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之讀懂詩歌1分析_第1頁
詩歌鑒賞之讀懂詩歌1分析_第2頁
詩歌鑒賞之讀懂詩歌1分析_第3頁
詩歌鑒賞之讀懂詩歌1分析_第4頁
詩歌鑒賞之讀懂詩歌1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的三要素:(1)鮮明的形象(優(yōu)美的意境)(2)充沛的感情(3)精練的語言詩歌詩、詞、曲第一頁第二頁,共69頁。

2009——2014北京高考詩詞鑒賞命題特點分析年份時代、作者、題目、體裁、題材題型考試要點及出題方式2009南宋·張孝祥《西江月黃陵廟(又題阻風三峰下)》詞寫景抒懷問答題詩歌風格屬于哪一派?作者以怎樣的胸懷對待風波險阻的?2010唐·李白《古風(三十九)》古體詩寫景抒懷問答題結尾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011宋·張耒《示秬秸》七言律詩敘事言志問答題寫景敘事平實而有韻味,結合詩句鑒賞分析2012明·金鑾《柳堤》五言律詩寫景言理問答題說明景與理的內容,并分析景與理的關系第二頁第三頁,共69頁。2013唐·李白《古風(十)》古體詩詠史抒懷

問答題李白借用歷史人物表達了自己怎樣的人生理想2014唐·杜甫《奉陪鄭駙馬韋曲》五言律詩

寫景抒情問答題結合注解談談詩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三頁第四頁,共69頁。四川高考詩歌鑒賞考題特點剖析

一、時代分布2009——2014年6年所選擇的6首詩歌,唐代3首宋代2首,明代1首。選詩最多的是唐代。

二、詩詞的體裁

所考詩詞中,詩共5首,詞占1首。從詩詞體裁而言,選擇了2首七言古體詩,3首律詩,1首詞。第四頁第五頁,共69頁。

三、作家的情況

6首詩歌涉及7位作者。考生熟悉的詩人有李白、杜甫2位;可能有印象的是張孝祥、張耒2位;完全不熟悉的有金鑾??傮w來說,可謂“半生半熟”。這符合了詩歌鑒賞考查的對象是一流作家(名作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流作家(非名家)的一流作品的大趨勢。第五頁第六頁,共69頁。四、所選詩詞的題材從題材看,寫景、詠史,敘事——抒懷、言志、說理)等都有涉及。五、考點分布以形象、技巧、情感、整體結構簡析為重點。即三賞二評:三賞——賞形象、語言、技巧;二評——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第六頁第七頁,共69頁。

六、設題方向

圍繞三方面設置試題:(1)詩歌形象、主要內容(意境、意象)(2)語言、表現技巧。(3)情感、主旨、觀點態(tài)度。

第七頁第八頁,共69頁。

先“懂”后“答”古詩詞鑒賞規(guī)律——讀懂詩歌是鑒賞的關鍵我們學生做詩歌鑒賞題常出現的問題:1、讀不懂詩歌——閱讀方法(“讀不懂詩歌讀不懂題)2、不知怎樣作答——答題方法(沒有規(guī)范答題意識,頭腦中無術語、模式等)第八頁第九頁,共69頁。先從整體上(宏觀上)讀懂詩歌“寫什么”(詩歌形象、主要內容(意境、意象))“為何寫”(情感、主旨、觀點態(tài)度)“怎么寫”(語言、表現技巧)我們細讀完一首詩歌后,可針對該詩歌追問三個問題,從而初步讀懂詩歌:第九頁第十頁,共69頁。詩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詩歌的意象:指作者用以寄托情感的物象。(識記常見意象的含義)詩歌的語言:煉字妙處、語言風格等;詩歌的表現技巧:主要指修辭手法、描寫方式、表現手法等;詩歌的思想內容:主要是指詩歌的立意;古人云:詩言志?!爸尽笔侵钢鞠?、抱負、愿望、情懷等。一般地說,唐詩重情,宋詩重理。

第十頁第十一頁,共69頁。

讀懂詩歌是鑒賞的關鍵——八項關注,讀懂詩詞

(讀懂詩詞的具體讀法)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69頁。(宋)李覯gòu

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數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春水別來應到海,小松生命合經霜。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宋)道潛

