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家樂福主義批判_第1頁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家樂福主義批判_第2頁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家樂福主義批判_第3頁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家樂福主義批判_第4頁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家樂福主義批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家樂福主義批判

《資本主義》的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在馬克思的著作文本中,生產方式是個多義詞,圍繞著生產方式一詞的確切含義,我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者曾長期展開論戰(zhàn)。按照美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哈維的看法,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生產方式,是指資本主義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勞動過程。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占主導地位的勞動過程也相應地發(fā)生變化,資本和雇傭勞動之間的關系隨之改變。本文將在對馬克思及其以后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關于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理論進行綜述的基礎上,分析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勞動過程的具體特征,闡明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發(fā)生變化的動因,分析當前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最新進展。一、壟斷資本主義社會勞動過程的特殊性在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對在資本控制下進行的勞動過程的分析。勞動過程的一般因素——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在任何勞動過程里、在所有時間中、在一切情況下都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在一切以占有直接生產者剩余勞動為特征的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中,這種要素的社會結合都是通過強制手段來實現的,但是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強制是以比較有利于生產的形式進行的。在資本主義勞動過程中,為了實現商品的低廉化,必須做到以下兩點:(1)必須發(fā)展支配與從屬的經濟關系,因為勞動能力的消費是由資本家進行的,從而是被資本家監(jiān)視與管理的;(2)必須發(fā)展巨大的勞動連續(xù)性與勞動強度以及勞動條件使用上的更大的節(jié)約,因為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使產品只代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結合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實踐,馬克思論述了商品生產如何在適當的社會和技術條件下轉變?yōu)橘Y本主義生產,分析了在資本主義社會主要動力——資本積累的推動下,勞動過程如何在資本的控制下,從手工工場內部的協(xié)作和分工轉變?yōu)橐詸C器大工業(yè)為基礎的工廠內部的機器勞動分工。在此基礎上,馬克思闡明了資本主義社會組織勞動過程的特定方式,以及參與生產活動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在既定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下產生,而勞動過程的發(fā)展又是如何在特定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展開的。1974年,哈里·布雷弗曼出版了《勞動與壟斷資本》一書,分析了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過程的特殊組織形式。