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微粉_第1頁
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微粉_第2頁
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微粉_第3頁
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微粉_第4頁
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微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0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微粉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術語和定義、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包裝與標識、運輸和貯存。本標準適用于制備混凝土、砂漿及其制品時作為摻合料使用的建筑垃圾再生微粉。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76水泥化學分析方法GB/T1345水泥細度檢驗方法篩析法GB/T2419水泥膠砂流動度試驗標準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9774水泥包裝袋GB/T12573水泥取樣方法GB/T17671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建筑垃圾再生微粉recycledfinepowderfromconstructionanddemolitionwastes利用建筑垃圾制備再生骨料過程中伴隨產生的或直接加工而成的粒徑小于75μm的顆粒。簡稱再生微粉。分類與標記分類再生微粉分為I級和Ⅱ級。標記4.2.1標記方法再生微粉的標記由再生微粉產品代號、分類代號和標準代號三部分組成。表示如下:標準代號:JG/T×××-20××-標準代號:JG/T×××-20××I級為II級為I,Ⅱ級為Ⅱ產品代號(RFP)產品代號(RFP)4.2.2示例Ⅱ級再生微粉標記為:RFP-Ⅱ-JG/T×××-20××。要求再生微粉的技術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表1技術指標項目I級II級細度(45μm方孔篩篩余)(%)≤30.0≤45.0需水量比(%)≤105≤110活性指數(%)≥70≥60流動度2小時經時變化量(mm)≤40≤50MB值<1.4含水量(%)≤1.0氯離子含量(質量分數)(%)≤0.06三氧化硫含量(質量分數)(%)≤3.0再生微粉放射性核素限量應符合GB6566的規(guī)定。再生微粉中的堿含量應按Na2O+0.658K2O計算值表示。當再生微粉應用中有堿含量要求時,由供需雙方協(xié)商確定。試驗方法細度按GB/T1345中45μm負壓篩析法進行,篩析時間為3min。需水量比、流動度2小時經時變化量按附錄A的規(guī)定進行。活性指數按附錄B的規(guī)定進行。MB值按附錄C的規(guī)定進行。含水量按附錄D的規(guī)定進行。氯離子含量、三氧化硫含量、堿含量按GB/T176的規(guī)定進行。放射性按GB6566的規(guī)定進行。檢驗規(guī)則編號再生微粉出廠前按同類別、同級別進行編號和取樣。散裝再生微粉和袋裝再生微粉應分別進行編號和取樣。不超過200t為一編號。當散裝運輸工具容量超過該廠規(guī)定出廠編號噸位時,允許該編號數量超過該廠規(guī)定出廠編號噸數。取樣每一編號為一取樣單位。取樣方法按GB/T12573進行。取樣應有代表性,應從10個以上不同部位取樣。袋裝再生微粉應從10個以上包裝袋內等量抽取試樣一份,每份不少于1.0kg;散裝再生微粉應從至少三個散裝運輸容器內抽取,每個散裝運輸容器應從不同深度等量抽取試樣一份,每份不少于5.0kg。樣品混合均勻后,按四分法取出比試驗需要量大一倍的試樣。檢驗樣品應留樣封存,并保留至少6個月。當有爭議時,對留樣進行復檢或仲裁檢驗。出廠檢驗出廠檢驗項目包括表1中的細度、需水量比、MB值、氯離子含量。型式檢驗型式檢驗項目包括表1中的全部要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進行型式檢驗:a)原材料來源、生產工藝發(fā)生變化;b)正常生產時,每12個月檢驗一次;c)停產6個月以上恢復生產時;d)出廠檢驗結果和上次型式檢驗結果有等級差異時。判定規(guī)則出廠檢驗符合本標準出廠檢驗要求時,判為出廠檢驗合格。若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合要求時,允許在同一批次中重新取樣,對不合格項進行加倍試驗復檢。復檢結果均合格時,判為出廠檢驗合格;當仍有一組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時,判為出廠檢驗不合格。復檢不合格時,應根據復檢結果降級使用或不使用。型式檢驗符合本標準型式檢驗要求時,判為型式檢驗合格。若其中任何一項不符合要求時,允許在同一批次中重新取樣,對不合格項進行加倍試驗復檢。復檢結果均合格時,判為型式檢驗合格;當仍有一組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時,判為型式檢驗不合格。包裝與標識包裝再生微粉可以散裝或袋裝。袋裝每袋凈質量為50kg或25kg,且不應少于標識質量的98%。再生微粉包裝袋應符合GB/T9774的規(guī)定。其他包裝規(guī)格可由買賣雙方協(xié)商確定。標識再生微粉的包裝袋上應清楚標明產品名稱、類別、批號、執(zhí)行標準號、生產廠名稱和地址、凈質量、生產日期和出廠編號。散裝時應提交與袋裝標識相同內容的卡片。運輸和貯存再生微粉在運輸和貯存時不應受潮、混入雜物,同時應防止污染環(huán)境。