雨暗蒼江晚未晴,

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

月在浮云淺處明。1.江上秋夜

2.秋晚悲懷

3.夜宿田家

給下列兩首詩選擇恰當的標題,并說明理由。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69頁。秋晚悲懷(宋)李覯

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數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春水別來應到海,小松生命合經霜。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江上秋夜(宋)道潛

雨暗蒼江晚未晴,

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69頁。題目常常是讀詩的切入點,它往往能提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題材)、人物、事件、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和主旨等。要善于從題目中去捕捉到更多的有效信息。柳中庸《征人怨》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交代了寫作對象(征人);揭示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怨);暗示了詩的類別(邊塞詩)1、關注題目(品讀標題)怨(怨年年歲歲調動頻繁)(怨連年征戰(zhàn)備戰(zhàn)之苦)(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這首詩意在寫征夫長期守邊,東西輾轉不能還鄉(xiāng)的怨情。詩的首句寫守邊時間延續(xù),地點轉換;二句寫天天戰(zhàn)爭不息,生活單調凄苦;三句寫邊塞氣候惡劣,暗隱生還無望(歸青冢);四句寫邊塞形勝,點明生涯之不定。以怨為題,卻無一“怨”字,用疊字和名詞,渾成對偶反復,回腸蕩氣,雖無“怨”字,怨情自生。

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69頁。

昨夜洞房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譯文】:

洞房里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

打扮好了輕輕問郎君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閨意近試上張水部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69頁。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比喻主考官比喻張水部比自己的詩文詩人以“新婦”自比,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于提拔后進的水部郎中張籍。通過優(yōu)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忐忑不安和期待心情,希望張水部給予指導的思想感情。閨意近試上張水部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69頁。酬朱慶余

張籍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69頁。品標題——

解讀詩歌的一把鑰匙古人作詩,于題目不輕下一字。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69頁。一、對象二、情感三、內容四、體裁

五、時間(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或景物出現的時間)

六、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地點或題寫地點)標題可以幫助解讀詩歌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69頁。練一練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題目是“登科后”,結合內容,理解此詩作者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表達了作者在考中科舉進士后的興奮和得意。

成語?春風得意走馬看花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69頁。題李世南畫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xiāng)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后,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鐘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象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1.“水潺潺”聲音的描寫,2.“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3.聯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4.遠處寺廟傳來“鐘”聲的描寫,這畫面呈現出的是鄉(xiāng)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這樣寫的好處是:1.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2.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69頁。卜算子泊吳江夜見孤雁①

(元)薩都剌

明月麗長空,水凈秋宵永。悄無蹤、烏鵲南飛,但見孤鴻影。自離邊塞路,偏耐江波靜。西風鳴、宿夢魂單,霜落蒹葭冷。注:①薩都剌被貶官南行途中所作。問:結合詩歌題目,談談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表達了作者在被貶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和對前途難卜的憂懼之情。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69頁。

“知人論世”:“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時代,也即詩歌的寫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即作者的一些主要生平經歷。

(1)通過作者來確定朝代,了解朝代背景。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處于社會動蕩之際,詩風蒼涼雄健,倡導建功立業(yè)!

盛唐邊塞詩構成“盛唐精神”的壯麗音節(jié),詩風表現出來的是豪邁勇敢、一往無前!

中晚唐邊塞詩中于是夾雜了幾許悲壯和凄愴,邊塞詩最能體現國運興衰,國勢式微。

南宋淪亡半壁江山,外臨強敵內政頹靡,詩壇和詞苑交織著救亡御侮的悲愴呼號!2、關注背景(知人論世)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69頁。(2)看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一是主體風格:

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豪放派——婉約派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69頁。二是個體風格:曹操詩豪放磅礴淵明詩淡遠閑靜昌齡詩雄壯豪邁太白詩激越豪放少陵詩沉郁頓挫居易詩平易淺近王維詩恬淡優(yōu)美商隱詩含蓄典雅李煜詞頹蘼傷感晏殊詞明朗疏淡希文詞蒼涼悲壯柳永詞婉約纏綿東坡詞雄渾豪放清照詞委婉清新稼軒詞雄奇奔放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69頁。三是了解作者境遇與思想觀點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經歷、觀點態(tài)度、創(chuàng)作風格等,有助于對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如:陶潛的隱逸生活;王維的寄情山水佛老情懷;李白的放蕩不羈恃才傲物;李清照的閑適與愁苦;蘇軾的樂觀曠達;辛棄疾的壯志難酬;杜甫的憂國憂民等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69頁。

