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尾市2024屆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汕尾市2024屆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汕尾市2024屆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汕尾市2024屆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汕尾市2024屆高三上學期教學質量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普通高中高三級教學質量測試語

文本試題共9頁,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信息填寫清楚、準確,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粘貼處。2.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3.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題及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對于中國古典價值觀念的理解,受制于多重闡釋原則的影響。除了因闡釋方法的差異而產生的不同認知外,更為突出的是現實需求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在1840年之后遭受西方軍事和經濟雙重沖擊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對于儒家在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及其在未來中國發(fā)展中所能產生的影響的認知產生了重大分歧。除了我們所習見的認為儒家思想阻礙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這一說法,國人對傳統(tǒng)儒家在“公”與“私”問題上的理解也出現了巨大的沖突。相較于墨家、道家等思想流派,儒家的價值在近代中國受到的爭議最大,墨家和道家經常被視為是符合現代中國社會需要的“進步”因素。因多重視野而導致的闡釋策略的沖突,在評斷儒家價值的過程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在21世紀的多元現代性背景下,“公”“私”對立的問題再度成為學術界關注的議題,不過更多的目光聚焦于作為“公”“私”問題的源發(fā)點“仁愛”之上。一般而言,對于仁愛的范圍的確立與對“公”“私”問題的認識關系密切。人們在追問,儒家的仁愛究竟是一種局限于血緣親情內部的愛,還是可以突破血緣限度擴充至天地萬物的普遍之愛?對于這一問題,否認儒家價值的人會傾向于認為儒家只關注血親之愛,缺乏公共維度,難以成為現代價值的基礎。與此同時,那些強調儒家人倫的學者,會十分重視差序格局對于儒家秩序的重要性,認為“人倫秩序”對儒家來說是決定性的,缺乏人倫維度的儒家已經失去了儒家的根本價值支撐,并據此認為,儒家并不是抽象地肯定“公共性”,而是強調“家”作為儒家社會秩序的基礎地位。另有一些學者則認為,重視家庭倫理及人倫的意義,固然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傾向,但在儒學發(fā)展史上,仁愛并沒有被局限于“家”的范圍,人類要把仁心從血緣之愛推廣到所有的群體。仁愛并不能簡單固化于血緣之愛,其最高境界應該是愛所有人。確切地說,對于儒家之愛的不同認識由來已久。早期的儒家和墨家的爭論就集中于“仁愛”與“兼愛”的異同,儒家內部的不同派別之間也一直存在著基于血緣的愛和“泛愛眾”之間的爭論。這樣的爭論甚至會上升到對傳統(tǒng)經典學派屬性的懷疑。比如,圍繞《禮記·禮運》中的“不獨親其親”的“天下為公”觀念是否摻雜著墨家與道家觀念的猜疑自宋代延續(xù)至今,甚至有許多人認為,“不獨親其親”的境界有違儒家的綱常倫理,是墨家的價值觀。作為一種秩序理論,儒家思想必然要涉及超越“家”的更大范圍的事務。因此,就會根據其內在需要發(fā)展出“公正”和“普惠”的理念。