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詞翻譯及文言虛詞故事的翻譯_第1頁
文言文字詞翻譯及文言虛詞故事的翻譯_第2頁
文言文字詞翻譯及文言虛詞故事的翻譯_第3頁
文言文字詞翻譯及文言虛詞故事的翻譯_第4頁
文言文字詞翻譯及文言虛詞故事的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字詞翻譯41.絕,jué(1)動詞斷絕例: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來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野心。絕交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赤壁之戰(zhàn)》)譯文:如果能夠憑借江東的軍隊同中原的曹操相對抗,不如及早和他絕交。橫渡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譯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卻能橫渡江河。停,止例: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譯文:忽然聽見醒木一拍,各種聲音全都停止了。(2)形容詞達到極點例:以為妙絕。(《口技》)譯文:認為(這段口技)妙到了極點。陡峭的例: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譯文:獨自和兒子蘇邁坐著小船來到這陡峭的巖壁之下。隔絕的例: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譯文:率領著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3)副詞很,非常例: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譯文:佛印很像彌勒佛。全然例: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促織》)譯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盡了,蟋蟀的蹤跡和聲音全都沒有。42.堪,kn動詞經得起,受得住例: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指南錄〉后序》)譯文:可是處境是那樣危急險惡,一個接一個出現(xiàn),就不是在人世間所能忍受的了。勝任例: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孔雀東南飛》)譯文:連作一個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勝任,怎能跟縣令的公子相配。能夠例: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譯文:不能回想,在佛貍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熱鬧。43.克,kè動詞戰(zhàn)勝,攻下例: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殽之戰(zhàn)》)譯文:攻打它又攻不下來,包圍它又沒有后續(xù)部隊,我們還是回去吧。成功,完成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納之而未克。(《中山狼傳》)譯文:前邊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壓到狼的尾巴,裝了幾次都沒有成功。能夠例: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戰(zhàn)》)譯文:如果這件事能夠圓滿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來了??酥?,約束例:克已復禮。(《論語》)譯文:克制自己,恢復周禮。通"刻",刀刻,雕刻例: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記·李斯列傳》)譯文: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統(tǒng)一度量衡和書奏文牘的格式。44.類,lèi(1)名詞種類例: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雁蕩山》)譯文:世上的溝壑等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層或上部凹陷的巖石,也是這一類情況罷了。事例例: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屈原列傳》)譯文:它寫的事情雖然細小,但主旨卻十分重大,所舉的事例雖說淺近,表現(xiàn)的意義卻十分深遠。(2)動詞類似,相似例:中繪殿閣,類蘭若。(《促織》))譯文:中間畫的宮殿樓閣一類的東西,很像是寺廟。類推例: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墨子·公輸》)譯文:你堅持道義,不肯殺少數(shù)人,卻要去殺許多人,不能算是懂得類推事理。(3)副詞。大都、大多例:近歲風俗尤多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訓儉示康》)譯文:近年來風氣尤其奢侈浪費,當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農夫穿上了絲織品做的鞋子。45.憐,lián哀憐,同情例: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耶?(《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您縱然輕視我趙勝,拋棄我,使我投降秦國,難道你就不憐惜你的姐姐嗎?疼愛,愛惜例: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觸龍說趙太后》)譯文:男人也疼愛他的小兒子嗎?愛戴例: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陳涉世家》)譯文:項燕做為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愛護士兵,楚國人愛戴他。46.彌,mí,滿,遍例:夜雪初霽,薺麥彌望。(《揚州慢》)譯文:一夜的大雪剛剛停止,滿眼都是薺菜和野麥。(2)副詞,更加,越發(fā)例: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論》)譯文: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厲害。