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曲式分析_第1頁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曲式分析_第2頁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曲式分析_第3頁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曲式分析_第4頁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曲式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III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曲式分析摘要貝多芬被尊為“樂圣”。無論是演奏家還是音樂學理論家,都對貝多芬的音樂抱著虔誠的態(tài)度。如果單從感官角度來說,貝多芬的音樂是不易被人理解的。理解貝多芬的音樂,欣賞者必須了解其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當時的人文社會環(huán)境。而作為一個理論研究人員,對其大型作品的曲式結構研究,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與創(chuàng)作過程的映像。關鍵詞貝多芬歡樂頌整體結構

AbstractIncomputationofthefirstpartexpoundsthelocalgovernmentandnon-profitorganizationsBeethovenisconsidereda"lesaint".Bothinmusicianandmusictheorists,withpiousattitudeofBeethoven'smusic.Ifthesinglefromtheperspectiveofthesenses,Beethoven'smusicisnoteasytobeunderstood.UnderstandBeethoven'smusic,peoplehavetounderstandthecreationbackground,aswellasthesocialenvironmentatthattime.Asatheoryresearchers,researchontheformalstructureoflargeworks,isoneofthebestwaystolearnandtheimageofthecreativeprocess.KeywordsofBeethoven'sodetojoystructureasawhole

目錄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介紹 2(一)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創(chuàng)作背景 2(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整體的藝術構思 2二、貝多芬第九交響之歡樂頌曲式分析 3(一)第一部分—倒裝回旋曲式(1—236小節(jié)) 4(二)第二部分—變奏回旋曲式(237—762小節(jié)) 5(三)第三部分—較自由的回旋曲或763-940小節(jié)) 7三、結語 8參考文獻 9致謝 10

PAGE8引言第九交響曲,是由路德維?!し病へ惗喾易髑?,于1823年的年底完成,1824年5月7日,該曲首演于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該曲一共四個樂章,其中《歡樂頌》是該曲的第四個樂章。一直以來,該組曲被認為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

