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按韻斷句標準的形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1.gif)
![論按韻斷句標準的形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2.gif)
![論按韻斷句標準的形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3.gif)
![論按韻斷句標準的形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4.gif)
![論按韻斷句標準的形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52d59536bdc9a80a38cfaf8f46c87af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按韻斷句標準的形成
這個詞也被稱為“長短句”。該短語的特點是詩歌、樂府、散曲、賦和其他風格的不同符號之一。詞樂分離之后,詞譜與詞律在詞體文本的基礎上建立了新規(guī)范,同時也滋生了新的問題。由于詞體歷史形態(tài)不同,斷句標準不統(tǒng)一,造成了同一詞調有不同的體式,同一體式有不同的斷句;同一詞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斷句方法,甚至同一人對于同一詞作的斷句也前后不同。不僅通俗的詞學出版物標點錯訛百出,專業(yè)的詞譜、詞律與詞集也經常出現(xiàn)因“按詞律斷句”與“按詞意斷句”不同而造成的“調同體不同”、“詞同句不同”現(xiàn)象。近代以來,隨著新式標點尤其標號的使用,詞的斷句更趨多樣,出現(xiàn)了詞體曲賦化、散文化現(xiàn)象。如果詞的斷句不規(guī)范,句式特征不鮮明,詞就會喪失其體質,進而影響其作為一種文體的獨立與歷史統(tǒng)一。斷句又稱“句讀”,“或作句斷,萬樹《詞律》以豆字注之”1。在詞譜中,“大約以整句為句,半句為讀,直截者為句,蟬聯(lián)不斷者為讀”2。杜文瀾稱贊《詞律》“凡格調之分合,句逗之短長,四聲之參差,一字之同異,莫不援名家之傳作,據(jù)以論定是非,俾學者按律諧聲,不背古人之成法”3。鄒祗謨則批評其“錯亂句讀,增減字數(shù),而強綴標目,妄分韻腳”,如《六州歌頭》、《陽關引》、《帝臺春》之類,“句數(shù)率皆淆亂”4。事實上,萬樹在詞的斷句上已是倍加謹慎,他曾感嘆道:“分句之誤,更仆難宣。既未審本文之理路、語氣,又不校本調之前后短長,又不取他家對證,隨讀隨分,任意斷句。更或因字訛而不覺,或因脫落而不疑,不惟律調全乖,兼致文理大謬。”5造成斷句錯誤的原因,萬樹所舉只是其小者,其大者乃是詞體的不同歷史形態(tài)與斷句標準。一詞體斷句混淆的原因作為一種音樂文學,詞的斷句不僅受文意影響,還受樂曲、節(jié)拍、歌法和傳播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詞體斷句的淆亂。詞律與詞籍中常見的斷句錯誤,可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一)詞律和聲,歸去也襯字、襯句是在詞調定格之外,為使歌唱更為動聽而增加的字句。在詞體中,有時襯字、襯句只對歌唱而非文本具有實際意義。有的詞中雖然隨意用襯,隨襯隨了,但襯字或襯句有時也應獨立成句。如敦煌詞《臨江仙》下闋:“每恨經年離別苦,縱然拋棄生涯。如今時世已參差,不如歸去。歸去也!沉醉臥煙霞。”“歸去也”無論作和聲或疊唱,都是襯句,應作句斷。萬樹《詞律》認為《竹枝》所用“竹枝”、“女兒”,“乃歌時群相隨和之聲”,顧梧芳《尊前集》原注“竹枝”、“女兒”句下有“枝、兒葉韻”四字,故“竹枝”、“女兒”后當以句斷6。領字是一種特殊的襯字,斷句時應確保領起全部內容。柳永《八聲甘州》一般斷句是:“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薄皧y樓颙望”的是佳人,“想”是領字,領起“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圖景。在“佳人”處斷開后,容易引起誤解,以為“我”在“妝樓颙望”。同樣,后兩處頓號亦不必斷開。(二)同上《滿庭芳》“紅詩”字注韻詞的用韻多種多樣,有暗韻、疊韻、葉韻、通韻、換韻等,句斷還是逗斷,應具體分析。如《點絳唇》,蘇軾云:“今年身健還高宴?!眳氰⒃?“故人相遇情如故?!笔鎭嵲?“翠華風轉花隨輦?!蓖瑸槠咦志?其中“健”、“遇”、“轉”等字是句中韻7,應予逗斷。若用韻在換頭或句首位置,應予句斷。龍榆生將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過片斷作:“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倍稘M庭芳》“紅蓼花繁”一詞無句中韻,斷作“時時橫短笛,清風皓月,相與忘形”,另立一體8。葉韻最易誤斷,如顧夐《酒泉子》“掩卻菱花”詞應以第二句“收拾翠鈿休上面”的“面”字注韻,第三句“金蟲玉燕”的“燕”字注葉,第四句“鎖香奩”的“奩”字注換平。萬樹《詞律》于“面”字作句,“燕”字不斷,未注葉,因而誤斷9。蘇易簡《越江吟》詞中“片片。碧桃冷落誰見”二句,第二個“片”字應注葉,萬氏落“誰見”二字,以“桃”字為句,而以“冷落”二字屬下句,均誤10。又如柳永《夜半樂》:“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鹢、翩翩過南浦。”萬樹《詞律》誤認“起”為用韻,王奕清《詞譜》認為是葉韻,標為句。“起”字并非詞調規(guī)定用韻處,柳永及其他作者的同調之詞,于此處并不押韻,因此宜逗11。不能因為偶然通葉,就破壞詞體格律而斷開。漏韻造成誤斷,如周端臣《木蘭花慢》詞中“梅梢尚留顧藉”、“河橋柳愁未醒”,“梢”、“橋”是句中用韻,古今詞家每多忽略12。