47.莫,mò,通"暮",晚上("暮"的本字)例: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譯文: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獨自和兒子蘇邁坐著小船來到這陡峭的巖壁之下。(2)代詞沒有(誰)例: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赤壁之戰(zhàn)》)譯文:除了劉備沒有誰能夠抵擋曹操的。沒有(什么)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譯文:假如人想要得到的沒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么不能使用的呢?(3)副詞表否定,不例: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促織》)譯文:成名在倉促之間不知用什么辦法來解救,跺著腳,急得變了臉色。表禁止,不要例: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赤壁之戰(zhàn)》)譯文:希望及早確定對策,不要采納那些人的意見。表測度,或許例:其事體莫須有。(《宋史·岳飛傳》)譯文:那些事情或許有吧?48.內,讀音一:nèi里面例:少時,簾內擲一紙出。(《促織》)譯文:不多會兒,簾子里面扔出一張紙。皇宮,宮內例: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不敢會友。(《訓儉示康》)譯文:近來士大夫家庭,就如果不是按照宮內方法制造出來的,……不敢約會親友。內部,常指國內、朝廷內例:內立法度,務耕織。(《過秦論》)譯文:內部訂立法令制度,致力于農業(yè)生產。內心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赤壁之戰(zhàn)》)譯文:現(xiàn)在您表面上假托服從的名義,內心卻懷著猶豫不決的打算。讀音二:nà,通"納"動詞讓進例:距關,毋內諸侯。(《鴻門宴》)譯文: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放進例:內狼于囊。(《中山狼傳》)譯文:把狼放進口袋里。接納,收容例:亡走趙,趙不內。(《屈原列傳》)譯文:(懷王)逃到了趙國,趙國不肯收容他。交納例: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史記》)譯文:老百姓繳納一千石糧食,就授官一級。49.期,讀音一:q限定或約定的時間例: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譯文:趕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耽誤了約定的期限。日期,時候例:誰為我臨期成此大節(jié)者?(《梅花嶺記》)譯文:誰是到時候幫助我成就(殉國)大節(jié)的人?約會例:與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譯文:和老年人約會,為什么落在后面?約定例: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fā)。"(《孫臏》)譯文:約定說:"晚上看到(樹下)點起火就一齊放箭。"期望,希望例: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察今》)譯文:好的寶劍是指望用它砍斷東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鏌铘劍。讀音二:j名詞。一周年,一整月。例: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滿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進諫的,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50.奇,讀音一:qí(1)形容詞奇特,罕見例: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游褒禪山記》)譯文:前進越是困難,見到的景物也越發(fā)奇特。特殊,不平常的例: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六國論》)譯文:拿事奉秦國的心思來禮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珍貴的,稀奇的例:里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居為奇貨。(《促織》)譯文:鄉(xiāng)里那些游手好閑的年輕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籠子把它們養(yǎng)起來,當作珍奇的貨物儲存起來。出人意料的(措施)(計謀)例:若兵來則出奇兵擊之。(《失街亭》)譯文:如果魏軍到來,我們就派出他們意料不到的軍隊來攻打它。美好的,合宜的例: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孔雀東南飛》)譯文:現(xiàn)在如果違背了他的情意,恐怕這件事不太合適。驚異例: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益奇之。(《促織》)譯文:每當聽到彈奏琴瑟的聲音,就會按照節(jié)拍跳舞,(宮里的人)更加感到驚異了。認為出眾例: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張衡傳》)譯文:大將軍鄧騭認為他才能出眾。讀音二:j,命運不好,運氣不好,常"數(shù)奇"連用例:以為李廣老,數(shù)奇,毋令當單于。(《史記·李將軍列傳》)譯文:認為李廣老了,命運不好,不叫他與匈奴的單于對敵。(2)數(shù)詞,表單數(shù)、零數(shù)或余數(shù)例: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核舟記》)譯文:船從頭到尾大約八分多一點,高約兩個米粒左右。51.遷,qin動詞由下面移至上面,泛指遷移例: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指南錄〉后序》)譯文:當時元兵已迫近京城門外,無論是迎戰(zhàn)、拒守、遷都都來不及了。調動官職,一般指升官例: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張衡傳》)譯文:安帝素常聽說張衡擅長術數(shù)之學,派公車特意召請,任命他做郎中,后來又提升為太史令。