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天津市河北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歷史】天津市河北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歷史】天津市河北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歷史】天津市河北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歷史】天津市河北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津市河北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16世紀時,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qū),進行侵略活動。提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居住權的是()A.荷蘭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日本【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B項正確;荷蘭于1624年侵入南臺灣,排除A項;西班牙、日本沒有攫取我國廣東澳門,排除CD項,故選B項。2.清朝前期,政府先后出臺了禁止南洋貿易只準粵海關一口貿易等政策。這些政策()A.加速了北方人口的南遷 B.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C.扭轉了尚武輕文的風氣 D.妨礙了中外經濟的交流【答案】D【解析】考查點:閉關鎖國政策。解題思路:本題考查閉關鎖國政策及其影響,準確理解閉關鎖國政策概念是解題關鍵,閉關鎖國政策并非絕對禁止對外貿易,而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根據(jù)“外商只準在粵海關一口貿易”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沿海人民抗清斗爭的作用,但使失去了開辟海外市場的契機,妨礙了中外經濟的交流,中國與世界隔離,使中國日漸脫離世界發(fā)展趨勢,D符合題意;閉關鎖國政策與加速了北方人口的南遷無關,A排除;科舉制度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B排除;北宋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尚武輕文的風氣,C排除。故選擇D。3.“口岸在新的條約制度下只是逐漸開放的——廣州開放于1843年7月27日;廈門于11月2日;上海于11月17日;寧波于1844年1月1日;福州于1844年6月。”這些口岸開放依據(jù)的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A項正確;《北京條約》1860年簽訂,排除B項;《馬關條約》1895年簽訂,排除C項;《辛丑條約》1901年簽訂,排除D項。故選A項。4.下表是清朝愛國將領在戰(zhàn)爭中壯烈捐軀的情況,從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確結論是()時間地點人物官職1841年2月廣東虎門關天培水師提督1841年10月浙江定海葛云飛總兵1841年10月浙江鎮(zhèn)海裕謙(蒙古族)江蘇巡撫、兩江總督1842年6月上海吳淞陳化成江南提督A.清軍武器落后導致戰(zhàn)爭失敗 B.清朝的封建專制制度極其腐敗C.清政府求和簽訂不平等條約 D.鴉片戰(zhàn)爭中中國軍隊奮起抵抗【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的時間,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的時間是1840年-1842年,因此上表反映的是清朝愛國將領在鴉片戰(zhàn)爭中壯烈捐軀的情況,說明了鴉片戰(zhàn)爭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涌現(xiàn)了許多愛國將領,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鴉片戰(zhàn)爭失敗原因,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封建制度腐敗,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簽訂不平等條約,排除C項。故選D項。5.條約規(guī)定:“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边@也就是說,英國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的一切權利。根據(jù)這項規(guī)定,英國獲得了()A.協(xié)議關稅權 B.片面最惠國待遇C.領事裁判權 D.租地建房的權利【答案】B【解析】根據(jù)題干“條約規(guī)定:‘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這也就是說,英國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的一切權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只有英國可以享受最惠國待遇。清朝則無對等權利,B項正確;協(xié)議關稅使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排除A項;指的是一國公民在僑居國成為民事、刑事訴訟被告時,該國領事具有的按照本國法律,予以審判、定罪的權力,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虎門條約》,從中獲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排除D項。故選B項。6.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規(guī)定“凡東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駕出,侯、丞相轎出,凡朝內軍中大小官員兵士如不回避,冒沖儀仗者,斬首不留”。該規(guī)定反映了太平天國()A.封建等級觀念濃厚 B.王侯之間爭權奪利C.法律制度過于嚴苛 D.官員人數(shù)急劇膨脹【答案】A【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凡東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駕出,侯、丞相轎出,凡朝內軍中大小官員兵士如不回避,冒沖儀仗者,斬首不留”,可知與等級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規(guī)定,反映了太平天國封建等級觀念濃厚。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在題干內容中沒有體現(xiàn),可排除。故選A。7.“在長達十余年的時間里,太平軍馳騁疆場殲滅了成千上萬的清朝軍隊。太平軍所到之處,推倒官府,掃蕩封建秩序,沖擊綱常名教。昔日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官紳地主無不威風掃地?!庇纱丝梢?,太平天國()A.打擊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 B.實施了近代改革方案C.創(chuàng)新了農民革命方式 D.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答案】A【解析】根據(jù)“太平軍馳騁疆場殲滅了成千上萬的清朝軍隊。