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薄白印弊帜隧嵞_,應以句斷。(三)《九犯玉交枝》一調作兩調而誤斷,如朱彝尊曾將《綠意》作為《疏影》,萬樹《詞律》“龂龂辨之,連章累幅,力攻朱彝尊之疏,而不知《疏影》之前為《八寶妝》,《疏影》之后為《八犯玉交枝》,即已一調復收”13。李甲與仇遠《八犯玉交枝》所收詞字句皆同,惟李甲詞第六七句“空階煙瞑半開,斜月朦朧”,為上六下四。仇詞此二句作“擎空孤柱,翠倚高閣憑虛”,則上四下六。“‘柱’字似葉為差異耳,然‘瞑’字亦可斷句,決是一調”,而萬樹誤作兩調14。兩調作一調而誤斷,如李白《連理枝》詞云:“望水晶簾外,竹枝寒守,羊車未至?!比f樹認為應將“竹枝寒”三字與上句并作一句,“守羊車未至”作一句,以為就是宋調《小桃紅》之半。焦循則指出李白此詞實有二首,其一“麝煙濃馥,紅綃翠被”,與“竹枝寒守,羊車未至”正同,“‘守’字下屬,豈‘馥’字亦下屬耶。且‘竹枝寒守’四字甚佳?!匮蜍囄粗痢?成何語句乎”15。(四)詞有折腰句之句,不可僅在做上,一是以詞句同于文賦之句而誤斷。《古今詩話》引林逋《詠草詞》下闋:“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16按《點絳唇》之譜,應斷為:“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雖然語句違順,但體現(xiàn)了詞調的節(jié)奏與聲情特點,并不影響對詞意的理解。柳永《傾杯》“爭知憔悴損天涯行客”一句,周濟云:“依調‘損’字當屬下,依詞‘損’字當屬上,亦未易臆為句讀也?!?7如果依詞屬上,便無句式頓挫變化之致,頓失蘊藉之美。二是不辨折腰句而誤斷。六七言句式居中折斷,稱“折腰句”。張曾將秦觀《水龍吟》結拍斷為:“望王孫,甚日歸來,除是車輪生角?!鄙蛐邸豆沤裨~話》譏其“未為知調者”:“若劉后村之‘做先生處士,一生一世,不論資考’,毛開之‘念素心空在,徂年易失,淚如鉛水’,則知六字句之兩句與三字句之兩句,不可破其斷句,而四字末句之空頭體,則又可嚴可不嚴也?!?8應斷作:“望王孫甚日,歸來除是,車輪生角?!比菑姺痔厥饩涫蕉`斷。強分長短句而誤斷,如崔液《踏歌詞》“調笑暢歡情,未半著天明”二句,萬樹以“半”字斷。崔液別首同句為:“歌響舞分行,艷色動流光?!薄靶小薄ⅰ肮狻倍峙c“情”、“明”二字均葉韻,應作六六句19。毛滂《于飛樂》“望西園飛蓋,夜月到清尊”兩句,萬樹分為三三四句,亦誤。陳匪石肯定了萬樹不臆斷長句的做法,同時也指出其枉斷長句之失:“清真《還京樂》,‘奈何客里光陰虛費’、‘中有萬點相思清淚’,皆八字,應一氣讀?!笄跒檎f春來羈旅況味’,‘說’字‘來’字斷句,皆有未安。且‘向長淮底’十九字,一氣趕下。而萬氏采方千里詞,強分句讀。”20鑒于此,焦循感嘆云:“詞不難于長調,而難于長句。詞不難于短令,而難于短句。短至一二字,長至九字十字,長須不可界斷,短須不致牽連。短不牽連尚易,長不界斷,雖名家有難之者矣。”21(五)因脫字而誤斷一是因訛字而誤斷。葉清臣《賀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悶,一分風雨”三句,《花庵詞選》將“悶”字作“更”,斷為“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22。蘇軾《荷花媚》“清香深處,住看伊顏色”二句,萬樹《詞律》以“住”字為句,《欽定詞譜》將“住”作“任”,屬下句23。柳永《傾杯樂》“煙和露,偏潤長堤芳草”二句,萬樹以“露”字為逗,據(jù)宋本應是“煙和露潤,偏繞長堤芳草”24。二是因脫字而誤斷。歐陽炯《鳳樓春》“斜日照簾羅幌”,萬氏以“簾”字為句,注云或當在“幌”字斷句。據(jù)《欽定歷代詩余》,“簾”字前脫“珠”字25。蔣捷《解佩令》“繡出華枝紅裊”、“被二十四風吹老”兩句對應,萬樹說不應前六后七,恐“繡”字上落一字,“風”字上落“番”字,“被”字當是襯字。故杜文瀾認為若有“番”字,則“二十”應為“廿”字之誤26。三是因羨字而誤斷。毛滂《遍地花》“滿枝頭新彩云雕霧”,萬樹謂“或云‘新’字是誤多者”?!耙恍τ隆本?萬樹注“吐”字葉,又謂“或云后起七字句,吐字屬下”。按《花草粹編》無“新”字,“吐”字屬下句,為“吐榴心向誰分付”27。張翥《陌上花》“滿羅衫是酒,香痕凝處”二句,《詞譜》無“香”字,以“衫”字逗28?!对~律》有“香”字,故于“酒”字斷句。蔡松年《月華清》“長記別時,月冷半山環(huán)佩”二句,“記”后羨“得”字,致萬樹以“冷”字斷29。此外,詞的上下闋多數(shù)對稱,句式相同。柳永《長相思》詞中“向羅綺叢中,認得依稀,舊日雅態(tài)輕盈”三句,與上闋相對,并與楊無咎同調詞相校,應在“中”字、“稀”字斷,于“得”、“日”字斷句則誤30。胡云翼標點《小重山》詞句:“一川煙草,浪襯云浮?!笔┫U存認為應在“浪”字斷,因為“《小重山》下半闋第二句的句法與上半闋第二句的句法是相同的”31。二句法結構的規(guī)范歷史上,詞體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斷句標準。同一詞句,有時指樂曲中的“樂句”,以一個曲式旋律的完成為一句;有時指歌唱中的“拍句”,以一個均拍或大住為一句;有時指“韻句”,以句尾或句中韻斷為一句。新式標點符號采用之后,詞句又指一個句意的完成。斷句標準不一,就會造成“調同體不同”、“詞同句不同”現(xiàn)象?!坝蓸芬远ㄔ~”,樂或是樂節(jié)、樂句,或是樂匯、樂段;“按曲拍為句”,拍或是大住、小住,或是韻拍、均拍。詞樂分離之后,一般是“按韻斷句”。明清學者通過對前人作品的歸納與總結,對句中韻、暗韻、疊韻、通葉等進行規(guī)范,糾正了按韻斷句的不合理之處,形成了“按律斷句”標準。近代以來,詞意成了影響斷句的重要因素,“按詞意斷句”與“按詞律斷句”并存,造成了詞體斷句的混亂。(一)《子》與《八聲甘州》樂句是構成樂曲的一個具有特性的基本結構單位,它能表達出相對完整的意義,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話。