他指出,資本家購買到勞動力以后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和問題是如何將工人的勞動能力轉化為實際的勞動。這種轉化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是很不確定的。為了減少不確定性,對資本家來說,將勞動過程的控制權從工人手里轉移到自己手里是非常必要的。為了在越來越少的勞動時間內生產出越來越多的產品,必須改進生產方法和提高機器的效率,這是通過泰勒制或科學管理方法的應用,以及通過資本家對熟練工人的管理達到對勞動概念的占有來實現的。這一過程引起了勞動分工的進一步發(fā)展,雇傭工人的勞動被分解為一般的、不斷重復的各種標準化動作。流水線生產的出現使手腦的分離、概念和執(zhí)行的分離達到了極為嚴格的程度,管理部門取得了對裝配速度的絕對控制,工人的勞動強度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勞動“成為管理部門所指揮的生產過程的一種客觀要素”?!秳趧优c壟斷資本》出版后,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1,被譽為里程碑式的貢獻之一。既然布雷弗曼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扎根于馬克思那里,那么,對于他們其中一人或是他們兩者是否充分掌握了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過程的本質,就在學術界引發(fā)了廣泛的爭論。一些人試圖在馬克思和布雷弗曼的大框架里進行嚴密而精確的證明;另一些人則強烈批判布雷弗曼和馬克思,從而在西方學術界引起了一場布雷弗曼爭論;一些學者轉而進行歷史和案例研究,進一步對馬克思和布雷弗曼的觀點進行嚴格證明。弗里德曼(A.Friedman)以英國為例,分析了近200年來控制策略的變化。他指出,重要的是研究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是如何適應工人抗爭的,而不是簡單地研究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如何因為工人抗爭而可能被推翻。在勞動過程中,管理者通常采用責任自治和直接控制的策略來行使他們對勞動力的權威。愛德華茲(R.Edwards)利用美國IBM、AT&T、GE、Polaroid、FordMotors等大公司的資料,說明自19世紀以來,隨著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工作場所的控制方式也從簡單控制(包括資本家親自控制和等級控制)轉變?yōu)榻Y構控制(包括技術控制和官僚控制)。這些變化的主要觸發(fā)因素就是連續(xù)的階級斗爭。布若威(M.Burawoy)通過民族志調查,指出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本質是榨取和掩蓋剩余價值,資本家不斷使用“強制”和“同意”的手段來滿足資本積累的需要,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可劃分為專制的和霸權的兩種類型。在專制的勞動過程中,強制明顯勝過同意,面對專橫、任性的管理者或監(jiān)視者,工人沒有任何維護自己的手段;霸權的勞動過程建立在同意比強制更居支配地位的基礎上,企業(yè)能夠把自己與市場隔離開來或者直接控制市場。以阿格利耶塔(M.Aglietta,)為代表的一批法國學者,在對資本主義勞動過程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吸收了凱恩斯、卡萊斯基和法國年鑒學派的理論,發(fā)展了一種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長期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形成了法國調節(jié)學派,指出戰(zhàn)后資本主義勞動過程處于福特主義階段?!案L刂髁x”成為20世紀80年代以后西方激進學者分析戰(zhàn)后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基本概念。二、生產組織的特權主義20世紀中期以后,隨著大規(guī)模生產方式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推廣使用,許多發(fā)達國家的很多部門中大多數主要的生產組織,包括那些在經濟上占支配地位的生產組織,呈現出福特主義的典型特征,但同時也包含著內在缺陷。(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制度操作在循環(huán)的第一階段,掌握著大量資本的生產組織投入資本購買兩種商品:生產工具和勞動力。其中生產工具是專用性的并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供應的大型機器。為了獲得顯著的規(guī)模經濟,許多中間投入品在生產組織內部被生產出來,實現了縱向一體化。