(規(guī)范性附錄)再生微粉需水量比和流動度2小時經時變化量的測定主要儀器設備及材料試驗用儀器應采用GB/T17671中規(guī)定的試驗用儀器。試驗用水泥應采用符合GSB14-1510強度檢驗用水泥標準樣品或合同約定水泥。當有爭議或仲裁檢驗時,應采用符合GSB14-1510規(guī)定的強度檢驗用水泥標準樣品。試驗用砂應符合GB/T17671中規(guī)定的標準砂。試驗用水應采用自來水或蒸餾水,當有爭議時,應采用蒸餾水。試驗條件及方法試驗室應符合GB/T17671的規(guī)定。確定需水量比的膠砂配合比應符合表A.1的規(guī)定。表A.1膠砂配合比膠砂種類水泥(g)再生微粉(g)ISO砂(g)加水量(g)流動度(mm)對比膠砂450±2—1350±5225±1L0受檢膠砂315±1135±11350±5WL0±2mm按GB/T17671的規(guī)定進行膠砂的攪拌。再生微粉的需水量比試驗與計算按表A.1規(guī)定的膠砂配合比和GB/T2419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流動度。當受檢膠砂流動度達到對比膠砂流動度(L0)±2mm時,記錄此時的加水量W;當受檢膠砂流動度超出對比膠砂流動度(L0)±2mm范圍時,重新調整加水量,直至受檢膠砂流動度達到對比膠砂流動度(L0)±2mm為止,紀錄此時受檢膠砂流動度L1。分別測定對比膠砂和受檢膠砂的流動度。再生微粉的需水量比按式(A.1)計算,結果應精確至1%。 (A.seq附錄公式\r11)式中:F——再生微粉的需水量比(%);W——受檢膠砂流動度達到對比膠砂流動度(L0)±2mm范圍時的加水量(g);L0——對比膠砂的流動度(mm)。再生微粉的流動度2小時經時變化量試驗與計算當受檢膠砂流動度達到L1時,按同一膠砂配合比制備試樣一份,并裝入用濕布擦過的試樣筒內,容器加蓋,靜置至2小時(從加水攪拌時開始計算),然后倒出按GB/T2419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流動度,紀錄此時受檢膠砂流動度L2。再生微粉的流動度2小時經時變化量按式(A.2)計算。 ΔL=L1-L2 (A.2)式中:ΔL——再生微粉的流動度2小時經時變化量(mm);L1——受檢膠砂初始測得的流動度(mm);L2——受檢膠砂2小時后測得的流動度(mm)。

(規(guī)范性附錄)

再生微粉活性指數的測定主要儀器設備及材料試驗用儀器應采用GB/T17671中規(guī)定的試驗用儀器。試驗用水泥應采用符合GSB14-1510強度檢驗用水泥標準樣品或合同約定水泥。當有爭議或仲裁檢驗時,應采用符合GSB14-1510強度檢驗用水泥標準樣品。試驗用砂應符合GB/T17671規(guī)定的標準砂。試驗用水應采用自來水或蒸餾水,當有爭議時,應采用蒸餾水。試驗條件及方法試驗室應符合GB/T17671的規(guī)定。確定活性指數的膠砂配合比應符合表B.1的規(guī)定。表B.1膠砂配合比膠砂種類水泥(g)再生微粉(g)ISO砂(g)加水量(g)對比膠砂450±2—1350±5225±1受檢膠砂315±1135±11350±5225±1按GB/T17671的規(guī)定進行膠砂的攪拌。再生微粉的活性指數試驗與計算按GB/T17671的規(guī)定分別測定對比膠砂和受檢膠砂相應齡期的抗壓強度。再生微粉各齡期的活性指數按式(B.1)計算,結果應精確至1%。 (B.1)式中:A——再生微粉活性指數(%);Rt——受檢膠砂相應齡期的抗壓強度(MPa);R0——對比膠砂相應齡期的抗壓強度(MPa)。