以樂句為斷,是在以詞從樂的前提下,根據(jù)樂曲的停頓和節(jié)奏斷句。唐五代時期,以詞從樂,樂曲的改變決定著詞句的變化。以遍(闋)為句,即以樂曲段落終結一次為句;以變()為句,即以樂曲的改變一次為句;以疊為句,即以樂曲重復或反復一次為句。如P.3808敦煌樂譜第二組第五首《慢曲子心事子》由單樂段奏三遍組成,“第二遍完全重復第一遍”,“第三遍除頭尾有變化外,余均相同”32。與樂曲相配之詞,亦以遍為句,這種現(xiàn)象在小令或聲多辭少的曲子詞中較為常見。部分曲子詞采用簡單的復調節(jié)奏,主曲伴有和聲,主歌、副歌相互賡和。一唱一和,一反一復,即為一句,如皇甫松《竹枝》詞:“芙蓉并蒂(竹枝)一心連(女兒),花侵槅子(竹枝)眼應穿(女兒)?!痹~中的“竹枝”、“女兒”,一唱一和,即為一句。早期曲子詞作為詩樂舞一體的綜合藝術,詞句亦由聲樂或舞蹈決定?!惰现Α贰ⅰ秲A杯》、《甘州》等都曾與樂舞為一體。詞的歌唱與舞蹈節(jié)奏對應,舞容直接影響詞的斷句。《八聲甘州》系從唐教坊大曲《甘州》中截取改制,全詞前后闋共八個樂句。“八聲”不等于八拍或八韻,如詞譜中《八聲甘州》是二十一句,遠多于八拍。敦煌舞譜中,有“據(jù)”字譜,作停步左右攤手狀,象征樂舞的一個小結,有停頓之意?!皰酢?作停頓狀,是稍事停頓之意,與詞句頓逗對應33。以樂句為斷,能更好體現(xiàn)詞的音樂性,具有節(jié)奏多變、旋律流暢、韻味悠揚的特點。但若不識樂曲或沒有樂譜、音響資料為依據(jù),就無法準確斷句。按樂斷句,不易形成統(tǒng)一的斷句標準,隨著原曲失傳,會出現(xiàn)調同句不同現(xiàn)象。這也是造成唐五代詞經常出現(xiàn)同調不同體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二)曲正宮調拍句從歌唱角度,根據(jù)樂曲的頓、住來斷句,唐劉禹錫《憶江南》中已有以“曲拍為句”的記載。拍句與樂句不同,樂句是樂曲的旋律單位,拍句是歌唱的節(jié)奏單位。相對樂曲旋律而言,歌唱節(jié)奏更易把握。樂曲停頓之后,歌唱仍可繼續(xù),即“聲為曲余”、“情少辭多”。歌唱中為了換氣,需要“頓”、“逗”,而樂曲載體是樂器,不需換氣停頓,一般拍句較為短促,樂句較為綿長。唐五代曲子節(jié)拍與宋代歌詞節(jié)拍不同。敦煌曲譜《又慢曲子西江月》結尾用“T”字表樂曲的停頓或終止。譜字右側有二十一個“·”符號,為“眼”;十六個“口”符號,為“板”或“拍”。該曲子分上下兩闋,每闋四句二韻,卻有十個“眼”,八個“拍”。宋代歌詞一般采取一句一拍形式。唐蘭先生云:“近人皆言白石詞譜無拍不可歌,殊不知宋曲譜不必畫拍,以一句為一拍也。”34姜夔《徵招》是根據(jù)舊曲正宮《齊天樂慢》前兩拍寫成,首二句“潮回卻過西陵浦,扁舟僅容居士”與《齊天樂》首二句“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全同。吳梅依其說尋之,“則知兩拍者特兩句耳”,“其余令、引、破、近之別,官拍、艷拍、大頭、疊頭之分,名目雖繁,然以句為拍,固可無疑。”夏承燾亦贊同此說,又舉證云:(一)《破陣子》又名《十拍子》,全詞恰十句。(二)《碧雞漫志》謂“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今《清真集》《越調蘭陵王》正三段二十四句35。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曲調(詞調):詞的韻位,須依曲度;詞的斷句,須依音樂的“頓”、“住”;詞的句式長短,須符合樂曲的節(jié)拍。此外,宮調不同,拍句不同。據(jù)王灼《碧雞漫志》載:“李珣《瓊瑤集》有《鳳臺》一曲,注云:‘俗謂之《喝馱子》?!惠d何宮調。今世道調宮有慢,句讀與古不類耳?!?6又如《西河長命女》,“《花間集》和凝有《長命女》曲,偽蜀李珣《瓊瑤集》亦有之,句讀各異。然皆今曲子,不知孰為古制林鐘羽并大歷加減者。近世有《長命女令》,前七拍,后九拍,屬仙呂調,宮調、句讀并非舊曲”37。《西河長命女》一是道調宮,一是林鐘羽,因而在唐宋時拍子、句讀差別較大。據(jù)詞調拍眼斷句,字數(shù)偶有參差,不影響唱詞的節(jié)拍。以萬樹《詞律》所舉《水龍吟》結拍而言,秦觀為“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照人依舊”,蘇軾為“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周邦彥為“恨玉容不見瓊英謾好與何人比”,姜夔為“甚謝郎也恨飄零能道月明千里”,吳文英九首則以上四例皆有。如秦觀詞以詞意言,“當時皓月”作一句,“照人依舊”作一句。以詞調拍眼,“但有當時”作一拍,“皓月照”作一拍,“人依舊”作一拍38。以拍斷句,主要是在樂曲或樂譜失傳情況下,人們根據(jù)歌唱內容及節(jié)奏進行斷句。拍句除受樂曲因素影響,還受歌唱方式與歌法影響。同一詞調,“攤破”、“減字”、“添聲”之后,宮調曲式可能并無改變,但歌法與節(jié)拍一變,文本句式便大為不同。以拍斷句,詞句抑揚頓挫,富于跳躍性和節(jié)奏感。同時,詞的句式短促破碎,出現(xiàn)了大量三四言,甚至一二言句式,影響了詞句和樂曲的連貫流暢。根據(jù)節(jié)拍將齊言斷為長短不一的句式,是聲詩向長短句之詞過渡的重要一環(huán)。(三)風嬌近,新韻從哪里來隨著樂譜、歌法的失傳,據(jù)文本內容斷句也就成了必然選擇。況且,用韻之處也是樂曲和歌唱的停頓之處。詞有尾韻、句中韻、襯韻、疊韻、換韻、通葉等類型,因此,以韻斷句也有不同標準。句尾韻作句斷開。此例甚多,茲不贅述。句中韻斷開與否,是造成同調異體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霸~有句中韻,或名之曰短韻,在全句為不可分,而節(jié)拍實成一韻。”陳匪石《聲執(zhí)》舉例云,溫庭筠《荷葉杯》,“波影滿池塘”,“影”字與上句“冷”字葉。