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3 物質構成的奧秘【考題猜想】(24大題型)-2023-2024學年化學九年級上冊期中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1.gif)
![專題03 物質構成的奧秘【考題猜想】(24大題型)-2023-2024學年化學九年級上冊期中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2.gif)
![專題03 物質構成的奧秘【考題猜想】(24大題型)-2023-2024學年化學九年級上冊期中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3.gif)
![專題03 物質構成的奧秘【考題猜想】(24大題型)-2023-2024學年化學九年級上冊期中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4.gif)
![專題03 物質構成的奧秘【考題猜想】(24大題型)-2023-2024學年化學九年級上冊期中考點大串講(人教版)(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f8eeceb0e76bd7de16f05b0d9b28e85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專題03物質構成的奧秘考點一構成物質的微粒【題型1】微粒的共性【題型2】用微粒的觀點解釋【題型3】分子運動實驗【題型4】探究分子運動快慢的影響因素【題型5】分子性質的綜合探究實驗【題型6】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物質【題型7】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題型8】有關分子、原子、離子的推理判斷【題型9】從微觀角度看物質的變化【題型10】從微觀角度看物質的分類考點二原子的結構【題型1】原子的構成【題型2】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題型3】離子的形成【題型4】原子和離子中各微粒數(shù)值的關系【題型5】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題型6】最外層電子在化學變化中的作用【題型7】相對原子質量考點三元素【題型1】元素的概念【題型2】自然界中元素含量【題型3】元素的種類、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題型4】物質的組成與構成【題型5】元素周期表結構及規(guī)律【題型6】原子結構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互相推斷【題型7】元素周期表信息與結構示意圖綜合考查考點一構成物質的微粒01微粒的共性【例1】今年,我國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團簇圖象,模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團簇中的水分子沒有空隙B.團簇中的水分子不再運動C.水蒸氣冷凝成水,分子間隔減小D.雙氧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答案】C【詳解】A、根據(jù)分子的特征知道,分子間有間隔,所以團簇中的水分子有空隙。A不正確;B、根據(jù)分子的特征知道,分子不斷運動,所以團簇中的水分子不斷運動。B不正確;C、水蒸氣冷凝成水,分子能量減小,分子間隔減小。C正確;D、雙氧水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冰由水分子構成。D不正確。綜上所述:選擇C?!咀兪?-1】在一定條件下,水在密閉容器里的冷卻過程中,溫度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其中X、Y、Z表示水分子別在t1、t2、t3三個不同時刻的存在狀態(tài),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水分子間的間隔:X>YB.水分子的運動速率:Y>XC.狀態(tài)Z時水分子靜止不動D.水在X→Y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答案】A【詳解】A、據(jù)圖可知,X狀態(tài)時水的溫度高于Y狀態(tài)時水的溫度,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大,所以水分子間的間隔:X>Y。A正確;B、據(jù)圖可知,X狀態(tài)時水的溫度高于Y狀態(tài)時水的溫度,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大,所以水分子的運動速率:X>Y。B不正確;C、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運動,所以狀態(tài)Z時水分子在運動。C不正確;D、水在X→Y過程中,由于溫度降低,分子間間隔變小,但分子本身沒有變化,所以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D不正確。綜上所述:選擇A。【變式1-2】我們學習的分子運動論屬于“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糖水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種分子B.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在不斷運動C.水與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分子構成不同D.水變?yōu)樗魵鈺r體積變大——水分子體積變大【答案】D【詳解】根據(j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环肿又g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窘獯稹拷猓篈、糖水是混合物,是因為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含有不同種分子,故選項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B、墻內開花墻外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的緣故,故選項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C、水與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過氧化氫是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的,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不符合題意;D、水變成水蒸氣體積變大,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并不是體積變大,故選項解釋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02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例2】下列對于宏觀現(xiàn)象的微觀解釋中錯誤的是A.600L氧氣在加壓條件下可裝入容積為4L的鋼瓶中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B.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因為分子受熱體積變大C.濕衣服晾在太陽曬著的地方干得快,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D.非吸煙者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答案】B【詳解】A、600L氧氣在加壓條件下可裝入容積為4L的鋼瓶中是因為壓強變大,分子間間隔減小,故A選項正確;B、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鼓起來,是因為受熱時分子間距離增大,不是分子變大,故B選項錯誤;C、濕衣服晾在太陽曬著的地方干得快,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故C選項正確D、非吸煙者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是因為分子是運動的,有害分子運動到其他位置,故D選項正確;故選B。【變式2-1】把白糖加入水里,白糖“消失”了。這一現(xiàn)象無法說明A.分子很小 B.分子分成了原子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間有間隔【答案】B【詳解】A、白糖加入水中“消失”,說明分子很小,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白糖“消失”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過程中分子種類不變,不會分成原子,該選項符合題意;C、白糖加入水中“消失”,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白糖加入水中“消失”,說明分子間有間隔,白糖分子均勻分散到水分子間隔之間,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變式2-2】下列關于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中,不正確的是A.吹漲氣球,氣球內氣體分子數(shù)目增加B.將二氧化碳氣體制成干冰后體積變小,因為分子體積變小C.過氧化氫能殺菌消毒而水不能,因為分子構成不同D.水銀(汞)溫度計測量體溫的原理:溫度改變,原子間的間隔發(fā)生變化【答案】B【詳解】A、吹漲氣球,吹入氣體,氣球內氣體分子數(shù)目增加,故A正確;B、二氧化碳氣體制成干冰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間隔變小的緣故,分子體積不變,故B錯誤;C、過氧化氫能殺菌消毒而水不能,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故C正確;D、原子間有間隔,水銀(汞)溫度計測量體溫的原理是溫度改變,原子間的間隔發(fā)生變化,故D正確。故選:B。03分子運動實驗【例3】如圖所示,是探究分子不斷運動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將滴有酚酞的濾紙條放在試管里,放在實驗桌上(如圖1所示),用膠頭滴管向棉花團上滴幾滴濃氨水,可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說明分子不斷運動。(2)小明同學做此實驗時,發(fā)現(xiàn)濾紙條沒有變色,而試管口的棉花團卻變成了色。導致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錯誤操作可能是。(3)與圖2(課本中的)裝置相比,左圖裝置的優(yōu)點是。【答案】(1)濾紙條上的酚酞溶液由右向左依次變紅(2)兩種藥品滴反了(3)節(jié)約藥品,更環(huán)保【詳解】(1)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氨水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將滴有酚酞的濾紙條放在試管里,放在實驗桌上(如圖1所示),用膠頭滴管向棉花團上滴幾滴濃氨水,可以觀察到濾紙條上的酚酞溶液由右向左依次變紅的現(xiàn)象,說明分子不斷運動;(2)由于濃氨氣具有揮發(fā)性,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而酚酞試液不具有揮發(fā)性,如果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試管里濾紙條沒有變色,而試管口所塞的棉花卻變成了紅色,導致這種現(xiàn)象產生錯誤操作可能是兩種試劑加反了(3)用圖1的裝置證明分子在不斷運動比圖2課本中裝置,優(yōu)點是防止氨氣進入空氣導致污染,即實驗更環(huán)保,同時用藥品較少,即更節(jié)約。【變式3-1】如圖所示,用支管連接好試管和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內固定一根濕潤的酚酞紙條。實驗一:將濃氨水加入左側試管中,3min后觀察到ab段紙條先變紅。實驗二:換一根濕潤的酚酞紙條,微熱試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使用氣球能夠平衡該裝置的氣壓B.ab段紙條先變紅,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C.對比實驗一、二,實驗二中紙條會更快變紅D.若將試管置于冰水中,酚酞紙條將不會變紅【答案】D【詳解】A、題圖所示實驗中,加熱左側試管會導致試管內溫度升高,氣壓增大,使用氣球是為了緩沖管內氣壓的驟然升高,故正確;B、ab段紙條先變紅,說明分子不停做無規(guī)則運動,還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故正確;C、實驗二微微加熱試管,發(fā)現(xiàn)ba段濾紙條更快變紅,所以實驗一和實驗二對比說明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故正確;D、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如果將左側試管放入冰水中,濕潤的酚酞濾紙條也會變紅,只是慢一些,故錯誤。故選D。04探究分子運動快慢的影響因素【例4】在學習微粒的有關知識時,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提示:濃氨水易揮發(fā),產生刺鼻氣味)。