有時也指降職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琵琶行(并序)》)譯文:被此人的話所觸動,這天晚上才有了被貶官的感覺。放逐,征發(fā)例: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譯文:然而陳涉是以破甕做窗戶,用草繩拴門軸的窮人家的孩子,是農村中耕田為生的人,又是被征發(fā)戍邊的人。改變,改動例: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譯文:齊國人沒有賄賂秦國,結果還是在五國之后政權易主,為什么呢?52.請,qng請求。請人做某事。例: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我聽說趙王喜歡音樂,請你彈瑟吧。請人允許自己做某事例: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石壕吏》)譯文:我老太婆雖然年老力衰了,還是請允許我跟你們連夜回去。謁見,問候例: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公子聽說這個人,就前去問候他,想要送他厚禮,他不肯接受。邀請,約請例:乃請賓客,約車騎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軍。(《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就邀請門客,準備了百余輛兵車,想率領著門客前去與秦軍拼命。請教,請示例: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五人墓碑記》)譯文:之后又以蘇州百姓作亂為名向朝廷請示。說情例:文嬴請三帥。(《殽之戰(zhàn)》)譯文:文嬴為三個被俘的秦軍將領說情。(2)副詞,表示尊敬,不翻譯例: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五步之內,我要用我頸上的血濺在您的身上。53.窮,qióng處境困難,環(huán)境險惡例:窮餓無聊,追購又急。(《〈指南錄〉后序》)譯文:處境險惡,饑餓無所依靠,敵人懸賞追捕的又很緊迫。不得志,不顯貴例: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譯文:在不得志的時候,則更加堅強,不放棄自己高遠的志向。貧困例: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譯文:(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供養(yǎng),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嗎?終了,窮盡,用盡例: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病梅館記》)譯文:用盡我畢生的時光來治療病梅啊!尋到盡頭例: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譯文: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盡頭。54.去,qù離開例:欲呼張良與俱去。(《鴻門宴》)譯文:想要叫張良和他一同離開。距離例: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fā)火。(《赤壁之戰(zhàn)》)譯文:距離曹軍二里多時,同時點起火來。除掉,去掉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zhàn)》)譯文:替漢室除去奸賊,清除污穢。前往,到……去例:僧富者不能去,而貧者至焉。(《為學》)譯文:富和尚不能前往,窮和尚卻到了那里。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例: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譯文:那舞榭歌臺等昔日的豪華景象和英雄業(yè)績全都被風雨吹打掉了。(2)形容詞,過去的例: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行》)譯文:我自從去年離開京城,被貶官到潯陽,疾病纏身。55.勸,quàn動詞勸勉,勉勵例:果行,國人皆勸。(《勾踐滅吳》)譯文: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國內的百姓都互相勉勵。勸說,勸告例:時周瑜受使至番陽,肅勸權召瑜還。(《赤壁之戰(zhàn)》)譯文:當時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陽去了,魯肅勸孫權召周瑜回來。56.卻,què退例:相如因持壁卻立。(《廉頗涵相如列傳》)譯文:于是藺相如拿著寶玉退后站立。使退,擊退例: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六國論》)譯文:后來秦國又兩次進攻趙國,李牧連續(xù)打退了他們。拒絕,排斥例: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諫逐客書》)譯文:作王的不排斥百姓,所以能成就他的功業(yè)。回頭例: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譯文:回頭看妻子兒女的憂愁都到哪里去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都高興得像要瘋了。去掉,消除例: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聶夷中《傷田家》)譯文:醫(yī)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2)副詞,表將要重復或繼續(xù)。還,再例: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譯文:什么時候能夠(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燭夜話,再說說巴山夜雨時的情景。(3)連詞,表轉折例: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旅次朔方》)譯文:沒有來由的再次渡過了桑干河,卻又希望并州就是自己的故鄉(xiāng)。57.如,rú往,到……去例: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傳》)譯文:就和齊國絕交了,派使者到秦國去接受土地。順例: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赤壁之戰(zhàn)》)譯文:萬一遇到不順心的情況,就回來找我。