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3版_第1頁
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3版_第2頁
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3版_第3頁
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3版_第4頁
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3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3版

帶狀皰疹(herpeszoster)是由長期潛伏在脊髓后根神

經節(jié)或顱神經節(jié)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經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帶狀皰

疹是皮膚科常見病,除皮膚損害外,常伴有神經病理性疼痛,

多見于年齡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等人群,嚴重影響患

者生活質量。針對國內帶狀皰疹臨床診療中存在診療不夠規(guī)

范等問題,中國醫(yī)師協會皮膚科醫(yī)師分會組織專家,在2018

年制定了《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近年來,帶狀皰疹的

流行病學和臨床治療及預防領域的循證醫(yī)學證據不斷增多,

在治療藥物的選擇、特殊人群及特殊類型帶狀皰疹的處理、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等并發(fā)

癥的處置等方面尚存在爭議,對疫苗預防接種的認識也有待

提升。為此,我們在2018版共識基礎上,對近年國內外發(fā)表

的重要文獻進行評價并綜合分析,經專家組反復討論、修改,

最終形成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2版),希望能更

好地指導帶狀皰疹的臨床規(guī)范化診治。

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一)病原體特點及致病機制

VZV屬于人類皰疹病毒a科,命名為人類皰疹病毒3型。

它是一種DNA病毒,基因組包含71個開放讀碼框,編碼多

種蛋白質,目前研究較多的為糖蛋白gE,也是制備疫苗的主

要候選抗原。VZV可經飛沫和(或)接觸傳播,原發(fā)感染主

要引起水痘。VZV可沿感覺神經軸突逆行,或經感染的T細

胞與神經元細胞融合,轉移到脊髓后根神經節(jié)或顱神經節(jié)內

并潛伏,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VZV特異性細胞免疫下降,

潛伏的病毒被再激活,大量復制,通過感覺神經軸突轉移到

皮膚,在相應皮節(jié)引起帶狀皰疹。

(二)帶狀皰疹相關性疼痛的機制

急性期疼痛屬于傷害感受性疼痛,部分伴有神經病理性

疼痛。其機制與病毒感染引發(fā)的神經組織炎癥水腫及神經纖

維損傷有關。PHN屬于典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其確切的發(fā)

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主要有外周機制和中樞機制。外周機

制:受損的傷害性感受器異常放電導致外周敏化。中樞機制:

①脊髓背角神經元的敏感性增高;②脊髓抑制性神經元的功

能下降;③脊髓背角AB纖維脫髓鞘,與鄰近C纖維形成新

的突觸;④脊髓背角傷害性神經通路代償性形成,使中樞對

疼痛的反應閾值大大降低。此外,神經損傷使受累神經內的

離子通道(如鈉、鉀、鈣通道)功能異常,也可導致神經病

理性疼痛。

二、流行病學與危險因素

據報道,全球普通人群帶狀皰疹的發(fā)病率為(3?5)/I

000人年,亞太地區(qū)為(3~10)/I000人年,并逐年遞增

——2——

2.5%~5.0%o全球帶狀皰疹的住院率為(2~25)/10萬人

年,死亡率為(0.017?0.465)/10萬人年,復發(fā)率1%~

10%o

VZV再活化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創(chuàng)傷、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腎病、發(fā)熱、高血壓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惡性腫瘤等

導致的免疫抑制等。50歲后隨年齡增長,VZV特異性細胞免

疫功能逐漸降低,帶狀皰疹的發(fā)病率、住院率和病死率均逐

漸升高。據2021年發(fā)表的系統(tǒng)性文獻綜述,全球250歲普

通人群帶狀皰疹發(fā)病率為(5.23?10.9)/I000人年,女

性(6.05~12.8)/I000人年略高于男性(4.30~8.5)

