的MI250提高了8倍,在功耗效率上提高了5倍。中國首款基于Chiplet的AI芯片“啟明930”為北極雄芯開發(fā),該芯片采用12nm工藝生產,中央控制芯粒采用RISC-VCPU核心,可通過高速接口搭載多個功能型芯粒,并基于全國產基板材料以及2.5D封裝,做到算力可拓展,提供8~20TOPS(INT8)稠密算力來適應不同場景,目前已與多家AI下游場景合作伙伴進行測試。2.2.Chiplet市場規(guī)模快速成長Chiplet技術被視為“異構”技術的焦點,也是當下最被企業(yè)所認可的新型技術之一。2022年3月,英特爾、AMD、Arm、高通、三星、臺積電、日月光、GoogleCloud、Meta、微軟等全球領先的芯片廠商共同成立了UCIe聯盟,旨在建立統(tǒng)一的die-to-die互聯標準,促進Chiplet模式的應用發(fā)展,目前聯盟成員已有超過80家半導體企業(yè),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研發(fā)Chiplet相關產品。UCIe在解決Chiplet標準化方面具有劃時代意義,標志著產業(yè)化落地開始。中國首個原生Chiplet技術標準《小芯片接口總線技術要求》于2022年12月發(fā)布,該標準有助于行業(yè)規(guī)范化、標準化發(fā)展,為賦能集成電路產業(yè)打破先進制程限制因素,提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綜合競爭力,加速產業(yè)進程發(fā)展提供指導和支持。根據Gartner數據統(tǒng)計,基于Chiplet的半導體器件銷售收入在2020年僅為33億美元,2022年已超過100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超過250億美元,2024年將達到50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98%。超過30%的SiP封裝將使用芯粒(Chiplet)來優(yōu)化成本、性能和上市時間。MPU占據Chiplet大部分應用應用場景,Omdia預測2024年用于MPU的Chiplet約占Chiplet總市場規(guī)模的43%。先進封裝是實現Chiplet的前提,Chiplet對先進封裝提出更高要求。根據Yole數據統(tǒng)計,2021年先進封裝市場收入達321億美元,預計2027年將實現572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0%。Chiplet的實現需要依托于先進封裝,在芯片小型化的設計過程中,需要添加更多I/O與其他芯片接口,裸片尺寸有必要保持較大且留有空白空間,導致部分芯片無法拆分,芯片尺寸小型化的上限被pad(晶片的管腳)限制。并且單個晶片上的布線密度和信號傳輸質量遠高于Chiplet之間,要實現Chiplet的信號傳輸,就要求發(fā)展出高密度、大帶寬布線的“先進封裝技術”。先進封裝市場的快速發(fā)展為Chiplet市場的發(fā)展提供了技術基礎。3.龍頭IC制造及封測廠加碼布局Chiplet3.1.Chiplet產業(yè)鏈:封測環(huán)節(jié)重要性大幅提高Chiplet技術發(fā)展早期往往局限于企業(yè)內部獨立研發(fā)和應用,且僅應用于一些高端產品,如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等,組裝和測試等方面仍存在技術瓶頸。隨著Chiplet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商業(yè)化推廣,越來越多的芯片廠商、設計公司和封測廠開始使用Chiplet技術,Chiplet的商業(yè)化應用趨勢也促進了整個芯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升級和發(fā)展。隨著Chiplet技術的發(fā)展,Chiplet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逐漸完善,即由Chiplet系統(tǒng)級設計、EDA/IP、芯粒(核心、非核心、IODie、BaseDie)、制造、封測組成的完整Chiplet生態(tài)鏈。Chiplet產業(yè)鏈主鏈有四大環(huán)節(jié),包括芯粒、芯片設計、封裝生產和系統(tǒng)應用,支撐環(huán)節(jié)包括芯粒生產、設計平臺、EDA工具、封裝基板、封測設備等領域。從Chiplet產業(yè)鏈邏輯看,芯片設計和封裝處于鏈條中心環(huán)節(jié),且與后端系統(tǒng)應用緊密聯動,而晶圓廠則被前置,成為芯粒提供商的生產環(huán)節(jié)。芯粒提供環(huán)節(jié)是指專業(yè)公司提供獨立設計、優(yōu)化和制造的芯粒給其他芯片制造商使用的過程。