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課病理學1_第1頁
博士課病理學1_第2頁
博士課病理學1_第3頁
博士課病理學1_第4頁
博士課病理學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理學(pathology)●病理學的發(fā)展歷史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的科學。早期的病理學基于尸體解剖、肉眼觀察、描述及形態(tài)測量。病理學的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進步,都會為病理學的科學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如:20世紀60年的代電子顯微鏡技術的建立,是病理學的領域擴展到亞細胞結構,發(fā)展出超微病理學。近30年以來,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學技術的發(fā)展,產生了很多新的病理學科學分支,如免疫病理學、分子病理學、遺傳病理學、定量病理學。新興的互聯(lián)網技術和數(shù)字圖像技術催生了數(shù)字病理學和遠程病理學。第一部分細胞自噬、凋亡和壞死▲細胞自噬、凋亡和壞死都屬于細胞死亡的范疇?!毎劳雠c其增殖一樣在保證生物體正常發(fā)育及維持成體細胞數(shù)量穩(wěn)定等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第一節(jié)自噬什么是自噬?自噬(autophagy):是Ashford和Poter在1962年發(fā)現(xiàn)的細胞內存在的自我吞噬現(xiàn)象,是指細胞在饑餓和能量應激等狀態(tài)下將自身的蛋白、細胞器和胞質進行包裹并形成囊泡,然后,在溶酶體中消化降解的過程。自噬是一種多步驟、多程序、高度進化及保守的過程,普遍存在于酵母菌、線蟲、果繩及哺乳動物等的機體中,在細胞維持正常代謝和生存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自噬的分類、形態(tài)特征和發(fā)生機制(一)自噬的分類1.大自噬:是指細胞內長壽蛋白質和細胞器被雙層膜結構包裹形成自噬體,自噬體和溶酶體結合形成自噬溶酶體,其細胞內容物被降解的過程。該過程可人為的分為四個階段:①分隔膜的形成;②自噬體的形成;③自噬體的運輸;④自噬體的降解。2.小自噬:是指溶酶體或酵母液泡表面通過突出、內陷或分隔細胞器的膜,直接攝取細胞質、內含物(如糖原)或細胞器(如核糖體、過氧化物酶)的自噬形式。小自噬體和大自噬體不同的是:溶酶體膜自身變形后直接包裹吞噬細胞質的底物。3.分子伴侶介導自噬:是指最先由胞質中的分子伴侶HSP70C和其輔助分子復合物識別并與蛋白質底物結合形成的分子伴侶-蛋白質復合物,該復合物與溶酶體膜上溶酶體相關蛋白2A(LAMP2A)的胞質側結合,使底物去折疊。還有,溶酶體內另一分子伴侶HSP90的結合使該復合物穩(wěn)定,并在溶酶體膜轉位。4.自噬的特異性:自噬又可分為非特異性自噬和特異性自噬。非特異性自噬:主要是指饑餓時腹水的細胞通過溶酶體清除大量受損細胞器和蛋白的自噬。特異性自噬:主要是指發(fā)生在特定情況下,如氧化壓力、射線損傷、病原體侵襲等,通過線粒體、內質網、微粒體、脂質體、過氧化物酶體等所發(fā)生的自噬。(二)自噬的形態(tài)特征自噬前體:自噬的進化過程高度保守,它起始于細胞質來源不明游離的杯狀凹陷雙層膜結構。自噬體:自噬前體延伸包裹胞質及細胞器形成雙層膜結構。自噬溶酶體:自噬體通過胞內微管系統(tǒng)運輸至溶酶體并與之融合形成的。作用:是將內容物在此降解成氨基酸、脂肪酸以及其它小分子化合物。