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考點二理解常見的文言虛詞(2016·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閱讀文本見“考點一”“例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a\vs4\al\co1(如此,則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B.eq\b\lc\{(\a\vs4\al\co1(服之輕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藍))C.eq\b\lc\{(\a\vs4\al\co1(然則曷以祿夫子,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D.eq\b\lc\{(\a\vs4\al\co1(關(guān)市譏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考生考生答案誤區(qū)診斷甲生eq\a\vs4\al([A])[B][C][D]A項,在解答虛詞題時,考生如果具備扎實的課本知識,掌握簡單便捷的代入驗證法,就能夠輕松得出正確答案?!靶欣钪鶃?,共其乏困”中的“其”為代詞,譯為“他們”。以此帶入“如此,則諸侯其至乎”,那么就得出“諸侯他們到來”這樣一種肯定句。然而根據(jù)“乎”和后文內(nèi)容來看,此處應(yīng)為一種疑問句,據(jù)此分析便可得知“其”應(yīng)為副詞,表示揣測語氣,可譯為“或許”“大概”,而不是“他們”。(eq\a\vs4\al(短板一:課本知識不扎實,不)eq\a\vs4\al(會代入驗證))乙生[A]eq\a\vs4\al([B])[C][D]B項,考生由于缺乏語境意識,誤以為“青,取之于藍”中的“于”與“服之輕重便于身”中的“于”都為介詞,譯為“從”。其實,只要考生能夠結(jié)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就能夠推知“服之輕重便于身”中的“于”應(yīng)該解釋為“對于”,而不是“從”。eq\a\vs4\al((短板二:缺乏語)eq\a\vs4\al(境意識))丙生[A][B]eq\a\vs4\al([C])[D]C項,考生在解題時,分不清介詞(不單獨使用,只能和名詞組成介賓短語做狀語,來修飾謂語動詞)和連詞(連接詞語、短語和句子)。對選項缺乏語法分析,誤以為兩者的詞性和意義都為介詞,譯為“拿,用”。本項中,“曷以”是個介賓短語(賓語前置),而“以待”就不能構(gòu)成介賓短語,它是單獨使用的,是連詞。eq\a\vs4\al((短板三:缺乏語法常識))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A項,副詞,表推測,大概/代詞,他們;B項,介詞,對于/介詞,從;C項,介詞,拿,用/連詞,表目的,來;D項,連詞,表轉(zhuǎn)折。文言虛詞含義判斷“7法”1.代入驗證法(針對“短板一”)答題時先確認判斷該虛詞在兩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義和用法,然后將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順、恰當。如通暢,則相同;反之,則不同。如2014年山東卷中的“不與市中兒嬉敖”和“客亦知夫水與月乎”兩句,判斷“與”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我們首先關(guān)注第二句,第二句話出自《赤壁賦》,句中的“與”連接了“水”和“月”,是連詞,譯為“和”,把這個用法代入第一句中,句意不通,可以判斷兩句中的“與”意義和用法不同。結(jié)合語境判斷,第一句中的“與”是介詞,譯為“跟”。2.語境分析法(針對“短板二”)根據(jù)句子的大意推斷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句子的大意是“堆積土石成為高山,風雨(就會)在這里興起”,由此確定“焉”是兼詞“于之”“于此”,“興焉”即“在這里興起”。又如:2015年天津卷中的“于涼州造浮圖”一句,根據(jù)句意“在涼州建造佛塔”,就可確定“于”是介詞,譯為“在”。3.語法切入法(針對“短板三”)根據(jù)虛詞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來判斷其大概含義。不同的句子成分決定了詞語的詞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句中有三個“為”,前兩句的主語是“人”和“我”,賓語是“刀俎”和“魚肉”,句中的兩個“為”應(yīng)為動詞作謂語,譯為“是”;末句“何辭”,即“辭何”,是個動賓結(jié)構(gòu),主語承前省略,可見句末的“為”是表疑問的語氣助詞,因為它不表示實在意義。4.標志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gòu)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詞,其用法是固定的。用“者”“也”“乃”“為”表判斷;用“見”“于”“為”“為所”表被動;用“之”“是”表賓語前置,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5.詞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詞兼有實詞和虛詞兩種性質(zhì),可借助上下文的語境,推斷其詞性和用法。詞性不一樣,用法也不一樣。如《逍遙游》中的“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和《蘭亭集序》中的“不能不以之興懷”:前一個“之”是動詞,“往、到達”;后一個“之”是代詞,代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6.對稱分析法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的對文,其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yīng)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并序)》中“以”和“而”處于對應(yīng)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由此可推斷“以”也是表修飾的連詞。7.