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語文復習非連續(xù)文本閱讀練習四_第1頁
2021中考語文復習非連續(xù)文本閱讀練習四_第2頁
2021中考語文復習非連續(xù)文本閱讀練習四_第3頁
2021中考語文復習非連續(xù)文本閱讀練習四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冬奧火炬“飛揚”的外殼選用分量輕的耐高溫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再加上三維立體編

織成型技術,將高性能纖維編織成目前這樣具有復雜形狀的優(yōu)美整體,呈現出

“輕”“固”“美”的特點。

碳纖維,是應火箭、宇航及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的需要而出現的,有著其他材料無可

比擬的優(yōu)點。由于密度小,碳纖維復合材料與鋼類金屬件相比,減重效果可達到60%?

80%,比許多金屬材料還要輕,會大大減輕火炬手在傳遞火炬過程中的壓力,減少意外的發(fā)

生;碳纖維強度高,是同等截面鋼材的7?10倍,熱膨脹系數接近于零,甚至可為負值,

這意味著火炬更加耐熱,能夠承受住火焰的炙烤而不變形,可以抵御紫外線的傷害,有很

強的耐腐蝕性能。碳纖維材質還具有耐磨、耐沖擊等優(yōu)勢。

“飛揚”采用中國航天液氫液氧發(fā)動機技術,火炬燃燒罐也以碳纖維原料為主,燃燒

材料首度采用氫氣,清潔環(huán)保,且可以循環(huán)使用。以氫氣為燃料,可以實現零碳排放,這

秉承了火炬設計中綠色、可持續(xù)的理念,更好地將藝術設計與科技創(chuàng)新融合在了一起。

(選自《知識就是力量》2022年第1期,有刪改)

【材料二】

旋轉上升,劃出一道優(yōu)美曲線,有如絲帶飄舞,最后化為頂端的熊熊火焰?!帮w揚”

內火炬造型十分飄逸優(yōu)美,卻給制造廠商帶來不小的挑戰(zhàn)。

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作奧運火炬,這是世界首創(chuàng)。在生產車間,由石油產品加工而成

的這些黑色絲束,每一束都包含著12000根碳纖維絲。接下來,利用三維立體編織機,便

能像織毛衣一般,將一絲一線,織成火炬的外衣。這次火炬的形狀非常特殊,它是一個多

曲面的空間體,要把它優(yōu)美的曲線呈現出來;就要用到三維編織工藝,因為傳統(tǒng)的工藝很

難呈現出火炬的復雜多面,它是藝術和科技的融合??棾龅耐庖聝H僅是火炬柔軟的“骨

架”,再向里面注入特殊樹脂,固化成型后才能成為堅實的外殼。

接下來的工序是打磨、噴漆,然后利用激光雕刻,刻出火炬身上1268個裝飾圖案。目

前單支火炬的鐳雕時間大概是30分鐘,它最下面的祥云是凸起的,但是漸變完之后的雪花

是凹下去的。所以,從凸到凹,還要在整個復雜的漸變過程上實現一次鐳雕。

為保證火炬外觀一致,需要自動機器人為其噴涂上色,再經人工貼上0.8毫米的冬奧

會會徽,火炬外殼才初具雛形。

(選自《黑科技滿滿!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是這樣制成的》,有刪改)

【材料三】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整體形象景觀的核心理念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

傳統(tǒng)哲學思想?;鹁嬖O計也,遵從了這一理念。與2008年的火炬相比。這次的火炬既是傳

承,又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力量,就源于崇尚“道法自然”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飛揚”整體造型源于葉子,自然界的流線力量充滿生機;

----氫取自水,燃燒后又會變成水,暗合中國傳統(tǒng)虛實相生概念;

——火炬的拆裝就像中國傳統(tǒng)的孔明鎖,需要特定角度方能開合。

火炬整體外觀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主火炬塔形態(tài)相呼應,體現了“雙奧之城”

的傳承與發(fā)揚。自下而上從寓示吉祥的祥云紋樣逐漸過渡到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旋轉上

升,如絲帶飄舞,最后呈現為飛揚的火焰。祥云傳達吉祥的寓意,是北京奧運會的延續(xù);

雪花表現冬奧會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創(chuàng)新。

北京冬奧會火炬為紅色與銀色,寓意冰火相約,激情飛揚。紅色線條隨火炬轉動而上

下貫通,象征著激情的冰雪賽道,也代表著永恒的火種,光明向上,表達了人類生生不

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奧林匹克運動的力量。

(選自《北京冬奧火炬“飛揚”亮相,兩大化工“黑科技”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刪改)

1.下列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碳纖維材質使得“飛揚”的外殼分量輕、強度高、耐熱、耐腐蝕,碳纖維還具有耐磨、