隨著工人組織化水平的提高,定期提高工資成為勞資雙方例行談判的主要內容。在循環(huán)的第二階段,生產工具和勞動力被結合在一起,生產出新的商品。專用性的機器為標準化產品的大規(guī)模生產提供了可能。管理部門控制的勞動過程是根據流水線來安排的,每個工人反復進行一項特定的操作。由于工人的抵制、生產中勞動者合作的內在需要和管理部門對勞動力某些技能的持續(xù)依賴,正式的工作分類和調節(jié)勞動過程的操作規(guī)則相結合,使工人免受管理部門對勞動過程的任意干預,并形成了一種使工人有望達到高收入和高社會地位的年資制度。但這是以工人勞動的概念與執(zhí)行被嚴格分離、新技術的發(fā)展和執(zhí)行的決策權被視為管理部門的特權為代價的。對勞動過程的控制和管理是通過由高層和中層管理者組成的龐大的科層組織結構來實施的;在勞動過程中發(fā)生的沖突是通過與管理機構相對應的科層式工會組織的仲裁與慣例來解決的。管理組織結構通過各分權型事業(yè)部下的明確分工實現了管理活動職能的分離,質量控制部門、研發(fā)部門等職能部門內部又進行了再分工。為了穩(wěn)定流水線作業(yè)的勞動過程,原材料和零件、半成品、勞動、產成品被儲備起來,以防止供應商的供應中斷、后面的生產過程發(fā)生問題、勞動力不足和來自銷售商的突然訂貨。在循環(huán)的最后階段,新生產出來的商品被售出,生產組織獲得比初始投資更多的貨幣。標準化商品的大規(guī)模生產隨著生產周期的延長引起單位成本下降,并導致商品價格的下降,實現了大規(guī)模消費市場出現的一個條件。大規(guī)模消費市場出現的另一個前提條件是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增長,勞資談判的制度化對各類工人工資的定期增加起了主要作用。一旦工資增長,福特主義生產組織的寡頭地位,使其可以將工資增長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高價格導致了新一輪的工資增長,這樣,大規(guī)模生產和大規(guī)模消費大致保持一致。(二)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活動的深化促使了生產高效進行福特主義生產組織的核心思想是“通過穩(wěn)定和協(xié)調創(chuàng)造效率”,即通過生產組織的輸入、加工、技術、輸出等因素的穩(wěn)定性和對它們的協(xié)調來保證生產過程的效率,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生產組織帶來了穩(wěn)定而豐厚的價值增值。但從穩(wěn)定生產運行的高效率的角度看,這種勞動過程本身也隱含著一些內在缺陷。從循環(huán)的第一階段來看,為了穩(wěn)定勞動力的供應,勞資雙方定期通過集體談判來提高工資,從而不斷增加勞動力成本。專用性機器設備需要較多的能源供應,能源價格的提高使生產組織必須支付更多的成本。供應商與制造商之間相互競爭的關系,導致更多的零件質量問題,增加了創(chuàng)新擴散的時間和成本。同時,為了防止投入供應的波動影響生產的穩(wěn)定,福特主義生產組織以投入存貨的形式進行了大量儲備,增加了固定成本。從循環(huán)的第二階段來看,為了以低成本向市場大規(guī)模供應商品,生產過程特別強調單個勞動力或機器在既定時間內加工的材料數量(對連續(xù)流程作業(yè))或生產出的產品及零件的數量(即操作效率)。直接勞動過程和管理活動分工的深化,保證了這種高效率得以實現。從直接勞動過程來看,(1)專用性的機器設備不僅增加了固定資本投資,而且延長了循環(huán)時間,提高了資本循環(huán)成本。(2)流水線作業(yè)分工使工人成為低技能、可互換的勞動力。工人由于缺乏技能,不能進行改善作業(yè)的活動;工作分類以及勞資雙方談判確定的工作資格,使一些工人工作不飽和但又不能從事職責以外的工作。同時,工人被當作可互換的零件使工人日益對工作不滿,導致了消極怠工甚至破壞機器等活動,降低了生產效率。(3)操作效率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證流水線連續(xù)進行,即使零件存在缺陷,也必須通過流水線,在最后階段通過檢驗來解決產品質量問題。為防止生產中斷,必須保證一定數量的在制品庫存,使得庫存成本增加;最后階段檢驗不僅延長了周轉時間,而且增加了循環(huán)成本、勞動力成本和空間費用。從管理活動來看,通過勞動概念和勞動執(zhí)行的分離,管理部門控制了勞動概念職能,并隨著縱向一體化、多樣化而形成了管理層次和各層次職能分工結構。這種變化又產生了新的問題:(1)管理活動增加導致的管理機構不斷擴大,相應地增加了非生產費用。科層式組織結構延長了決策時間,使生產組織不能靈活應對需求變動采取相應的政策。(2)勞動概念和執(zhí)行的分離使發(fā)明、創(chuàng)新由專門的研發(fā)機構承擔,剝奪了工人在開發(fā)創(chuàng)新中進行技術改進的機會,抑制了許多產品大規(guī)模生產的實際潛力。研發(fā)部門、生產部門和銷售部門在組織上的分離,使三個部門之間缺乏信息交流、溝通,導致了次優(yōu)化、重復設計、延遲、冗員等眾多問題,延長了創(chuàng)新周期,增加了成本。