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留守調查報告模板7篇
留守調查報告篇1
九墩灘是一個生態(tài)移民區(qū),轄區(qū)內現有居民8261人,均為涼州區(qū)張義鎮(zhèn)、古浪縣、天??h等不同縣區(qū)的移民,人口流動性較大。隨著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外出打工的父母只好將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家里。這些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缺乏父母的關愛,因此這些留守兒童短期或長期失去直接監(jiān)護人,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心理不能健康發(fā)展。
這些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而其中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則是最為社會各界與研究者所關注的問題。筆者為此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了解和研究相關問題。調查對象來自全灘5個村的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留守兒童,從收回的問卷中,獲得的資料基本上可以作為描述全灘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依據。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留守兒童的一般心理特征,具體情況可從調查的數據中看出:留守兒童在自感挑剔、不太討老師和其他孩子喜歡、愛打罵架、煩躁易怒、偏激、孤僻、孤獨感、被拋棄感、自卑感、不能集中注意力、煩惱郁悶、憂慮感等10多個方面與非留守兒童相比有著較大的差異。
一、以自我為中心、性情孤僻、怪異
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的家庭,其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研究證明,這類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道德品行較差,常有違規(guī)、違紀、甚至違法現象。在此次調查中,有自我為中心想法的留守兒童有57%,自感是個愛挑剔別的孩子的比例有49%,而不太討老師和其他孩子喜歡的比例有47%,有孤僻、怪異傾向有59%,而非留守兒童此四項的比例分別為:18%、30%、36%、25%,差異非常明顯。在對教師進行的訪談中,他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教育容易導致任性自私的性格之外,另外的原因在于不完整的家庭造成這種現象。在社會學的視野中,不完整的家庭較難提供規(guī)范化的互動模式。完整家庭是長幼有序、相互妥協(xié)的互動模式,這中間應該學會妥協(xié)、學會忍讓、學會按照次序與規(guī)則行事,否則會受到懲罰,但是留守兒童往往因為其身份特殊,臨時監(jiān)護人往往不忍用強制手段迫使他們遵守相關的規(guī)范,從而使其驕縱任性,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愿與他人共同分享利益與情感,從而為大眾所孤立、拋棄。
二、焦慮、煩悶、易怒、偏激
兒童的成長方向與親子溝通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促進兒童向親近社會的行為發(fā)展,有益兒童心理健康。調查表明,由于缺乏關愛和交流溝通,留守兒童有73%出現過煩惱、郁悶傾向,有72%的留守兒童有過憂愁、焦慮的傾向,有61%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易怒、愛發(fā)脾氣,有45%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易打架或和別人爭吵,而非留守兒童的比例這四項比例分別僅為35%、42%、19%、25%,差異也是非常明顯。留守兒童對于自己父母親的打工行為的評價是較為矛盾的,一方面自己不愿父母遠行;另一方面,由于自己上學等家庭開支費用的負擔,父母又必須出去打工。留守兒童對于這一現象的評價是充滿矛盾的。同時面對矛盾時,心里也是充滿壓力的。他們對于學習感興趣的比例遠遠低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對于學習很有興趣的僅30%,而非留守兒童則高為90%,相比低了近60%,留守兒童對于學習的傾向性要低出許多。因此學習成績又比非留守兒童差了不少。有近80%的教師依據平時成績判定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要比非留守兒童的差。在訪談中留守兒童往往陳述自己面對著父母在外打工的艱辛與屈辱時,他們想要回報父母,但是自己成績又不好,覺得特別對不起父母,內心充滿了不安、焦慮與緊張。在調查中發(fā)現,正是這種道德焦慮的影響,致使他們上課時思想常常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后悔與不安時時折磨著他們,對學習、生活及未來缺乏自信心。
三、孤獨感、自卑感、被拋棄感強
在此次調查中,有孤獨感的留守兒童有59%,有自卑傾向的留守兒童有65%,有被拋棄感的留守兒童的比例為53%,而非留守兒童此三項的比例分別為21%、23%、19%。留守兒童和正常兒童比較起來,沒有父母的貼身呵護、形單影只。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疼愛,留守兒童普遍陳述自己有種被拋棄的感覺,面對同學、鄰里的時候產生一種自卑心理。另一方面,有近38%的留守兒童認為因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離家外出,所以陷入深深自責之中。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他們不像其他正常兒童那樣有父母的指導而只能依靠自己解決。在調查中,教師普遍反映當留守兒童出現錯誤和問題后,比一般學生的負罪感更強。他們會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自卑,然后在接著再犯錯的狀態(tài)之中。