降解物用于細胞內再循環(huán),維持細胞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溶酶體的超微結構與病理意義溶酶體(Lysosome,Ly)是各種真核細胞所共有的消化系統(tǒng),與細胞的一系列生物行為密切相關。溶酶體的功能:具有吞噬和清除由于細胞損傷時的碎片、壞死組織等成分,是細胞內起主要的消化作用。還參與殺滅細胞內微生物的功能。主要功能有如下方面:I物質代謝作用:Ly水解Pr、脂肪、糖類被細胞利用。II保護作用:Ly膜具有抗Ly消化作用,分解衰老細胞。III其它:細胞發(fā)生,激素調節(jié)等均有Ly參入。

一、溶酶體的形態(tài)結構溶酶體是由各種有膜包繞的小體或小泡,與許多細胞器難以區(qū)別。最可靠的鑒別方法是,溶酶體內含有酸性磷酸酶。溶酶體的功能活動狀態(tài)分為三期:1.溶酶體前期包括初級溶酶體、吞噬體及自噬泡。初級溶酶體為單層膜包裹的小體,基質呈均質狀,尚未參與細胞內外的降解過程。初級溶酶體是由ERE及Golgi器產生的。初級溶酶體可與次級溶酶體融合,對吞噬物進行消化處理,或將排除于細胞外。第97圖溶酶體溶酶體和被消化物(底物)接觸的主要兩種機制:I自噬過程(autophugia)細胞自身的物質結構進入細胞內由雙膜包裹的大泡,并被降解消化的過程。所形成的大泡為自噬泡。II異噬過程(heterophagia)非細胞自身的物質,通過吞噬、胞飲,即入泡過程而進入細胞。吞噬細胞的表面有一些偽足樣突起,可包裹細胞外異物,納入細胞內,即吞噬過程。第98圖自噬泡箭頭2.溶酶體期包括自噬過程和異噬過程??尚纬勺允扇苊阁w和異噬溶酶體。3.溶酶體后期泡內未能被徹底消化的物質,則殘留于胞質內,成為終溶酶體或殘留小體。或通過出泡過程而被排除細胞外間隙。溶酶體的整個變化過程:1)初級溶酶體:剛從Gol分離出來的囊泡,無作用底物,無消化功能,電子密度低。2)次級溶酶體:自生Ly,作用底物為內源性來源衰老細胞器等。吞噬Ly,作用底物為外源性細胞吞噬的物質。殘體,不能被酶消化的物質殘留在Ly內。3)多泡體:是多個小泡由單位膜包裹形成的小體基質內含酶類。4)脂褐素:由單位膜包裹的不規(guī)則小體,內含脂滴等。5)髓樣小體:外有膜包裹,基質內含絲網狀或同心圓排列的膜性成分。多見巨噬細胞、腫瘤細胞、免疫缺陷病細胞內。第99圖溶酶體功能模式圖第100圖肝細胞內的脂褐素顆粒二、溶酶體內的酶類及其他成分目前已知,溶酶體中含有60余種不同的酶,具有水解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作用。除中性粒細胞終的嗜天青顆粒、血小板中的Alpha顆粒、精子(頂端)的特異性酶外,大多數(shù)細胞的溶酶體均含有共同的酶類。溶酶體內含有一些金屬離子,如鐵、錳、銅等。其中銅在Wilson病時增多;含鐵的鐵蛋白對溶酶體酶的降解作用具耐受性;脂褐素為脂質及鐵的復合物,不易被消化,常堆積于溶酶體內。三、溶酶體的病理意義1.細胞內消化功能異常細胞內消化時溶酶體起重要的作用。1)動脈粥樣硬化癥在平滑肌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溶酶體內有酯化的膽固醇堆積。2)Wilson病銅以致密體的形態(tài)特征儲積于溶酶體中。3)糖原儲積病由于肝、心、骨骼肌等細胞的溶酶體內相關酶的缺乏,糖原不能降解,堆積于溶酶體內。2.硅酸鹽與巨噬細胞硅石為工業(yè)環(huán)境中常見的粉塵成分,吸入肺后,可導致塵肺(硅肺)及肺纖維化。由于粉塵顆粒被巨噬細胞而沉積于溶酶體內,形成次級溶酶體,并破壞其包膜,進而殺死巨噬細胞。3.石棉與巨噬細胞石棉為硅酸鹽的通稱石棉纖維(石棉小體)進入肺組織,致支氣管壁逐漸形成膠原纖維,彌漫性的肺間質纖維化。4.溶酶體與晶體沉積病體內代謝過程中可產生內源性晶形產物,引起炎癥反應稱為晶體沉積病。如痛風,致尿酸單鈉的堆積;假痛風及軟骨鈣化癥時有焦磷酸鈣的沉積。