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種群及其動態(tài)-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二期末復習敲重點_第1頁
第1章 種群及其動態(tài)-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二期末復習敲重點_第2頁
第1章 種群及其動態(tài)-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二期末復習敲重點_第3頁
第1章 種群及其動態(tài)-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二期末復習敲重點_第4頁
第1章 種群及其動態(tài)-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二期末復習敲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章種群及其動態(tài)——2023~2024學年高二生物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二期末復習敲重點第一步:單元學習目標整合列舉種群的數量特征,說明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與種群密度的關系。說出調查種群密度的主要方法,運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通過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等活動,嘗試建立數學模型表征和解釋種群的數量變化。舉例說明種群的“J”形增長、“S”形增長、波動等數量變化情況。闡明環(huán)境容納量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通過分析和討論種群數量變化的相關資料,歸納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通過分析和討論非生物因素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資料,說明陽光、溫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通過分析和討論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生物因素,說明種內競爭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作用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闡明種群研究在實踐中的應用,培養(yǎng)保護野生動物、合理利用生物資源等社會責任感。第二步:單元思維導圖回顧知識第三步:單元重難知識易混易錯(一)種群的數量特征1.種群密度(1)概念: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2)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2.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單位時間內新產生或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計算方法(3)對種群數量的影響①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增加。②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不變。③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減小。(4)意義:是影響種群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3.遷入率、遷出率(1)概念: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的個體,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2)計算方法(3)對種群數量的影響①遷入率>遷出率,種群數量增加。②遷入率=遷出率,種群數量不變。③遷入率<遷出率,種群數量減小。(4)意義:是影響種群數量變動的直接因素。4.年齡結構(1)概念: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2)不同年齡結構類型的比較增長型穩(wěn)定型衰退型種群年齡結構圖各年齡期結構(判斷標準)種群中幼年個體非常多,老年個體少各年齡期個體數接近幼年個體少,成年和老年個體較多出生率與死亡率大小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種群密度趨勢越來越大一定時期內保持穩(wěn)定越來越?。?)意義:預測種群密度未來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5.性別比例(1)概念: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2)類型:雌雄相當;雌多于雄;雄多于雌。(3)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4)應用: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使很多雌性個體不能完成交配從而使害蟲的種群密度明顯降低。(二)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1.調查方法與適用對象調查方法適用對象逐個計數法分布范圍小,個體大的生物估算法樣方法植物,昆蟲卵,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如蚜蟲、跳蝻等標記重捕法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黑光燈誘捕法有趨光性的昆蟲2.樣方法(1)步驟準備:觀察地形,注意安全。