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二百年-重構近代文化史的必要與可能_第1頁
東亞二百年-重構近代文化史的必要與可能_第2頁
東亞二百年-重構近代文化史的必要與可能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亞二百年——重構近代文化史的必要與可能報告人:劉建輝,位旅日學者,長期就學和任教于日本,現(xiàn)為日本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代表作:《魔都上海》、《日中二百年》時間:2014年6月23日以往,在19世紀后民族主義的影響下,我們所有的文學史、文化史,都是以一國為單位,在切割了與他國關系的語境下,來進行敘述的,諸如:中國文學史、日本文學史等等,然而,這一行為,既相悖于文學、文化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完全與真正的歷史現(xiàn)實相違。眾所周知,中、日、韓、越東亞四國的文學與文化,無論在古代還是現(xiàn)在,都是互相影響,相互交錯,密不可分的。在古代,有漢字、漢文,有儒教、道教將其融合為一體。近代以后,在西力東漸、西學東漸的大潮下,東亞四國,更以相互借鑒、相互支撐的形式完成了各自的文化轉(zhuǎn)型,在一個整體的語境下,相繼接受了西方文化與文明的沖擊。所以,僅就近200年的東亞文學與文化而言,將其切割成各國的國別史,是無法再現(xiàn)其真實歷史過程的?;谝陨显颍緢蟾鏀M以近代中日文學與文化的交流為中心,通過對其相互影響,相互交錯的種種歷史事例的分析,力圖解構乃至超越以往的國別史敘述,試嘗性地提供一種方法或角度去研究這一區(qū)域的文學與文化的歷史。引言——何為近代東亞文化史200年的時間與中日韓越的空間設定時間與空間的設定理由由比較研究轉(zhuǎn)向綜合研究近代東亞——接受西方的文化共同體中華帝國的崩潰(19世紀)與日本帝國的興起(20世紀)日本“帝國”文化圈以及其間的文化互動相互支撐的東亞——概念、語言、自我認同、文學、文化、旅行機制等概念·concept馬禮遜來華的意義四大英華詞典在東亞的影響漢譯西書、報紙、雜志的作用19世紀中葉的上海文化與日本的明治維新明治知識分子加工與創(chuàng)造的近代概念非日本莫屬的漢字·語言操作晚清新詞——概念的中國回流概念的語際間旅行語言·language近代日本文體的成立上邊廣州上海的傳教士的活動作為西洋文化·文明載體的傳教士漢文(漢譯西書)漢譯西書的日本傳人幕末時期漢文體的流行(日記·游記)從教養(yǎng)(江戶時代)到實學(明治以降)明治漢文之“文藝復興”作為公用文的成立近代日本語誕生的母胎(明治漢文體成立之理由:“敘事”能力、“造語”能力、從構造上把握表現(xiàn)對象的特點、邏輯性、豐富的典故、大量的既存概念)西村茂樹·中村敬宇(正直)簡易日本漢文體的中國回流:通過政治小說翻譯的傳播梁啟超日文速成法——“和文漢讀法”(1900)的提倡與功效造語·概念(二字熟語)等的逆輸入非日本人莫屬的造語能力(同意重疊等)梁氏文體=新文體的擴散與影響五四白話誕生的母胎語際間的“文體”旅行(中國——日本)借助他者的自我變革互為成立契機的特征自我認同·identity明治維新日本民族認同的成立與中國表象甲午時期日本與日本人論的盛行“日本”的成立與對中韓的異化近代國家的三個要素:國家觀念、勤勞觀念、衛(wèi)生觀念甲午戰(zhàn)后的“自虐史觀”梁啟超等對來自日本之中國表象的再生產(chǎn)魯迅、戴季陶的中日國民性議論與日本的中國表象產(chǎn)生自日本的中國“自畫像”文學·literature文學的“發(fā)現(xiàn)”)——;梁啟超對傳統(tǒng)觀念的顛覆晚清小說共達一千種以上,翻譯小說占其三分之二,而日本小說,包括翻案和轉(zhuǎn)譯,可以確認有一百種以上梁對于“政治小說”的提倡,使得原本既具有這種傾向,但卻未被明確意識到的中國文學特有的政治性和其社會作用。第一次以非常明確的形式被“發(fā)現(xiàn)”使小說得以上升到與正統(tǒng)的詩文,即“文以載道”的“文”相等,甚至較其更高的地位這兩者的顛倒,至少在觀念上,氏使小說贏得了作為“文學”的正統(tǒng)性大批日本左翼文化人來華內(nèi)山書店等的作用30年代初,最多年售日文書籍80000冊,其中三分之二為中國讀者文化·culture歷史學中的“上青天”(上?!で鄭u·天津)實為“上廣大青天”(上?!V州·大連·青島·天津)“近代性”鎖鏈城市中國(北方)殖民地城市空間的形成廣場與環(huán)狀線道路大連式城市空間的“大爆炸”上海洋畫壇的日本畫派——陳抱一被日本“發(fā)現(xiàn)”的中國畫大師——吳昌碩與齊白石旅行(移動)1911年,鴨綠江鐵橋竣工——朝鮮鐵路·滿洲鐵路連接日歐國際聯(lián)絡運輸成立1912年,日本郵船·東洋汽船·滿鐵共同出資成立日本旅行會社發(fā)行經(jīng)由滿鐵的世界一周周游券和東半球周游券JTB于滿韓各地及上海等設立事務所1924年日本旅行文化協(xié)會成立旅游機制的意義:旅游與“中國”再發(fā)現(xiàn)國家意識,國民意識的形成古典文本的景觀化實物古跡的話語化作為制度的旅游JTB的作用景觀美意識的交錯結語——東亞文化史構筑的必要性200年來東亞時空的“一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