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秦論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1.gif)
![1 過秦論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2.gif)
![1 過秦論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3.gif)
![1 過秦論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4.gif)
![1 過秦論 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4b72e2973cbebdf13932cc05ea10bf90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過秦論同步練習(含答案解析)
11.1過秦論
一、單選題
1.下列詞語中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氓(méng)隸萬乘(shèng)鋤耰(yōu)棘矜(qín)
B.鞭笞(chī)從(zòng)散約敗甕牖(yǒu)繩樞
C.隳(huī)名城躡足行(háng)伍度(dù)長絜(jié)大
D.以窺(kuī)周室逡(qūn)巡亡矢(shǐ)遺鏃(zú)
2.下列對加點字含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舉先王之政②殺人如不能舉③冀君實或見恕也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B.委命下吏
C.鑄以為金人十二
D.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4.下列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①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②百有余年矣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乃幽武置大窖中⑤爾其無忘乃父之志⑥流血漂槽⑦畔主背親
A.①②④⑦B.②⑤⑦C.①③⑤D.②⑥⑦
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天下云集響應②外連衡而斗諸侯③卻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6.下列選項中與所給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B.申之以孝悌之義
C.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7.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因河為池不如因善遇之
C.則不可同年而語矣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非尊于九國之師也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8.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解釋有三個錯誤的一項是()
A.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東)因遺策(由于)東割膏腴之地(肥沃)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憊)
B.一夫作難而七廟隳(毀壞)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極?。┳吠鲋鸨保偃f(北邊的軍隊)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從事、致力于)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衡量)會盟而謀弱秦(削弱)非及向時之士也(先前)
C.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揭開)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攻打)秦人開關延敵(迎擊)卻匈奴七百余里(后退)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鋒利)奮六世之余烈(駕馭、統(tǒng)治)
D.序八州而朝同列(安置,使有序)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形容毫不費力)非抗于九國之師(抵抗)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趙奢之倫制其兵(統(tǒng)領、統(tǒng)率)委命下吏(交付、交給)
9.下列關于課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列傳》將屈原的生平事跡放在楚國日趨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現(xiàn),揭示了屈原個人身世沉浮與國家生死存亡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屈原列傳》在敘事中融入大段的議論,論中有情。
B.《蘇武傳》中的“李陵勸降",與“衛(wèi)律勸降”風格截然不同,這與作者對此二人的態(tài)度和評價不同相關。對李陵,作者借蘇武的言辭,行文多用貶抑之語;而對衛(wèi)律,相對委婉柔和。
C.賈誼的《過秦論》,以賦體寫史論,多用夸張、對比、通篇一氣貫注。以對比引發(fā)質(zhì)問“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從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觀點。
D.《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歐陽修縱說盛衰之理,卻從一個細微的角度切入,寫這篇文章是要為北宋王朝的統(tǒng)治提供借鑒。
二、默寫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過秦論》中最能表現(xiàn)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勢不可擋的三句是“___,___,___"。
(2)賈誼的《過秦論》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來反抗的一句是“___”。
(3)賈誼在《過秦論》中說到秦始皇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___"。
(4)賈誼在《過秦論》中寫秦始皇自以為江山永固的語句是“___,,___”。
(5)賈誼在《過秦論》中用“,,,"短短的四個句子就寫出了陳涉舉義旗并得到天下熱烈響應的情況。
(6)賈誼在《過秦論》中用“___,,___,”寥寥四句總結(jié)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勢力由弱到強,最終統(tǒng)治諸侯,長及百年的歷史。
(7)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的過失即滅亡的原因在于“___"。
三、填空題