這種模式可以提高芯片制造商的生產效率,加快產品推出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傳統(tǒng)的IP軟件企業(yè)將部分轉向IP芯片化的芯粒提供商,芯粒提供商通常會提供成熟的IP和技術,使芯片制造商可以更加專注于整個系統(tǒng)級設計和芯片集成。此外,芯粒提供商可以利用其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幫助芯片制造商優(yōu)化設計,提高性能和降低功耗。Chiplet芯片設計環(huán)節(jié)需要考慮每個小型芯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確定芯片之間的接口和通信方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芯片設計師需要利用各種EDA工具進行設計、驗證和仿真,以確保每個小型芯片都可以正確地集成在一起,同時滿足整個芯片的性能要求和功能需求。此外,芯片設計人員還需要考慮芯片的功耗、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并制定相應的設計方案和測試計劃。芯片設計對于芯片的整體性能和功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芯片設計人員需要具備深厚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知識和經驗。Chiplet封測環(huán)節(jié)指將多個芯粒組裝到一個芯片上,并進行測試和驗證的過程。Chiplet要求高性能的芯?;ヂ摚瑸橄冗M封裝技術帶來了更多挑戰(zhàn)。包括高密度互聯帶來的工藝帶寬和隔離問題,功率密度過高帶來的散熱問題,芯粒與封裝高速連接的基板問題,以及對無源元件集成封裝問題等,同時Chiplet對封裝產線的要求將從2.5D、2.5+3D逐漸過渡到3D。另外關鍵的測試技術也會影響Chiplet芯片的良率,包括大芯片的散熱、供電、應力、信號完整性(電磁場干擾)等。因此未來提升封測的技術水平對發(fā)展Chiplet至關重要。Chiplet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系統(tǒng)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學習、5G通信、汽車和工業(yè)控制等領域。AMD在2019年就發(fā)布了基于Chiplet模塊化設計的EPYC處理器;Intel在2022年發(fā)布采用了3D封裝的Chiplet技術的大型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芯片PonteVecchio,單個產品整合了47個小芯片,采用5種以上差異化工藝節(jié)點,集成了超過1000億個晶體管;蘋果的M1Ultra采用Chiplet技術將兩個M1Max通過芯片連接在一起。國內以華為、寒武紀、壁仞科技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yè),也有Chiplet產品上市。3.2.全球巨頭廠商加碼布局Chiplet先進封裝目前全球封裝技術主要由臺積電、三星、Intel等公司主導,主要是2.5D和3D封裝。2.5D封裝技術已非常成熟,廣泛應用于FPGA、CPU、GPU等芯片,目前是Chiplet架構產品主要的封裝解決方案。3D封裝能夠幫助實現3DIC,即晶粒間的堆疊和高密度互連,可以提供更為靈活的設計選擇。但3D封裝的技術難度更高,目前主要有英特爾和臺積電掌握3D封裝技術并商用。臺積電比三星、英特爾更早采用Chiplet的封裝方式。臺積電推出了3DFabric,搭載了完備的3D硅堆棧(3DSiliconStacking)和先進的封裝技術。3DFabric是由臺積電前端3D硅堆棧技術TSMCSoIC系統(tǒng)整合的芯片,由基板晶圓上封裝(ChiponWaferonSubstrate,CoWoS)與整合型扇出(IntegratedFan-Out,InFO)的后端3D導線連接技術所組成,能夠為客戶提供整合異質小芯片(Chiplet)的彈性解決方案。該項技術先后被用于賽靈思的FPGA、英偉達的GPU以及AMD的CPU。Intel主導的2.5D封裝技術為EMIB,使用多個嵌入式包含多個路由層的橋接芯片,同時內嵌至封裝基板,達到高效和高密度的封裝。由于不再使用interposer作為中間介質,可以去掉原有連接至interposer所需要的TSV,以及由于interposer尺寸所帶來的封裝尺寸的限制,可以獲得更好的靈活性和更高的集成度。相較于MCM和CoWoS技術,EMIB技術獲得更高的集成度和制造良率。英特爾對各種先進封裝產品組合(如Foveros、EMIB和Co-EMIB)的投資是實施公司新領導層所公布的IDM2.0戰(zhàn)略的關鍵。三星也在積極投資先進的封裝技術,以滿足HPC應用在異質芯片整合的快速發(fā)展。2020年8月,三星公布了XCube3D封裝技術。在芯片互連方面,使用成熟的硅通孔TSV工藝。