(1)圖Ⅰ實驗中,甲燒杯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用微觀粒子的觀點解釋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2)圖Ⅱ實驗中,老師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已知:氨氣與氯化氫相遇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氯化銨,氯化銨是白色固體。①氨氣與氯化氫氣體反應的現(xiàn)象為白煙,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②氨氣比氯化氫氣體密度小,實驗中觀察到有白煙產生,白煙最濃厚的位置在(選填“a”、“b”或“c”)處?!敬鸢浮?1)酚酞溶液變紅分子在不斷運動(2)氨氣+氯化氫氯化銨a【詳解】(1)圖Ⅰ實驗中,丙燒杯中的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氨氣分子運動到甲燒杯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使甲燒杯中酚酞溶液變紅,因為分子總是不斷運動的。(2)①氨氣與氯化氫氣體反應生成氯化銨,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氨氣+氯化氫氯化銨;②實驗開始時同時擠入濃氨水和濃鹽酸,一會兒后v型管中產生大量白煙,此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在不斷的運動;氨氣比氯化氫氣體密度小,所以氨氣分子運動速率大于氯化氫分子的運動速率,因此白煙最濃厚的地方是a?!咀兪?-1】化學課上,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做以下實驗探究分子運動。
實驗Ⅰ: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觀察到酚酞溶液不變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觀察到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由此說明酚酞溶液遇蒸餾水不變色,而遇濃氨水會變紅(或變色)。實驗Ⅱ(如圖甲所示):燒杯A的現(xiàn)象是;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設計實驗Ⅲ(如圖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并簡要說明理由:。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丙。
【實驗操作】a.向B、C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mL的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b.在A、D試管中分別加入2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Ⅱ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痉治鲇懻摗浚?)進行操作b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2)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氨分子在不斷運動;②?!痉此荚u價】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實驗的優(yōu)點是?!就卣寡由臁啃傄矊υ搶嶒灥难b置進行了改進,他用如圖丁所示裝置能和小明的實驗得出同樣的結論。實驗時,他先將少量濃氨水滴在A試管的棉花上,觀察到白色棉花變紅色,再打開止水夾,幾秒后觀察到B試管中的棉花也變紅,說明氨分子在不斷運動。要想得出小明的另一點結論,小剛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酚酞溶液變紅色氨分子由B燒杯運動到A燒杯使酚酞溶液變紅色無必要,因為甲實驗中A燒杯中已證明蒸餾水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C試管中溶液先變紅,B試管中溶液后變紅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對空氣無污染;或現(xiàn)象對比明顯將A試管放入熱水中作對比【詳解】實驗II:酚酞溶液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所以小燒杯A中酚酞溶液變紅色,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觀察到酚酞溶液不變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觀察到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由此說明酚酞溶液遇蒸餾水不變色,而遇濃氨水會變紅色;沒有必要;蒸餾水不能使酚酞變紅,在實驗I中,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觀察到酚酞溶液不變色,已經(jīng)可以證明了;[分析討論](1)BC中的酚酞溶液均變?yōu)榧t色,因為D中的濃氨水加熱,所以運動速度更快,所以試管C變色更快;(2)由此可以得列的實驗結論是濃氨水顯堿性或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反思評價]該實驗是在密封體系,不同溫度下進行的,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實驗的優(yōu)點是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現(xiàn)象對比明顯,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劇烈程度的差異。[拓展延伸]要證明分子運動速度與溫度有關,只需要控制溫度為唯一變量,所以要再進行一組實驗,裝置與丁裝置一樣,其余操作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將試管浸入熱水中,然后比較兩組實驗試管中棉花變紅程度的快慢。05分子性質的綜合探究實驗【例5】興趣小組進行以下實驗,探究微粒的性質。
(1)如圖1所示燒杯A中裝有20mL蒸餾水,并滴入了幾滴酚酞試液,燒杯B中裝有10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將A、B罩起來。一段時間后,燒杯(填字母)中的液體由無色變?yōu)榧t色,說明分子具有性質。(2)化學興趣小組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圖2)。在兩個Y形管的左側管和右側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無色酚酞試液和濃氨水,同時進行甲、乙兩個實驗,最先出現(xiàn)明顯現(xiàn)象的是(填“甲”或“乙”)。該實驗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有關。(3)如圖3所示,用兩支氣密性良好且大小相同的醫(yī)用注射器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頂住針孔末端的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裝有空氣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壓縮,原因是?!敬鸢浮?1)A不斷運動的(2)乙溫度(3)分子之間有間隔,且氣體分子間的間隔大于液體分子間的間隔【詳解】(1)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從B燒杯中揮發(fā)出氨氣,部分氨氣分子運動進入A燒杯中水結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變紅,一段時間后,燒杯A中的液體由無色變?yōu)榧t色,說明分子具有不斷運動的性質,故填:A;不斷運動的;(2)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圖2實驗中甲在常溫下進行,乙在80℃的熱水中進行,則同時進行甲、乙兩個實驗,最先出現(xiàn)明顯現(xiàn)象的是乙,該實驗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故填:乙;溫度;(3)分子之間有間隔,氣體分子間隔>液體分子間隔>固體分子間隔,則裝有空氣的注射器更容易被壓縮,原因是分子之間有間隔,且氣體分子間的間隔大于液體分子間的間隔,故填:分子之間有間隔,且氣體分子間的間隔大于液體分子間的間隔?!咀兪?-1】在宏觀和微觀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以下是音樂學?;瘜W興趣小組對分子的探究,請完成有關問題。
(1)圖一實驗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2)圖二實驗中B燒杯中液體變成紅色,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3)同學們在進行圖二實驗時,聞到刺激性氣味,于是展開小組討論,設計了如下實驗改進方案。
圖中使用的無色透明塑料瓶完全相同,瓶內用細線固定有用濾紙折疊成相同的小紙花,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按照圖五的操作方式分別用注射器向圖三和圖四的塑料瓶中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然后將針孔處密封,再將兩個塑料瓶分別同時放入等體積的冷水和40℃的熱水中。①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②通過改進方案,本實驗比圖二實驗具有的優(yōu)點有?!敬鸢浮?1)分子間有間隔(2)分子在不斷運動(3)圖三、圖四中紙花從下到上依次變紅,圖四紙花變紅的速度比圖三快更環(huán)保、節(jié)約藥品、可以得出溫度與分子運動速度的關系等【詳解】(1)分子間有間隔,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彼此進入分子的間隔中,導致總體積變小。圖一實驗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分子間有間隔。(2)濃氨水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氨氣分子不斷運動,運動到酚酞溶液中和水結合形成氨水。氨水為堿性,能使酚酞變紅。圖二實驗中B燒杯中液體變成紅色,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分子在不斷運動。(3)①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運動越快。所以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圖三、圖四中紙花從下到上依次變紅,圖四紙花變紅的速度比圖三快。②改進方案密閉,氨氣不會進入空氣污染空氣。改進實驗只需噴灑少量酚酞溶液和使用少量的(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濃氨水,節(jié)約藥品。圖三、圖四對比可以說明溫度越高運動越快而圖二實驗不能。所以優(yōu)點有更環(huán)保、節(jié)約藥品、可以得出溫度與分子運動速度的關系等?!咀兪?-2】U型玻璃管是常見的化學儀器,在實驗中有廣泛的應用。
(1)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質,按照圖1進行實驗,打開玻璃旋塞,觀察到,該實驗說明分子,濕棉花的作用是。(已知:①濃氨水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②濃氨水會揮發(fā)除氨氣;③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極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氨水)(2)探究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的關系【進行實驗】如圖2所示:用注射器抽取30mL濃氨水,打開止水夾,推動注射器的活塞將濃氨水通過導管擠入裝置下端兩側玻璃管內,并迅速將裝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時浸入盛有等體積的熱水和冷水中。觀察到(填“左側”或“右側”)玻璃管內濕潤的酚酞濾紙條自下而上變紅的速率加快,說明溫度越高,。(3)探究分子運動速率與分子質量的關系【猜想假設】猜想1: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越快:
猜想2: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越慢?!静殚嗁Y料】①濃鹽酸會揮發(fā)出氯化氫(HCl)氣體,濃氨水會揮發(fā)出氨氣(NH3),兩種氣體反應會產生白煙,即生成新物質氯化銨(NH4Cl):②氯化氫(HCl)分子質量大于氨氣(NH3)分子質量?!驹O計實驗】步驟現(xiàn)象結論組裝圖3裝置,在玻璃管左右兩端分別放置沾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觀察現(xiàn)象。玻璃管(填“A”、“B”或“C”)處先看到白煙猜想1正確【實驗拓展】(4)如圖所示裝置為“碘錘”,加熱密封錘形玻璃泡內的碘顆粒,觀察到玻璃泡內充滿紫紅色碘蒸氣。從微觀角度解釋加熱后碘錘中充滿紫紅色碘蒸汽的原因?!敬鸢浮?1)石蕊試液的試紙從左到右先后變藍不斷運動防止多余的氨氣逸出污染空氣(2)左側分子的運動速度越快(3)C(4)溫度升高,碘分子間的間隔變大,紫紅色的碘蒸汽占據(jù)整個玻璃泡【詳解】(1)氨分子不斷運動,運動到石蕊試紙時,與水形成顯堿性的氨水,石蕊遇堿性物質顯藍色,打開玻璃旋塞,觀察到滴有石蕊試液的試紙從左到右先后變藍,該實驗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濕棉花能吸收氨氣,防止多余的氨氣逸出污染空氣;(2)如圖2所示:用注射器抽取30mL濃氨水,打開止水夾,推動注射器的活塞將濃氨水通過導管擠入裝置下端兩側玻璃管內,并迅速將裝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時浸入盛有等體積的熱水和冷水中。觀察到左側玻璃管內濕潤的酚酞濾紙條自下而上變紅的速率加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度越快;(3)猜想1正確,則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越快,根據(jù)“氯化氫(HCl)分子質量大于氨氣(NH3)分子質量”,可知氨分子質量小于氯化氫分子質量,氨分子運動速度較快,玻璃管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4)碘錘中充滿紫紅色碘蒸汽的原因是:溫度升高,碘分子間的間隔變大,紫紅色的碘蒸汽占據(jù)整個玻璃泡。06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物質【例6】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下列物質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是A.水蒸氣 B.氯化鈉 C.二氧化碳 D.水銀【答案】D【詳解】A、水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構成的,錯誤。B、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錯誤。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錯誤。D、水銀(金屬汞)屬于金屬單質,是由汞原子直接構成的,正確。故選:D?!咀兪?-1】下列各組物質中,都由分子構成的一組是A.金和氧氣 B.水和氨氣C.汞和鐵 D.二氧化碳和硫酸銅【答案】B【詳解】A、金是金屬單質由金原子直接構成,氧氣是非金屬氣態(tài)單質由氧分子構成,不符合題意;B、水和氨氣都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構成的,符合題意;C、汞和鐵都屬于金屬單質,分別是由鐵原子、汞原子直接構成的,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硫酸銅是由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不符合題意。故選B?!咀兪?-2】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下列物質由離子構成的是A.O2 B.CuSO4 C.CO2 D.Au【答案】B【詳解】A、O2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故A錯誤;B、CuSO4是由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構成的,故B正確;C、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故C錯誤;D、Au是由金原子構成的,故D錯誤;故選B。07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例7】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一定是離子B.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C.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D.分子、原子不顯電性,而離子顯電性【答案】A【詳解】A.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帶電的粒子除了離子還有質子、電子等,故A錯誤;B.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所以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故B正確;C.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故C正確;D.原子不顯電性,分子由原子構成,所以分子也不顯電性,而離子是原子得失電子形成的帶電微粒,顯電性,故D正確;故選:A。【變式7-1】下面是四位同學對分子、原子、離子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確的是A.都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B.都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C.都是帶電的粒子 D.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答案】D【詳解】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此選項錯誤;
B.分子、原子、離子都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此選項錯誤;C.分子、原子不帶電,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此選項錯誤;
D.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此選項正確。故選D?!咀兪?-2】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被創(chuàng)造也可以被消滅 B.原子得失電子變成離子后,質量幾乎不變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之間有間隔,原子之間也有間隔【答案】C【詳解】A、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應,A說法正確;B、原子得失電子變成離子后,由于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故質量幾乎不變,B說法正確;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所以原子是可分的,只能說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燃,C說法不正確;D、分子之間有間隔,原子之間也有間隔,D說法正確;故選C。08有關分子、原子、離子的推理判斷【例8】“歸納推理”是化學學習過程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以下類推結果正確的是A.Na+、Cl-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為8,則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的粒子都是離子B.氮氣、氧氣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則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都是氣體C.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則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D.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則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答案】D【詳解】A、Na+、Cl-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為8,但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的粒子不都是離子,例如氖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也為8,故選項推理錯誤;B、氮氣、氧氣都是由分子構成的,但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不一定都是氣體,例如水是由分子構成的,但水常溫下是液體,故選項推理錯誤;C、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和原子不能籠統(tǒng)的比較大小,有的分子不一定比有的原子大,如氫分子比鐵原子小,故選項推理錯誤;D、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則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故選項推理正確。故選:D。【變式8-1】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確的是A.陽離子是帶正電荷的粒子,所以帶正電荷的粒子一定是陽離子B.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為8,所以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氣體的原子C.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則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D.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則純凈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答案】C【詳解】A、陽離子帶正電荷,但不是帶正電荷的粒子一定陽離子,質子也帶正電荷,選項錯誤;B、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為8,但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的粒子不一定屬于稀有氣體元素,如鎂離子不屬于稀有氣體元素,故選項錯誤;C、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則分子種類發(fā)生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選項正確;D、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純凈物不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汞是純凈物但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選項錯誤;故選C。09從微觀角度看物質的變化【例9】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是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圖是某密閉容器中氫氣燃燒并降至室溫的微觀示意圖。(1)從微觀過程可分析出,變化I的變化過程屬于(填“物理”或“化學”,下同)變化;Ⅱ的變化過屬于變化:從宏觀的角度看,變化I和變化Ⅱ的本質區(qū)別是;從微觀的角度看,變化I和變化Ⅱ的本質區(qū)別是。(2)變化I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最小微粒的名稱是。(3)下列關于變化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填寫序號);A.分子的種類不變 B.分子大小不變C.分子的數(shù)目改變 D.分子的化學性質不變(4)根據(jù)上圖能獲得很多信息,寫出一條與化學反應有關的信息?!