在《尚書·洪范》中有這樣的提法:“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币馑际钦f,天下的正道是沒有偏向而正直的,從“公私”的視野看,就蘊含著不能“偏私”,而要“為公”的意思。儒家理想中的井田制、禪讓制和其他政治制度的設計就是這種公正無私原則的體現。進一步說,就是如何理解儒家立足于血緣的倫理秩序和由此基礎所能達到的價值極限。以家庭血緣為基準,讓儒家的仁愛思想不離日常生活狀態(tài),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但“天下為公”的目標,則讓仁愛觀念具有超越個人和家庭局限的可能,達到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仁民愛物”的境界。

(摘編自干春松《多重維度中的儒家仁愛思想》)材料二:在差序格局中并沒有一個超乎私人關系的道德觀念,這種超己的觀念必須在團體格局中才能發(fā)生。孝、悌、忠、信都是私人關系中的道德要素。但是孔子卻常常提到那個“仁”字?!墩撜Z》中對于“仁”字的解釋最多,但是也最難捉摸。一方面他一再地要給“仁”字明白的解釋,而另一方面卻又有“子罕言利,與命與仁”??鬃訉掖螌τ谶@種道德要素“欲說還止”??鬃佑胁簧俅握f“不夠說是仁”,但是當他積極地說明“仁”字是什么時,他卻退到了“克己復禮為仁”“恭寬信敏惠”這一套私人間的道德要素了。孔子的困難是在“團體”組合并不堅強的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并不容易具體地指出一個籠罩性的道德觀念來。“仁”這個觀念只是邏輯上的總合,一切私人關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為在社會形態(tài)中綜合私人關系的“團體”的缺乏具體性,只有個廣被的“天下歸仁”的天下,這個和“天下”相配的“仁”也不能比“天下”觀念更為清晰。所以凡是要具體說明時,還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類的道德要素。正等于要說明“天下”時,還得回到“父子、昆弟、朋友”這些具體的倫常關系。(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1.下列對兩則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多元現代性背景下,“公”“私”對立的問題再度成為學術界關注的議題,“仁愛”作為該問題的源發(fā)點而備受關注。B.早期儒家和墨家在“仁愛”與“兼愛”的異同方面就有爭論,即基于血緣的愛和“泛愛眾”之間的爭論,這樣的爭論影響巨大。C.部分學者認為,儒家的仁愛不應該被局限于“家”的范圍,不能固化于血緣之愛,其最高境界應該是愛所有人。D.孔子對“仁”欲說還止,又退回到私人間的道德要素,無論是“天下”,還是與之相配的“仁”,兩個觀念都不太清晰。2.下列對材料一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段運用當代知識分子認知變化的事例,來證明因闡釋方法的差異和現實需求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不同認知。B.對于儒家的仁愛是一種血緣親情的愛,還是可以擴充至天地萬物的普遍之愛,材料給出了兩種不同的觀點。C.有人猜疑《禮記·禮運》摻雜著墨家與道家觀念,表明儒家和墨家的爭論已經上升到對傳統(tǒng)經典學派屬性的懷疑。D.引用《尚書·洪范》中的文字,是為了證明儒家思想涉及超越“家”的更大范圍的事務,從而發(fā)展出“公正”和“普惠”的理念。3、下列說法中,不符合儒家“天下為公”的仁愛思想的一項是(3分)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兼相愛,交相利。C.民至老死,不相往來。D.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4分)5.分析兩則材料對于儒家仁愛思想認知的差異。(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蘭州雜碎茅