如同,好像例: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桃花源記》)譯文:(桃花源中的)男女穿著都和外面人一樣。及,趕上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鴻門宴》)譯文:沛公默然了,說:"本來就趕不上他啊。"按照例:先生如其指,內狼于囊。(《中山狼傳》)譯文:東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裝進袋子里。(2)連詞表假設,假如,如果例: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譯文:您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鄰國多了。表選擇,或者例: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譯文:遇到祭祀,或者諸侯會盟,我愿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4)助詞,形容詞詞尾例: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孟子·盡心》)譯文:君子拉開弓不放箭,作出躍躍欲試的樣子。58.若,ruò像,好像例: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齊桓晉文之事》)譯文:像我這樣的人,可以使百姓安定嗎?及,比得上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徐公不如您這么漂亮啊。(2)代詞表第二人稱,相當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譯文:不然的話,你們這些人都要被他俘虜。表近指,"這""這樣""如此"例: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譯文:憑這樣的做法,去追求您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爬上樹去逮魚一樣。(3)連詞,表假設,"如果""假如"例:若止印二三本,未為簡易。(《活板》)譯文:如果只印兩三本,不算簡單易行。59.善,shàn好的,善良的例: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譯文:征求詢問好的道理,考察采納正確的意見。好例: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晉鄙如果聽從,很好;如果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友好的,親善的例:不如因而善遇之。(《鴻門宴》)譯文:不如借這個機會好好的對待他。(2)名詞好人,好事,好的行為例: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勸學》)譯文:積累善行,成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好的方法例: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謀攻》)譯文:不必作戰(zhàn)就使對方的軍隊屈服,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辦法。(3)動詞交好,親善例: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譯文:楚軍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與留侯張良交好。長于,善于例: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譯文: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做好,處理好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譯文: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使他的工具鋒利。喜歡,羨慕例:善乃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譯文:羨慕世間萬物遇到了大好時節(jié),感嘆我的生命已經快要走到盡頭。通"繕",修治,引申為擦拭例: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譯文:因此感到心滿意足,把刀子擦拭干凈,收藏起來。(4)表示應答之詞。例:王曰:"善!"(《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齊威王說:"很好!"60,少,讀音一:sho,數(shù)量少,不多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論積貯疏》)譯文:生產(糧食)的人很少,而浪費(糧食)的人卻很多,天下的財產怎能不枯竭呢?缺少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遙想在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每個人身上都插上茱萸,卻少了我一個人。削減,減少例: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賈誼《治安策》)譯文:想要使天下政治安定,不如多封一些諸侯國,以削弱他們的力量。瞧不起,輕視例:議者以此少之。(《晉書·陳壽傳》)譯文:評論的人因此瞧不起他。(3)名詞,少數(shù)人例: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譯文:你堅持道義,不肯殺少數(shù)人,卻要去殺許多人,不能算是懂得類推事理。讀音二:shào,青年,少年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蘭亭集序》)譯文:眾多名流賢者都來到這里,老老少少全聚集在一起。(2)形容詞年少,年輕例:衡少善屬文。(《張衡傳》)譯文:張衡年輕的時候就善于寫文章。小例: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觸龍說趙太后》)譯文: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沒有出息。讀音三:sho副詞,表程度,稍微,略微例: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五人墓碑記》)譯文:被砍下的首級掛在城門上,臉色一點也沒有改變。文言虛詞小故事1.而兵者,詭道也,須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也,而況(2)戰(zhàn)乎?