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國際商事合同概述
第一節(jié)概述
一、國際商事合同的起源和發(fā)展
二、國際商事合同的淵源
(-)國際商事公約或條約
1.調(diào)整國際貨物買賣關系的條約:
1980年《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1994年《國際商事合同通則》
2.調(diào)整國際海上貨物運輸關系的公約:
1924年《海牙規(guī)則》1968年《維斯比規(guī)則》1978年《漢堡規(guī)則》
3.調(diào)整國際航空運輸關系的國際條約:
1929年《華沙公約》1955年《海牙議定書》1961年《瓜達拉哈拉公約》
4.調(diào)整國際鐵路運輸關系的國際條約:1890年《國際貨約》1951年《國際貨協(xié)》
5.有關國際貨物多式聯(lián)合運輸?shù)膰H條約:1980年《國際鐵路貨物聯(lián)運協(xié)定》
6.調(diào)整國際票據(jù)關系的國際條約:1930年、1931年《日內(nèi)瓦公約》
7.關于國際商事仲裁的國際條約:1976年《聯(lián)合國國際貿(mào)易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
(-)國際商事慣例
在國際商事交易中,由于長期、反復的國際實踐而逐漸形成的并被普遍遵守的一些商事
原則和規(guī)則
由國際商會(ICC)制定:《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
由國際法協(xié)會制定:《1932年華沙一牛津規(guī)則》
由國際海事協(xié)會制定:《約克?安特衛(wèi)普規(guī)則》
(三)各國關于商事的國內(nèi)立法。
三、兩大法系的區(qū)別是什么?
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是最主要的兩大法系,他們的區(qū)別主要是:
(1)法律淵源不同。在法律淵源上,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有所不同,這種不同主要在
于判例是否是正式意義的法律淵源。在大陸法系中,一般情況下,制定法是正式的法律淵
源,而判例不是正式的法律淵源。先前的判斷不能作為司法判決的直接根據(jù),法官與無權
通過判例創(chuàng)造法律規(guī)范。在英美法系,制定法、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淵源。但是,在法官
和律師的法律觀念中,判例仍是第一位的,制定法只有在被應用到判決中才被視為法的淵
源。一般來說,法官在適用法律時,首先考慮適用的是普通法,而后是衡平法,最后才是
制定法。
(2)法典編纂的不同。大陸法律的一些基本法律往往采用較相關系統(tǒng)的法典形式,在
它的主要發(fā)展階段上,幾乎都有代表性的法典。而在英美法系國家,盡管制定法也在不斷
的增多,但其制定法一般采用單行法形式,不采取包羅萬象的法典形式。
(3)法律分類的不同。大陸法系的國家一般都將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作為法律分類的基
礎,而英美法系則是以普通法與衡平法為法的基本分類。
(4)訴訟程序的不同。由于歷史的原因,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中心,法官既
要協(xié)助雙方當事人理清爭議的焦點,積極指導取證活動,還要在法庭上主動詢問雙方,積
極影響案件審理的過程。這種訴訟程序突出法官的職能,具有糾問式訴訟的特征。英美法
系的訴訟程序則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中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仲裁人”
而不能參與爭論。因此,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又被稱為對抗制訴訟程序。
四、合同的概念
(-)大陸法系合同的概念
德國:以法律行為為概念定義合同法國:合同首先是一種合意
(二)英美法系合同的概念
美國:合同是一個許諾或一系列許諾。
(三)中國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
協(xié)議?;橐觥⑹震B(yǎng)、監(jiān)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xié)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
五、國際商事合同主體
(一)一般主體
1.自然人
(1)自然人的權利相關能力:
(2)自然人的行為相關能力:
A.年齡:中、英、法、美、德:18周歲
日本、臺灣、韓國:20周歲
B.理智:德國:禁治產(chǎn)人(精神病、揮霍浪費陷于貧困、酗酒、吸毒)
英美:宣告為精神病人,酗酒而影響判斷力
2.法人
能夠獨立承擔責任
(1)法人權利相關能力:取決于法人成立的宗旨和業(yè)務性質
(2)法人行為相關能力: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
3.非法人組織
不能夠獨立承擔責任如無限責任公司、合伙、合作企業(yè)等。
(二)國際貿(mào)易關系中的商事組織形式
1.個人企業(yè)2.合伙企業(yè)3.公司
六、國際商事合同的基本原則
1.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
合同合適的內(nèi)容、形式、對象等方面之充分選擇自由
2.誠實信用原則
要求行為必須以善意的心理狀態(tài),為一切有法律意義的行為,要求行為人在無法律明確
規(guī)定的情況下,應當按照社會公認的方式來進行活動,且應不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3.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公平原則強調(diào)在市場經(jīng)濟中,對任
何經(jīng)營者都只能以市場交易規(guī)則為準則,享受公平合理的對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權,也不履
行任何不公平的義務,權利與義務相一致。
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訂立、合適的內(nèi)容、風險移轉
第一節(jié)《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
一、《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
1.《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完成于1978年,于1980年3月在維也納召開的外交會
議上獲得通過,
2.公約分四個部分:適用范圍、合同的成立、貨物買賣、最后條款
二、《公約》中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概念
(一)定義:指營業(yè)地處于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所訂立的貨物買賣合同。
(~)判斷標準:營業(yè)地
(三)“買賣合同”最基本的特征:一是所有權的轉移二是支付對價
(四)標的物:貨物。
這里所指的貨物是指有形動產(chǎn),排除了國際服務、知識產(chǎn)權、勞務貿(mào)易合同和不動產(chǎn)
買賣合同。對于混合合同,關鍵是看合同中賣方的絕大部分義務是提供貨物還是其他。
三、《公約》不適用情形:
第2條規(guī)定:“本公約不適用于以下的銷售:
(a)購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貨物的銷售,除非賣方在訂立合同前任何時候或訂立
合同時不知道而且沒有理由知道這些貨物是購供任何這種使用;
(b)經(jīng)由拍賣的銷售;
(c)根據(jù)法律執(zhí)行令狀或其他令狀的銷售;
(d)公債、股票、投資證券、流通票據(jù)或貨幣的銷售;
(e)船舶、船只、氣墊船或飛機的銷售;
(f)電力的銷售」
《公約》第3條規(guī)定:"(1)供應尚待制造或生產(chǎn)的貨物的合同應視為銷售合同,除非訂
購貨物的當事人保證供應這種制造或生產(chǎn)所需的大部分重要材料。(2)本公約不適用于供應
貨物一方的絕大部分義務在于供應勞力或其他服務的合同。”
四、《公約》不涉及的法律相關問題
1.合同的效力。2.貨物所有權轉移相關問題。3.產(chǎn)品責任相關問題-
五、《公約》的任意性:
1.當事人可以約定不適用《公約》,也可以排除或改變《公約》的任何規(guī)定(各國保留
條款除外)
2.若排除《公約》的適用,需要明確的約定適用某一締約國的具體哪一個法律,不能僅
僅是一般性的約定合同適用某一締約國的法律,否則《公約》仍然適用于該合同。
3.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合同中約定部分適用公約,或對公約的合適的內(nèi)容進行改變。
項目案例:
1.甲、乙兩國均為《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成員國,現(xiàn)營業(yè)地位于甲國的A
公司與位于乙國的B公司簽訂了一批貨物買賣合同,A、B未對買賣合同的法律適用做出規(guī)
定,雙方因合同履行發(fā)生糾紛,應適用何法律解決?