/I000人年。我國帶狀皰疹發(fā)病率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基本一

致,250歲人群帶狀皰疹發(fā)病率為(2.9~5.8)/I000人

年,且女性終身患病率(3.94%~7.9%)也略高于男性(2.86%

~7.6%)o血液腫瘤患者帶狀皰疹發(fā)病率高達31/1000人

年,HIV感染者也高達(29.4~51.5)/I000人年。此外,

使用Janus激酶(Januskinase,JAK)抑制劑者帶狀皰疹發(fā)

病率高達21.1/1000人年,表明接受JAK抑制劑治療可增

加患帶狀皰疹的風險。

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是否增加了發(fā)生帶狀皰疹

的風險目前尚無明確證據。最新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感

染患者若發(fā)生帶狀皰疹,常發(fā)生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發(fā)病后

1~2周內,大多數病例具有典型的帶狀皰疹表現;非典型

表現如多皮節(jié)受累和壞死等,在淋巴細胞減少的新型冠狀病

毒感染患者中尤為明顯。

三、臨床表現

(一)典型臨床表現

1.前驅癥狀:

可有輕度乏力、低熱、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患處皮膚

自覺灼熱感或神經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敏感,也可無前驅

癥狀。

2.皮損特點:

典型皮損表現為沿皮節(jié)單側分布的成簇性水皰伴疼痛,

研究顯示好發(fā)部位為肋間神經(53%)、頸神經(20%)、三

叉神經(15%)及腰能部神經(11%)相應的皮節(jié)。患處先出

現潮紅斑,很快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丘疹,成簇狀分布而不

融合,繼而變?yōu)樗?,皰壁緊張發(fā)亮,皰液澄清,外周繞以

紅暈。嚴重病例可出現大皰、血皰、壞疽等表現。皮損沿某

一周圍神經區(qū)域呈帶狀排列,多發(fā)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

超過正中線。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為3~4周。水皰

干涸、結痂脫落后留有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

3.自覺癥狀:

疼痛為帶狀皰疹的主要癥狀,又稱為皰疹相關性疼痛

(zoster-associatedpain,ZAP),包括①前驅痛:指帶狀

一4一

皰疹皮疹出現前的疼痛;②急性期ZAP:出現皮疹后30d內

的疼痛;③亞急性期ZAP:出現皮疹后30~90d的疼痛;

④慢性期ZAP即PHN:出現皮疹后持續(xù)超過90d的疼痛。

ZAP可以表現為3種形式:①持續(xù)性單一疼痛,表現為燒灼

痛或深在性痛;②放射性、撕裂性疼痛;③促發(fā)性疼痛,表

現為異常性疼痛(即輕觸引起疼痛)和痛覺敏感(輕度刺激

導致劇烈性疼痛)。老年、體弱患者疼痛較為劇烈。除疼痛

外,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瘙癢,程度一般較輕。重度瘙癢會因

患者不斷搔抓繼發(fā)皮膚苔葬樣變;部分嚴重、頑固性瘙癢會

持續(xù)3年以上,長期頑固的瘙癢還會引發(fā)患者失眠、抑郁、

焦慮等癥狀。

(二)特殊臨床類型

1.眼帶狀皰疹:

多見于老年人,表現為單側眼瞼腫脹,也可表現為雙側;

結膜充血,疼痛常較為劇烈,常伴同側頭部疼痛,可累及角

膜形成潰瘍性角膜炎。

2.耳帶狀皰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經及聽神經所致,表現為外耳道皰疹及

外耳道疼痛。膝狀神經節(jié)受累同時侵犯面神經和聽神經時,

可出現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征,稱為Ramsay-Hunt

綜合征。

3.頓挫型帶狀皰疹:

僅出現紅斑、丘疹而不發(fā)生水皰。

4.無疹型帶狀皰疹:

僅有皮區(qū)疼痛而無皮疹。

5.復發(fā)型帶狀皰疹:

指非首次發(fā)生的帶狀皰疹,其在免疫正常人群中較為罕

見,在免疫受抑者中復發(fā)率更高。與首次發(fā)病相比,復發(fā)型

帶狀皰疹的發(fā)病部位不確定,臨床表現及疼痛程度可輕可重。

6.中樞神經系統(tǒng)帶狀皰疹:

侵犯大腦實質和腦膜時,發(fā)生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

7.內臟帶狀皰疹:

侵犯內臟神經纖維時,引起急性胃腸炎、膀胱炎,表現

為腹部絞痛、排尿困難、尿潴留等。

8.泛發(fā)型帶狀皰疹:

指同時累及2個及以上神經節(jié),對側或同側多個皮節(jié)產

生皮損。

9.播散型帶狀皰疹:

惡性腫瘤或免疫功能極度低下者,病毒經血液播散,導

致除受累皮節(jié)外全身皮膚出現廣泛性水痘樣疹,常伴高熱等

全身中毒癥狀,還可出現VZV視網膜炎、急性視網膜壞死及

慢性進展性腦炎等并發(fā)癥。約10%的播散型帶狀皰疹病例可

合并內臟受累,病死率高達55%。

(三)并發(fā)癥

■—6?—

1.PHN:

為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目前國際上對其定義尚未

達成共識。根據較為公認的德國S2k指南,PHN是指出現皮

疹后持續(xù)超過90d的疼痛。帶狀皰疹患者PHN發(fā)生率為5%

30%,多見于高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疼痛部位通常比

皰疹區(qū)域有所擴大,常見于單側肋間神經、三叉神經(主要

是眼支)或頸神經。疼痛性質多樣,可為燒灼樣、電擊樣、

刀割樣、針刺樣或撕裂樣。一種疼痛為主,或多種疼痛并存,

常干擾患者的睡眠、情緒,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嚴重時可

導致精神障礙和抑郁。30%?50%的患者疼痛持續(xù)超過1年,

部分病程可達10年或更長。

2.其他并發(fā)癥:

眼帶狀皰疹可并發(fā)角膜穿孔、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玻璃

體炎、壞死性視網膜炎以及阻塞性視網膜血管炎,最終出現

視網膜脫離,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耳帶狀皰疹可并發(fā)味

覺改變、聽力異常和眩暈。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包括無菌性腦膜

炎、腦白質病、周圍運動神經病、吉蘭-巴雷綜合征等。重度

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易發(fā)生播散型帶狀皰疹和內臟損害,后者

可表現為肺炎、肝炎或腦炎。

四、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根據帶狀皰疹的典型臨床表現即可診斷。對于不典型病

例,必要時可采用PCR檢測皰液中VZVDNA及酶聯免疫吸附

試驗測定血清中VZV特異性抗體等方法輔助診斷。德國S2k

指南十分肯定PCR法在帶狀皰疹診斷中的特異性和準確度,

但國內尚缺乏標準化的診斷試劑,因此其應用較為局限。當

懷疑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累時,檢測腦脊液中VZVDNA具有重

要的診斷價值。若錯過早期檢測VZVDNA的時間點,檢測VZV

抗體或具有診斷意義。鑒于皰底細胞刮片中VZV抗原檢測的

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低,目前已不推薦使用。

對于伴發(fā)嚴重神經痛或發(fā)生在特殊部位(如眼、耳等部

位)的帶狀皰疹,建議同時請相關??漆t(yī)師會診。對于分布

廣泛甚至播散性、出血性或壞疽性等嚴重皮損、病程較長且

皮損愈合較慢、反復發(fā)作的患者等,需進行免疫功能評價、

抗HIV抗體或腫瘤等相關篩查,以明確可能合并的基礎疾病。

(二)鑒別診斷

前驅期無皮損僅有疼痛時診斷較困難,應告知患者有發(fā)