“腸斷水風冷”,“斷”字與上句“亂”字葉39。葉韻有時是故意為之,有時并非有意;有時是詞調要求,有時因詞意而設。清真《綺寮怨》之“歌聲”,梅溪《壽樓春》之“未忘”,夢窗《秋思》之“路隔”,及草窗《倚風嬌近》之“淺素”,是韻非韻,與《倚風嬌近》“城、屏、婷”三字可以斷句,“是否夾協(xié)三平韻,同一不敢臆測”。因此,陳匪石云:“此等葉韻,最易忽略。南宋以后,往往失葉?!端鞎越恰贰ⅰ稘M庭芳》、《憶舊游》、《木蘭花慢》等常填之調為尤甚。律譜列為又一體,而不知其非也。填詞家于此最應注意,既不可失葉,使少一韻,尤須與本句或相承之句黏合為一,毫無斧鑿之痕。歷觀唐宋名詞,莫不如是?!?9如果不為配合樂曲、歌唱而押韻,只是偶然同韻而認作葉韻斷開的話,勢必會割裂句意,造成句式冗余。襯韻、疊韻,可作句斷。龍榆生《唐宋詞格律》將李白《憶秦娥》標點為:“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秦樓月”是對前一句的疊唱,是樂曲和歌詞的重復,因此,應將“秦樓月”以句斷開,即:“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卑错崝嗑?因其簡潔明快,方便易行,是詞樂分離后詞的斷句的主要標準。唐宋詞用韻無一定規(guī)律,嚴格按照押韻斷句不一定可靠,尤其遇到方音入韻時,更難以辨別。黃庭堅在戎州,曾作詞云:“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愛聽臨風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今俗本改‘笛’為‘曲’以協(xié)韻,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韻,及居蜀久,習其語,乃知瀘戎間謂‘笛’為‘獨’?!?0韻只是聲律的一種表現(xiàn),有時韻句與樂句、拍句一致,有時則相互矛盾,加以作者自由用韻,就較難取從。蔣捷《高陽臺》“宛轉憐香”一詞,“前后結三字句,或韻或不韻。后段起句,或七字或六字。六字者用韻,七字多不韻。若執(zhí)一而論,將何去何從”41。陳匪石云:“詞以韻定拍,一韻之中,字數(shù)既可因和聲伸縮,歌聲為曼為促,又各字不同。謳曲者只須節(jié)拍不誤,而一拍以內,未必依文詞之語氣為句讀。作詞者只求節(jié)拍不誤,而行氣遣詞,自有揮灑自如之地,非必拘拘于句讀。兩宋知音者多明此理,故有不可分之句,又有各各不同之句。今雖宮調失考,讀詞者亦應心知其意,決不可刻舟求劍,驟以為某也合某也不合。”42此言甚是。宋元時期的詞韻著作多采自詩韻與曲韻,詞韻規(guī)范是在明清時期才形成的。加上方音入韻,以韻斷句并不完全符合聲律要求,不一定符合按曲或按拍歌唱的實際情況。(四)詞譜、詞律不同為避免斷句標準不同而造成同調異體現(xiàn)象,明清學者以文本為基礎,結合樂句、節(jié)拍、用韻及詞意,對同一詞調句式進行排比、歸納,總結出了一套符合詞體形式特征的文本規(guī)范,即按格律斷句43。按格律斷句,以韻為主,參以文理句法,篇體特征,非用韻處亦可句斷。如姜夔《揚州慢》按照上下闋對應的篇體特征,結拍應為:“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币驗樯祥牻Y拍是:“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迸c姜夔時代相近的趙以夫也曾以《揚州慢》調填詞,結拍:“又黃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比绻麛嘧鳌坝贮S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就很不通。按格律斷句的優(yōu)點是最大程度上統(tǒng)一、規(guī)范了詞體,避免了因用韻不同而造成的同調異體現(xiàn)象。當然,以律斷句也存在甚至滋生了諸多問題。首先,詞譜、詞律不可能將所有詞體句式特征歸納、概括,只能是參照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擬定。萬樹《詞律》共收六百五十九調,計一千七百七十三體,而《欽定詞譜》“共八百二十六調,計二千三百六體。較之萬律增體一倍有奇。然校定為譜者,僅居其半,余皆列以備體而已”44。只有一半成為了格律正體,另一半則歸為“別體”、“又一體”,仍無法避免詞同句不同現(xiàn)象。其次,詞譜、詞律不同,劃分律句的具體標準不同。常見詞譜有二十多種,相互之間差別甚大。同是《念奴嬌》,《詞律》列舉了一個正體,兩個別體;《欽定詞譜》列舉了一個正體,十一種“又一體”;《唐宋詞格律》列舉了一個正格,兩種“變格”。所舉正體不同,以《欽定詞譜》為合律,以《詞律》、《唐宋詞格律》則不合律,難以兼顧。第三,有的詞譜通過辨正襯字求同去異,甚至不惜刪并字句以就格律。江順詒曾主張進一步刪并詞體:“詞體之多,蕪雜實甚,其始誤于傳寫,其繼誤于妄作。其一調,而同時或增減一二字,別為一體者,大約皆增字。后人誤以旁行列正,因群相仿效。又或不知句讀,有字數(shù)同而句異者,皆后人之誤也。惟有刪之一法?!?5名為“正其誤,刪其復”,實是削足適履,如其所舉吳夢窗《唐多令》“縱芭蕉不雨也颼颼”一句,認為“縱”字是曲之旁行增字。若詞體中的發(fā)語詞、語氣詞等虛詞可刪,只留實字,詞之氣韻節(jié)奏全異,無以與詩賦相區(qū)別。以韻為主要參照,同時結合文理、句法、正襯等因素形成的按律斷句,一方面維護了詞體的完整性與統(tǒng)一性,另一方面也破壞了詞調原有的節(jié)奏旋律與詞體多樣性。格律句式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實質是借鑒詩、曲、賦等文體的用韻規(guī)范與文理句法,使詞體進一步詩賦化、格式化。隨著長句拆分,短句合并,詞體也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其作為音樂文學的特質與張力。