敬鸢浮?1)化學物理是否生成了新物質分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2)氫原子和氧原子(3)ABCD(4)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詳解】(1)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I的過程是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分子,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II的變化只是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水分子本身沒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從宏觀的角度看,變化I是化學變化,變化II是物理變化,二者的本質區(qū)別是:是否生成新物質;從微觀的角度看,變化I中分子變了,屬于化學變化,變化II中的分子本身沒變,屬于物理變化,所以二者的本質區(qū)別是:分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2)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I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最小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3)變化Ⅱ是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屬于物理變化,分子的種類、分子大小、分子的數(shù)目、分子的化學性質均不變;故選:ABCD;(4)根據(jù)如圖與化學反應有關的信息是: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咀兪?-1】化學是在分子、原子的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下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①反應前方框中表示的是(選填“純凈物”、“混合物”)。②從微觀角度看,在該反應的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是,沒有變化的是。③該變化所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為?!敬鸢浮考儍粑镅趸肿友踉雍凸臃纸夥磻驹斀狻浚?)由圖可知反應前只有一種物質氧化汞,所以反應前方框中的物質為純凈物。(2)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所以在該反應中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是氧原子和汞原子的數(shù)目,發(fā)生變化的是氧化汞分子。(3)該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符合“一變多”屬于分解反應?!咀兪?-2】如圖是水發(fā)生變化的微觀結構模型。
①甲、乙兩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從微觀結構分析,該變化的特點是。②甲、乙兩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從微觀結構分析原因是:。③水分子中氫原子與氧原子之間是否有相互作用。④參加反應的反應物質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物質質量總和之間的關系是:(填“相等”、“無法確定”)【答案】乙反應前后分子間間隔增大,分子種類沒改變甲反應前后物質種類和結構不同,分子種類發(fā)生變化有相等【詳解】①由圖示可知,甲是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乙是水分子的間隔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則甲、乙兩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乙;從微觀結構分析,只是分子間間隔變化,分子的種類沒有發(fā)生變化,該變化的特點是反應前后分子間間隔增大,分子種類沒改變。②由圖示可知,甲是水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則甲、乙兩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甲;化學變化實質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則從微觀結構分析原因是:反應前后物質種類和結構不同,分子種類發(fā)生變化。③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所以任何原子間都會有靜電的吸引和排斥,水分子中氫氧原子間作用較強,氫氫之間作用非常弱,則水分子中氫原子與氧原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④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則開始反應物質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物質質量總和之間的關系是:相等。10從微觀角度看物質的分類【例10】下圖是某個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從圖中獲得的有關信息不正確的是A.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都沒有改變B.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分解反應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D.反應前是混合物,反應后是純凈物【答案】B【詳解】A、根據(jù)圖像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不變,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根據(jù)圖像可知反應前有兩種物質,反應后有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B錯誤,符合題意;C、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微粒,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C正確,不符合題意;D、反應前有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生成物只有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咀兪?0-1】小球“”和“”分別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微觀示意圖代表單質的是A. B.C. D.【答案】B【詳解】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又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解答】A、圖示中含有兩種分子,宏觀上代表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B、圖示中含有一種分子,宏觀上代表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該分子是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屬于單質,符合題意;C、圖示中含有一種分子,宏觀上代表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該分子是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屬于化合物,不符合題意;D、圖示中含有兩種分子,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故選B。【變式10-2】“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請按題目要求回答問題。(1)下列物質屬于單質的是;屬于氧化物的有。(填序號)①冰水混合物②過氧化氫溶液③鋁粉④氯化鉀⑤錳酸鉀⑥液氫(2)用“
”和“
”表示不同原子,如圖所示是某些粒子的示意圖,請?zhí)羁眨ㄌ钚蛱枺?/p>
①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單質是;②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是;③物質種類最多的是。【答案】(1)③⑥/⑥③①(2)BDE【詳解】(1)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水屬于氧化物;②過氧化氫溶液中存在過氧化氫和水,屬于混合物;③鋁粉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④氯化鉀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⑤錳酸鉀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⑥液氫(液態(tài)氫氣)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因此:屬于單質的是③⑥;屬于氧化物的有①;(2)A是同一種分子構成,該分子是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屬于單質;B是同種原子構成,屬于單質;C中存在兩種原子,存在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D是同一種分子構成,該分子是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屬于化合物;E中含有三種不同分子,存在三種物質,屬于混合物。因此:①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單質是圖B;②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是圖D;③物質種類最多的是E,一共三種物質??键c二原子的結構01原子的構成【例1】下列關于原子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電子構成;②通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③帶正電荷;④不顯電性;⑤不能再分;⑥體積大約相當于原子的體積;⑦質量大約相當于原子的質量A.③④ B.②③⑦ C.②⑥⑦ D.①⑤【答案】B【詳解】①通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但氫原子的原子核中只含有質子,沒有中子,則①錯誤;②通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則②正確;③原子核中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所以原子核整體帶正電,則③正確;④原子核整體帶正電,則④錯誤;⑤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可以再分,則⑤錯誤;⑥原子核占原子的體積很小,核外有很大的空間,則⑥錯誤;⑦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原子核的質量大約相當于原子的質量,則⑦正確,綜上,正確的有②③⑦,故應選B?!咀兪?-1】如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示意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b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均由a、b、c三種粒子構成C.原子中a與c的數(shù)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a和c上【答案】D【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量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所以a是質子、b是電子,c是中子?!驹斀狻緼、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a,故A錯誤;B、原子核由a質子、c中子兩種粒子構成,故B錯誤;C、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不一定相等,原子中a與c的數(shù)目不一定相同,故C錯誤;D、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故集中在a和c上,故D正確。故選D?!咀兪?-2】生物體死亡后,體內含有的碳-14會逐漸減少(稱為衰變)。因此科學家可通過測量生物體遺骸中碳-14的含量,來計算它存活的年代,這種方法稱之為放射性碳測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個質子與8個中子,在衰變時,一個中子變成質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關于新原子核的說法正確的是A.碳原子核,含7個質子,8個中子 B.碳原子核,含6個質子,7個中子C.氮原子核,含7個質子,7個中子 D.氧原子核,含7個質子,8個中子【答案】C【詳解】碳-14原子核中含6個質子與8個中子,在衰變時,一個中子變成質子,形成新的原子核,則于衰變后生成的新原子核中質子數(shù)為6+1=7,中子數(shù)為8-1=7,即衰變后生成的新原子核含7個質子,7個中子,為氮原子核。故選C。02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例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是分層排布的B.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C.非金屬元素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電子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D.