故馮婉貞曰:“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蓖褙懀?)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藍而(5)青于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5)思也。眾應之。既而(8),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出,果大捷。眾皆嘆:婉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幗英杰而(11)。解析:(1)連詞,表并列。(2)復音詞,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3)連詞,表假設。(4)代詞,通“爾”。你,你的。(5)連詞,表轉折。(6)連詞,表遞進。(7)連詞,表修飾。(8)復音詞,不久,一會兒。(9)連詞,表承接。(10)復音詞,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11)語氣助詞,表肯定語氣。譯文:兵法,(是一門講究)變幻莫測的學問,(并且)需要齊心協(xié)力。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鉗子,(但是)(它是)(一種)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法藏身的動物,更何況是兵法呢?所以馮宛貞說:“大家如果有抗敵的想法,看我的馬頭(就)可以了?!蓖鹭?,你的父親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從蘭草中提取卻比蘭草的顏色更深。宛貞博學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讀書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應她。不久,宛貞率領眾少年穿戴好服裝出來,果然大獲全勝。眾人都贊嘆:宛貞,(只是)小女子罷了:她的行為,卻是巾幗豪杰啊。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據何(3)為?原其理,乃愛之深也。嗟乎,情之誤,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疑問,怎么。(2)疑問代詞,表原因,后面常帶語氣助詞“哉”“也”;相當于“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詞,做賓語,什么。(4)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相當于“多么”。(5)代詞,做定語,相當于“什么”。(6)即“以何”,介賓短語,用在疑問句中作狀語,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于“怎么樣”、“怎么辦”。譯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這樣說)本來是錯誤的,但他的妻子這樣說,為什么呢?她依據什么(才這樣說)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愛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謬誤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夠忘情呢?拿什么消除這種弊端,希望您能教給我(一個)好辦法,怎么樣?3.乎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1)。然吾曾見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業(yè)不輟,問其故,曰:“可塞賦斂也?!编岛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為乎(5)好樂甚?若王專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則王之所為其勝乎(7)好樂者也。臣之駑頓,所言者謬,王能諒之乎(8)?解析:(1)句末語氣助詞,表揣測,相當于“吧”。(2)介詞,相當于“于”,“在”。(3)(4)句末語氣助詞,表感嘆,相當于“啊”“呀”。(5)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6)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的樣子”、“……地”。(7)介詞,表比較,相當于“比”。(8)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譯文:大王喜歡音樂太投入了,那么齊國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經看到一個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這件事上,卻仍然做這件事不停下來,問他原因,(他)說:“(捕蛇)可以應付賦稅啊。”哎,賦稅的危害真是比毒蛇還厲害??!然而大王您為什么還如此沉溺于音樂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國事上專心致志,一定會游刃有余的,(這樣的話)大王的作為真是比耽溺于音樂強百倍啊。為臣愚鈍,所說的話難免有誤,大王能原諒我嗎?4.乃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xiàn)《示兒》,乃(1)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2)翁”一句,大為感佩,乃(3)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乃(4)曰:“此徒沽名耳?!北娙速|之以理,其辭窮,乃(5)不得已而謝。原其言,炒作乃爾(6),無乃(7)自高耳。解析:(1)副詞,表承接,于是。(2)代詞,用作第二人稱,“你”、“你的”。(3)副詞,表判斷,相當于“為”、“是”、“就是”。(4)副詞,表轉折,相當于“竟然”、“卻”。(5)副詞,表條件,相當于“才”。(6)復音虛詞,相當于“樣子”。(7)復音虛詞,表猜測,相當于“恐怕……吧”。譯文:曾經聽說陸放翁的節(jié)操氣節(jié),全都表現(xiàn)在《示兒》這首詩里,于是讀了讀它。讀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深深地受到感動并佩服他,(陸放翁)(真是)忠誠正直的臣子??!