生帶狀皰疹可能,密切觀察,并通過疼痛性質(燒灼痛、放

射性及撕裂性痛等)及與咳嗽、進食、排尿等無關的特點以

排除相關部位的其他疾病。發(fā)生在頭面部的帶狀皰疹需要鑒

別如偏頭痛、青光眼、中風等疾??;發(fā)生在胸部的帶狀皰疹

容易誤診為心絞痛、肋間神經痛、胸膜炎等;發(fā)生在腹部的

帶狀皰疹容易誤診為膽結石、膽囊炎、闌尾炎、胃穿孔等。

-8-

鑒別有困難者可進行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如B超、CT、核磁

共振成像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皮損不典型時需與其他

皮膚病鑒別,如帶狀單純皰疹雖與帶狀皰疹類似,但皮損會

在同一部位反復發(fā)作,疼痛不明顯。其他需要鑒別的疾病包

括接觸性皮炎、丹毒、蟲咬皮炎、膿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

等。

五、治療

帶狀皰疹的治療目標包括促進皮損消退,緩解疼痛,改

善患者生活質量。及時進行針對性抗病毒治療有助于皮損及

時愈合,且可能縮短ZAP持續(xù)時間。

(一)系統(tǒng)藥物治療

1.抗病毒藥物:

是臨床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藥物,能有效縮短病程,加

速皮疹愈合,減少新發(fā)皮疹,阻斷病毒播散。應在發(fā)疹后72

h內開始使用,以迅速達到并維持有效血藥濃度,獲得最佳

治療效果。對于伴中重度疼痛或嚴重皮疹、有新水皰出現、

泛發(fā)性皮疹及合并帶狀皰疹眼炎、耳炎等特殊類型帶狀皰疹

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即使皮疹出現已超過72h,

仍應進行系統(tǒng)抗病毒治療。目前批準使用的系統(tǒng)抗病毒藥物

包括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澳夫定和麟甲酸鈉。

這些藥物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應見表10

表1治療帶狀皰疹的抗病毒藥物

藥用不

物法及用良反應

阿口①

昔洛韋服:神經系

800統(tǒng):頭

mg/次暈、頭

每日5痛;②

次,療消化系

程7~統(tǒng):惡

10d;心、嘔

靜脈滴吐、腹

注)5瀉、食

~10欲減

mg/kg退;③

每8h血液系

1次,統(tǒng):白

療程7細胞減

~10d少;④

泌尿系

統(tǒng):蛋

白尿、

10—

尿素氮

升高;

⑤其

他:關

節(jié)痛、

皮膚瘙

癢等

伐口①

昔洛韋服:1消化系

000統(tǒng):輕

mg/次度胃腸

每日3道癥

次,療狀;②

程7~神經系

10d統(tǒng):頭

痛、頭

暈;③

血液系

統(tǒng):貧

血、白

細胞減

少、血

栓性血

小板減

少性紫

瘢;④

泌尿系

統(tǒng):腎

功能損

害;⑤

心血管

系統(tǒng):

心律失

常、心

動過

速、血

管擴

張;⑥

其他:

皮膚瘙

癢、關

節(jié)痛、

肌痛、

12—

畏光、

眼痛等

泛口①

昔洛韋服:神經系

250~統(tǒng):頭

500暈、失

mg/次眠、嗜

每日3睡、感

次,療覺異常

程7~等;②

10d消化系

統(tǒng):腹

瀉、腹

痛、消

化不

良、厭

食、嘔

吐、便

秘等;

③全身

反應:

發(fā)熱、

寒戰(zhàn);

④其

他:皮

疹、皮

膚瘙

癢、鼻

竇炎、

咽炎等

謨口①

吠定服:泌尿系

125統(tǒng):蛋

mg/d白尿、

每日1糖尿、

次,療肌酎升

程7~高;②

10d血液系

統(tǒng):粒

細胞減

少(罕

見)、

血小板

減少

一14一

(罕

見);

③消化

系統(tǒng):

