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古文中“文言詞語解說”考點示例與特練考點:1.《新唐書·杜甫傳》——概括辯駁原因2.《莊子》《呂氏春秋·壅塞》——論證上的異同3.文言詞語解說——選擇題4.《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斷句【考點研究】一、常見組合考點1.斷句2.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3.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4.翻譯5.概括辯駁原因6.論證上的異同【考點示例】一、《新唐書·杜甫傳》——概括辯駁原因【考點解讀】1.斷句2.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3.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4.翻譯5.概括辯駁原因文本杜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yù)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竊恐轉(zhuǎn)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令執(zhí)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jīng),至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琯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钡叟t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钡勰私狻8χx,且稱:“琯宰相子,少自樹立為醇儒,有大臣體,時論房琯才堪公輔,陛下果委而相之。觀其深念主憂,義形于色,然性失于簡。臣嘆其功名未就,志氣挫衄,覬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涉近訐激,違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賜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獨蒙。”然帝自是不甚省錄。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會嚴武節(jié)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殺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門。武將出,冠鉤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彝。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因客耒陽。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問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B.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C.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D.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暗梢暋钡囊馑际恰暗芍邸?,意思完整,關(guān)系緊密,中間不能斷開,排除選項BD;“外若”修飾“不為忤”,中間不能斷開,排除選項A。故選C。句子翻譯:杜甫見嚴武,有時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狹放誕,曾經(jīng)酒醉登上嚴武床,瞪著眼說:“嚴挺之竟然有這樣的兒子”,嚴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內(nèi)心恨杜甫。問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饗廟,“饗”通“享”。是指帝王祭祖廟。文中的“饗廟及郊”是指玄宗到城郊祭祖廟。B.六經(jīng),指《詩》《書》《禮》《樂》《易》《春秋》。文中“六經(jīng)”和《師說》中的“六藝”相同。C.省視,指看望父母、尊親等。文章的“省”和《勸學(xué)》“參省”中“省”的含義相同。D.李杜,杜甫年輕時與李白齊名,當(dāng)時號稱為“李杜”?!靶±疃拧敝竿硖圃娙死钌屉[和杜牧。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項,“文章的‘省’和《勸學(xué)》‘參省’中‘省’的含義相同”錯誤,含義不同,《勸學(xué)》中“省”指“省察”。故選C。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很有文才。杜甫雖然沒有考中進士,但因為文章寫得好,仍然在天寶年間受到皇上的賞識。B.杜甫仗義執(zhí)言。杜甫因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受牽連被免去宰相職務(wù)時,極力救助。C.杜甫時有率性。嚴武和杜甫是世交,嚴武對待杜甫很優(yōu)厚,而杜甫對待嚴武常有放肆行為。D.杜甫常年漂泊。杜甫年輕時曾游歷吳越齊趙,曾經(jīng)寓居西南天地之間,最后客死在耒陽。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B項,“杜甫因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錯誤,強加因果。由原文“與房琯為布衣交。琯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可知,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為受他的門客董延蘭(牽累),被罷黜了宰相職務(wù)。杜甫上疏說:“罪行小,不應(yīng)該罷免大臣?!庇纱丝芍?,原文只是說他們是“平民之交”,并不是“深交”。故選B。