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說;“這只是沽名釣譽罷了?!贝蠹蚁蛩儐柕览?,他無話可說,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說的話,恐怕是炒作來抬高自己(的名氣)吧。5.其狐謂狼曰:“羊肉其(1)鮮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飽其(4)口福?!崩窃唬骸捌洌?)如猛犬何?”狐間于犬曰:“羊數(shù)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7)無聞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為一雪其(10)恥。君其(11)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無辭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遠矣,護羊愈謹。狐與狼遂去。解析:(1)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或許?;虮砀袊@語氣,多么,真。(2)連詞,表假設,如果。(3)指示代詞,其中的。(4)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5)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又。(6)第三人稱代詞,他的。(7)(8)連詞,連用,表選擇,是……還是……。(9)第三人稱代詞,它們。(10)指示代詞,那種。(11)副詞,加強祈使語氣,表希望、要求,相當于“一定”、“還是”。(12)副詞,表反問語氣,難道、怎么。(13)音節(jié)助詞,起調節(jié)音節(jié)作用,不譯。

譯文:狐貍對狼說:“羊肉真鮮美??!”您如果想嘗一嘗,叼來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夠一飽自己的口福了。狼說:“那如何對付猛犬呢?”狐貍就到猛犬那里離間說:“羊好多次說你壞話,他們說的話不堪入耳,您卻一點不生氣,是沒聽到呢,還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們嬉戲打鬧的時候,我想為您把這恥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應我!”猛犬笑著說:“想要給他加上罪名,難道還怕沒有借口嗎?”猛犬于是明白了狐貍的野心,知道守護羊群的道路很漫長,守護羊群更加謹慎。狐貍與狼就離開了。6.且“存者且(1)偷生,死者長已矣”,此豈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盡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則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漣矣,于斯世則無進身之途。縱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辭”之豪氣,無用武之地,亦何用?解析:(1)副詞,暫且、姑且。(2)連詞,表遞進,而且、并且。(3)副詞,將要。(4)復音詞,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進一步議論,況且,再說。(5)復音詞,就像。(6)連詞,表并列關系,又。(7)連詞,表讓步關系,尚且、還。譯文:“活著的人姑且茍活著吧,死去的人就永遠逝去了?!边@難道只是石壕一個地方的現(xiàn)象嗎?中晚唐王朝全都這樣啊。(國家治理得都)像這個樣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樂,而且把朝政委托給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將要滅亡,(是)一定的了。再說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樣清澈見底,在這樣的世道上就沒有入仕做官報效國家的道路了。縱使他有“連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絕”的勇氣,(卻)沒有用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7.若“若(1)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驚石破,花開鐵樹,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治彷叺盀槠漪~之一鱗,若(5)龍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鄉(xiāng),常望月懷遠,登高作賦,若(7)柳子厚則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難抑之情,絕矣。解析:(1)連詞,表假設,如果。(2)指示代詞,此,這個。(3)副詞,表推測,好像。(4)第二人稱代詞,你。(5)連詞,相當于“或”。(6)和“夫”連用,構成復音虛詞。句首語氣詞,用在一段或一層意思開頭,表示轉換,有“在說”、“至于”的意思。(7)連詞,表示另提一件事,相當于“至”、“至于”。譯文:“如果能夠化身為千億個自我,那就散到那無數(shù)的山峰上眺望故鄉(xiāng)。”(真是)奇妙??!這個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驚,鐵樹開花一樣,并不是你們這些平常的人能夠趕得上的。我也是這樣。恐怕我們這些人只能夠作魚的一片鱗龍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鄉(xiāng),常常是眺望明月懷念遠方,(或者)登上高處吟詩作賦,至于柳子厚就不這樣,(他)憑借超過一般人的思路,抒發(fā)難以抑制的感情,絕了。8.所“吾所以(1)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藺相如此言,足使之為天下所(2)欽。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豈他人可及?察其言,觀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釣譽矣。與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5)過之時,前訪朱亥,其度豈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解析:(1)助詞,與“以”構成固定復音虛詞“所以”,表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2)助詞,與“為”構成固定結構“為……所……”,表被動。(3)(5)助詞,“所+動詞”構成名詞性的所字結構,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況)等”。(4)(6)助詞,與“以”構成固定復音虛詞“所以”,可譯為用來……,……的方法(途徑、手段)。譯文:“我這樣做的緣故,(是)把國家的危機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后面?!碧A相如的這句話,值得使他被天下人欽佩。憑借他所居的官位,能夠這樣說這樣做,難道是別人能比得上的嗎?仔細研究他的言行,就知道他并不是憑此沽名釣譽了。與他不相上下的人,是信陵君。侯生在大庭廣眾之間,不應該有過訪(朋友)的事情的時候,前去拜訪朱亥,(而信陵君始終面不更色),這氣度難道是一般人嗎?這兩個人都是教人向上的榜樣啊。

