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超聲波檢測混凝土缺陷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008超聲波檢測混凝土缺陷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008超聲波檢測混凝土缺陷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008超聲波檢測混凝土缺陷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008超聲波檢測混凝土缺陷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xxxx超聲波檢測混凝土缺陷作業(yè)指導書文件編號:版本號:分發(fā)號:編制:批準:生效日期:文件編號版本/版次xxxxxx頁數(shù)第1文件編號版本/版次xxxxxx頁數(shù)第18主題超聲波檢測混凝土缺陷作業(yè)指導書生效日期超聲波檢測混凝土缺陷作業(yè)指導書目的試驗結果是否正確,除了要求試驗儀器本身到達規(guī)定的精度外,同時還要求試驗人公正、準確,特制定本規(guī)程。適用范圍本規(guī)定適用于巖海公司非金屬超聲波檢測儀,也同時適用于其它型號的非金屬超聲波檢測儀檢測依據(jù)《超聲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guī)程》CECS21:2023;《建筑構造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2023。檢測設備38kHz檢測前預備超聲波檢測儀應滿足以下要求具有波形清楚、顯示穩(wěn)定的示波裝置;聲時最小分度為0.1μs;具有最小分度為1dB的衰減系統(tǒng);3:150μv;電源電壓波動范圍在標稱值±10%的狀況下能正常工作;連續(xù)正常工作時間不少于4h。換能器的技術要求選用。厚度振動式換能器的頻率宜承受20~250kHz32mm。當接收信號較弱時,宜選用帶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換能器。換能器的實測主頻與標稱頻率相差應不大于±10%1MPa檢測前應取得以下有關資料:工程名稱;檢測目的與要求;混凝土原材料品種和規(guī)格;混凝土澆筑和養(yǎng)護狀況;構件尺寸和配筋施工圖或鋼筋隱蔽圖;構件外觀質(zhì)量及存在的問題。依據(jù)檢測要求和測試操作條件,確定缺陷測試的部位(簡稱測位)。平。抹平砂漿必需與混凝土粘結良好。在滿足首波幅度測讀精度的條件下,應選用較高頻率的換能器。換能器應通過耦合劑與混凝土測試外表保持嚴密結合,耦合層不得夾雜泥砂或空氣。線與該鋼筋的最短距離不小于超聲測距的1/6。6.聲學參數(shù)的測量1等參數(shù)設置在某一檔并保持不變。換能器與混凝土測試外表應始終保持良好的耦合狀態(tài);動測讀光標所對應的位置與首波前沿基線彎曲的起始點有差異或者波幅自動測讀光標所對應的位置與首波峰頂(或谷底)有差異時,應重采樣或改為手動游標讀數(shù);游標至首波前沿基線彎曲的起始位置,同時調(diào)整幅度游標使其與首波峰頂(或谷底)相取聲時差值Δt(μs),1000/Δt(kHz);波形記錄:對于有分析價值的波形,應予以存儲?;炷谅晻r值應按下式計算:t=t-t或

(4.2.3)ci i o ci i ∞式中t——第i(μs);citi(μs);it——聲時初讀數(shù)(μs);o oo當承受厚度振動式換能器時,t。應參照儀器使用說明書的方法測得;當承受徑向振動式換能器時,too

應按附錄B規(guī)定的“時-距”法測得。超聲傳播距離(簡稱測距)測量:T、R離;T、R離;T、R換能器的鉆孔或預埋管內(nèi)邊緣之間的距離;測距的測量誤差應不大于±l%。裂縫深度檢測適用于超聲法檢測混凝土裂縫的深度。被測裂縫中不得有積水或泥漿等。單面平測法500mm單面平測法。平測時應在裂縫的被測部位,以不同的測距,按跨縫和不跨縫布置測點(布置測點時應避開鋼筋的影響)進展檢測,其檢測步驟為:1不跨縫的聲時測量:將TR緣間距(l100、150、200、250mm……分別讀取聲時值(ti),繪制“時-距”坐標7.2.1-1)或用回歸分析的方法求出聲時與測距之間的回歸直線方程:文件編號版本/版次xxxxxx頁數(shù)第4文件編號版本/版次xxxxxx頁數(shù)第48主題超聲波檢測混凝土缺陷作業(yè)指導書生效日期l=a+btil=a+bt圖7.2.1-1平測“時-距”圖 圖7.2.1-2繞過裂縫示意圖每測點超聲波實際傳播距離l為:l=l′+︱a︱ 〔7.2.1-1〕i式中l(wèi)i

——第i點的超聲波實際傳播距離(mm);l′——iR、T(mm);(mm)。不跨縫平測的混凝土聲速值為:v=b(km/s)進展跨縫的聲時測量:如圖(7.2.1-2)所示,將T、R換能器分別置于以裂縫為對稱t0的兩側,l′取100、150、200、250mm、……分別讀取聲時值i平測法檢測,裂縫深度應按下式計算:

,同時觀看首波相位的變化。li2li2(t0v/l)21iicim 1nh

5.2.2-1cihc ncii1

…….公式5.2.2-2式中 lih

——不跨縫平測時第i點的超聲波實際傳播距離(mm);i(mm);ciit0 i(μs);im——各測點計算裂縫深度的平均值(mm);hcn——測點數(shù)。裂縫深度確實定方法如下:跨縫測量中,當在某測距覺察首波反相時,可用該測距及兩個相鄰測距的測量值按公1hci

hci

的平均值作為該裂縫的深度值(h);c12計算hci

及其平均值hc hc hc hc下h 的平均值,作為該裂縫的深度值(h)。ci c、Rl、2、3……的位置,ti、波幅值Aifi。平面圖 (b)立面圖圖5.3.1 點布置示意圖可以判定裂縫深度以及是否在所處斷面內(nèi)貫穿。不密實區(qū)和空洞檢測本章適用于超聲法檢測混凝土內(nèi)部不密實區(qū)、空洞的位置和范圍。檢測不密實區(qū)和空洞時構件的被測部位應滿足以下要求:被測部位應具有一對(或兩對)相互平行的測試面;20。測試方法依據(jù)被測構件實際狀況,選擇以下方法之一布置換能器:當構件具有兩對相互平行的測試面時,可承受對測法。如圖8.2.1-1100~300mm,其它大型構造物可適當放寬),并編號確定對應的測點位置;8.2.1-2所示,在測位兩個相互平行的測試面上分別畫出網(wǎng)格線,可在對測的根底上進展穿插斜測;當測距較大時,可承受鉆孔或預埋管測法。如圖8.2.1-3或鉆出豎向測試孔,預埋管內(nèi)徑或鉆孔直徑宜比換能器直徑大5~10mm,預埋管或鉆孔間距宜為2~3m,其深度可依據(jù)測試需要確定。檢測時可用兩個徑向振動式換能器分別置于兩測孔中進展測試,或用一個徑向振動式與一個厚度振動式換能器,分別置于測孔中和平行于測孔的側面進展測試。圖8.2.1-2斜測法立面圖 (a)平面圖 (b)立面圖平面圖 〔b〕立面圖圖8.2.1-1對測法示意圖 圖8.2.1-3鉆孔法示意圖數(shù)據(jù)處理及特別點推斷x測位混凝土聲學參數(shù)的平均值〔m〕和標準差〔Sx〕應按下式計算:xm 1 Xx =n i

〔8.3.1-1〕((X2nm2)/(n1)ix式中 n——參與統(tǒng)計的測點數(shù)。特別數(shù)據(jù)可按以下方法判別:

〔8.3.1-2〕1X≥X1 2X≥X……,將排在后面明顯小的數(shù)據(jù)視為可疑,再將這些可疑數(shù)據(jù)中最大的一個(假n n+1定Xn)連同其前面的數(shù)據(jù)按本規(guī)程第8.3.1條計算出mxSxxxxxxx主題

文件編號頁數(shù)生效日期

第78o

X=m -λ.s0 x 1

(8.3.2—1)式中λ1

取值〔詳見標準)。XXX

及排列于其0 n n 0 n后的各數(shù)據(jù)均為特別值,并且去掉X,再用X~X 進展計算和判別,直至判不出特別n l n-1Xn

X0

Xn+1

放進去重進展計算和判別;2當測位中判出特別測點時,可依據(jù)特別測點的分布狀況,按下式進一步判別其相鄰測點是否特別:X=m0 x

-λ.s2

或X=m -λ0 x 3

.s (8.3.2—2)x式中λ、λ2 3

取值〔詳見標準)。當測點布置為網(wǎng)格狀時取λ;當單排布置測點時(如在聲2測孔中檢測)取λ。3注:假設保證不了耦合條件的全都性,則波幅值不能作為統(tǒng)計法的判據(jù)。定混凝土內(nèi)部存在不密實區(qū)和空洞的位置及范圍?;炷两Y合面質(zhì)量檢測一般規(guī)定本章適用于前后兩次澆筑的混凝土之間接觸面的結合質(zhì)量檢測。檢測混凝土結合面時,被測部位及測點確實定應滿足以下要求:測試前應查明結合面的位置及走向,明確被測部位及范圍;構件的被測部位應具有使聲波垂直或斜穿結合面的測試條件。測試方法9.2.2留意以下幾點:使測試范圍掩蓋全部結合面或有疑心的部位;T—Rl(T—R2(聲波傳播經(jīng)過結合面)換能器連線傾斜角測距應相等;測點的間距視構件尺寸和結合面外觀質(zhì)量狀況而定,宜為100~300mm。按布置好的測點分別測出各點的聲時、波幅和主頻值。xxxxxx主題

文件編號頁數(shù)生效日期

第889.2.2數(shù)據(jù)處理及推斷8.3.18.3.2統(tǒng)計和推斷。T—R2T—RlT—R2T~Rl顯著低時,則該點可判為特別測點。定混凝土結合面在該部位結合不良。10.現(xiàn)場檢測工作的安全措施。現(xiàn)場檢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