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羅馬法上的債權行為效力
第111條?!吨腥A人民共和國基本法》(以下簡稱《法律法律草案》)4.本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必須在善意轉讓合同的基礎上執(zhí)行。對此,筆者持有異議,從四個方面闡明。一、善意糾正處分權的有效德國民法區(qū)分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物權行為作為處分行為,只有處分人具有處分權限,才能生效;與此相反,債權行為作為負擔行為,任何人都可以從事,不以具有處分權限為必要。如此,在無權處分的情況下,債權行為的法律效力不受處分權有無的影響,一般都會有效,只有物權行為因欠缺處分權限而處于效力待定的狀態(tài)。若交易相對人為善意,“依關于善意保護之規(guī)定,善意人亦得由非權利人取得。善意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處分權?!被蛘哒f善意補正了處分權的欠缺,使受讓人取得物權。至于善意補正處分權,是否使物權行為例外地有效,雖有肯定說,但筆者認為仍須探討。與此有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為《合同法》)第51條將處分權限作為影響買賣合同等法律行為效力的要件,出賣人、贈與人、互易人對于標的物具有處分權限,買賣合同等法律行為有效;否則,效力待定。這里的買賣合同等法律行為在德國民法上稱為債權行為。至此可知德國民法和中國合同法在無權處分構造上的不同:欠缺處分權,在德國民法上買賣合同等仍然有效,在中國合同法上效力待定。何況,即使在德國民法上,也不刻意追求債權行為的有效,至少有學說如此認識。德國民法承認買賣合同等債權行為有效,并非因為善意取得制度的本質要求,只是奉行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二分架構的必然結果。在這種背景下,《物權法草案》規(guī)定轉讓合同有效作為善意取得的要件之一,似乎只看到了德國民法的外表而未洞察其內(nèi)在的構造及邏輯,尤其置已經(jīng)生效實施的《合同法》第51條的規(guī)定于不顧,另起爐灶,會人為地釀成規(guī)范矛盾:同一項出賣他人之物的交易,既符合《合同法》第51條的規(guī)定,構成買賣等合同的效力待定;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關于善意取得構成要件的規(guī)定,致使買賣等合同有效,表現(xiàn)出不同的法律后果,容易誘使人們對法律的權威性產(chǎn)生懷疑。由于《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是同位階的法律,難以運用特別法優(yōu)先于普通法的規(guī)則化解這種規(guī)范矛盾,采用新法優(yōu)先于舊法的規(guī)則雖然可以,達到避免形成碰撞漏洞的結果,但將該規(guī)則應用于此處,理由不夠充分、有力,又缺乏美感。二、善意取得在理論上的適用條件誠然,倘若轉讓合同有效作為善意取得的要件符合實質正義的要求,即使缺乏美感,有違形式邏輯,也無可厚非。真實情形到底如何呢?在善意取得的問題上,受讓人取得物權的正當根據(jù),究竟是到特殊的立法政策和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層面尋找,還是到有效的法律行為方面尋覓?把轉讓合同有效作為善意取得的要件之一,選擇了后者。這樣一來,引出了方方面面的問題。1.法的本質—與法律行為理論不符德國民法典立法理由書寫到:“就常規(guī)言,意思表示與法律行為為同義之表達方式。使用意思表示者,乃側重于意思表達之本身過程,或者乃由于某項意思表示僅是某項法律行為事實構成之組成部分而已?!?盡管后來的德國學者認識到意思表示僅僅是法律行為中某種更為基本的要素,它并不等同于法律行為,而具體的法律行為還可能包括其他事實要素,但是在理論上,學者們從來不懷疑:法律行為之本質乃意思表示。以至于在今天仍有相當多的著名的德國學者采取“私人的、旨在引起某種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的界定。這也自然,私法自治是各個主體根據(jù)其意志自主形成法律關系的原則,法律行為作為私法自治的工具必然反映這種本質要求。由于意思表示由效果意思和表示行為構成,有學者主張由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為構成,有學者認為由效果意思、表示意思和表示行為構成,有學者將其整合為內(nèi)在意思和外在表示,德國傳統(tǒng)民法學說則細分為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意識、行為意思和表示行為。