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2)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答案(1)李邕對他的才學(xué)感到驚奇,先前去見他。(杜甫)參加科舉考試落第,困居長安。(2)唐肅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穿著破舊的衣服)想要從鄜州投奔行在(皇帝的住處),(中途)被寇賊捉住。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賦分點:(1)奇:意動用法,感到……奇怪。不中第:科考落第。困:困居。(2)羸服:疲困衰弱。行在:皇帝的住處。為賊所得:被寇賊捉住。問題5簡要概括杜甫為什么要替房琯辯駁。答案①房琯罪??;②房琯有才能;③房琯深憂君主;④房琯有大義。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篩選和歸納能力。由原文“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可知,杜甫上疏說:“罪行小,不應(yīng)該罷免大臣。”由此可知,因為房琯罪??;由原文“琯宰相子,少自樹立為醇儒,有大臣體,時論房琯才堪公輔,陛下果委而相之”可知,房琯,是宰相的兒子,年輕時就樹立遠大理想要成為純?nèi)澹写蟪嫉捏w器,時人認為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職,由此可知,房琯有才能;由原文“觀其深念主憂,義形于色”可知,我看他深切地為陛下?lián)鷳n,形色中顯出大義,由此可知,房琯深憂君主,有大義。譯文杜甫字子美,少時家貧不能夠養(yǎng)活自己,旅居于吳、越、齊、趙之地。李邕對他的才學(xué)感到驚奇,先前去見他。(杜甫)參加科舉考試落第,困居長安。
天寶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獻祭于太清宮,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進獻了三篇賦。皇上對這幾篇賦感到驚奇,讓他在集賢院等待詔命,命令宰相考試文辭,提拔為河西尉,杜甫沒有接受任職,后來改為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杜甫)多次獻上賦和頌(兩種文體),于是就自己大力贊揚自己,并且說:“臣的先祖恕、預(yù)以來,繼承儒學(xué)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審言時,憑文章顯揚于中宗時。臣依賴繼承的祖業(yè),從七歲開始寫文章,將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體,常??咳私訚?,私下里擔(dān)心會死在荒郊外,還希望皇上同情、憐愛我。如果讓臣繼承先祖的舊業(yè),改變地位低下的長時間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揚六經(jīng),極為含蘊深刻、感情抑揚,切合時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趕得上揚雄、枚皋。有這樣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棄呢?”
適逢安祿山叛亂,皇上逃入四川,杜甫避亂奔走于涇、渭等三江流域。唐肅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穿著破舊的衣服)想要從鄜州投奔行在(皇帝的住處),(中途)被寇賊捉住。至德二年,杜甫逃往鳳翔拜謁唐肅宗,被授右拾遺的官職。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為受他的門客董延蘭(牽累),被罷黜了宰相職務(wù)。杜甫上疏說:“罪行小,不應(yīng)該罷免大臣。”唐肅宗大怒,召見三司來質(zhì)問。宰相張鎬說:“如果讓杜甫抵罪,這是在斷絕言路?!碧泼C宗(怒氣)才緩解。杜甫謝罪說“房琯,是宰相的兒子,年輕時就樹立遠大理想要成為純?nèi)澹写蟪嫉捏w器,時人認為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職。我看他深切地為陛下?lián)鷳n,形色中顯出大義,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嘆他功名沒成,志氣被挫敗,非分地希望陛下您棄小錯取大德,所以冒著死罪稱述,我直言激怒、違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當(dāng)百死的我,又賜我還鄉(xiāng),這是天下的大幸,不僅我獨自蒙受圣恩。”但是皇帝從此很少視察并錄用(登記)人才了。
當(dāng)時,杜甫所在的地方到處是盜寇搶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終年艱難貧窮,小兒子甚至被餓死,于是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視。從京城回來,出任華州司功參軍一職。適逢嚴武統(tǒng)轄劍南東西二川兵馬,杜甫前往歸附他。嚴武再次統(tǒng)領(lǐng)劍南時,表薦杜甫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因為與杜甫是世交老友,對待杜甫非常友好,親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見嚴武,有時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狹放誕,曾經(jīng)酒醉登上嚴武床,瞪著眼說:“嚴挺之竟然有這樣的兒子”,嚴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內(nèi)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殺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將出去的時候,帽子被簾子的鉤鉤住好幾次,左右的人(把這件事)告訴嚴武的母親,嚴武的母親跑去相救,嚴武才作罷,只殺了章彝。嚴武死后,崔旰等作亂,杜甫往來于梓州、夔州之間。于是客居耒陽。當(dāng)?shù)乜h令送給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時年五十九。