答:適用公約,考察營業(yè)地標準。
2.營業(yè)地在美國的A公司與營業(yè)地在中國的B公司簽訂一份發(fā)動機供應合同,合同約
定合同糾紛適用中國法律解決,則未來發(fā)生糾紛適用公約還是中國國內(nèi)法?
答:適用公約,因為兩公司的約定屬于一般約定,不足以排除公約的使用。若兩公司約
定適用中國1999年《合同法》解決糾紛,則可以排除公約的適用。
3.甲國公司(賣方)與乙國公司(買方)訂立了國際貨物買賣合同,F(xiàn)OB價格條件,
采用海上運輸方式。甲乙兩國均為《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締約國。因當事人已
經(jīng)選擇了貿(mào)易術語,
相關問題1:《公約》是否整體不再適用該合同?
相關問題2:若兩公司就貨物所有權是否在貨物裝到船上時轉移發(fā)生糾紛,是否適用公
約解決?
答:1.否,因為貿(mào)易術語只涉及買賣合同的部分相關問題,主要是運輸、保險、風險轉
移,至于合同是否成立、違約救濟等方面,貿(mào)易術語并不涉及,公約仍有適用余地。2.否,
因為公約并不涉及貨物所有權何時轉移的相關問題。
第二節(jié)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訂立
一、要約(offer)
(-)要約的概念
要約是要約人向受要約人發(fā)出訂立合同的建議。
(要約人也叫發(fā)盤人、發(fā)價人,要約發(fā)向的對象叫受要約人、受盤人、受發(fā)價人)
(二)要約有效的條件:
1.要約原則上應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特定人發(fā)出
2.要約的合適的內(nèi)容應確定,并包含合同主要條款。
A.應當載明貨物的名稱
B.應明示或默示地規(guī)定貨物的數(shù)量或規(guī)定如何確定數(shù)量的方式方法
C.應明示或默示地規(guī)定貨物的價格或規(guī)定如何確定貨物的價格
3.要約人須有當其要約被接受時受其約束的意思。
例如:中國家公司向美國乙公司發(fā)盤:“購古巴白糖100噸,每噸650美元,CIF上海,
10天內(nèi)電復有效。問:假如美國乙公司電復“完全同意你方條件”,合同是否成立?
注意:在我國對外貿(mào)易實踐中,貿(mào)易術語發(fā)盤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要約,因為發(fā)盤包括實盤和
虛盤,實盤屬于要約,虛盤因為包含保留性語言,如:“以上條件僅供參考”、“以我方確認
為準”等,不屬于要約,而是要約邀請。
(三)要約生效的時間
《公約》第15條第1款規(guī)定,要約于其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四)要約的撤回與撤銷
1.要約的撤回(要約生效前)
《公約》15條第2款規(guī)定,一項要約,即使是不可撤銷的要約都可以撤回,只要撤回的
通知能在該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與其同時送達受要約人。
2.要約的撤銷(要約生效后)
公約第16條規(guī)定,在合同成立之前,要約得予撤銷。撤銷通知須于受要約人作出承諾
之前送達受要約人,一旦受要約人已對要約人發(fā)出承諾通知,要約人的撤銷要約的權利即
告終止。
公約第16條第2款規(guī)定,在下列情況下,要約一旦生效即不得撤銷:
A、在要約中已經(jīng)載明了接受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他是不可撤銷的。如“不可撤
銷”、“實盤”
B、受要約人有理由信賴該要約是不可撤銷的,并以本著對該項要約的信賴行事。
(五)要約的終止和失效
公約第17條規(guī)定,一項要約,即使是不可撤銷的,應于拒絕該要約的通知送達要約人
時終止。-到達主義
(1)要約因拒絕而終止
(2)要約因被要約人撤銷而終止
(3)要約由其所規(guī)定的承諾期限屆滿而終止
(4)要約因“合理期限”已過而終止
(5)受要約人做出的承諾對要約的合適的內(nèi)容做了實質性改變:貨物價格、付款方式、
貨物質量、數(shù)量、交貨地點、一方當事人的賠償責任范圍、解決爭議的方式等。
項目案例.日本甲公司6月5日上午通過航空郵件向中國乙公司發(fā)盤:“可供松下彩電1000
臺,單價300美元,F(xiàn)OB長崎港,一個月內(nèi)答復有效?!?月6日上午日方又向乙公司發(fā)電
傳:”取消6月5日發(fā)盤合適的內(nèi)容?!眴栔袊?月7日收到航空郵件后做出同意通知,
合同是否成立?
答:不成立,因為對方已經(jīng)撤回要約。
2.新加坡甲公司于1月1II向德國乙公司電傳:“急購米其林輪胎2000個,單價35美
元,總計70000美元,CIF新加坡。合同成立后立即裝船,10日內(nèi)答復有效”。德國公司收
到該要約后,當天就向輪胎公司訂購了2000個米其林輪胎,1月3|二|甲公司電告德國乙公
司:“已聯(lián)系到貨源,1月1日電傳失效?!币夜?月4日電復:“貨已經(jīng)備妥,貴公司撤
銷要約無效,合同應當履行。”并于1月15II將全部貨物運到漢堡碼頭裝船發(fā)往新加坡。問:
雙方合同是否成立?新加坡公司是否應付款?
答:合同成立,新加坡公司應付款。要約中規(guī)定了承諾期限,為不可撤銷要約,且德國
公司已經(jīng)本著對要約的信賴備貨,故新加坡公司的撤銷行為無效。
3:大連某水產(chǎn)品公司于5月21日向一日本公司以商業(yè)信函方式發(fā)出一份要約,欲出售
一批貨物。該要約明確表示:請日本公司在5月26日前作出答復,大連公司在此之前不會
撤銷該要簽約,預計此信函應在5月24日到達II本公司。然而,5月23日大連公司改變主
意,在當天以電傳的方式通知日本公司取消5月21日發(fā)出的要約。
問:(1)5月23日這天,大連公司能否取消自己在5月21日發(fā)出的要約?(2)要約
的撤回與撤銷有何區(qū)別。
答:可以,屬于要約的撤回,即使是不可撤銷要約,也可撤回。《公約》15條。
二、承諾(Acceptance)
(-)承諾的含義
受要約人向要約人所作的同意要約合適的內(nèi)容的意思表示。
(二)承諾生效的時間
公約原則上采取到達生效原則,但也有一些例外:
受要約人以做出某種行為表示承諾時,承諾于做出該項行為時即生效。
(三)對要約中的條件作了變更的承諾的效力
公約19條規(guī)定,對要約表示承諾時,如載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應視為對要約的拒絕,
并構成反要約;對要約表示承諾,單載有添加不同條件的答復,如所載的添加或不同條件在實
質上并不變更該向要約的條件,則除要約人在不過分延遲的期間內(nèi)以口頭或書面方式提出異
議外,仍可作為承諾,合同仍可有效成立。
有關貨物價格、付款、貨物質量和數(shù)量、交貨地點和時間、一方當事人對另外一方當
事人的賠償責任范圍、解決爭端等的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均視為實質上變更要約的條件。
項目案例:1.加拿大某公司與英國某公司洽談出售某初級產(chǎn)品200公噸。加方公司發(fā)出電報
稱:“確認售與你方……200公噸,……請匯5000英鎊。"英方公司復電:“確認你方電報的
規(guī)定……已匯交你方銀行5000英鎊,該款在交貨前由銀行代你方保管……請確認在本電日
期30天內(nèi)交貨?!奔臃轿椿仉?,以高價將該產(chǎn)品售與第三方。
問:加方公司是否違約?為什么?
