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實驗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考試試卷_第1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實驗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考試試卷_第2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實驗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考試試卷_第3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實驗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考試試卷_第4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實驗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考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黑龍江省大慶市實驗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考試試卷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黑龍江省大慶市實驗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

1.(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薜荔”是古詩文中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感,懷才不遇,身處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詩人柳宗元被貶柳州時寫道“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晚唐詩人沈彬亦有詩云“薜荔惹煙籠蟋蟀,芰荷翻雨潑鴛鴦”,詩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在寂寞中生長,延伸著碧綠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綠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離騷》中就有“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的詩句,借薜荔這種芳草來表述清高芳潔之意,夏天來了,薜荔更顯出一片生機,藤條

,堅韌地攀緣吸附于墻壁,構成一扇天然的綠壁,任憑風雨雷電轟擊,也不能撕扯分離它們。()。待到掛果時,薜荔藤葉叢里掛滿了青果,煞是可愛,初唐宋之問“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描寫了蔓生濃綠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與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司空見慣隨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悅目

B.層出不窮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馳神往

C.司空見慣隨波逐流扶搖直上心馳神住

D.層出不窮同流合污扶搖直上爽心悅目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順,他們懷才不遇,身處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懷才不遇,或身處逆境,常借薛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順或懷才不遇,他們常常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懷才不遇,或仕途不順,他們身處逆境之時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若是晴朗的夏日,遠遠去仿佛一片彩霞,陽光為它涂上--層金色

B.若是天氣晴朗,陽光為它涂上一層金色,遠遠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遠遠望去,陽光為它涂上一層金色,簡直是一片彩霞

D.遠遠望去,簡直是一片彩霞,陽光為它涂上一層金色

(1)C

(2)D

(3)B

語言表述簡明、準確、鮮明、生動;成語的使用;不合邏輯

(1)第一處:司空見慣:指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詩文中常見,用“司空見慣”更恰當。第二處:隨波逐流: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自己沒有主見,隨著潮流走。同流合污:隨著壞人一起做壞事。根據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隨波逐流”更恰當。第三處:扶搖直上:形容地位。名聲、價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形容官職升得很快很高。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職;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根據語境,用“扶搖直上”更恰當。第四處: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爽心悅目:指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文中是指詩歌描寫生動,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馳神往”更恰當。故選C。

(2)文中劃線句子“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懷才不遇,身處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語病主要是不合邏輯,修改的關鍵是把句子的邏輯關系理順。A、B兩項,“身處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順”及“懷才不遇”的情形。不能并提。C項,“古代文人仕途不順或懷才不遇”的說法絕對。且“仕途不順”與“懷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邏輯。D項的修改最恰當。故選D。

(3)根據括號所在的上文已經交代“夏天來了”這里就不要再說“夏日”,上文說了“風雨雷電”,這里說“天氣晴朗?!毕日f陽光照射,后說仿佛彩霞,這樣更符合邏輯,故選B。

故解析為:⑴C;⑵D;⑶B

(1)此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成語主要有語意內涵不明、褒貶誤用、對象錯配、似是而非四種誤用方式,成語只能分類記憶,沒有什么捷徑,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靈,所以要注意平時的積累。

(2)此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題歷來是高考熱點,復習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嫉牧N病句類型——搭配不當、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積累經驗,辨析時可采用緊縮主干法,先審主干再審枝葉。

(3)此題考查補寫句子的能力。首先認真閱讀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據空句的位置來判斷,還可以根據上下文語境的提示來分析補寫的內容。要求選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的句子。

2.(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下列詞語中注音、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料峭腦髓(suí)一尊還酹殘羹冷炙

B.蟊(máo)賊珠璣揾英雄淚(wèn)罪愆(qiān)

C.自詡(xǔ)孱(càn)頭額手稱慶拾人牙惠

D.凝噎(yè)湯鑊(huò)錙銖必較胼手砥足

B

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A項,“腦髓(suí)”的“髓”應讀“suǐ”,意思是“腦里的骨髓;腦漿”。

C項,“拾人牙惠”的“惠”應為“慧”;“拾人牙慧”,意思是“牙慧即牙后慧,意即蹈襲別人的言論。比喻抄襲或套用別人說過的話”。

D項,“凝噎”中的“噎”應讀作“yē”。指兩人見面過于激動而不能用語言表述只是哭泣,傷心的淚水令人哽咽。故選B。

故解析為:B

)此題考查準確辨析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對字音的考查主要是針對多音字、易誤讀字、形近字、方言字等。記憶時要注意多音字的不同意義,據義定音;注意生活中常見又容易讀錯的字的正確讀音,做到準確識記;注意形近字的不同讀音,可以據形定音。解題時,需要結合平時的積累逐個辨別,做到準確無誤。

3.(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下列語句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④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⑤何以汝為見

⑥皆為陛下所成就

⑦拜送書于廷

⑧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⑩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A.①⑤/②/③⑥⑨/④⑦/⑧⑩

B.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⑨/⑩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⑨⑩

D.①⑤⑧/②/③⑨/④⑥⑦/⑩

A

文言句式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譯為:這樣做卻沒有稱王的,還從來沒有過這種情況呢;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之”為定語后置的標志,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被動句,“見”表被動,譯為:秦國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騙;

④“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狀語后置句,“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為后置狀語,譯為: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圖形加以裝飾;

⑤“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何以”為賓語前置,“汝”作“見”的前置賓語,譯為:憑什么還要見你呢;

⑥“皆為陛下所成就”被動句,“為……所”表被動,譯為:都被陛下栽培;

⑦“拜送書于廷”狀語后置句,“于廷”為后置狀語,譯為:恭敬地在朝堂之上把書信給了我;

⑧“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判斷句,“也”表判斷,譯為:道理存在的地方,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于”表被動,譯為:這不是曹操被周郎圍困的地方嗎;

⑩“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譯為:我們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故選A。

故解析為:A

本題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解答這類題,要求對幾種文言句式了然于胸,并能較好地分辨其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要從結構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要聯(lián)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裝句要掌握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主謂倒裝、狀語后置的規(guī)律,固定句式要記住它們的習慣用法。

4.(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題文)下列各句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

B.前人有所謂“六書”說,即認為漢字的構成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方法。

C.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后室。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

D.對聯(lián)講究平仄,平仄相異,能夠達到聲調的和諧。對聯(lián)無論長短,上聯(lián)最后一個字必須是平聲,下聯(lián)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