十分明顯,無論采取何種學說,交易相對人的善意都不屬于意思表示的因素,也不是法律行為的構成要素。交易相對人的善意是不是法律行為有效要件的構成要素呢?梅迪庫斯教授指出,任何一個法律制度都只能在其政治制度的框架內(nèi)提供通過法律行為實施的私法自治。私法上的法律行為也不得逾越這一框架的范圍,一系列的限制是必要的或合目的的。其中涉及到法律行為的內(nèi)容合法、道德評價、從事法律行為的人得具備某種合理地形成其意思的能力(行為能力)、不存在意思瑕疵等。所有這些,都屬于我們所說的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的范疇。同樣顯而易見,其中不包含交易相對人的善意。2.交易相對人的善意、惡意需要被交易合同有效關于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為《民法通則》)規(guī)定有三項,一是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二是意思表示真實,三是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第55條),沒有提及交易相對人的善意。我國民法通說對此持贊同態(tài)度,至多增加了形式方面的考慮。在我國現(xiàn)行法上,交易相對人的欺詐、重大誤解、善意或惡意等主觀狀態(tài),不是法律行為的構成部分,亦非決定法律行為有效的積極要件,只是立法者在利益衡量的基礎上,采取了特殊的立法政策,把這些主觀狀態(tài)作為可能影響法律行為效力的消極因素。所謂交易相對人的主觀狀態(tài)可能影響法律行為效力的消極因素,有的是法律行為無效的原因;有的是法律行為可以變更或撤銷的原因;有的是交易相對人堅持或者否認法律行為效力的法定依據(jù),是表意人不得否認法律行為效力的因素,有的是表意人不得否認法律行為效力的因素;有的是表意人對法律行為所生后果是否承受的條件;有的是真正的權利人能否保有其權利的條件,茲舉例說明如下:(1)交易相對人的欺詐作為可能影響法律行為效力的消極因素,《民法通則》是令因欺詐而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效(第58條第1款第3項)。這有失權衡,于是《合同法》將其修正為作為可變更或撤銷的原因(第54條第2款)。(2)交易相對人的重大誤解作為可能影響法律行為效力的消極因素,《民法通則》(第59條第1款第1項)和《合同法》(第54條第1款第1項)賦與了重大誤解人變更或者撤銷法律行為的權利。(3)交易相對人的善意、惡意被歸入交易安全的范疇,外在于并且后于法律行為及其有效要件,限制著法律行為的效力。它在我國現(xiàn)行法上的地位和功能比較復雜,需要類型化。第一種類型是作為堅持或者否認法律行為效力的法定依據(jù),表意人為善意時可以否認法律行為的效力,為惡意時則不得否認法律行為的效力。例如,按照《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后段的規(guī)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再如,按照《合同法》第49條規(guī)定,交易相對人對于無代理權的事實為善意時,被代理人無權否認代理行為的法律效力。第二種類型是,交易相對人的善意、惡意作為表意人對法律行為所生后果是否承受的條件。例如,按照《合同法》第50條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實施了越權行為,交易相對人為善意時,有效;交易相對人為惡意時,至少在多數(shù)情況下無效。轉讓合同有效作為善意取得的要件之一,意味著承認了善意補正了法律行為有效要件的欠缺,善意成為了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之一。這與我國現(xiàn)行法規(guī)定的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及其學說,與將交易相對人的欺詐、重大誤解、善意等主觀狀態(tài)作為可能影響法律行為的消極原因的制度設計,均不相符。3.我國善意取得在我國的立法設計如果把轉讓合同有效作為善意取得的要件之一,且認為善意補正轉讓合同的效力,受讓人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在性質上屬于繼受取得,那么,在體系上把善意取得歸入基于法律行為的繼受取得之中,更符合邏輯??墒?無論是我國的既有理論,還是《物權法草案》,均未如此認識和設計。我國既有的物權取得原因的理論,都未將善意取得作為基于法律行為而取得物權的類型看待,而是把善意取得作為獨立于法律行為的物權取得的種類。《物權法草案》亦然,于其“第九章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guī)定”中把善意取得作為所有權取得的特別情形之一(第111條—第113條)。