從循環(huán)的第三階段來看,在大規(guī)模生產中,價值實現部門的主要職能是向統(tǒng)一的市場銷售低成本的標準化產品,以形成穩(wěn)定的需求,即銷售部門實際上是為生產者服務,而不是為消費者服務,其結果必然是忽視很多消費者的非標準化需求。同時,高水平的存貨、等級制的科層決策、分攤固定資本投資,需要很長的產品周期,創(chuàng)新和擴散過程的延長也阻礙了福特主義生產組織對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不能生產適應單個消費者需要的產品。隨著標準化產品需求的飽和,福特主義生產組織就會面臨嚴重的產品銷售問題。因此,從循環(huán)的各個階段來看,福特主義生產組織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在需求比較穩(wěn)定的大規(guī)模市場條件下,這些缺陷會由于其優(yōu)勢而被掩蓋。但是當外部市場條件發(fā)生變化時,這些缺陷就會暴露出來。三、在福公危機中,資本主義工人的工作過程崩潰(一)大規(guī)模生產的挑戰(zhàn)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一系列偶然事件所導致的外來沖擊以及福特主義大規(guī)模生產發(fā)展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改變了福特主義生產組織的外部條件。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內,出現了“福特主義危機”——通貨膨脹、失業(yè)、停滯、利潤率全面下降。福特主義生產組織面臨的外部沖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1)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及70年代上半期的社會性動蕩;(2)1971年,國際貨幣體制轉變?yōu)楦訁R率制度;(3)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和蘇聯(lián)的小麥搶購造成能源和糧食價格波動;(4)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5)20世紀80年代,國家干預政策從凱恩斯主義向放松管制轉變。前四個方面的沖擊使福特主義生產組織面臨輸入不穩(wěn)定的困境,不斷出現勞動力短缺、糧食和石油短缺、不能預測商品價格的波動等問題。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凱恩斯主義的限制性貨幣和財政政策,造成了1974年、1980年及1982—1983年的經濟衰退,從而導致“每個單一市場的需求量、需求組合以及生產資源的價格與可運用數量的混亂”,破壞了標準化產品的大規(guī)模市場。在此過程中,為了應對需求波動,當經濟繁榮時,生產組織迫使現有工人延長勞動時間或雇傭臨時非全日制工人,而不愿意雇傭長期固定工人,從而進一步引起失業(yè)增加。福特主義大規(guī)模生產所帶來的變化,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大規(guī)模生產帶來收入上的增長和收入分配上的差別,使美國社會中的階級、種族、性別、生活方式上的差別越來越大,全體國民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成為歷史;另一方面,大規(guī)模生產導致了消費品市場的飽和,同時,其他國家(尤其是日本、德國和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通過與美國的國際貿易,進一步加劇了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并逐漸與美國在經濟上相互滲透。這兩個方面使得美國市場開始向多元化市場轉變,標準化的產品需求向多樣化、多品種、個性化的需求轉變。一系列偶然事件的沖擊和福特主義本身的發(fā)展產生的變化相互作用,導致了輸入不穩(wěn)定、需求穩(wěn)定性受到各種因素的沖擊而不斷變化、市場飽和以及需求的變化,擾亂了福特主義生產組織生產正常運行的外部環(huán)境,使福特主義生產組織的內在缺陷完全顯現出來。福特主義生產組織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效率、穩(wěn)定性和協(xié)調能力,其生產率和利潤率開始下降。例如,美國制造業(yè)的勞動生產率從1958—1965年的年均增長4.1%下降為1965—1973年每年增長3.3%,進而下降為1973—1979年每年增長0.4%。1965—1973年,美國制造業(yè)部門實際資本利潤率下降了43.5%,制造業(yè)部門未經間接營業(yè)稅調整的純利潤率平均每年下降6%,純利潤比重平均每年下降2.8%,實際資本產出率每年平均下降0.4%。福特主義生產組織出現“危機”。