11.本文《過秦論》著重敘述____________,揭露秦始皇的,最后指出,“”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作者總結(jié)秦王朝覆滅的歷史教訓,意在,即從反面說明“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義,目的是____________。
秦王朝的興亡過程暴虐無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借古諷今勸漢文帝對人民實行寬松的政策。
四、語言表達
12.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請你根據(jù)其信息內(nèi)容提取3個關鍵詞。
《過秦論》敘寫了秦國的很多罪過以及滅亡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應是“焚書坑儒”,該措施殘暴地毀滅了和諧文化。漢代則吸取秦朝速亡的歷史教訓,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以養(yǎng)士,行教化美習俗”的策略,選用賢才,大興和諧文化,實現(xiàn)了近500年的統(tǒng)治。唐朝的繁榮昌盛,與隋朝實行科舉制度密切相關,和諧文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統(tǒng)治延續(xù)了長達1000多年。
五、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秦滅周祀,并海內(nèi),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yǎng)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諸侯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懷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nèi)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xiāng)里;發(fā)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
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見終始之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中)》)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
B.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
C.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
D.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
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各反其鄉(xiāng)里”與“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經(jīng)·氓》)兩句中的“反”字含義相同。
B.“臣主一心而憂海內(nèi)之患"與“禍患常積于忽微”(《伶官傳序》)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
C.“而以盛德與天下”與“恐年歲之不吾與"(《離騷》)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
D.“而天下苦之"與“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蘇武傳》)兩句中的“苦"字含義不同。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后稱帝,天下士人順服,百姓也希望能夠安身活命,誠心擁護皇帝;如果秦始皇此時實行仁政,天下可以穩(wěn)定。
B.秦始皇貪婪卑鄙,拋棄王道,焚毀詩書,實行嚴刑酷法,以殘暴苛政來治理天下。秦二世即位后,天下的百姓期盼他能改變政策。
C.文中對比了秦始皇和秦二世治國策略的不同,指出秦二世不救濟貧困,受刑罰的人很多,臣民人人自危,最終導致秦王朝的滅亡。
D.古代圣王統(tǒng)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致力于使他們安定,這樣即使出現(xiàn)叛逆的臣子,也無人響應,所以說處于安定的人民可行仁義。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是以諸侯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
②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六、寫作
17.微寫作。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個不少于300字的議論性文段。
某新學期伊始,時任湖北隨州二中校長的王桂蘭以“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嗎”為主題,為學生做了開學后的第一次講話?!芭涯婧童偪竦那啻寒斎豢梢?,但幾年的放縱,換來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活在)底層!"“怕吃苦,苦一輩子;不怕苦,苦一陣子?!薄叭粝氤蔀榉浅V吮仨殞W會吃非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營養(yǎng)就是刻苦!"
她的講話迅速在網(wǎng)絡走紅,大家紛紛轉(zhuǎn)發(fā)、討論關于“吃苦”的話題,王校長犀利的言辭也引發(fā)了社會廣泛熱議,有贊成的,當然也有質(zhì)疑的。
對于王桂蘭校長的觀點,你怎么看?請寫一個議論性文段,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辨析能力。
C項錯誤。C中“度長絮大"的“度”應讀duó,“絮"應讀xié。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能力,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字音包括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字的讀音,平時總結(jié)時要注意分門別類的積累。
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的辨析能力。
B項正確。①“舉先王之政”中的“舉",應譯為“施行”,句意為:實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策。
②“殺人如不能舉"中的“舉”,應譯為“盡",句意為:殺人惟恐不能殺盡。
③“冀君實或見恕也”中的“見",應譯為“加在動詞前稱代自己”,句意為:希望你或許能夠原諒我。
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中的“見”,應譯為“加在動詞前稱代自己",句意為:現(xiàn)在君實用來教導我的。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的辨析能力,注意多積累。一詞多義,要從用法和詞義兩方面進行積累總結(jié)。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省略句,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代指百越之地。即“南取百越之地,以(之)為桂林、象郡”。