確定調查對象:如調查一塊農田中的薺菜或蒲公英等的種群密度。確定樣方:確定樣方數量、大小以及取樣方法。計數并記錄:計數每個樣方內所調查植物的數量,做好記錄。計算種群密度:某植物種群密度=所有樣方內個體數量之和/總的樣方面積。(2)取樣原則隨機取樣,確保樣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觀因素影響。(3)常用的取樣方法方法應用前提過程圖示五點取樣法調查的總體為非長條形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等距取樣法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先將調查的總體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后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4)樣方的計數原則①計數樣方內所有個體;②遇到邊界時,一般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③頂角上的個體,一般只計上邊和左邊形成的夾角上的個體。3.標志重捕法(1)前提條件在調查期內沒有新的個體出生和死亡,沒有遷入和遷出。標記個體和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獲的概率不變。(2)調查步驟:確定調查步驟捕獲并標記部分個體:在該種群生存環(huán)境中,均勻設置捕獲點捕獲一部分個體,并對其進行標記后,再在原地將其放回,并記錄個體數(M)重捕計數:一段時間后,在原來的捕獲點再次捕獲一部分個體,并計數個體數(n)及其中被標記的個體數(m),然后放回原來的環(huán)境。計算種群密度:假定重捕個體中標記比例與種群個體總數中標記比例相等,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4)調查注意事項標記物和標記方法不能對動物的身體產生關于壽命和行為的傷害。標記物不能過分醒目,且在調查研究期間不能消失。標志重捕法必須在一個界限比較明確的區(qū)域內進行,估計的是該區(qū)域的種群總數。(三)種群的數量變化細菌每20min分裂一次,怎樣計算細菌繁殖細菌每20min分裂一次,怎樣計算細菌繁殖n代后的數量?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在資源和生存空間沒有限制的條件下,細菌種群的增長不會受種群密度增加的影響在資源和生存空間沒有限制的條件下,細菌種群的增長不會受種群密度增加的影響提出合理的假設。提出合理的假設。NnNn=2nN代表細菌數量,n表示第幾代根據實驗數據,用適當的數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即建立數學模型。觀察、統(tǒng)計細菌數量,對自己所建立的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觀察、統(tǒng)計細菌數量,對自己所建立的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種群的“J”形增長和“S”形增長“J”形增長“S”形增長前提條件理想狀態(tài):①食物空間等資源充足;②氣候適宜:③不受天敵、病原體等其他生物制約現實狀態(tài):①食物空間等資源有限②受其他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制約增長模型種群增長率(無單位)種群增長速率(有單位)“S”形曲線的增長速率先增大,后減小,在種群數量達到K/2時最大,在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為0K值無有適用范圍一般只適用于實驗條件下和種群遷入新環(huán)境中最初一段時間內的增長一般為自然種群的增長兩者聯(lián)系(1)種群增長率:指種群在一定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占原有個體總數的比率,即。“J”形曲線增長率為恒定值,“S”形曲線增長率為“逐漸下降”。種群增長速率:指單位時間內新增加的個體數(即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的斜率),即增長速率=一定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量/時間?!癑”形曲線增長速率一直上升,也呈“J”形,“S”形曲線增長速率呈“鐘形”。(3)K值K值是可變的。達到K值后種群數量仍是可變的,會在K值附近上下波動。K值并不是種群數量的最大值。(四)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1.外部因素(1)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分等光影響植物的分布:松、杉、小麥等陽生植物必須在強光下才能生長良好;人參、三七等陰生植物只有在陰暗處才能生長良好。光影響植物的繁殖:油菜、桃花等長日照植物必須在白天越來越長的春天才開花;菊花、茶花等短日照植物必須在白天越來越短的秋天才開花。由于溫度的季節(jié)性變化,部分動植物的種群數量也呈季節(jié)性變化。干旱缺水會使動植物死亡率增高。(2)生物因素捕食:如果食物匱乏,動物種群會出現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現象。天敵的數量和捕食效率會影響獵物的種群數量。競爭會導致動植物的種群數量變化。寄生蟲、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會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進而影響種群的數量變化。2.內部因素(1)行為調節(jié):種內競爭——領域行為;種內互助——社會行為。(2)內分泌調節(jié)種群密度增大→生存壓力增加→內分泌失調→出生率降低?!纠}】1.鼠害可破壞草原的生態(tài)平衡。為尋找合理對策防治鼠害,某研究小組對某草原上的田鼠數量進行調查。