杜甫為人曠達放蕩不能自我約束,喜好談?wù)撎煜碌拇笫?,高談而不貼合實際。年輕時與李白齊名,當(dāng)時號稱為“李杜”。多次飽嘗寇賊作亂的痛苦,堅持自己的氣節(jié)不被玷污,作詩歌,感傷世事同情弱者,忠誠不忘君主,人們愛他的忠義。二、《莊子》《呂氏春秋·壅塞》——論證上的異同【考點解讀】1.斷句2.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3.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4.翻譯5.論證上的異同文本1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鼻f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偷弥?,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選自《莊子》)文本2亡國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則過無道聞,而善無自至矣。無自至則壅。秦繆公時,戎強大。秦繆公遺之女樂二八與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數(shù)飲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捍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臥于樽下,卒生縛而禽之。齊攻宋,宋王使人候齊寇之所至。使者還,曰:“齊寇近矣,國人恐矣?!弊笥医灾^宋王曰:“以宋之強,齊兵之弱,惡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詘殺之又使人往視齊寇使者報如前宋王又怒詘殺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視使者遇其兄曰:“國危甚矣,若將安適?”其弟曰:“為王視齊寇。不意其近而國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鄉(xiāng)之先視齊寇者,皆以寇之近也報而死;今也報其情,死,不報其情,又恐死。將若何?”其兄曰:“如報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庇谑菆笥谕踉唬骸笆獠恢R寇之所在,國人甚安?!蓖醮笙?。左右皆曰:“鄉(xiāng)之死者宜矣。”王多賜之金??苤?,王自投車上,馳而走。(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壅塞》)問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宋王因怒而詘殺之/又使人往視齊寇/使者報如前/宋王又怒詘殺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視使者/遇其兄/B.宋王因怒而詘殺之/又使人往視/齊寇使者報如前/宋王又怒詘殺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視/使者遇其兄/C.宋王因怒而詘殺之/又使人往視齊寇/使者報如前/宋王又怒詘殺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視/使者遇其兄/D.宋王因怒而詘殺之/又使人往視/齊寇使者報如前/宋王又怒詘殺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視使者/遇其兄/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宋王于是發(fā)怒而屈殺了使者,又派人去察看齊寇,使者又像前面那人一樣報告,宋王又大怒,又屈殺了他。像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了三次。此后又派人去察看,這個使者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哥哥?!坝质谷送朂R寇”,“齊寇”作“視”的賓語,不可斷開,排除BD;“使者遇其兄”,“使者”作本句的主語,其前應(yīng)斷開,排除A。故選C。問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石,古代容量單位,一石五斗;又是重量單位,一石是一百二十斤?!拔迨惫擦俳?。B.樽,古代的盛酒器。與之類似的器具還有壺、爵、角、觥、觚、疊、杯、卮、缶等。C.“遺之女樂”與“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出師表》)中的“遺”字的意思相同。D.“鄉(xiāng)之先視齊寇者”與“去國懷鄉(xiāng)”(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鄉(xiāng)”字的意思不同。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以及理解文言文實詞含義的能力。A.“一石五斗”錯誤。一石十斗。“遺”都是“贈送”的意思。句意:送給他們女子歌舞隊。/所以先帝(劉備)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使用)。D.“鄉(xiāng)之先視齊寇者”的“鄉(xiāng)”,通“向”,先前。句意:先前察看齊寇情況的人。“去國懷鄉(xiāng)”的“鄉(xiāng)”,家鄉(xiāng)。句意:離開國都,思念家鄉(xiāng)。兩句中的“鄉(xiāng)”字的意思不同。故選A。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惠子種出了能夠容得下五石的大葫蘆,但因為盛不了足夠多的水,做成瓢又沒有用,所以就把它打破了,莊子因此批評他不善于使用大東西。B.宋國人有制作防止手凍裂的藥物的藥方,但僅百金就賣掉了,莊子在文中敘述此事,旨在批評惠子與這個宋國人都是見識不通達之徒。C.戎王沒有識破秦繆公贈送歌舞隊和廚師的陰謀,日夜不停地吃喝玩樂,若有誰提醒他有秦軍進犯的危險,他還懲罰誰,這導(dǎo)致其最終被活捉。D.最后那個察看齊寇的使者,想到報告實情會被處死,不報告實情也會立刻被處死,所以不知該怎么辦,后來在其哥哥的啟發(fā)之下謊報了軍情。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D.“不報告實情也會立刻被處死”錯誤。從原文“不報其情,又恐死”來看,原文的意思是“如果不報告實情,也恐怕會死”,并非“立刻被處死”。