D

文學常識;文化常識

D項,“上聯(lián)最后一個字必須是平聲,下聯(lián)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說法錯誤,對聯(lián)上聯(lián)最后一個字是仄聲,下聯(lián)最后一個字是平聲。故選D。

故解析為:D

此題考查對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文化常識知識量大,頭緒紛繁。包括傳統(tǒng)文化中事關人物稱謂、作品命名、古代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古代音樂和歷代刑罰等相關知識。學生平時要按照一定的線索多看多記。解題時須細心比對,防止張冠李戴,防止時代混淆,防止基本情節(jié)和人物錯亂等。

二、現代文閱讀

5.(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書法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氣質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是相對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也指風度、模樣。借用到書法上來,

講的也是其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書法的氣質便是在色彩、布局、筆墨、線條中展現。那么,除了表現之外,書法的氣質來源于哪里呢?一個人的氣質是一個人內在涵養(yǎng)和修養(yǎng)的外在體現,是內心平衡及文化修養(yǎng)的結合,是持之以恒的結果。同樣,書法的氣質也是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結晶。書法的氣質首先來源于法度,書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字由篆而隸,進而有楷、草,在書寫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從單字結構到章法布局,再到筆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為規(guī)則,不同的書寫者如何拿捏運用這些規(guī)則,便是“度”。面對同一規(guī)則,每個人運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風格迥異而又內在統(tǒng)一的書法作品。

書法的氣質,更重要的是來源于中國歷代文人的心靈累積。這種累積,不僅是總和,更多的是特質。文人,是筆墨里生出來的魂靈,這樣的魂靈,源于筆墨,而又付于筆墨。書法是他們的心跡,如果說“跡”是書寫,由心而生的跡則是書法。書法最講心跡?!巴斯P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講的便是這個道理。中國文人的氣質成就了書法的氣質,從這個意義上講,書法的氣質也代表了中國文人的氣質,更是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氣質。講書法,最具特點的兩句話是:結構嚴謹,法度莊嚴。兩個“嚴”字,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和書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華人哲學家熊秉明說:“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這是從哲學的角度來講書法的地位和意義。書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漢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而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發(fā)展,書寫要求更加簡便、快捷,漢字越來越抽象,越來越符號化。而書法把這種生活的具體和符號的抽象統(tǒng)一起來,用真、草、隸、篆各種書體,各種書寫風格,把這種黑白、動靜、虛實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僅體現了“極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哲學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維、情感與生活的統(tǒng)一。從《蘭亭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師臨終寫的“悲欣交集”,無不表現出活生生的靈魂與現實的對話。中國哲學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書法便是這種結晶的表現形式之一。所以說,書法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

(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氣質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也指風度、模樣,是內在穩(wěn)定不變的個性特點。

B.書法的氣質是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結晶,書法的氣質來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

C.中華文字在長期的書寫中經歷了篆、隸,楷、草的階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D.書法的氣質影響了中國文人的氣質,從這一意義上說書法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由“氣質”這一概念說起,從而引發(fā)出后文對“書法的氣質”的分析論述。

B.文章第二段論述了中國歷代文人的心靈累積是書法的氣質的重要來源這一問題。

C.文章第三段所舉《蘭亭序》等例,為書法的書寫風格“極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論據。

D.文章善用引證,大量的經典名言警句,為論證其觀點提供了充實而有力的論據。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法的氣質在色彩、布局、筆墨、線條中展現,每一幅書法作品的氣質都完全不同。

B.書法作品的風格迥異而又內在統(tǒng)一,是因為不同的書寫者對同一規(guī)則拿捏運用的“度”不同。

C.書法特點中的兩個“嚴”字,體現出中國傳統(tǒng)文人和書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D.漢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居多,而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發(fā)展,漢字越來越抽象和符號化。

(1)C

(2)C

(3)A

社會科學類

(1)A項,偷換概念,“內在穩(wěn)定”應為“相對穩(wěn)定”;B項,以偏概全,見第一段“書法的氣質首先來源于法度”,第二段開頭“更重要的是來源于中國歷代文人的心靈累積。”D項,曲解文意,“書法的氣質影響了中國文人的氣質”有誤,原文是“中國文人的氣質成就了書法的氣質。故選C。

(2)C項,《蘭亭序》等例,應為“書法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哲學的精髓:……思維、情感與生活的統(tǒng)一”提供論據。故選C。

(3)A項,無中生有,“每一幅書法作品的氣質都完全不同”在文中缺少依據。故選A。

故解析為:⑴C;⑵C;⑶A

(1)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此類題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能快速找出題目各選項在文章中的對應句子并進行比對,得出正確結論。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論證的分析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結構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

(3)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先要對作品有整體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要善于抓住關鍵語句,理解作品內容,把握觀點。解答本題,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加以比照,確定解析。

6.(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蘇七塊

馮驥才

蘇大夫本名蘇金散,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yī),正骨拿踝,天津衛(wèi)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锃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要是當年入班學戲,保準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他手下動作更是“干凈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么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藥,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來,一準是鞠大躬謝大恩送大匾來了。

人有了能耐,脾氣準格色①。蘇大夫有個格色的規(guī)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這叫嘛規(guī)矩?他就這規(guī)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當面稱他蘇大夫,背后叫他蘇七塊,誰也不知他的大名蘇金散了。

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閑著,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的牙醫(y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夫張四闖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濕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可三輪車夫都是賺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塊銀元?他說先欠著蘇大夫,過后準還,說話時還哎呦哎呦叫疼。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疤K七塊”這綽號就表現得斬釘截鐵了。

牙醫(y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后院,鉆出后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臺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著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呲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涂上藥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藥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藥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藥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guī)矩不能改!”