教師在訪談中反映:一方面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關愛,怕被別人看不起,不敢參加集體活動,把自己嚴實地封閉起來;另一方面,當留守兒童有心事時,似乎并不愿意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相反會向老師與同學強化自己是個正常的孩子。
四、行為異常、愛挑剔、易產生沖動
此次調查中,有52%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行為較為偏激、異常,有58%的留守兒童有過違抗命令的過激行為,有48%的留守兒童有過說謊的經歷,有65%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有過較為沖動,不能冷靜地思考問題舉動,而非留守兒童的此四項的比例分別為22%、41%、23%、53%。
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留守兒童不健康的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所受教育不一致。留守兒童常常生活在矛盾的環(huán)境中,臨時教養(yǎng)人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不一致。一方面臨時監(jiān)護人認為留守兒童年紀小,父母又不在身邊,要加倍愛護才是,于是,任其所為,百般嬌慣;另一方面,臨時監(jiān)護人認為孩子的父母將其托付于己,必須嚴加管教,否則難以交待,常常給孩子下命令,一定要如何如何,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乖孩子。這種矛盾的教養(yǎng)方式常使兒童心理產生矛盾,感到無所適從。這種矛盾的教養(yǎng)方式,也造成了留守兒童在面對自身問題時的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要循規(guī)蹈矩,另一方面又時時被驕縱,兩種不同的行為模式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學會了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曾經說謊的比例遠遠高于非留守兒童,同時他們又無法把握這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變化,不確定性的環(huán)境和自卑、沖動、孤僻、焦慮等因素相互結合,導致了留守兒童較易產生不良的行為傾向。
留守調查報告篇2
前言
為有針對性地對《構建和諧家庭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對策研究》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我們決定對目前全社會都在關注的留守兒童進行單項研究。通過上學期的排查,我校共有114名留守兒童。為了使留守兒童像其他孩子一樣有溫暖感和安全感,我們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和“溫馨小屋”兩個特殊功能室,并由黔西電廠職工和我校部分教師與他們結成了“一對一”的幫扶對子。為了使幫扶活動有的放矢,切實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生理、學習、生活等方面面臨的問題,我們開展了一次留守兒童的徹底調查活動。調查的方式是問卷和座談。
情況分析:
以上的數據統(tǒng)計表明,只有65%的家庭是因為經濟原因不得不外出打工,而35%的家庭則因父母無責任心,使孩子成了他們扭曲的人生觀的犧牲品。在調查中,只有一個孩子的描述是“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感覺很幸福”中提到“幸?!保硪粋€孩子描述“沒什么困難,很開心”中提到“開心”,而大多數孩子一提到父母便眼淚汪汪,有的是因為想父母,有的是因為恨父母。
案例一:
李某某,男,11歲,現就讀于四(3)班。表面看上去孩子虎頭虎腦,俊俏可愛,但與同齡的其他孩子相比,他多了幾分憂郁,也不像他孩子那樣穿戴整潔,談吐自如。這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學生”。在他一歲多時,父母便離婚了,并且雙雙都不要他,各自到外地打工并分別組建了新的家庭。十年來,孩子一直跟著沒任何收入的奶奶租房住,平時靠叔叔和姑姑每月給點生活費,勉強維持生活。他不知道父母的名字,更不記得他們的模樣,因為這么多年來,父母都不曾來看過他。當問及“你想爸媽嗎?”他語氣堅定、眼神果敢地說:“不想,我恨他們”。
案例二:
熊某某,女,11歲,五年級()班。當與她結對的羅老師和她談到留守原因時,突然覺得無法填寫。因為該生說她父母都沒出遠門打工,但她家一共有五個孩子,她從小就被寄養(yǎng)在伯父家,很小的時候在大伯家,后來又在二伯加。孩子臉上寫著迷茫、無辜和無助。她不知道該怎樣界定自己是否留守兒童,她只知道自己從來沒像其他孩子一樣可以天天跟父母撒嬌,就算是被父母罵一次的經歷都沒有過。孩子心中充滿著怨恨。
一、生活現狀
調查顯示:有82名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2名孩子和姑姑或姨媽生活在一起,有5名孩子住老師家,另有一名孩子一人租房住。
他們的生活水平統(tǒng)計如下:
狀況描述
人數百分比
情況分析:
以上數據說明,多數父母外出確實能解決家庭的經濟問題,讓老人和孩子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但結合前一項的調查顯示,只有父母關系正常的家庭才能讓留守兒童得到生活上的滿足。而生活“很困難”和“較困難”的家庭都是因父母“分道揚鑣”而至。
當中凸顯出來的隔代教育產生的溺愛現象非常明顯,導致孩子的生活習慣不良,生存能力低下。由于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寧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于生活細節(jié)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說說而已。這樣,孩子養(yǎng)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于是,家庭教育的艱巨性由此加大,給學校教育帶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學習狀況