5.中性粒細胞顆粒其中的嗜天青顆粒為典型的初級溶酶體。電鏡下為卵圓形的致密顆粒。此顆粒含有溶酶體酶、溶菌酶、髓過氧化物酶以及陽離子蛋白質,能殺滅細菌也能致組織損傷。6.水解酶的分泌與慢性炎癥的發(fā)病機制慢性炎癥的病理過程,有單核巨噬細胞的聚集和活化。引起巨噬細胞活化的介質有:活化的T淋巴細胞產物、免疫復合物及補體裂解產物C3b。第102圖胞質內可見含銅的溶酶體第103圖上圖的高倍微體〔肝細胞)自嗜體〔胰腺細胞〕吞噬溶酶體多泡體(上〕X90.000初級溶酶〔下〕脂褐素(腎上腺皮質細胞〕X50.000肝細胞的髓樣小體(三)自噬的分子機制主要是以酵母為模型,利用遺傳工程方法解析獲得,在高等動物和真核細胞中高等保守。目前在酵母中已經發(fā)現(xiàn)20多種自噬相關基因,這些基因在五個重要階段協(xié)調控制自噬這一復雜的生物工程。自噬泡的形成2.Atg12-Atg5-Atg16L復合物3.CL3加工處理4.隨機或選擇性降解5.自噬溶酶體的形成二、自噬的雙重作用和生物學意義生理功能:可以參與如營養(yǎng)匱乏、生長因子損耗及低氧等代謝應激;作為細胞的“管家”,能清除有缺陷的蛋白或細胞器,阻止異常蛋白聚集體的細胞內積聚和清除細胞內的病原體。所以,自噬具有促進細胞死亡和保護細胞的雙重作用。(一)自噬促進細胞死亡當自噬的活躍程度超過生理閾值,可以損傷大量細胞質中的細胞器和蛋白,使細胞發(fā)生功能障礙。導致細胞的不可逆性損傷。自噬導致死亡被認為是II型程序細胞死亡。自噬可能通過降解細胞質內生存必需的因子或選擇性降解生存必需的調節(jié)分子或細胞器來完成調控程序性細胞死亡的過程。(二)自噬對細胞的保護作用實驗表明,自噬能夠抑制細胞死亡。自噬作為一種質量控制機制,能清除細胞質內聚集蛋白和受損的細胞器,有效的阻止應用蛋白在細胞內聚集造成的細胞毒性,維持細胞的存活。自噬作為保護機制是一種相當保守的過程,從酵母到哺乳動物細胞自噬均發(fā)揮著保護功能。在饑餓狀態(tài)下,細胞通過自噬溶酶體降解膜質成分和蛋白質產生游離脂肪酸和氨基酸,這些成分被重新利用,為氧化還原和線粒體合成ATP提供底物,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從而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第二節(jié)細胞程序性死亡和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是依機體生理需求腹水的,當然它不應該給機體帶來損傷。凋亡(apoptosis)一詞來自希臘語,原指枯萎的樹葉從樹上掉落。組織上的細胞凋亡是一種以凋亡小體形成的特點,不引起周圍細胞損傷,也不引起周圍組織炎性反應的單個細胞的死亡。一、凋亡的特征與發(fā)生機制(一)凋亡細胞的形態(tài)特征(找照片)凋亡:一般表現(xiàn)為正常細胞群體中單個細胞的死亡。光鏡下,單個凋亡細胞與周圍細胞分離,細胞核染色質濃集呈強嗜堿性致密球狀(核固縮)或染色質重新集中分布于核膜下,胞質濃縮,嗜酸性增強。電鏡下,凋亡細胞首先出現(xiàn)核的致密化,染色質濃縮,沿核膜分布,然后逐步分裂成碎片,同時,細胞器失去水分,發(fā)生濃縮。凋亡小體:凋亡細胞的細胞膜發(fā)生皺縮、凹陷,染色質變得致密,最后碎裂成小碎片。進一步發(fā)展,細胞膜將細胞質分割包圍,形成多個膜結構完整的泡狀小體,即凋亡小體。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的超微結構形態(tài)比較細胞凋亡熒光顯微鏡下電子顯微鏡下電子顯微鏡下(二)凋亡細胞的生物學特征1.Caspase的激活凋亡的特征是一系列caspase家族成員的激活。Caspase屬于半胱氨酸蛋白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