(五)以意斷句為主的三化句當詞從一種口傳文學發(fā)展成為一種書面文學時,按照詞義、句法、語態(tài)及語境等斷句就成了一種迫切需求與現(xiàn)實選擇。清人先著曾主張按照文理句意來斷句,不應遷就詞譜格律:“《水龍吟》末后十三字,多作五四四,此作七六,有何不可。近見論譜者于‘細看來不是’及‘楊花點點’下分句,以就五、四、四之印板死格,遂令坡公絕妙好詞不成文理?!?6新時期以來,通行詞籍多傾向于按詞意斷句。按詞意句法斷句,可使詞的語句更為連貫、意思更為明白、層次更為清晰,且有助于加強詞的形象性、敘事性,有利于情態(tài)語氣的表達。如《宋詞鑒賞辭典》收錄蔣捷《霜天曉角》一詞,標點為:“人影窗紗,是誰來折花?折則從他折去,知折去、向誰家?檐牙,枝最佳。折時高折些。說與折花人道:須插向、鬢邊斜。”47問號、冒號的運用,將人物的語氣、心理和情感都生動表現(xiàn)出來了。以意斷句,句意更為明確,主題思想與人物形象更為清晰,在拉近作者與讀者距離的同時,也抹煞了通過樂曲與歌者才能傳達的旋律韻味。詞的陌生化句法能給人以奇特美感和新鮮體驗,按詞意斷句相當于把句式重新捋順,變奇崛為滑俗,變隱晦為直白,變詩體為文體,削弱了詞體的節(jié)奏感、跳躍性和朦朧美,影響了讀者的想象力與多重體驗,破壞了詞的形式特征與文體功能。如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不能一味按照詞意斷為:“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比绱嗽~意雖明了,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韻味美頓失。以上幾種斷句方式,可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系統(tǒng):以曲式或節(jié)奏為主的歌詞形態(tài),按樂句或節(jié)拍斷句;以文本形式為主的律詞形態(tài),按用韻或格律斷句;以文本內容為主的文詞形態(tài),按文理句意斷句。其中,拍句與樂句的主要節(jié)奏相符,而韻句一般又對應樂句大住或拍句板眼,按韻斷句是按拍斷句、按樂斷句在文本上的體現(xiàn)。按律斷句是在按韻斷句基礎上的進一步規(guī)范,同時兼顧了文理句法等方面的要求。按詞意斷句則是在格律規(guī)范的基礎上,兼顧了詞義、語法、語態(tài)及語境等方面的要求。詞的傳播從以樂曲或曲譜為主,到歌唱傳播,再到書面?zhèn)鞑?在此過程中,詞的音聲因素越來越弱,文本因素越來越強;音樂性越來越弱,文學性越來越強。從合樂歌唱之詞到案頭閱讀之詞,從聽覺文藝到視覺文學,從娛樂為主到抒情、議論為主,詞體形態(tài)與功能的改變,也決定了詞體句式的變化。三斷句與斷句的意義斷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詞的體制功能、意義情感及語體風格等。首先,直接影響到詞的體制功能。詩歌句式不一定要按照文理、句法、語意來斷句,反而是竭力掙脫語法、意義和邏輯束縛,以追求陌生化、朦朧美的閱讀效果。詞體主要根據(jù)詞調、字數(shù)、用韻、平仄及句式等要素來區(qū)分,斷句不同,體式就不同。詞譜、詞律中相當一部分詞體的差別就是斷句不同造成的。其次,斷句影響對詞意的理解。同一字詞,斷為上句還是下句,含義有時并不相同。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唐圭璋在《全宋詞》(中華書局1980年版)中斷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唐宋詞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中斷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岸嗲閼ξ摇?“多情”偏指周瑜;“應笑我多情”,“多情”偏指蘇軾。不僅如此,斷句結果還關系到上一句“故國神游”,是指周瑜還是蘇軾的問題48。第三,斷句影響詞的情感表達。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關于“遙想”與“多情”二句的斷句,有人認為前者應斷為“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較為合理,意為蘇軾在懷念赤壁之戰(zhàn)時的周瑜,不禁想起了當年小喬初嫁時的周郎是一位英俊威武的青年?!叭魧ⅰ斈辍址派暇渥x,則容易使人理解為蘇東坡回念的僅僅是小喬初嫁時的周郎,這與該詞的主題‘赤壁懷古’顯然不合?!?9第四,斷句影響詞的語體風格。斷句體現(xiàn)了詞的節(jié)奏特征,具有一定的語法功能。句讀的密度和分量不同,語體風格不同。有的斷句是對常規(guī)語句的破壞,只是歌唱、吟誦中停頓的標志,并不一定符合慣常的語義邏輯。尤其可斷可不斷之句,若保留長句,顯得纏綿悱惻,綢繆宛轉;斷為短句,則顯得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因此,斷句直接影響詞的形式、內容與風格,應有明確而統(tǒng)一的斷句標準。(一)擬定了明確規(guī)定,即按詞意斷句的一般規(guī)則來認識在詞體發(fā)展史上,形成了多種斷句標準。北宋沈括已注意到當時流傳的《鳳臺》、《西河長命女》等詞調的句讀與唐五代古曲不同。斷句爭議蜂起,則是在詞譜、詞律出現(xiàn)之后。詞的斷句標準是嚴守格律,還是以詞意為主,明清以降,人們聚訟紛紜。其一,主張嚴守格律。鄭騫先生云:“詞的標點,有時文法語意與格律不能兼顧,應以格律為主,不必拘泥文法。”50周嘯天論詩法時說:“因為詞的傳播靠的是歌唱,配合長調的慢詞,韻與韻間的句子較長,曲調音樂的節(jié)奏重于歌詞意義的節(jié)奏,在語法的行止與音樂的行止不同步時,往往是前者服從后者?!币驗閷ΤR?guī)語法的破壞,恰恰構成了詞的特殊審美音調,因此,“詞的斷句只標志歌唱中的換氣,并不一定合于意義上的句讀”51。