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兒里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

(選自《俗世奇人》)

①格色:北方方言中指特殊,與眾不同,多含貶義。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情節(jié)曲折,運用伏筆和照應,先寫車夫求醫(yī)無錢,再寫華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寫蘇七塊贈藥退錢,可謂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B.小說使用了具有天津衛(wèi)特色的方言,如“嘛”“賽”,將人物表現得有板有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C.小說采用歐·亨利式的結尾,令讀者在對蘇七塊的性格、人品感到驚疑、怪異之際,又萌生了敬佩之情。

D.小說中有許多細節(jié)描寫,不僅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很好的突出了小說的主題。

(2)沒有細節(jié)描寫,就沒有活生生的、有個性的人物形象。請從文中舉出三個細節(jié)描寫的例子,并簡要分析。

(3)小說主人公蘇七塊是《俗世奇人》中的一個人物,請結合文本分析蘇七塊的“奇”表現在哪些方面。

(1)D

(2)①“手指一觸”“上下翻飛,疾如閃電”等動作上的細節(jié)表現了蘇七塊的醫(yī)術高明。②“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這些神態(tài)上的細節(jié)描寫有力地刻畫出蘇七塊恪守原則的特點。③“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著左拉右推,下頂上壓”一連串的動作細節(jié),表現了蘇七塊內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確緊急的正骨處理,是他高超醫(yī)術的體現,突出了人物形象。

(3)①醫(yī)術奇,不等病人覺得疼,斷骨頭就接上了,速度快,手法精,連洋人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②外形奇,“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頦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锃亮”“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刻畫了一個有個性、精神、干練的人物。③看病規(guī)矩奇,凡來瞧病,不論遠近親疏,必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否則絕不搭理。④為人處世奇,從蘇七塊在給張四治病這個事上可以看出他做人原則性極強,內心深處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欣賞文本的形象;中國現當代小說

(1)D項,“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錯誤,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只能表現人物性格,并未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選項對小說中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分析有誤。A項主要針對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設題,B項這對小說的語言設題,C項針對小說結尾的特色設題,這幾項的分析都與文本一致。

(2)第二段寫蘇七塊為人接骨,“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么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這些描繪動作的細節(jié)突出他藝術的精湛;如第四段寫三輪車夫張四來接骨,“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蘇七塊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有個格色的規(guī)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此處對蘇七塊神態(tài)的細節(jié)描寫就突出他恪守原則的特點;如第六段寫蘇七塊贈送藥物這一細節(jié),突出了蘇七塊善良的本性和鮮明的個性,如為張四接骨時,“挽起袖于,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著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呲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這一細節(jié)表現出蘇七塊藝術的精湛。

(3)文本描寫蘇七塊醫(yī)術“奇”的語段是②--⑧段,根據文本第二段“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似的烏黑锃亮”可以看出蘇七塊“外形奇”;其次,根據文本第一段“天津衛(wèi)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和文本第二段“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么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急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可以看出蘇七塊醫(yī)術奇;第三,根據文本第三段“人有了能耐,脾氣準格色.蘇大夫有個格色的規(guī)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這叫嘛規(guī)矩?他就這規(guī)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由此可以看出,蘇七塊看病的規(guī)矩奇;第四,根據文本第七段“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可以看出,蘇七塊為人處世奇;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文中重要的故事內容可運用簡潔的語言整合文中的信息即可。

故解析為:⑴D;

⑵①“手指一觸”“上下翻飛,疾如閃電”等動作上的細節(jié)表現了蘇七塊的醫(yī)術高明。②“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這些神態(tài)上的細節(jié)描寫有力地刻畫出蘇七塊恪守原則的特點。③“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著左拉右推,下頂上壓”一連串的動作細節(jié),表現了蘇七塊內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確緊急的正骨處理,是他高超醫(yī)術的體現,突出了人物形象。

⑶①醫(yī)術奇,不等病人覺得疼,斷骨頭就接上了,速度快,手法精,連洋人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②外形奇,“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頦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锃亮”“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刻畫了一個有個性、精神、干練的人物。③看病規(guī)矩奇,凡來瞧病,不論遠近親疏,必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否則絕不搭理。④為人處世奇,從蘇七塊在給張四治病這個事上可以看出他做人原則性極強,內心深處又不乏善良的一面。

⑴此題考查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語言、情節(jié)、表現手法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題,應根據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與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

⑵此題考查分析主要表現手法及人物特征的能力。此類題要求考生結合文本中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來分析人物特征。細節(jié)描寫是對細微之處的刻畫,能更深刻地反映人物心理活動、形象特征,具體來說包括動作細節(jié)、語言細節(jié)、肖像(神態(tài))細節(jié)等。

⑶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應結合著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從身份、地位、修養(yǎng)、氣質等總體上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然后根據小說中描寫這個人物的言行舉止的語句以及的議論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此題解析包含性格特點和分析兩個方面。

三、文言文閱讀

7.(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王審琦,字仲寶,其先遼西人,后徙家洛陽。漢乾佑初,隸周祖帳下,性純謹,甚親任之。從平李守貞,以功署廳直左番副將。廣順中,歷東西班行首、內殿直都知、鐵騎指揮使,從世宗征劉崇于河內,力戰(zhàn)有功,遷東西班都虞候,改鐵騎都虞候,轉本軍右第二軍都校。世宗召禁軍諸校宴射苑中,審琦連中的,世宗嘉之,賞赍有加。

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令圖既入城,審琦等遂救黃州,數日,令圖為舒人所逐。審琦選輕騎銜枚夜發(fā),信宿①至城下,大敗舒人,令圖得復還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揮使。世宗圍濠州,審琦率敢死士數千人拔其水砦,奪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為南面巡檢。城將陷,審琦意淮人必遁,設伏待之。少頃,城中兵果鑿南門而潰,伏兵擊之,斬數千級,系五千余人,獻于行在,賜名馬、玉帶、錦彩數百匹。

建隆二年,出為忠正軍節(jié)度。在鎮(zhèn)八年,為政寬簡。所部邑令以罪停其錄事吏②,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請按之。審琦曰:“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聞者嘆服。審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騎射。鎮(zhèn)壽春,歲得租課,量入為出,未嘗有所殊求。素不能飲,嘗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興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祝畢,顧謂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試飲之,勿憚也。”審琦受詔,飲十杯無苦。開寶二年,從征太原,為御營四面都巡檢。三年,太祖嘗召審琦宴射苑中,連中的,賜御馬、黃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審琦暴疾,不能語,帝親臨視,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慟。賜中書令,追封瑯琊郡王,賻贈加等。葬日,又為廢朝。

(節(jié)選自《宋史王審琦傳》,有刪改)

①信宿:連住兩夜。②錄事吏:官職名。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

B.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

C.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

D.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

(2)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乾佑是年號。此紀年法由漢武帝首創(chuàng),后形成制度,歷史上一個皇帝可用多個年號。