通過問卷、訪談兩種方式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左右的代理家長能輔導孩子的學習,其余大部分中有的是沒文化,有的是沒時間,都只能是動口喊一喊,甚至連檢查的能力和時間的沒有。大多數孩子上課能認真聽講,能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成績在中等。但少部分孩子卻是老師最頭疼的,要么上課老走神,要么不完成作業(yè),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很被動,并且學習非常吃力,成了班上“拖后腿”的典型。
案例三:
唐某某,女,9歲,三(1)班。父母帶著三歲的妹妹到外地打工,自己與爺爺奶奶生活,在城里租房讀書,周一至五,由爺爺或奶奶照顧自己,周末回鄉(xiāng)下的家。爺爺奶奶都不識字,平時不能輔導孩子做功課,也不能很好地與孩子溝通,孩子感覺孤單無助,平時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成績一直在全班之后,致使孩子越來越怕讀書,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該生在一個月內向學校心理輔導老師寫了7封信,內容摘要如下:①老師,為什么我的成績提不高?②老師,為什么我的心里無時無刻想著媽媽?③老師,為什么我總覺得自己好孤單?④老師,你說為什么媽媽來了,讓親人們都不要告訴我,不讓我見她,我見了她會害她嗎?……試想,心理負擔這么重的孩子,她該用什么心思去學好知識?
類似的孩子還有十來個。綜合分析,這部分家長缺乏家庭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他們大多原本是可以在家鄉(xiāng)通過辛勤勞動來維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們卻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給孩子成長提供充實的經濟支持,不惜拋家棄子,離鄉(xiāng)背井而進城打工。他們唯一的收獲就是讓他們感到滿足的紙幣,而他們失去的是家庭的親情,犧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
三、心理健康情況
孩子們因長期缺少親情關愛,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導致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
調查中,我們發(fā)現絕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一年一次的為53%,一年至兩年一次的為34%,兩年以上一次的有11%,還有兩個孩子從來沒見過自己的父母。另外我們還發(fā)現一個讓人心痛的事實,不知道父母(含其中一方)姓名的有9人,不知道父母(含其中一方)電話號碼的有44人。能通過電話保持每周都交流的家庭只占22%,每月都有交流的占40%,其余的只是偶爾打電話或根本就不聯(lián)系。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孩子們形成了如下幾種類型的心理傾向:
(一)外強中干型
在堅強的外表下,他們有一顆脆弱的心,他們極易受到傷害,情緒不穩(wěn)定。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呵護,渴望得到父母的教育,渴望自己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與父母交流,但是沒有。所以一旦看到別的父母來看望自己的孩子時,他們那顆脆弱、敏感、易碎的心,馬上有了反應,傷心流淚、情緒低落、急躁易怒,甚至厭學、仇恨父母。這類孩子的學習大多不夠穩(wěn)定,時好時壞,受情緒影響很大。
(二)放任自流型
這類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為主。他們的家庭相對于其他家庭來說較富裕。因而這些孩子的零花錢大多比較充裕,這便使他們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亂花錢的毛病。小賣部中的食品、玩具是他們的最愛。他們甚至把自己“有錢花”看成比別人強的理由,由此來填補自己缺少父愛母愛的心理空缺。
(三)天天向上型
這類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時間較短,靠出賣苦力或做小生意為生。他們的父母用勤勞和汗水換來還不算錯的收入,積攢著辛苦換來的每一分錢。為的是能讓孩子上好的學校,不走自己沒有文化的老路。這些孩子大多保留著農村孩子的淳樸和節(jié)儉,從不亂花錢,因為他們深知父母掙錢不易,所以,他們的成績一直不錯。不過,這樣的孩子大多比較內向,不喜歡與人交往,喜靜不喜鬧,有的甚至還有點不合群。
另外,父愛母愛失常,還導致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于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采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輕易的得到什么,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里逐漸形成了兒童的“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他們沒有任何勤儉節(jié)約與艱苦奮斗的概念,沒有人情味,沒有正確的人生取向。
四、幫扶措施思考
1.定期舉辦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培訓班。通過培訓班,向各位監(jiān)護人講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讓他們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使他們明白現代家庭教育理念,給他們展示成功家庭教育的范例??傊?,讓各位監(jiān)護人著重從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方面,配合學校,有效實施家庭教育。
2.認真按“一幫一”結對幫扶制度開展幫扶工作。定期舉行與留守兒童交心談心活動,定時對留守兒童進行學業(yè)上的個別輔導,按時督查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力爭做到:讓留守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學習知識的進程中,學懂、學好、不落伍,讓他們健康成長。