目前XCube能把SRAM芯片堆疊在三星生產的7nmEUV工藝的邏輯芯片上,在更易于擴展SRAM容量的同時也縮短了信號連接距離,提升了數據傳輸的速度。此后發(fā)布的I-Cube可以將一個或多個邏輯die和多個HBMdie水平放置在硅中介層,進行異構集成。日月光憑借在FOCoS先進封裝技術的布局,是目前在封測代工廠中唯一擁有超高密度扇出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日月光的FOCoS提供了一種用于實現小芯片集成的硅橋技術,稱為FOCoSB(橋),它利用帶有路由層的微小硅片作為小芯片之間的封裝內互連,例如圖形計算芯片(GPU)和高帶寬內存(HBM)。硅橋嵌入在扇出RDL層中,是一種可以不使用硅中介層的2.5D封裝方案。與使用硅中介層的2.5D封裝相比,FOCoS-B的優(yōu)勢在于只需要將兩個小芯片連接在一起的區(qū)域使用硅片,可大幅降低成本。3.3.國內企業(yè)緊跟產業(yè)趨勢,加快布局Chiplet先進封裝Chiplet被視為中國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小的先進封裝技術,有望帶領中國半導體產業(yè)在后摩爾時代實現質的突破,因此,中國半導體企業(yè)緊跟產業(yè)趨勢,紛紛走向Chiplet研發(fā)的道路。中國三大封測企業(yè)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與華天科技都在積極布局Chiplet技術,目前已經具備Chiplet量產能力。長電科技推出的面向Chiplet小芯片的高密度多維異構集成技術平臺XDFOI?可實現TSVless技術,達到性能和成本的雙重優(yōu)勢,重點應用領域為高性能運算如FPGA、CPU/GPU、AI、5G、自動駕駛、智能醫(yī)療等。XDFOI?是一種以2.5DTSV-less為基本技術平臺的封裝技術,在線寬/線距可達到2μm/2μm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多層布線層,以及2D/2.5D和3D多種異構封裝,能夠提供小芯片(Chiplet)及異構封裝的系統(tǒng)封裝解決方案。目前長電先進XDFOI?2.5D試驗線已建設完成,并進入穩(wěn)定量產階段,同步實現國際客戶4nm節(jié)點多芯片系統(tǒng)集成封裝產品出貨。通富微電在先進封裝方面公司已大規(guī)模生產Chiplet產品,7nm產品已大規(guī)模量產,5nm產品已完成研發(fā)即將量產。公司目前已建成國內頂級2.5D/3D封裝平臺(VISionS)及超大尺寸FCBGA研發(fā)平臺,完成高層數再布線技術開發(fā)。AMD是最早研究并實現Chiplet應用的公司之一,通富微電作為AMD在大陸唯一的封測合作伙伴,目前已經在Chiplet封裝技術領域取得市場先機,形成先發(fā)競爭優(yōu)勢。華天科技已量產Chiplet產品,主要應用于5G通信、醫(yī)療等領域。華天科技已掌握SiP、FC、TSV、Bumping、Fan-Out、WLP、3D等先進封裝技術。華天科技目前已建立三維晶圓級封裝平臺—3DMatrix,該平臺由TSV、eSiFo(Fan-out)、3DSIP三大封裝技術構成。后摩爾時代,Chiplet由于高性能、低功耗、高面積使用率以及低成本的優(yōu)勢,在延續(xù)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方面被寄予厚望。Chiplet芯片設計環(huán)節(jié)能夠降低大規(guī)模芯片設計的門檻,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帶來巨大發(fā)展機遇。4.重點公司分析4.1.長電科技:國內先進封裝龍頭,23H2有望迎周期拐點長電科技成立于1972年,并于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制造和技術服務企業(yè),在中國、韓國和新加坡設有六大生產基地和兩大研發(fā)中心。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芯片成品制造一站式服務,包括集成電路的系統(tǒng)集成、設計仿真、技術開發(fā)、產品認證、晶圓中測、晶圓級中道封裝測試、系統(tǒng)級封裝測試、芯片成品測試,并可向世界各地的半導體客戶提供直運服務。公司通過高集成度的晶圓級封裝(WLP)、2.5D/3D封裝、系統(tǒng)級封裝(SiP)、高性能倒裝芯片封裝和先進的引線鍵合技術,覆蓋了主流集成電路系統(tǒng)應用,包括網絡通訊、移動終端、高性能計算、車載電子、大數據存儲、人工智能與物聯網、工業(yè)智造等領域。從公司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營收規(guī)模不斷擴大,歸母凈利潤穩(wěn)定提升。