B.“河內”的“河”指黃河,“河內”指今河南境內黃河以南的地方。

C.銜枚,古代軍隊在秘密行動時,兵士橫銜“枚”于口中,以禁喧嘩。

D.治所,古代指的是地方政府駐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縣治等。省治相當于省會。

(3)以下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審琦箭術超群。在一次各位禁軍校官聚宴射箭時,他連續(xù)射中靶子,得到了世宗的稱贊和賞賜。

B.王審琦戰(zhàn)功赫赫。他與司超率精騎一晚攻下舒州城;楚州將陷,他準確預估,提前埋伏,又獲大勝。

C.王審琦施政寬厚。他的幕僚請求審查越權縣令,審琦認為自己只是守邊將領,無權干涉地方政務。

D.王審琦深受皇帝器重。審琦重病,皇帝親臨探視;審琦死后,皇帝到家吊唁;審琦下葬日,皇帝沒有上朝。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

②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興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

(1)B

(2)B

(3)C

(4)①然而我管轄的縣令能夠斥責撤掉狡猾的屬官,確實是值得贊揚的,又有什么該處理的呢?

②太祖喝酒到興頭上,仰頭向天祈禱說:“酒,是上天賜給的美好待遇;王審琦,是我的平民朋友。這正是幫我興旺發(fā)達共同享受的時候,為什么對他那么吝嗇不讓他喝酒呢?

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文化常識

(1)本題首先把語句放入文本,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這句話的含義是“周世宗親自征伐淮南,舒州城墻堅固未能攻下,下詔讓郭令圖擔任刺史,命令王審琦從中路帶領騎兵進攻舒州城,一晚上就攻下舒州城,捉住了舒州刺史,獲得甲胄武器幾十萬件”,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章進行分析。此題注意“未下”的主語,“詔”“命”引領的對象,如“未下”意思是“沒有被攻下”,主語應是“舒州”,而“征”的賓語應是“淮南”,故應在“淮南”和“舒州”之間斷開,這就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

(2)B項,“‘河內’指今河南境內黃河以南的地方”錯誤,“河內”指黃河以北。

(3)C項,“審琦認為自己……無權干涉地方政務”錯誤,文章第三段當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請按之”時,審琦曰“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意思是“五代以來,諸侯強橫,縣令官員不能夠行使自己的職權。現在天下太平,我駐守邊疆重鎮(zhèn),然而我管轄的縣令能夠斥責撤掉狡猾的屬官,確實是值得贊揚的,有什么該處理的呢”,他是表示沒必要干涉,而非無權干涉。

(4)第一句中,“部”,管轄;“內宰”,縣令;“黠”,狡猾;“誠”,確實、的確、實在;“可”,值得;“按”,查驗、調查、考察;“何按之有”,賓語前置,又有什么該處理的呢。第二句中,“?!逼矶\;“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都是判斷句;“布衣”,平民、百姓;“方”,正;“靳”,吝嗇。

故解析為:⑴B;⑵B;⑶C;

⑷①然而我管轄的縣令能夠斥責撤掉狡猾的屬官,確實是值得贊揚的,又有什么該處理的呢?②太祖喝酒到興頭上,仰頭向天祈禱說:“酒,是上天賜給的美好待遇;王審琦,是我的平民朋友。這正是幫我興旺發(fā)達共同享受的時候,為什么對他那么吝嗇不讓他喝酒呢?

(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語法結構、邏輯規(guī)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

(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貴在平時的積累,經常翻閱經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請教和查證。也可以分類整理,便于查詢和記憶。

(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將所要翻譯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貫后連,把握大意;其次確定考查重點,命題者在命題時從文段中選擇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歸納點,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點實虛詞等,要通過審題抓住命題意圖,確定考查點;然后連綴詞義成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意譯求“文從字順”(調、補、變);最后認真審讀檢查,書寫規(guī)范清楚。在確定文言句子中的語法現象全部落實到位后,做到書寫規(guī)范清晰。

王審琦,字仲寶,他的祖先是遼西人,后來搬家到了洛陽。后漢乾佑初年,隸屬周祖帳下,性格單純謹慎,周祖十分親近信任他。跟從周祖平定李守貞,因為功勞被任命為廳直左番副將。廣順年間,歷次擔任東西兩班的行首、內殿直都知、鐵騎指揮使等職務,跟從周世宗征討劉崇,奮力作戰(zhàn)立了大功,調動官職做了東西班都虞候,改任鐵騎都虞候,調任本部軍隊右第二軍都校。世宗召集禁軍的各位校官在園苑中聚宴射箭,王審琦連續(xù)射中靶子,世宗稱贊他,大加賞賜。

周世宗親自征伐淮南,舒州城墻堅固未能攻下,下詔讓郭令圖擔任刺史,命令王審琦從中路帶領騎兵進攻舒州城,一晚上就攻下舒州城,捉住了舒州刺史。郭令圖已經進入城中,王審琦等人于是去救援黃州,幾天后,令圖被舒州人驅趕。王審琦選拔輕裝騎兵嘴里含著木棍在夜里出發(fā),中間住了兩夜,就到達舒州城,打敗了舒州人,令圖能夠回到原來的官衙。周世宗贊賞他,授予他都指揮使的官職。周世宗圍困濠州,王審琦率領幾千名敢死戰(zhàn)士攻下了水砦,奪取了月城,濠州于是投降。等到進攻楚州,做了南面巡檢。城池將要陷落的時候,王審琦預料淮人定會逃跑,于是設置埋伏等待他們。不久,城中的士兵果然鑿開南門而潰逃,埋伏的士兵攻擊他們,斬殺了幾千人,俘虜了五千多人,到皇帝臨時駐扎的地方獻功,世宗賞賜他名馬、玉帶河幾百匹錦色綢緞。