(二)從管理控制到彈性生產解決福特主義危機“供給方”的辦法可以在兩條道路中選取一個:要么實行彈性的工資制度,通過工資的減少來恢復邊際利潤;要么改變勞動過程以快速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兩種辦法被西方學者概括為新福特主義和后福特主義。前者通過打破福特主義剛性化的勞資集體談判制度,采用彈性化的勞動關系來降低工資上漲的壓力,以使福特主義的生產組織能夠繼續(xù)維持下去;后者則是通過對“第三意大利”1和日本“豐田生產方式”的研究和模仿,對福特主義勞動過程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培養(yǎng)協(xié)商機制、勞資合作關系來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大規(guī)模生產多樣化產品的目標,適應細分市場的要求以提高邊際利潤。新福特主義實際上是對美、英兩國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實踐的概括。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把國家的角色定位為創(chuàng)造條件,以保證市場的自由運作,而不再是在雇主與雇員之間促成一種妥協(xié)。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許多資本主義企業(yè)拒絕福特主義的勞資集體談判協(xié)議,竭力弱化各種工人組織,將雇傭工人的收益壓低到標準以下。它們采取的主要手段有:用兼職工或臨時工替代全日制工人,減薪、提高工作強度、強制性加班,通過合法或非法措施實施侵犯勞工積極活動家的各種行為,等等。這種資方對雇傭勞動進行強烈的壓榨(通過降低勞動力報酬和抨擊勞動法來建立高度彈性勞動市場以提高邊際利潤的戰(zhàn)略)但仍然保留泰勒主義科學管理原理的大規(guī)模生產模式即為新福特主義。在美、英等國面臨“福特主義危機”的同時,意大利、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某些地區(qū)和日本,卻出現了與美國企業(yè)邊際利潤下降相反的局面。在對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研究中,法國調節(jié)學派的學者指出福特主義正處在向后福特主義演變的過程之中,并描述了后福特主義已經呈現出的部分主要特征。在此基礎上,一些學者提出了“彈性專業(yè)化”、“精益生產”、“彈性企業(yè)”、“靈活積累”、“系統(tǒng)集成”等概念,探討了后福特主義的具體模式。這些理論都強調要解除泰勒制的勞動分工和嚴格的管理控制,注重發(fā)展有高度專業(yè)技能和充分自主控制權的雇傭勞動,生產人員具有足夠的自主控制權以便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快速調整;強調保持與生產相關的活動如設計、營銷、顧客服務等的整體一致性,以及縮短產品周期、多功能機器與利用微電子技術發(fā)展企業(yè)間網絡對適應消費者需要變化的重要性。因此,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轉變涉及以下三個問題:到底是新福特主義還是后福特主義?哪一個正確地預見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轉變的方向?在后福特主義的幾種模式中,又是哪一種代表著未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發(fā)展方向?我們認為,代表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演變的最新方向的,應該是那些對福特主義危機采取了創(chuàng)新性反應的資本主義企業(yè),即通過創(chuàng)新來提升邊際利潤。因此,以持續(xù)性創(chuàng)新為基礎的大生產組織通過多層次轉包機制控制中小企業(yè)的網絡模式1是未來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性的生產組織,基本上反映了目前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勞動過程變遷的實際。四、后階級勞動過程的基本特征以及資本主義關系的新變化(一)改善企業(yè)內部關系后福特主義的主要目標是減少所有不能增加產品最終價值的間接勞動形式,包括監(jiān)督活動、質量控制、維護工作和清理工作等。通過各種工作輪訓,將車間工人培養(yǎng)成能自我管理的多技能的勞動者,從而減少工作崗位。多技能的工人將對質量的關注、機器的維護和清理工作在勞動過程中結合起來,具備一定的責任和權利,即具有持續(xù)改進的能力。通過將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等部門的代表組成工作團隊,在這三個部門之間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提高工藝創(chuàng)新和產品創(chuàng)新的速度和應用性。