在1公頃的調查區(qū)域內,一夜間捕獲田鼠50只,將捕獲的田鼠標記后在原地釋放,幾天后在原捕獲區(qū)域捕獲60只,其中有標記的田鼠10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草原田鼠的種群密度大約為300只/公頃B.不同季節(jié),該草原田鼠的種群密度可能不同C.若標記物易脫落,則種群密度的估算值可能偏小D.標記重捕法不適于調查瀕危動物的種群密度2.某種群的年齡結構如圖甲所示,增長曲線如圖乙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K值是指在一定空間中種群所能達到的最大數量B.圖甲所示的年齡結構是增長型,圖乙中t2時間的種群很可能屬于這種年齡結構C.若該種群為某天鵝種群,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改善其棲息環(huán)境,使K值升高D.圖乙所示曲線模型對應的數學方程式為Nt=N0·λt3.如表為研究人員對某地區(qū)長毛兔種群進行調查的數據結果。下列相關判斷錯誤的是()組成幼年組亞成年組成年組Ⅰ成年組Ⅱ小計雄性/只102710552雌性/只82010745合計/只1847201297組成百分比%18.56%48.45%20.62%12.37%100%性別比例(♀:♂)1:1.251:1.351:11:0.711:1.16A.調查該長毛兔種群密度時標記物不應容易脫落,也不應引起天敵注意B.根據表中數據判斷,該長毛兔種群的年齡結構不屬于穩(wěn)定型C.該種群不同組別的性別比例均不同,說明調查數據不合理D.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除種群數量特征外,還有環(huán)境因素4.在“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某次樣品稀釋10倍后,在25×16型(1個大方格分為25個中方格,每個中方格又分為16個小方格)血細胞計數板上參與計數的5個中方格中的酵母菌總數為300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營養(yǎng)條件和溫度等是影響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非密度制約因素B.抽樣檢測時先蓋蓋玻片,然后在蓋玻片一側滴少量培養(yǎng)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C.可估算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密度約為1.5×108個/mLD.連續(xù)觀察7天,每天在相同時間取樣計數并記錄平均值,繪成種群數量變化曲線,達到K值之前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5.一般來說,雌雄異株植物自然種群的性別比例為1:1,但環(huán)境因子會使性別比例偏離。斑子麻黃是耐貧瘠、耐干旱、耐寒冷的雌雄異株植物,如圖為某山坡不同區(qū)域(S1、S2樣地的營養(yǎng)條件優(yōu)于S3、S4)斑子麻黃種群調查結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調查斑子麻黃種群性別比例時不需要隨機取樣B.S2樣地的斑子麻黃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C.營養(yǎng)不良環(huán)境下幼年雄株比幼年雌株生命力更強D.海拔越高,斑子麻黃種群性別比例偏離越明顯6.一個繁殖周期后的種群數量可表示為該種群的補充量。某實驗水域中定期投入適量的飼料,其他因素穩(wěn)定。圖中曲線Ⅰ表示該實驗水域中某種水生動物的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的關系,曲線Ⅱ表示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親體數量約為1000個時,可獲得最大持續(xù)捕撈量B.親體數量約為500個時,單位時間內增加的數量最多C.親體數量大于1000個時,補充量與親體數量相等,種群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D.飼料是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非密度制約因素7.調查鳥類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及影響因素是進行鳥類物種保護的重要研究。我國鄭光美院士的研究團隊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鳴叫計數法,利用專業(yè)的數字錄音機記錄鳥類的鳴聲,然后對所錄個體的鳴聲參數進行測量和分析,進而辨別個體。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B.調查鳥類種群數量時還可以在樣點直接觀察計數后估算,也可以根據鳥窩數量進行估算C.通過鳴聲識別鳥類,是一種低損傷、高干憂的識別方法D.該種調查方法在瀕危物種保護、生活史研究,種群數量監(jiān)測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8.如圖是研究人員對某地布氏田鼠在5到10月間的種群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進行調查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可采用標記重捕法對布氏田鼠的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進行調查B.根據調查結果可確定布氏田鼠種群的性別比例接近1︰1,破壞其性別比例會影響該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C.結果顯示雄性成年布氏田鼠的生活力可能不如雌性成年鼠D.根據調查結果可知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但未來幾年其種群數量不一定會增加9.下列描述中,沒有體現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產生影響的是()A.蚊類等昆蟲在寒冷季節(jié)到來時一般會大量死亡B.