建隆二年,出京做了忠正軍節(jié)度使。在任上鎮(zhèn)守八年,施政寬厚簡單。所管理的屬縣中有個縣令因為一個官吏犯法就停了那個小官吏的職務,幕僚上告縣令沒有首先請求上級(就擅自做主),請求處理他。王審琦說:“五代以來,諸侯強橫,縣令官員不能夠行使自己的職權。現在天下太平,我駐守邊疆重鎮(zhèn),然而我管轄的縣令能夠斥責撤掉狡猾的屬官,確實是值得贊揚的,有什么該處理的呢?”聽到這話的人都很佩服。王審琦沉穩(wěn)寬厚有謀略,尤其擅長騎馬射箭。鎮(zhèn)守壽春,每年收取租稅,按照收入的多少來支出,從來沒有過分的要求。一向不能飲酒,曾經陪皇帝飲酒,太祖喝酒到興頭上,仰頭向天祈禱說:“酒,是上天賜給的美好待遇;王審琦,是我的平民(百姓)朋友。這正是幫我興旺發(fā)達共同享受的時候,為什么對他那么吝嗇不讓他喝酒呢?”祈禱完畢,回頭對王審琦說:“上天一定會賜給你酒量,試著喝一杯,不要害怕?!睂忕邮芑实勖睿攘耸膊浑y受。開寶二年,跟著太祖征伐太原,做御營四面都巡檢。三年,太祖曾召王審琦在皇宮花苑里喝酒射箭,王審琦連續(xù)射中靶子,太祖賞賜他御馬、黃金做的馬鞍。七年,王審琦死去,年齡才五十歲。開始,王審琦得了急病,不能說話,太祖親自來看他,等到他死了,又到他家里去,哭得很悲傷。死后,賜給他中書令的官職,追封他做瑯琊郡王,待遇增加一等。埋葬他那一天,又因為他停止上朝一天。

四、詩歌鑒賞

8.(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①

岑參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

莫言圣主長不用,其那②蒼生應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①大歷四年(769),岑參在嘉州刺史任滿后滯留蜀中。由于戎瀘間受亂軍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詩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時離詩人去世僅四五個月的時間。②其那:怎奈。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lián)“三度為郎”“一從出守”兩句自述平生,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歷。這里說“三”是言其為多數,且與下文“五”字不重復。

B.頷聯(lián)承首聯(lián),訴平生感慨,“長不用”指平生不是“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不被重用卻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對仕途的關心。

C.頸聯(lián)“客舍秋風今又起”,點出題目“客舍悲秋”,寫出了詩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涼的情感于蕭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聯(lián)“江上蟬鳴空滿耳”,以景結情,動靜結合,“空滿耳”與杜甫《蜀相》“隔葉黃鵬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地、徒然”之意。

E.本詩為詩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諸公傾訴情懷之作,敘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調慷慨悲涼,讀來不禁令人唏噓長嘆。

(2)本詩流露出的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1)B;D

(2)①抒發(fā)了詩人有濟世之志,卻壯志難酬的悲憤。“三度為郎”“一從出守”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歷,飽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嘆。②體現了詩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卻能關心“蒼生”的憂國憂民的情懷?!伴L不用”指長期未被重用,但詩人的關注點在“蒼生”,百姓未能休養(yǎng)生息,安居樂業(yè),詩人感到不安。③流露出詩人對時光流逝、年老體衰的悲嘆。“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兩句悲嘆時光流逝,也是悲嘆自己年老體衰。④表現了詩人晚年的孤獨寂寞。“心事向誰論”“蟬鳴空滿耳”表現了詩人有滿腹心事,卻無處傾訴的凄涼。

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1)B項“流露出不被重用卻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對仕途的關心”說法錯誤,不是“不敢抱怨”,而是不必要抱怨,詩人的關注點在于“蒼生”,“蒼生未休”,詩人不安。D項“動靜結合”錯誤,應是反襯。故選D。

(2)此題注意根據文中的重點詞語“三度為郎”“一從出守”分析壯志難酬的悲憤;根據“長不用”“蒼生”分析憂國憂民的情懷;根據“便白頭”“歲月如流水”“秋風今又起”分析對時光流逝,年老體衰的悲嘆;根據“心事向誰論”“蟬鳴空滿耳”分析晚年的孤獨寂寞的情感。

故解析為:⑴BD;

⑵①抒發(fā)了詩人有濟世之志,卻壯志難酬的悲憤。“三度為郎”“一從出守”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歷,飽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嘆。②體現了詩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卻能關心“蒼生”的憂國憂民的情懷?!伴L不用”指長期未被重用,但詩人的關注點在“蒼生”,百姓未能休養(yǎng)生息,安居樂業(yè),詩人感到不安。③流露出詩人對時光流逝、年老體衰的悲嘆。“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兩句悲嘆時光流逝,也是悲嘆自己年老體衰。④表現了詩人晚年的孤獨寂寞。“心事向誰論”“蟬鳴空滿耳”表現了詩人有滿腹心事,卻無處傾訴的凄涼。

(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賞析詩歌所表述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帶感彩的關鍵詞語,還應該聯(lián)系的生平遭遇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考慮,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要“知人論世”。

五、情景默寫

9.(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詩經·氓》中“,”兩句所寫的做法與《孔雀東南飛》中“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所寫的婚俗相似。

(2)《赤壁賦》描寫游人任憑一葉扁舟隨意飄蕩,在遼闊江面上自由來去的句子是:“,?!?/p>

(3)《師說》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荒謬心態(tài)的句子是“,?!?/p>

(4)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運用典故痛惜北方淪陷區(qū)的宋朝百姓已經忘卻戰(zhàn)敗的歷史,安于北方統(tǒng)治的兩句是“,。”

(1)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4)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名句;名篇

本題考查學生名句的識記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本題屬于前者。考生應先分析語境,然后再結合具體的語境回顧詩句。如第一句中“所寫的做法與《孔雀東南飛》中‘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所寫的婚俗相似”,第二句中“描寫游人任憑一葉扁舟隨意飄蕩,在遼闊江面上自由來去的句子”,第三句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荒謬心態(tài)的句子”,第四句中“辛棄疾運用典故痛惜北方淪陷區(qū)的宋朝百姓已經忘卻戰(zhàn)敗的歷史,安于北方統(tǒng)治的兩句”,考生可以借助這些提示進行默寫。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卜”“筮”“咎”“葦”“凌”“卑”“諛”“佛貍祠”“鴉”。

故解析為:⑴爾卜爾筮;體無咎言;⑵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⑶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⑷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此題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寫的能力。此類題目要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寫法,不能出現錯別字或漏字、多字。平時長積累,邊讀邊寫。答題時筆畫要清晰,答完后要檢查,避免低級錯誤。

六、語言表述

10.(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內容,其中有五處不得體,請找出并作修改。

獲悉文學院下周舉辦活動,隆重慶賀先生教書50周年,我因俗務纏身,不能光臨,特惠贈鮮花一束,以表敬意。隨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冊,還望先生先睹為快。盛夏快來了,請先生保重身體。

