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婦科學:經斷前后諸證_第1頁
中醫(yī)婦科學:經斷前后諸證_第2頁
中醫(yī)婦科學:經斷前后諸證_第3頁
中醫(yī)婦科學:經斷前后諸證_第4頁
中醫(yī)婦科學:經斷前后諸證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婦科學:經斷前后諸證婦女在絕經前后出現(xiàn)烘熱面赤,進而汗出,精神倦怠,煩躁易怒,頭暈目眩,耳鳴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熱,或伴有月經紊亂等與絕經有關的癥狀,稱“經斷前后諸證”,又稱“經絕前后諸證”。這些證候常參差出現(xiàn),發(fā)作次數(shù)和時間無規(guī)律性,病程長短不一,短者數(shù)月,長者可遷延數(shù)年以至十數(shù)年不等。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更年期綜合征,雙側卵巢切除或放射治療后雙側卵巢功能衰竭者,也可出現(xiàn)更年期綜合征的表現(xiàn)。[病因病機]本病的發(fā)生與絕經前后的生理特點有密切關系。婦女49歲前后,腎氣由盛漸衰,天癸由少漸至衰竭,沖任二脈氣血也隨之而衰少,在此生理轉折時期,受內外環(huán)境的影響,如素體陰陽有所偏勝偏衰,素性抑郁,宿有痼疾,或家庭、社會等環(huán)境改變,易導致腎陰陽失調而發(fā)病?!澳I為先天之本”,又“五臟相移,窮必及腎”,故腎陰陽失調,每易波及其他臟腑,而其他臟腑病變,久則必然累及于腎,故本病之本在腎,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臟、多經,致使本病證候復雜。常見的分型有腎陰虛和腎陽虛。一、腎陰虛素體陰虛血少,經斷前后,天癸漸竭,精血衰少,復加憂思失眠,營陰暗損,或房事不節(jié),精血耗傷,或失血大病,陰血耗傷,腎陰更虛,臟腑失養(yǎng),遂致經斷前后諸證發(fā)生。二、腎陽虛素體虛弱,腎陽虛衰,經斷前后,腎氣更虛,復加大驚卒恐,或房事不節(jié),損傷腎氣,命門火衰,臟腑失煦,遂致經斷前后諸證發(fā)生。[辨證論治]辨證以腎陰陽之虛為主,治療以調治腎陰陽為大法,若涉及他臟者,則兼而治之。一、腎陰虛型主要證候:經斷前后,頭暈耳鳴,腰酸腿軟,烘熱汗出,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口燥咽干,或皮膚瘙癢,月經周期紊亂,量少或多,經色鮮紅,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證候分析:經斷前后,天癸漸竭,腎陰不足,精血衰少,髓海失養(yǎng),故頭暈耳鳴;腰為腎府,腎主骨,腎之精虧血少,故腰酸腿軟;腎陰不足,陰不維陽,虛陽上越,故烘熱汗出;水虧不能上制心火,心神不寧,故失眠多夢;腎陰不足,陰虛內熱,津液不足,故五心煩熱,口燥咽干;精虧血少,肌膚失養(yǎng),血燥生風,故皮膚瘙癢:腎虛天癸漸竭,沖任失調,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經周期紊亂,經量少或多,色鮮紅。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也為腎陰虛之征。治療法則:滋腎益陰,育陰潛陽。方藥舉例:六味地黃丸(《兒藥證直訣》)加生龜板、生牡蠣、石決明。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若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火,以致心腎不交者,癥見心煩失眠,心悸易驚,甚至情志失常,頭暈健忘,腰酸乏力,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治宜滋陰補血,養(yǎng)心安神,方用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剖》)。人參、玄參、當歸身、天冬、麥冬、丹參、茯苓、五味子、遠志、桔梗、酸棗仁、生地、朱砂、柏子仁若腎陰虧,水不涵木致肝腎陰虛者,癥見頭暈耳鳴,兩脅脹痛,口苦吞酸,外陰瘙癢,舌紅而干,脈弦細。治宜滋腎養(yǎng)肝,方用一貫煎(《柳州醫(yī)話》)。沙參、麥冬、當歸、生地、川楝子、枸杞子若肝腎陰虛甚,以致肝陽上亢者,癥見眩暈頭痛,耳鳴耳聾,急躁易怒,面色紅赤,舌紅,苔薄黃,脈弦有力。治宜育陰潛陽,鎮(zhèn)肝熄風,方用鎮(zhèn)肝熄風湯(《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白芍、玄參、天冬、川棟子、生麥、芽茵、陳甘草若情志不遂,以致肝郁化熱者,癥見頭暈目眩,口苦咽干,心胸煩悶,口渴飲冷,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治宜疏肝解郁清熱,方用丹梔逍遙散。二、腎陽虛型主要證候:經斷前后,頭暈耳鳴,腰痛女哳,腹冷陰墜,形寒肢冷,小便頻數(shù)或失禁,帶下量多,月經不調,量多或少,色淡質稀,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而遲。證候分析:經斷前后,腎氣漸衰。腎主骨生髓,腰為腎府,腎虛則髓海、外府失養(yǎng),故頭暈耳鳴,腰酸腿軟;腎陽虛下焦失于溫煦,故腹冷陰墜;膀胱氣化失常,關門不固,故使小便頻數(shù)或失禁;氣化失常,水濕內停,下注沖任,損傷帶脈,約固無力,故帶下量多;腎陽虛沖任失司,故月經不調,量多或少;血失陽氣溫化,故色淡質??;腎陽虛命火衰,中陽不振,故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腎主黑,腎陽虛腎水上泛,故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而遲,也為腎陽虛衰之征。治療法則:溫腎壯陽,填精養(yǎng)血。方藥舉例:右歸丸。若腎陽虛不能溫運脾土,致脾腎陽虛者,癥見腰膝酸痛,食少腹脹,四肢倦怠,或四肢浮腫,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緩。治宜溫腎健脾,方用健固湯加補骨脂、仙靈脾、山藥。若腎陰陽俱虛者,癥見時而畏寒惡風,時而潮熱汗出,腰酸乏力,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舌紅,苔薄,脈沉細。治宜補腎扶陽,滋腎養(yǎng)血,方用二仙湯(《中醫(yī)臨床方劑手冊》)加生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