3.充分發(fā)揮“留守兒童之家”和“溫馨小屋”的功能,通過和孩子談心、心理輔導,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和別的孩子是一樣的,正確認識父母不在他們身邊這一現象。同時通過“親情電話”、“親情qq”“給父母的一封信”等讓他們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愛,讓他們的心靈不再孤獨。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鼓勵他們勇于參與,并給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立于集體這個家庭之外的。
4.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定期召開留守學生會議,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規(guī)守紀,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明白父母打工掙錢來之不易,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針對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要開設心理教育課,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充分發(fā)揮“知心話信箱”的作用,心理輔導老師要及時給寫信的同學回信,讓學生的各種煩惱有地方傾訴,為學生打開“心結”。
5.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聯(lián)系,及時把關愛、幫扶留守兒童活動中發(fā)現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形成有效的溝通模式,增強留守兒童家長的責任感。
留守調查報告篇3
1、調查的意義和目的
就社會經濟發(fā)展而言,留守兒童的出現無疑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這種現象對社會經濟,文明的發(fā)展是一種阻礙。關注與研究社會熱點也是我們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這次調查能讓我們更加了解社會現狀,提高我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也是我們枯燥的暑假生活更加充實有趣,有意義。
2、調查過程
我找到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去村里了解留守兒童的情況,我們向村里的老人,同學了解他們家里的情況,到學校去詢問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以及學習狀況。
3、基本情況與分析
3.1父母親長年在外,親情關懷缺失
對于成長中的留守兒童來說,父母的關愛是極其重要的。他們正處在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許多的煩惱和問題需要有傾訴的渠道和正確的引導。但由于父母在外,長期不在身邊,關系相對疏遠,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為忙于家務和其他勞動,無暇顧及他們情緒情感的變化,使得留守兒童缺少了與父母交流的機會,影響他們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3.2監(jiān)護人素質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兒童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親子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fā)展。此次調查走訪中,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監(jiān)管,行為養(yǎng)成教育方面嚴重缺乏。在學校,表現為學習沒有計劃性,學習興趣不高,拖欠或不作家庭作業(yè);不大遵守校規(guī)校紀,自由散漫、遲到、早退、缺課現象時有發(fā)生。在家庭,表現為不講究個人衛(wèi)生,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社會,則表現為缺乏禮貌待人常識,個別留守兒童甚至有抽煙、沉溺網吧、等不良行為。
3.3各方面聯(lián)動不夠,社會管理缺失
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和管理缺一不可。但從調研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家庭、學校、鄉(xiāng)鎮(zhèn)村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
4、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就有很多留守兒童,由于我們村并不富裕,很多年輕人都到外地去打工掙錢,然后就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那些孩子在家得不到好的教育,沒人管束,缺少親情的溫暖。
5、對策
5.1納入全市社會發(fā)展整體規(guī)劃。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和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從本地實際出發(fā),根據留守兒童的發(fā)展需求和實際問題,制定關愛留守兒童行動計劃,并將其納入全市社會發(fā)展整體規(guī)劃統(tǒng)籌考慮。
5.2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建立三級政府工作責任制,市、區(qū)縣(市)、鄉(xiāng)(鎮(zhèn))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牽頭,教育、公安、計生、勞動與工、青、婦、關工委等部門共同參與,明確工作職責,制定具體措施,并將留守兒童工作列入區(qū)縣(市)、鄉(xiāng)鎮(zhèn)全年工作考核目標。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分層落實”,形成政府、學校、社區(qū)、家庭、鄰里多方協(xié)同推進的工作格??