“教書”改為“從教”;“光臨”改為“前往”或“參加”;“惠贈”改為“奉上”“奉送”或“敬贈”;“先睹為快”改為“指正”或“斧正”;“快來了”改為“將至”或“將臨”

語言得體

“教書”屬于口語,同前面的書面色彩較濃的“獲悉”不對口徑,應改為書面語色彩較濃的“從教”或“執(zhí)教”;“光臨”是敬詞,用在表述對對方的尊重,不能用于自己,應改為:“前往”或“參加”;“惠贈”也是敬詞,不能用于己方,應改為表示尊敬的“敬贈”或“奉上”;“先睹為快”只能用在表示自己希望能盡先之意,不能用于對方,可改為使用敬詞“斧正”或“指正”;“快來了”口語色彩較濃,宜改為同全文書面語體一致的“將至”或“將臨”。

故解析為:“教書”改為“從教”;“光臨”改為“前往”或“參加”;“惠贈”改為“奉上”“奉送”或“敬贈”;“先睹為快”改為“指正”或“斧正”;“快來了”改為“將至”或“將臨”

此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得體的能力。得體主要是指使語言體現語境和語體的要求。所謂“語境”包括說話的對象(稱謂、語氣),場合(時間、地點、氛圍),目的(說什么、怎么說)以及說話人自己的身份;所謂“語體”主要指是口語(談話、演講、辯論、廣播稿)還是書面語(政論語體、科技語體、文藝語體、應用語體)。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詞。后者須根據所使用的文體而定,例如應用語體包括啟事、通知、申請(假條通俗易懂、簡潔平實),廣告(形象生動、多用修辭),廣播稿(通俗化、口語化)等。一注意場合,審時度勢;二看清對象,因人而異;三掌握謙敬,注意禮貌。

11.(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生活經歷、時代背景不同,夢想的內容也因人而異。請在所給人物中任選兩位,仿照橫線前的語句續(xù)寫兩句話,與原句構成排比。

《論語》中的孔子《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祝福》中的祥林嫂

《記念劉和珍君》中的劉和珍《哈姆萊特》中的哈姆萊特《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痛恨種族歧視的鐐銬和枷鎖,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自由和正義,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處;

①;

②。

感嘆社會禮崩樂壞秩序混亂,孔子的夢想是克己復禮、大同世界,期盼禮樂盛行、社會和諧;反抗科舉制度及封建禮教,寶玉的夢想是愛情自由、男女平等,追求個性解放的不羈生活。

仿寫句式

題干中明確指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生活經歷、時代背景不同,夢想的內容也因人而異”,故考生仿寫的時候要關注人物的夢想以及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人生經歷。句子仿寫時一定要與例句的修辭手法、句式特點一致,還要注意內容上的關聯(lián)。本題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句式,仿寫的句子句式要與例句一樣。二是注意題干中提供的語境,不能脫離“夢想”這一主題。注意前后句之間要構成排比。同時內容要符合人物的生平和特點,如孔子的克己復禮、大同世界;寶玉反對封建禮教制度。追求男女、愛情自由。

故解析為:感嘆社會禮崩樂壞秩序混亂,孔子的夢想是克己復禮、大同世界,期盼禮樂盛行、社會和諧;反抗科舉制度及封建禮教,寶玉的夢想是愛情自由、男女平等,追求個性解放的不羈生活。

此題考查仿寫句子的能力。句子仿寫時一定要與例句的修辭手法、句式特點一致,還要注意內容上的關聯(lián)。本題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句式,仿寫的句子句式要與例句一樣。二是注意題干中提供的語境,不能脫離“夢想”這一主題。注意前后句之間要構成排比。同時內容要符合人物的生平和特點,如孔子的克己復禮、大同世界;寶玉反對封建禮教制度。追求男女、愛情自由。

七、材料作文

12.(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緊急,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有人答“蒙娜麗莎”,有人答“向日葵”,有人答“吹笛少年”等等。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回答中,著名作家貝爾納以最佳解析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p>

以上材料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自己的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

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目標在縮小中起舞

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標,只是一味地前行,那么到最后他將一無所獲。誠然,我們應該心存目標,但是,如果目標過于高遠,有時也會適得其反。因此,適當地降低目標,有時反而讓我們離成功越近。

有高遠的目標固然好,將其牢記于心,我們就能時刻鞭策自己不斷前進。然而,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目標,萬一達不到制定的高目標,我們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所以,我們應根據自身的能力來制定目標。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想得到一匹又快又好的馬,但他只有一匹劣馬。這匹劣馬與他理想中的馬差太遠了,他嘆息著,把馬放走了。他心想:一定要找到自己中意的馬,絕不能降低標準!可是,他最終沒能找到自己中意的馬。有人牽走了他放掉的劣馬,那人騎著劣馬,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快馬。如果第一個人肯降低標準,騎著那匹劣馬去尋找自己中意的快馬,那么,他或許還能實現心中的愿望。

同樣地,在學習上,很多同學都想取得好成績,并為自己定下“考第一名”的目標。但考第一名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第一名只有一個。有些同學奮發(fā)向上,努力拼搏,最終如愿地考了第一名;而有的同學因智力或學習能力的限制,沒能考取第一名。以考第一名為目標但沒實現的同學往往會沮喪,甚至喪失了積極進取的動力。顯然,他們沒有看到自己的進步,也沒有意識到超越自我便是達到了近期的目標。所以,我們應該適當降低目標,制定切合自身實際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

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她小時候十分瘦弱,每次跑步都是最后一名,為此她特別害怕上體育課。但她的媽媽安慰她說:“沒關系的,孩子,你記住,下一次你的目標就是只追你的前一名同學。”小女孩記住了媽媽的話。再跑步時,小女孩就奮力追趕跑在她前面最近的那一位同學。結果她從倒數第一名,到倒數第二、第三、第四……就這樣,她的跑步成績越來越好,最終達到了中上水平。小女孩的媽媽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小女孩的學習中,并告訴她:“如果每次測試都超過一位同學的話,那你就非常了不起了!”