9.為“天行有常,不為(1)堯存,不為(2)桀亡。”此為(3)至理,當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為(5)巫所惑。巫者,以詭為(6)業(yè),其所為(7)皆為(8)利也。故為(9)其來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為(10)天下除殘去穢,乃吾輩本分,何辭為(11)?解析:(1)(2)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原因,相當于“因為”。(3)非虛詞用法,動詞,是。(4)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相當于“對”。(5)介詞,與“所”構成固定結構“為……所……”,表被動,相當于“被”。(6)(7)動詞,作為,做。(8)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原因,相當于“為了”。(9)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相當于“當”、“等到”。(10)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相當于“給”、“替”。(11)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或反詰,相當于“呢”。譯文:“上天的運行有一定的規(guī)律,不會因為圣君堯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暴君桀就滅亡了?!边@是真理,應當對世人說說它,千萬不要讓他們被巫師迷惑。巫師,拿騙人當職業(yè),他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利益。所以當他來到的時候,就用這個道理斥責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會清除壞的風氣習俗,(這是)我們的分內之事,為何推辭拒絕呢?10.焉秦軍過崤山間,見峭峭焉(1),狹狹焉(2),未料有伏焉(3),將士雖全力以搏,無奈進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盡,故致大敗。于是余有嘆焉(5),驕而輕敵若此,焉(6)能不???萬軍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則必無顏世上矣。解析:(1)(2)形容詞詞尾,約同于“然”,相當于“……的樣子”。(3)兼詞,相當于“于彼”,在那里。(4)句中語氣助詞,表示停頓。(5)語氣助詞,不譯。(6)疑問代詞,怎么,哪里。(7句末語氣助詞,相當于“呢”。(8)代詞,相當于“之”,他們。譯文:秦軍路過崤山,看到那里山勢陡峭狹窄,沒有料到晉國在那里設有埋伏,將士們雖然全力拼搏,無奈進退兩難,不久,差不多都戰(zhàn)死了,所以導致大敗。對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驕傲輕敵,怎么能不打敗仗?(即使)千軍萬馬對他們又有什么益處呢?就因為他們驕傲,斥責他們,他們一定沒臉在世上活著了。

11.也“師道之不傳也(1)久矣,汝何以能復之也(2)?”“吾將勸勉督責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輩何能及也哉(5)!”解析:(1)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舒緩語氣,引起下文。(2)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或反詰語氣。(3)句末語氣助詞,表肯定語氣。(4)句末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5)句末語氣助詞,與“哉”連用,表感嘆語氣譯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你憑什么能恢復它呢?”“我將勸勉并監(jiān)督(大家和我一起)來踐行它?!薄澳愕脑挘缤鹩?;你的心胸,我們怎么能比得上啊!”12.以“秉燭夜游,良有以(1)也?!比粢裕?)己美于潘安,則出無傷;否則,以(3)吾之容現(xiàn)于當衢,則恐驚人。故自當以(4)書卷為伴,棄險以(5)遠則不敢至之怯,慕“擁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之美……暢游書海以(8)極夫天地之樂,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棄之也,豈以(10)一冕之故而棄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長享逸樂。吾雖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師,然終未以(13)權貴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賢不見用,忠不見以(15)”之嘆。解析:(1)名詞,原因。(2)動詞,認為。(3)介詞,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依據的工具、方法及其他,憑借。(4)介詞,把。(5)連詞,相當于“而”,表并列。(6)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關系。(7)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8)連詞,表目的關系,可譯為“來”。(9)介詞,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10)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11)連詞,表原因,可譯為“因為”。