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答案】B【詳解】A、由于核外電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同,所以原子中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故A說法正確;B、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也可以是離子,例如鈉離子屬于穩(wěn)定結構,故B說法錯誤;C、非金屬元素的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電子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故C說法正確;D、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最外層電子數(shù)大于4的,一般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得到電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小于4的,一般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失去電子,故D說法正確。故選B?!咀兪?-2】建立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請根據(jù)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為粒子之間的轉化關系圖,其中①表示的是。(2)圖乙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是(填字母).(3)圖乙中B、C屬于同種元素,因為相同。(4)圖乙中表示陽離子的有(填字母),其離子符號為.(5)圖乙中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6)圖丙為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當X=時,該粒子是原子。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答案】(1)原子(2)D(3)質子數(shù)相同(4)CMg2+(5)MgCl2(6)18為8【解析】(1)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故①表示的是原子;(2)只有一個電子層時,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具有多層電子時,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故圖乙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是CD,但是C中質子數(shù)大于核外電子數(shù),表示陽離子,D中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表示原子,故圖乙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是D;(3)圖乙中B、C屬于同種元素,因為質子數(shù)相同。(4)質子數(shù)大于核外電子數(shù),表示粒子失去電子帶正電,形成陽離子,圖乙中表示陽離子的有C;其質子數(shù)=12,表示12號原子鎂,失去兩個電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其離子符號為Mg2+;.(5)A中質子數(shù)為17,質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故A表示氯原子結構示意圖,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易得到1個電子形成帶1個單位負電荷的氯離子,B中質子數(shù)為12,質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故B表示是鎂原子結構示意圖,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易失去2個電子形成帶2個單位正電荷的鎂離子,圖乙中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Cl2;(6)圖丙為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即X=2+8+8=18,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咀兪?-1】下列各種微粒結構示意圖與表示的意義一致的是A.都屬于稀有氣體原子B.都屬于陰離子C.二者化學性質相似D.都是相對穩(wěn)定結構【答案】D【詳解】A、如圖所示,前者核內有10個質子,核外有10個電子,質子數(shù)等于電子數(shù)屬于原子,且為氖原子屬于稀有氣體原子,后者核內有11個質子是11號元素鈉元素,核外10個電子小于核內質子數(shù)是鈉離子,不屬于稀有氣體的原子,選項錯誤;B、前者質子數(shù)是17小于核外電子數(shù)18,屬于陰離子,后者核內18個質子等于核外18個電子屬于原子,選項錯誤;C、前者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8,具有穩(wěn)定結構,后者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2,小于4,易失去電子,不穩(wěn)定,選項錯誤;D、如圖所示,兩個粒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是9,都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選項正確;故選:D。03離子的形成【例3】如圖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鈉原子得到電子變成鈉離子B.氯原子形成氯離子時,質子數(shù)發(fā)生了改變C.該變化過程中,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發(fā)生了改變D.生成的氯化鈉固體中,離子是靜止不動的【答案】C【詳解】A、鈉原子失去電子變成鈉離子,錯誤;B、氯原子形成氯離子時,質子數(shù)沒有發(fā)生改變,錯誤;C、該變化過程中,鈉原子和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發(fā)生了改變,正確;D、生成的氯化鈉固體中,離子是不斷運動的,錯誤;故選:C?!咀兪?-1】下圖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鈉的形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Na與Na+的化學性質不同B.鈉跟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C.氯化鈉是由離子構成的物質D.鈉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形成陽離子,氯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陰離子【答案】D【詳解】A、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微粒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鈉原子和鈉離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故化學性質不同,A正確;B、從圖中可知,氯氣與鈉反應生成氯化鈉,B正確;C、從圖中可知,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C正確;D、從圖中可知,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陽離子,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形成陰離子,D錯誤。故選D?!咀兪?-2】下列關于離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B.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C.離子是一種不顯電性的粒子D.在化學反應中離子和原子可以相互轉化【答案】C【詳解】A、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正確;B、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正確;C、離子是顯電性的粒子,陽離子帶正電荷,陰離子帶負電荷,錯誤;D、化學反應中,原子可通過得失電子形成離子,離子也可通過得失電子形成原子,二者可相互轉化,正確;故選C。04原子和離子中各微粒數(shù)值的關系【例4】A、B是兩種不同元素的原子,A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X,Am+和Bn-;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B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A.X+m+n B.X-m-n C.X+m-n D.X-m+n【答案】B【詳解】設元素B的核電荷數(shù)是b,因為A的核電荷數(shù)為X,它的陽離子Am+,所以它的離子中帶有(X-m)個電子,因為陽離子Am+與元素B的陰離子Bn-電子層結構相同,即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所以b+n=X-m,即b=X-m-n。故選:B【變式4-1】已知四種離子:Xa+、Yb+、Zc-、Rd-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已知a>b,c>d,則它們核電荷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A.X>Y>R>Z B.Z>R>Y>X C.X>Y>Z>R D.Y>X>Z>R【答案】A【詳解】Xa+、Yb+、Zc-、Rd-四種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說明這四種離子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這四種離子核外電子數(shù)關系為X-a=Y-b=Z+c=R+d,且a>b,c>d,所以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的大小關系為X>Y>R>Z。故選A?!咀兪?-2】化學上用符號“”表示原子的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與中子數(shù)之和。已知和的電子層排布完全相同,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A.b-a=d-c B.a-n=c+m C.b-n=d+m D.a+n=c-m【答案】B【詳解】陽離子是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形成的,質子數(shù)-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電子數(shù)。陰離子是原子得到電子形成的,質子數(shù)+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電子數(shù)。所以a-n=c+m。故選B。05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例5】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陰離子的是A.
B.
C.
D.