5.3加快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盡量為留守兒童提供住宿的便利條件,發(fā)揮學校和教師的管理職能和教育功能,以滿足留守兒童的寄宿需求。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學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調整課程設置,將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納入到日常教學中,以此來彌補、疏導和改善留守兒童因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產生的消極影響。
5.4培養(yǎng)和扶植以民間組織為依托的農村社會服務機構。
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家庭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托管服務機構,切實為農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5.5完善相關法律政策,保障農民工子弟享有相同權益。
要完善和保障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弟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機制,加強對相關政策實施過程中的監(jiān)督,健全服務體系。為方便留守兒童隨外出務工父母異地入學,要改革學籍管理,為留守兒童建立流動學籍,同時要改善外出務工子女必須回原籍地中考、高考的制度;要取消各種名目的借讀費、建校費和捐資助學費,最大限度地降低留守兒童異地入學門檻;
5.6提高農村家庭教育水平。
婦聯(lián)、教育、共青團、關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責任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力度,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咨詢服務中心、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青少年維權崗等陣地作用,開通、專家解疑答惑。創(chuàng)建農村留守兒童示范家長學校,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針對不同孩子,進行分類管理,有針對性地開展“一對一”的個性化教育。
5.7優(yōu)化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環(huán)境。
一是加大社會宣傳。報刊、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等大眾媒體要圍繞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題,宣傳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意義,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yōu)先”“尊重兒童、支持兒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新觀念、新風尚,宣傳國家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和有關政策,宣傳各地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命運,營造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隱患。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由自發(fā)、自覺到有組織地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調查報告篇4
漫長的寒假如期而至,老師留了一個奇怪的作業(yè)——做一份調查報告。想了幾天,我決定去調查現在非常普遍的留守兒童。
什么是留守兒童呢?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xiāng)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為了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我來到了農村的大舅家。當我問起大舅村里有沒有留守兒童時,大舅眼中流出一些茫然,我只好又說:“就是父母去大城市打工,被留在了這里的孩子”大舅馬上說:“這種孩子呀,我們這兒多得是!”說完,他便帶著我來到了東邊的一戶人家。進了大門,我便有些震驚了——這是一個孩子住的地方嗎?搖搖欲墜的瓦房,土壘的灶臺,充滿潮濕氣息的床,幾個盛飯的鐵缸和一把脫了水的干巴巴的菜便組成了這個家。遠遠望去,這幢房子好像在風口浪尖里。房子的主人是一個七八歲的兒童,他父母為了“改善生活,走出農村”,去一個花天酒地的城市里打工。為什么兩個人出去打工還掙不出這個孩子所需要的東西?舅舅說,他的父母每晚都在麻將桌前紙醉金迷。我不禁有些氣憤,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孩子都應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都應該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這對父母卻狠心的丟下了這個孩子。
那么,孩子又怎么想呢?那個男孩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請父母回來,哪怕是父母讓他去種地、去搬磚,只要天天能夠見到親人的音容笑貌就行。聽了這話,我和舅舅不禁一陣揪心。我給孩子的父母打了電話,打了半天才打通母親的。他的母親一聽是個小孩,馬上對我破口大罵:“你個___,我給孩子掙錢犯了什么錯?你以為我在外面掙錢容易?你們這些___根本不了解我們這種人!……”我掛了電話。
走出那孩子的家,我卻看到了令我震驚的一幕,一個小胖子正在拼命地跑著,一邊跑一邊發(fā)出殺豬般尖銳的嚎叫聲,而后面跟了幾個跟我差不多大的男孩,正拿著木棍、石頭發(fā)狂般追趕著。舅舅把我?guī)У揭贿呎f:“這種情況在我們這也時常發(fā)生,那些都是你說的留守兒童,他們就這樣混日子。”….我從資料上看到過留守兒童更暴力、容易犯罪,但卻從來沒真的看到過。我拉著一個正在“追殺”的男孩問:“你們難道不怕坐牢嗎?”沒想到他竟然老老實實地說“不怕,父母都不管了,我們還規(guī)矩什么?”
過了幾天,我來到了這群“不怕死的人”的住處。我沒有想到,這群靠偷、搶起家的孩子的日子過的卻并不雜亂。他們每早穿好衣服,排著隊洗漱、一起吃飯、收拾住處,并十分團結互助,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把這里叫做家!