一些比較嚴謹持重的古籍標點本與新編大型詞集,多嚴格按律斷句。如《全宋詞》嚴格按律斷句,且標點采用頓、逗、句三分法,逢“讀”只用頓號,不用逗號。其二,主張以意斷句。這種主張認為,詞調的區(qū)別在于音樂而非字句,因此不必墨守句式成規(guī)。在基本守律的前提下,應追求文理詞意的明晰、完整。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云:《湘月》之異于《念奴嬌》,在宮調不在字句。白石指明《念奴嬌》鬲指聲,可見是聲異而非體異也。至詞體雖分句讀,而作者筆興所及,時有變化。即如東坡此調“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孫吳赤壁”,“人道是”三字,雖屬上句,而語勢未嘗不趨下句,又豈獨《湘月》乎。是不必強生分別矣。52一些詞句可由歌者“上下取協(xié)”來調整,因此不必恪守格律:“句法雖不同,而字數(shù)不少。妙在歌者上下縱橫取協(xié)爾?!?3詞的句法變化,不影響吟誦歌唱。先著曾以張炎《瑣窗寒》“亂雨敲春”一詞為例云:“此春雨也,熨帖流轉乃爾。前結十三字,皆單字領下十二字。作五四四句法,此破作七六句,未嘗不可諷詠,恐執(zhí)譜者必廢是詞矣。”54其三,主張折中二說,既遵循詞律的一般規(guī)則,又可據(jù)詞意靈活變通。如《解語花》一調,周密詞“前段得字韻七字句,美成作上三下四,草窗作上四下三。后段的字韻九字句,美成作上五下四,草窗作上四下五。結句立字韻,美成破作三句,則三、四、五,草窗作兩句,則七字、五字”55,此類情況不勝枚舉。一些律譜作者也主張斷句應有一定的靈活性,如《水調歌頭》,萬樹以蘇軾“中秋”詞為正體說:“‘不知’至‘何年’十一字,語氣一貫。有于四字一頓者,有于六字一頓者,平仄亦稍有不同。但隨筆致所至,不必拘定?!?6龍榆生也說:“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亦可作上四下七?!?7毛先舒云:東坡《大江東去》詞,“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論調則當于“是”字讀斷,論意則當于“邊”字讀斷?!靶坛跫蘖?雄姿英發(fā)”,論調則“了”字當屬于下句,論意則“了”字當屬上句?!岸嗲閼ξ?早生華發(fā)”,“我”字亦然。又《水龍吟》“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調則當是“點”字斷句,意則當是“花”字斷句。文自為文,歌自為歌,然歌不礙文,文不礙歌,是坡公雄才自放處。他家間亦有之,亦詞家一法。58如今,有學者主張堅守格律的原則性與按照詞意斷句的靈活性相統(tǒng)一,認為:“在詞仍合樂的時代,文句若能跟樂句完全一致,當然最好,但有小的參差,其實也不成大礙。而在詞樂失傳后,詞不過是長短句的一體詩歌而已,就更不必拘泥。所以給古人作品標點時,一般可按詞律斷句,這是原則性;但當按律斷句會令句子不通或欠佳時,則應依文意斷句,這是靈活性?!?9此外,有人主張以名作為標準,不主張標點句讀,而只標明韻葉。陳匪石《聲執(zhí)》云:“依律填詞,須有名作可據(jù),即免偭錯。夢窗作《水龍吟》,其良師矣。故愚于詞之圈法,向不主標點句讀,但注明韻葉,以示節(jié)拍所在。喬大壯深韙吾言。”60(二)按律斷句,校正詞按律斷句和按詞意斷句,兩種主張各有道理,互有優(yōu)劣。基于當下詞體形態(tài),應采取何種斷句標準,不僅要考慮詞體的歷史、現(xiàn)狀,還應兼顧詞的本質特征與文體功能。如果詞要保持上不類詩,下不類曲,外不類文賦的文體特質,斷句就應以既成詞譜格律為準。首先,詞譜格律是對眾多同調之詞的文本特征的總結,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詞的音聲形態(tài)與曲拍節(jié)奏,體現(xiàn)了詞調的聲韻情態(tài)之美。唐宋詞體雖然眾多,但同調之詞在字數(shù)、用韻、平仄、句法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和規(guī)律性。此外,“因為詞有錯落的韻位,長短不齊而有規(guī)律的句子,加之平仄協(xié)調等因素,才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種音韻的美。這就是詞譜在起作用。如果我們隨意把詞譜中的句子拆開或合并,就會破壞這種音韻的美”61。如秦觀《水龍吟》:“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照人依舊?!卑丛~譜格律或歌唱要求,應斷作:“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照,人依舊?!焙笠环N斷句,情感深沉,節(jié)奏抑揚頓挫,更有韻味。有些長句,意思上雖是一句完整的話,但據(jù)詞律也應斷開。如辛棄疾《水龍吟·用飄泉韻》:“但銜杯莫問人間豈有如孺子長貧者。”應注意節(jié)奏,按律斷為:“但銜杯莫問,人間豈有,如孺子,長貧者。”其次,在當前的詞體形態(tài)中,律是詞之為詞的本質要素。南宋以后,尤其詞譜格律形成之后,一般的填詞創(chuàng)作都遵循格律規(guī)范。守律不僅是對格律規(guī)范的遵守,還是對詞的本質特征與體制功能的維護,以及延續(xù)詞的多變的節(jié)奏、陌生化的句式特征和抑揚頓挫的聲韻美感。以意斷句而不以律斷句,詞與曲、文、賦等文體的界限便會模糊和消失。斷句不守律,將會削弱詞的文體特征,無法與聲詩、樂府、散曲、小賦、散文詩等文體有效區(qū)別。如辛棄疾《沁園春》:“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溢,氣似奔雷。漫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敝旃鉂撓壬J為:“這首詞用對話體,很可以用語言的節(jié)奏念出來,但原來依詞律的句逗就應該大加改變。