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重慶八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重慶八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重慶八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重慶八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重慶八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3-2024學年重慶八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15.0分)1.重慶八中歷史組公眾號“史海藏修”推出如下研究內容。該研究的主題應該是()

A.近代化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C.民族危機的加劇 D.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2.歷史解釋是對歷史的認識和評判。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

B.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C.義和團興起過程中曾提出“扶清滅洋”口號

D.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3.據表中的信息可推知()

古埃及第四王朝三位法老的金字塔統(tǒng)計表法老名稱高度(米)底邊長(米)體積(立方米)第二位胡夫金字塔146.59約230約387萬第三位哈夫拉金字塔143.5約215約220萬第四位孟卡拉金字塔66.4約108約39萬A.建造技術的衰敗趨向 B.古埃及統(tǒng)治中心的轉移

C.法老王權的逐漸衰落 D.古埃及被羅馬帝國滅亡4.如圖石碑是唯一一次現世流傳的古巴比倫石碑。該石碑呈現了形體高大的太陽神與神情肅穆的漢謨拉比形象,雕刻精細,肌理平滑。這證明()A.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tǒng)源遠流長

B.古巴比倫家庭奴隸制較為盛行

C.古巴比倫藝術較為發(fā)達

D.古巴比倫商品經濟活躍

5.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列國紛爭,社會矛盾錯綜復雜;隨著經濟地位上升,剎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極力主張取消特權階層在種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權,于是佛教應運而生。這說明佛教()A.廢除了古印度種姓制度 B.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

C.順應了古印度發(fā)展需要 D.成功解決印度列國紛爭6.歷史文獻和近年來的考古發(fā)掘都揭示了從公元前4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中亞地區(qū)當時使用的語言是希臘語,建筑風格、藝術特點及文學、哲學都具有古希臘文明的特征。這主要是因為()A.羅馬帝國的發(fā)展 B.亞歷山大東征和帝國建立

C.阿拉伯帝國擴張 D.羅馬共和國的建立與征服7.“未經理性審慎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一個人只有真正的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提出這一觀點的思想家是()A.屋大維 B.柏拉圖 C.梭倫 D.蘇格拉底8.如圖是《6世紀初的法老克王國形勢圖》。據圖可知,此時法蘭克王國()

A.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 B.奴隸起義影響擴大 C.地跨歐、亞、非洲 D.領土疆域不斷擴張9.中世紀城市的市民中有很多人以前還是農奴,只要一旦進入城市并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了市民身份,從此享有自由,領主無權強迫他們重新變成農奴。下列表述與此相符的是()A.“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 D.“國王在上帝之下,必須服從上帝之法”10.如圖人物以集羅馬法律之大成而著稱于世,他所編纂的法典在位期間就得到了實施,后來更成為歐洲許多國家制訂法律的藍本。材料所反映的法典是()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侖法典》11.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戰(zhàn)爭使矛盾日益尖銳,而部民反抗也不斷。此時中國唐朝的統(tǒng)一和興盛,強烈刺激了大和統(tǒng)治者。于是天皇決心實行改革。此則材料反映的是()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 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12.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fā)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這表明()A.歐洲與亞洲建立直接商業(yè)聯系 B.阿拉伯人創(chuàng)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C.東方文明的成就遠遠高于歐洲 D.阿拉伯人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13.如圖是中世紀晚期歐洲生產領域發(fā)生的變化。這種變化表明()

A.自然經濟完全解體 B.社會大分工逐步完成

C.世界市場初步確立 D.生產組織資本主義化14.大英博物館是現存規(guī)模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館,但其近800萬件藏品中有97%是他國文物。這些文物主要來源于英國進行的()A.墾殖運動 B.啟蒙運動 C.殖民掠奪 D.工業(yè)革命15.如示意圖展現了英國革命的歷程。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就像這個擺鐘的A、C兩點,它們擺來擺去,最終在中間的甲處找到了一種平衡,而這種平衡即將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時代。甲處最有可能的是()A.處死了查理一世

B.克倫威爾的獨裁

C.詹姆士二世復辟

D.君主立憲制確立二、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16.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同志,務必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以下素材展現了人類光輝的斗爭,任選其中兩則素材,以“斗爭?新生”為主題,結合所學確立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9.0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希臘與波斯的戰(zhàn)爭中,雅典衛(wèi)城被毀于戰(zhàn)火。在這之后40年,雅典重建了衛(wèi)城……衛(wèi)城是雅典的政治中心,公民大會每十天即在此召開一次會議來討論城邦的相關事宜。公民集會場所被設計成能夠同時容納幾千人的劇院式結構,目的在于確保更多人參與到民主政治中來。在雅典衛(wèi)城中,可以看到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這些古希臘建筑的柱式比例尺度以及建筑群布局方式都帶有強烈的人性意識,后世文藝復興等時期的古典建筑傳承了這種“人性美”。