盾南方人一到蘭州,這才覺得生活的味兒大不相同。一九三九年的正月,蘭州還沒有遭過轟炸,唯一漂亮的旅館是中國旅行社辦的“蘭州招待所”。三星期之內“招待所”的大廳內,有過七八次的大宴會,做過五次的喜事,其中最熱鬧的一次喜事,還把“招待所”的空客房全部租下。新郎是一個空軍將士,據說是請準了三天假來辦這場喜事,假期一滿,就要出發(fā),于是“招待所”的一間最大的客房,就權充作三天的洞房?!罢写笔桥f式房屋,可是有新式門窗,綠油的窗,紅油的柱子,真輝煌!有一口自流井,抽水筒成天ka-ta-ka-ta地叫著。在上海受過訓練的南方籍茶房,給旅客端進了洗臉水和茶水來了;嘿,清的倒是洗臉的,渾的倒是喝的么?不錯!清的是井水,是苦水,別說喝,光是洗臉也叫你的皮膚澀巴巴地難受;不用肥皂倒還好,一用了肥皂,你臉上的塵土就膩住了毛孔,越發(fā)弄不下。這是含有多量堿質的苦水,雖清,卻不中使。渾的卻是河水。那是甜水。一玻璃杯的水,回頭沉淀下來,倒有小半杯的泥漿,然而這是“甜”水,這是花五毛錢一擔從城外黃河里挑來的。不過苦水也還是水。甘肅省有許多地方,據說,連苦水也是寶貝,一個人獨用一盆洗臉水,那簡直是“駭人聽聞”的奢侈!吃完了面條,伸出舌頭來舔干那碗上的濃厚的漿汁算是懂得禮節(jié)。用水洗碗——這是從來沒有的。老百姓生平只洗兩次身:出世一次,去世一次。嗚呼,生在水鄉(xiāng)的人們哪里想得到水竟是這樣寶貴?正如不自由的人,才知道自由之可貴。蘭州城外的河水那樣湍急,所以沒有魚。不過,在冬天蘭州人也可以吃到魚,那是青海湟水的產物,冰凍如石。一九三九年的正月,蘭州的生活程度在全國說來,算是高的,這樣的“湟魚”,較大者約三塊錢一尾。一九三九年三月以前,蘭州雖常有警報,卻未被炸;蘭州城不大,城內防空洞不多,城垣下則所在有之。但入口奇窄而向下,俯瞰宛如鼠穴。警報來時,居民大都跑避城外;城外群山環(huán)繞,但皆童山,人們坐山坡下,螞蟻似的一堆一堆,老遠就看見。舊歷除夕前一日,城外飛機場被炸,投彈百余,但據說僅死一狗。這是蘭州的“處女炸”。越三日,是為舊歷新年初二,日機又來“拜年”,這回在城內投彈了,可是空戰(zhàn)結果,被我方擊落七架(或云九架),這是“新年的禮物”。從此以后,惱羞成怒的濫炸便開始了,幾乎每一條街,每一條巷,都中過炸彈。一九四O年春季的一個旅客,在浮土寸許厚、軟如地氈的蘭州城內關外走一趟,便往往看見有許多房子,大門還好好的,從門隙窺視,內部卻是一片瓦礫。但是,請你千萬不要誤會蘭州就此荒涼了。依著“中國人自有辦法”的規(guī)律,一九四O年春季的蘭州比一年前更加“繁榮”,更加飄飄然。不說俏皮話,經過多次濫炸后的蘭州,確有了若干“建設”:物證就是有幾條爛馬路是放寬了,鋪平了,路兩旁排列著簇新的平房,等候商人們去繁榮市面;而尤其令人感謝的,電燈也居然像“電”燈了。但所謂“繁榮”,卻也有它的另一方面。比方說,一九三九年的春天,要買一塊肥皂,一條毛巾,或者其他的化妝品,當然不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可是貨色之缺乏,卻也顯而易見。至于其他“洋貨”,凡是帶點奢侈性的,只有幾家“百貨店”方有存儲,而且你要是嫌他們“貨色不齊全”時,店員就宣告道:“再也沒有了。這還是從前進來的貨呢,新貨來不了!”但是隔了一年工夫,景象完全不同,新開張的洋貨鋪子三三兩兩地在從前沒有此類店鋪的馬路上出現了,新奇的美術字的招牌異常觸目,貨物的陳列式樣也宛然是“上海氣派”;陌生牌子的化妝品,人造絲襪、棉毛衫褲、吊襪帶、手帕、小鏡子、西裝領帶,應有盡有,非常充足。特別是玻璃杯,一年以前幾乎少見的,這時也每家雜貨鋪里都有了。而且有步哨似的地攤,則洋貨之中,間或也有些土貨。手電筒和劣質的自來水筆、自動鉛筆,在地攤上也常??吹?。戰(zhàn)爭和封鎖,并沒有影響到西北大后方蘭州的洋貨商——不,他們的貨物的來源,倒是愈“戰(zhàn)”愈暢旺了!何以故?因為“中國人自有辦法”。

一個在特種機關里混事的小家伙發(fā)牢騷說:“這是一個極大的組織,有包運的,也有包銷的。在路上時,有武裝保護,到了地頭,又有虎頭牌撐腰。值一塊錢的東西,脫出手去便成為十塊二十塊,真是國難財!然而,這是一種特權,差不多的人,休想染指。全部的緝私機構在他們的手里。有些不知死活的老百姓,窮昏了,居然也走這一道,肩挑背馱的,老鼠似的抄小路硬走個十站八站路,居然也會弄進些來;可是,沿途碰到零星的隊伍,哪一處能夠白放過,總得點綴點綴。要是最后一關碰到正主兒的檢查,那就完了蛋,貨充公,人也押起來。前些時,查出一個巧法兒:女人們把洋布纏在身上,裝作大肚子混進來?,F在凡是大肚子女人,都要檢驗……嘿,你這該明白了罷———句話,一方面是大量的化公為私,又一方面則是涓滴歸‘公’呵!”