【答案】D【詳解】A、核內質子數(shù)=16=核外電子數(shù)=2+8+6=16,表示原子,故A不符合題意;B、核內質子數(shù)=12>核外電子數(shù)=2+8=10,表示陽離子,故B不符合題意;C、核內質子數(shù)=8=核外電子數(shù)=2+6=8,表示原子,故C不符合題意;D、核內質子數(shù)=16<核外電子數(shù)=2+8+8=18,表示陰離子,故D符合題意;故選D。【變式5-1】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x=20,則該粒子是由一個原子得到兩個電子而形成的B.若x=19,則該粒子是陽離子C.若x=18,則該粒子是原子D.若x=17,則該粒子是Cl-【答案】A【詳解】A、若x=20,該粒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2+8+8=18,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其是由一個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的,該選項說法錯誤;B、若x=20,則其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該粒子為帶2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該選項說法正確;C、若x=18,則其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該粒子表示原子,該選項說法正確;D、若x=17,對應的元素為氯元素,又由于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該粒子為帶1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則其符號為Cl-,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咀兪?-2】填空:(1)金屬鐵是由(填“原子”、“分子”或“離子”,下同)構成的,氯化鈉是由構成的,氧氣是由構成的。(2)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后形成離子。某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①當a=時,該粒子是原子。②當a=8時,該粒子是(填“原子”、“陽離子”或“陰離子”)其符號為。③當a=13時,該粒子是(填“原子”、“陽離子”或“陰離子”),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敬鸢浮?1)原子離子分子(2)10陰離子O2-陽離子3【詳解】(1)金屬鐵由鐵原子構成;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故填:原子、離子、分子;(2)①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故a=2+8=10;②當a=8時,質子數(shù)小于核外電子數(shù),表示陰離子;質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8號元素是氧元素,故該粒子是氧離子,氧離子是氧原子得到2個電子后形成的,從而帶上2個單位的負電荷,表示為:O2-;③當a=13時,質子數(shù)大于核外電子數(shù),表示陽離子;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故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為2、8、3,故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3。06最外層電子在化學變化中的作用【例6】下列粒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的是A. B. C. D.【答案】B【分析】原子的電子層的最外層是8個電子(氦是2個電子)時為穩(wěn)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shù)小于4時易失去電子使次外層變?yōu)樽钔鈱訛?電子穩(wěn)定結構,大于4時易得到電子使最外層為8電子穩(wěn)定結構。【詳解】A、這是氦原子結構示意圖,最外層是2個電子,是穩(wěn)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A不符合題意;B、該原子的最外層有2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2個電子而達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B符合題意;C、該粒子的最外層已達8個電子,結構比較穩(wěn)定,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易得失電子。C不符合題意;D、該原子的最外層有6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2個電子而達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D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選擇B?!咀兪?-1】下列相應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A.粒子③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 B.粒子②化學性質穩(wěn)定C.粒子①屬于金屬元素 D.粒子④是陰離子【答案】D【詳解】A、粒子③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大于4,在化學反應中易得電子,故選項說法正確;B、含有多個電子層,最外層有8個電子稱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粒子②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化學性質穩(wěn)定,故選項說法正確;C、粒子①質子數(shù)為11,為鈉元素,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D、粒子④中質子數(shù)為12,核外電子數(shù)為2+8=10,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屬于陽離子,故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咀兪?-2】下圖是幾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陽離子的是⑤ B.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是①⑤C.容易得到電子的是③ D.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的是①④【答案】D【詳解】A、⑤中質子數(shù)為16,核外電子數(shù)為2+8+8=16,則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該粒子為陰離子,故A錯誤;B、粒子的最外層電子為2或8時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①中粒子沒有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⑤中粒子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故B錯誤;C、③中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失去3個電子,故C錯誤;D、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①和④中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二者化學性質相似,故D正確;故選D。07相對原子質量【例7】已知n個銀原子的質量為mkg。質子數(shù)為6、中子數(shù)為6的a個碳原子的質量為bkg,則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12am/bn B.am/12bn C.12bm/an D.bn/12am【答案】A【詳解】已知a個碳原子(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質量是bkg,n個銀原子的質量是mkg。以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故選:A?!咀兪?-1】某原子中共有60個微粒,其中有24個微粒不帶電,則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13 B.42 C.40 D.27【答案】B【詳解】原子一般是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的,其中中子不帶電,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該元素的一個原子中24個微粒不帶電,有24個中子,質子和電子共有,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質子數(shù)為,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則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為,故選B?!咀兪?-2】甲原子是碳--12原子質量的m倍,甲原子是乙原子質量的n倍,則乙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 B. C. D.【答案】A【詳解】乙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設乙原子的質量為1,則甲原子的質量為n,則碳-12原子的質量:,故乙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故選A??键c三元素01元素的概念【例1】下面有關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中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B.同種元素的原子結構和質量完全相同C.質子數(shù)相同的兩種粒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D.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shù)決定的【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元素的概念?!驹斀狻緼、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故A不符合題意;B、同種元素的質子數(shù)一定相同,原子結構相同,由于中子數(shù)不同,故質量不一定相同,故B不符合題意;C、質子數(shù)相同的兩種粒子有可能不一定是原子,因此可能不是同種元素,故C不符合題意;D、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故D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結合元素的概念進行辨析?!咀兪?-1】碳元素和氧元素是不同種元素的最本質的區(qū)別是A.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 B.相對原子質量不同C.中子數(shù)不同 D.質子數(shù)不同【答案】D【詳解】決定元素種類的是質子數(shù)。故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質子數(shù)不同,選D【變式1-2】在食鹽中加入碘酸鉀(KIO3)得到加碘鹽。加碘鹽中的“碘”指的是A.碘分子 B.碘原子 C.碘離子 D.碘元素【答案】D【詳解】加碘鹽中的“碘”,不是以單質、分子、原子、離子等形式存在,這里的碘是強調存在的元素,與具體的形態(tài)無關。故選D。02自然界中元素含量【例2】地殼中含有多種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 B.鋁 C.鐵 D.氧【答案】D【詳解】在地殼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鋁、鐵。故選D?!咀兪?-1】地殼中的元素含量居于第二位的是A.硅 B.鐵 C.氧 D.鋁【答案】A【詳解】地殼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前四位):O、Si、Al、Fe,故地殼中的元素含量居于第二位的是硅。故選A?!咀兪?-2】任何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 B.Na C.Cl D.H【答案】A【詳解】海水中所含化學元素的含量從高到低的排序為:氧,氫,氯,鈉,鎂,硫,鈣等,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選A。03元素的種類、化學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例3】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能有效改善空氣質量。如圖是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鋰屬于非金屬元素B.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gC.與鋰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是AD.在A、B、C三種粒子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B和C【答案】C【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圖中,元素名稱的左上角的數(shù)字為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右上角為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下邊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小圓圈表示原子核,圓圈內的數(shù)字表示質子數(shù),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數(shù)字表示該層電子數(shù),元素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有密切關系?!