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1頁
16-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2頁
16-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3頁
16-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4頁
16-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一、生物學特性(一)種類和病毒分型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簡稱乙腦病毒,屬蟲媒病毒的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病毒的形態(tài)結構,基因組特性、蛋白合成及加工等于黃熱病毒、登革熱病毒和森林腦炎病毒等其他黃病毒高度相似。病毒核酸為單正鏈RNA,基因組全長10976bp,自5’至3’端依次編碼結構蛋白C、M、E,以及非結構蛋白NS1~NS5.乙腦病毒抗原性穩(wěn)定,只有1個血清型。根據(jù)E基因全序列的同源性,可將乙腦病毒分為5個基因型(I、II、III、IV和V),各基因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區(qū)域性。(二)來源乙腦病毒于1935年最先在日本乙腦患者腦組織中被分離獲得,因此,又稱日本腦炎病毒,所致疾病在日本稱日本乙型腦炎。1940年。我國從腦炎死亡病人的腦組織中分離出乙腦病毒,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全國各地均有病例發(fā)生。(三)傳染性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與許多動物(如豬、牛、馬、羊、雞、鴨、鵝等)都可以成為本病的傳染源。人被感染后,僅發(fā)生短期病毒血癥且血中病毒數(shù)量較少,故患者及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不大。豬是乙腦病毒的自然感染者,特別是新生的幼豬,由于缺乏免疫力,具有較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癥。豬的感染高峰期通常比人群的發(fā)病高峰期早3周左右,因此,可通過檢查豬的感染率來預測當年的流行趨勢。蚊蟲感染后,病毒在蚊體內增殖,甚至隨蚊越冬或經(jīng)卵傳代,因此,蚊蟲既是傳播媒介又是病毒的儲存宿主。(四)傳播途徑乙腦是一種由蚊類傳播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傳播媒介是三帶喙庫蚊。此外,致乏庫蚊、白紋伊蚊、二代喙庫蚊、中華按蚊等亦可攜帶病毒。除蚊子外,在蠛蠓、庫蠓及塵蠓中也分離到乙腦病毒。蚊子吸血后,病毒先在其腸上皮細胞中增殖,然后進入血液并移行至唾液腺,通過叮咬豬、牛、馬、羊等家畜或禽類等易感動物二傳播。受感染的蚊子可攜帶病毒越冬并可經(jīng)卵傳代。病毒通過蚊子在蚊-豬-蚊等動物間不斷循環(huán),期間帶毒蚊子若叮咬人類,則可引起人類感染。(五)易感性人群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多表現(xiàn)為隱性感染及頓挫感染。顯性感染與隱性感染的比例約為1:300.因為成人多由隱性感染過得免疫力,因此,以10歲以下的兒童發(fā)病者居多,尤以2~9歲年齡組發(fā)病率較高。近年來,由于在兒童中普遍接種疫苗,故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發(fā)病率相對增高。(六)潛伏期潛伏期為4~21d,一般為10~14d。(七)劑量-效應關系目前尚未見有乙腦病毒對人準確感染劑量的報道。(八)致病性病毒經(jīng)帶毒蚊子叮咬進入人體后,先在皮膚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局部淋巴結等處增殖,隨后有少量病毒進入血流從而發(fā)生短暫的第一次病毒血癥。此時,病毒隨血循環(huán)散布到肝、脾等處的細胞中繼續(xù)增殖的大量病毒,再侵入血流從而發(fā)生第二次病毒血癥。第二次病毒血癥可引起發(fā)熱、寒戰(zhàn)及全身不適等流感樣癥狀。若不再繼續(xù)發(fā)展者,則成為頓挫感染者,數(shù)日后即可自愈;但少數(shù)患者體內的病毒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增殖,引起腦膜及腦組織軟化。臨床上表現(xiàn)為高熱、頭痛、意識障礙、抽搐和腦膜刺激癥等。嚴重者可進一步發(fā)展為昏迷、中樞性呼吸衰竭或腦疝,病死率高達10%~30%,約5%~20%的幸存者會留下后遺癥,表現(xiàn)為癡呆、失語、癱瘓及精神障礙等。