答:(1)加方公司不違約(2)加方公司與英方公司的合同關系不成立。因為英方的承
諾提出了兩個條件,即付款方式和交貨時間。這兩項是對加方要約的實質性變更。英方的承
諾事實上構成了反要約。
(四)逾期的承諾
1.主觀逾期承諾:原則上無效,例外:公約第21條,要約人毫不遲延地以口頭或書面通
知受要約人承認該承諾的效力.(即要約人及時追認)
2.客觀逾期承諾:依照承諾寄發(fā)時的情況,只要郵遞正常,它本應當是能夠及時送達要約
人的,則此項逾期的承諾應認為有效,除非要約人毫不遲延地用口頭或書面通知受要約人,
表示他的要約因承諾逾期而失效.
(五)承諾的撤回
承諾可以撤回,只要撤回的通知能在該項承諾生效之前或與其同時到達要約人。
注意:承諾只有撤回,沒有撤銷。
項目案例:1.甲在6月6日向乙提出要約,愿意以1000英鎊將自己的農(nóng)場出售給乙。6月8
II,乙回答愿意以950英鎊購買該農(nóng)場,甲6月27II予以拒絕。6月29日,乙又書面通知
甲說,愿意接受原來1000英鎊的報價,但甲拒絕。乙于是向法院起訴,要求強制履行雙方
達成的合同。
答:乙6月8日的回復是一個反要約,效果是拒絕了甲的要約,使得原要約失去效力,當
然無承諾可言。
2.賣方發(fā)出要約,現(xiàn)有M型水上飛機一架,單價5000美元,如同意購買,請將5000
美元匯入我銀行賬戶,可以立即交貨。買方答復:同意購買,已經(jīng)將5000美元匯至你開戶
的銀行,交貨后立即付款。賣方收到買方的答復后,卻將飛機賣給他人。
問:賣方可否這樣做
答:賣方可以這樣做。因為買方的答復不是承諾,而是新的要約。按賣方的條件,應是
先付款后交貨,而買方的答復,則成為先交貨后付款:買方知識將5000美元匯到賣方的開
戶銀行,并未按照賣方的要求匯入賣方賬戶,并且聲稱“交貨后立即付款”
三、合同的效力(《公約》對此沒有規(guī)定)
(-)合同當事人具備訂立合同所必需的主體資格
(-)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1.欺詐(Fraud)2.脅迫(Duress)3.重大錯誤(MistakeofVitalMatter)4.顯失公平(Gross
Disparity)
(三)合同合適的內(nèi)容合法
(四)合同符合法定形式
第三節(jié)買方和賣方
一、賣方的義務
(-)交付貨物的義務
1.交貨的方式:
(1)實際交貨:賣方將貨物交給買方控制,如工廠交貨或目的交貨。
(2)象征性交貨:賣方將所有權憑證(倉單或提單)交給買方,如按FOB,CFR,CIF
條件成交。
2.交貨的地點:
各國規(guī)定比較接近,依合同的標的物是特定物或非特定物而定。
特定物--法、日、瑞、英、美:訂約時物的所在地。
非特定物一-法、德、瑞:締約時賣方的住所地;、英、美:締約時賣方的住所地或營
業(yè)地;日:買方現(xiàn)時的住所地;
《公約》:有約定從約定,無約定,
(1)涉及到貨物的運輸,貨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
(2)不涉及運輸,則如果該合同出售的是特定物,或是從某批特定的存貨提取的貨物,
或是尚待加工生產(chǎn)或制造的未經(jīng)特定化的貨物,則賣方應在該物所在地把該物交給買方
(3)除上述情況外,訂立合同時賣方營業(yè)地點。
3.交貨的時間:
有約定從約定,無約定賣方應在訂立合同后一段合理時間內(nèi)交貨
例:中國某公司向韓國某公司訂購供應中國春節(jié)市場的貨物,未約定交貨時間,韓國公
司在中國除夕夜貨物裝船是否違約?
(-)質量擔保義務
1.公約35條規(guī)定,除雙方當事人另有協(xié)議外,賣方所交的貨物應符合下列要求:
(1)貨物應適用于同一規(guī)格貨品通常使用的用途
(2)貨物應適用于訂立合同時買方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賣方的任何特定用途
(3)貨物的質量應與賣方向買方提供的貨物樣品或樣式相同
(4)貨物應按同類貨物通用的方式裝入容器或包裝,如無此種通用方式,則應按足以
保全和保護貨物的方式包裝。
項目案例:1.中國甲公司訂購德國乙公司的一批卡車,乙公司訂約時知道甲公司是從事山地
工程作業(yè)的專業(yè)公司,并且這批車將在高緯度地帶實施的工程本次項目中使用。甲公司發(fā)現(xiàn)
該批卡車不適應寒冷氣候下的作業(yè),頻頻發(fā)生故障。乙公司是否承擔質量違約責任?
答:承擔。沒有符合買方事先默示通知賣方的特定目的。
(三)權利擔保義務
公約對賣方的權利擔保義務,主要有以下兩項規(guī)定:
(1)所有權擔保
賣方應保證對所出售的貨物享有合法的所有權或處置權,該貨物上沒有設置任何未向
買方披露的擔保物權等等。例外:買方如果知道賣方的權利瑕疵但仍同意接受該貨物的,
賣方解除該義務。
(2)知識產(chǎn)權擔保
賣方所交付的貨物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工業(yè)產(chǎn)權或其他知識產(chǎn)權。
如果買方接受貨物后,任何第三人通過訴訟指控買方所購買貨物侵犯了其知識產(chǎn)權,賣
方應承擔代替買方抗辯第三人指控的義務,由此造成的買方的損失,賣方也有義務賠償。但
知識產(chǎn)權擔保有如下限制:
A:地域限制
公約只要求在貨物銷售目的國(貨物使用地或轉售國)不侵犯當?shù)胤杀Wo的知識產(chǎn)權。
B.主觀限制
如果買方訂約時已知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人權利的存在,賣方不承擔知識產(chǎn)權擔保責任。
C.定做限制
賣方遵照買方所提供的相關技術圖樣、圖案、程式或其他規(guī)格的要求,生產(chǎn)的貨物導致侵
權,賣方不再承擔權利擔保義務。
D.買方的及時通知義務
買方在知道或理應知道第三人的權利或要求后的合理時間內(nèi)通知賣方,否則喪失公約下的
權利。
項目案例:1.中國甲公司向泰國乙公司出口一批服裝,雙方?jīng)]有約定該批服裝的最終銷售目
的,如果有人依據(jù)泰國法律指控該批服裝所用商標侵犯其在泰國注冊的商標權,乙公司遭受
損失,問甲公司是否對乙公司承擔責任?