這告訴我們,把轉讓合同有效作為善意取得的要件之一,與既有的物權取得原因的體系不符。4.善意糾正法律行為的有效性在德國民法及其理論上,物權行為因欠缺處分權限而效力待定,由善意替代處分權限;在我國《合同法》上,買賣等合同因出賣人欠缺處分權而效力待定,由善意補正該瑕疵。即使采取善意補正法律行為(德國民法上的物權行為,我國《合同法》上的買賣等合同)效力的學說,也存在著從效力待定到確定地有效的補正過程,決不可以說法律行為自始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至少在邏輯上是這樣?!段餀喾ú莅浮穼⑥D讓合同有效作為善意取得的要件之一,意味著要求轉讓合同一開始就是有效的,而不是依賴善意的補正才變成有效的。這不是對真實的德國民法及其理論的借鑒,而是重新設計了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筆者認為,在善意取得這樣的具體制度中重新設計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頗有些越權的味道,不盡妥當。三、我國法上善意取得與轉讓合同有效的關系贊同善意取得以轉讓合同有效為前提的專家、學者,認為這樣可以使受讓人向無權處分人主張違約責任,與其有利。對此,筆者持有異議。不錯,違約責任確實較締約過失責任為重,但應當用得恰當。受讓人若為善意,只要愿意,一定能夠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此時不存在損失,無權向無權處分人主張賠償責任。于此場合,設置違約責任還是締約過失責任,有什么關系呢?受讓人若為惡意,真正的權利人追認或者無權處分人取得了處分權,轉讓合同有效,受讓人據(jù)此合同而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無損失可言,違約責任、締約過失責任還是派不上用場;在無權處分人沒有取得處分權、真正的權利人又不予追認的情況下,轉讓合同歸于無效,受讓人不能取得標的物所有權。于此場合,受讓人向無權處分人主張締約過失責任,可能不如追究違約責任有利。這是應當?shù)?對于惡意之人為什么要特別保護呢?!就是說,從利益衡量的角度考慮,也無必要規(guī)定善意取得以轉讓合同有效為要件。當然,在轉讓人尚未交付作為動產(chǎn)的標的物或者尚未辦理不動產(chǎn)的移轉登記場合,善意的受讓人仍不能善意取得的情況下,轉讓合同有效模式確實能夠使受讓人向轉讓人追究違約責任,較出賣他人之物合同因真正的權利人不予追認時無效更有利于受讓人。僅就這點來說,轉讓合同有效的模式具有優(yōu)越性。但全面考慮善意取得制度的方方面面,轉讓合同有效模式的缺點過多,優(yōu)越性過少,權衡利弊,還是不宜將轉讓合同有效作為善意取得的要件。四、關于善意取得善意取得一旦成立,善意受讓人即可取得標的物的物權,且原存在于標的物上的各種負擔僅僅在受讓人明知的范圍內(nèi)繼續(xù)存在,因為這些負擔不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如此,將善意取得定性為原始取得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chap會計憑證》課件
- 《服裝行業(yè)櫥窗展示》課件
- 《建設項目質量管理》課件
- 2024-2025學年天津市第三中學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題(解析版)
- 單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員工管理】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集粹選集【人員管理】十篇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 單位管理制度匯編大全【職工管理】
- 單位管理制度合并選集職員管理
- 《電阻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課件
- 教師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 《中外歷史綱要(上)》全冊單元知識點高頻考點
- (完整版)庭審筆錄(刑事普通程序)
- DB15T+3199-202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質量聲波層析成像法檢測規(guī)程
- 耳鳴耳聾-疾病研究白皮書
- ?;方ㄔO項目安全評價審查要點
- 信息學奧賽培訓課件 第4課 c++基礎語法for循環(huán)結構(第一課時)
- 全面質量管理基礎知識
- 國學故事-《孟母三遷》課件
- 職工代表大會表決辦法
- 專升本英語寫作專題講解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