——孫迪《古希臘雅典衛(wèi)城群體建筑布局手法探究》(1)以下表述是從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請?zhí)睢啊獭?;違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達的意思的,請?zhí)睢啊痢?;是上述材料沒有涉及的,請?zhí)睢癘”。

A.雅典公民大會不定期召開討論城邦各項事宜。______

B.雅典衛(wèi)城曾被毀于希波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之中。______

C.文藝復興運動發(fā)源于14世紀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等地。______(2)根據材料一,探究雅典衛(wèi)城中的建筑對當時和后世所產生的價值。

材料二1850年,英國倫敦水晶宮建成,用作第一屆世博會的舉辦場地……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整體上已經得到了較大豐富,所以會經常通過舉辦展覽等活動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同時,一些被用作展覽場地的建筑從側面也體現著舉辦國家生產技術與科學的先進。水晶宮的建設,正是工業(yè)文明時代的縮影……然而,在建成半個多世紀后,水晶宮被意外燒毀,并且在“二戰(zhàn)”期間連僅剩的兩座水塔也被人為拆除。

——閆施成《論水晶宮的興衰與當代人們心理需求變化》(3)根據材料二,分析英國倫敦水晶宮得以修建的條件。

材料三1860年,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咸豐帝倉皇逃往熱河。英國首席代表額爾金以清政府在圓明園將英國“僑民”虐待致死,故而勢必將其毀平,進行報復以示對清政府的責罰為借口,命令英軍將圓明園焚為灰燼。圓明園并非僅是清帝的游樂行宮,而是清廷的另一統(tǒng)治中心。焚毀圓明園,對于清帝及清政府傲慢的態(tài)度,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精神打擊和懲罰。在此基礎上,迫使清政府從此徹底對外屈服,將中國徹底變?yōu)槠渲趁竦夭攀瞧渥铍U惡的用心……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在戰(zhàn)火中被焚毀殆盡。

——王開璽《英軍焚毀圓明園原因辨析》(4)根據材料三,概括英軍焚毀圓明園的目的。(5)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以“建筑”為主題,凝練一個恰當的觀點。18.當前,環(huán)顧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赝麣v史,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任務。

【任務一交通之變】地理大發(fā)現,又名探索時代或大航海時代。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著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伙伴。1825年,斯蒂芬森親自駕駛他同別人合作設計制造的“旅行者號“蒸汽機車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并獲得成功。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fā)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近代交通管理也有所發(fā)展。(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探究這一時期“交通之變”帶來的積極影響。

【任務二思想之變】達?芬奇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杰斐遜

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tǒng)美國開國元勛之一李大釗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任選一位人物,列舉其一部代表作品,并分析其中蘊含的思想之變。

【任務三軍事之變】

“歷代備邊,多在西北……今則東南海疆萬余里,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麋集(聚集)京師及各省腹地……實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況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之大患愈棘?!薄x自李鴻章《籌議海防折》(1874)“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論塞防者,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無虞,東南自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wèi)京師。”

——選自左宗棠《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1875)(3)根據上述奏折內容并結合所學,判斷以下表述的正誤。正確的,請?zhí)睢啊獭?;不正確的,請?zhí)睢啊痢薄?/p>

A.通過《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外國勢力逐漸侵入到北京及各省諸多地區(qū)。______

B.19世紀70年代,阿古柏率軍占據了新疆大部分地區(qū),朝廷內部一致贊成加強西北塞防。______(4)根據上述集折內容并結合所學,簡述19世紀中后期清政府應對東南和西北邊疆危機的具體史實。

【任務四世界之變】

這兩類國家各自不同的發(fā)展態(tài)勢導致全球范圍內的力量對比,一方面依然保持“西強東弱”態(tài)勢;另一方面,從大歷史觀和總體發(fā)展趨勢看,繼續(xù)呈現“東升西降”趨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從2001年至2021年,發(fā)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所占世界經濟總量比重從78.85%下降至59.08%;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所占世界經濟總量比重從21.15%上升到40.9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0%,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023年9月2日光明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在何處?》(5)綜合上述材料,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你認為當今的中國該如何應對?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大大加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民族危機的加劇,C項正確;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屬于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排除A項;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排除B項;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訂體現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不屬于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民族危機的加劇的相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題干圖片的理解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英《南京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相關史實。2.【答案】A【解析】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指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題干選項中選項BCD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史實,排除;選項C是對太平天國運動的看法,屬于歷史解釋。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什么是歷史史實,什么是歷史解釋的相關史實。注意掌握區(qū)別歷史史實和歷史解釋的方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什么是歷史史實,什么是歷史解釋的相關史實。3.【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材料中的“古埃及第四王朝三位法老的金字塔統(tǒng)計表”,可以看出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與孟卡拉金字塔的高度、底邊長與體積都在減少,結合所學可知,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法老王權的逐漸衰落,所以C項正確;A項所述在題干材料中看不出來,應排除;B項所述不能在金字塔規(guī)模中看出,應排除;D項所述與題干材料無關,應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了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的知識,解題關鍵是結合所學、分析題干材料、結合要求作出選擇。

