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學論》中的語文教學法_第1頁
《大教學論》中的語文教學法_第2頁
《大教學論》中的語文教學法_第3頁
《大教學論》中的語文教學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教學論》中的語文教學法

通過回憶特殊教育理論的起源,人們常常關注贊美辛斯的偉大教育理論。著于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學”,里面包涵了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學校組織、課程、教學法等。作為教育學形成的標志性著作,在教育學發(fā)展史上的地位和價值不言而喻,而夸美紐斯本人也被譽為“現(xiàn)代教育之父”。同時,因其成書距今將近400年,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其宗教神學世界觀又使它帶著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當我們重溫這部作品時,其“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宣言仍然震耳發(fā)聵,其中的教育理念對當代的教育仍然具有積極的啟示價值和指導意義。有學者認為,盡管夸美紐斯是最早使用“教學論”(Didactic)一詞的人,但嚴格來講,夸美紐斯過于寬泛的“教學論”的內(nèi)涵其實相當于“教育學”?!洞蠼虒W論》中第22章專章來探討“語文教學法”,其中既有從課程的角度展開的論述,也有從教學理論的層面進行的探討。本文主要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對其觀點進行闡發(fā)和研讀,進而探討對當代語文教學的啟示。一、突出言語實踐性夸美紐斯指出,一切語言“通過實踐去學”比通過規(guī)則去學來得容易,這是指的聽、讀、重讀、抄寫,用手、用舌頭去模仿,在可能的范圍以內(nèi),盡量時時這樣去做。他且認為,一切語言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學。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質(zhì)上是母語教學。從1904年《癸卯學制》頒布以來,語文課程獨立設科已有百余年,而關于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之爭從未停息過。一種是強調(diào)語文課程重在國學傳承和文學陶冶。一種是強調(diào)語文課程重在培養(yǎng)兒童閱讀寫作等實際能力。這兩種傾向在新中國成立后逐漸演變成“人文性”和“工具性”之爭。有學者認為,二者的分歧在于工具論者認為語言在人之外、可以脫離人而存在,而人文論者認為語言就是人本身。我們認為,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應當姓“語”。即既不能過分強調(diào)“人文性”而使得語文課程走向課程邊界的泛化,而失去課程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不能只將語文看作是外在于學習主體的客觀知識和工具,而忽略作為母語教育的文化熏陶與傳承的特殊作用與價值。我們認為,語文課程應具有主體性、言語性、思維性和知識性的特性。其中,言語性是語文課程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最為顯著的特性。20世紀語言學轉(zhuǎn)向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語言并非傳統(tǒng)觀念中的認識世界的一種“工具”,語言具有本體性,語言是存在的家。而西方語言學領域區(qū)分了“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的關系,如現(xiàn)代語言學的奠基人索緒爾就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一種特殊規(guī)范;而言語是一種個人的活動,是個人的意志或智力的行為。有學者進一步認定,“語文課”本質(zhì)上就是“言語課”,其中“言語作品”是教學內(nèi)容的主體,“言語活動”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等。因此,學習母語的最好方法是“被語言說”,通過聽、讀、說、寫等言語實踐活動,提升學習主體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這是動態(tài)的言語范疇,而非靜態(tài)的作為抽象分析的語言范疇。質(zhì)言之,離開了言語實踐活動的語文教育是背離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和規(guī)律的。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當中,我們尤其應當強調(diào)“聽、讀、重讀、抄寫”等(也即所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聽、讀、說、寫”),用夸美紐斯的建議來講,還要在可能的范圍內(nèi)盡量時時這樣去做。2001年頒布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要“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這正是強調(diào)語文學習的言語實踐性。2011年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新頒布的“課標”對“課程性質(zhì)”做了這樣的表述:即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里明確將“實踐性”作為語文課程的本質(zhì)屬性寫進“課標”。從傳統(tǒng)角度來看,古人講求“背誦”,朱熹認為,“人讀史書,節(jié)目處須背得,始行”。通過背誦才能夠真正掌握語言的表達形式和所指的內(nèi)容,內(nèi)化為學習主體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進而在實踐當中舉一反三。因此,有人講學習語言的“坦途”乃是背誦,是有其科學道理的。此外,近代語文教育家葉圣陶等強調(diào)作文教學教師“下水”,即要通過教師的言語實踐去指導學生的寫作,而不是教師用抽象的教學理論或?qū)懽饕?guī)則去指導學生寫作,也應是出于同樣的道理。夸美紐斯同時也指出“規(guī)則可以幫助并強化從實踐得來的知識”。但語文學習方面正確的次序不應被顛倒:言語的原料在先,文法在后。因此語文教學中理應“言語實踐”在先,“規(guī)則理論”在后,否則將本末倒置,“舉百不能返一”,只學習語言或語文知識和規(guī)則卻不會“下水”的狀況,應不在少數(shù)。因此,“通過實踐去學”是語文教學的“言語性”的特性所決定的。二、創(chuàng)設情境性,提高課堂的吸引力“新學一種語言的時候,最初的練習必須從業(yè)已熟悉的題材入手”,夸美紐斯認為,如果心靈同時注意文字和事物,就會導致分心。他建議通過熟悉的教材使學生容易地、迅速地精通文字。孩子們的智力和語文應當在吸引他們的材料上得到練習。我們看到,夸美紐斯所強調(diào)語言的教學要從“熟悉的”“吸引人的”的題材或材料入手,其實質(zhì)正是強調(diào)教學的情境性。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李吉林倡導的“情景教學法”在語文教學界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其核心觀點是教學需具備“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但這里提出的語文教學的“情境性”與“情景教學法”在內(nèi)涵上是有區(qū)別的?!