一、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介紹(一)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創(chuàng)作背景針對于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不僅給人們帶來的的影響比較深遠,實際上,其對于交響樂的發(fā)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這一首壯麗宏偉的詩歌,不僅有著非常廣闊的結構,所展示的思想與哲理也是相當?shù)呢S富,里面所展示的英雄形象更是令無數(shù)的人為之稱頌,其表演模式包括著合唱,以及獨唱與重唱,所涉及到的規(guī)模也是比較壯大的。借助于這一作品,貝多芬向當時的人們展示了自身的斗爭意識,并將其傳遞給人們,激勵他們?yōu)榱俗约旱淖杂啥粩嗟貖^斗,最終一定會獲得相應的成就。在這一作品當中,關于第四個樂章,主要是借助于《歡樂頌》這部作品,它來源于德國的一個著名的詩人,也就是席勒,同時也表達著人類獲得勝利之后的歡樂,以及與親人、朋友團結友愛的欣喜之情。這部作品的出身是在十九世紀一十年代中的維也納會議發(fā)生之后的時間里,當時的歐洲由于封建思想的大肆侵襲,使得思想解放,以及相關的民族運動,都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針對于這一現(xiàn)狀,貝多芬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期望并始終堅持人們一定會獲得幸福,世界終會變得平等。不管是《第三交響曲》,還是關于《第九交響曲》,都是作者關心人類的深切體現(xiàn),前者是激勵人們不斷的斗爭,而后者是期望所有受壓迫的人們應該團結在一起,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奮斗。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初,這部作品才開始進行相應的譜寫,經過了一年時間的修改與完善,最終完成這一器樂曲,之后他開始借助于《歡樂頌》的相關歌詞,使這部作品的情感更加的豐富,憑借著深刻的內容,以及宏偉的音樂,成就了這一偉大的、亙古不變的頌歌。(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整體的藝術構思不得不說,只要欣賞了這一作品,你就能夠百分之百的感受到當中的壯麗,關于音樂的重負調整,通過整個的管選樂團,使之更加的均衡,不管使用了什么樣的配器,都盡可能的避免經常使用那些有著特殊音色的樂器,這樣的話,整體的情景就最大程度的融合在一起,其本身就成為一個和諧一致的1u_界。關于音樂的不斷推進,借助于復調這一作用手法,使得作品要展現(xiàn)的博大更加的豐富,在廣袤的天空與星河下,我們是渺小的,我們所產生的運動是微不足道的,這就是貝多芬自身才能的展現(xiàn),這種戲劇性創(chuàng)作風格的培養(yǎng),花費了他幾乎一生的時間。在這首樂曲當中,主要有四個部分,分別為:小過分快板的第一樂章,d小調;很活潑、急板的第一樂章,d小調;如歌柔板的第三樂章,bB大調;最后就是利用《歡樂頌》的相關歌詞,所完成的合唱樂章。與其他的眾多音樂作品一樣,貝多芬在《第九交響曲》中,也使用了交響套曲形式,對于作品當中的四個部分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借助于調性布局;速度安排;主題材料和音調等力而的處理來獲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體現(xiàn),首先,關于調性布局,主要體現(xiàn)在首位兩個部分,以及中間兩個部分,前者用的是同樣的音調,而后者是利用d小調與D之間的對比加以展現(xiàn);其次,就是速度對比后繼以速度的再現(xiàn)。然后就是作品的主導動機發(fā)展,與《第五交響曲》有著很大的差別;最后,就是每一個部分都比以往的作品更加的復雜,尤其是其結構方面,但是其完美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例如出現(xiàn)在第四部分當中的“并列中介交混現(xiàn)象”等。二、貝多芬第九交響之歡樂頌曲式分析作為貝多芬最后一部大型作品的最后一個樂章,交響曲的手段在這里己小夠用了,作曲家引用了最富于表現(xiàn)力的人聲—合唱、獨唱、重唱席勒的《歡樂頌》成為終曲的歌詞,只有一切人成為兄弟的地力,人類才有真正的歡樂這就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終曲要表達的思想,也是整部交響曲發(fā)展的結論從總譜的譜而上看,這個樂章很明顯得被分為三個大的部分:大型器樂前奏十人聲合唱的主體十大型的綜合尾聲1237763再細分,它是一個帶有大型前奏和尾聲的自由變奏曲式:大致結構圖式:Int+T+V1+V2+V3+(Int)+V4+V5+V6+(Int)+V7+V8+V9+V10+(頌歌)+V11+Coda192116140164208241269297331343375431543595655767通過以上的結構圖式可以看出,這個樂章含有一個主題與十一次變奏,且多次插入非主題材料。這里第92—236小節(jié)被劃入了樂章的主體部分,那么這就和前面的三部分劃分發(fā)生矛盾,現(xiàn)將兩種圖式進行綜合對比:通過以上的圖式的綜合對比,“中介交混”的現(xiàn)象己}一分明顯。那么它們又是怎樣實現(xiàn)“并列交混”的呢?首先將整個樂章劃作前而提到的三大部分,那么這三大部分本身又各是一個獨立的回旋曲式_以圖示之:下面對以上三大部分作分別敘述;(一)第一部分—倒裝回旋曲式(1—236小節(jié))這個長達236小節(jié)的大型前奏,由音響上動蕩不安的管樂主題、作為疊部的宣敘調主題、前三個樂章的主要主題和以后合唱主體的《歡樂頌》主題等多種材料交織而成。結構圖式:(A為疊部,B為第一插部,Mt1為第一樂章主要主題,Mt2為第二樂章主要主題,Mt3為第三樂章主要主題,Mt4為第四樂章主要主題)從以上的圖式可以看出,作為疊部的A是非常重要的,它出現(xiàn)有七次之多,并且每次出現(xiàn)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疊部A的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由管樂呈示的第一插部主題之后,它直接表明了疊音I}宣敘調)對第一插部主題代表阻礙幸福和歡樂的反動勢力)的抗議;當?shù)谝徊宀恐黝}第一次在減七和弦的音響中再次出現(xiàn)后,疊部A2用比疊部A更加明朗的調吹bB大調)和更快的節(jié)奏與之對抗;之后是第一插音I}即第一樂章主題片段),它的音響空曠迷茫,調性中心模撇僅一個大三和弦),疊部A3便以“迫小及待”的力式重疊進入,并以上行七度大跳的音程對它進行否定;當比較活潑、歡快的第三插音I$即第一樂章主題片段)出現(xiàn)后,疊部A4對此采取先用有力的卜行四度跳進和明確的調吹肯定)后用逐步上行并停在高音上形成疑問式旋Y}否定)的處理力式;之后的第四插音比即第三樂章主題片段)的形象是抒情而沉思的,疊部AS則以力度的先弱后強、節(jié)奏的先寬后緊、調性的小斷變化等力法繼續(xù)思考;接著第五插部先現(xiàn)了第四樂章《歡樂頌》的片段音調.到疊部A6完為門_.形成了大型器樂前奏的第一個階段.它以疊部A主題的各種變化方式來表現(xiàn)對前面各樂章出現(xiàn)主題的否定。很多理論家認為,這是貝多芬“尋找”第四樂章《歡樂頌》主題的過程。之后是大型前奏的第二部分(96—236),這是《歡樂頌》主題與它的三次器樂變奏:(二)第二部分—變奏回旋曲式(237—762小節(jié))圖式中A疊音火歡樂頌的主題詞);B為第一插音火為爭取歡樂的號角與行動的英雄戰(zhàn)歌);C為第一插部,它是唯一的一個全新的對比主題《歡樂頌》的核心詞部,宗教頌歌)從《歡樂頌》主題音調的結構中的貫串情況上看,除第一插部外,每段音樂中都有《歡樂頌》主題成分,因此整個第一部分的結構又可看做是一個自由變奏曲式,這樣,合唱主題部分就形成“回旋”和“變奏”兩種曲式結構原則的交混。疊部:疊部的第一次出現(xiàn)包含了《歡樂頌》主題的三次變奏,他們分別用男中音獨唱、男女聲四重唱及混聲合唱等力式唱出?!稓g樂頌》主題的結構是有再現(xiàn)一段式,其第一段重復一次,演唱力式的變化主要出現(xiàn)在每個變奏的一、_段之間八'4用男重音獨唱第段、用合唱唱第一段;VS的第一段是旋律加花后的四重唱,之后又是合唱;V6先是獨唱聲部的混聲四部合唱,后是合唱聲部的混聲四部合唱)。疊部的第一、第三次出現(xiàn),各都只用了一個變奏,篇幅較刁(這是古典回旋曲式的典型現(xiàn)象),其中第一次疊部使用混聲合唱,第三次則是建立在《歡樂頌》主題和第_插部宗教合唱主題之上的雙主題賦格段,它把“歡樂”與“頌歌”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深化了內容,又掀起了高潮第一插部:第一插部也含有三個變奏,在表演力式上,三個變奏按“器樂—聲樂—器樂”的力式安士卜而具有一定的“三部性”特點。其中、甲是使用了打擊樂器的具有民間節(jié)日般氣氛的音樂.《歡樂頌》主題作節(jié)奏節(jié)拍變化后首先由短笛等術管樂器奏出,清新、明朗、俏皮而富有朝氣,它由遠而近,從弱到強,猶如游行隊伍逐步走來的形象V8是男高音獨唱,它高九、明亮、熱情、灑脫,旋律聲部流暢激昂,有如一首英雄的豪邁戰(zhàn)歌V9是大型的器樂變奏,采用了四聲部賦格曲的寫法,《歡樂頌》主題在這里變成了持續(xù)小斷的快速密集三連音音型,它們在小同聲部穿插交替而一貫到底,造成此起彼伏、風起云涌、席卷大地的浩壯聲勢,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為爭取自由和歡樂而采取的積極行動。第_插部:第_插部是莊嚴、肅穆、圣潔的宗教圣詠式合唱。內部可分為四個階段(595-610;611-626;627-646;647-654)這是唯一個全新的劉比主題:徐緩的速度,富于特性的上行大九度大跳旋法,幾乎完全小用樂隊伴奏的合唱效果,以及貝多芬晚期創(chuàng)作中特別愛用的“漫天星”式的音響織伙在‘l}速進行中以節(jié)奏特別密集的};音音型在較高音區(qū)山現(xiàn)的那種閃爍、富于幻想和神秘色彩的音響)史加強了這段音樂要著重衣達的思想內容(三)第三部分—較自由的回旋曲或763-940小節(jié))這個與大型前奏規(guī)模相當?shù)拇笮途C合性尾聲,可石成是一個自由的終曲性變奏它的結構好似一個較自由的回旋曲式在這個大型綜合性尾聲中,前而山現(xiàn)過的《歡樂頌》主題和對比性宗教合唱主題,在這里都加快速度,l+.縮節(jié)奏、改變性椒歡騰、熱烈而激動)、變換力Y}器樂與人聲)一次又一次反復山現(xiàn),把音樂推向狂歡式的.苛潮并長久地維持卜去在在團結勝利的凱歌中結束全曲這是貝多芬的交響創(chuàng)作中典型的手法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貝多芬小僅僅防}為在這個樂章使用人聲而使古典交響曲形式得到創(chuàng)新或突破,也防}為在曲式上的交混處理,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曲式風格或結構途徑。

