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6課1老子四章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6課1老子四章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6課1老子四章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6課1老子四章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6課1老子四章課件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

第六課《老子》四章1.識記本文出現(xiàn)的重要實詞的含義、重要虛詞的用法,積累文化常識和文言句式。2.理解文中老子的思想和道家的觀點。3.探究道家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1.先秦諸子散文在高考語文北京卷、浙江卷等試卷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這合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能力要求。2.“加強自我修養(yǎng)”“尊重自然規(guī)律”等話題是近幾年高考語文寫作題的命題方向。這合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能力要求。課前預習結構圖解概括主旨課上思辨拓展延伸積學儲寶課前預習1.走近作者老子(生卒年不詳),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春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與莊子并稱“老莊”。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相傳孔子曾向他問禮。老子(生卒年不詳),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春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與莊子并稱“老莊”。做過周朝管理藏書的史官,相傳孔子曾向他問禮。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傳世本共八十一章。其書是否為老子所著,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書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2.熟悉作品《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原文分上下兩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分為81章,其中1—37章的《道經(jīng)》在前,38—81章的《德經(jīng)》在后?!兜赖陆?jīng)》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兜赖陆?jīng)》句式整齊,大致押韻,為詩歌體之經(jīng)文。讀之朗朗上口,易誦易記,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音韻之美。《道德經(jīng)》的語言非常講究藝術性,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詞句準確、生動,富有說理性和感染力。《老子》中的名句(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譯: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則是純自自己而然、自然而然。(2)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譯:想要收縮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廢止它,必先興起它;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這就是所謂“幽微之明”。柔弱勝過剛強。魚不可以離開水之深處,國家的“利器”不可以明示于人。(3)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譯:天下萬物產(chǎn)生于“有”,“有”產(chǎn)生于“無”。(4)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譯:上士聽了“道”,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似懂而非懂;下士聽了“道”,大聲嘲笑它。(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譯:最大的方?jīng)]有棱角,最大的器物最晚完成,最大的聲音不能聽到,最大的形象沒有形狀。(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譯:“道”產(chǎn)生一(氣),一產(chǎn)生二(天地),二產(chǎn)生三(和氣),三產(chǎn)生萬物。(7)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譯: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困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才能保持長久。(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譯:最正直的好像彎曲,最靈巧的好像笨拙,最有辯才的好像說話遲鈍。(9)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譯:罪惡最大的是多欲,禍害最大的是不知足,過錯最大的是貪得無厭。(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譯:災禍啊,幸福就倚靠在它旁邊;幸福啊,災禍就潛伏在它里面。(1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譯:天道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只是常幫助善人。(1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譯:自然之道,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之道,是幫助人而不與人爭奪。

出自《老子》的成語上善若水大器晚成大巧若拙出生入死以德報怨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3.了解背景老子生活于春秋時期,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是周朝式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殘酷的戰(zhàn)爭讓老子目睹了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室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國安民的主張。《老子》一書所述的內(nèi)容便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主張。fúɡǔshānzhíyǒujīnpàn

行,同“形”,形貌泮,同“判”,分離累,同“蔂”,土筐

動詞,認為正確,肯定

動詞,表判斷

指示代詞,此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語氣助詞,用在句間,舒緩語氣語氣助詞,用在句末,增強陳述,語氣

動詞,做

介詞,向、對

介詞,被

句末語氣助詞,表反問

介詞,在某處、某時

動詞,對動

詞,抵擋

動詞,把守動詞,掌管動詞,夸耀

名詞,功績

動詞,討伐,攻打

動詞,砍伐課上思辨

任務一理解文章內(nèi)容1.通讀《

老子

四章》全文,概括每則選文的內(nèi)容要點。答:

第1則,通過列舉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闡明了“無之以為用”的道理。第2則,通過列舉一系列的社會人生現(xiàn)象,剖析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從反面證明了“無我”的重要性,闡明了無為立身的主張。第3則,強調了加強自我修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要不斷地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要抑制貪欲,堅守本分,一心一意不屈不撓地追求自己應該追求的東西。第4則,老子告訴我們做事要有預見性,要見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把握大小、高下、遠近等一系列對立項之間的邏輯關系,重視“小”“下”“近”,注重積累;要始終如一,堅持到底。

2.《

老子

四章》第1則中是如何闡釋“有”和“無”的關系的?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答:

老子通過車轂、埏埴與鑿室這三個例子來說明問題,指出這幾樣事物都是有形的,也就是“有”,而體現(xiàn)它們自身價值的卻是無形的空間,也就是“無”。有和無的關系,就是“利”和“用”的關系。老子反復講述有與無的關系,就是為了讓人們明白“有無相生”“有之以為利,無知以為用”的道理。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實有的東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虛空的東西及其作用,被眼前能看到的真相所迷糊,而忽略了真正事實。

3.探究“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這段話的深刻含意。答:

在此,老子以辯證的觀點告誡人們應如何修身養(yǎng)性。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現(xiàn)象作比喻,說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這些輕浮、急躁的舉動都是反自然的,雖然在短期內(nèi)可以收到預期效果,但那是不能持久的。急躁冒進,自我炫耀,反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個人修身是這樣,那么為政呢?也應該這樣,即“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這些表現(xiàn)及其結果往往是對立的、相互矛盾的。反過來,當然要提倡自謙、自省、自警??梢?,老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以退為進的處世哲學,主張“無為而治”的為政之道。任務二把握觀點態(tài)度1.《

老子

四章》告訴了我們哪些為人處世的道理?答:(1)任何事物都有其相關和相對的因素,而這些對立的因素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要客觀地、全面地認識事物。(2)為人處世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我夸耀。(3)要正確地了解別人和認識自我,戰(zhàn)勝自我。(4)要想成就大的事業(yè)必須從小事做起。(5)凡事都應該有敏銳的預見。(6)做事慎終如始,才能立于不敗之地。2.第六十四章中有“合抱之木……始于足下”,《荀子·勸學》中有“積土成山……無以成江?!保@兩段話包含著怎樣共同的自然之理?從同一自然之理出發(fā),老子和荀子有著怎樣不同的社會人生認識?答:

(1)共同之理:任何大的事物總是由小的東西發(fā)展起來的,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漸進過程。(2)不同認識:老子認為人們做事情,要對在這個過程中凡有可能發(fā)生禍患的環(huán)節(jié)給予特別注意,杜絕它的出現(xiàn);同時,要尊重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可過于人為干預,以強力為之。荀子則認為人們應該積極進取,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結構圖解概括主旨《〈老子〉四章》主要闡述了老子關于“有”和“無”辯證關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顯自我的道理,強調了人要“自知”“自勝”“知足”“強行”,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觀點,并告訴人們要依照自然規(guī)律,從小事做起,“無為而治”,這四章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老子的觀點。拓展延伸成功者做事常常未雨綢繆,在事物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時候,就已經(jīng)洞察事物未來的發(fā)展走向和結果。所謂“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就是說“事物安穩(wěn)的時候容易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成大事的人都是先從小事做起,一步步創(chuàng)造了大事業(yè)。干大事業(yè)者一定要謹慎,要遵循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經(jīng)受住時間的磨煉,獲得成功?!具m用話題】“居安思危”“把握時機”“堅持”“謹慎”等。莫言:王安憶得諾貝爾文學獎,爭議肯定比我小王安憶是當代最高產(chǎn)的中國作家之一,她的勤奮幾乎無人可及。她每天都在寫作,在家里寫,在會議期間寫,在幾萬米的高空,照樣寫。對于王安憶的勤奮,莫言曾笑言:“你們要是有機會握握她的手,就知道她有多勤奮了,手特別硬,就像是毛毯廠的女工。”莫言的話讓我想起了另一位女性:作家劉震云的祖母。劉震云的祖母年輕時是位割麥子高手,幾里長的一壟麥子,她割完了,回頭一看,男人們連一半都沒割完,祖母的“秘訣”是:“下地之前,我就深吸一口氣,對自己說一直割到底,割的時候,中間不要直起腰來?!痹谡劦阶约旱膶懽鲿r,王安憶的一段話恰好印證了這種“割麥子成功學”:“寫小說就是這樣……拿起筆,在空白的筆記本上寫下一行一行字,然后第二天,第三天,再接著上一日所寫的,繼續(xù)一行一行寫下去,日以繼日。要是有一點動搖和猶疑,一切將不復存在?!变佌乖诿媲暗母寮?,就是她的麥田,她手中的筆就是鐮刀。這位“69屆初中生”彎下腰,揮著鐮刀,從“小鮑莊”一路割來,不管烈日當空,還是“雨,沙沙沙”,她都從未停歇,不知不覺,她已走進了生命中最大的一塊麥田——上海!她知道,在這“眾聲喧嘩”的地方,她必須時刻保持清醒,才能避免墮入這蝕骨的“海上繁華夢”。她直起腰,擦擦汗水,打量走過的路,連自己都不禁感到吃驚:我怎么割了這么多麥子?她的臉上露出了驕傲的笑容。她的驕傲不是自我陶醉,在中國文壇,她的小說早已得到了一致的贊譽,用莫言的話說:“王安憶得諾貝爾文學獎,爭議肯定比我小?!薄具m用話題】“堅持”“勤奮”“內(nèi)心寧靜”等。善用逆向思維善用逆向思維,具有意想不到的開創(chuàng)性。這一特點是指善于從常人思維的反面提出問題,從而達到正面領悟的效果。如老子所說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其逆向思維的體現(xiàn)?!胺磸棥本褪菑哪痴擖c的對立角度去確立新觀點,去闡發(fā)新見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異思維的一種形式和結果,是經(jīng)過了多種多樣方向的“求異”之后,最終確定了朝原來的“信息”相反(或相對)的方向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即是一種逆向求異思維。逆向思維要有獨到的敏銳眼光。當然,逆向思維不是鉆牛角尖,更不是詭辯,它必須以正確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思想理論為指導,必須合乎生活情理,并且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有合理的價值取向,不能僅僅為求新求異而陷入偏激、偏執(zhí)和脫離實際的泥潭。從論述“相互欣賞的神奇作用”的角度,對成語“蜻蜓點水”進行逆向思維翻新,不少于100字。答:

示例:蜻蜓點一點水,湖就溫柔地笑了。笑,不是輕蔑它的膚淺與軟弱,而是贊賞,傾心于蜻蜓的美麗和高貴,醉心于蜻蜓淺嘗輒止的活潑與頑皮。同樣是贊賞,蜻蜓青睞湖的寧靜致遠、波瀾不驚。兩束贊賞的眼光交織在一起,于是有了蜻蜓點水的和諧與完美。積學儲寶(一)課內(nèi)文化常識古車中可以載人載物部分的車廂,叫“輿”。“輿”的左右兩邊立的欄桿和木板,叫

(yǐ),車的運轉部分主要包括輪和軸。輪的中心是一個有圓孔的圓木,叫轂,用以貫軸。車輪的邊框,叫輞(wǎng)。連接輞和轂的是輻。車輪的輻條一般為三十根。四周的輻條都向車轂集中,這叫輻輳(còu)。車軸是一根橫梁,上承車輿,兩端套上車輪。軸的兩端露出轂外,末端套有青銅或鐵制的軸頭,叫軎(wèi)。軸頭上有孔,用來納“轄”,以防車輪脫落。轄一般用青銅或鐵制成,呈扁平長方形,長約三四寸,俗稱銷子。車軸橫在輿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輿的底部安上兩塊木頭,用繩索把軸綁在上面。它的形狀像個趴伏著的兔子,所以叫伏兔。

(二)課外文化常識

古代謙稱、敬稱、賤稱【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nèi)。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后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凹摇笔菍e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吧帷?/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