(規(guī)范性附錄)

再生微粉亞甲藍MB值試驗方法儀器設備烘箱,溫度控制范圍為(105±5)℃。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稱量100g,感量0.01g。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個。三片或四片式葉輪攪拌器,轉速可調[最高達(600±60)r/min],直徑(75±10)mm。定時裝置,精度1s。玻璃容量瓶,容量1L。溫度計,精度1℃。玻璃棒,2支,直徑8mm,長300mm。定量濾紙,快速。容量為1000mL的燒杯等。試樣制備將再生微粉樣品縮分至2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另準備500g的0.5mm~1.0mm的標準砂。稱取50g再生微粉和150g的0.5mm~1.0mm的標準砂,分別精確至0.1g;將稱取的再生微粉和標準砂拌合均勻,作為試樣備用。亞甲藍溶液的配制將含量≥95%的亞甲藍(C16H18C1N3S?3H2O)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稱取烘干亞甲藍粉末10g,精確至0.01g,倒入盛有約600mL蒸餾水(水溫加熱至35℃~40℃)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持續(xù)攪拌40min,直至亞甲藍粉末完全溶解,冷卻至20℃。將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淋洗燒杯等,使所有亞甲藍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溫度應保持在(20±1)℃,加蒸餾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蕩容量瓶以保證亞甲藍粉末完全溶解。將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儲藏瓶中,標明制備日期、失效日期(亞甲藍溶液保質期應不超過28d),并置于陰暗處保存。試驗步驟將試樣倒入盛有(500±5)mL蒸餾水的燒杯中用葉輪攪拌機以(600±60)r/min轉速攪拌5min,形成懸浮液,然后以(400±40)r/min轉速持續(xù)攪拌,直至試驗結束。懸浮液中加入5mL亞甲藍溶液,以(400±40)r/min轉速攪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懸浮液(所取懸浮液滴應使沉淀物直徑在8mm~12mm內),滴于濾紙(置于空燒杯或其他合適的支撐物上,以使濾紙表面不與任何固體或液體接觸)上。若沉淀物周圍未出現(xiàn)色暈,再加入5mL亞甲藍溶液,繼續(xù)攪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懸浮液,滴于濾紙上,若沉淀物周圍仍未出現(xiàn)色暈,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沉淀物周圍出現(xiàn)約1mm寬的穩(wěn)定淺藍色暈。此時,應繼續(xù)攪拌,不加亞甲藍溶液,每1min進行一次蘸染試驗。若色暈在4min內消失,再加入5mL亞甲藍溶液;若色暈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亞甲藍溶液。兩種情況下,均應繼續(xù)進行攪拌和蘸染試驗,直至色暈可持續(xù)5min。記錄色暈持續(xù)5min時所加入的亞甲藍溶液總體積,精確至1mL。亞甲藍MB值按式(C.1)計算,結果精確至0.01。MB=V/G×10…………………(C.1)式中:MB——亞甲藍值,單位為克每千克(g/kg);G——試樣質量,單位為克(g);V——所加入的亞甲藍溶液的總量,單位為毫升(mL)。注:公式中的系數10用于將每千克試樣消耗的亞甲藍溶液體積換算成亞甲藍質量。

(規(guī)范性附錄)

再生微粉含水量試驗方法儀器設備電熱干燥箱及電熱鼓風干燥箱:可控溫度不低于110℃,最小分度值不大于2℃。天平:量程不小于100g,精確至0.01g。試驗步驟稱取再生微粉試樣約50g,精確至0.01g,倒入烘干至恒重的蒸發(fā)皿中。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