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讀后感_第1頁
大學之道讀后感_第2頁
大學之道讀后感_第3頁
大學之道讀后感_第4頁
大學之道讀后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版本,下載可自由編輯大學之道讀后感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高校是指“大人”之學、君子之學。道是指自然、社會規(guī)律的高校問,是大才智之學。這里的道還應當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明德是指人本身所潛在的、天生的良好德性。儒家對于人性的基本推理是主見人本性善的,所以,儒家學者普遍認為一個人天賦中原來就具足良好的品德。在這一點類似于釋迦牟尼所創(chuàng)立的佛教觀點,人人皆有佛性。親民依據(jù)朱熹的說法能夠理解為一個人不僅要自明其德,還要推己及人,去幫忙他人獲得良好的品德,親民還能夠理解為友愛他人、親近他人,這兩種解釋并無沖突。止在這里是指達到目標,致善則是指人生的最高目標和境界。

“明明德”、“親民”和“止于致善”被稱為“高?!钡娜V領。

這一個開頭雖然只有不多的幾個字,但其含義確是極其深刻和重要的,是《高?!返暮诵乃枷胨?。

做人的學問和方法在于發(fā)覺人的天性和本性,人的天性和本性就是符合天人合一的天道和地道。做人的正確道路不僅僅要自己做符合天地之道的人,還要幫忙他人依據(jù)天地之道去生活和工作。做人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成為一個道德符合天地之道的人和一個自我完善之人。用道家的道理講,一個致善的人就是一個道法自然的人和一個清凈無為的人。用佛學的道理講,一個致善的人就是一個擺脫貪、嗔、癡的人和一個徹底覺悟了的人。所以,人類歷史上全部偉大的思想家在最根本的做人問題上,他們的觀點是具有一樣性的。

學習經(jīng)典的意義決不在于背誦,而在于運用經(jīng)典中的思想指導人們的人生,使每個人都懂得珍惜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不會虛度年華,更不會無知地墮入地域之中。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這一段從字面上很簡單理解,但其重要性在于指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關鍵點,這個關鍵點就是一個人肯定要知道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標。一個人假如知道了自己的人生最高目標是要道法自然、要善待他人和要徹底覺悟,他就能夠最終實現(xiàn)這個目標,從而實現(xiàn)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在這里,我們還能夠學到規(guī)律推理的妙用。從經(jīng)典的學習中,我們能夠認識到古人對于事物的規(guī)律是有著很深的研發(fā),并達到了特別嫻熟運用的程度,這一點仍舊特別值得我們這些現(xiàn)代人來仔細學習。

現(xiàn)實中和歷史上的很多人沒有勝利,甚至會墮落,其根本緣由就在于沒有搞懂人生真諦,而虛度了人生。

一個人徹底弄懂了自己的人生遠大目標后,他就能夠安定自己的心,而不會為外境所迷;一個人的心安定了,他就能夠做到心靜如安靜的海面,在人生旅途上堅決地走自己的路;一個能夠做到心靜和心凈的人自然心態(tài)就會變得平穩(wěn),這樣的人就會遠離浮躁;一個心態(tài)平穩(wěn)的人就能夠進行深化地思索和更加客觀地分析與看待世界;一個擅長思索和客觀分析事物的人最終就肯定會達到他的遠大目標,就肯定會最終實現(xiàn)他的個人抱負。任何事物都有本質和細枝末節(jié)之分,任何事物也都有其始終,假如一個人能夠搞懂事物的本質及其內部的結構和層次;假如一個人能夠懂得事物的發(fā)端和結局;假如一個人能夠知道事物發(fā)生和進展的先后次序,這樣的人就能夠稱得上是一個懂得高校之道的人了,也能夠稱為具有大才智的人了。

仔細研讀此段,會使人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的弱點和克服人性弱點的方法?,F(xiàn)實中的人們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確立自己遠大的志向和目標,因此,多數(shù)人在生活中會受到外境及其變化的指引,而隨波逐流。這樣的人是無法做到安定的,他們也無法做到心靜和心凈,他們更無法做到心態(tài)平穩(wěn)和慎思遠慮。所以,我們看到世上多數(shù)人都是終其一生,無所作為,他們只有在人生的終點附近發(fā)出無力的呻吟和慨嘆。早知如此,何必當時?這也是讀經(jīng)典的一大意義和價值所在吧?

人生就是一個人不斷克服自己的人性弱點,并利用學習和修身使自己的靈魂獲得不斷提升和凈化的過程,在這個修煉的過程中雖然要經(jīng)理各種苦痛,但實在是有人生難得之大樂存在于其中。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這個段落里消失了《高?!返陌四?,這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家對組成這八目的字詞并不生疏,但對其深刻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就可能不甚認識了。何以見得?,每個人看一看自己的日常行為舉止,再看一看四圍人的行為舉止,結論不言自明。所以,古人早就指出,言易而行難。

古時候,渴望自己具有美德而彰顯于世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國家則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必需先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要想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就必需先端正自己的內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內心就必需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就必需先探求自然、社會和事物的規(guī)律性學問。

要想獲得關于自然、社會和事物的規(guī)律性學問,人們就需要與事物進行深化而親密的接觸,這樣才能全面和透徹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屬性;人們在認識了自然和社會的基本規(guī)律和本質后才能達到意念的真誠;人們在誠意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具有正確的思維和見解;人們具有了正確的觀念和價值觀后就能夠自覺地注意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人們具有高尚道德修養(yǎng)后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人們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每個家庭都和諧和和諧了,一個國家也就得以治理了;當全部的國家都獲得了好的治理后,天下也就自然變得太平了。上到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都應當以修身為本。

在這里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儒家思想家運用規(guī)律推理方法的妙處,他們利用說理把如何成為君子的方法說得清楚明了和通俗易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只要人們依據(jù)“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的順次去自覺地修身,終究會獲得圓滿的人生。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本是指事物的本質和人的本質,末是指事物的細節(jié)。這一段講的道理是,一個人的本質假如存在大問題,他就不行能做好人,更不行能成為一個得道的高人。這個思想用在做事方面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假如沒有抓到事物的核心本質,他就不行能做好事情,包括事物的細節(jié)方面也是如此。上述理論能夠引申出如下的道理,一個人沒有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就無法做更大的事情,更談不上治國和平天下這樣的大事。一個修養(yǎng)深厚的人不行能做出淺薄而無理的事情,而一個不注意修身的人,也不行能自動自發(fā)地做出什么好事情和完成一件大事。這里講的道理完全符合自然界的因果法則,沒有種因,哪里會得果?!胺N瓜得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