在媽媽“只追前一名”理念的引導下,這個女孩于2001年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并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成為當年哈佛教育學院錄取的唯一一位中國應屆本科畢業(yè)生。這個優(yōu)秀的女孩就是朱成。

“只追前一名”,就像我們常說的“夠一夠,摘桃子”道理一樣。目標太過高遠,無法實現,容易讓人失去動力。好高騖遠,會使人力不從心,甚至半途而廢。明確而又可行的目標,真實而又適度的期望,才能讓人腳踏實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生活中,我們更應學會降低目標。每個人都夢想過上舒適、愜意、安定的生活。但十全十美的事物并不存在,想要追尋世外桃源那樣安逸的生活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我們應適當地降低目標,追求切合實際的生活。

人生如登山,只要往上走,即使只是一小步,也會有新高度。目標也是如此,完成了一個小目標,也就向大目標邁進了一步。適當降低目標更容易讓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讓目標在縮小中跳一支酣暢淋漓的舞蹈吧!

材料作文

本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學生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提煉觀點的原則有兩個,一是要做到準確,并力求新穎,離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觀點;二是力爭所選觀點要有話可說、有例可證、有理可議。本題材料講述了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緊急,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人們解析各部相同,每個人都選擇搶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幅畫,最后著名作家貝爾納以最佳解析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使“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為什么搶離出口最近那副畫是最佳解析,因為搶離出口最近那副畫最可能成功,成功之后還有可能再搶救下一幅畫。也就是說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可能實現的那個。再說能收進羅浮宮的每一幅畫都是有價值的,“離出口最近的那副畫”,既有價值,救它又最可能實現,自然是最佳目標。有價值而最可能實現的目標遠勝于最有價值卻不能實現的目標。所以作文時,可以從肯定貝爾納家解析角度進行立意:①不要好高騖遠;②理性確立奮斗目標;③目標要切合實際;④“價值”與“實現”最佳組合;⑤最可能實現的目標是最佳目標;⑥成功與目標;等等。也可以從否定貝爾納解析角度立意,如:①追求最有價值的目標雖敗猶榮;②不以成敗論英雄;③成功的意義不在于結果,而在于奮斗過程;④人生不能沒有追求;等等。

此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作文。一方面要求學生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材料中的側重點一定要抓準。材料作文的開頭,最好能夠聯(lián)系材料,可以保證自己的觀點的確源于材料,不會脫離材料,且能夠明確地體現從材料中提煉自己的中心論點的過程。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黑龍江省大慶市實驗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開學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

1.(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薜荔”是古詩文中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感,懷才不遇,身處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詩人柳宗元被貶柳州時寫道“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晚唐詩人沈彬亦有詩云“薜荔惹煙籠蟋蟀,芰荷翻雨潑鴛鴦”,詩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在寂寞中生長,延伸著碧綠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綠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離騷》中就有“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的詩句,借薜荔這種芳草來表述清高芳潔之意,夏天來了,薜荔更顯出一片生機,藤條

,堅韌地攀緣吸附于墻壁,構成一扇天然的綠壁,任憑風雨雷電轟擊,也不能撕扯分離它們。()。待到掛果時,薜荔藤葉叢里掛滿了青果,煞是可愛,初唐宋之問“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描寫了蔓生濃綠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與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司空見慣隨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悅目

B.層出不窮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馳神往

C.司空見慣隨波逐流扶搖直上心馳神住

D.層出不窮同流合污扶搖直上爽心悅目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順,他們懷才不遇,身處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懷才不遇,或身處逆境,常借薛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順或懷才不遇,他們常常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懷才不遇,或仕途不順,他們身處逆境之時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3)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若是晴朗的夏日,遠遠去仿佛一片彩霞,陽光為它涂上--層金色

B.若是天氣晴朗,陽光為它涂上一層金色,遠遠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遠遠望去,陽光為它涂上一層金色,簡直是一片彩霞

D.遠遠望去,簡直是一片彩霞,陽光為它涂上一層金色

2.(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下列詞語中注音、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料峭腦髓(suí)一尊還酹殘羹冷炙

B.蟊(máo)賊珠璣揾英雄淚(wèn)罪愆(qiān)

C.自詡(xǔ)孱(càn)頭額手稱慶拾人牙惠

D.凝噎(yè)湯鑊(huò)錙銖必較胼手砥足

3.(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下列語句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④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⑤何以汝為見

⑥皆為陛下所成就

⑦拜送書于廷

⑧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⑩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A.①⑤/②/③⑥⑨/④⑦/⑧⑩

B.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⑨/⑩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⑨⑩

D.①⑤⑧/②/③⑨/④⑥⑦/⑩

4.(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題文)下列各句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

B.前人有所謂“六書”說,即認為漢字的構成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方法。

C.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后室。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

D.對聯(lián)講究平仄,平仄相異,能夠達到聲調的和諧。對聯(lián)無論長短,上聯(lián)最后一個字必須是平聲,下聯(lián)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

二、現代文閱讀

5.(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書法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氣質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是相對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也指風度、模樣。借用到書法上來,

講的也是其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書法的氣質便是在色彩、布局、筆墨、線條中展現。那么,除了表現之外,書法的氣質來源于哪里呢?一個人的氣質是一個人內在涵養(yǎng)和修養(yǎng)的外在體現,是內心平衡及文化修養(yǎng)的結合,是持之以恒的結果。同樣,書法的氣質也是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結晶。書法的氣質首先來源于法度,書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字由篆而隸,進而有楷、草,在書寫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從單字結構到章法布局,再到筆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為規(guī)則,不同的書寫者如何拿捏運用這些規(guī)則,便是“度”。面對同一規(guī)則,每個人運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風格迥異而又內在統(tǒng)一的書法作品。

書法的氣質,更重要的是來源于中國歷代文人的心靈累積。這種累積,不僅是總和,更多的是特質。文人,是筆墨里生出來的魂靈,這樣的魂靈,源于筆墨,而又付于筆墨。書法是他們的心跡,如果說“跡”是書寫,由心而生的跡則是書法。書法最講心跡。“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講的便是這個道理。中國文人的氣質成就了書法的氣質,從這個意義上講,書法的氣質也代表了中國文人的氣質,更是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氣質。講書法,最具特點的兩句話是:結構嚴謹,法度莊嚴。兩個“嚴”字,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和書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華人哲學家熊秉明說:“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边@是從哲學的角度來講書法的地位和意義。書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漢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而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發(fā)展,書寫要求更加簡便、快捷,漢字越來越抽象,越來越符號化。而書法把這種生活的具體和符號的抽象統(tǒng)一起來,用真、草、隸、篆各種書體,各種書寫風格,把這種黑白、動靜、虛實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僅體現了“極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哲學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維、情感與生活的統(tǒng)一。從《蘭亭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師臨終寫的“悲欣交集”,無不表現出活生生的靈魂與現實的對話。中國哲學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書法便是這種結晶的表現形式之一。所以說,書法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