故選D。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②秦寇果至,戎王醉而臥于樽下,卒生縛而禽之。答案①越國發(fā)兵侵犯吳國,吳王就派他領(lǐng)兵,冬天和越人水戰(zhàn),把越人打得大敗。②秦軍果真到了,戎王喝醉了而臥在酒樽旁邊,最終被秦軍擒住。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有難”,發(fā)兵侵犯吳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使”,派;“將”,領(lǐng)兵。(2)“果”,果真;“卒”,最終;“禽”,通“擒”,捉住,捉拿。問題5材料二與材料一中“莊子曰”所領(lǐng)起的語句在論證上有怎樣的異同?答案①相同點:都是先提出論點,再運用寓言故事進行論證。②不同點:材料二是總分結(jié)構(gòu),材料一中莊子的話則是總分總結(jié)構(gòu)。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論證方法的能力。相同點:結(jié)合材料一“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和材料二“亡國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則過無道聞,而善無自至矣。無自至則壅。秦繆公時,戎強大”可知,都是先提出論點;材料一舉“不龜手之藥”的例子,材料二舉秦繆公送給戎王女子和宋王屈殺使者的例子,都運用寓言故事進行論證。不同點:材料二開篇“亡國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則過無道聞,而善無自至矣。無自至則壅”是總,下面所列舉的兩個例子是分,材料二是總分結(jié)構(gòu);材料一“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為總,中間舉寓言故事進行論證是分,結(jié)尾“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是總結(jié),莊子的話則是總分總結(jié)構(gòu)。譯文1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一顆大葫蘆的種子,我種植它結(jié)出能容得下五石的東西(的果實)。用來盛水,它的堅固程度卻經(jīng)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壓力。把它剖開來做瓢,則瓢寬大而沒有什么可盛受的東西。不是不大,我認為它沒有用處,就把它擊破了?!鼻f子說:“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東西啊!有個宋國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凍裂的藥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業(yè)。有一個客人聽說這種藥品,愿意出百金收買他的藥方。于是宋人聚合全家來商量說:‘我們家世世代代漂洗絲絮,只得到很少的錢,現(xiàn)在一旦賣出這個藥方就可獲得百金,就賣了吧!’這個客人得到藥方,便去取悅吳王。越國發(fā)兵侵犯吳國,吳王就派他領(lǐng)兵,冬天和越人水戰(zhàn),把越人打得大敗,于是割地封賞他。同樣一個防止手凍裂的藥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賞,有人卻只是用來漂洗絲絮,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F(xiàn)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蘆,為什么不把它用繩系著當(dāng)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無處可容呢?可見你還是見識不通達??!”(選自《莊子》)譯文2亡國的君主,不可直言相諫。不可直言相諫,過失就無法聽到,賢人就無從到來。賢人無從到來,君主的思想就會壅塞不通。秦繆公時期,戎人勢力強大。秦繆公送給他們十六人的女子歌舞隊和技術(shù)高超的廚師。戎王非常高興,因此而屢次大吃大喝,日夜不停。身邊的人有誰說秦軍將會到來,戎王就拉滿弓射他。秦軍果真到了,戎王喝醉了而臥在酒樽旁邊,最終被秦軍擒住。齊國攻打宋國,宋王派人偵察齊寇到達了什么地方,使者回來,說:“齊寇近了,國人恐慌了?!弊笥医紓兌紝λ瓮跽f:“憑著宋國的強大,齊軍的弱小,怎么能夠有像這樣的情況?”宋王于是發(fā)怒而屈殺了使者,又派人去察看齊寇,使者又像前面那人一樣報告,宋王又大怒,又屈殺了他。像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了三次。此后又派人去察看,這個使者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問:“國家危險了,你將到哪里去?”弟弟說:“我為大王察看齊寇,沒有料到他們這樣近,而國人這樣恐慌?,F(xiàn)在我擔(dān)心的是,先前察看齊寇情況的人,都因為報告了齊寇近了而被殺。如今,報告實情,是個死;不報告實情,也恐怕會死。我該怎么辦呢?”他哥哥說:“如果報告實情,你將比國破而死的人先死?!庇谑鞘拐呦蛩瓮鯃蟾嬲f:“根本看不到齊寇在哪里,國人都很安定。”宋王非常高興。左右近臣都說:“之前死的那幾個確實該死?!彼瓮踬n給這個使者很多錢財。齊寇到來之后,宋王自己奔到車上,趕著車飛快地逃命去了。(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壅塞》)【考題對接】一、文言詞語解說——選擇題1.下列對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逮臣有不測之功”與“逮奉圣朝”(《陳情表》)兩句中的“逮”字含義相同。B.“晉文公出亡”與“鄭既知亡矣”(《燦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亡”字含義不同。C.“遂歷階而去”與“彭澤去家百里”(《歸去來兮辭并序》)兩句中的“去”宇含義相同。D.“方共食其肉”與“方宅十余畝”(《《歸園田居)其一》)兩句中的“方”字含義不同。2.下列對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之怨刺無以異”和“中述湯、武,以刺世事”(《屈原列傳》)中的“刺”字含義相同。