我很想說,留守兒童的父母真的錯了。他們一直以為掙了錢,讓孩子有學上、有住處孩子便滿意了,其實不然。孩子最期盼的不是學校里的朗朗讀書聲,有時他們更喜歡父母教的歪歪扭扭的字;孩子最期盼的不是在眾多土房中的小洋樓,而是像其他孩子一樣能有父母溫暖的懷抱!
留守兒童的父母們,不要再為錢疲于奔命了,那冷冰冰的紙永遠換不回孩子的歡聲笑語。
留守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朱寨村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條連接市區(qū)與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種植業(yè)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較為特殊的農村。該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務工人員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兒童占兒童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農民土地較少(每人約7分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該地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和建設盡綿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xiāng)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隨著工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zhèn)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xiāng)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為情感方面。父母與子女長時間分離,導致他們之間產生交流障礙。這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jiān)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fā)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jiān)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
一是生活方面: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yǎng)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yǎng)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F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jiān)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于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jiān)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甚至有的監(jiān)護人放任自流這些孩子,最終使這些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的小學階段入學率相對高一點,初中階段則呈下降趨勢。更有孩子產生只想讀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yǎng)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該地留守兒童比例達百分之57,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jiān)護和隔代監(jiān)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fā)展,開辦臨時監(jiān)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jiān)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3、社會方面
凈化社會環(huán)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監(jiān)管力度,尤其網吧、游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huán)境對自制力較差的兒童存在著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穩(wěn)定隱患。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由自發(fā)、自覺到有組織地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留守調查報告篇6
近幾年來,我鎮(zhèn)外出務工的農民日漸增多,20__年全鎮(zhèn)外出務工的農民達到一萬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出省打工。在打工族中就出現了很多的“留守兒童”,他們的情況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大現象、各界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們讓各中小學通過采取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全鎮(zhèn)農村“留守兒童”以及單親家庭進了調查。現將情況作簡要分析。
一、“留守兒童”及單親家庭的基本情況
一是留守兒童比例大。全鎮(zhèn)現有在校學生8968人,其中留守兒童5540人,占在校學生的60%左右。
二是留守兒童不少是隔代監(jiān)護甚至親戚(朋友)監(jiān)護。經各學校對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的占32%,托付給親戚朋友的占9%,由父親母親一方在家撫養(yǎng)的僅占33%。
三是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由車站小學調查的留守兒童學生中有70%能自己約束自己,按時完成作業(yè),有40%能刻苦學習,表示理解父母的辛苦,自理能力比雙親在家的孩子有所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委托監(jiān)護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偏低,難于勝任監(jiān)護職責,代理監(jiān)護人對留守學生的管教力不從心。目前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家長,在街道買房或是租房,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著小孩讀書,但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在當地鄉(xiāng)村中、小學念書,同樣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這些代理監(jiān)護人年齡都在55-75歲左右,年齡偏大,知識水平不高,只能從衣食方面對小孩進行照顧,缺乏文化知識方面的輔導。有的爺爺奶奶在農忙季節(jié)甚至要孫女帶弟弟到學校去,影響其它的學生上課。有些老人對孫輩溺愛遷就,任其自流。
二是家庭和學校溝通不夠,不能有效對接,影響了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學習的進步。在學校中,留守兒童尤其是隔代監(jiān)護型和親友代管型的留守兒童,有時會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產生自卑孤僻心理,加上父母與學校、老師缺乏溝通,老師也忽視了引導、教育和關愛,感受不到集體、家庭的溫暖,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
三、對策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一般問題。關系到承上啟下,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問題。外出打工掙錢重要,教子育人更重要。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政府應當對留守兒童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加大對農村學校在師資、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學校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應重視素質教育。
二是建議外出打工的家長,留下一方在家里管教孩子。這樣可以減輕老人的沉重負擔和留守兒童的精神壓力,為孩子上學讀書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三是多鼓勵外出務工的家長把學生帶在身邊就近上學。
四是建立關愛組織。動員和組織離退休教師干部和職工,按照自愿參加,就近活動,量力而行的原則關愛下一代,關注留守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道德建設,必要時起到代理家長的作用。