企業(yè)將注意力集中在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生產區(qū)域,其他活動則通過各種轉包合同安排、合資企業(yè)外包給其他企業(yè)。后福特主義認為,最大利潤來自于為特定消費者的特定需求提供產品或勞務的過程。企業(yè)采用各種信息技術和組織創(chuàng)新形式來詳細地追蹤消費者的行為并予以及時反應,從而以更短的生產周期、更低的存貨水平向消費者提供多品種的產品。當消費者的需求信息到達后,一系列的過程就開始了:消費者需要產品的信息傳遞到最終生產線,最終生產線需要的不同零部件信息傳遞到那些生產半成品的地方……一直傳遞給原材料和其他投入的供應商。生產和銷售的每一步都在必要的基礎上完成任務,即在整個過程中由下一階段使用結果決定的“及時生產”?!凹皶r生產”意味著生產者、供應商和銷售商之間的關系已經形成了信息和技術共享的網絡,有助于形成緊密協(xié)作設計的新慣例。在后福特主義勞動過程中,隨著信息處理資源越來越掌握在企業(yè)一線工作區(qū)域,工作團隊的自主權增加,企業(yè)內部協(xié)調信息發(fā)生了從中央集中處理到分散處理的范式轉換。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打破分割設計、生產、營銷和管理等職能的等級制障礙,從而使這些部門中的任何一個成員,不需要經過等級制的縱向渠道就可以相對容易地獲得其他部門的信息。這樣,傳統(tǒng)的M型管理和控制結構不斷削弱并趨于扁平化。(二)后特權主義提高了供給方式中的相互合作后福特主義從制度上確立了對降低不變資本成本的持續(xù)性追求:通過努力協(xié)調供應、制造和銷售三個環(huán)節(jié),將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產成品的庫存和浪費降低到最小程度,信息化使供應、生產、銷售三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快速地對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出反應,減少了各種不必要的生產消耗以及生產和銷售中的過剩人員。使用通用性的機器或程控機器、自動化設備,提高了將原材料制成最終制品的速度。交叉并行職能開發(fā)團隊縮短了產品設計、開發(fā)和投產的周期,從而縮短了資本周轉或循環(huán)的時間。在供應、制造、設計和銷售等活動中持續(xù)性的創(chuàng)新,使科技成為資本循環(huán)各個階段的一部分,適應了市場需求動態(tài)多樣性的需要,有利于保證生產組織的競爭優(yōu)勢。后福特主義不僅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使勞資雙方、供應商與制造商以及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從原來福特主義下對抗性的競爭關系,變成某種程度上的相互合作與信任關系。首先,生產過程和管理活動的創(chuàng)新,使直接勞動過程中工人勞動的概念和執(zhí)行得到一定程度的統(tǒng)一。工人擁有相當大的自行處理的權利,監(jiān)督、調整工作過程中產品的生產及其質量,從福特主義條件下的低技能工人變?yōu)槎嗉寄懿⒕哂袥Q策權的勞動力。同時,團隊協(xié)作、持續(xù)改進活動、各種培訓和輪換工作制使工人的技能水平不斷提高,這使工人能獲得更大程度的就業(yè)保證,從而使后福特主義生產組織擁有很強的能力去提高基層工人的操作技巧,增強他們的工作責任感,并為相當范圍內的雇傭工人提供了廣泛學習的激勵,使工人具有更高的生產率。其次,制造商通過參股、人事參與、設備租賃、各種協(xié)會等,借助信息技術,與其供應商在產品開發(fā)設計、信息交流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和相互信任關系,使制造商和供應商實現產品開發(fā)和設計技術上的互補,提高雙方的技術能力,分攤產品創(chuàng)新成本。通過信息交流,提高創(chuàng)新速度,降低雙方存貨成本和營銷成本,不斷改進產品質量。通過資金上的支持,供應商可以通過持續(xù)創(chuàng)新來降低生產成本,防止其他生產組織的惡意收購。再次,后福特主義勞動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拉動”模式,即生產是因應消費者的需求而開始的定制生產,把消費者的需求內在地嵌入生產過程之中。信息技術的大規(guī)模應用,進一步促進了這種定制過程的發(fā)展,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得到根本的改善,消費者主權得到了真正實現。因此,與福特主義相比,后福特主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勞資雙方、制造商和供應商以及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對抗關系,使各方在“合作和相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