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流變性2011_第1頁
血液的流變性2011_第2頁
血液的流變性2011_第3頁
血液的流變性2011_第4頁
血液的流變性201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生命科學技術(shù)系岳小萍3029112Hemorheology血液的流變特性§1.血液的理化性質(zhì)一、血液的組成血細胞PLTWBCRBC血漿血漿蛋白:鹽類:代謝產(chǎn)物:激素血細胞比容(HCT):血細胞在總血量中的容積百分比≈紅細胞比容

血細胞壓積=0.96HCT男:40—50%女:37—48%二、理化性質(zhì)1.比重血漿:1.025~1.030×103N/m3紅細胞:1.090×103N/m3血液:1.050~1.060×103N/m3ρRBC>ρP,靜止時,比重差使RBC下沉,與血漿分開.血沉ESR:示RBC沉降快慢,是RBC聚集程度、聚集傾向的表征量。常以單位時間血漿柱高度示之。單位:mm/h2.導電性:RBC、WBC表面帶有電荷,血漿中存在電解質(zhì)離子3.導熱性:12552J/人.天,血液具有較好的導熱性影響導電性的因素:H↗、血漿濃度↗→電導率↘流動狀態(tài)改變(取向、變形、軸向集中…)如:速度↗→導電性↗4.滲透壓π:促使水分子從半透膜的另一側(cè)向溶液滲透的力正常人血漿π=300mOsm/L臨床規(guī)定:280~320mOsm/L等滲<280mOsm/L低滲>320mOsm/L高滲π的改變→RBC變形能力的改變5.血漿PH值:正常血漿:7.35~7.45>7.45堿中毒<7.35酸中毒PH值的改變→RBC變形能力的改變靜脈血7.35,動脈血7.45,血紅蛋白溶液7.39取決于:①血液緩沖系統(tǒng)②肺排酸功能③腎排酸保堿功能pH<6.9或>7.8,將危及生命。§2.血液粘度對切變率的依賴關(guān)系全血(46%)RBC、鹽水懸浮液(46%)血漿(蛋白質(zhì)7.2%)切變率(S-1)η(mPa·s)在10-2~50s-1時為擬塑性流體>50s-1時為牛頓流體→0時為固體一、與的關(guān)系曲線

↘10-2~50s-1,呈具有剪切稀化作用的擬塑性

流體,↗→↘,可用Casson公式描述。此時

疊連體的長度、數(shù)目隨

↗而↘,RBC的變形和定向→↘3.低切時(→0),<,呈固體,RBC→三維網(wǎng)絡

由0增加的過程中,血液從非牛頓流體轉(zhuǎn)變?yōu)榕nD流體1.高切時,

無關(guān),疊連體→單個RBC0.5H(%)46.0%39.0%33.2%275%21.6%19.2%10.2%0%(×10-3N/cm2)1/2013.02.01.0t=25C°低切下人血Casson圖H臨=6.5%τc=10-3N/m2二、屈服應力

——使血液流動的最小致流值§3.血液粘度對剪切時間的依賴關(guān)系血液的非牛特性還表現(xiàn)在具有粘彈性t血液的扭矩衰減曲線02010τt血液的滯后環(huán)§4.影響血液粘度的因素一、血細胞比容的影響各種下,均隨H↗而↗

硬化RBC正常RBC(s-1)H0.010.0520.525.252103102101020406080102(mPa·s)(1)同一

下:

H↗,↗(2)同一H下:↗,↘正常RBC與Ringer液組成的懸浮液的與H的關(guān)系曲線實踐證明:人的供氧量最佳比容為30—35%

白細胞、血小板的濃度↗→H↗→ηa↗

相同H下,大體積RBC懸浮液的>小體積RBC懸浮液的

在保證充分供氧的情況下H↗↗二、RBC變形、聚集作用的影響高切時,↗→RBC變形、沿軸取向↗→↘低切時,↗→疊連解體↗→單個RBC→↘↘

聚集變形HNNANPH=45%NP:正常血液NA:正常RBC與含11%白蛋白的血漿HN:固化RBC與含11%白蛋白的血漿1.血漿蛋白成分三、血漿粘度的影響(↗→↗)2.蛋白分子形狀的影響:鏈狀分子>球形分子

分子不對稱性↗網(wǎng)絡能力↗,所以纖維蛋白原是影響的重要成分(1)在血漿中形成網(wǎng)絡使↗球蛋白:低切下,對↗起較大作用白蛋白:有助于緩解球蛋白的影響(2)通過表面吸附以表面的正電荷抵消RBC表面的負電荷,使RBC結(jié)成串,再通過橋聯(lián)作用形成網(wǎng)絡溫度=370CRBC的壓積=49%球蛋白2.2%(重量)白蛋白3.5%(重量)纖維蛋白原0.6%全血四、管壁、管徑的影響生理情況下,人血管的rL=2~7μmPH值改變、血小板聚集,均可使F—L氏效應發(fā)生逆轉(zhuǎn)的臨界半徑明顯增加

r<mm時,

r↘→↘。(F—L效應)

r

<5μm時,r↘→↗↗。(F—L效應的逆轉(zhuǎn))當:rPH7.3PH7.3PH6.9PH6.0PH7.3580%80%50%血小板的聚集血小板的聚集正常法——林氏效應及其逆轉(zhuǎn)五、滲透壓、PH值六、溫度改變RBC的變形能力→的改變T↗出汗→H↗→↗↘→↘

RBC聚集↗→↗37℃時,有最佳變形能力,49℃時變形能力完全喪失p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