這問題,決非限于一隅,是有全國性的,不過,據說也劃有勢力范圍,各守防地,不相侵犯。這也屬于所謂“中國人自有辦法”。地大物博的中國,理應事事不會沒有“辦法”,而且打仗亦既三年多,有些事也應早有點“辦法”。西北一帶的根本問題是“水”。有一位水利專家指點那些禿頂的黃土山說:“土質并不壞,只要有水!”又有一位農業(yè)家看中了蘭州的水果,幻想著如何裝罐頭輸出。皋蘭縣是出產好水果的,有名的“醉瓜”,甜而多汁,入口即化,又帶著香蕉味一般的酒香。這種醉瓜,不知到底是哈密瓜的變種呢,或由它一變而為哈密瓜,但總之,并不比哈密瓜差。蘋果、沙果、梨子,也都不壞。皋蘭縣是有發(fā)展果園的前途的。不過,在此“非常時期”,大事正多,自然談不到。(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寫漂亮的旅館“蘭州招待所”辦喜事,與全文反映的時代背景似不協(xié)調,卻為當時沉重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B.從井中打出的清水苦澀,從黃河里挑來的渾水卻是“甜”的,富有西北地方特色,也反映出蘭州存在嚴重的飲水問題。C.文章寫防空洞“入口奇窄而向下”“宛如鼠穴”,所以當警報來臨時,百姓多跑出城外,可見當時防空洞形同虛設。D.文中雖然三次寫到“中國人自有辦法”,但這并不是作者對中國人在戰(zhàn)時求生存的勤勞和智慧的贊揚,而是持否定態(tài)度。7.下列對文中“小家伙”發(fā)牢騷的一段話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此段借“小家伙”之口解釋了上文中“他們的貨物的來源,倒是愈‘戰(zhàn)’愈暢旺了”的原因。B.此段中“撐腰”“染指”“點綴點綴”“正主兒”等詞語充斥著江湖氣,也隱含著作者的態(tài)度。C.用“不知死活”“老鼠似的”等詞描寫老百姓,作者的目的是借此批判中國人的國民劣根性。D.“巧法兒”“涓滴歸‘公’”兩個詞運用了反諷的藝術手法,增強了人物語言的表達效果。8.本文標題為“蘭州雜碎”,如何理解“雜碎”一詞?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4分)9.某班級讀書小組在閱讀完《蘭州雜碎》一文后,認為末段“在此‘非常時期’,大事正多,自然談不到”一句蘊含深意,大家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請你為自己的發(fā)言列一個簡要的提綱。(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襄公①如楚,及漢,聞康王②卒,欲還。叔仲昭伯曰:“君之來也,非為一人也,為其名與其眾也。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諸大夫皆欲還。子服惠伯曰:“不知所為,姑從君乎?”叔仲曰:“子之來也,非欲安身也,為國家之利也,故不憚勤遠而聽于楚,非義楚也,畏其名與眾也。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吊其憂,況畏而服焉?聞畏而往,聞喪而還,茍羋姓實嗣③,其誰代之任喪?王太子又長矣,執(zhí)政未改予為先君來死而去之其誰曰不如先君?將為喪舉,聞喪而還,其誰曰非侮也?事其君而任其政,其誰由己貳?求說其侮,而亟于前之人,其仇不滋大乎?若從君而走患,則不如違君以避難。有御楚之術,而有守國之備,則可也;若未有,不如往也?!蹦怂煨?。反,及方城,聞季武子④襲卞,公欲還,出楚師以伐魯。榮成伯曰:“不可!君之于臣,其威大矣。不能令于國,而恃諸侯,諸侯其誰昵之?若得楚師以伐魯,魯既不違夙之取卞也,必用命焉,守必固矣。若楚之克魯,諸姬⑤不獲窺焉,而況君乎?彼無亦置其同類以服東夷,而大攘諸夏,將天下是王,而何德于君,其予君也?若不克魯,君以蠻、夷伐之,而又求入焉,必不獲矣,不如予之。夙之事君也,不敢不悛,君其入也!”乃歸。