2020-2022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分別約為264.64億元、305.02億元和337.6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04億元、29.59億元、32.31億元。公司近幾年加速從消費類轉向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汽車電子、5G通信、高性能計算、存儲等高附加值市場的戰(zhàn)略布局,持續(xù)聚焦高性能封裝技術高附加值應用,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yè)收入337.62億元,同比增長1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3億元,同比增長9.2%;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主要系公司于2022年在汽車電子,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完成了多項新技術開發(fā)及多家全球知名客戶新產品的量產導入;來自于汽車電子的收入2022年同比增長85%,來自于運算電子的收入同比增長46%。2023年Q1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58.60億元,同比-27.99%;歸母凈利潤1.10億元,較去年同比-87.24%;扣非歸母凈利潤0.56億元,較上年同比-92.80%。公司Q1業(yè)績下滑主要系23Q1半導體行業(yè)景氣周期繼續(xù)下行,導致國內外客戶需求繼續(xù)下降,訂單減少。從盈利能力來看,由于公司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2023Q1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毛利率環(huán)比-5.20pct至11.84%,凈利率環(huán)比-7.69%至1.88%。23Q1在下游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公司汽車電子業(yè)務仍然保持高速增長。隨著公司產品結構的優(yōu)化,公司業(yè)績有望復蘇。公司2022年度營業(yè)收入按市場應用領域劃分來看,通訊電子占比39.3%、消費電子占比29.3%、運算電子占比17.4%、工業(yè)及醫(yī)療電子占比9.6%、汽車電子占比4.4%,與去年同期相比消費電子下降4.5個百分點,運算電子增長4.2個百分點,汽車電子增長1.8個百分點。在測試領域,公司引入5G射頻,車載芯片,高性能計算芯片等更多的測試業(yè)務,相關收入同比增長達到25%。公司在Chiplet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目前XDFOI?Chiplet高密度多維異構集成系列工藝已按計劃進入穩(wěn)定量產階段,同步實現國際客戶4nm節(jié)點多芯片系統(tǒng)集成封裝產品出貨,最大封裝體面積約為1500mm2的系統(tǒng)級封裝。該技術是一種面向Chiplet的極高密度、多扇出型封裝高密度異構集成解決方案,其利用協同設計理念實現了芯片成品集成與測試一體化,涵蓋2D、2.5D、3D集成技術。經過持續(xù)研發(fā)與客戶產品驗證,公司XDFOI?不斷取得突破,已在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5G、汽車電子等領域應用,為客戶提供了外型更輕薄、數據傳輸速率更快、功率損耗更小的芯片成品制造解決方案,滿足日益增長的終端市場需求。4.2.通富微電:深度合作AMD,AI+Chiplet打開成長空間通富微電成立于1997年,并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是集成電路封裝測試服務提供商,為全球客戶提供設計仿真和封裝測試一站式服務。2014年以來,通富微電相繼在南通、合肥、廈門等地投資建廠,目前,通富微電相繼投資了崇川總部工廠、南通通富、通富通科、合肥通富、廈門通富、通富超威蘇州、通富超威檳城七大生產基地,員工總數2萬多人,生產總面積超過100萬平米。2021年全球OSAT中通富微電位列第五,先進封裝方面位列第七。公司的產品、技術、服務全方位涵蓋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存儲、顯示驅動、5G等網絡通訊、信息終端、消費終端、物聯網、汽車電子、工業(yè)控制等領域。2016年,通富微電通過并購通富超威蘇州和通富超威檳城,與AMD形成了“合資+合作”的強強聯合模式,深度鎖定了AMD供應鏈并占據AMD封測訂單的大部分份額。