(九)變異性乙腦病毒抗原性穩(wěn)定,只有1個血清型,在同一地區(qū)不同年代的分離株之間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抗原性變異,不同地區(qū)不同時間的分離株之間也無明顯差異。(十)環(huán)境中的穩(wěn)定性乙腦病毒在外界環(huán)境中抵抗力不強。乙腦病毒對熱的抵抗力較弱,56℃30min或100℃2min即可滅活。對低溫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強,冷凍干燥后4℃冰箱中保存數(shù)年,如加甘油或血清保存可增加其穩(wěn)定性。該病毒對酸、乙醚和三氯甲烷等脂溶劑敏感。在酸性條件下不穩(wěn)定,病毒感染性pH7~9時最為穩(wěn)定。(十一)藥物敏感性目前對乙型腦炎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十二)消毒劑敏感性乙腦病毒對化學消毒劑較敏感,乙醚、1:1000去氧膽酸鈉以及常用消毒劑均可滅活病毒。(十三)物理滅活紫外線、生物試劑的敏感性,超聲波、紫外線可滅活病毒。毒粒經(jīng)蛋白酶處理,不僅可以被滅活,而且表面突出物及血凝素也全部消失。(十四)在宿主體外存活乙腦病毒對低溫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強,冷凍干燥后在4℃冰箱中可保存數(shù)年,如加甘油或血清保存可增加其穩(wěn)定性。病毒在不同的稀釋劑內的穩(wěn)定性有明顯的不同,如10%水解乳蛋白和5%乳糖是比較好的稀釋劑。(十五)預防和治療方案迄今為止,對乙型腦炎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早期可使用利巴韋林、干擾素等。同時,應采用積極的對癥和支持療法,包括維持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重點處理好高熱、抽搐,控制腦水腫和呼吸衰竭等為重癥狀,降低病死率和減少后遺癥的發(fā)生。乙腦的預防應采用以防蚊、滅蚊及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消滅蚊滋生地,滅越冬蚊和早春蚊,重點做好牲畜棚等場所的滅蚊工作,減少人群感染機會,使用蚊帳、蚊香,涂擦驅蚊劑等措施防止被蚊叮咬。此外,預防接種是保護易感人群的根本措施。目前,在我國使用的是地鼠腎細胞滅活和減毒活疫苗,保護率可達60%~90%。二、實驗室相關活動風險評估與控制(一)實驗室感染性因子的種類、來源和危害1.感染性因子的種類根據(jù)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病原學特性和本實驗室的具體操作內容,可能的感染因子為乙腦病毒。2.感染性因子的來源(1)用于乙腦病毒抗體檢測的血液,包括全血、血清和血漿。(2)樣本采集和抗體檢測過程中涉及的所有實驗場所。(3)實驗室操作中可能產(chǎn)生的含病毒的氣溶膠。3.感染性因子可能造成的危害(1)被污染的實驗器材、器皿等對實驗室環(huán)境造成污染。(2)實驗室廢棄物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3)實驗人員暴露后感染。(4)實驗室含病毒的氣溶膠對實驗室環(huán)境造成污染。(二)實驗室常規(guī)活動過程中的風險評估與控制1.實驗方法(1)風險點識別未采用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或未經(jīng)確認的實驗方法進行檢測,使用新的或變更過得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錢,未經(jīng)技術確認,可能存在安全風險。(2)風險控制措施盡量采用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進行檢測,或使用經(jīng)過充分驗證的實驗方法;在使用新的或變更過得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前,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技術確認。2.樣品采集(1)所用器材一次性采血針、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簽及一次性利器盒。(2)風險點是被雖然乙腦四通過蚊子傳播的,但采血過程中若被乙腦患者的血液污染了皮膚、黏膜,或被含有乙腦病毒的血液污染了的針頭刺破皮膚,也有可能被乙腦病毒感染;血液標本濺灑、廢棄物處理不當?shù)仍斐傻沫h(huán)境污染。(3)風險控制措施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和真空采血管,采血人員經(jīng)過正規(guī)采血培訓,并熟練掌握采血技巧。