(節(jié)選自《國語·魯語下》)材料二:襄公在楚,季武子取卞,使季冶逆,追而予之璽書,以告曰:“卞人將畔,臣討之,既得之矣?!惫囱裕瑯s成伯曰:“子股肱魯國,社稷之事,子實制之。唯子所利,何必卞?卞有罪,而子征之,子之隸也,又何謁焉?”子冶歸,致祿而不出,曰:“使予欺君,謂予能也。能而欺其君,敢享其祿而立其朝乎?”(節(jié)選自《國語·魯語下》)[注]①襄公:魯襄公,姬姓,名午。②康王:楚國國君,楚恭王之子,羋姓,名昭。③嗣:接續(xù),繼承。④季武子:魯國正卿,名夙。⑤諸姬:同為姬姓的諸侯。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執(zhí)政未改A予B為先君C來D死而去E之E其誰G曰H不如先君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憂”,在古代本指父母的喪事,在文中指楚康王去世對于楚國而言是憂患。B.“茍”,意思是如果,與《赤壁賦》中“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茍”不同。C.“說”,同“脫”,與《氓》“士之耽兮,猶可說也”的“說”用法一樣。D.“逆”在文中的意思是迎接,與《孔雀東南飛》中“逆以煎我懷”的“逆”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魯襄公本要去楚國,還沒有到,就聽說楚康王去世的消息,于是就想回去,其他人也想回去,但叔仲昭伯據理力爭,說服了君臣,最后仍然前往楚國。B.魯國君臣去楚國,是為了國家利益;從實際情況來看,之所以出行楚國,是對楚國的畏懼;從人情世故來說,聽說別人有喪事,也不能斷然回去。C.正當君臣們即將從楚國返回魯國時,魯國國內卻發(fā)生了內亂,魯襄公又想返回楚國搬救兵討伐叛亂者,遭到了榮成伯的反對,最后還是返回了魯國。D.榮成伯對著季武子說,作為魯國重臣,國家的事務,實際上可以由季武子裁奪。只要對國家有利,就由其做主,區(qū)區(qū)一個卞邑,還用得著來稟告嗎?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故不憚勤遠而聽于楚,非義楚也。

(2)使予欺君,謂予能也。能而欺其君,敢享其祿而立其朝乎?

14.榮成伯說服魯襄公回到魯國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桃

花林古度①幾樹桃花一色紅,野人籬落見春風。種來無意看偏好,開到多時賞復空??赡蔚淙翰商?,亦聞雞犬數聲中。曾宜潘岳②《閑居賦》,別有芳名自不同。[注]①林古度:字茂之,明末清初詩人。明亡后,家財盡失,以遺民自居。②潘岳:西晉文學家,有才名,做官多次。后因母病去官,時年五十歲。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幾樹”與“一色”兩個數量詞巧妙地點出籬笆旁桃花盛開、顏色純粹的美景。B.雞犬與蜂蝶相和,“雞犬數聲”與《桃花源記》中的“雞犬相聞”異曲同工。C.詩人認為潘岳《閑居賦》中描寫的桃花比“籬落”旁的桃花更具有美名。D.本詩從不同角度描寫桃花,借桃花寄托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16.錢鍾書先生《談藝錄》云:“若夫理趣,則理寓物中,物包理內,物秉理成,理因物顯?!闭埛治霰驹婎h聯蘊含的理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以盤庚遷都為例自我辯護,他認為盤庚在決定遷都時,“____”,不僅僅是那些士大夫反對;但盤庚不為所動,經過一番揣度后堅決行動,“_____”。(2)作為一首出色的邊塞詩,高適的《燕歌行并序》特別擅長通過描寫征人思婦互相思念的情態(tài)來表達征戰(zhàn)之苦,如“____,____”兩句即是。(3)某同學畫了一幅國畫,畫中有明月、江流、樹木等物象,他想題兩句詩以增加畫面的詩意,請你幫他從唐宋詩詞中找出兩句詩或詞來匹配畫面: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如今的中國人難以想象: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只身參會的劉長春饑腸轆轆,空有一腔壯志的他,因饑餓導致體力不支中途鎩羽!四年后的柏林奧運會,悲楚再現:中國運動員“顆粒無收”!更為悲楚的是,途經新加坡時,還被當地報刊用一幅“鴨蛋漫畫”恣意羞辱!之所以“難以想象”,是我們早已把貧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屆奧運會,許海峰的驚世一槍,那顆恥辱的“鴨蛋”頓成裔粉,刷新了世界對中國體育的印象。