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29耳源性并發(fā)癥(總論)_第1頁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29耳源性并發(fā)癥(總論)_第2頁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29耳源性并發(fā)癥(總論)_第3頁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29耳源性并發(fā)癥(總論)_第4頁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29耳源性并發(fā)癥(總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耳源性并發(fā)癥由于中耳、乳突的急、慢性化膿性炎癥向周圍擴散而引起的各種并發(fā)癥,統(tǒng)稱為“耳源性并發(fā)癥”(togenic

ocomplications)。

按其發(fā)病的位置分為顳骨、顱內和顱外3大類。最重要和最危險的是顱內并發(fā)癥。一、病因1、膿液引流不暢2、中耳炎的類型以膽脂瘤型引起者最多見,骨瘍型次之,急性壞死型中耳炎或結核性中耳炎也易引起并發(fā)癥。3、病人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長期營養(yǎng)不良、年老體弱或兒童等抵抗力較差者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4、致病菌毒力強致病菌主要為革蘭氏陰性桿菌,也可2種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

二、感染擴散途徑1、循破壞、缺損骨壁(最常見)

感染顱內耳后骨膜下或頸深部局部膿腫;內耳迷路炎2、經解剖通道或未閉骨縫

感染經小兒未閉合的骨縫顱內經前庭窗、蝸窗向內耳經蝸水管、前庭水管、內耳道顱內3、血行途徑

感染經中耳粘膜的小血管、乳突導血管及骨小管中的小靜脈顱內血栓性靜脈炎顱內因膿毒敗血癥遠處感染(如肺炎、肝膿腫)

三、分類1、顱內并發(fā)癥硬腦膜外膿腫、化膿性腦膜炎、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硬腦膜下膿腫等。2、顱外并發(fā)癥耳后骨膜下膿腫、頸部貝佐爾德(Bezold)膿腫(二腹肌下膿腫和耳下頸深部膿腫)、迷路炎、周圍性面癱等。也可顳骨并發(fā)癥如巖部炎、迷路炎、巖錐炎、面癱等單獨歸為一類。四、診斷

因(1)常常并非為單一并發(fā)癥,各種癥狀互相重疊、掩蓋,使病情復雜化。(2)病變部位不同,癥狀常不典型。(3)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的應用,使癥狀若隱若現(xiàn)。所以須根據病史、癥狀、檢查,及現(xiàn)代化的檢查手段進行綜合分析和診斷。

顱內并發(fā)癥有許多特征應加以注意:

1、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經常流臭膿,急性期膿液突然減少或突然增多,伴耳痛、頭痛及全身不適,發(fā)熱等。

2、乳突區(qū)紅腫壓痛,頸部呈硬條索狀,鼓膜松弛部穿孔,有膽脂瘤樣物質,膿液搏動。

3、畏寒、發(fā)熱、衰竭以及精神萎靡。

4、腦膜刺激癥狀、顱內壓增高癥狀、顱神經麻痹癥狀以及中樞局灶性定位癥狀。

5、眼底改變、腰穿見腦脊液改變。

6、X線或CT掃描見有乳突骨質破壞。

7、超聲波大腦中線移位,腦室擴大。

8、血管造影術對血栓性靜脈炎診斷意義較大。

9、CT和MRI檢查,對血栓性靜脈炎和腦膿腫診斷率很高。

五、治療1、乳突根治術2、抗生素及抗菌藥應及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