采血前做好個人防護(防護服、乳膠手套、口罩);認真、仔細、謹慎操作,抽血后的針頭直接放入利器盒內,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或將使用后的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采好血厚直立于試管架中,防止倒翻;消毒棉簽等污染物放入醫(yī)療廢棄物專用袋中,統(tǒng)一進行消毒處理。3.樣本包裝和運輸(1)所用器材真空密封采血管、95千帕樣品輸送罐、A類標本運輸箱(UN2814冷藏箱)、運送車輛。(2)風險點識別若使用不合格包裝進行輸送,采樣管、真空采血管等容器密封不嚴,則將不能安全有效地防止運輸過程中包裝容器意外破損,從而產(chǎn)生污染擴散的可能。(3)風險控制措施嚴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樣品采用A類要求包裝和運送。A類采用三層容器包裝:第一層采用真空采血管裝樣本,應密閉、防滲漏;第二層采用95千帕樣品運輸罐,可容納并保護第一層容器,具有密封不易破碎、耐壓力防滲透且易消毒;第三層采用A類標本運輸箱,要容納并保護、固定第二層容器,且易于消毒,箱外面應貼上醒目的生物的安全標識。其由中心專車運回實驗室。4.樣品接收和前處理(1)所用器材離心機、生物安全柜。(2)風險點識別樣品管理員未按實驗室《樣本管理程序》(XJK/CX32)要求交接樣品;樣品前處理的離心過程中容器意外破碎或滲漏等,可能造成感染性物質濺出從而污染操作者的手、操作臺面、器物表面及地面。(3)風險控制措施樣品接受必須在專用的區(qū)域進行,合同評審人員和收樣人員嚴格按照樣品管理程序要求交接樣品,不得擅自打開包裝,收樣后及時洗手;開始檢測前,盛裝感染性材料樣品的容器必須在生物安全柜中緩慢打開,開啟容器時管口不能對著操作者;對含有感染性的樣品進行離心時,必須將離心蓋嚴實并關上離心機蓋,才能進行離心操作。5.樣本檢測過程(1)所用器材離心機、生物安全柜、移液器及吸頭、洗板機及酶標儀等設備。(2)風險點識別=1\*GB3①離心過程中,離心管意外破裂,造成血樣溢出從而污染離心機腔體,或在高速離心時形成氣溶膠而污染環(huán)境。=2\*GB3②加樣過程中血液樣本意外濺灑,造成人員或臺面、地面等環(huán)境污染。=3\*GB3③洗板、讀板時液體濺出從而污染設備表面或工作臺面。=4\*GB3④檢測過程中發(fā)生職業(yè)暴露,檢測人員被含有病毒的血液污染了破損的皮膚、粘液,有可能被乙腦病毒感染。風險控制措施所有檢測操作均在BSL-2實驗室中進行,檢測人員在實驗前按照二級生物安全防護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加樣移液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動作輕緩;判讀結果時酶標板輕拿輕放,避免體液濺出;待實驗完畢,先消毒手部,再脫去手套并立即洗手;若有意外情況發(fā)生,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同時,按《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實驗室意外事故”處置。6.陽性樣本的保存(1)所有器材生物安全柜、移液器、外螺旋塑料管、可密封的塑料凍存盒。(2)風險點識別乙腦病毒血清陽性標本留取時吸液操作不規(guī)范,導致血清濺出或污染外螺旋塑料管,陽性樣本未執(zhí)行雙人雙鎖管理,都存在污染人員或環(huán)境隱患。(3)風險控制措施按照二級生物安全防護要求做好個人防護;樣本的保留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動作要輕緩;所有樣本的血清或血漿都保留在帶有螺旋蓋的塑料管內,再裝入可密封的塑料凍存盒中,置于—20℃以下冰箱內保存,實行雙人雙鎖管理。7.陽性樣本上送(1)主要實驗設備和器材帶螺旋蓋的塑料管、95千帕樣品運輸罐(UN2814運輸罐)A類標本運輸箱(UN2814冷藏箱)和運送車輛。(2)主要風險點識別若包裝不規(guī)范或運輸工具無安全保障,易造成污染擴散,甚至樣本丟失。(3)風險控制措施陽性樣本應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3層包裝(同樣品采集),攜帶“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許可證”,由專車運送,并由專業(yè)人員全程護送。8.實驗室的清潔和消毒(1)所用器材70%~75%的酒精、施康清洗消毒液=1\*ROMANI。(2)風險點識別工作完畢后,若不及時對工作臺面、生物安全柜進行消毒,則有可能會對下次的操作人員造污然或感染。(3)風險控制措施工作完畢后,及時對檢測所涉及的工作臺面、地面和生物安全柜進行消毒,使用稀釋100倍的施康清洗消毒液=1\*ROMANI擦拭,用消毒液清潔后要干燥20min以上。生物安全柜用70%~75%的酒精擦拭消毒。待實驗和消毒完畢,先脫去手套,再脫去防護服,并正確用肥皂和流水洗手。9.實驗室廢棄物處置(1)所用器材醫(yī)療廢棄物專用袋、硬質耐高壓且防滲漏的垃圾桶、高壓滅菌器。