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必背古詩詞含注解_第1頁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必背古詩詞含注解_第2頁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必背古詩詞含注解_第3頁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必背古詩詞含注解_第4頁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必背古詩詞含注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必背古詩詞1、三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quē)處。重(chóng)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

)月。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zhāo

)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jiān

)千二百里,雖乘奔(bēn

)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yǎn)多生怪柏(bǎi),懸泉瀑布,飛漱(shù)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jiàn)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

)引凄異,空谷傳(chuán)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cháng),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注釋:?(1)自:在,從;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個省級行政單位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2)略無:毫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空缺。?(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6)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7)襄(xiāng):上,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這里泛指山陵。?(8)沿:順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9)或:有的時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傳達。?(10)?朝發(fā)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jié)縣東。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12)雖:即使。?奔:奔馳的快馬。御:駕著,駕駛?(13)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jīng)注刊誤》)。疾:快。?(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16)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絕:極。巘:高峰?(17)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沖蕩。漱:沖蕩。?(18)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19)?良:實在,的確,確實。?(20)?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剛剛放晴的時候。霜旦:下霜的早晨。?(21)屬引:連續(xù)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凄異:凄涼怪異。?(22)哀轉(zhuǎ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猿鳴聲很久才消失。絕:消失,停止。轉(zhuǎn):通“囀”鳴叫。?(23)巴東:漢郡名,在今重慶東部云陽,奉節(jié),巫山一帶。?(24)三聲:幾聲。這里不是確數(shù)。?(25)沾:打濕。?(26)?裳(cháng):衣服。譯文?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jīng)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眲?chuàng)作背景?酈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時期,出生在范陽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內(nèi))一個官宦世家,世襲永寧侯。少年時代就喜愛游覽。后來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歷,每到一地除參觀名勝古跡外,還用心勘察水流地勢,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地域的變遷等。?他發(fā)現(xiàn)古代的地理書--《水經(jīng)》,雖然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有準確記載,但由于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于是以《水經(jīng)》為綱,寫就《水經(jīng)注》。2、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yù)其奇者。注釋?答:回復(fù)。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5??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山川:山河。之:的。?共談:共同談賞的。?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四時:四季。俱:都。?歇:消。?亂:此起彼伏。?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實:確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復(fù):又。與(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譯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創(chuàng)作背景?《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后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后。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3、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xíng)。念無與樂(lè)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橫,蓋竹柏(bǎi)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注釋?(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2)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臺案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3)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4)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5)行:散步。?(6)念:考慮,想到。?(7)者:……的人。?(8)遂:于是,就。?(9)至:到。?(10)尋:尋找。?(11)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天寺。?(12)寢:睡,臥。?(13)相與:共同,一同。?(14)中庭:庭院里。?(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凈明亮的樣子。?(16)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17)蓋:句首語氣詞,這里可以譯為“原來是”。?(18)也:是。?(19)但:只是?(20)閑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quán)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21)耳:語氣詞,相當于“而已”,意思是“罷了”。?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游的興致,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4、與朱元思書/吳均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注釋?1.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2.風煙俱凈:煙霧都消散盡凈。風煙,指煙霧。俱,全,都。凈,消散盡凈。?3.共色:一樣的顏色。共,一樣。?4.從流飄蕩:乘船隨著江流漂蕩。從,順,隨。?5.任意東西:情境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東西,方向,在此做動詞,向東漂流,向西漂流。?6.自:從。?7.