城①

韋莊②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③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咀ⅰ竣倥_城:舊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時是帝王荒淫享樂的場所。②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③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思考: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知背景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用對比的手法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69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詩寫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此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從哪看出來的?詩后注解提供了該詩的寫作背景,從“流放途中遇赦”這幾個字可以想見,詩人應是帶著輕快的心情寫作此詩的。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了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好月。這樣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襯托出詩人遇赦后極其歡快的心情。知作者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69頁??偨Y:注釋有對寫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對詩人境遇的簡介,有對典故逸事的闡述,有對難于理解或易于誤解的詞語的解釋,在理解時能起撥云見月的作用。欣賞古代詩歌不能不聯系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命題者在編制試題時,往往會對一些影響詩歌內容理解的背景作簡略注釋。從“背景”入手,便于容易體會詩歌中的內容、主旨。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69頁。練一練寫了三個階段的生活感受: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難看梅花。[注]挼,讀ruó,“揉搓”之意。

這首詞處處跳動著詞人生活的脈搏。詞人對“賞梅”的感受因生活階段不同而不同,請結合詞句說明寫了哪幾個階段的怎樣感受。

“常插梅花醉”寫的是詞人早年青春佳偶,人與梅花相映?!摆A得滿衣清淚”寫了詞人中年迭經喪亂,心與梅花共碎。“故應難看梅花”寫了詞人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飄零。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69頁。答:(1)風格特征: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

(2)簡要分析:這首詩是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格。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問: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4分)

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69頁。3、關注文本結構詩歌的正文是閱讀的核心,也是讀懂詩歌的關鍵所在。①懂得詩歌的結構章法——“起承轉合”近體詩絕句: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詩: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有的講究“起承轉合”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69頁。3、關注文本結構①懂得詩歌的結構章法——“起承轉合”詞上片下片:抒情(主)寫景(次)首句渲染氣氛,主句寫景尾句過渡第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69頁。春日憶李白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問: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4分)答:立足于詩,懷念李白:從贊揚李白的詩歌開始,轉為對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見、切磋詩藝作結。第三十四頁第三十五頁,共69頁。關河令周邦彥①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云深無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問:從上、下兩闋的首句看,這首詩是以什么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4分)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2分)答:此詞以時光的轉換為線索,表現了深秋蕭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獨感。作者意在寫心境、寫情,但主要筆墨卻是寫環(huán)境,而白日蕭瑟清寒的環(huán)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環(huán)境更浸潤了主人公的孤獨感。練一練第三十五頁第三十六頁,共69頁。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問:這首詩豐富的感情蘊涵在景物與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合全詩,對此作簡要分析。(6分)答:這首詩前兩句用夸張手法寫祖國山河的雄闊壯麗,飽含熱愛之情,并為進一步抒情做了鋪墊;(2分)第三句“淚盡”二字將亡國之恨宣泄無遺;(2分)第四句一個“望”字寫出遺民對南宋軍隊收復失地的企盼,(1分)一個“又”字則曲折地表達出對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遲遲沒有收復失地的失望與埋怨。(1分)

第三十六頁第三十七頁,共69頁。3、關注文本結構②懂得詩歌的基本特點——情景結合情景一致、相關、相稱情景相反、相對第三十七頁第三十八頁,共69頁。38順向(順意:景與情的和諧

)金陵懷古王珪懷鄉(xiāng)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咀ⅰ客醌晻r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zhàn)爭中均遭失敗。金陵懷古王珪懷鄉(xiāng)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注】王珪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zhàn)爭中均遭失敗。景:事悠悠、滿目秋情:蕭蕭、慘慘、凄涼……金陵懷古王珪懷鄉(xiāng)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咀ⅰ客醌晻r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zhàn)爭中均遭失敗。金陵懷古王珪懷鄉(xiāng)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咀ⅰ客醌晻r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zhàn)爭中均遭失敗。第三十八頁第三十九頁,共69頁。39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前兩句寫漫江碧波蕩漾,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多么燦爛!