(2)風險點識別剩余的陽性樣本管是高危污染源,采血過的針頭處理不當可造成環(huán)境污染、人員被刺傷,甚至感染;廢棄物的不規(guī)范處置可污染環(huán)境。(3)風險控制措施檢測采樣及實驗室產(chǎn)生的所有廢棄物,包括不需要的樣本、酶標反應板及其他物品等,均視為污染物。廢棄物儀應置于裝有“生物危害”標識的醫(yī)療廢棄物專用袋的硬質耐高壓且防滲漏的垃圾桶中,經(jīng)121℃高壓滅菌15~20min后才可運行實驗室,集中置于醫(yī)療廢棄物房,由有資質的醫(yī)療廢棄物處理單位上門收集,集中處置;裝有利器的一次性利器盒嚴禁再次打開,同上述垃圾一起處理;在處理廢棄物的同時做好交接記錄,所有相關記錄定期整理歸檔。(三)實驗室常規(guī)活動中其他風險評估與預防控制措施1.電力(1)主要風險點識別斷電或電壓不穩(wěn),存在引發(fā)電氣設備故障的風險。斷電導致運行中的生物安全柜、酶標儀、洗板機等生物安全防護設備、檢測設備突然停止工作,致使實驗活動被迫中斷,存在感染性物質外溢、污染操作人員和環(huán)境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由雙路市電供電,并為關鍵儀器設備配備應急電源(UPS),避免實驗室斷可能引發(fā)的生物安全風險,確保檢測工作順利進行。2.電氣操作(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活動涉及電氣操作,包括實驗室工作區(qū)電氣設備的啟動、關閉、安裝和維修;設備層內UPS、空調機組等電氣設備的啟動、關閉和維修等。這些電氣操作的過程可能存在觸電、電擊、造成電氣故障等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1\*GB3①電氣設備的設計及制造應符合相關安全標準的要求。實驗室工作區(qū)內若有380V電源插座,則需明確標識,并由有資質的專業(yè)人員進行操作。=2\*GB3②新的、改裝過的或修理過的電氣設備在未經(jīng)專業(yè)人員(如有資質的電工)完成電氣安全測試和設備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之前,不允許使用。=3\*GB3③電氣設備使用人員接受正確操作的培訓,操作方式不降低電氣安全性。電氣設備使用人員定期檢查設備可能引起的電氣故障的破損。只有專業(yè)人員才可從事電氣設備和電路工作。禁止未經(jīng)授權的工作。=4\*GB3④采取措施對設備去污染以降低維護人員被感染的風險。實驗室給排水設施設備(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含有給排水的設施設備,包括位于工作區(qū)和洗消間的高壓滅菌器和洗手池。水管道意外破裂、排水管道阻塞可能會導致感染性材料溢出,有污染實驗人員和環(huán)境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產(chǎn)生的所有染菌物及器具,必須先經(jīng)高壓滅菌或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后洗滌,洗消產(chǎn)生的污水集中排入中心污水池進行消毒處理,嚴禁直接排放。按照GB18466要求,監(jiān)測總余氯、糞大腸菌群及其他致病菌。4.實驗室設施設備管道(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設施設備管道穿越維護結構可能存在密封不嚴的問題,當感染性材料溢出時,有污染環(huán)境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所有管道穿越維護結構的部位應嚴格密封,定期進行檢測,避免感染性材料外溢從而污染環(huán)境。5.主要檢測儀器設備(1)酶標儀和洗板機=1\*GB3①主要風險點識別配備的酶標儀和洗衣板,未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檢定/校準、功能檢查和維護,不按照作業(yè)指導書或使用說明操作,不能確保設備的正常性能,影響檢測結果。在使用酶標儀和洗板機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氣溶膠和樣液濺出從而污染設備表面和工作臺面的風險。=2\*GB3②預防控制措施酶標儀每年校準一次,兩次校準之間再做一次期間核查;洗板機每年進行一次功能檢查;在洗板、讀板時,要做到動作輕緩,小心操作;倘若有液體濺出,要馬上進行消毒處理。離心機=1\*GB3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未正確配備密閉蓋離心機、帶密封蓋的真空采血管、耐壓螺旋蓋離心管,高速離心時可產(chǎn)生氣溶膠擴散。離心時沒有做好平衡,可能會發(fā)生離心管破裂、離心管蓋脫落,存在血樣污染離心轉子盒離心腔的風險。