(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氣質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也指風度、模樣,是內在穩(wěn)定不變的個性特點。

B.書法的氣質是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結晶,書法的氣質來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

C.中華文字在長期的書寫中經歷了篆、隸,楷、草的階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D.書法的氣質影響了中國文人的氣質,從這一意義上說書法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由“氣質”這一概念說起,從而引發(fā)出后文對“書法的氣質”的分析論述。

B.文章第二段論述了中國歷代文人的心靈累積是書法的氣質的重要來源這一問題。

C.文章第三段所舉《蘭亭序》等例,為書法的書寫風格“極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論據。

D.文章善用引證,大量的經典名言警句,為論證其觀點提供了充實而有力的論據。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法的氣質在色彩、布局、筆墨、線條中展現,每一幅書法作品的氣質都完全不同。

B.書法作品的風格迥異而又內在統(tǒng)一,是因為不同的書寫者對同一規(guī)則拿捏運用的“度”不同。

C.書法特點中的兩個“嚴”字,體現出中國傳統(tǒng)文人和書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D.漢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居多,而隨著時代變遷、社會發(fā)展,漢字越來越抽象和符號化。

6.(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蘇七塊

馮驥才

蘇大夫本名蘇金散,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yī),正骨拿踝,天津衛(wèi)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锃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要是當年入班學戲,保準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他手下動作更是“干凈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么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藥,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來,一準是鞠大躬謝大恩送大匾來了。

人有了能耐,脾氣準格色①。蘇大夫有個格色的規(guī)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臺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這叫嘛規(guī)矩?他就這規(guī)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當面稱他蘇大夫,背后叫他蘇七塊,誰也不知他的大名蘇金散了。

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閑著,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的牙醫(y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夫張四闖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濕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扇嗆嚪蚨际琴嵰惶斐砸惶欤哪玫贸銎邏K銀元?他說先欠著蘇大夫,過后準還,說話時還哎呦哎呦叫疼。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蘇七塊”這綽號就表現得斬釘截鐵了。

牙醫(y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后院,鉆出后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臺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著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呲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碑斚卤阃可纤幐啵瑠A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藥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藥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藥我送了?!北慊氐脚谱琅浴?/p>

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guī)矩不能改!”

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兒里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

(選自《俗世奇人》)

①格色:北方方言中指特殊,與眾不同,多含貶義。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情節(jié)曲折,運用伏筆和照應,先寫車夫求醫(yī)無錢,再寫華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寫蘇七塊贈藥退錢,可謂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B.小說使用了具有天津衛(wèi)特色的方言,如“嘛”“賽”,將人物表現得有板有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C.小說采用歐·亨利式的結尾,令讀者在對蘇七塊的性格、人品感到驚疑、怪異之際,又萌生了敬佩之情。

D.小說中有許多細節(jié)描寫,不僅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很好的突出了小說的主題。

(2)沒有細節(jié)描寫,就沒有活生生的、有個性的人物形象。請從文中舉出三個細節(jié)描寫的例子,并簡要分析。

(3)小說主人公蘇七塊是《俗世奇人》中的一個人物,請結合文本分析蘇七塊的“奇”表現在哪些方面。

三、文言文閱讀

7.(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王審琦,字仲寶,其先遼西人,后徙家洛陽。漢乾佑初,隸周祖帳下,性純謹,甚親任之。從平李守貞,以功署廳直左番副將。廣順中,歷東西班行首、內殿直都知、鐵騎指揮使,從世宗征劉崇于河內,力戰(zhàn)有功,遷東西班都虞候,改鐵騎都虞候,轉本軍右第二軍都校。世宗召禁軍諸校宴射苑中,審琦連中的,世宗嘉之,賞赍有加。

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令圖既入城,審琦等遂救黃州,數日,令圖為舒人所逐。審琦選輕騎銜枚夜發(fā),信宿①至城下,大敗舒人,令圖得復還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揮使。世宗圍濠州,審琦率敢死士數千人拔其水砦,奪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為南面巡檢。城將陷,審琦意淮人必遁,設伏待之。少頃,城中兵果鑿南門而潰,伏兵擊之,斬數千級,系五千余人,獻于行在,賜名馬、玉帶、錦彩數百匹。

建隆二年,出為忠正軍節(jié)度。在鎮(zhèn)八年,為政寬簡。所部邑令以罪停其錄事吏②,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請按之。審琦曰:“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聞者嘆服。審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騎射。鎮(zhèn)壽春,歲得租課,量入為出,未嘗有所殊求。素不能飲,嘗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興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祝畢,顧謂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試飲之,勿憚也?!睂忕茉t,飲十杯無苦。開寶二年,從征太原,為御營四面都巡檢。三年,太祖嘗召審琦宴射苑中,連中的,賜御馬、黃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審琦暴疾,不能語,帝親臨視,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慟。賜中書令,追封瑯琊郡王,賻贈加等。葬日,又為廢朝。

(節(jié)選自《宋史王審琦傳》,有刪改)

①信宿:連住兩夜。②錄事吏:官職名。

(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

B.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

C.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

D.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中路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

(2)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乾佑是年號。此紀年法由漢武帝首創(chuàng),后形成制度,歷史上一個皇帝可用多個年號。

B.“河內”的“河”指黃河,“河內”指今河南境內黃河以南的地方。

C.銜枚,古代軍隊在秘密行動時,兵士橫銜“枚”于口中,以禁喧嘩。

D.治所,古代指的是地方政府駐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縣治等。省治相當于省會。

(3)以下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審琦箭術超群。在一次各位禁軍校官聚宴射箭時,他連續(xù)射中靶子,得到了世宗的稱贊和賞賜。

B.王審琦戰(zhàn)功赫赫。他與司超率精騎一晚攻下舒州城;楚州將陷,他準確預估,提前埋伏,又獲大勝。

C.王審琦施政寬厚。他的幕僚請求審查越權縣令,審琦認為自己只是守邊將領,無權干涉地方政務。

D.王審琦深受皇帝器重。審琦重病,皇帝親臨探視;審琦死后,皇帝到家吊唁;審琦下葬日,皇帝沒有上朝。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

②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興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

四、詩歌鑒賞

8.(2018高二上·大慶開學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