B.省略句,省略介詞“于",即“委命(于)下吏”。
C.省略句,省略動詞“鑄"和介詞“以”的賓語“之",即“鑄(之)以(之)為金人十二”。定語后置句。“十二"為數(shù)量詞,作“金人”的后置定語,即“鑄以(之)為十二金人"。
D.判斷句,“……也”表判斷。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考核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倒裝(變式)句、省略句。在平時學習和復習中要注意積累典型例子,總結(jié)并掌握各種特殊文言句式的特點。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能力。
①鄉(xiāng),同“向";
②有,同“又”;
⑤無,同“毋";
⑦畔,同“叛”。
其他句中無通假字。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用字現(xiàn)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從本質(zhì)上說體現(xiàn)的是文字之間一種共時的關系。解答此類題型,要注重課堂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要能夠從具體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斷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5.【答案】D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把握實詞詞類活用的能力。
①云,名詞作狀語,像云一樣;②斗,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爭斗;③卻,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④履,名詞作動詞,登上;⑤小弱,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變小、變?nèi)?;⑥朝,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朝拜;⑦囊,名詞作狀語,像口袋一樣;⑧繩,名詞作動詞,用繩子系。
①⑦名詞作狀語;②③⑥使動用法;④⑧名詞作動詞;⑤形容詞作動詞。
故答案為:D
【點評】此題考查把握實詞詞類活用的能力。詞類活用包括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名詞,名詞作狀語,使動和意動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6.【答案】B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和B項都是狀語后置句。
A項,定語后置句;
C項,判斷句;
D項,賓語前置句。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掌握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常見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階段主要掌握判斷句、被動句、倒裝(變式)句、省略句。在平時學習和復習中要注意積累典型例子,總結(jié)并掌握各種特殊文言句式的特點。
7.【答案】D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基本能力。
A項,乃:于是/竟。
B項,因:憑借/趁機。
C項,則:就/卻。
D項,于:比。
故答案為:D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基本能力。重點記憶考綱規(guī)定的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重點記憶課本中的經(jīng)典例句。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文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要根據(jù)語境判斷在選項中的含義。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
C項錯誤。C項,句意: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所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揭”意為“舉起"?!皡s匈奴七百余里”的“卻"意為“使……退卻”。句意:讓匈奴后退七百多里?!皧^六世之余烈"的“奮”意為“振作"。句意:振作發(fā)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yè)。
A.“因遺策”的“因"意為“沿襲”。句意:沿襲前代的策略。
B.“追亡逐北,伏尸百萬"的“北”指敗北逃亡的軍隊。句意:追趕逃走的敗兵,百萬敗兵橫尸道路。
D.“非抗于九國之師"的“抗”意為“匹敵、相當"。句意:那遷謫戍邊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國部隊匹敵。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注意翻譯文句的內(nèi)容。一詞多義的詞語在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含義,所以要通過翻譯文句的內(nèi)容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9.【答案】B
【解析】【分析】B.張冠李戴,正確的說法是:對衛(wèi)律,作者借蘇武的言辭,行文多用貶抑之語;而對李陵,相對委婉柔和。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從詞到句到全文,這三個題層次很鮮明,當落實好一個個文言詞語,就能逐步攻下每一句子,再就是通過一個個句子讀懂文章主旨,也能根據(jù)詞句把握住文章的細節(jié)。
10.【答案】(1)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2)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
(4)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5)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6)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7)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寫易錯的字詞有:御、履、鞭笞、鏑、揭竿、贏。