例如‘杯汝來前’應讀為‘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應讀為‘老子今朝點檢形骸’,‘漫說劉伶古今達者’應讀為‘漫說:劉伶古今達者’。”62如此則過于散文化,詞作為歌詩的節(jié)奏特征便無從體現(xiàn)。第三,以律斷句,有利于維護詞體的歷史統(tǒng)一。施蟄存先生曾說過:“標點舊詞,我以為只得依照原來的句讀按照語氣,加以標點。倘要依照詞中句意而標點,那么同一個牌名的兩首詞便有了兩種標法。我覺得這個是要使讀詞的人失去了詞的音節(jié)的?!?3不僅是“詞的音節(jié)”,詞的體式也會造成混亂。如果詞體沒有正格與體式規(guī)范,人人自成一體,詞牌也就失去了標識作用,會出現(xiàn)有詞調而無詞體現(xiàn)象。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詞律有助于確立詞的創(chuàng)作規(guī)范,相當于提供了一個模板、范式,便于人們的填詞創(chuàng)作,以確保離“體”不遠。這也是為什么明清時期,詞譜詞律出現(xiàn)之后,詞體重新建構,反而促進了詞的新生和繁榮。第四,按律斷句不影響對詞意的理解。“詞在配合音樂的時候,一般來說,一句話的完結或停頓,也就是音樂的曲終或暫時休止,即便詞義在音樂上不是暫時休止,也不會發(fā)生歧義。就像我們今天的戲劇里,某些詞句因為過門或拖腔被割裂開來,但聽眾仍然知道該在何處斷句?!?4相反,律句的參差之美,反而能豐富人們的情感體驗。按律斷句還可以??奔靶U~作。同一詞調,詞的字數(shù)、句法、平仄、用韻基本相同,根據(jù)詞律可以校勘及校正詞作。杜文瀾曾根據(jù)《詞律》校正了一些作品的脫字現(xiàn)象。如《浪淘沙》,“汲古刻李之儀詞首句‘霞卷云舒’,乃‘卷’字下落一字,非另體也。按杜壽域有‘簾外微風’一首,亦前四后五,則此句并非落字,實另有一體”65。根據(jù)當前的詞體形態(tài),詞的斷句應力求遵循詞譜、聲律。正如周錫馥所說:“在詩歌(含歌詞)里,文辭和聲律(包括樂律、格律等)一般是相配合的;而一旦兩者發(fā)生矛盾時,被優(yōu)先考慮的往往是聲律的要求,故文辭須按聲律而句逗,而非按語法結構和文意去句逗。這叫音句重于義句,聲律重于語義?!?6按律斷句,需知格律只是后人根據(jù)前人作品歸納總結出來的一套相對規(guī)范的文字譜,并非絕對標準。以詞律繩治明清以后之詞則可,對唐宋詞則不能硬套詞律。因此,在嚴守格律的前提下,可留有一定的變通余地,以補詞律之不足。誠如梁啟勛所說:“詞之斷句,嚴格乃在韻腳;至于句與逗,則解音律者未嘗不可以伸縮。”67四標注的點號數(shù)量新式標點符號采用之后,詞意成為影響斷句的主要因素,加上標點與句讀的不對稱性,詞的斷句更趨隨意和混亂。任中敏先生曾批評《全宋詞》“標點誤處太多,不成制度——頓號、逗號、句號不成套,落韻不標”68。這種現(xiàn)象在新整理的詞籍中亦極常見。由于詞的標點至今仍未形成嚴格規(guī)范,出現(xiàn)了眾多“詞同句不同”現(xiàn)象,以致影響了詞體的獨立性。從古代句讀到現(xiàn)代標點的轉換,應注意現(xiàn)代標點與古代句讀不完全對等,不能將句號、嘆號、問號等同于“句”,將逗號、冒號、頓號、破折號等同于“讀”。作為最基本的點號,逗號與句號的區(qū)別在于意義是否完整和停頓時間的長短。從意義上來講,它們與古代句讀大體相當;從節(jié)奏上來講,卻與古代句讀差別較大。逗號有時更接近“句”,頓號、冒號、破折號則與“讀”更接近?!白x”處用頓號、冒號,還是逗號、破折號,停頓時間的長短也不同。因此,唐圭璋《全宋詞》只注頓、逗、句等點號,不采用標號,簡潔明快,更能體現(xiàn)宋詞風貌。詞的聲情特點主要靠節(jié)奏、旋律、聲腔、語氣來體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于句尾,更體現(xiàn)于句中的虛詞。虛詞使詞句的重心或在句首,或在句中,句尾并非天然的句式重心?,F(xiàn)代標點符號,不能反映詞調所有的聲情特征。同一句斷,可選擇標注問號、嘆號與句號。但若標問號,則可能失去感嘆、憂傷的聲情特點;若標嘆號,情感又過于濃郁,加強了句尾氣勢,則會造成句式重心偏移及整首詞情感意蘊的改變;若標句號,有戛然而止的終結之意,又與詞尾余韻悠揚的特點相悖。在特定語境中,句讀不僅表示語句意義的完整和停頓時間的長短,也兼顧到語言的神采和情態(tài)。標點符號在使詞句意義更加明確、情感更加鮮明的同時,卻與詞體的陌生化、模糊化與跳躍性等特征相矛盾。由于詞體中“三字逗”、“三字尾”、“折腰句”的存在,單憑詞意標點不但無法起到應有的規(guī)范作用,反而會妨礙和破壞詞體固有的節(jié)奏、聲情和韻律。一些特別句法,諸如倒裝、嵌入、前置等,加上標點后,反易造成句式的紊亂。因此,一些現(xiàn)當代詩歌作品,為克服標點符號對節(jié)奏、韻律的影響,常常只是分行,不加或少加標點。詞的標點應盡量保證其節(jié)奏、聲情、韻律的呈現(xiàn),不能為了意思的明白而濫用標點,更不能讓標點束縛了詞的更為豐富的聲情表達。因此,詞的標點,應遵循以下幾種規(guī)范。(一)適當保留長句和短句一是嚴守格律,短句不宜再分。對于現(xiàn)行詞體格律中的句式,有學者主張“短句仍可再分”,以達到更好了解詞義的目的,如將辛棄疾《水龍吟》“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斷為“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朱淑真《減字木蘭花》“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斷為“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69。若按詞譜斷句,不加上這些瑣碎的標點,對于詞義理解并無妨礙。即使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沒必要將這些并列詞組再次分割。