2.上例中,如果乙公司告知甲公司該批服裝要專賣到印度,則甲公司應擔保該批服裝在
何地不侵犯他人知識產(chǎn)權?
3.上例中,如果乙公司事先告知甲公司該批服裝在泰國銷售,但因泰國經(jīng)濟下滑,乙在
未通知中的情況下,自行將服裝專賣至印度,后印度某公司指控該批服裝商標侵權,給乙公
司造成損失,甲公司對此是否承擔知識產(chǎn)權擔保責任?
答:1.承擔。2.印度3.不承擔,因為賣方對買方不承擔事先不知道的目的地轉賣的知識
產(chǎn)權擔保義務。
二、買方的義務和權利
(一)支付價款的義務
1.買方必須按照合同或有關法律規(guī)定的必要步驟與方式向賣方支付價款。
2.貨物價格的計算
如果合同已成立,但無明示或默示地規(guī)定貨物價格及確定的方式方法。買方必須支付賣
方在訂立合同時通常索取的價格,如果此種價格無法確定,買方必須支付訂立合同時這種貨
物在類似情況下銷售的通常價格
3.買方付款的地點:無約定,則
(1)賣方的營業(yè)地。(2)如果買方支付貨款以賣方向其提交文件或交貨為條件,那么
買方必須在賣方向其交貨或移交文件的地點付款
4.支付價款的時間
(1)在賣方向買方交貨或移交證明貨物所有權的憑證時。
(2)買方在沒有機會檢驗貨物前,無義務支付貨款。
(二)接收貨物的義務
(1)買方必須充分配合,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動協(xié)助賣方完成交貨
(2)買方有義務按照合同規(guī)定的賣方交貨地點將貨物取走,以履行接收的義務
(3)“接收”不等于“接受”
項目案例:1.中國甲公司從泰國乙公司進口一批水果,貨到中國目的港,甲公司提貨驗收后,
發(fā)現(xiàn)貨物重量短少,水果單個體積和重量也不符合合同,此時,甲公司是否有權拒絕接收貨
物?
答:無權,應當先接收,對水果采取保全措施,然后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
(三)買方的驗貨權
1.《公約》第38條,第58條第3款
(1)買方?jīng)]有機會檢驗貨物前,無義務支付價款。
(2)按情況實際可行的最短時間內(nèi)檢驗貨物或由他人檢驗貨物。
(3)如果合同涉及到貨物的運輸,檢驗可推遲到貨物到達目的地后進行。
(4)如果貨物在運輸途中改運或買方須再發(fā)運貨物,沒有合理機會進行檢驗而賣方在
訂立合同時已經(jīng)知道或理應知道這種改運或再發(fā)運的可能性,則檢驗可推遲到貨物到達新
目的地后進行。
2.《公約》39條:
買方通知貨物不符合同的時間:
(1)發(fā)現(xiàn)或理應發(fā)現(xiàn)此種情況后一段合理時間內(nèi)
(2)在任何情況下,如果買方不在實際受到貨物之日起2年內(nèi)將貨物不符合同的情況通知
賣方,他就喪失了聲稱貨物不符合同的權利,除非這一時限與合同規(guī)定的保證期限不符。
項目案例:1.圖佛公司收到賽溫公司交貨的通知。在決定是否接受該貨物前,圖佛公司需要
驗貨。根據(jù)《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guī)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無論該貨物是否轉運,圖佛公司都應在約定的目的港檢驗貨物
B.圖佛公司應在按情況實際可行的最短時間內(nèi)安排他人檢驗貨物
C.在收到貨物后的2年內(nèi),圖佛公司隨時有權檢驗該貨物
D.賽溫公司在訂立合同時知道貨物將要轉運的,貨物的檢驗有可能推遲到該貨物到達
新目的地后進行檢驗
答:D
第四節(jié)國際貨物買賣風險的移轉
一、轉移原則
1.貨物的風險在合同成立之時轉移到買方(瑞士)
2.貨物的風險在貨物所有權轉移時轉移到買方(英、法)
3.貨物的風險在賣方向買方交貨時轉移到買方(美、德、中)
買賣各方可以通過協(xié)議來劃分雙方承擔風險的界限。也可以通過某種國際貿(mào)易術語來確定各
方所應承擔的風險。
二、公約關于風險移轉的規(guī)定
(一)涉及運輸?shù)娘L險轉移
1.貨交第一承運人:前提是賣方?jīng)]有義務在特定地點交貨。
2.特定地點貨交第一承運人:前提是賣方有義務在特定地點把貨交給承運人。
注意:賣方保留控制貨物處置權的單據(jù)(如提單),不影響風險的轉移。
(-)在途貨物的風險轉移
原則上自合同成立時轉移
(三)其他情況
1.貨物滅失的風險原則上在買方接收貨物時轉移;
2.若買方違約不在約定時間、地點接收貨物,則從貨物交給買方處置但買方不收取貨物時,
風險移轉。
項目案例:1.天津某公司于1999年7月12II由天津發(fā)運電腦5000臺到廣州,預計7月27
日貨物可以抵達廣州。貨物啟運后,同日天津公司在因特網(wǎng)上發(fā)布電子公告一份,將這批電
腦的相關技術指標、價格、預計到港時間等情況一一公示,7月14II廣州某公司在網(wǎng)上獲
得這一信息后,立即發(fā)電子郵件通知天津公司,要求購買該批電腦。7月19H,雙方在網(wǎng)
上就電腦價格等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并達成共識,為了穩(wěn)妥起見雙方用傳真互致加蓋公司公章
的確認書。7月29日,貨物抵達廣州后,廣州公司提貨時,發(fā)現(xiàn)因輪船底艙進水,部分電
腦包裝有海水浸漬痕跡,影響正常銷售。廣州公司提出,電腦在運抵廣州之前已經(jīng)進水,據(jù)
此要求天津公司賠償因部分電腦不能正常銷售造成的損失。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7月20日輪船經(jīng)
過青島海域時,曾遭受臺風侵襲,此事可能是輪船貨艙進水的原因。
1雙方買賣合同是否成立?如成立,于何時成立?
2對于這批電腦的損失,何方應承擔風險損失?
[分析]本案爭議涉及運輸途中的標的物風險轉移時間的確定。在運輸途中的貨物買賣,
通常稱為路貨買賣。這種情況通常是在海上貨物運輸過程中,出賣人已經(jīng)把貨物裝上了開往
目的地的運輸物,然后再尋找適當?shù)馁I主,以出賣尚在運輸途中的貨物。
路貨買賣較一般買賣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路貨買賣合同訂立時,貨物□1經(jīng)脫離了出賣人的實際控制,貨物在運輸途中發(fā)
生的毀損、滅失與出賣人并沒有直接關系;
(2)出賣人把貨物交付運輸時,通常會對貨物進行投保,出賣人與買受人簽訂買賣合
同后,有關在途貨物的單據(jù)以及貨物的保險單都會轉移給買受人,所以,即使貨物發(fā)生了毀
損、滅失,買受人也可以獲得保險收益。
正由于路貨買賣的上述特點,有關路貨買賣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在各國立法例上往往采取“在
買賣合同訂立時風險轉移給買方”的原則,也即買賣成立之后,標的物尚未實際交付給買方,
風險已轉由買方承擔。
(四)風險轉移與賣方違約的關系
《公約》第70條規(guī)定,若賣方已根本違反合同,公約有關風險的轉移規(guī)定不影響買方
因此種違反合同而可以采取的各種補救辦法。
根據(jù)我國《合同法》第148-149條的規(guī)定,
1.賣方根本違約,若買方不解除合同或拒絕接受貨物的,則風險正常轉移。
2.賣方根本違約,若買方解除合同或拒絕接受貨物的,風險不發(fā)生轉移。
3.賣方不構成根本違約,風險正常轉移。
4.風險轉移不影響買方追究賣方違約責任的權利。
項目案例:1.合同約定:賣方供應一等水泥1000袋,F(xiàn)OB上海,風險轉移在上海港貨過船
舷。賣方實際交付的是1000袋三等水泥,貨物在海運途中遭受風暴,貨物遭海水浸泡,大
部分水泥失效,買方拒絕接受貨物,問:海上風險(水泥被泡)由誰承擔?