扒榫辰虒W法”主要是指通過為學生營造一種直觀、真實、具體、生動的教學場景和環(huán)境來展開教學的理論和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性”是指有效的語文教學應始終圍繞一定的“知識問題情境”展開,是作為語文教學的獨特品性之一。例如有學者將其命名為語文教學的“情境范式”,即強調(diào)語文教師不提供答案式內(nèi)容的前提下,學生在非常具體的學習問題情境中,像教師或?qū)<乙粯友芯繂栴}、解決問題。從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來講,當學生接觸到的學習內(nèi)容與其原先的認知水平不和諧、不平衡是,就會產(chǎn)生渴望解決疑難的心理狀況。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智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去產(chǎn)生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正是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關鍵。堅持語文教學的“情境性”,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具體的“知識問題情境”,即在知識問題情境中展開探究學習,并形成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自我的多重對話,從而達到學習主體的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并促進為學習主體個性的良好發(fā)展。例如一位高三語文在講授標點符號“頓號”的使用規(guī)則時,不是直接教授“頓號”的使用規(guī)則,而是首先為學生設置一個“知識問題情境”。她引入了兩個例子:“他們還都是七()八歲的小孩子。日本有的大學二()三年級都開有語法課?!闭埻瑢W們填空并說出原因。老師與學生共同在“知識問題情境”下進行探究,在同學們充分地思考和老師的啟發(fā)下,步步深入地揭示出“概數(shù)之間不用標點符號,而確數(shù)之間用頓號”的使用規(guī)則。可謂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使學生豁然開朗。課后這位老師談到,以往她通常是先為學生講授知識和規(guī)則,再讓學生練習;而后來她堅持改從“問題”入手,首先使學生置身于學習情境中,使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前者實質(zhì)上是將學生看作“容器”,其教學是往“容器”中填充“知識”的被動填鴨式的過程;后者是把學生看作知識的探究者,整個教學過程是“主客一體”的探究發(fā)現(xiàn),在對話情景中實現(xiàn)學習主體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且教學效果明顯。三、內(nèi)容方面:“知識的起點只是一種對話?!笨涿兰~斯認為人心如同樹木的種子,樹木實際已經(jīng)存在種子里面?!拔覀儾槐貜耐饷婺檬裁礀|西給一個人,我們只須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內(nèi)的東西展露出來?!彼隽诉@樣一個比喻:“倘若內(nèi)心的燈沒有點燃,只有奇思異想的火炬在身外旋繞,結果便如一個關在黑暗的土牢里的人身外有火光旋繞一樣;光線確乎可以透進罅隙,但是全部光亮并不能夠進去?!边@里他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方面,他極力表達的是,人是可教的,因為人具有追求知識、德行和虔信的天性;另一方面,教是要從一個人內(nèi)心的點燃開始的,否則,即便是有如火炬的光亮也無法實現(xiàn)個人的成長。由此可見,“教學”活動絕不是一種主客二分的行為,它是以學生、教師在某個情境下“相遇”為前提的,如果沒有師生真正意義上的對話,即便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再有價值(這里是指客觀的學科知識角度的價值),對于教學活動而言也是那“身外旋繞”的無意義的“火炬”。教育家布伯也曾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會存在什么,而是曉諭他們?nèi)绾巫尵癯溆松?如何與“你”相遇。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教學過程的本質(zhì)就是一種對話??涿兰~斯的這樣一種教學觀與他的“知識的開端永遠來自于感官”的觀點也是相呼應的。在探討“科學教學法”時,夸美紐斯也提到:“知識的開端永遠必須來自感官(因為悟性所有的都是先從感官得來的)?!薄霸诳赡艿姆秶詢?nèi),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跟前?!彼J為,智慧的開端當然不僅僅在于學習事物的名目,而在于真正知覺事物的本身!要到事物被感官領會到了的時候,文字才可實現(xiàn)它的功用,給它以進一步的解釋?!??!案泄倏梢员茸雒厥古c間諜,靈魂得了它他的幫助就可以支配身外的萬物”。因此,學習要從學習者對學習對象的“觸動”開始,有了雙方的“相遇”,學習才可能真正發(fā)生。他指責學?!皼]有把客觀的世界指示給學生”,結果“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知識”。他們的知識是引經(jīng)據(jù)典地鑲補成功的,就像“一張鑲補成功的被褥一樣”。在夸美紐斯看來,事物是本體,文字只是衣著而已,事物是核,文字是殼,是皮。因此,他規(guī)定“一切知識都不應該根據(jù)書本的權威去灌輸,而應實際批評給感官與心智,得到它們的認可”(傅任敢,附錄)。這里的“感官”與前面談到的學習者“內(nèi)心的燈”是一致的,他是將教學活動中學生心智的是否打開作為教育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因為“誰也不能夠在黑暗里面或閉著眼睛看見東西,無論那件東西離他多么近”。用在教學上,教師想用知識去照耀一個置身無知之中的學生,他就必須“把那件東西擦亮,使它發(fā)出光輝”。這就是教學的本質(zhì)所在:教師和學生通過對話實現(xiàn)彼此的照亮,其對話性是其他學習活動無法取代的。綜而述之,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中提出的教育教學思想至今仍有積極的價值和意義。其中,“通過實踐去學”“從熟悉的題材入手”“教學是點亮的藝術”等,對當代語文教學具有啟示作用。其中體現(xiàn)出了語文教學的“言語性”“情境性”和“對話性”的特征,而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的獨特個性。堅持其獨特個性將提升語文教學實踐到一個新的境界。進一步講,“言語性”確保了語文教學是一種“言語實踐活動”,這是區(qū)別于其他課程與教學的顯著特性,因此是語文教學的根基;“情境性”則從教學內(nèi)容的角度確立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如若脫離具體的“知識問題情境”,語文教學便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對話性”是從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