驹斀狻緼、由漢字結構可知,鋰屬于金屬元素,錯誤;B、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是“1”,常省略不寫,不是“g”,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錯誤;C、與鋰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是A,兩者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正確;D、同一元素的質子數(shù)相同,在A、B、C三種粒子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A和C,錯誤;故選C?!咀兪?-1】(如圖中的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4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完成下列空白。(1)鈣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氟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2)D中的x為,與原子B的化學性質相似的是,與原子B的屬于同種元素的是。【答案】(1)40.089(2)8AC【詳解】(1)由圖示可知,鈣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8,氟元素核內有9個質子,質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所以氟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9;(2)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所以18=2+8+x,x=8,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所以A和B的化學性質相似,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shù)決定,所以B和C屬于同種元素。04物質的組成與構成【例4】下列有關元素、原子、分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A.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主要因素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B.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不能直接構成物質C.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D.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化學性質相同【答案】A【分析】B、根據(jù)構成物質的常見微粒包括分子、原子、離子等進行分析;C、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分子,據(jù)此分析;【詳解】A、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主要因素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故該選項說法正確;B、原子既可以構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例如金屬單質是由金屬原子直接構成的,故該選項錯誤;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而不是分子,故該選項說法錯誤;D、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例如鐵原子具有還原性,而鐵離子具有氧化性,故該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军c睛】熟記并深刻理解“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等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边@三條結論即可解決該題?!咀兪?-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氧氣、過氧化氫中都含有氧元素 B.氧分子、過氧化氫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C.氧氣、空氣中都含有氧分子 D.過氧化氫中含有氧分子和氫分子【答案】D【詳解】、氧氣和過氧化氫都含有氧元素,此選項正確;B、分子都由原子構成,氧分子、過氧化氫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此選項正確;C、氧氣、空氣中都含有氧氣,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所以氧氣、空氣中都含有氧分子,此選項正確;D、過氧化氫是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過氧化氫中不含有氧分子和氫分子,此選項錯誤。故選【變式4-2】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1)物質的組成及構成關系如圖所示,圖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
(2)下圖是氧、硫、氯三種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①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中x的數(shù)值是。②氧和硫兩種元素的化學性質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們原子的相同。③氧和氯兩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它們原子中的不同?!敬鸢浮吭臃肿?最外層電子數(shù)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詳解】(1)汞屬于金屬單質,是由原子構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構成,故①表示原子,②表示分子;(2)①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故:17=2+8+x,x=7;②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氧和硫兩種元素的化學性質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們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③元素是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故氧和氯兩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它們原子中的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不同?!军c睛】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決定。05元素周期表結構及規(guī)律【例5】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下表是1—3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請認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核電荷數(shù)為7的元素屬于(填“金屬元素”或“非金屬元素”)。(2)第二周期共有種元素,該周期元素原子的質子數(shù)從左到右依次(填“遞增”或“遞減”)。(3)3號元素和11號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它們的數(shù)相同;周期表中Z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答案】(1)非金屬元素(2)8遞增(3)最外層電子4【詳解】(1)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則核電荷數(shù)為7的元素是氮元素,是氣字頭,屬于非金屬元素。(2)由元素周期表可知,第二周期共有8種元素,原子質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該周期元素原子的質子數(shù)從左到右依次遞增。(3)3號元素和11號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它們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都是1;Z元素和碳元素屬于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碳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4,則周期表中Z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4?!咀兪?-1】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排列出了第一張的元素周期表。成為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圖1A是鎵原子(鎵:Ga)的結構示意圖,圖1B是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鎵元素廣泛應用于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中,它的化學性質與圖2中(填序號)位置的元素相似。(2)圖1中B是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標出該元素在圖2中的位置(填序號)。(3)氧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形成的離子符號為。(4)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_____(填符號)。A.質子數(shù)不同 B.中子數(shù)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D.電子數(shù)不同(5)元素周期表中有很多規(guī)律,仔細研究你會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有(寫出一條):?!敬鸢浮?1)①(2)②(3)得到O2-(4)A(5)如:同一橫行,從左到右,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同一橫行,從左到右,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增加,電子層數(shù)相同;每一橫行開頭的元素是金屬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元素是非金屬元素,結尾是稀有氣體元素;每一縱行,從上到下電子層數(shù)依次增加,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He除外),化學性質相似等?!驹斀狻浚?)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鎵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而圖2中的①最外層電子數(shù)也是3,故鎵元素的化學性質與①相似;(2)圖1中B元素核內質子數(shù)為14,核內質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所以B的原子序數(shù)為14,在圖2中②的位置;(3)氧原子最外層有6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2個電子,形成氧離子,化學符號為O2-;(4)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質子數(shù)不同,故選A;(5)元素周期表的規(guī)律如:同一橫行,從左到右,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同一橫行,從左到右,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增加,電子層數(shù)相同;每一橫行開頭的元素是金屬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元素是非金屬元素,結尾是稀有氣體元素;每一縱行,從上到下電子層數(shù)依次增加,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He除外),化學性質相似等?!咀兪?-2】“化學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下表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請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請從上表中查出關于磷元素的一條信息:。(2)鈉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是元素(填“金屬”或“非金屬”),該元素的原子核外有個電子層,最外層上有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比較容易(選填“得到”或“失去”)電子。