答:賣方。如果買方不解除合同,因水泥被泡的損失仍由買方承擔,但可以追究賣方交
貨質量不合格的違約責任。
2.上述案情改為,賣方實際交付的水泥絕大部分為一等水泥,只有50袋水泥有輕微質
量瑕疵,海運途中部分一等、部分二等水泥被泡,則此種被泡損失由誰承擔?
答:輕微違約行為,買方無權解除合同,因此風險由買方承擔。但買方可以追究賣方輕
微違約(少量水泥不合格)給買方造成的損失的賠償責任。
3.關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由賣方轉移到買方后發(fā)現(xiàn)的貨物不符合合同情形,在下列
哪些情況下賣方不承擔責任?
A.貨物不符合同情形在風險轉移時已經(jīng)存在
B.貨物不符合同是因貨物的包裝不當所致
C.貨物不符合同是承運人的過失導致的
D.貨物不符合同是因為賣方違反了貨物在一段時間內(nèi)保持特定質量的保證
答:C?貨物交運前固有缺陷,或者是貨物質量有瑕疵,都屬于賣方違反品質擔保義務,
不屬于風險范疇。C項對買賣雙方來說構成風險,這種風險不一定由賣方承擔,也可能由買
方承擔。
4.9月1日,大連某公司將一批玉米在大連裝貨,發(fā)往菲律賓馬尼拉港,預計9月22
II到達。在貨物運輸過程中,該大連公司開始尋找買主,并于9月14II與菲律賓B公司簽
訂了出售該批玉米的合同,B公司知道貨物正在運輸途中。如果事后得知,該批玉米于9月
20日在海上焚毀,根據(jù)《公約》的規(guī)定,B公司是否應繼續(xù)付款?
答:B公司有義務繼續(xù)付款。對于運輸途中銷售的貨物,原則上自訂立合同時起,風險
轉移到買方承擔。
第三章國際貿(mào)易術語
一、貿(mào)易術語的含義和作用
(一)含義
貿(mào)易術語(TradeTerms),又稱價格條件(PriceTerms)、價格術語,是指用一個簡短的
概念或簡短的英文縮寫字母來標明商品的價格構成和買賣雙方各自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
界限的專門用語。
貿(mào)易術語所表示的貿(mào)易條件,主要分兩個方面:
其一,說明商品的價格構成,是否包括成本以外的主要從屬費用,即運費和保險;其二,確
定交貨條件,即說明買賣雙方在交接貨物方面彼此所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的劃分。
(二)作用
有利于買賣雙方洽商交易和訂立合同;有利于買賣雙方核算價格和成本;有利于解決履
約當中的爭議,為其他有關機構開展業(yè)務活動和處理業(yè)務實踐中的相關問題提供了客觀依據(jù)
和有利條件
(三)貿(mào)易術語、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與國內(nèi)法適用上的關系
1.二者都是調(diào)整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但貿(mào)易術語屬于商業(yè)慣例,不能自動適用,當事
人援引某個貿(mào)易術語,相關規(guī)則才會使用。
2.當事人一旦援引某貿(mào)易術語,則視為當事人對交貨環(huán)節(jié)的權利義務有了特殊約定,《公
約》與貿(mào)易術語有沖突的相關規(guī)則被排除,但這并不意味著《公約》整體均不適用,因為
貿(mào)易術語對有些合同相關問題(如合同成立、違約救濟等)沒有涉及,公約仍有適用的余地。
3.同理,公約和貿(mào)易術語的適用,也不能完全排除國內(nèi)法的適用,因為對某些相關問題
(如合同效力、所有權轉移等),公約也沒有規(guī)定。
二、Incoterms2000
(―)Incoterms2000雙方權利義務分配的總趨勢
從E……D組,賣方義務逐漸加重,買方負擔逐漸減輕。
(-)費用分擔規(guī)則
1.運輸費用
E、F組術語一般由買方負責自負費用與承運人訂立運輸合同、安排運輸事宜。
C、D組術語由賣方自負費用與成員人訂立運輸合同、安排運輸事宜。
2.運輸保險的費用
(l)CIF與CIP:賣方負責辦理貨物的投保,對投保險種無約定時,僅需要投最低險別。
(2)其他貿(mào)易術語:雙方均無義務投保,各方可根據(jù)自己承擔風險的大小,自愿投保。
3.清關費用
(1)清關費用主要指辦理進出口許可證、報關、繳納關稅等費用。
(2)原則上賣方負責出口清關,買方負責進口清關。(買進賣出)
(3)例外:EXW進出口清關均由買方辦理,DDP均由賣方辦理。
4.交貨中風險責任劃分點
(1)EXW(ExWorks)工廠交貨(……指定地點),在賣方所在地或其他指定地點,
如工廠、倉庫,交貨時風險轉移。
(2)FCA(FreeCarrrier)貨交承運人(……指定地點)在指定地點交貨時風險轉移。
在賣方所在地交貨的,賣方有義務將貨物裝上買方派來的運輸工具上,之后風險轉移。
在賣方所在地以外的某個地點交貨的,貨物運輸?shù)皆摰攸c無需卸貨、在賣方自己的車上貨交
買方支配,風險轉移。
(3)FAS(FreeAlongside)(指定裝運港船邊交貨)
交貨地點在裝運港買方派來接貨的船邊,在該船邊風險轉移。例如:FAS青島,交貨地點在
青島港買方的船邊,賣方將貨物運到船邊時風險轉移。
(4)FOB(FreeonBoard)(指定裝運港船上交貨)
交貨地點在裝運港買方派來接貨的船上,在貨物越過船舷時風險轉移。
(5)CFR(CostandFreight)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交貨地點在裝運港買方派來接貨的船上,在貨物越過船舷時風險轉移。與FOB不同的地方:
賣方負責支付貨物運到目的港的運費。
(6)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交貨地點在裝運港買方派來接貨的船上,在貨物越過船舷時風險轉移。與CFR不同的地方:
賣方增加了為貨物投保的義務。
(7)CPT(CarriagePaidto)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交貨地點在貨交承運人或第一承運人處,風險在交貨時轉移。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的主運費
由賣方承擔。
(8)CIP(CarriageandInsurancePaidto)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交貨地點在貨交承運人或第一承運人處,風險在交貨時轉移。與CPT不同的是賣方要自負
費用為貨物投保。
(9)DAF(DeliveredatFrontier)邊境交貨(指定地點)
賣方需承擔將貨物運至出口國或進口國邊境指定地點的風險和費用。風險轉移和交貨都在邊
境指定地點。
(10)DES(DeliveredExShip)目的港船上交貨(……指定目的港)
賣方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在船上完成交貨,風險在船上交貨時轉移,卸貨由買方自己負
責,卸貨中的風險和費用由買方承擔。
(11)DEQ(DeliveredExQuay)目的港碼頭交貨(……指定目的港)
賣方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并卸貨到碼頭上,風險在貨物安全卸到碼頭上交付后轉移。與
DES不同之處在于賣方增加了卸貨到岸的義務。
(12)DDU(DeliveredDutyUnpaid)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
交貨地點在指定目的地,風險在目的地交貨時轉移。未完稅主要指賣方不交進口國關稅。
(13)DDP(DeliveredDutyPaid)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