句位分析法一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之”,指代人、事、物,一般作賓語,如“吾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如“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放在倒置的動(介)賓短語之間,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放在倒置的定語與中心語之間,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專項練]代入驗證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緦W號:98142010】《魏略》曰:劉備屯于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jié)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jié)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jié)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绷了煅栽唬骸皩④姸葎㈡?zhèn)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绷劣衷唬骸皩④娮远群稳缫??”備曰:“亦不如?!痹唬骸敖窠圆患?,而將軍之眾不過數(shù)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fā)調(diào),則人心不悅;可語鎮(zhèn)南,令國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眰鋸钠溆?,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毒胖荽呵铩匪砸嗳缰?。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B.eq\b\lc\{(\a\vs4\al\co1(我聊以忘憂耳,如惠語以讓單于))C.eq\b\lc\{(\a\vs4\al\co1(乃以上客禮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eq\b\lc\{(\a\vs4\al\co1(《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本題可采用“代入驗證法”。解答時可從每個選項的第二句入手,首先確定虛詞的詞性和意義,然后再代入第一句,分析是否恰當即可。A項,第二句出自《寡人之于國也》,“而”是連詞,表轉(zhuǎn)折,譯作“但是”。將這個用法代入第一句中,句意通暢,可知A項符合題干要求。B項,第二句出自《蘇武傳》,“以”為連詞,表目的,可譯作“來”;第一句“以”為介詞,可譯作“用”“拿”,后面省略了代詞“之”,指“結(jié)毦”。C項,第二句出自《師說》,“乃”為副詞,譯作“竟然”“反而”;第一句“乃”為副詞,可譯作“于是”。D項,第二句出自《鴻門宴》,“之”為代詞,代指人,即項伯;第一句“之”為代詞,代上述事情。]語境分析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子之大父一瓢先生,醫(yī)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祿。仆方思輯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來墓志無一字及醫(yī),反托于與陳文恭公講學云云。嗚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傳矣,朽矣!夫?qū)W在躬行,不在講也。圣學莫如仁,先生能以術(shù)仁其民,使無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懷”之學也。素位而行,學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則名高;而布衣挾相公以自尊,則甚陋。今執(zhí)途之人而問之曰:“一瓢先生非名醫(yī)乎?”雖子之仇,無異詞也。又問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學乎?”雖子之戚,有異詞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傳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傳先人,得毋以“藝成而下”之說為斤斤乎?不知藝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藝非道?貌襲之,道藝兩失。醫(yī)之為藝,尤非易言,神農(nóng)始之,黃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領(lǐng)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醫(yī)絕矣,惟講學一流轉(zhuǎn)未絕者,何也?醫(yī)之效立見,故名醫(yī)百無一人;學之講無稽,故村儒舉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無一人之上,而反賤之于舉目皆是之中,過矣!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仆方思輯其梗概以永其人,使工以藥淬之))B.eq\b\lc\{(\a\vs4\al\co1(是即孔子“老安少懷”之學也,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C.eq\b\lc\{(\a\vs4\al\co1(一瓢先生其理學乎,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D.eq\b\lc\{(\a\vs4\al\co1(子不尊先人于百無一人之上,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B[本題可采用“語境分析法”。A項,第一句的句意“我正想輯錄他主要的醫(yī)學成就以便使他長存不朽”,可確定“以”為目的連詞,表示后一行動“永其人”是前一行動“輯其梗概”的目的;第二句的句意“命令工匠用藥浸泡它”,可知“以”為介詞“用”。B項,第一句的句意“這就是孔子的‘老年人要使他們安寧、青年人要使他們懷歸’的學問”,可確定“之”為助詞,“的”;第二句的句意“處境越艱難,節(jié)操越堅定,不能拋棄自己的崇高志向”,可知“之”也是助詞,“的”。