B.“及從蔭調(diào),為尉于劍浦”和“榆柳蔭后檐”(《歸園田居》)中的“蔭”字的含義不相同。C.“區(qū)區(qū)在東南數(shù)千里外”和“秦以區(qū)區(qū)之地”(《過秦論》)中的“區(qū)區(qū)”的含義基本相同。D.“而琴見輕矣”和“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中的“見”字的含義相同。3.下列對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囂益窮困”與“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荊軻刺秦王》)兩句的“窮”字含義不同。B.“乘高卒至”與“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兩句中的“乘”字含義相同。C.“隗囂謀畔漢”與“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兩句中的“畔”字含義不同。D.“岑趨墀下拜謝”與“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兩句中的“謝”字含義相同。4.下列對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禾稼登熟”的“登”指(莊稼)成熟,(谷物)豐收,與成語“五谷豐登”中“登”的意思相同。B.“下令百姓被兵刃之咎”的“被”指蒙受,與《屈原列傳》“被發(fā)行吟澤畔”中的“被”意思相同。C.“此其可以卜祚遐長”的“祚”指福運,與李密《陳情表》中的“門衰祚薄”的“祚”意思相同。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土載育萬物,谷養(yǎng)育民眾,后來“社稷”常被用來代指國家或朝廷。5.下列對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敢問何謂浩然之氣”中的“敢”,與《燭之武退秦師》中“敢以煩執(zhí)事”的“敢”一樣,都是古漢語中的謙詞。B.“年方十歲”中的“方”,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方六七十”的“方”意思不相同。C.朔望,指朔日和望日,分別指舊歷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有時也指每逢朔望朝謁之禮。D.疏,屬于古籍注釋體例之一,類似體例還有傳、注、箋、正義、詮、義疏、義訓(xùn)等。一、文言詞語解說——選擇題【答案】1.C【解析】A.正確。均為“等到”。句意:等到臣下有了不可估量的大功時。/等到到了晉朝。B.正確。逃亡/滅亡。句意:晉文公出逃后。/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C.錯誤。離開/距離。句意:舟之僑說完后就一級級走下臺階離開了。/彭澤距離家里有上百里。D.正確。正/方圓。句意:正在一起吃肉。/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2.D【解析】A.正確,都是“諷刺”。句意:《詩經(jīng)》所包含的怨恨諷刺。/中古提到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dāng)世社會。B.正確,分別是“蔭庇”和“遮蔽”。句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勛,才調(diào)到劍浦去做了縣尉。/生長茂盛的榆樹柳樹遮蔽了后屋檐。C.正確,都表示小或者少。句意:小小的劍浦在東南面幾千里路以外。/秦國憑借著小小的一個地方。D.錯誤,“見”含義不同,分別是“表被動”和“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對‘我’怎么樣,譯為‘我’”。句意:而琴被看輕。/慈愛的父親離開了我。3.D【解析】A.錯誤。兩個“窮”字含義相同:都是“處境困窘”“走投無路”的意思。句意:隗囂更加窘迫/樊將軍因為無路可走投奔我。B.錯誤。兩個“乘”字含義不同:第一個“乘”是“登上”的意思,第二個“乘”是“趁”的意思。句意:登上高處突然趕到/秦國憑借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qū)域。C.錯誤。兩個“畔”字含義相同:都通“叛”,是“背叛”的意思。句意:隗囂謀劃叛漢/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身邊的親人都會背叛他。D.正確。都是“感謝”的意思。句意:魏岑快步到臺階下拜謝/樊噲拜謝后,起身,站著把酒喝了。4.B【解析】A.正確。“登”,都指(莊稼)成熟,(谷物)豐收。句意:莊稼成熟/農(nóng)作物豐收。B.“意思相同”錯?!氨弧保墒?通“披”,披散。句意:對下使百姓身受戰(zhàn)爭之害/披頭散發(fā),在江畔邊走邊吟詠。C.正確。“祚”都指福運。句意:這樣大概就能夠求福長遠/門庭衰微,福運淺薄。D.正確。5.D【解析】A.正確。句意:請問什么叫浩然之氣?/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手下的人。B.正確。剛剛;縱橫。句意:張養(yǎng)浩剛剛十歲。/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C.正確。“疏”指臣子向帝王進呈的分條記錄或分條陳述的奏章。二、《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斷句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鬃舆m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笨鬃尤?,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fēng)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老子修道德,其學(xué)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蛟唬豪先R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yǎng)壽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被蛟毁偌蠢献?,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于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齊焉。