太平軍所到之處,推倒官府,掃蕩封建秩序,沖擊綱常名教。”可得出,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A項正確;《資政新篇》并沒有實施,排除B項;革命方式沒有創(chuàng)新,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對清王朝的打擊,排除D項。故選A項。8.作家馮驥才說:“從歷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樓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證據(jù):從文化角度看,它卻是本土文化一個奇異的創(chuàng)造。進而說,是在被動歷史背景下主動的文化創(chuàng)造?!痹凇拔鞣饺肭帧边^程中把天津開為商埠的是()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答案】C【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其中規(guī)定增開天津商埠,C項正確;1842年,清政府在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其中規(guī)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排除A項;1858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其中規(guī)定開放牛莊、登州、臺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zhèn)江為通商口岸,排除B項;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其中規(guī)定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排除D項。故選C項。9.1866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籌辦天津機器局東局和西局。東局原址位于天津城東賈家沽道,是中國第一家近代化火藥廠。這一洋務企業(yè)創(chuàng)辦的目的是()A.自強 B.求富 C.民主 D.共和【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1866年”“天津機器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化火藥廠”可知,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發(fā)展近代軍事工業(yè),A項正確;“求富”是19世紀70年代起開辦的民用企業(yè)的口號,排除B項;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排除C項;共和是辛亥革命的口號與目標,排除D項。故選A項。10.1875年,清政府決定每年從海關稅、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稅收中,提取共計約400萬兩白銀,作為籌建海軍的專項經費。由此可見,清政府()A.控制白銀外流 B.籌劃制度改革C.注重經濟發(fā)展 D.重視海防建設【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1875年,清政府決定每年從海關稅、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稅收中,提取共計約400萬兩白銀,作為籌建海軍的專項經費”可知,為加強海防,清政府每年都從財政收入中提取巨額經費作為籌建海軍的專項經費,說明清政府重視海防建設,D項正確;材料主旨強調重視海防建設,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控制白銀外流,排除A項;材料主旨強調重視海防建設,材料為涉及籌劃制度改革,排除B項;材料主旨強調重視海防建設,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注重經濟發(fā)展,排除C項。故選D項。11.在西域經營30多年,對東漢治理西域和東西方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是()A.張騫 B.班超 C.甘英 D.蔡倫【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西漢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漢朝與西域的往來中斷。東漢明帝時派兵出擊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難,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建立聯(lián)系。他得到了西域各國的信任,長期留守西域,B項正確;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是在漢武帝時期,排除A項;班超在西域期間,還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安息后受阻,未能繼續(xù)前行,但此行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排除C項;蔡倫的貢獻是改進造紙術,排除D項。故選B項。12.天山將新疆分為南北兩部分。702年,唐朝設立的管轄天山以北廣大地區(qū)的機構是()A.西域都護府 B.安西都護府C.北庭都護府 D.伊犁將軍府【答案】C【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北庭都護府,是中國唐朝武則天設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單位,管理區(qū)域東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帶,北抵額爾齊斯河到巴爾喀什湖一線,南至天山,故C符合題意;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李世民設立安西都護府,清代設立伊犁將軍府,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13.1771年,乾隆皇帝派大臣專程至新疆伊犁迎接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并妥善安置,使他們很快安下心來重建家園。這反映出清朝政府()A.加強東南海防 B.反抗外來侵略C.鞏固西北邊疆 D.促進中外交往【答案】C【解析】依據(jù)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新疆屬于我國西北邊疆地區(qū),乾隆皇帝派人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使他們很快安下心來重建家園,有利于鞏固西北邊疆,C項正確;東南海防與新疆地理方位不符,排除A項;題干沒有反映清朝政府反抗外來侵略,排除B項;安置土爾扈特部屬于中華民族內部的民族關系,而非中外交往,排除D項。故選C項。14.清代楊昌浚《恭誦左公西行甘棠》:“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边@首詩歌頌的是()A.左宗棠收復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區(qū) B.馮子材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C.劉銘傳率軍擊退攻臺法軍 D.鄧世昌在黃海與日激戰(zhàn)【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湖湘子弟”指湘軍士兵,“天山”指新疆地區(qū),詩中描寫的“大將”是左宗棠。