交貨地點在指定目的地,風險在目的地交貨時轉移。完稅是指賣方需辦理進口清關并繳納進
口國關稅。
注意:(1)在EXW下,買方需上門提貨,故該交易條件被稱為內(nèi)陸交貨合同。
(2)F組與C組下,交貨地點和風險轉移地點都在指定裝運港或裝運地,故稱為裝運合同。
但F組又稱為主運費未付類裝運合同,C組又稱為主運費已付類轉運合同。因為F組主要運
費由買方支付,而C組由賣方支付。(3)D組下,貨物安全運至目的地交給買方風險才能
轉移,交貨義務才完成,故稱到貨合同。(4)關于卸貨義務:D組只有DEQ要求賣方卸貨,
D組其他術語下賣方都沒有卸貨義務。
5.三個常用的貿(mào)易術語FOB、CIF和CFR區(qū)別:
縮略語后港口名價格構成安排運輸投保
FOB裝運港交易成本買方買方
CFR-CPT目的港成+運賣方買方
CIF-CIP目的港成+運+保賣方賣方
共同點:
(1)風險轉移的時間相同:裝運港越過船舷
(2)交貨地點相同:裝運港
(3)進出口手續(xù)辦理相同:賣方辦出口,買方辦進口
(4)適用于相同的運輸方式:海運和河
使用時特別注意的事項:CFR:賣方交貨時給買方充分通知
6.其他相關問題
(1)只適用于水運:FAS,FOB,CFR,CIF,DES,DEQ.
(2)主要適用于陸地運輸:DAF。
(3)其余都是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
(4)貿(mào)易術語后所附地名的含義:E、F組:裝運地、裝運港。C、D組:目的地、目的港。
(5)注意風險轉移:F、C組都是裝運合同,而C組括號后面所跟的是目的港。
項目案例:1.甲國公司(賣方)與乙國公司訂立了國際貨物買賣合同,F(xiàn)OB價格條件,采用
海上運輸方式。甲乙兩國均為《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簡稱《公約》)締約國,下
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貨物的風險應自貨物交第一承運人時轉移
B.因當事人已選擇了貿(mào)易術語,《公約》整體不再適用該合同
C.甲國公司應在裝運港于約定日期或期限內(nèi)將貨物交至船上
D.甲國公司在訂立運輸合同并裝船后應及時通知乙國公司辦理保險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和FOB術語。選項A錯誤。在FOB的情況下,
風險在裝運港船舷轉移。選項B錯誤。選擇貿(mào)易術語,并不排除對《公約》的適用,只是
在發(fā)生沖突時當事人選擇的貿(mào)易術語優(yōu)先適用。選項C正確。在FOB的情況下,在裝運港
船上交貨。選項D錯誤.在FOB的情況下,價格構成中沒有保險一項,因此,賣方對買方
“無義務”,同樣買方對賣方也無保險的義務。裝船以后風險就轉移了,買方此時才去投保,
可能會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
2.甲公司與乙公司依CIF安特衛(wèi)普價格訂立了出口一批布料的合同。貨物運輸途中,乙
公司將貨物轉賣給丙公司。關于這批布料兩次交易的風險轉移時間,依2000年《國際貿(mào)易
術語解釋通則》及《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guī)定,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在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貨物風險在貨物交第一承運人時轉移
B.在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貨物風險在貨物越過裝運港船舷時轉移
C.在乙公司與丙公司之間,貨物風險原則上在雙方訂立合同時轉移
D.在乙公司與丙公司之間,貨物風險原則上在丙公司收到貨物時轉移
答案:BC
解析:甲乙之間使用了貿(mào)易術語CIF,甲乙之間風險轉移的時間為裝運港貨物越過船舷,
而乙丙之間由于沒有約定貿(mào)易術語,并屬于在途貨物的交易,所以按照《公約》的規(guī)定應為
合同訂立時。
三、Incoterms2010
1.將Incoterms?2010規(guī)則訂入到你的銷售合同中。
2.盡可能精準地說明你所在地方或港口名稱。
例:Incoterms2010,FCA規(guī)則,法國,巴黎
3.謹記Incoterms規(guī)則并沒有給當事人提供一份完整的銷售合同。Incoterms規(guī)則沒有任
何關于付款價格或付款方式的規(guī)定,或是貨物所有權的轉移,違約的后果等。
4.特點
(1)兩個新的貿(mào)易術語DAT(運輸終點交貨)與DAP(目的地交貨),取代了2000
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中的DAF、DES、DEQ和DDU規(guī)則,國際貿(mào)易術語的數(shù)量從13
個減至11個。
(2)Incoterms2010的11個術語的分類
第一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
CIP-CarriageandInsurancePaid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
CPT-CarriagePaidTo運費付至目的地(...指定目的地).;
DAP-DeliveredAtPlace目的地交貨(...指定目的地);
DAT-DeliveredAtTerminal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指定目的港或目的地);
DDP-DeliveredDutyPaid完稅后交貨(...指定目的地);
EXW-ExWorks工廠交貨(……指定地點).;
FCA-FreeCarrier貨交承運人(...指定地點).?
第二類:適用于海運和內(nèi)河運輸.
CFR-CostandFreight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FAS-FreeAlongsideShip裝運港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
FOB-FreeOn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
CIF\FAS\FOB刪除了以越過船舷為交貨標準而代之以將貨物裝運上船。
項目案例:1.某公司按EXW條件出口一批電纜,但在交貨時,買方以電纜的包裝不適宜出
口運輸為由,拒絕提貨和付款,問:買方的行為是否合理?
答:1.買方的行為是不合理的,我方應拒絕。2.本項目案例涉及EXW條件下交貨的相關
問題,根據(jù)《2000年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的規(guī)定:在EXW術語中,除非合同中有相反
規(guī)定,賣方一般無義務提供出口包裝,如果簽約時已明確該貨物是供出口的,并對包裝的要
求作出了規(guī)定,賣方則應按規(guī)定提供符合出口需要的包裝。3、結合本項目案例,賣方在交
貨時以電纜的包裝不適宜出口運輸為由拒絕提貨和付款,并沒有說不符合合同規(guī)定,由此說
明,在合同中并無有關貨物包裝的規(guī)定,根據(jù)慣例,故買方以此借口拒付貨款和提貨理由是
不充分的。
2.我某公司按FCA條件進口一批化工原料,合同中規(guī)定由買方委托賣方代為辦理運輸
事項。結果在裝運期滿時,國外賣方來函通知,無法租到船,不能按期交貨。因此我公司向
國內(nèi)生產(chǎn)廠家支付了10萬元違約金,問:對我公司的這10萬元損失,可否向國外的賣方索
賠?
