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跟蹤檢測(四十一) 分子動理論 內能_第1頁
課時跟蹤檢測(四十一) 分子動理論 內能_第2頁
課時跟蹤檢測(四十一) 分子動理論 內能_第3頁
課時跟蹤檢測(四十一) 分子動理論 內能_第4頁
課時跟蹤檢測(四十一) 分子動理論 內能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5頁共5頁課時跟蹤檢測(四十一)分子動理論內能1.運用分子動理論的相關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與單位面積器壁碰撞的次數僅與單位體積內的分子數有關B.某氣體的摩爾體積為V,每個分子的體積為V0,則阿伏加德羅常數可表示為NA=eq\f(V,V0)C.陽光從縫隙射入教室,從陽光中看到的塵埃運動是布朗運動D.生產半導體器件時需要在純凈的半導體材料中摻入其他元素,這可以在高溫條件下利用分子的擴散來完成解析:選D氣體分子單位時間內與單位面積器壁碰撞的次數,與單位體積內的分子數有關,還與分子平均速率有關,選項A錯誤;由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氣體的體積可以占據很大的空間,故不能用摩爾體積除以分子體積得到阿伏加德羅常數,選項B錯誤;布朗運動的微粒非常小,肉眼是看不到的,陽光從縫隙射入教室,從陽光中看到的塵埃運動是機械運動,不是布朗運動,選項C錯誤;擴散可以在固體中進行,在高溫條件下有利于分子的擴散,選項D正確。2.(2021·廣州模擬)(多選)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等于或小于2.5μm的懸浮顆粒物,其飄浮在空中做無規(guī)則運動,很難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對人體形成危害。礦物燃料的燃燒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關于PM2.5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PM2.5的尺寸與空氣中氧分子尺寸的數量級相當B.PM2.5在空氣中的運動屬于布朗運動C.溫度越低,PM2.5運動越劇烈D.倡導低碳生活,減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減小PM2.5在空氣中的濃度解析:選BDPM2.5的直徑等于或小于2.5μm,而空氣中氧分子尺寸的數量級為10-10m3.(2021·洛陽質檢)關于分子力和分子勢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當分子力表現為引力時,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B.當分子間距離為r0時,分子之間引力和斥力均為零C.分子之間的斥力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D.當分子間距離為r0時,分子勢能最大解析:選C分子力表現為引力時,分子之間的引力大于斥力,并非分子之間只存在引力,選項A錯誤;當分子間距離為r0時,分子之間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間作用力為零,選項B錯誤;分子之間的斥力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選項C正確;當分子間距離為r0時,分子勢能最小,選項D錯誤。4.(2021·武漢八校聯考)(多選)關于分子動理論和物體的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某種物體的溫度為0℃B.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分子的平均動能一定增大,但內能不一定增大C.當分子間的距離增大時,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引力增大得更快,所以分子力表現為引力D.10g100℃水的內能小于10g100解析:選BD某種物體的溫度是0℃,物體中分子的平均動能不為零,故A錯誤;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故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分子的平均動能一定增大,內能的多少還與分子勢能及物質的多少有關,所以內能不一定增大,故B正確;當分子間的距離增大時,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均減小,斥力減小得快,故C錯誤;100℃的水變?yōu)?00℃的水蒸氣要吸收熱量,所以10g100℃水的內能小于5.(2021·西安質檢)(多選)如圖所示是分子間作用力與距離的關系。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間距離為r0時,分子間既有斥力作用,也有引力作用B.分子間距離為r0時,分子勢能最小C.分子間距離為r0時,分子勢能為零D.物體間的擴散作用主要是分子間斥力作用的結果解析:選AB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設分子平衡距離為r0,分子間距離為r,當r>r0時分子力表現為引力,r越大,分子勢能越大;當r<r0時分子力表現為斥力,r越小,分子勢能越大;當r=r0時分子間作用力為0,分子勢能最小,故選項A、B正確;分子勢能的大小與零勢能點的選取有關,故選項C錯誤;物體間的擴散作用主要是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果,故選項D錯誤。6.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氣體擴散的快慢與溫度無關B.