惡心、

嘔吐、

食欲不

振、轉

氨酶升

高(罕

見)等

瞬靜①

甲酸鈉脈滴泌尿系

注:每統(tǒng):腎

次40功能損

mg/kg害;②

每8h神經系

1次統(tǒng):頭

痛、震

顫;③

血液系

統(tǒng):貧

血、粒

細胞減

少;④

消化系

統(tǒng):惡

心、嘔

吐、食

欲減

退、腹

痛、肝

功能異

常;⑤

全身反

應:發(fā)

熱,血

鈣、血

鉀、血

鎂降低

注:a阿昔洛韋靜脈滴注前需稀釋,滴速不宜過快,給

藥期間患者應充足飲水,防止阿昔洛韋在腎小管內沉淀,

損害腎功能

—161

(1)阿昔洛韋:在感染細胞內經病毒胸昔激酶磷酸化,

生成阿昔洛韋三磷酸,后者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終止病

毒DNA鏈的延伸。口服阿昔洛韋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颊撸?/p>

靜脈注射主要用于有并發(fā)癥風險或病情較復雜的患者,包括:

頭頸部帶狀皰疹,高齡,有出血性、壞死性病變,多皮節(jié)受

累,免疫功能缺陷,伴有內臟或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累等。對本

藥過敏者禁用,腎功能不全及高齡患者需慎用,必要時減量

或延長給藥時間,孕婦用藥需權衡利弊。

(2)伐昔洛韋:為阿昔洛韋的前體藥物,口服吸收快,

在胃腸道和肝臟內迅速轉化為阿昔洛韋,其生物利用度是阿

昔洛韋的3?5倍。本藥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免疫

缺陷者輕癥病例也可應用。歐洲指南公認的伐昔洛韋治療劑

量為1000mg每日3次,療程1周。對本藥和阿昔洛韋過

敏者、2歲以下兒童禁用;腎功能不全者、妊娠〈20周的孕

婦和哺乳期婦女慎用。

(3)泛昔洛韋:為噴昔洛韋的前體藥物,口服后迅速轉

化為噴昔洛韋,在細胞內維持較長的半衰期。其作用機制同

阿昔洛韋,而生物利用度高于阿昔洛韋,因此給藥頻率和劑

量可低于阿昔洛韋。有研究顯示,泛昔洛韋在早期緩解疼痛

方面的療效優(yōu)于阿昔洛韋或伐昔洛韋,但也有研究并未顯示

顯著差異,因此未來仍需大規(guī)模高質量臨床研究以明確。本

品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對本品及噴昔洛韋過敏者和

哺乳期患者禁用,孕婦、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4)澳夫定:該藥可經一系列磷酸化轉化為溟唉喔三磷

酸鹽,后者可以抑制病毒復制。該過程只在被病毒感染的細

胞中進行,因此澳夫定的抗病毒作用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澳

夫定抗病毒作用較前述3種藥物強,且能明顯降低PHN的發(fā)

生率。本品主要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急性帶狀皰疹患者

的早期治療。對本品過敏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孕婦及哺

乳期婦女禁用;肝病活動期慎用。該藥安全性較好,腎功能

不全時無需調整劑量,特別適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注意的是,

本藥禁與氟尿喀咤類藥物同服,因二者相互作用可導致嚴重

的骨髓抑制。

(5)瞬甲酸鈉:通過非競爭性方式阻斷病毒DNA聚合酶

的磷酸鹽結合部位,防止病毒DNA鏈的延伸。根據我國專家

共識和歐洲皮膚科協會指南,靜脈滴注麻甲酸鈉僅被推薦用

于對阿昔洛韋耐藥的免疫功能損害患者,當有肝腎功能不全

時應適當調整劑量。

2.鎮(zhèn)痛治療:

疼痛常貫穿帶狀皰疹疾病的全過程,建議對不同程度的

疼痛選用不同的鎮(zhèn)痛藥物。輕中度疼痛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

非畜體類抗炎藥或曲馬多;中重度疼痛可使用治療神經病理

性疼痛的藥物,如鈣離子通道調節(jié)劑加巴噴丁、普瑞巴林,

—181

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具體用法見表2,或選擇阿片

類藥物,如嗎啡或羥考酮等。帶狀皰疹期間重度急性疼痛是

發(fā)生PHN的危險因素,聯合鈣離子通道調節(jié)劑不僅能有效緩

解疼痛,而且能減少PHN的發(fā)生。研究顯示,早期使用普瑞

巴林可顯著降低ZAP評分,尤其在皰疹發(fā)生7d內使用能顯

著降低PHN發(fā)生率。老年帶狀皰疹患者的疼痛更常見且多為

重度,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導致焦慮、睡眠障礙、無法正常

工作或生活。研究顯示,普瑞巴林聯合羥考酮不僅能進一步

降低PHN發(fā)生率,還可改善患者日?;顒优c睡眠,提高生活

質量。對于嚴重疼痛以及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嘗試神經

阻滯、脈沖射頻治療、神經電刺激等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神經營

養(yǎng)類藥物甲鉆胺有助于緩解神經炎癥與神經痛。

表2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一線治療藥物

藥藥用注

物名稱物特點法/用意事項

普第口腎

瑞巴林2代鈣服:起功能不

離子通始劑量全患者

道調節(jié)為150應減

劑,呈mg/d,量。主

線性藥可在1要不良

代動力周內增反應為

學特加至頭暈、

征,療300嗜睡

效無封mg/d,

頂效應最大劑

量600

mg/d

加第口主

巴噴丁1代鈣服:起要不良

離子通始劑量反應為

道調節(jié)為300頭暈、

劑,呈mg/d,嗜睡

非線性逐漸增

藥代動加至最

力學特適劑

征,療量,常

效存在用有效

封頂效劑量為

應900~

1800

mg/d

——20——

阿阻口應

米替林斷多種服:起注意心

離子通始劑量臟毒

道,抑為性;青

制5羥12.5?光眼、

色胺和25尿潴

去甲腎mg/d,留、自

上腺素最大劑殺傾向

的再攝量為等高風

取150險患者

mg/d慎用

5%阻疼使

利多卡斷電壓痛區(qū)域用部位

因貼劑門控鈉1?3皮膚反

離子通貼,1應,如

道,減貼最多瘙癢、

少損傷不超過紅斑和

后初級12h皮炎

傳入神

經的異

位沖

動,從

而減少

痛覺

3.糖皮質激素療法:

目前關于是否系統(tǒng)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帶狀皰疹及PHN

仍存在爭議。既往觀點認為在帶狀皰疹急性發(fā)作3d內系統(tǒng)

應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炎癥過程,縮短急性疼痛的持續(xù)時

間和皮損愈合時間,但目前最新的歐洲及德國指南均未推薦

系統(tǒng)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系統(tǒng)應用糖皮質激素應僅限于治療Ramsay-Hunt綜合征

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如腦炎或Bell麻痹。年齡大于50

歲、出現大面積皮疹及重度疼痛、累及頭頸部的帶狀皰疹、

皰疹性腦膜炎及內臟播散性帶狀皰疹患者在發(fā)病早期(出現

皮損1周內)可系統(tǒng)使用糖皮質激素。推薦潑尼松初始量30

~40mg/d口服,逐漸減量,療程1?2周。高血壓、糖尿

病、消化性潰瘍及骨質疏松患者謹慎使用。禁用于免疫抑制

或有禁忌證的患者。

4.特殊人群的治療:

(1)腎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或持續(xù)下降者,應謹慎使

用阿昔洛韋、泛昔洛韋、伐昔洛韋及瞬甲酸鈉,初始給藥前

應檢測血肌酎水平并根據肌酎值調整劑量及給藥間隔,例如

對于阿昔洛韋,當肌酎清除率為10~25ml/(min,1.73m2)