由于通富超威蘇州和通富超威檳城前身為AMD內部封測廠,熟悉AMD產品的生產及管理流程,對于AMD而言,通富超威蘇州及通富超威檳城在產品驗證、產品質量、新產品開發(fā)時間、業(yè)務對接效率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收購以來,通富微電與AMD的合作不斷深化,為AMD第一大封測產品供應商,未來隨著大客戶資源整合漸入佳境,產生的協同效應將帶動整個產業(yè)鏈持續(xù)受益。從公司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業(yè)務發(fā)展迅速,收入規(guī)模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持續(xù)提升。2020-2022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分別約為107.69億元、158.12億元和214.2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38億元、9.57億元、5.02億元。在全球前十大封測企業(yè)中,公司營收增速連續(xù)3年保持第一。公司通過積極調整產品業(yè)務結構,加大市場調研與開拓力度,憑借7nm、5nm、FCBGA、Chiplet等先進技術優(yōu)勢,不斷強化與AMD等行業(yè)領先企業(yè)的深度合作,鞏固和擴大先進產品市占率,營收穩(wěn)定提升。公司2022年歸母凈利潤有所下滑,主要系集成電路行業(yè)景氣度下行,部分終端產品需求疲軟,導致公司產能利用率及毛利率下降;同時公司加大Chiplet等先進封裝技術創(chuàng)新研發(fā)投入,研發(fā)費用增加,導致利潤下降。2023年Q1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46.42億元,同比+3.11%;歸母凈利潤0.05億元,較去年同比-97.24%;扣非歸母凈利潤-0.46億元,較上年同比-131.72%。公司Q1業(yè)績有所下滑,主要系受歐洲地緣政治風險升級、美國持續(xù)高通脹等外部因素影響,集成電路行業(yè)景氣度下降,終端廠商進去庫周期導致封測行業(yè)訂單出現下滑。從盈利能力來看,2023Q1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毛利率9.45%,環(huán)比-4.45pct,主要系公司產能利用率下降所致。Chiplet技術方面,公司通過在多芯片組件、集成扇出封裝、2.5D/3D等先進封裝技術方面的提前布局,可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Chiplet封裝解決方案并已量產,基于ChipLast工藝的Fan-out技術,實現5層RDL超大尺寸封裝(65×65mm),超大多芯片FCBGAMCM技術,實現最高13顆芯片集成及100×100mm以上超大封裝。目前,公司技術布局進展順利,已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Chiplet產品,工藝節(jié)點方面7nm產品實現量產,5nm產品完成研發(fā)。受益于公司在封測技術方面的持續(xù)耕耘,目前公司與AMD、NXP、TI、英飛凌、ST、聯發(fā)科、展銳、韋爾股份、兆易創(chuàng)新、長鑫存儲、長江存儲、集創(chuàng)北方及其他國內外各細分領域頭部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21年,國內客戶業(yè)務規(guī)模增長超100%。4.3.華天科技:業(yè)績靜待周期復蘇,Chiplet布局業(yè)內領先華天科技成立于2003年12月25日,2007年11月20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集成電路、半導體元器件的封裝測試業(yè)務,主要為客戶提供封裝設計、封裝仿真、引線框封裝、基板封裝、晶圓級封裝、晶圓測試及功能測試、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務。目前公司集成電路封裝產品主要有DIP/SDIP、SOT、SOP、SSOP、TSSOP/ETSSOP、QFP/LQFP/TQFP、QFN/DFN、BGA/LGA、FC、MCM(MCP)、SiP、WLP、TSV、Bumping、MEMS等多個系列,產品主要應用于計算機、網絡通訊、消費電子及智能移動終端、物聯網、工業(yè)自動化控制、汽車電子等電子整機和智能化領域。2022年公司持續(xù)加大研發(fā)投入,完成了3DFOSiP封裝工藝平臺、基于TCB工藝的3DMemory封裝技術的開發(fā);雙面塑封技術、激光雷達產品完成工藝驗證;基于232層3DNANDFlashWaferDP工藝的存儲器產品、長寬比達7.7:1的側面指紋、PAMiD等產品均已實現量產;與客戶合作開發(fā)HBPOP封裝技術。從公司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業(yè)務發(fā)展迅速,收入規(guī)模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持續(xù)提升。