世之學(xué)老子者則絀儒學(xué),儒學(xué)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太史公曰: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yīng)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節(jié)選自《史記·老莊申韓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B.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C.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D.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別,姓起源于女系,氏起源于男系;秦漢以后,姓氏合一,通稱姓或兼稱姓氏。B.名字,人的稱號。古人不僅有名,而且有字,舊說古時嬰兒出生三個月后由父親命名,男子冠禮女子笄禮時取字。C.玄孫,直系親屬稱謂之一。刑法滅九族,一說,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玄孫、曾孫。D.孝文,謚號。謚號是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后給予或褒或貶或明的稱號,漢孝文帝劉恒是親嘗湯藥的二十四孝之一。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子其人史載不詳。老子生卒年月不詳,甚至“道家的老子”是誰,說法都不一。B.老子修為不同凡響。從圣人孔子向老子問禮,孔子在弟子面前對老子的評價可見。C.老子著述博大精深。應(yīng)函谷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之請,老子作哲學(xué)著作《道德經(jīng)》上下篇。D.老子是一個隱君子。主張無為而治,主政者自己清心寡欲,則百姓自然正直守義。4.把文中加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fēng)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世之學(xué)老子者則絀儒學(xué),儒學(xué)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二、《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答案】1.D【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聽說這么一件事,善于經(jīng)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鈍。拋棄您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您做作的情態(tài)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傲假Z”作后句的主語,前面斷開,排除B、C;“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并列謂語,中間斷開,排除A、B。故選D。2.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C.“刑法滅九族,一說,包括……玄孫、曾孫”表述錯誤。應(yīng)是“包括……曾孫、玄孫”。故選C。3.D【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主張無為而治,主政者自己清心寡欲,則百姓自然正直守義”表述錯誤,原文是“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意思為:老子認為,無為而治,百姓自然趨于“化”;清靜不撓,百姓自然會歸于“正”。應(yīng)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鐵路信號工程招標合同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醫(yī)療借款合同范本8篇
- 漁具店前臺工作總結(jié)
- 二零二五年度虛擬現(xiàn)實內(nèi)容制作合同協(xié)議書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業(yè)科技園開發(fā)建設(shè)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荒山土地開發(fā)合作承包合同示范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店鋪商鋪租賃合同市場推廣及廣告投放
- 二零二五版信用卡借記逾期還款罰息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地環(huán)境保護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土地合作居間服務(wù)合同范本(土地流轉(zhuǎn)與租賃合作)3篇
- 腫瘤全程管理
- 污泥處置合作合同模板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礦連采連充技術(shù)要求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英語試題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全科醫(yī)學(xué)的基本原則和人文精神(人衛(wèi)第五版全科醫(yī)學(xué)概論)
- 船員健康知識課件
- 《揚州東關(guān)街掠影》課件
- 物流服務(wù)項目的投標書
- 地鐵車站低壓配電及照明系統(tǒng)
- 行業(yè)會計比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學(xu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