本題考查學生對于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的理解,側重考查學生的史料解析能力。4.【答案】C【解析】據題干“形體高大的太陽神與神情肅穆的漢謨拉比形象,雕刻精細,肌理平滑”這一信息說明了古巴比倫雕刻藝術比較發(fā)達、成熟,故C項符合題意。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tǒng)源遠流長、古巴比倫家庭奴隸制較為盛行、古巴比倫商品經濟活躍均與題干“形體高大的太陽神與神情肅穆的漢謨拉比形象,雕刻精細,肌理平滑”不符,排除AB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記憶《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5.【答案】C【解析】據題干“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列國紛爭,社會矛盾錯綜復雜;隨著經濟地位上升,剎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極力主張取消特權階層在種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權,于是佛教應運而生”可知,剎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極力主張取消特權階層在種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權,佛教主張“眾生平等”,這說明佛教順應了古印度發(fā)展需要。故C符合題意;題干材料說明佛教順應了古印度發(fā)展需要,不能說明佛教廢除了古印度種姓制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成功解決印度列國紛爭,排除ABD。

故選:C。

本題考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佛教,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佛教,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佛教順應了古印度發(fā)展需要。6.【答案】B【解析】A.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與題干無關,排除A。

B.根據材料“從公元前4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中亞地區(qū)當時使用的語言是希臘語,建筑風格、藝術特點及文學、哲學都具有古希臘文明的特征”及所學可知,亞歷山大東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zhàn)爭。亞歷山大東征是一次掠奪性遠征,對亞洲文明造成一些毀壞性的破壞,但是客觀上也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聯系,雙方貿易往來更加頻繁,許多希臘人移民到了西亞,其生活方式、風俗、語言和文字由此傳入東方,同時西方也從東方汲取了不少文化養(yǎng)分。經這一途徑,希臘和與東方文化獲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機會。故B正確。

C.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紀創(chuàng)建的一系列伊斯蘭穆斯林封建王朝。與題干無關,排除C。

D.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掌握國家政權。羅馬共和國建立后,逐步征服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為爭奪地中海霸權,羅馬共和國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布匿戰(zhàn)爭,取得勝利;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與題干無關,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7.【答案】D【解析】依據“一個人只有真正的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可知與蘇格拉底有關。蘇格拉底的思考轉向人類社會,這位哲學家終生探討人的靈魂、美德和幸福等問題。他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tǒng)的問和答;他還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D符合題意;屋大維和梭倫是政治家,排除AC;柏拉圖是西方學前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排除B。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蘇格拉底的相關史實。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

本題考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蘇格拉底的相關史實。8.【答案】D【解析】A.材料無法得出法蘭克王國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的相關信息,排除A。

B.材料未涉及奴隸起義的相關信息,排除B。

C.法蘭克王國并不是地跨歐、亞、非洲的帝國,排除C。

D.根據圖示及所學可知,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在修建立了許多不同的王國,被稱為“蠻族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蘭克王國。

800年前后,法蘭克擴張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國西部的港大地區(qū),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圖示反映了法蘭克王國疆域擴張的情況,故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法蘭克王國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法蘭克王國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時空觀念素養(yǎng)。9.【答案】A【解析】A.根據材料“中世紀城市的市民中有很多人以前還是農奴,只要一旦進入城市并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了市民身份,從此享有自由”可知,中世紀的農奴進入城市后可以獲得自由身份,這體現了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的信息,故A正確。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描述的是封君封臣制下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排除B。

C.“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反映的是人文主義的精神,排除C。

D.“國王在上帝之下,必須服從上帝之法”描述的是中世紀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之間的關系,排除D。