答:1.我方的10萬元延期交貨違約金,不能向國外公司索賠,應由自己承擔。2.這個項
目案例涉及FCA術語相關問題,買方負責訂立運輸契約,指定承運人到裝運地點接貨,買
方可以委托賣方代辦運輸事項,但此項活動的風險和費用均由買方承擔。3.結合本項目案例,
FCA術語應由我公司負責租船訂艙,但我公司在自己承擔風險的責任下由賣方代辦運輸,
所以賣方租不到船、訂不到艙的風險應由我公司承擔,由此而導致的對國內(nèi)企業(yè)的違約金的
損失也應由我公司承擔
3.我某公司按照FAS條件進口一批木材,在裝運完成后,國外賣方來電要求我方支付貨
款,并要求支付裝船時的駁船費,對賣方的要求我方應如何處理?
答:1.我方對于賣方支付裝船時的駁船費的要求可以拒絕。2.按照2000年《通則》的解
釋,采用FAS術語成交時,買賣雙方承擔的風險和費用均以裝運港船邊為界,即買方所指
派的船的船邊,在買方所派船只不能靠岸的情況下,賣方應負責用駁船批貨物運至船邊,駁
船費用是在風險費用轉移以前發(fā)生的,理應由賣方承擔。3.故此,在本項目案例中,國外賣
方要求我方承擔駁船費用是不合理的,我方有權拒絕。
4.某國甲公司向中國乙公司出售一批設備,約定貿(mào)易術語為“FOB(Incoterms2010)",
后設備運至中國。依《國際貿(mào)易術語解釋通則》和《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下列
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公司負責簽訂貨物運輸合同并支付運費
B.甲、乙公司的風險承擔以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界
C.如該批設備因未按照同類貨物通用方式包裝造成損失,應由甲公司承擔責任
D.如該批設備侵犯了第三方在中國的專利權,甲公司對乙公司不承擔責任
答案:C
5.某公司進口一批貨物以Oncoterms2000》FOB成交,結果在目地港卸貨時,發(fā)現(xiàn)貨
物有兩件外包裝破裂,里面的貨物有被水浸過的痕跡。經(jīng)查證,外包裝是貨物在裝船時因吊
鉤不牢吊在船甲板上摔破的,因包裝破裂導致里面的貨物被水浸泡。請問,這種情況下,進
口方能否以賣方?jīng)]有完成交易義務為由向賣方索賠?
答:不可以。根據(jù)《Incoterms2000》,F(xiàn)OB貿(mào)易方式下,責任風險的劃分是裝運港
的船弦(承載船舶在海面上投影形狀的最大邊緣界限)。外包裝是貨物在裝船時因吊鉤不牢
吊在船甲板上摔破的,也就是說,過了船弦界,就不是賣方的責任啦。
6.有一份出售一級大米300噸的合同,按《Incoterms2000》FOB條件成交,裝船時經(jīng)
檢驗,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品質條件,賣方在裝船后發(fā)出裝船通知,但航行途中,由于海浪過大,
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質受到影響,當貨物到達目的港時,只能按三級大米的價格出售,因而
買方要求賣方賠償損失。
試問:在上述情況下賣方對該項損失應否負責?
答:1.在上述情況下賣方對該項損失不需負責。2.這個項目案例涉及《Incoterms2000》
FOB術語相關問題。根據(jù)FOB術語買賣雙方的風險界點在裝運港的船舷,貨物在裝運港越
過船舷以前的風險賣方承擔,越過船舷以后的風險買方承擔,在本項目案例中,賣方已完全
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將貨在裝運港裝船時及時發(fā)出了裝船通知。3.結合本項目案例。這一批
一級大米在在裝運港已經(jīng)公證人檢驗品質合格,說明賣方交貨時,貨物的品質是良好的。大
米之所以發(fā)生變化,完全是由于運輸途中被海水浸泡的結果,而這個風險已經(jīng)越過裝運港的
船舷,應該由買方自己承擔,賣方對該項損失不需負責0
7.一份FOB(上海)出口瓷器的合同,在裝運港貨物吊裝入艙的過程中發(fā)生跌落造成
損失。定損后發(fā)現(xiàn),一部分是貨物跌落海中的損失,還有一部分是貨物跌落船舶甲板上造成
的損失。根據(jù)《INCOTERMS2000》和《INCOTERMS2010》,這些損失應該由誰來承擔?
答:按照《INCOTERMS2000》的規(guī)定,風險轉移以“貨越船舷”為界。項目案例中的
第一種損失意味著貨物沒有越過船舷,當然更沒有裝上船,所以這種損失賣方承擔;項目案
例中的第二種損失意味著貨物已經(jīng)越過船舷,而且已經(jīng)在甲板上,所以認定為貨物越過船舷
裝上了船,這種損失應該由買方承擔。《INCOTERMS2010》則規(guī)定:“在裝運地點賣方交付
貨物至買方指定的船舶上,若有可能,在規(guī)定的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買方指示的船舶上或者取
得如此交付貨物)。但無論哪種情況,賣方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或規(guī)定期限內(nèi)并按港口慣常方
式交付貨物?!币虼耍凑铡禝NCOTERMS2010》的規(guī)定,項目案例中的這兩類損失都屬于
貨物沒有裝上船舶,賣方交貨義務沒有完成而發(fā)生的貨物損失,風險沒有轉移給買方,因此
應該都由賣方承擔。
8.中國某出口公司A與韓國某公司B簽訂一份大豆的購銷合同.合同具體規(guī)定了水份,雜
質等條件,以中國商品檢驗局證明為最后依據(jù);單價為每噸XX美元,FOB天津港,麻袋裝,每袋
凈重Xx公斤,買方須于2007年8月派船只接運貨物.B公司未按期派船前來裝運,一直延誤
了數(shù)月才派船來華接貨.大豆裝船交貨,運抵目的地后,B公司發(fā)現(xiàn)大豆生蟲,于是委托當?shù)貦z
驗機構進行檢驗,并簽發(fā)了蟲害證明.A公司接到對方索賠請求,一方面拒絕賠償,另一方面要
求對方支付延誤時期A方支付的倉儲保管費及其他費用.另外,保存在中國商品檢驗局的檢
驗貨樣,至爭議發(fā)生后仍然完好,未發(fā)生蟲害.