五是在教師和家長或監(jiān)護人之間通過手機建立短信平臺。學校對留守學生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家長聯(lián)系卡,將留守學生的家庭住址,家長姓名、工作處所、聯(lián)系電話以及委托監(jiān)護人的姓名、電話登記造冊。這樣便于教師通過手機及時反映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問題,促進雙方面的交流。
六是農村黨員干部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分片到人,落實到人。各村委會成立關愛留守兒童辦公室,基層黨員干部個個有指標,人人有任務。通過以上措施,使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照顧,保證了留守而已的健康成長。
留守調查報告篇7
一、基本情況
潁州區(qū)明珠雙語學校共有17教學班,其中幼兒園6教學班,小學部8教學班,初中部3個教學班,在校生人數836人。其中共有留守兒童697人,占在校人數的83%,年齡在415歲不等,經調查得知:這697名留守兒童中有102名屬父母單方在外打工,其余595名屬父母雙方在外打工。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將自己的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養(yǎng)在親戚家里,脫離了法定的監(jiān)護人,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教育、隔代教育、寄養(yǎng)教育的現象。為了更好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留守兒童在校能夠安心學習,留守兒童的家長在外安心工作,明珠雙語學校從20__年開始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學校的工作重點,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廣泛發(fā)動教師及社會力量一起關愛留守兒童。真正做到了讓留守兒童離開父母不乏親情,留守在家不缺關愛。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對留守兒童成長中凸顯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剖析,我們發(fā)現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確實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留守學生在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身體發(fā)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差于其他學生,而存在障礙、缺陷的比例則明顯高于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八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過低,調查中發(fā)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對孩子學業(yè)有成的要求不高,對孩子的期望值較低,缺乏約束,僅僅將孩子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上。另一方面,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從調查情況來看,有絕大多數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祖輩生活在一起,或委托其他親戚或朋友監(jiān)護。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特別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年齡一般相隔近50歲,與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特別是老人對孩子溺愛,認為給孩子做點好吃的就行了,其他不聞不問,這種教育思想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脆弱、承受力差等現象。
2、真空時段太多。明珠雙語學校的雙休日或節(jié)假日是留守學生自我支配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學生一方面在學習上缺少必要的指導而感到無助,另一方面,與祖輩間因認知代溝、心理代溝而缺少溝通,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侵蝕,形成家庭管不好,學校管不到的真空時段。
3、性格存在某些缺陷。由于進城務工子女的父母常年奔波,從事的多是體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艱苦,勞動強度高,空閑時間少,與子女聯(lián)系較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正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通過調查發(fā)現,在留守兒童中,放縱型家長的比例比較高,留守孩子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tài)下,無形中助長了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
4、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少親情。尤其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成長中的心理需求無法滿足,造成不少留守學生孤獨、自我封閉、情緒異常、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甚至產生仇視心理。根據我們的調查和了解的情況,留守兒童在人際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學業(yè)成績等方面明顯比非留守兒童問題多。
5、留守學生對父母的期盼強烈。在明珠雙語學校我們調查了解近80%的留守學生,他們非常想念在外工作的父母,希望父母在家陪伴自己,或至少要有一人在家。70%的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常回家或多打電話。而據學生反映表明,留守學生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約占80%90%,兩年回家一次的占6%,兩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占2%。
6、留守兒童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某些障礙。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有心事時,留守兒童選擇的第一傾訴對象是教師。由于這些兒童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常引發(fā)這些學生出現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7、行為也較非留守兒童存在偏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8、孩子對人生價值存在扭曲的現象。由于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態(tài)膨脹迅速,平時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關注較少,特別是部分父母們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于是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在進行補償,使得留守孩子擁有零花錢的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后蓋機械制造課程設計
- web課程設計汽車維修管理系統(tǒng)
- 數字邏輯電壓表課程設計
- 2024至2030年中國泡泡貼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脫色吸附劑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燃氣用埋地聚乙烯電熔異徑套管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樓學課程設計
- 2024至2030年中國軟木留言板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深圳課程設計與開發(fā)研究
- 2024至2030年中國安全駕駛鏡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擴張型心肌病診斷和治療指南
- 電子小報社團教案
- 八大特殊作業(yè)安全試題題庫
- 標簽打印管理辦法及流程
- 五四制青島版2022-2023五年級科學上冊第五單元第19課《生物的棲息地》課件(定稿)
- DB65∕T 3253-2020 建筑消防設施質量檢測評定規(guī)程
- 四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5《有創(chuàng)意的書》人教版
- 否定詞否定句課件(PPT 38頁)
- 水力學第12章 相似理論-2015
- 第7章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
- 藏傳佛教英文詞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