三、結語我們不能夠否認,《歡樂頌》自身有著非常出彩的地方,通過其歌詞的加入,使得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更加的豐富,借助于激情澎湃的唱詞,以及速度與力量結合的旋律,展示了人們對于自由的渴望,以及平等的追求。關于第四部分的完成,還包含著貝多芬自身的獨特觀念,以《歡樂頌》歌詞作為相應的基礎,根據(jù)情節(jié)需要進行了修整。整部作品不僅有著大型的交響樂團,同時還包括獨唱與合唱,以及復唱,使得兩者之間的融合更加的完美,向人們所展示的精神力量也是最為明顯。整個作品的氣氛就是通過第四部分的完成,得到了最為機制的升華,給人們帶來了希望與光明。在整個交響樂區(qū)域,正是由于這一作品的存在,才使得貝多芬的成就沒有人可以超越,不管是眾多的作曲家,還是對于音樂家。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這部作品才被正式的改成了鋼琴獨奏,主要由瓦格納加以完成。但是根據(jù)鋼琴本身在聲部上的相關限制,使得這一改編作品的特色也是比較的明顯。之后,勃拉姆斯也參考了《歡樂頌》的相應主題,完成了《第一交響曲》的最后一個部分,他的這部作品被譽為"貝多芬第十"。除此之外,在其它領域該作品亦有相當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1]徐卓.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6):190+199.[2]鄧軍.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歡樂頌”圖景——探究末樂章“音樂”與“詩”對于作品結構的深層意義[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02):53-63.[3]周進.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指揮處理與版本比較[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2(04):131-146.[4]鄒昌峻.用苦難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