故選:A。

本題考查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中世紀西歐城市興起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10.【答案】C【解析】觀察題干圖片可知,這是查士丁尼一世。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wěn)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529年,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時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后來,查士丁尼又命人將自己執(zhí)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以上這4部法律文獻統(tǒng)稱為《羅馬民法大全》?!读_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所反映的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頒布的,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頒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的羅馬共和國時期,排除B項;《拿破侖法典》是拿破侖在1804年頒布的,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查士丁尼法典》的相關史實,觀察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查士丁尼法典》的相關史實。11.【答案】A【解析】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戰(zhàn)爭使矛盾日益尖銳,而部民反抗也不斷。此時中國唐朝的統(tǒng)一和興盛,強烈刺激了大和統(tǒng)治者。于是天皇決心實行改革。此則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背景。六七世紀時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故選:A。

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1世紀前后,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統(tǒng)一了日本。

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2.【答案】D【解析】據“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fā)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可知,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過重大貢獻,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D項正確;題干體現了阿拉伯人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歐洲與亞洲建立直接商業(yè)聯系”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阿拉伯人創(chuàng)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題干中未有體現,排除B項;“東方文明的成就遠遠高于歐洲”在題干中未有體現,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阿拉伯人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阿拉伯人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的相關史實。13.【答案】D【解析】從材料“如圖是中世紀晚期歐洲生產領域發(fā)生的變化”和所學知識可知,商人和手工業(yè)者之間存在著雇傭勞動的關系,也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D正確;

自然經濟完全解體表述太絕對,A排除;

社會大分工逐步完成不符合材料特征,B排除;

世界市場初步確立是對材料錯誤的理解,C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資產階級的萌芽,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資產階級的萌芽,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14.【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大英博物館里面的很多文物是近代英國在殖民地進行掠奪來的,C正確;

墾殖運動并不會得到大量的文物,A排除;

啟蒙運動是思想解放運動,也不會得到大量的文物,B排除;

工業(yè)革命是對材料錯誤的理解,D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早期殖民掠奪,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早期殖民掠奪,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15.【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fā)動宮廷政變,史稱“光榮革命”。1689年,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體現了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妥協和利益平衡,甲處的平衡可能是君主立憲制,故D項正確;A項所述史實推翻了英國封建專制王朝的統(tǒng)治,有利于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體現了革命的發(fā)展,沒達到平衡,不符合題意,應排除;B項所述史實表明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卻沒有終結個人專制的統(tǒng)治,體現了革命的挫折,沒達到平衡,不符合題意,應排除;C項所述史實表明國王和議會在爭奪最高權力上仍矛盾重重,沒達到平衡,不符合題意,應排除。

故選:D。

本題考查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的知識,解題關鍵是聯系所學、分析題干材料、結合要求、作出選擇。

本題考查學生對于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的理解,側重考查學生的史料解析能力。16.【答案】根據材料及所學可得出觀點:順應歷史潮流的斗爭推動歷史的新發(fā)展。評價考量:積極圍繞“斗爭帶來新生展開”,在這里,斗爭是手段、是精神、是技巧……而新生是結果,在論證過程中既要體現斗爭的手段,也要論證出斗爭所帶來的新生結果。例如:1789年7月14日,人民終于攻占了巴士底獄。攻占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wèi)軍。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武昌起義吹響了共和國誕生的號角。武昌起義創(chuàng)建了湖北軍政府,成為共和政權的雛型,并引發(fā)各省響應。不到兩個月就誕生了中華民國,建立了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勝利,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步伐。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動,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條件。最后,總結升華,明確主旨,中外歷史上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的斗爭有助于推動歷史的新發(fā)展。

故答案為:

觀點:順應歷史潮流的斗爭推動歷史的新發(fā)展。闡述:1789年7月14日,人民終于攻占了巴士底獄。攻占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wèi)軍。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武昌起義吹響了共和國誕生的號角。武昌起義創(chuàng)建了湖北軍政府,成為共和政權的雛型,并引發(fā)各省響應。不到兩個月就誕生了中華民國,建立了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勝利,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步伐。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促進了新思潮的蓬勃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從此,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民眾的力量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動,還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條件。由此可見,中外歷史上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的斗爭有助于推動歷史的新發(fā)展。【解析】本題考查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內容,武昌起義的相關內容,五四運動的相關內容,秋收起義的相關內容,遵義會議的相關內容,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內容,識記理解武昌起義的相關內容,識記理解五四運動的相關內容,識記理解秋收起義的相關內容,識記理解遵義會議的相關內容,識記理解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17.【答案】【小題1】×【小題2】√【小題3】〇【小題4】【小題5】【解析】(1)A.據材料“衛(wèi)城是雅典的政治中心,公民大會每十天即在此召開一次會議來討論城邦的相關事宜”可知,“雅典公民大會不定期召開討論城邦各項事宜”的表述違背了材料信息所表達的意思。