二是適當保留長句。詞又名“長短句”,即由不同的長句和短句構成。如果將長句都截為短句,也就不是“長短句”了。七言以上的長句,往往自成一體,反映了旋律的行進、語氣的蓄積和情感的醞釀。長短句錯綜變化,節(jié)奏前后呼應,或鏗鏘有力,或纏綿悱惻,既是曲式結構的需要,也是情感表達的需要,因此不宜截長補短。李煜《虞美人》詞中的九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應斷于何處,歷來聚訟紛紜。根據(jù)詞體特征,此句還是不予斷開較好。我們不能以一己的理解與習慣而扎籬下樁,限制不同讀者的解讀方式與想象空間。三是部分有爭議的句子可以存疑,不加標點較好。如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一詞有三種不同的標點方法:一是龍榆生《試談辛棄疾詞》一文在“英雄無覓”、“風流總被”后用逗號;一是唐圭璋《辛棄疾》一文在“英雄無覓”后用逗號,但將“風流總被”與下文連在一起斷句;一是以往的高中課本,以上兩處不加標點。龍、唐兩位先生是按照詞律來標點的,有人認為這種斷句不符合語意的停頓,“對整個詞的形象及讀時的感情”都有損害70。其實,詞的節(jié)奏并不全以語意為轉移。語意的停頓,不一定就是節(jié)奏的停頓。在歌唱中,“覓”、“被”與后面的“孫”、“雨”反而構成一個節(jié)拍,而“仲謀處”、“打風吹去”組成了另一個節(jié)拍。(二)詞體缺乏節(jié)奏、聲情與意境其一,逗號與句號的區(qū)別。不能用逗號或句號作為停頓時間長短的標志。詞中有有韻之句,有無韻之句,還有句中之逗,“有韻之句后面可以是逗號,也可以是除了頓號以外的其他點號,這要根據(jù)詞意來定。無韻之句后面一般用逗號,也可以是問號,但決不可用句號。句中之逗則用頓號”71。逗號與句號雖然都相當于古代的“句”,但它們之間還是有嚴格區(qū)別的。辛棄疾《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一詞結拍,曾有三種標點:一是初中課本中“塞外聲”、“身后名”后面用逗號,一是李長之《談辛詞》標為句號,一是鄧廣銘《辛棄疾傳》加句號與破折號。其中,用句號或句號加破折號更能體現(xiàn)語氣的轉折,突出“所有的豪情壯志都在悠悠歲月中消磨了”的思想情感70。用逗號,上下句的語意可能更為連貫、完整,但停頓的時間較句號短,無法體現(xiàn)“沙場秋點兵”、“可憐白發(fā)生”的沉著情感,也不能更好體現(xiàn)現(xiàn)實與夢想的巨大差距。其二,頓號與逗號的區(qū)別。萬樹云:“詞中惟五言七言句最易淆亂……其上三下四者,皆注‘豆’字于第三字旁,使人易曉無誤,整句為‘句’,半句為‘讀’。”72頓號代表節(jié)奏的停頓,相當于“讀”。逗號是分句之間的停頓,相當于“句”,卻又比句號停頓時間短。逗號停頓時間介于頓號與句號之間,也就是“句”、“讀”之間,因此,常會出現(xiàn)將逗號與頓號混淆的情形。詞中有大量“三字逗”,上三下四的七言、上三下三的六言,中間可斷可不斷。若在非韻處斷開的話,應用頓號而不能用逗號。如辛棄疾《賀新郎》:“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背疼颉犊嵯嗨肌?“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算未抵”、“欲住也”、“欲去也”后面或用頓號,或將“也”作夾韻而句斷,但不應用逗號。逗號相較頓號停頓時間較長,意思相對獨立,一定程度上會隔斷文脈情思。其三,頓與讀的區(qū)別。有的斷句采用了句、讀、頓三分標注法,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業(yè)合作經營合同
- 醫(yī)療健康信息化項目投資合同
- 2025-2030年中國方瓶貼標機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智能物流系統(tǒng)建設投資合同
- 硫化紅GGF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羊胎素爽膚水行業(yè)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摩托車擦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有色化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在線旅游平臺公司資產轉讓合同
- 2025年度工業(yè)鋁材焊接服務合同樣本(焊接技術)
- 2024年小升初語文入學分班測試卷四(統(tǒng)編版)
- 流行文化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研究
- 中國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官方-2023年度商業(yè)健康保險經營數(shù)據(jù)分析報告-2024年3月
- 設計質量管理和保證措施及設計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措施
- 2024電力系統(tǒng)安全規(guī)定
-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閱讀理解專項訓練20篇(含答案)
- 科技論文圖表等規(guī)范表達
- 高考寫作指導議論文標準語段寫作課件32張
- 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英語統(tǒng)一考試模擬演練八省聯(lián)考解析
- 華能火力發(fā)電機組節(jié)能降耗技術導則(2023年版)
- 基礎知識3500個常用漢字附拼音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