一年蓬的種群密度隨光照強度的減弱而降低C.病毒使某種生物的種群密度降低D.火山噴發(fā)時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幾乎全部死亡10.某科技小組調查一塊面積為16hm2的森林里灰喜鵲和畫眉的種群密度,在該區(qū)域內隨機設置了若干捕鳥網。一天捕獲鳥共306只,將捕獲的鳥做好標志后在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點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鳥網,捕獲鳥共298只,捕獲結果統(tǒng)計如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捕獲總鳥數灰喜鵲畫眉第一次捕捉30648(標志后放生)37(標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捉29843(其中6只標志)32(其中8只標志)A.為了結果的可靠性,標志物對標志對象的生理習性不能有影響B(tài).根據統(tǒng)計結果估算該區(qū)域灰喜鵲大約有344只,畫眉大約有148只C.若第二次捕捉時擴大調查的范圍,被標志個體占被誘捕總數的比例上升D.由于標志的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概率下降,所以鳥的實際數量可能更少第四步:單元核心素養(yǎng)對接高考【2023·湖南卷】1.瀕危植物云南紅豆杉(以下稱紅豆杉)是喜陽喜濕高大喬木,郁閉度對其生長有重要影響。研究人員對某區(qū)域無人為干擾生境和人為干擾生境的紅豆杉野生種群開展了調查研究。選擇性采伐和放牧等人為干擾使部分上層喬木遭破壞,但尚余主要上層喬木,保持原有生境特點。無人為干擾生境下紅豆杉野生種群年齡結構的調查結果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調查紅豆杉野生種群密度時,樣方面積最合適的是400m2,理由是_____。由圖可知,無人為干擾生境中紅豆杉種群年齡結構類型為_______。(2)調查發(fā)現人為干擾生境中,樹齡≤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無人為干擾生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分析表明,人為干擾生境中6~25年樹齡紅豆杉的比例比無人為干擾生境高1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選擇性采伐與紅豆杉生態(tài)位重疊度_______(填“高”或“低”)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紅豆杉野生種群的自然更新。(3)關于紅豆杉種群動態(tài)變化及保護的說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①選擇性采伐和放牧等會改變紅豆杉林的群落結構和群落演替速度②在無人為干擾生境中播撒紅豆杉種子將提高6~25年樹齡植株的比例③氣溫、干旱和火災是影響紅豆杉種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約因素④氣候變濕潤后可改變紅豆杉的種群結構并增加種群數量⑤保護紅豆杉野生種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2023·山東卷】2.對某地灰松鼠群體中某年出生的所有個體進行逐年觀察,并統(tǒng)計了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況,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所觀察的這些灰松鼠構成一個種群B.準確統(tǒng)計該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數量需用標記重捕法C.據圖可推測出該地的灰松鼠種內競爭逐年減弱D.對灰松鼠進行保護時應更加關注其幼體【2023·山東卷】3.某種動物的種群具有Allee效應,該動物的種群初始密度與種群增長速率之間的對應關系如圖所示。其中種群增長速率表示單位時間增加的個體數。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初始密度介于0~a時,種群數量最終會降為0B.初始密度介于a~c時,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將種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對應的種群數量,有利于持續(xù)獲得較大的捕獲量D.若自然狀態(tài)下該動物種群雌雄數量相等,人為提高雄性占比會使b點左移【2023·廣東卷】4.某地區(qū)蝗蟲在秋季產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溫提前,大量蝗蟲在產卵前死亡,次年該地區(qū)蝗蟲的種群密度明顯下降。對蝗蟲種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釋是()A.密度制約因素導致出生率下降 B.密度制約因素導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約因素導致出生率下降 D.非密度制約因素導致死亡率上升【答案】1.答案:(1)紅豆杉屬于高大喬木,且是瀕危植物;增長型(2)選擇性采伐和放牧等人為干擾使部分上層喬木遭破壞,導致郁閉度下降,不利于幼苗的生長;人為干擾生境下6~25年樹齡的個體獲得更多的陽光,有利于其生長;高(3)①③④解析:2.答案:D解析:由題中信息可知,所觀察的灰松鼠并非是該地的全部灰松鼠,不能構成種群,A錯誤;標記重捕法是估算某種群數量的方法,所得結果并不精確,若要準確統(tǒng)計該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數量可采用逐個計數法,B錯誤;題圖只能反映所觀察的灰松鼠隨著年齡的增大,其存活數逐漸下降,但該灰松鼠種群的數量未知,無法推斷其種內競爭的強弱,C錯誤;由題圖可知,灰松鼠的存活數在幼體時下降最快,故對灰松鼠進行保護時應更加關注其幼體,D正確。3.