2020-2022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分別約為83.82億元、120.97億元和119.0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02億元、14.16億元、7.54億元。公司2022年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同比有所下滑,主要由于終端市場產品需求下降,集成電路行業(yè)景氣度下滑。從盈利能力來看,公司2022年毛利率16.84%,同比下降7.77個百分點;公司凈利潤率8.59%,同比下滑5.62個百分點。2023年Q1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22.39億元,同比-25.56%;歸母凈利潤-1.06億元,較去年同比-151.43%;扣非歸母凈利潤-1.82億元,較上年同比-222.67%。公司Q1業(yè)績下滑主要系地緣政治沖突、經濟發(fā)展放緩等因素導致半導體市場終端消費動力不足。從盈利能力來看,由于公司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2023Q1盈利能力也大幅下滑,毛利率環(huán)比-12.85pct至3.99%,凈利率環(huán)比-14.25%至-5.66%。公司在市場需求減弱、去庫存等不利因素的情況下,積極優(yōu)化客戶結構,2022年公司導入客戶237家,通過6家國內外汽車終端及汽車零部件企業(yè)審核,引入42家汽車電子客戶,涉及202個汽車電子項目。同時公司積極推進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及韶華科技等新生產基地建設。隨著半導體行業(yè)的復蘇,公司產業(yè)規(guī)模有望進一步擴大。在Chiplet領域,公司實現了3DFOSiP封裝工藝平臺的開發(fā),現已具備由TSV、eSiFo、3DSiP構成的最新先進封裝技術平臺——3DMatrix。其中晶圓級eSiFO主要應用于Fan-out封裝上,其優(yōu)勢包括硅基板,翹曲小、應力低的高可靠性,生產周期短、工藝設備小的低成本、高集成度、系統(tǒng)級封裝。公司基于eSiFO結合TSV技術,開發(fā)了eSinC技術。在eSiFO技術的基礎上,可以通過TSV、Bumping等晶圓級封裝的技術,實現3DSiP的封裝,為多芯片的異質異構集成提供了可能性。公司目前Chiplet技術已經實現量產,主要應用于5G通信、醫(yī)療、物聯網等領域。4.4.甬矽電子:聚焦先進封裝,Chiplet前景可期甬矽電子成立于2017年,于202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的封裝和測試業(yè)務。公司成立之初就聚焦集成電路封測業(yè)務中的先進封裝領域,車間潔凈等級、生產設備、產線布局、工藝路線、技術研發(fā)、業(yè)務團隊、客戶導入均以先進封裝業(yè)務為導向,公司全部產品均為中高端先進封裝形式,封裝產品主要包括“高密度細間距凸點倒裝產品(FC類產品)、系統(tǒng)級封裝產品(SiP)、扁平無引腳封裝產品(QFN/DFN)、微機電系統(tǒng)傳感器(MEMS)”4大類別。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憑借出色的產品質量控制和服務能力,在短時間內迅速形成量產并進入恒玄科技、晶晨股份、聯發(fā)科等頂尖集成電路設計企業(yè)供應鏈,特別在射頻芯片封測領域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從公司財務數據來看,得益于集成電路國產化、智能化以及5G、新基建等新興應用的驅動、下游客戶旺盛的市場需求以及公司市場地位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公司營業(yè)收入、營業(yè)毛利逐年穩(wěn)定上升。2020-2022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分別約為7.48億元、20.55億元和21.7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28億元、3.22億元、1.38億元。公司2022年營收緩慢增長主要系在市場需求減弱、行業(yè)整體進入去庫存周期等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公司持續(xù)優(yōu)化客戶結構,與多家細分領域頭部客戶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公司2019年-2021年,主營業(yè)務毛利率逐年穩(wěn)步上升,2022年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系國內消費電子等市場需求萎縮,公司部分產品的銷售單價有所下降,SiP類產品、QFN類產品毛利率有所下降。