相關問題:(1)這批貨物的風險自何時起由賣方轉移給買方
(2)A公司要求B公司支付延誤時期的大豆倉儲保管費及其他費用能否成立,為什么
(3)B公司的索賠請求能否成立,為什么
答:(1)本案中以FOB價格條件成交,風險從貨物自裝運港越過船舷時起由賣方轉移給
買方。(2)能夠成立.因為按FOB條件,由買方指定船只并訂立運輸合同,如果買方指定的船
只不能在規(guī)定日期到達,則由買方負擔一切由此而產(chǎn)生的額外費用。(3)不能成立.因為按
FOB條件,買方承擔貨物自裝運港越過船舷以后的一切風險.賣方只能保證大豆在交貨時的
品質規(guī)格,對運輸途中所引起的大豆品質變化不屬賣方責任;并且合同規(guī)定,以中國商檢局的
檢驗證明為最后依據(jù),而保存在中國商檢局購驗貨樣至爭議發(fā)生后仍然完好,未發(fā)生蟲害,因
此可以肯定賣方交貨時的品質是完好的.該案責任不在賣方,B公司的索賠要求不能成立。
9.中國甲公司向加拿大乙公司出口一批農(nóng)產(chǎn)品,CFR價格條件。貨裝船后,乙公司因
始終未收到甲公司的通知,未辦理保險。部分貨物在途中因海上風暴毀損。根據(jù)相關規(guī)則,
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公司在裝船后未給乙公司以充分的通知,造成乙公司漏保,因此損失應由甲公司承擔
B.該批農(nóng)產(chǎn)品的風險在裝港船舷轉移給乙公司
C.乙公司有辦理保險的義務,因此損失應由乙公司承擔
D.海上風暴屬不可抗力,乙公司只能自行承擔損失
答:A。使用CFR術語時涉及一個及時通知的義務,即賣方交貨給承運人時應當向買
方發(fā)出一個充分的通知,以便買方及時投保。本案中方甲公司在裝船后未給乙公司以充分的
通知,造成乙公司漏保,因此貨物損失應當由甲公司承擔。故選項A正確,選項BCD錯誤。
10.我某公司以CFR術語出口一批瓷器,我方按期在裝運港裝船后,即將有關交易所寄
交買方,要求買方支付貨款。過后,業(yè)務人員才發(fā)現(xiàn)忘記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此時,買方
已來函向我方提出索賠,因為貨物在運輸途中因海上風險而損毀。問:我方能否以貨物運輸
風險是由買方承擔為由拒絕買方的索賠?
答:1.我方不能以風險界點在裝運港船舷為由而拒絕買方的索賠要求。2.這個項目案例
涉及CFR術語,根據(jù)CFR術語,買賣雙方的風險界點在裝運港船舷。有鑒于此,賣方為了
保證自己在遭到風險時能夠將損失減低,可以通過向保險公司辦理貨運保險手續(xù)將風險轉嫁
給保險公司,但是買方能否及時辦理保險取決于賣方在裝運港裝船后是否即時向買方發(fā)出裝
船通知,根據(jù)CFR術語,賣方在貨物裝船后及時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是其重要義務,如果
賣方未及時向買方發(fā)出裝船通知導致買方未能及時辦理保險手續(xù),由此引起的損失由賣方負
擔?
11.美國出口商與韓國進口商簽訂了一份CFR合同(Incoterms2000),合同規(guī)定由賣方
出售2000公噸小麥給買方。小麥在裝運港裝船時是混裝的,共裝運了5000公噸,準備在目
的地由船公司負責分撥2000公噸給買方。但載貨船只在途中遇高溫天氣發(fā)生變質,共損失
2500公噸。賣方聲稱其出售給買方的2000公噸小麥在運輸途中全部損失,并認為根據(jù)CFR
合同,風險在裝運港越過船舷時已經(jīng)轉移給買方,故賣方對損失不負責任。買方則要求賣方
履行合同。雙方發(fā)生爭議,后將爭議提交仲裁解決。
相關問題:貨物特定化和風險轉移的關系。
答:貨物在特定化之前,風險不發(fā)生轉移。貨物的特定化,是指通過訂立合同,在貨物
上加標記,或以提交單據(jù),或向買方發(fā)通知或其他方式清楚的表明貨物已歸于有關合同項下
的行為。本案中買方訂購的2000噸小麥是與另外3000噸混裝的,沒有證據(jù)證明賣方對分屬
不同買家的貨物進行特定化。這導致賣方后來聲稱的買方的2000噸小麥全損的理由缺乏支
持。根據(jù)貨物在特定化之前風險不發(fā)生轉移的法律規(guī)定,2000噸小麥的風險沒有發(fā)生轉移,
賣方應該為此損失承擔全部責任。
12.有一份C1F合同(Incoterms2000),H本公司出售450公噸洋蔥給澳大利亞公司,洋
蔥在日本港口裝船時,經(jīng)公證行驗明:完全符合商銷品質,并出具了合格證明。但該批貨物
運抵澳大利亞時,洋蔥已全部腐爛變質,不適合人類食用,買方因此拒絕收貨,并要求賣方
退回已付清的貨款。
問:在上述情況下,買方有無拒收貨物和要求賣方退回貨款的權利?
答:1.在上述情況下,買方無拒收貨物和要求賣方退回貨款。2.此項目案例涉及
(Incoterms2000)CIF術語,以該術語條件成交時,買賣雙方的風險界點在裝運港船舷;CIF
合同典型象征性交貨,即賣方憑單交貨,買方憑單付款,只要賣方所提交的單據(jù)是齊全的、
正確的,即使貨物在運輸途中滅失,買方仍需付款,不得拒付。3.結合本項目案例,這一批
洋蔥在裝運港裝船時,經(jīng)公證行驗證符合商銷品質,很顯然洋蔥的腐爛變質完全發(fā)生在貨物
裝船的運輸途中,而這個風險已經(jīng)越過裝運港船舷,理應由買方承擔,此為其一;其二,
CIF合同為象征性交貨,現(xiàn)日本方提供的單據(jù)齊全、正確,買方仍需付款,故買方無權利拒
收貨物和要求賣方退回貨款。
13.有一份CIF(漢堡)合同,貨物已在規(guī)定的期限和裝運港(上海)裝船,但受載船
只在離港4小時后因觸礁沉沒。第二天,當賣方憑提單、保險單、發(fā)票等單證要求買方付款
時,買方以貨物已經(jīng)全部損失為由,拒絕接受單證和付款。試問:在上述情況下,賣方是否
有權利憑規(guī)定的單證要求買方付款?
答:1.賣方有權利憑規(guī)定的單證要求買方付款。2.此項目案例涉及CIF術語,CIF術語
條件成交時,買賣雙方的風險界點在于裝運港船舷,貨物在裝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經(jīng)濟師個人年度工作總結
- 2025年礬礦開采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皮革手感劑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3-2028年中國非甾體抗炎藥行業(yè)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住宅小區(qū)項目節(jié)能評估報告-精
-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第二課第一框感受文化影響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第六章4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0-2025年中國微特電機行業(yè)市場運營現(xiàn)狀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建議報告
- 2023-2029年中國軌枕及軌道板行業(yè)發(fā)展全面調(diào)研與未來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集裝式空調(diào)器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中國國投高新產(chǎn)業(yè)投資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年產(chǎn)10噸功能益生菌凍干粉的工廠設計改
- 天然氣門站操作規(guī)程
- 繪本《你很特別》
- 律師事務所主任在司法行政工作會議上的發(fā)言稿
- 初中三角函數(shù)計算題100道
-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財務管理
-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導學案全冊
- 臺球俱樂部助教制度及待遇
- 醫(yī)師聘用證明.doc
- 核物理實驗方法全冊配套最完整精品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