后兩句詩人筆路陡轉,慨而嘆之,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詩人鄉(xiāng)思之深厚,別具韻致。逆向(逆意:景與情的反差)第三十九頁第四十頁,共69頁??偨Y

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紅、綠、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景物是讓人賞心悅目的:如清風、明月、紅花、綠葉、鳥魚蟲等等,表示季節(jié)天氣時間的詞: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讓我們覺得(心情舒暢)的景色,那么我們則一般認為這樣的景物是(樂景),反之,則是(哀景)。景物的色調清楚了,感情基調把握住了,那么分析詩人所用的這種表達技巧,往往就比較容易了。第四十頁第四十一頁,共69頁。練一練清明①

黃庭堅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咀ⅰ竣俅嗽娮饔谠娙吮毁H宜州期間。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絕做官,隱居錦山被燒死。問:這首詩首聯寫抒情有什么特點?答:運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描寫清明時節(jié)兩種不同的景色,以樂景寫哀情。第四十一頁第四十二頁,共69頁。駱谷晚望韓琮秦川如畫渭如絲,去國還家一望時。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咀ⅰ宽n琮于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此后失官,無聞。此詩當是其失位還鄉(xiāng)之作。問:從情景關系談談本詩表達作者什么情感?答:這首詩寫于作者失官之后的傍晚,心情應該是失落悲憤的,詩人登上駱谷,遠嶺近巒,濃妝淡抹,眼前出現一副錦山秀水的美麗畫面。但詩中“去國還家”使作者“斷腸”透露出詩人失官還鄉(xiāng)的愁懷。這就出現了情和景相反的情況,以樂景寫哀情的表現手法。第四十二頁第四十三頁,共69頁。春日秦國懷古周樸①荒郊一望欲銷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咀ⅰ竣僦軜悖??-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銷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問: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答:①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②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寫哀景抒哀情。第四十三頁第四十四頁,共69頁。望江南超然臺①作蘇軾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沧ⅰ尝俪慌_: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jié)不舉火,節(jié)后舉火稱新火。問: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答:這首詞因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描寫的是超然臺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發(fā)的是春雖未老,人卻在無奈之中思鄉(xiāng)之情。第四十四頁第四十五頁,共69頁。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什么是詩歌中的關鍵詞——詩眼?4、關注關鍵詞(詩眼)第四十五頁第四十六頁,共69頁。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第四十六頁第四十七頁,共69頁。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離愁,失掉故國的深愁長恨。

第四十七頁第四十八頁,共69頁。什么叫詩眼:

一首詩或某聯、某句中最精練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tài)度、詩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能籠罩全詩、全聯或全句的字詞句。第四十八頁第四十九頁,共69頁。49抓關鍵詞——語言的暗示。

①抓寫景(人、事、物)特點的詞語;

②抓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詞語。色彩的暗示時令的暗示溫度、濕度的暗示環(huán)境的暗示情感暗示動作、行為暗示……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第四十九頁第五十頁,共69頁。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問:詩歌中最能體現景物特點的是哪個字?答:詩以“幽”字為眼,以“隱居”為主題,首聯寫的是李凝幽居周圍的環(huán)境,一條草遮的小路,通向荒蕪的小園,近旁也無人居住。①抓能體現景物特點的字詞第五十頁第五十一頁,共69頁。趙嘏《江樓舊感》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②抓能體現作者強烈感情的字詞▲思思的原因是獨上江樓思的環(huán)境是月光如水水如天思的對象是去年同來的望月人思的結果是風景依稀似去年物在人非思念惆悵落寞凄清第五十一頁第五十二頁,共69頁??偨Y抓關鍵詞就是要抓住詩歌當中具有(語言暗示)功能的詞語。

①抓寫景(人、事、物)(特點)的詞語;色彩、溫度、時令、環(huán)境、行為、氛圍等②抓直接表明或暗示(情感)的詞語。悲、傷、空、愁、苦、樂、喜、閑等第五十二頁第五十三頁,共69頁。過香積寺

王維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問: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把省?、“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色(意境)。練一練抓詩關鍵詞(題眼、結句)、抓住詩詞中表情達意的關鍵語詞第五十三頁第五十四頁,共69頁。

夜雪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咀ⅰ看嗽娮饔谠娙酥喚咏輹r。

這首詩哪一個是關鍵詞?作者借這一關鍵詞表達了內心什么樣的感受?