這只是一個開始,一代代后輩接力奔跑在“劉長春們”遙望的前路上:我們“跑”出了金牌榜第一位,“跑”出了精彩絕倫的北京奧運會,“跑”出了舉世矚目的體育大國……我們還“跑”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跑”出了世上最完整的工業(yè)體系,“跑”出了最繁華的都市、最美麗的鄉(xiāng)村、最龐大的陸路交通網、最密集的港口機場群……永不止息的“奔跑”,改寫了一部不忍卒讀的苦難史,也鑄就了一部輝煌壯麗的奮斗史——每行每頁,都浸透著拼搏的血汗;每字每句,都迸發(fā)著理想的光焰。18.下列句子中的雙引號與文中第二段畫橫線句子中的雙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包身工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B.海倫學會了用手指“說話”。C.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D.“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19.文中第三段畫橫線的句子是個病句,下列選項修改正確的一項是(3分)A.之所以“難以想象”,是我們早已把貧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屆奧運會,許海峰的驚世一槍,那顆恥辱的“鴨蛋”頓成童粉,提升了世界對中國體育的印象。B.之所以“難以想象”,是因為我們早已把貧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屆奧運會,許海峰的驚世一槍,那顆恥辱的“鴨蛋”頓成前粉,改變了世界對中國體育的印象。C.之所以“難以想象”,是因為我們早已把貧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屆奧運會,許海峰的驚世一槍,使那顆恥辱的“鴨蛋”頓成童粉,刷新了世界對中國體育的認知。D.之所以“難以想象”,是我們早已把貧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屆奧運會,許海峰的驚世一槍,使那顆恥辱的“鴨蛋”頓成商粉,改變了世界對中國體育的認知。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這是一趟不斷往返的旅程:春天鳥兒們離開越冬地,向夏季繁殖地進發(fā);__①__,然后第二年再重復這段旅程。候鳥出發(fā)前儲存的脂肪消耗得很快,無法為鳥兒提供長途飛行所需要的全部能量,因此,鳥兒在遷徙途中需要及時得到食物補充。高質量的中途停留棲息地對于成功遷徙至關重要。我們人類的城市綠地、公園濕地,就是鳥類遷徙途中必不可少的補給點。__②__,需要歇腳的候鳥就無處可去,很可能導致它們無力飛完“馬拉松”,嚴重影響整個物種的存續(xù)。

除了食物補給,__③__。在遷徙這件事上,并不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出發(fā)得越早越好,如果鳥兒因為人造光線導致誤判遷徙時機,過早抵達繁殖地,那么它們抵達“馬拉松終點”時食物還不夠充裕,而且天氣不夠暖和,“馬拉松終點”還沒有準備好迎接它們的到來。在消耗了大量能量,燃燒脂肪甚至燃燒肌肉,好不容易抵達“終點”之后,候鳥如果沒法在幾個小時內找到食物補充能量,那基本上就會餓死。21.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一個長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人類歷史上出現新事物時,無論是科技發(fā)明,還是思想理念,人們一開始或多或少都會抵觸,但最終也會接納。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1.B【試題分析】原文是:儒家內部的不同派別之間也一直存在著基于血緣的愛和“泛愛眾”之間的爭論。B項混淆為儒家和墨家的爭論。因此本題選B項。2.D【試題分析】A項,根據前文“更為突出的是現實需求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可知,此事例主要是為了說明現實需求因素的影響,所以不能證明“因闡釋方法的差異而產生的不同認知”。B項,應該是三種不同的觀點,分別是“否認儒家價值的人”“那些強調儒家人倫的學者”“另有一些學者”所持的觀點。C項,原文是:圍繞《禮記·禮運》中的“不獨親其親”的“天下為公”觀念是否摻雜著墨家與道家觀念的猜疑自宋代延續(xù)至今。