故答案為:(1)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2)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4)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5)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6)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百有余年矣(7)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寫的能力。對于上下句的識記性默寫,難度不大,難在理解性默寫。需要理解背誦篇目的內(nèi)容,針對問題選對句子并默寫正確
11.【答案】秦國由弱小到強大,到建立君主集權(quán)的封建王朝,再到十幾年后的被推翻的過程;暴虐;不施仁政;借古諷今;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寬民政策,得到人民的擁護
【解析】【分析】秦始皇實行暴政,致使辛苦幾百年經(jīng)營的秦朝毀于一旦。賈誼作為一個西漢時期的史學家,撰寫這篇史論文的目的就是封建當朝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對人民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達到社會進步,經(jīng)濟繁榮,長治久安的目的。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的把握。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于對文章主旨的提煉能力,在學習課文之前,可以認真閱讀課前提示,通讀課文,把握作者寫該文章的目的和意圖。
12.【答案】和諧文化;歷史教訓;繁榮昌盛
【解析】【分析】這個語段的話題是和諧文化問題,所以“和諧文化”這個詞就是我們在答題時首先要考慮的。文段通過正反事例論證構(gòu)建和諧文化的必要性,反面是秦朝“焚書坑儒";正面則是漢代吸取教訓,實現(xiàn)了近五百年的統(tǒng)治;唐朝實行和諧文化,繁榮昌盛。據(jù)此即可找出“歷史教訓”“繁榮昌盛"兩個關鍵詞。
故答案為:和諧文化;歷史教訓;繁榮昌盛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運用中提取關鍵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先分出語段的層次,再保留關鍵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壓縮。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段的中心意思,從中篩選出最關鍵的信息。其中人們最關心的、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用最簡明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也可找出語段中起概括作用的關鍵句,再進行翻新改造。要確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質(zhì)特征。學會刪除無關的內(nèi)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葉削枝,把多余的枝葉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選定的詞語,要能大體表達出主要內(nèi)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關鍵詞。
【答案】13.B
14.A
15.C
16.①因此諸侯憑著武力相征伐,強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戰(zhàn)事不止,軍民疲憊。
②它的路線沒有改,他的政令沒有變,這是它奪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沒有不同。
【解析】【點評】⑴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斷句的能力,注意疏通句子的大意。先通過翻譯疏通文句的意思,然后根據(jù)句子的動詞、名詞進行斷句。
(2)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實詞的辨析能力,注意總結(jié)詞語的含義。平時要總結(jié)文言實詞的含義,做題時,通過分析語境判斷實詞的含義。
⑶本題考查的是文本的理解和概述能力,注意在文本中找出選項的位置。閱讀選項,在文本中找出選項的原文信息進行翻譯,根據(jù)翻譯結(jié)合語境判斷選項。
⑷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譯能力,注意結(jié)合句子的語境。先找出文句在原文的位置,抓住文句的關鍵詞來翻譯,然后結(jié)合語境翻譯整個句子。
1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
B項正確。譯文:二世不實行這種辦法,比始皇更加暴虐無道,破壞宗廟,殘害百姓,重新修建阿房宮,使刑罰更加繁多,殺戮更加嚴酷,官吏辦事苛刻狠毒,賞罰不得當,賦稅搜刮沒有限度,國家的事務太多,官吏們都治理不過來?!岸匾詿o道”是狀語后置句,“以無道"是后置狀語,之后應斷開;“與”意為“和",“宗廟”“民"共同作“壞”的賓語,中間不斷開,“民"之后應斷開,排除AC;“吏治刻深”主謂結(jié)構(gòu),不能斷開,排除D。
故答案為:B
1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
A項不正確。譯文:讓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鄉(xiāng);海誓山盟言猶在耳,沒想到你會違背誓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產(chǎn)品加工承攬合同經(jīng)典版(三篇)
- 2025年二年級下學期班主任個人總結(jié)(2篇)
- 2025年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的合作協(xié)議(三篇)
- 2025年臨時雇傭合同標準范文(2篇)
- 攝影棚專業(yè)裝修合同模板
- 污水調(diào)節(jié)液堿運輸服務合同
- 保險代理居間協(xié)議簡本
- 污水處理廠裝修協(xié)議
- 健身房預制塊配送協(xié)議
- 汽車制造廢粉運輸合同
- 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安全防護
- 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城關區(qū)多校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學期期中英語試題
- 胸外科講課全套
- 2023年海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公安法制培訓
- 電力工程施工售后保障方案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閱讀任務單及答案
- 新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第二冊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應用教案 (一)
- 期末 (試題) -2024-2025學年教科版(廣州)英語四年級上冊
- 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生物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