B.據材料“在希臘與波斯的戰(zhàn)爭中,雅典衛(wèi)城被毀于戰(zhàn)火”可知,“雅典衛(wèi)城曾被毀于希波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之中”的表述是從材料信息中得出的。

C.“文藝復興運動發(fā)源于14世紀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等地”的表述材料沒有涉及。

(2)根據材料一“在希臘與波斯的戰(zhàn)爭中,雅典衛(wèi)城被毀于戰(zhàn)火。在這之后40年,雅典重建了衛(wèi)城……衛(wèi)城是雅典的政治中心,公民大會每十天即在此召開一次會議來討論城邦的相關事宜。公民集會場所被設計成能夠同時容納幾千人的劇院式結構,目的在于確保更多人參與到民主政治中來。在雅典衛(wèi)城中,可以看到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這些古希臘建筑的柱式比例尺度以及建筑群布局方式都帶有強烈的人性意識,后世文藝復興等時期的古典建筑傳承了這種‘人性美’”可知,雅典衛(wèi)城中的建筑對當時產生的價值是為使更多人參與到民主政治中提供場所,促進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雅典衛(wèi)城中的建筑對后世所產生的價值是為后世文藝復興時期古典建筑的“人性美”奠定了基礎。

(3)根據材料二“1850年,英國倫敦水晶宮建成,用作第一屆世博會的舉辦場地……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整體上已經得到了較大豐富,所以會經常通過舉辦展覽等活動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同時,一些被用作展覽場地的建筑從側面也體現著舉辦國家生產技術與科學的先進。水晶宮的建設,正是工業(yè)文明時代的縮影……然而,在建成半個多世紀后,水晶宮被意外燒毀,并且在“二戰(zhàn)”期間連僅剩的兩座水塔也被人為拆除”可知,英國倫敦水晶宮得以修建的條件是人們物質生活富足,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通過工業(yè)革命,英國的生產技術與科學發(fā)展得較為先進。

(4)根據材料三“1860年,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咸豐帝倉皇逃往熱河。英國首席代表額爾金以清政府在圓明園將英國‘僑民’虐待致死,故而勢必將其毀平,進行報復以示對清政府的責罰為借口,命令英軍將圓明園焚為灰燼。圓明園并非僅是清帝的游樂行宮,而是清廷的另一統(tǒng)治中心。焚毀圓明園,對于清帝及清政府傲慢的態(tài)度,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精神打擊和懲罰。在此基礎上,迫使清政府從此徹底對外屈服,將中國徹底變?yōu)槠渲趁竦夭攀瞧渥铍U惡的用心……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在戰(zhàn)火中被焚毀殆盡”可知,英軍焚毀圓明園的目的是對清政府進行報復與責罰;對清帝及清政府傲慢的態(tài)度進行精神打擊和懲罰;使清政府徹底屈服,將中國變?yōu)槠渲趁竦亍?/p>

(5)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以“建筑”為主題,可以凝練觀點為建筑見證著一個國家的榮辱興衰或建筑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故答案為:

(1)A×;B√;C〇。

(2)①對當時:為使更多人參與到民主政治中提供場所,促進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②對后世:為后世文藝復興時期古典建筑的“人性美”奠定了基礎。

(3)條件:人們物質生活富足,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通過工業(yè)革命,英國的生產技術與科學發(fā)展得較為先進。

(4)目的:對清政府進行報復與責罰;對清帝及清政府傲慢的態(tài)度進行精神打擊和懲罰;使清政府徹底屈服,將中國變?yōu)槠渲趁竦亍?/p>

(5)建筑見證著一個國家的榮辱興衰或建筑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古代著名建筑與雕塑、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雅典民主政治、古代著名建筑與雕塑、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等相關史實。18.【答案】【小題1】√【小題2】×【小題3】【小題4】【小題5】【解析】(1)根據材料一文字以及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yè)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新航路開辟使得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yè)聯系,往來日益密切。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鐵路時代的到來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鐵路時代的到來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19世紀70年代以后,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任選一位人物,列舉其一部代表作品,并分析其中蘊含的思想之變即可,如選擇達?芬奇;達?芬奇的繪畫作品《蒙娜麗莎》以現實人物為主題,人物形象神態(tài)自若,嘴角含著一絲微笑,顯得恬靜,似乎又有些哀傷,富有生命的活力。其中蘊含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精神。選擇杰斐遜;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丢毩⑿浴肥堑谝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選擇李大釗;李大釗于1919年發(fā)表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介紹。③李大釗于1918年,接連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俄國十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