2023年Q1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4.25億元,同比-26.86%;歸母凈利潤-0.50億元,較去年同比-170.04%;扣非歸母凈利潤-0.69億元,較上年同比-211.12%。公司Q1業(yè)績下滑主要系2023Q1,終端市場整體延續(xù)了2022年下半年的疲軟狀態(tài),下游客戶整體處于庫存調整狀態(tài),整體訂單仍較為疲軟。從盈利能力來看,受1月份春節(jié)假期、訂單整體下滑等影響,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有所下滑,毛利率環(huán)比-13.52%至8.39%。此外,公司二期項目有序推進,公司人員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人員支出及二期籌建費用增加,使得管理費用同比增長75.06%,23Q1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70.04%。從公司營收結構來看,2022年系統(tǒng)級封裝產品(SIP)實現銷售收入122,524.4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93%,銷售成本同比增長25.16%,毛利率同比下降10.45個百分點。扁平無引腳封裝產品(QFN/DFN)實現銷售收入63,184.17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0.10%,銷售成本同比增加11.31%,毛利率同比下降16.92個百分點。高密度細間距凸點倒裝產品(FC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29,206.0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8.64%,銷售成本同比增長66.82%,毛利率同比下降3.36個百分點。微電機系統(tǒng)傳感器(MEMS)實現銷售收入537.12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0.54%,銷售成本同比減少74.56%,毛利率同比上升13.12個百分點。Chiplet模式能滿足現今高效能運算處理器的需求,而SiP等先進封裝技術是Chiplet模式的重要實現基礎。公司在SiP領域具備豐富的技術積累,通過實施晶圓凸點產業(yè)化項目布局“扇入型封裝”(Fan-in)、“扇出型封裝”(Fan-out)、2.5D、3D等晶圓級和系統(tǒng)級封裝應用領域,并為進一步拓展異構封裝領域打下基礎。。同時,公司已經掌握了系統(tǒng)級封裝電磁屏蔽(EMIShielding)技術、芯片表面金屬凸點(Bumping)技術,并積極開發(fā)7納米以下級別晶圓倒裝封測工藝、高密度系統(tǒng)級封裝技術、硅通孔技術(TSV)等,為Chiplet技術儲備了充足的技術基礎。4.5.芯原股份:發(fā)展先進工藝,以Chiplet拓展廣闊市場芯原股份成立于2001年,于202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芯原股份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導體IP,為客戶提供平臺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務和半導體IP授權服務的企業(yè)。在芯原獨有的SiliconPlatformasaService經營模式下,通過基于公司自主半導體IP搭建的技術平臺,可在短時間內打造出從定義到測試封裝完成的半導體產品。公司的業(yè)務范圍覆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計算機及周邊、工業(yè)、數據處理、物聯網等行業(yè)應用領域。從公司的財務數據來看,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26.79億元,同比增長25.23%,其中半導體IP授權業(yè)務(包括知識產權授權使用費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實現營收8.93億元,同比增長26.57%;一站式芯片定制業(yè)務(包括芯片設計業(yè)務收入、量產業(yè)務收入)實現營收17.80億元,同比增長24.19%。公司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0.74億元,同比增長455.31%。