C項,第一句的句意“一瓢先生大概是理學家吧”可確定“其”為副詞,“大概”;第二句的句意“從事物變化的角度來觀察”,可知“其”為代詞,事物。D項,第一句的句意“您不把先人放在百無一人的名醫(yī)之上加以尊崇”,可確定“于”為介詞,“到、在”;第二句的句意“我實在怕被大王欺騙而辜負趙王”,可知“于”為介詞,表被動。]語法切入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院蜑檎N,而刖(砍掉)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蓖跤忠院蜑檎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焙驮唬骸拔岱潜疽?,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蓖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氀?,遂命曰“和氏之璧”。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奉而獻之厲王,天下之刖者多矣))B.eq\b\lc\{(\a\vs4\al\co1(而刖其左足,使人問其故))C.eq\b\lc\{(\a\vs4\al\co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D.eq\b\lc\{(\a\vs4\al\co1(王以和為誑,悲夫?qū)氂穸}之以石))C[本題可采用“語法切入法”。A項,第一句中的“之”放在動詞“獻”之后作賓語,代詞,代指“玉璞”;第二句中的“之”為助詞,的。B項,第一句“其”修飾“左足”,作動詞“刖”的賓語,代詞,意為“他的”;第二句中的“其”修飾“故”,作動詞“問”的賓語,代詞,意為“其中的”。C項,第一句中的“乃”放在動詞“抱”之前,副詞,意為“于是、就”;第二句中的“乃”放在動詞“使”之前,副詞,意為“于是、就”。D項,第一句中的“以”處在謂語的位置,動詞,意為“認為”;第二句中的“以”放在名詞“石”之前,構(gòu)成介賓結(jié)構(gòu),作狀語,意為“用”。]標志識別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知弗若歟?曰:非然也。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曰:非然也))B.eq\b\lc\{(\a\vs4\al\co1(其一人專心致志,為是其知弗若歟))C.eq\b\lc\{(\a\vs4\al\co1(惟弈秋之為聽,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D.eq\b\lc\{(\a\vs4\al\co1(思援弓繳而射之,且秦強而趙弱))A[本題可采用“標志識別法”。A項,都是判斷句,所以兩個“也”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都是判斷句的標志。B項,第一個“其”的意思是“其中的”,第二個“其”的意思是“他的”。C項,“惟弈秋之為聽”是賓語前置句,“之”是賓語前置句的標志,沒有意義,第二個“之”是代詞。D項,第一個“而”表承接關(guān)系,第二個“而”表并列關(guān)系。]詞性界定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chuàng)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y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chuàng),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庇鸨闵毂哿钺t(y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節(jié)選自《三國志·關(guān)羽傳》,有刪改)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羽嘗為流矢所中,為國以禮,其言不讓))B.eq\b\lc\{(\a\vs4\al\co1(然后此患乃除耳,當立者乃公子扶蘇))C.eq\b\lc\{(\a\vs4\al\co1(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而吾與子之所共適))D.eq\b\lc\{(\a\vs4\al\co1(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視之,形若土狗))D[本題可采用“詞性界定法”。A項,第一句中的“為”與“所”結(jié)合構(gòu)成被動,介詞,意為“被”;第二句中的“為”是動詞,意為“治理”。B項,第一句中的“乃”是副詞,意為“才”;第二句中的“乃”是副詞,表判斷,意為“是”。C項,第一句中的“適”為副詞,意為“正好、恰好”;第二句中的“適”是動詞,意為“享受、享有”。D項,兩句中的“若”均為動詞,意為“像”。]對稱分析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雖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偽不如拙誠。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誨不厭,所以治人也。所以貴虛無者,得以應(yīng)變而合時也。(選自《說苑》)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B.eq\b\lc\{(\a\vs4\al\co1(孝敬忠信之事立,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C.eq\b\lc\{(\a\vs4\al\co1(所以貴虛無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eq\b\lc\{(\a\vs4\al\co1(得以應(yīng)變而合時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C[A項,可根據(jù)對稱分析法推斷。第一句前半句的“以”和后半句的“為”處于同一位置,“為”是介詞,因為,由此推知“以”也是介詞,因為;第二句前半句中的“以”和后半句中的“而”處于同一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同理“以”也為表修飾的連詞。所以A項中的兩個“以”意義和用法不同。B項,第一句中“之”為助詞,的;第二句中的“之”為代詞,這。C項,兩句中的“者”均為代詞,……的人。