時,應延長用藥間隔至8h1次;當肌酎清除率降至10ml/

—22—

2

(min-1.73m)以下時,用藥間隔應延長至12ho使用澳

夫定則無需檢測血肌酎水平。

(2)VZV所致的腦膜炎/腦炎:美國感染病學會

(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IDSA)指南

推薦阿昔洛韋治療本病,輕中度病例靜脈滴注10mg/kg每8

h1次,連續(xù)治療10?14d,而嚴重病例應持續(xù)治療14~

21do

(3)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主要包括HIV/AIDS.惡性腫

瘤、器官移植、干細胞移植患者和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

患者等,無論是局限型還是播散型帶狀皰疹,均推薦靜脈滴

注阿昔洛韋8?10mg/kg每8h1次,療程7~10d,根

據病情需要可延長至10~14d0當出現阿昔洛韋耐藥時,

推薦靜脈滴注麻甲酸鈉,推薦劑量為120mg-kg1?(40

mg/kg每8h1次或60mg/kg每12h1次)。澳夫定不推

薦用于免疫抑制患者。

(4)兒童:帶狀皰疹發(fā)病率較成年人低,且病情較成人

輕,可口服阿昔洛韋20mg/kg每日4次;或權衡利弊,與患

兒家長充分溝通后,可慎重給予泛昔洛韋口服,體重<40kg

者12.5mg/kg每8h1次,體重240kg者250~500mg

每8h1次。重癥患者可靜脈滴注阿昔洛韋,W500mg/m2

或<15mg/kg每8h1次。

(5)妊娠、哺乳期:妊娠晚期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韋或伐

昔洛韋,嚴重者靜脈滴注阿昔洛韋,但妊娠20周前應慎用。

哺乳期口服阿昔洛韋未見乳兒異常,但口服泛昔洛韋需停止

哺乳。

(6)老年人:易出現皮膚、內臟播散及其他并發(fā)癥,宜

采用澳夫定抗病毒藥物積極治療。

(二)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初期多為濕熱困阻、毒積火盛,中期多

為脾虛濕蘊,后期多為氣滯血瘀。治療初期以祛邪止痛為先,

后期兼顧扶正固本。采用辨證分型治療,通常分為三型:肝

膽濕熱證、脾虛濕蘊證、氣滯血瘀證。

1.肝膽濕熱證:

發(fā)病初期,皮疹鮮紅,簇集水皰,皰壁緊張,瞅紅灼熱

刺痛,治宜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用龍膽瀉肝湯加減。中成

藥可選用龍膽瀉肝丸、加味逍遙丸、新潢片等。

2.脾虛濕蘊證:

發(fā)病中期,皮疹淡紅,皰壁松弛,糜爛滲出,疼痛或輕

或重,治宜健脾化濕止痛。用除濕胃苓湯加減。中成藥可選

參苓白術丸。

3.氣滯血瘀證:

——24——

發(fā)病后期,皮疹色暗、結痂,或皮疹消退仍疼痛不止,

治宜理氣活血、化瘀止痛。用血府逐瘀湯加減。中成藥可選

用七厘散、云南白藥、血府逐瘀膠囊、大黃蟄蟲丸等。

中醫(yī)外治有加快皮損愈合和鎮(zhèn)痛作用,并可能對減少

PHN的發(fā)生有益。在發(fā)病初期可用中藥青黛散、如意金黃散

外敷或火針治療,可促進干燥結痂并鎮(zhèn)痛。電針、攢針、艾

灸、拔罐、刺絡放血、穴位埋線的循經取穴及皮損局部取穴

治療,例如圍刺等,可用于ZAP治療的全過程。針灸聯合西

藥治療可提高療效,提高鎮(zhèn)痛效應,降低PHN發(fā)生率。

(三)局部治療

1.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帶狀皰疹目前尚缺乏高質量研究報告。國內一

項小型前瞻性研究顯示,局部單純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