答案:AC解析:A、初始密度介于0~a時,增長速率<0,種群數量會降低,若因種群密度過小,在繁殖季節(jié)找不到配偶等原因,沒能繁殖后代,種群數量會降至0,A正確;B、初始密度介于a~b時,增長速率<0,種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初始密度介于b~c時,增長速率>0,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錯誤;C、在初始密度c所對應的種群數量時,增長速率最大,將種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對應的種群數量,有利于持續(xù)獲得較大的捕獲量,C正確;D、若自然狀態(tài)下該動物種群雌雄數量相等,人為提高雄性占比會降低出生率,增長速率減慢,使b點右移,D錯誤。故選:AC。4.答案:C解析: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氣溫、干旱等氣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這些因素稱為非密度制約因素。本題中某年秋季降溫提前,大量蝗蟲在產卵前死亡,會導致次年該地區(qū)蝗蟲的出生率下降,進而導致其種群密度下降,C符合題意。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據1公頃田鼠的數量N=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帶標記的個體數,計算可得該草原田鼠的種群密度大約為300只/公頃,若標記物易脫落,則第二次捕獲的帶標記的個體數減少,則種群密度估算值偏大,A正確、C錯誤。不同季節(jié),氣候、食物和天敵等的差異可能造成該草原田鼠的種群密度出現變化,B正確。標記重捕法不適于調查瀕危動物的種群密度,D正確。2.答案:C解析:A、K值是指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A錯誤;B、甲圖中幼年個體明顯多于老年個體,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該種群年齡結構為增長型,而題圖乙中t2時間種群的增長率為0,種群數量到達最大值,年齡結構很可能是穩(wěn)定型,B錯誤;C、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改善棲息環(huán)境,可使環(huán)境容納量升高,使K值變大,以此來保護天鵝種群,C正確;D、題圖乙所示曲線為“S”形曲線,而Nt=N0·λt對應的曲線為“J”形曲線,D錯誤。故選:C。3.答案:C解析:利用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應合理選擇標記物,若標記物易脫落或被標記個體易被天敵捕食,會導致重捕時捕到的帶標記的個體數減少,結果出現偏差,A正確;根據題中信息,幼年組長毛兔和亞成年組長毛兔共有65只,成年組長毛兔有32只,前者明顯高于后者的數量,且各年齡組占比差異較大,不屬于穩(wěn)定型種群,B正確;性別比例在動物的不同年齡段有區(qū)別是正常現象,不能據此判斷調查數據不合理,C錯誤;環(huán)境因素會影響種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遷出率等數量特征,從而影響種群數量變化,D正確。4.答案:C解析:一般來說,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密度相關的因素屬于密度制約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密度無關的因素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中,溫度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營養(yǎng)條件屬于密度制約因素A錯誤;抽樣檢測時先將蓋玻片放在血細胞計數板的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yǎng)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yǎng)液自行滲入,多余的培養(yǎng)液用濾紙吸去B錯誤;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密度約為300÷(5×16)×400×104×10=1.5×108(個/mL)C正確;受資源和空間條件等的限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呈“S”形增長D錯誤。5.答案:C解析:為確保調查結果的準確性,調查斑子麻黃種群性別比例時需要隨機取樣,A錯誤;S2樣地的斑子麻黃種群中老年個體多,幼年個體少,故該種群年齡結構為衰退型,B錯誤;由題干信息知,S1、S2樣地的營養(yǎng)條件優(yōu)于S3、S4,與S1、S2樣地中的斑子麻黃種群相比,S3、S4樣地中斑子麻黃幼年雄株比幼年雌株數量多,推測營養(yǎng)不良環(huán)境下幼年雄株比幼年雌株生命力更強,C正確;根據圖中數據無法說明海拔越高,斑子麻黃種群性別比例偏離越明顯,D錯誤。6.答案:B解析:親體數量約為1000個時,該種群的補充量等于親體數量,即此時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數量達到K值,根據種群的增長率變化可知,捕撈后種群數量為K/2時可獲得最大持續(xù)捕撈量,A錯誤;親體數量為K/2時,即親體數量約為500個時,單位時間內增加的數量最多,B正確;由圖可知,親體數量大于1000個時,超過了環(huán)境承載量,種群沒有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C錯誤;一般來說,食物和天敵等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是相關的,這些因素稱為密度制約因素,飼料是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密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