耐沖擊等優(yōu)勢。

B.火炬燃燒罐也以碳纖維原料為主,可以實現零碳排放,這秉承了火炬設計中綠色、可持

續(xù)的理念。

C.“飛揚”的形狀是一個多曲面的空間體,火炬生產時運用三維編織工藝織就了其具有優(yōu)

美曲線的外衣。

D.“飛揚”火炬體現了“雙奧之城”的傳承與發(fā)揚,祥云是2008年奧運會的延續(xù),雪花則

是2022年冬奧會的創(chuàng)新。

2.材料二畫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請分析其作用。

3.“飛揚”火炬“將藝術設計與科技創(chuàng)新副融合在了一起“。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簡要

分析“飛揚”在“科技”與“藝術”兩方面的創(chuàng)新體現。

4.上述三則材料分別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冬奧火炬“飛揚”的?請簡要概括。

四、答案:1.B

2.①將火炬的碳纖維材料部分比作“織出的外衣”,是火炬的“骨架”,生動形象,通俗

易懂。②形象地說明了火炬外殼的組成與結構特點,也突出了碳纖維材料在火炬外殼制造

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①“科技”創(chuàng)新:“飛揚”的外殼采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及三維立體編織成型技術,

呈現出“輕”“固”“美”的特點;燃燒材料采用氫氣,清潔環(huán)保,且可以循環(huán)使用,秉承

了火炬設計中綠色、可持續(xù)的理念;②''藝術”創(chuàng)新:“飛揚”的設計既是傳承,又是創(chuàng)

新,創(chuàng)新的力量源于崇尚“道法自然”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賦予了“飛揚”新的寓意。

4.①材料一是從火炬“飛揚”使用的材料、燃料及其特點方面來介紹的;②材料二是從火

炬“飛揚”的生產制作過程方面來介紹的;③材料三是從火炬“飛揚”的設計理念及傳遞

的思想文化(或“寓意”)方面來介紹的。

解析:LB.根據【材料一】第三段“火炬燃燒曜也以碳纖維原料為主,燃燒材料首度采用

氫氣,清潔環(huán)保,且可以循環(huán)使用。以氫氣為燃料,可以實現零碳排放,這秉承了火炬設

計中綠色、可持續(xù)的理念”可知,火炬以氫氣為燃料,燃燒材料可以實現零碳排放,而并

非是“火炬燃燒罐”可以實現零碳排放;

故選Bo

2.本題考查說明方法的作用。

【材料二】第二段畫線句“織出的外衣僅僅是火炬柔軟的‘骨架’”,聯(lián)系前文“用碳纖

維復合材料制作奧運火炬,這是世界首創(chuàng)”可知,此句將“火炬的碳纖維材料部分”比作

“織出的外衣”,是火炬的“骨架”,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富有趣味;

“向里面注入特殊樹脂,固化成型后才能成為堅實的外殼”形象的說明了火炬外殼的組成

與結構特點,體現了火炬外殼堅固,碳纖維材料在火炬外殼制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與概括。

根據【材料一】第一段“冬奧火炬'飛揚’的外殼選用分量輕的耐高溫碳纖維及復合材

料,再加上三維立體編織成型技術,將高性能纖維編織成目前這樣具有復雜形狀的優(yōu)美整

體,呈現出‘輕‘‘固''美’的特點”,第三段“燃燒材料首度采用氫氣,清潔環(huán)保,

且可以循環(huán)使用。以氫氣為燃料,可以實現零碳排放,這秉承了火炬設計中綠色、可持續(xù)

的理念”可概括“飛揚”在“科技”方面的創(chuàng)新;

根據【材料三】第一段“這次的火炬既是傳承,又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力量,就源于崇尚'道

法自然’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概括“飛揚”在“藝術”方面的創(chuàng)新。

4.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的理解與概括。

【材料一】第一段“冬奧火炬‘飛揚’的外殼選用分量輕的耐高溫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再

加上三維立體編織成型技術,將高性能纖維編織成目前這樣具有復雜形狀的優(yōu)美整體,呈

現出'輕’‘固''美'的特點”,介紹了火炬“飛揚”使用的材料及特點;

【材料一】第三段“燃燒材料首度采用氫氣,清潔環(huán)保,且可以循環(huán)使用。以氫氣為燃

料,可以實現零碳排放,這秉承了火炬設計中綠色、可持續(xù)的理念”,介紹了火炬“飛

揚”的燃料;

【材料二】第二段“在生產車間,由石油產品加工而成的這些黑色絲束,每一束都包含著

12000根碳纖維絲。接下來,利用三維立體編織機,便能像織毛衣一般,將一絲一線,織

成火炬的外衣”“織出的外衣僅僅是火炬柔軟的‘骨架’,再向里面注入特殊樹脂,固化

成型后才能成為堅實的外殼”,第三段“接下來的工序是打磨、噴漆,然后利用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