(3)表中3至10號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號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規(guī)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相同。(4)表中9號和17號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都易(填“得到”或“失去”)電子,得到的化學符號分別是、?!敬鸢浮?1)磷的元素符號是P(合理即可)(2)11金屬31失去(3)電子層數(shù)(4)得到F-Cl-【詳解】(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方格中左上角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即核電荷數(shù),符號表示元素符號,下方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因此關于磷元素的一條信息為磷的元素符號為P(合理即可);(2)由鈉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shù)字為11,表示原子序數(shù)為11;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則鈉元素的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為11,鈉是“金”字旁,則屬于金屬元素;鈉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則鈉的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上有1個電子,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比較容易失去電子;(3)分析表格,表中3至10號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它們的原子都是兩個電子層,11至18號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它們的原子都是三個電子層,則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相同;(4)表中9號和17號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它們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
、
,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7,都大于4,都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根據(jù)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則氟離子和氯離子的符號分別是F-、Cl-。06原子結構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互相推斷【例6】我國著名科學家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銦元素屬于金屬元素B.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4.8C.在化學反應中,銦原子容易得到電子D.鋁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所以銦元素和鋁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答案】C【詳解】A、銦以“钅”為偏旁,屬于金屬元素,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銦的單元格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圖可知,漢字最下方的數(shù)字為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單位為“1”,故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4.8,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銦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銦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小于4,故易失去電子,趨于形成相對穩(wěn)定結構,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鋁原子和銦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為3,則銦元素和鋁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咀兪?-1】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及砷(As)、鎵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表中標號①的元素是。(3)X3+與O2-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則X的元素符號是。(4)下列元素組合中,兩種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是。(填序號)①Na、Cl
②He、Mg
③F、C1
④Ne、Ar(5)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砷、鎵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上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A.鎵是金屬元素B.砷和鎵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C.砷化鎵的化學式為Ga3As5D.鎵易失去電子形成Ga3+【答案】(1)32.06(2)硼元素/B(3)Al(4)③④(5)ABD【詳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shù)字表示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故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2)表中標號①的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是5,是硼元素,元素符號為B;(3)原子失電子變成陽離子,得電子變成陰離子;氧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核外電子數(shù)為10,故X3+核外電子數(shù)也為10,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3,原子序數(shù)為13的元素是鋁元素,元素符號為Al;(4)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原子化學性質相似;①、鈉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1,氯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②、氦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但其只有一層電子,已達到穩(wěn)定結構,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但其易失去兩個電子變成陽離子,故二者的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③、氟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為7,化學性質相似,選項正確;④、氖原子和氬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為8,化學性質相似,選項正確;故選③④;(5)A、漢字偏旁為金字旁的元素屬于金屬元素,故鎵是金屬元素,說法正確;B、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shù)等于元素所在的周期數(shù),砷和鎵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均為4,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說法正確;C、砷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5,易得到三個電子形成帶三個單位負電荷的砷離子,離子符號為As3-,鎵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易失去三個電子形成帶三個單位正電荷的鎵離子,離子符號為Ga3+,根據(jù)化學式書寫原則可知,砷元素和鎵元素所組成的物質砷化鎵的化學式為GaAs,說法錯誤;D、鎵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3,易失去三個電子形成帶三個單位正電荷的鎵離子,離子符號為Ga3+,說法正確;故選ABD?!咀兪?-2】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有鐵、氟、鋅、硒、碘等,雖然含量少,但對健康至關重要。下面提供幾種微量元素的相關信息,請認真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五種微量元素屬于金屬元素的有種。(2)1個鐵離子(Fe3+)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3)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個電子,形成(選填“陰”或“陽”)離子。(4)碘元素化學性質與氟相似,由此可以推知碘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5)鐵和鋅屬于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境序號)。A.相對原子質量不同B.質子數(shù)不同 C.中子數(shù)不同 D.核外電子數(shù)不同【答案】(1)2/二/兩(2)23(3)得到陰(4)7(5)B【詳解】(1)上述五種微量元素中,只有鐵和鋅為“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2)鐵為26號元素,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原了序數(shù)=26,鐵離子為鐵原子失去3個電子形成的,則1個鐵離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26-3=23;(3)硒原子最外層含有6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2個電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新品文教品鑒會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即食蔬菜條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廚電產品回收再利用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建筑二次結構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合同
- 2025年度國際旅游服務采購合同范本格式
- 2025年度婚禮攝影攝像服務及婚禮攝影課程培訓合同
- 2025年度知識產權顧問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電網(wǎng)弱電設施建設合同
- 2025年度廣場磚鋪貼施工與智慧交通信號系統(tǒng)合同
- 2025年度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借款保證合同(扶貧專項)
- 2015-2022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數(shù)學/英語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3年菏澤醫(yī)學??茖W校單招綜合素質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鋁合金門窗設計說明
- 常見食物的嘌呤含量表匯總
- 小學數(shù)學-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人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同步練習(含答案)
- SB/T 10752-2012馬鈴薯雪花全粉
- 2023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秦暉社會主義思想史課件
- 積累運用表示動作的詞語課件
- 機動車登記證書英文證書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