公司2022年度在半導體產業(yè)下行壓力增大的產業(yè)背景下,實現業(yè)績穩(wěn)定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獨特商業(yè)模式,即原則上無產品庫存的風險,無應用領域的邊界,以及逆產業(yè)周期的屬性等。公司2022年在手訂單金額21.50億元,其中一年內(2023年)轉化的在手訂單金額16.95億元,占比78.82%,在手訂單飽滿。2023年Q1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5.39億元,同比-3.77%;歸母凈利潤-0.72億元,較去年同比-2280.25%。公司在手訂單充足,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訂單金額為18.10億元。公司Q1業(yè)績下滑主要系知識產權授權業(yè)務與客戶項目啟動安排相關,單季度收入存在一定季度性波動。從盈利能力來看,由于公司知識產權授權業(yè)務受到客戶項目啟動安排相關等因素影響單季度收入有所波動,導致高毛利率的半導體IP授權業(yè)務收入及收入占比下降,毛利率環(huán)比-9.98%至38.94%。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業(yè)務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其中芯片設計業(yè)務毛利率5.31%,芯片量產業(yè)務毛利率26.92%。Chiplet可從多維度降低芯片設計及制造成本,公司深耕Chiplet技術,大算力時代有望持續(xù)受益。隨著半導體工藝制程推進,晶體管尺寸越來越逼近物理極限,所耗費的研發(fā)時間及成本越來越高,Chiplet技術通過大幅提高大芯片良率、降低設計復雜度和成本、芯片制造成本,具有極大的發(fā)展?jié)摿?。公司基于“IP芯片化,IPasaChiplet”和“芯片平臺化,ChipletasaPlatform”兩大設計理念,推出了基于Chiplet架構所設計的高端應用處理器平臺,目前該平臺12nmSoC版本已完成流片和驗證,并正在進行Chiplet版本的迭代。公司持續(xù)推進Chiplet技術產業(yè)化,加入UCIe聯盟,強化在自動駕駛、數據中心和平板電腦領域的布局,有望在大算力時代持續(xù)受益。4.6.長川科技:國內半導體測試設備領先廠商,Chiplet+先進封裝打開發(fā)展機遇長川科技成立于2008年,是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測試設備及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目前主營產品包含測試機、分選機和探針臺,全面布局后道測試設備,并通過并購STI進入前道晶圓檢測領域。目前,公司生產的集成電路測試機和分選機產品已獲得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士蘭微、華潤微電子、日月光等多個一流集成電路企業(yè)的使用和認可。從公司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近幾年營收以及歸母凈利潤呈現快速提高趨勢,營收從2018年的2.16億元提高到2022年的25.77億元,歸母凈利潤從2018年的0.36億元提高到2022年的4.61億元。2022年公司全年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大幅提高,主要系公司堅持研發(fā)創(chuàng)新,豐富產品矩陣,穩(wěn)步擴大市場份額。同時公司產品結構優(yōu)化,高端品類收入占比持續(xù)上升,也推動了業(yè)績的增長。另外,公司于2022年通過了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收購長奕科技(馬來西亞Exis)的審批。EXIS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分選設備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核心產品主要為轉塔式分選機,有助于長川科技豐富產品類型,實現重力式分選機、平移式分選機、轉塔式分選機的產品全覆蓋。2023Q1公司實現收入3.20億元,同比-40.48%,環(huán)比-61.12%;實現歸母凈利潤-0.57億元,同比-180.50%,環(huán)比-141.91%。公司Q1營收同比大幅下滑,主要系封測廠稼動率承壓致使其資本開支下修,公司訂單下滑導致營收與凈利潤均大幅下滑。公司目前是國內數字測試機領域龍頭供應商,在數字測試機領域已完成D9000K產品研發(fā),隨著SoC測試機在市場持續(xù)放量,公司與大客戶合作加深,公司業(yè)績有望復蘇。從收入結構來看,2022年公司分選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