C項說是“儒家和墨家的爭論”,屬于以偏概全,因為這里還提及了道家。因此本題選D項。3.C【試題分析】C項表現的是老子“返璞歸真”的社會理想,屬于道家思想。因此本題選C項。4.①首先提出“公”“私”問題,自然引出儒家仁愛思想這個源發(fā)點;②然后梳理了不同派別的學者對于儒家仁愛思想認識的差異;③接著具體指出儒家和墨家,甚至儒家內部爭論的內容;④最后闡述作者自己對于仁愛思想的認識,即一定會發(fā)展出超越“家”的“天下為公”的思想。[答對一點得1分,共4分。]5.①材料一認為“天下為公”的目標會讓仁愛觀念超越個人和家庭,材料二則認為“仁”的觀念最后都要回歸到體現私人關系的道德觀念上;②材料一認為仁愛思想有超越可能性的原因是儒家思想是一種秩序理論,材料二則認為其無法超越的原因是差序格局的局限性;③材料一認為仁愛思想不離日常生活狀態(tài),更易被人接受,材料二則認為“仁”的觀念不得不回到具體的倫常關系。[答對一點得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A【試題分析】A項是對文章第2段“‘蘭州招待所’辦喜事”這一內容的理解,結合全文的內容和時代背景來看,作者對空軍將士在抗戰(zhàn)最吃緊的時候請假結婚是頗有微詞的,因此本項“卻為當時沉重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理解不正確。7.C【試題分析】C項這兩個詞是“小家伙”對老百姓的評價,不等同于作者的觀點;另外結合上下文可知,作者借“小家伙”之口,是想表達對因為生活困頓而冒險求利的百姓的同情,并非批判其劣根性。8.①“雜碎”指雜亂零碎之物,文中指關于蘭州的招待所、用水、日軍轟炸、洋貨販賣、水果生產等瑣碎事件的記錄和看法;②“雜碎”暗含著作者比較負面的情緒,反映了蘭州留給作者的一些不太好的瑣碎的印象。[答對一點得2分,共4分。第①點解釋“雜碎”的字面意義得1分,簡要概括圍繞蘭州所寫的內容得1分;第②點答出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得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9.①首先要對這句話的含義做出解釋:這句話是正話反說,實際上是批判許多人忙于發(fā)國難財等“大事”,對于解決真正的民生大事卻無暇顧及;②其次要駁斥這句話:忙于發(fā)國難財不是“大事”,而是令人不齒的惡劣行為;③最后要從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解決有關國計民生的事才是真正的大事,比如解決蘭州的飲水困難,保護民眾不受空襲,嚴厲打擊走私洋貨等發(fā)國難財的行為,軍民同心,一起抗戰(zhàn)。[答對一點得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發(fā)言的提綱至少要包含對這句話真實意圖的理解、對其說法的駁斥和自己的正面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ADF【試題分析】“執(zhí)政”在文中指楚國的掌權者,“未改”是謂語,“執(zhí)政未改”意思表達完整,故A處斷句;“予”作下一句話的主語,“為先君”作狀語,“來”是謂語,意思表達完整,故D處斷句;根據前文“聞康王卒,欲還”可知,“死而去之”的意思是楚君去世了就離開楚國,故F處斷句。

11.B【試題分析】B項,文中和《赤壁賦》中的“茍”都是“如果”的意思。因此本題選B項。12.D【試題分析】D項“對著季武子說”錯誤,由材料二可知,季武子是派季冶前去迎接魯襄公的,所以榮成伯所說的話是讓季冶轉告給季武子,不是他對著季武子說的。因此本題選D項。13.(1)所以才不怕辛苦地遠道而來向楚國表示尊崇,并不是認為楚國是正義的。[4分。勤遠,辛苦地遠道而來;義,認為……是正義的?!扒谶h”“義”各1分,大意2分。](2)(你)派遣我去欺騙國君,認為我賢能。賢能卻欺騙自己的國君,怎么還敢享受俸祿而立朝為官呢?[4分。謂,認為;立其朝,立朝為官?!爸^”“立其朝”各1分,大意2分。]14.①作為一國之君,不能依靠其他諸侯國的力量;②若搬楚國救兵,魯國人一定會聽從季武子的命令,牢固防守;③無論楚國是否戰(zhàn)勝季武子,對于魯襄公而言都沒有任何好處。