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C.分子間同時存在著引力和斥力D.分子間的引力總是隨分子間距增大而增大解析:選C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越高,氣體擴散得越快,故A錯誤;布朗運動是固體小顆粒的運動,從側面反映了液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故B錯誤;分子間同時存在著引力和斥力,故C正確;分子間的引力總是隨著分子間距的增大而減小,故D錯誤。7.(多選)關于內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若把氫氣和氧氣看成理想氣體,則具有相同體積、相同質量和相同溫度的氫氣和氧氣的內能不相等B.相同質量的0℃水的分子勢能比0C.物體吸收熱量后,內能一定增加D.一定質量的100℃的水吸收熱量后變成100解析:選ABD具有相同體積、相同質量和相同溫度的氫氣和氧氣,分子的平均動能相等,氫氣分子數較多,內能較大,選項A正確;0℃的水和0℃的冰的溫度相同,分子平均動能相同,由于0℃的冰需要吸收熱量才能融化為0℃的水,根據能量守恒定律,相同質量的0℃的水的分子勢能比08.(多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溫度高的物體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的熱量多B.溫度高的物體可能比溫度低的物體的內能小C.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越大D.相互間達到熱平衡的兩物體,內能一定相等解析:選BC熱量是在熱傳遞過程中吸收或放出內能的多少,只能在熱傳遞過程中談到熱量,不能說物體含有熱量,故A錯誤;內能與物體的物質的量、溫度、體積等因素有關,溫度高的物體不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的內能多,B正確;溫度是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越大,C正確;相互間達到熱平衡的兩物體的溫度一定相等,但內能不一定相等,故D錯誤。9.如圖所示,玻璃瓶A、B中裝有質量相等、溫度分別為60℃的熱水和0℃A.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所以A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動能比B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動能大B.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所以A瓶中水分子的布朗運動比B瓶中水分子的布朗運動更顯著C.因質量相等,故A瓶中水的內能與B瓶中水的內能一樣大D.A瓶中水分子間的平均距離比B瓶中水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小解析:選A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A瓶中水的溫度高,故A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動能大,故A正確;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固體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不是水分子的運動,兩瓶中不存在布朗運動,故B錯誤;溫度是分子的平均動能的標志,因兩瓶中水的質量相等,故A瓶中水的分子平均動能大,A瓶中水的內能比B瓶中水的內能大,故C錯誤;質量相等的60℃的熱水和0℃的冷水相比,60℃的熱水體積比較大,所以A10.已知地球大氣層的厚度h遠小于地球半徑R,空氣平均摩爾質量為M,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地面大氣壓強為p0,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由此可估算得,地球大氣層空氣分子總數為________,空氣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為________。解析:可認為地球大氣層對地球表面的壓力是由其重力引起的,即mg=p0S=p0×4πR2,故大氣層的空氣總質量m=eq\f(4πp0R2,g),空氣分子總數N=eq\f(m,M)NA=eq\f(4πp0NAR2,Mg)。由于h?R,則大氣層的總體積V=4πR2h,每個分子所占空間設為一個棱長為a的正方體,則有Na3=V,可得分子間的平均距離a=eq\r(3,\f(Mgh,p0NA))。答案:eq\f(4πp0NAR2,Mg)eq\r(3,\f(Mgh,p0NA))11.(2021·廣州聯考)某一體積為V的密封容器,充入密度為ρ、摩爾質量為M的理想氣體,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該容器中氣體分子的總個數N=________。現將這部分氣體壓縮成液體,體積變?yōu)閂0,此時分子中心間的平均距離d=________。(將液體分子視為立方體模型)解析:氣體的質量:m=ρV,氣體分子的總個數:N=nNA=eq\f(m,M)NA=eq\f(ρV,M)NA。該部分氣體壓縮成液體,分子個數不變。設每個液體分子的體積為V1,則N=eq\f(V0,V1),又V1=d3,聯立解得:d=eq\r(3,\f(V0M,ρVNA))。答案:eq\f(ρVNA,M)eq\r(3,\f(V0M,ρVNA))12.甲圖和乙圖是某同學從資料中查到的兩張記錄水中炭粒運動位置連線的圖片,記錄炭粒位置的時間間隔均為30s,兩方格紙每格表示的長度相同。比較兩張圖片可知:若水溫相同,________(選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