至:到。?8.許:表示大約的數(shù)量,上下,左右。?9.獨絕:獨一無二。獨,只。?絕,絕妙。?10.皆:全,都。?11.縹(piǎo)碧:原作“漂碧”,據(jù)其他版本改為此,青白色。?12.游魚細石: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13.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里形容江水清澈見底。?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勢急速。?15.甚箭:“甚于箭”,比箭還快。?甚,勝過,超過。?為了字數(shù)整齊,中間的“于”字省略了。?16.若:好像。?17.奔:動詞活用作名詞,文中指飛奔的駿馬。?18.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19.負勢競上: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負,憑借。競,爭著。上,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這從下文“千百成峰”一語可以看得出來。?20.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向高處伸展。邈,向遠處伸展。這兩個詞在這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21.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shù)山峰。?23.激:沖擊,拍打。?24.泠(líng)泠作響:泠泠地發(fā)出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25.好:美麗的。?26.相鳴:互相和鳴,互相鳴叫。?27.嚶(yīng)嚶成韻: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28.蟬則千轉(zhuǎn)(zhuàn)不窮: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叫。則,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千轉(zhuǎn):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千”與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轉(zhuǎn),通“囀”鳥鳴聲。這里指蟬鳴。窮,窮盡。?29.無絕:就是“不絕”。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絕,停止。?30.鳶(yuān)飛戾(lì)天:出自《詩經(jīng)·大雅·旱麓》。老鷹高飛入天,這里比喻追求名利8??極力攀高的人。鳶,俗稱老鷹,善高飛,是一種兇猛的鳥。戾,至。?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息,使……平息,使動用法。?32.經(jīng)綸(lún)世務(wù)者:治理社會事務(wù)的人。經(jīng)綸,籌劃、治理。世務(wù),政務(wù)。?33.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窺,看?。反,通“返”,返回。?34.橫柯(kē)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面遮蔽著。柯,樹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上面。?蔽,遮蔽。?35.在晝猶昏:在白天,也好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晝,白天。猶,好像。?36.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疏條,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37.見:看見。?38.日:太陽,陽光。?譯文?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的樹,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shù)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fā)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創(chuàng)作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也因動亂而生發(fā)熱愛山水風光之情,《與朱元思書》是吳均融合其情后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5、野望/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注釋?望⑴東皋(gāo):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薄,迫近?!冻o·天問》:"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⑵徙倚(xǐyǐ):徘徊,彷徨。《楚辭·遠游》:"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依:歸依。?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暉:落日的余光。晉陸機《擬東城一何高》詩:"三閭結(jié)飛轡,大耋嗟落暉。"?⑸犢(dú):小牛,這里指牛群。?⑹禽:鳥獸,這里指獵物。?⑺相顧:相視;互看。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知音》:"乃稱史遷著書,咨東方朔,于是桓譚之徒,相顧?quán)托Α??⑻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詩經(jīng)·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又《詩經(jīng)·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借以抒發(fā)自己的苦悶。?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qū)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6、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注釋?1.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2.悠悠:飄蕩的樣子。?3.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4.歷歷:清楚可數(shù)。?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6.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jù)后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7.鄉(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8.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譯文?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2]?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還鄉(xiāng)途中逗留武昌時所作。作者登臨黃鶴樓,遙望汴州感到家鄉(xiāng)越來越近,思鄉(xiāng)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筆寫成了這首滿懷鄉(xiāng)愁的詩作。7、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侯騎,都護在燕然注釋?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使:出使。?⑵單車:一輛車,車輛少,這里形容輕車簡從。問邊:到邊塞去看望,指慰問守衛(wèi)邊疆的官兵。?⑶屬國:有幾種解釋:一指少數(shù)民族附屬于漢族朝廷而存其國號者。漢、唐兩朝均有一些屬11??國。二指官名,秦漢時有一種官職名為典屬國,蘇武歸漢后即授典屬國官職。屬國,即典屬國的簡稱,漢代稱負責外交事物的官員為典屬國,唐人有時以“屬國”代稱出使邊陲的使臣,這里詩人用來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地名,漢代稱居延澤,唐代稱居延海,在今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北境。又西漢張掖郡有居延縣(參見《漢書·地理志》),故城在今額濟納旗東南。又東漢涼州刺史部有張掖居延屬國,轄境在居延澤一帶。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維路過居延。然而王維此次出使,實際上無需經(jīng)過居延。因而林庚、馮沅君主編的《中國歷代詩歌選》認為此句是寫唐王朝“邊塞的遼闊,附屬國直到居延以外”。?⑷征蓬:隨風遠飛的枯蓬,此處為詩人自喻。?⑸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里是指大雁北飛。胡天:胡人的領(lǐng)地。這里是指唐軍占領(lǐng)的北方。?⑹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孤煙:趙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邊防報警時燃狼糞,“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風,“裊煙沙而直上”。據(jù)后人有到甘肅、新疆實地考察者證實,確有旋風如“孤煙直上”。又:孤煙也可能是唐代邊防使用的平安火?!锻ǖ洹肪矶话嗽疲骸凹澳海桨不鸩恢?。”