[3分,每答對一點得1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參考譯文】材料一:魯襄公去楚國(朝貢),到達漢水時,聽說楚康王去世,便想返回(魯國)。(大夫)叔仲昭伯說:“國君這次來楚國,不是為了楚康王一個人,而是因為它大國的名分和眾多的甲兵。如今楚康王雖然已死,但它大國的名分沒有改變,它眾多的甲兵沒有衰敗,為什么要返回呢?”眾大夫還是想要回國。(大夫)子服惠伯說:“既然不知如何是好,就姑且聽從國君的吧?”叔仲昭伯說:“你們這次來訪楚國,不是為了個人安身立命,(而是)為了魯國的利益,所以才不怕辛苦地遠道而來向楚國表示尊崇,并不是認為楚國是正義的,而是畏懼它大國的名分和眾多的甲兵。認為別人是正義的,固然要慶賀其喜而憂慮其憂,何況是畏懼而懾服于人呢?聽到他的可怕之處前往,聽說楚君死了又要返回,如果楚國羋姓有子孫繼承王位,又會有誰代替他主辦喪事呢?楚王太子現已成年,楚國的掌權者尚未變動,我們?yōu)橄染鴣?,他死了我們就回去,誰能確保新君的德行不如先君呢?即使在國內聽到楚國有喪也應前去吊慰,現在聽到有喪反而回去,誰能說這不是對楚國的輕侮呢?楚國大臣侍奉新君承擔政事,誰能說他們對新君已有二心呢?楚國的君臣想要除掉那些輕侮自己的國家,比他們前人的動作還要快,這樣楚國對我國的仇恨不就更大了嗎?倘若聽從國君的話中途回國而遭致禍患,倒不如違背國君的意見以避免災難。如果有抵御楚國的戰(zhàn)術和守護魯國的防備設施,就可以回去;如果沒有,不如到楚國去吊喪?!庇谑谴蠹依^續(xù)前行。(魯襄公從楚國)返回,到方城山時,聽說季武子襲占了卞城,魯襄公打算返回(楚國),請求楚國出兵討伐季武子。(大夫)榮成伯說:“不可以!國君對于臣子來說,他的權威是極大的。如果國君的命令不能在本國執(zhí)行,卻要依靠別國諸侯的力量,那么其他諸侯誰還會親近他呢?倘若請到楚國的軍隊攻打季武子,而魯國人之前并未反對季武子奪取卞城的舉動,他們一定會聽從他的命令,防守必然會牢固。倘若楚國戰(zhàn)勝魯國的季武子,我們尚且不知道姬姓諸侯的態(tài)度如何,又怎么知道楚君將如何對待您呢?楚國也會安置他們的同姓來鎮(zhèn)服東夷,排除華夏諸侯國,這樣楚國就會稱王天下,他們對您能有什么恩德,難道會(把卞邑)還給您嗎?倘若(楚國)沒有打敗魯國的季武子,那么您用蠻夷的軍隊討伐了季武子,又再想返回魯國的話,一定達不到目的了,不如把卞邑賜給季武子。季武子出于感恩侍奉國君,也不敢不改過,國君還是回國吧!”于是(魯襄公)回到了魯國。材料二:魯襄公出訪楚國時,季武子(乘機)搶取了卞邑,(他)派季冶去迎魯裹公回國,(剛走不久,)隨后又追趕上季冶交給他一封蓋了官印的信,讓他轉交給魯襄公。信上說:“卞邑的人將要叛變,我討伐他們,已經占領了卞邑?!濒斚骞喰藕筮€未說話,榮成伯(就讓季冶轉告季武子)說:“你是輔弼魯國的重臣,國家的事務,實際上可以由你裁奪。只要你認為是對國家有利的事就由你做主,何況區(qū)區(qū)一個卞邑呢?卞邑(的人)有罪過,你去討伐他們,這是你權限之內的事,又何須來稟告呢?”季冶回去后,交還俸祿而辭官不出,說:“(你)派遣我去欺騙國君,認為我賢能。賢能卻欺騙自己的國君,怎么還敢享受俸祿而立朝為官呢?”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C【試題分析】C項,原詩中是說此處桃花與潘岳《閑居賦》中的桃花相比,“別有芳名”,更勝一籌,故C項錯誤。16.①無意栽種的桃花卻格外好看,寓意著有時候我們沒有刻意去追求某些東西,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結果;②花開多時未欣賞,等去欣賞時,花期已過,期待成空,寓意著人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不要錯過;③頷聯借桃花寄寓著世間萬物盛衰互化、辯證統(tǒng)一的哲思。[答對一點得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1)胥怨者民也

是而不見可悔故也(2)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3)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6分,每句1分,若有錯字、漏字、多字,則該句不得分。第3小題只要詩句中出現月、江、樹三個意象,且出自唐宋詩詞,都可得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