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的策略,打敗阿古柏。1878年,左宗棠率軍收復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區(qū),A項正確。馮子材指揮清軍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和劉銘傳率黑旗軍抗擊法國是在中法戰(zhàn)爭中,排除BC項;鄧世昌在黃海與日激戰(zhàn)是在中日甲午海戰(zhàn)中,排除D項。故選A項。15.19世紀中后期,法國侵略清朝的藩屬國越南后,又將矛頭指向中國,法國攻擊駐守越南的清軍。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間是()A.1878年 B.1883年 C.1885年 D.1900年【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19世紀中后期,法國侵略清朝的潘屬國越南后,又將矛頭指向中國。駐扎中越邊境的劉永福受越南邀請,率領黑旗軍助越抗法,多次取得勝利。清政府后來也派兵入越抗法。1883年底,法國攻擊駐守越南的清軍,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B項正確;1878年、1885年、1900年都不是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間,排除ACD項。故選B項。16.甲午戰(zhàn)后,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開始思考民族前途,且將抵御外侮與改革內政合為一體。在他們的領導下掀起了()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維新變法運動 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為救亡圖存,康有為、梁啟超領導了維新變法運動,這場運動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C項正確;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運動,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是農民戰(zhàn)爭,康有為、梁啟超沒有參與,排除B項;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排除D項。故選C項。17.太后、皇帝和侍從“穿著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員認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長途的艱難流亡之后,朝廷在西安重建起來”。這情形出現(xiàn)在()A.鴉片戰(zhàn)爭期間 B.中法戰(zhàn)爭期間C.甲午中日戰(zhàn)爭期間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期間【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由題干材料“太后、皇帝和侍從“穿著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員認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分析可知,這情形出現(xiàn)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期間,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國組成八國聯(lián)軍,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在北京城燒殺搶掠,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至西安,D項正確;材料中情形出現(xiàn)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期間,與鴉片戰(zhàn)爭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情形出現(xiàn)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期間,與中法戰(zhàn)爭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情形出現(xiàn)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期間,與甲午中日戰(zhàn)爭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8.下面表格中的內容反映了近代中國()名稱《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內容(部分)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xié)議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A.師夷長技思想萌發(fā) B.民族危機不斷加深C.維新變法開始興起 D.自然經濟徹底解體【答案】B【解析】據(jù)題干表格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了關稅自主權;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后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反映了近代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B項正確;師夷長技思想萌發(fā)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A項;維新變法開始興起是在甲午戰(zhàn)爭后,排除C項;自然經濟徹底解體是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后,排除D項。故選B項。19.下圖是教育家葉圣陶的一則日記摘抄,閱讀其內容,判斷此則日記最可能寫于()“課畢后閱報紙,見專電欄中有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jù),新軍亦起而相應……從此而萬惡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盇.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15年【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武昌已為革(命)黨可知,新軍亦起而相應…從此而萬惡政府即以推倒”,結合所學知識“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jù)…從此而萬惡政府即以推倒?!敝傅氖?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被推翻,C項正確。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排除A項;1898年,是清政府戊戌變法的時間,排除B項;1915年,是新文化運動發(fā)起的時間,排除D項。故選C項。20.讀下面兩幅圖,兩幅圖反映出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基本趨勢是()A.從屈辱走向獨立 B.從封閉走向開放C.從專制走向民主 D.