關鍵詞是“重”字?!爸亍憋@出雪下得猛,下得久,所以才有下句的“折竹聲”。這一“重”字表現了詩人謫居江州時內心的孤寂(寂寥)、沉重。第五十四頁第五十五頁,共69頁。江樓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問:你認為這首詩中哪個字詞能夠統(tǒng)領全篇?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解析】根據題目中的關鍵詞“統(tǒng)領全篇”,可以判斷出此題考查的是全詩詩眼。根據這首詩的內容分析,主要是描寫夕望之景和賞景的感受,“望”字統(tǒng)領全篇,所寫一切景物又都籠罩于“夕”字之中。因此,這首詩中能夠統(tǒng)領全篇的字詞可以說“夕”字,也可以說“望”字,還可以說“夕望”這個詞。

第五十五頁第五十六頁,共69頁?!敬鸢敢弧浚ú襟E一)全詩以“夕”字統(tǒng)領全篇,是全詩的“詩眼”。(步驟二)首聯寫海天茫茫,山川闊長,都是“夕”中之景;頷聯寫“燈火”“星河”,頸聯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這些景物都籠罩在“夕”字之中。正因為身處“夕”中之江樓,能夠消暑,故尾聯向朋友發(fā)出邀請,回應題中的“招客”。【答案二】(步驟一)全詩以“望”字統(tǒng)領全篇,是全詩的“詩眼”。(步驟二)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萬家燈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閃爍,都是俯瞰所見;頸聯由上而下寫風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聯則是“東望”所感,向朋友發(fā)出邀請。第五十六頁第五十七頁,共69頁。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溪橋晚興

鄭協①寂寞亭基野渡邊,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閑立,滿袖楊花聽杜鵑。[注]①鄭協:南宋遺民。②芊芊:草木茂盛。作者:南宋遺民意象:亭基、野渡、春水、草、晚照、楊花、杜鵑啼鳴題目:地點時間緣由即景抒情詩注釋:作者身份問題:有人說詩中的“閑”字表現了詩人閑適恬淡的心境,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4分)感情:寂寞、閑?第五十七頁第五十八頁,共69頁。答案提示:不同意。(1分)詩人通過亭基寂寞,野渡無人,落日晚照,杜鵑啼血這些悲涼的景物,(1分)再加上詩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遺民,(1分)表達故國之思、亡國之痛帶來的凄涼、孤獨、悵惘之情。(1分)第五十八頁第五十九頁,共69頁。

首句往往入題,寫景敘事,引出(情感),統(tǒng)領全詩。尾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詩歌的(主旨),抒情議論,畫龍點睛。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的最后一聯是詩眼句?!半S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而“留”則是詩眼,全詩要表達的對山水田園的留戀和對官場的厭惡都通過“留”字表現了出來。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5、關注關鍵句(首聯、尾聯)第五十九頁第六十頁,共69頁。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咀ⅰ坑闹菖_:即薊北樓,燕臺,為戰(zhàn)國時燕昭王所建,原名黃金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讀尾聯,你能讀出這首詩包含的思想情感嗎?讀尾聯“獨”“愴然而涕下”是抒情主人公的神態(tài)描寫。詩人因無人賞識重用自己而涕下,傳神的表達了詩人胸懷大志,憂國憂民,但孤獨、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第六十頁第六十一頁,共69頁。讀首聯望江東黃庭堅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①住。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②,又還是、秋將暮。注:①闌:阻隔;阻攔。②直饒:縱使。分付:交付。問:有人分析說本詩首句統(tǒng)領的全詩,有雙重意蘊,請加以解釋。(5分)答:①(客觀)視覺的阻隔:江水、煙樹隔斷歸路;②(主觀)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無法傳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