(12)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可譯為“在”。(13)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跟”、“和”。(14)助詞,與“上”組合,表界限或范圍。(15)動詞,可譯為“用”。譯文:“古代的人秉燭夜游,的確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認為自己比潘安還英俊瀟灑,那么出來走走也沒什么妨礙;否則,憑借我這幅面容出現(xiàn)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嚇到人了。所以我自己應當把書卷作為伙伴,消除掉因為危險而遙遠就不敢到達的怯懦,仰慕“拿著火把進入深穴(探險)”的勇氣,陶醉在“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的美景之中……暢游于書海之中來窮極那天地之間的快樂,像這樣,(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給我,我也會棄之不顧的,難道(我會)因為一頂皇冠的緣故就拋棄精神的悠然閑逸嗎?(正)因為我有這樣的志向,所以才能夠長久地享受閑逸和快樂。我雖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京城(了),但是始終沒有跟權貴交往。以上就是我內心的表白,希望你能體察,因此沒必要有“忠臣賢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嘆。13.因因(1)能授官,不以門第取人,且不因(2)舊制,此乃曹操成大業(yè)之因(3)。其常因(4)人不備,襲取之,如烏巢焚糧。此一役,動搖袁紹軍心,因(5)乘勢擊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許攸之力而得。途經紹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豈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眾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業(yè)。解析:(1)介詞,根據,依靠,憑借。(2)動詞,沿襲。(3)名詞,原因。(4)介詞,趁著,趁此。(5)副,于是,就。(6)介詞,憑借(7)介詞,經由,通過。(8)介詞,因為。(9)連詞,連接分句,用于因果關系復句的前一個分句,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譯文:根據才能授予官職,不依據出身高低錄用人才,而且不沿襲舊制度,這就是曹操成就大業(yè)的原因。他常常趁敵人沒有準備,突襲擊敗他們,例如烏巢火燒糧草。這一次戰(zhàn)役,動搖了袁紹的軍心,于是就趁著有理的時機打敗了袁紹,取得官渡一戰(zhàn)的大勝。這一戰(zhàn)的勝利也是憑借許攸的幫助而取得的。后來曹操路過袁紹的墳墓,通過守墓人來到墳前拜祭他。這氣量難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為這些他得到大家的擁戴,從而統(tǒng)一天下。因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懷氣量,所以他能夠成就非凡的事業(yè)。14.于“黃鳥于(1)飛,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則久別矣。自十年前偶見之,于(3)今已十載,未睹其姿。今造林還草,生態(tài)漸復,黃鳥復見,其鳴之美則倍于(4)昔,吾鄉(xiāng)之美譽于(5)四方。世人皆欲老于(6)吾鄉(xiāng),此乃多人言于(7)我也,非吾杜撰耳。于(8)是吾等暢飲抒懷,陶然醉于(9)是,不亦樂乎?解析:(1)助詞,動詞詞頭,不譯。(2)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對于。(3)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相關的時間,到。(4)介詞,引進比較的對象,表程度的比較,。(5)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示被動,被。(6)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地點,在。(7)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向。(8)與“是”構成復音虛詞“于是”,相當于“對此”。(9)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相關的處所,在。譯文:“黃雀緩緩地飛,美麗的翅膀參差翩然”,多么美好啊。然而對于我們來說,是長久沒有看到的了。自從十年前偶而見過一次,到如今已經十年,沒有看到它們的身影。如今造林還草,生態(tài)漸漸恢復,黃鳥又可以見到了,它的鳴叫比以前美一倍。我們鄉(xiāng)的美已經聞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們這里養(yǎng)老,這是好多人對我說的,不是我杜撰的。在這時候我們暢飲幾杯酒來抒發(fā)情懷,陶醉在這里,不是很好嗎?15.與朝過夕改,君子與(1)之,吾亦贊同。然今人與(2)古人孰智,廟堂與(3)坊間之識,相去甚遠。為國者,與(4)清廉之君子,離奸佞之小人,身體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彼百姓者,獨何與(5)?吾等與(6)君建言,又恐君自與(7)吾復算耳。解析:(1)動詞,贊許。(2)與“孰”組成文言固結構“與……孰……”,相當于“跟……比較,哪一個……”。(3)連詞,表并列,和,跟,同。(4)動詞,結交,親附。(5)通“歟”,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呢。(6)介詞,表施動者發(fā)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相當于“為”。(7)介詞,和,跟,同。譯文:(一個人如果)在早上犯了過錯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會贊許他,我也贊同。但是,現(xiàn)代人與古人誰更有智慧,(對此)朝廷與百姓的認識,相差很大。治理國家的人,親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遠離奸邪而善于諂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則親身實踐,事業(yè)才會成功。如今(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