從落后走向富強【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信息涉及清朝滅亡和中華民國建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反映了從專制走向民主的趨勢,C項正確;中華民國建立,并未真正實現(xiàn)獨立,排除A項;從封閉走向開放,與材料反映從專制走向民主的趨勢不相符,排除B項;從落后走向富強,與材料反映從專制走向民主的趨勢不相符,排除D項。故選C項。21.“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和“再造民國第一人”分別是()A.孫中山黃興 B.章炳麟秋瑾C.陳天華鄒容 D.宋教仁蔡鍔【答案】D【解析】據(jù)題干“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再造民國第一人”和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建立獨裁統(tǒng)治,袁世凱一再破壞責任內閣制。1913年,宋教仁改組同盟會,建立國民黨,北上組閣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袁世凱借此以武力鎮(zhèn)壓國民黨。孫中山為宋教仁題詞“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再造民國第一人”是蔡鍔。1911年武昌起義后,蔡鑼在云南起義響應,任云南軍政府都督,后奉調入京。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后,蔡鍔秘密離京返至昆明,宣布云南獨立,發(fā)動反袁護國戰(zhàn)爭,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因功勛卓著,孫中山贊譽其為“再造民國第一人“,D項正確;因蔡鍔在反袁斗爭中功勛卓著,孫中山贊譽其為“再造民國第一人”,與黃興無關,排除AC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是孫中山為宋教仁的題詞,不是黃興,排除B項。故選D項。22.1921年3月8日,陳獨秀撰文說“我們中國的詩禮人家,有客來訪時,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著門簾回答說:‘我家里沒有人?!灾袊鴭D女,第一必須取得法律家所謂‘自然人’的資格,然后才能夠說到別的問題”。這可佐證新文化運動()A.提倡科學主義 B.推崇詩禮教化C.維護法律權威 D.關注男女平等【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中國婦女,第一必須取得法律家所謂‘自然人’的資格”表明陳獨秀認為這時女性的社會地位亟待提高,說明他關注女性地位問題,因此可以佐證新文化運動關注男女平等,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女性地位問題,與科學、詩禮教化、法律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23.“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狀況,實現(xiàn)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边@一論斷揭示五四運動()A.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 B.促進了廣大民眾的覺醒C.挽救了中華民族的危亡 D.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答案】B【解析】根據(jù)題干“五四運動……,實現(xiàn)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笨芍?,這一論斷揭示了五四運動促進了廣大民眾的覺醒,故B項正確;辛亥革命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與題干“五四運動”不行,排除A項;題干材料是強調五四運動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一次全面覺醒,沒有涉及挽救了中華民族的危亡,排除C項;五四運動沒有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24.1918年,李大釗回到家鄉(xiāng),親戚問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釗淺淺一笑說:“點種?!庇H戚聽了有些莫名其妙,“莊稼人種地要點種,你點什么種?”他回答:“革命的火種?!贝文?,李大釗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首次較為全面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由此可知,李大釗在中國()A.第一次高高舉起了馬克思主義的旗幟 B.踐行中體西用的主張C.積極地推動報刊、雜志及書籍的發(fā)展 D.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革命火種”、“李大釗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首次較為全面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焙徒Y合所學知識可知,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點燃了馬克思主義的火種。李大釗在中華大地上,第一次高高舉起了馬克思主義的旗幟,A項正確;中體西用是洋務派的主張,排除B項;題干的主旨是反映李大釗是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不是報刊與雜志發(fā)展的推動者,排除C項;宣傳維新變法是維新派的主張,排除D項。故選A項。25.“中國歷史選擇了這個特別的日子,放射出中國革命最初的曙光,鮮紅的黨旗在十三個人身后飄起,中國命運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紅火。”材料反映的史實是()A.五四運動蓬勃發(fā)展 B.提出民主革命綱領C.全國工人運動高漲 D.中共一大勝利召開【答案】D【解析】依據(jù)題干的“鮮紅的黨旗在十三個人身后飄起,中國命運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紅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出席了會議。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D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五四運動,A排除;中共二大提出黨的最低綱領,B排除;材料沒有涉及全國工人運動高漲,C排除。故選擇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8分,第28題20分,共5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在臺灣建制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清初在東南沿??骨宓泥嵆晒Υ驍『商m侵略者,收復臺灣。鄭成功后代割據(jù)臺灣。清政府打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版圖,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依據(jù)所學歸納材料一中相關史實歷史作用的共同點。材料二臺灣的居民大都來自閩、粵兩省。隨著移民的大量入臺,清朝前期,臺灣逐步走向與大陸相似的“文治社會”。隨著臺灣各地的開發(fā),書院設置逐漸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間,共新設26所書院。