D項,第一句中的“而”表遞進關(guān)系,并且;第二句中的“而”表修飾關(guān)系,無實義。]句位分析法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金履祥字吉父,婺之蘭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書,即能記誦。比長,益自策勵。及壯,知向濂洛之學,事同郡王柏,從登何基之門?;鶆t學于黃榦,而榦親承朱熹之傳者也。自是講貫益密,造詣益邃。時宋之國事已不可為,履祥遂絕意進取。然負其經(jīng)濟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會襄樊之師日急,宋人坐視而不敢救,履祥因進牽制搗虛之策,請以重兵由海道直趨燕、薊,則襄樊之師,將不攻而自解。且備敘海舶所經(jīng),凡州郡縣邑,下至巨洋別島,難易遠近,歷歷可據(jù)以行。宋終莫能用。及后朱瑄、張清獻海運之利,而所由海道,視履祥先所上書,咫尺無異者,然后人服其精確。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a\vs4\al\co1(而榦親承朱熹之傳者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B.eq\b\lc\{(\a\vs4\al\co1(然負其經(jīng)濟之略,其孰能譏之乎))C.eq\b\lc\{(\a\vs4\al\co1(基則學于黃榦,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D.eq\b\lc\{(\a\vs4\al\co1(難易遠近,歷歷可據(jù)以行,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D[本題可采用“句位分析法”。A項,第一句中的“也”位于句末,是表判斷的語氣詞;第二句中的“也”處于句中,是表舒緩語氣的句中助詞。B項,第一句中“其”放在動詞之后,是代詞,譯為“他”;第二句中的“其”放在句首,作副詞,表反問語氣,譯為“難道”。C項,第一句中的“于”處于人名之前,引出對象,為介詞,譯為“向”;第二句中的“于”處于地點名詞之前,引出處所,為介詞,譯為“在”。D項,兩句中的“以”都處于動詞之前,引出動作行為的結(jié)果或目的,均為連詞,譯為“來”。]虛詞加強練8.(2016·山東卷改編)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吾欲服圣王之服,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eq\b\lc\{(\a\vs4\al\co1(法其節(jié)儉則可,其孰能譏之乎))C.eq\b\lc\{(\a\vs4\al\co1(及三代作服,為益敬也,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eq\b\lc\{(\a\vs4\al\co1(景公祿晏子以平陰與藁邑,私見張良,具告以事))D[A項,助詞,的/代詞,這;B項,代詞,代指“圣王”/副詞,表反問語氣;C項,介詞,表原因,為了/介詞,替,給;D項,介詞,用,把。]9.(2016·山東卷改編)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非以服致諸侯也,作《師說》以貽之)) B.eq\b\lc\{(\a\vs4\al\co1(誠于愛民,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C.eq\b\lc\{(\a\vs4\al\co1(極污池之深而不止,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D.eq\b\lc\{(\a\vs4\al\co1(寡人無事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C[A項,介詞,憑借/連詞,表目的,來;B項,介詞,對/介詞,于,跟,同;C項,連詞,表轉(zhuǎn)折;D項,助詞,用于句末,表示陳述語氣/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譯為“在那里”。][綜合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緦W號:98142011】魏了翁字華父,邛州蒲江人。年數(shù)歲從諸兄入學,儼如成人。少長,英悟絕出,日誦千余言,過目不再覽,鄉(xiāng)里稱為神童。年十五,著《韓愈論》,抑揚頓挫,有作者風。慶元五年,登進士第。時方諱言道學,了翁策及之。授僉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盡心職業(yè)。嘉泰二年,召為國子正。明年,改武學博士。開禧元年,召試學士院。韓侂胄用事,謀開邊以自固,遍國中憂駭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國家紀綱不立,國是不定,風俗茍偷,邊備廢弛,財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謂將有北伐之舉,人情恟恟,憂疑錯出。金地廣勢強未可卒圖求其在我未見可以勝人之實盍亦急于內(nèi)修姑逭外攘不然舉天下而試于一擲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辈叱?,眾大驚。明年,遷校書郎,以親老乞補外,乃知嘉定府。差知漢州。會境內(nèi)橋壞,民有壓死者,部使者以聞,詔降官一秩,主管建寧府武夷山?jīng)_佑觀。未數(shù)月,復元官知眉州。眉雖為文物之邦,然其俗習法令,持吏短長,故號難治。聞了翁至,爭試以事。乃尊禮耆耇,簡拔俊秀,朔望詣學宮,親為講說,誘掖指授,行鄉(xiāng)飲酒禮以示教化,增貢士員以振文風。復蟆頤堰,筑江鄉(xiāng)館,利民之事,知無不為。士論大服,俗為之變,治行彰聞。改資政殿學士、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復力辭,詔提舉臨安府洞霄宮。未幾,改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累章乞骸骨,詔不允。疾革,復上疏。門人問疾者,猶衣冠相與酬答,語蜀兵亂事,蹙額久之,口授遺奏,少焉拱手而逝。后十日,詔以資政殿大學士、通奉大夫致仕。遺表聞,上震悼,輟視朝,嘆惜有用才不盡之恨。詔贈太師,謚文靖,賜第宅蘇州,累贈秦國公。(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有刪改)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慶元五年,登進士第 登:考中B.