胡三省注:“《六典》:唐鎮(zhèn)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煙一炬,謂之平安火。”?⑺長河:即黃河;一說指流經(jīng)涼州(今甘肅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條內(nèi)陸河,這條河在唐代叫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⑻蕭關(guān):古關(guān)名,又名隴山關(guān),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jīng)過蕭關(guān),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guān),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候騎:一作“候吏”。?⑼都護:唐朝在西北邊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qū)一切事務(wù)。這里指前敵統(tǒng)帥。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里代指前線。《后漢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贝藘删湟庵^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后尚在前線未歸。?譯文?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guān),路經(jīng)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guān)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創(chuàng)作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發(fā)兵攻打唐屬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蕃軍。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12??的身份奉使涼州,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并任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8、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注釋?⑴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三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2]?⑵遠:遠自。?⑶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⑷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⑸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⑹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⑺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⑻仍:依然。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⑼萬里:喻行程之遠。?譯文?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境內(nèi)游覽。?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一片仿佛流進廣闊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云結(jié)成綺麗的海市蜃樓。?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xiāng)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xiāng)而作,這在學術(shù)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于開元十二年(724年),二說作于開元十三年(725年),三說作于開元十四年(726年)。根據(jù)郁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開元十二年(724年)辭親遠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xiāng),發(fā)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9、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注釋?⑴錢唐湖:杭州西湖的別稱。因古時杭州名為錢唐,故名。后來寫成“錢塘湖”。?⑵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賈亭:唐代杭州刺史賈全所建的賈公亭,今已不存。?⑶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云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如下落雨絲的下部叫“雨腳”。這里指下垂的云彩。(接近地面的云氣,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時)?⑷暖樹:向陽的樹。?⑸新燕:春時初來的燕子。?⑹亂花:指紛繁開放的春花。?⑺沒(mò):隱沒。?⑻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足:滿足。?⑼白沙堤:指西湖東面的白堤,上有斷橋等名勝。?譯文?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舉目遠眺,但見水面漲平,白云低垂。?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筑新巢銜來春泥??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好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創(chuàng)作背景?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這首《錢唐湖春行》當作于長慶三、四年(823、824年)間的春天]。10、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11、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2、贈從弟/劉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3、梁甫行/曹植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14、富貴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酰孔游磳W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譯文?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發(fā)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孟子說:"這個怎么能夠叫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導(dǎo);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訓導(dǎo),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至于大丈夫,則應(yīng)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jié)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這樣才叫做大丈夫!"?解釋?(1)豈:難道?(2)安居:安靜?(3)是:這?(4)焉:怎么?(5)子:你?15??(6)命:訓導(dǎo)?(7)之:去,到?(8)戒:告誡?(9)戒:謹慎?(10)居:居住?(11)居:住所?(12)之:的?(13)得:實現(xiàn)?(14)移:改變1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舜發(fā)于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于版筑之間,膠鬲(gé)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解釋1、舜:姚姓,名重華。唐堯時耕于歷山(在今山東濟南東南,一說在今山西永濟東南),“父頑,母囂,弟傲,能和以孝”,堯帝使其人山林川澤,遇暴風雷雨,舜行不迷,于是傳以天子之位。國名虞,史稱虞舜。事跡見于《尚書·堯典》及《史記·五帝本紀》等。?2、發(fā):起,指任用。?3、畎(quǎn)畝:田畝,此處意為耕田。吠,田間水渠。?4、傅說(fù?yuè):殷商時為胥靡(一種刑徒),筑于傅險(又作傅巖,在今山西平陸東)。商王武丁欲興殷,夢得圣人,名曰說,視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說。見武丁,武丁曰:“是也。”與之語,果圣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遂以傅險為姓,名為傅說。事跡見于《史記·殷本紀》等。?5、舉:選拔。?6、版筑:筑墻的時候在兩塊夾板中間放土,用杵搗土,使它堅實。筑,搗土用的杵。?7、膠鬲(gé):商紂王大臣,與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稱賢人。?8、魚鹽:此處意為在海邊捕魚曬鹽。《史記》稱燕在渤碣之間,有魚鹽之饒;齊帶山海,多魚鹽。?9、管夷吾:管仲,潁上(今河南許昌)人,家貧困。輔佐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