臺灣書院的祭祀、學規(guī)、講學內容等都和福建相似?!幾躁惪琢ⅰ杜_灣歷史綱要》(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清朝時期臺灣書院發(fā)展的原因。材料三從1895年5月到10月臺南陷落,臺灣軍民與日軍進行了大小100余次戰(zhàn)斗,抗擊日本3個近代化師團和1支海軍艦隊,先后打死打傷日軍3.2萬多人。日本近衛(wèi)師團有一半被消滅。臺灣義軍和留臺清軍除少數(shù)人生還外,大部分戰(zhàn)死。——《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3)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回答,臺灣人民為什么要進行艱苦卓絕的抗日武裝斗爭?【答案】(1)維護了祖國領土完整。(2)原因:大量移民入臺;臺灣各地經濟的發(fā)展;受大陸文化影響;臺灣歸屬中央政府管轄等。(3)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馬關條約》割臺灣(或日本的殘酷統(tǒng)治;或臺灣人民的民族認同等)。【解析】【小問1】共同點:根據(jù)材料“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清初在東南沿??骨宓泥嵆晒Υ驍『商m侵略者,收復臺灣”、“清政府打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版圖,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可得出兩者都維護了祖國領土完整?!拘?】原因:根據(jù)材料“臺灣的居民大都來自閩、粵兩省。隨著移民的大量入臺,清朝前期,臺灣逐步走向與大陸相似的‘文治社會’?!笨傻贸龃罅恳泼袢肱_;根據(jù)材料“隨著臺灣各地的開發(fā),書院設置逐漸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間,共新設26所書院。臺灣書院的祭祀、學規(guī)、講學內容等都和福建相似?!奔八鶎W可得出受大陸文化影響、臺灣歸屬中央政府管轄;結合所學可得出清朝時期臺灣書院發(fā)展的原因也有臺灣各地經濟的發(fā)展。【小問3】原因:根據(jù)材料“從1895年5月到10月臺南陷落,臺灣軍民與日軍進行了大小100余次戰(zhàn)斗,抗擊日本3個近代化師團和1支海軍艦隊,先后打死打傷日軍3.2萬多人?!奔八鶎W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馬關條約》割臺灣(或日本的殘酷統(tǒng)治;或臺灣人民的民族認同等)。27.閱讀下列表格,回答問題。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表1)時間序號事件1839年①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1842年②鴉片戰(zhàn)爭1851-1864年③太平天國運動1856-1860年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9世紀60-90年代⑤洋務運動1894-1895年⑥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8年⑦戊戌變法1900年⑧義和團運動高潮⑨八國聯(lián)軍侵華1901年⑩《辛丑條約》簽訂分類表(表2)主題事件(序號)列強侵略②、④、______、______、______中國人民的反抗①、______、_______探索近代化_____、______(1)請你把表1中事件按表2主題進行分類(填序號,每空填1個序號)(2)結合所學知識,從④和⑤、⑥和⑦、⑧和⑨三組組合中,任選一組說明其中兩個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3)表1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怎樣的發(fā)展趨勢?【答案】(1)列強侵略:⑥⑨⑩;中國人民反抗:③⑧;探索近代化:⑤⑦。(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使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開展了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了《馬關條約》,民族危機加深促使康有為,梁啟超發(fā)動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的爆發(fā),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直接原因。(3)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不斷探求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歷程?!窘馕觥俊拘?】分類:根據(jù)所學可知,屬于列強侵略的有中日之間爆發(fā)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于1901年的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和戰(zhàn)敗后《辛丑條約》的簽訂,因此填⑥⑨⑩;屬于中國人民反抗的有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因此填③⑧;屬于探索近代化的有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洋務運動和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變法,因此填⑤⑦。【小問2】聯(lián)系:如選擇④和⑤,聯(lián)系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使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開展了洋務運動;選擇⑥和⑦,聯(lián)系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了《馬關條約》,民族危機加深,促使康有為、梁啟超發(fā)動了戊戌變法;選擇⑧和⑨,聯(lián)系所學可知,義和團運動的爆發(fā),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直接原因?!拘?】趨勢:根據(jù)材料表1可知,有近代史上的侵略戰(zhàn)爭,也有面對列強侵略中國人民的反抗與救國救民之路的探索,由此可得出,這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以及中國人民不斷探求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歷程。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與哪一革命組織有關?在材料一的基礎上,孫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這一思想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有什么重要作用?材料二2021年,北京市東城區(qū)推出《薪火傳承一東城區(qū)黨史游學地圖》,重點打造了五條黨史游學推薦線路。其中,“覺醒年代”線路(如圖)集中展現(xiàn)了時代青年喚起民族覺醒的吶喊聲。(2)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史實說一說這一線路被命名為“覺醒年代”的理由。材料三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