疾革,復上疏 革:病重C.上震悼,輟視朝 輟:停止D.嘆惜有用才不盡之恨 恨:怨恨D(zhuǎn)[恨:遺憾。]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乃知嘉定府,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B.eq\b\lc\{(\a\vs4\al\co1(眉雖為文物之邦,臣之壯也,猶不如人))C.eq\b\lc\{(\a\vs4\al\co1(聞了翁至,爭試以事,以勇氣聞于諸侯)) D.eq\b\lc\{(\a\vs4\al\co1(親為講說,為擊破沛公軍))D[A項,前者為副詞,于是;后者為副詞,卻。B項,前者為助詞,的;后者為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可不譯。C項,前者為介詞,用;后者為介詞,依靠。D項,均為介詞,替。]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金地廣勢強未可/卒圖求其在/我未見/可以勝人之實/盍亦急于內(nèi)/修姑逭外攘/不然/舉天下而試于一擲/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B.金地廣勢強/未可卒圖/求其在我/未見可以勝人之實/盍亦急于內(nèi)修/姑逭外攘/不然/舉天下而試于一擲/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C.金地廣勢強/未可卒圖/求其在我未見/可以勝人之實/盍亦急于內(nèi)/修姑逭外攘/不然/舉天下而試于一擲/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D.金地廣勢強未可/卒圖求其在/我未見/可以勝人之實/盍亦急于內(nèi)修/姑逭外攘/不然/舉天下而試/于一擲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B[解答斷句題,首先應(yīng)當通讀語句,力求對語句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然后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根據(jù)“內(nèi)”和“外”的對比,可以在“急于內(nèi)修”和“姑逭外攘”中間斷開,由此可排除A、C兩項。而“金地廣勢強”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與“未可”之間應(yīng)斷開,排除D項。]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了翁年少時十分聰穎,日讀千言,過目不忘。十五歲寫成《韓愈論》,有韓愈的遺風。B.魏了翁因在科舉考試中敢于談?wù)摦敃r國家忌諱談?wù)摰牡缹W而登進士第,后被授予判官廳公事一職。C.當權(quán)的韓侂胄策劃通過開拓邊疆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官民憂慮不敢作聲,魏了翁上書據(jù)理力爭。D.魏了翁做漢州知州時,境內(nèi)有座橋壞了,壓死了百姓,部使者上告朝廷,魏了翁被降官一級。B[強加因果,文中并沒有說魏了翁考中進士,是因為他“敢于談?wù)摦敃r國家忌諱談?wù)摰牡缹W”。]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復蟆頤堰,筑江鄉(xiāng)館,利民之事,知無不為。士論大服,俗為之變,治行彰聞。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門人問疾者,猶衣冠相與酬答,語蜀兵亂事,蹙額久之,口授遺奏,少焉拱手而逝。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題時,要仔細閱讀語句,把握主要內(nèi)容。然后在理解大意的基礎(chǔ)上,找出翻譯的關(guān)鍵詞,最后對應(yīng)關(guān)鍵詞進行翻譯即可?!敬鸢浮?1)修復蟆頤堰,建造江鄉(xiāng)館,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他知道了沒有不去做的。眉州士大夫評論時都表示大為嘆服,風俗為之改變,治理的政績遠近聞名。(關(guān)鍵詞“復”“為”“服”“彰聞”)(2)他的學生來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衣冠整齊地和他們相互問答,談到蜀兵作亂之事,眉頭皺了許久,他口授了遺表,過了一會兒,兩手合于胸前行禮后去世。(關(guān)鍵詞“衣冠”“相與”“蹙”“少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現(xiàn)澆樓板施工質(zhì)量檢測與評估合同
- 2025年度水井租賃與水質(zhì)凈化服務(wù)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自建房建筑廢棄物分類處理承包協(xié)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知乎租賃公寓租賃期限靈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車牌借用與共享出行服務(wù)合同
- 2025年度工業(yè)自動化計件勞務(wù)合同
- 2025年度電梯維保與電梯安全應(yīng)急演練合同
- 2025年度門衛(wèi)用工安全保障合同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協(xié)同發(fā)展共同體第三子共同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 含答案
- 公共安全立體化防控
- 2022版義務(wù)教育(地理)課程標準(附課標解讀)
- 2024年滑雪用品行業(yè)分析報告及未來發(fā)展趨勢
- 經(jīng)方治療腦梗塞的體會
- 新版DFMEA基礎(chǔ)知識解析與運用-培訓教材
- 制氮機操作安全規(guī)程
- 衡水市出租車駕駛員從業(yè)資格區(qū)域科目考試題庫(全真題庫)
- 護理安全用氧培訓課件
- 《三國演義》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課題報告
- 注冊電氣工程師公共基礎(chǔ)高數(shù)輔導課件
- 土方勞務(wù)分包合同中鐵十一局
- 冷庫管道應(yīng)急預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