=2\*GB3②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配備帶有密閉蓋的離心機、密閉頭的真空采血管、耐壓螺旋蓋離心管;離心前做好平衡,選擇正確的離心速度和離心力;規(guī)范正確操作;每次使用后做好清潔消毒和使用維護記錄,定期進行功能檢查,確保離心機性能正常。6.生物安全設施設備(1)生物安全柜=1\*GB3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沒有按照操作規(guī)程或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維護,使生物安全柜的氣溶膠防護效果明顯降低,甚至消失,失去安全防護效果。設備因長時間使用未及時更換HEPA過濾膜,可出現(xiàn)工作窗口氣流速度降低或流向紊亂等功能失常狀況。如送風口被物品阻擋,則導致氣溶膠不能有效排除。生物安全柜使用后未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對清潔、維護人員將會產(chǎn)生污染。設備長期關停,將會使部分電器因原件老化從而失去正常功能。沒有及時對設備移位,碰撞受損等進行性能檢測。②預防控制措施使用人員經(jīng)過相關操作、維護培訓,操作時動作應輕緩,做到規(guī)范使用和維護。每年請有資質的服務機構對生物安全柜的風速、氣流、塵埃粒子、紫外線強度等主要性能指標進行檢測,確保其功能正常。(2)高壓滅菌器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沒有整齊配備高壓滅菌器,存在氣溶膠污染環(huán)境的隱患;沒有按照設備操作規(guī)程或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維護,可能使高壓滅菌器小火明顯降低,甚至失效,失去去污染與無害化的作用;高壓滅菌器長時間使用又不定期檢測滅菌效果,無法保證壓力容器的滅菌效果,存在滅菌不徹底從而引起污染的隱患。高壓滅菌器長期關停期間,如果不及時排干鍋內水分,則會將內部器件老化從而失去正常功能。②預防控制措施選擇下排式高壓滅菌器,防止氣溶膠污染。正確規(guī)范操作,定期維護,確保高壓滅菌器性能正常,做好使用記錄。對壓力滅菌器按照WS310.3《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檢測標準》規(guī)定,每次檢測化學指示物,監(jiān)控記錄溫度、壓力、時間等滅菌參數(shù)、每周精選生物檢測,以保證滅菌質量。個人防護用品①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不提供足夠數(shù)量的、符合質量要求的防護用品,包括防護服、防護眼罩、一次性乳膠手套、口罩和覆蓋足背的防滑鞋等,或使用大小不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個人防護用品穿戴、脫卸的程序方法不符合要求,均可能導致人員感染或環(huán)境污染。②預防控制措施選擇正規(guī)、符合質量要求的防護用品,使用前進行必要的培訓,按照正確的程序使用、脫卸。(4)應急救治設施和用品①主要風險識別點實驗室若沒有配備洗眼器,應急藥箱等必要的應急設施和物品,或應急用品種類不全、不合適或過期,則導致應急時無法發(fā)揮作用。②應急控制措施在實驗室內配備洗眼器、應急藥箱。配備75%乙醇、碘伏或其他消毒劑、創(chuàng)可貼等實驗活動相適應的應急物品,并在有效期內使用,由專人進行管理,定期維護、清理、更新。消毒滅菌劑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消毒劑產(chǎn)品無生產(chǎn)許可證、過期或配制方法不正確、種類選擇不合理,將會導致消毒效果降低、生物滅活能力降低或對物品腐蝕性增加,對皮膚造成刺激等問題。②預防控制措施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按照規(guī)定的消毒方法、消毒時間、消毒濃度(劑量)進行消毒,避免使用過期產(chǎn)品;消毒過程中消毒人員應做好必要的個體防護,防止發(fā)生意外。管理體系的風險①主要風險點識別管理體系(包括應急預案)是否健全和完善,是否符合實際管理要求,程序文件、作業(yè)指導書和操作規(guī)程是否科學和具有可操作性,是能否確保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果組織結構不健全、設置不合理,體系文件與實際工作不匹配,以及部門職責不清或銜接不當?shù)?,就都可能帶來安全風險。②預防控制措施定期開展對管理體系的評審,要特別關注應急預案、乙腦病毒抗體檢測標準操作規(guī)范(SOP)等,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訂、完善,以確保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持續(xù)有效的地運行。(四)工作人員的風險評估與預防控制措施1.人員數(shù)量和素質(1)人員數(shù)量①主要風險點識別人員過少會因缺少相互提示監(jiān)督或因工作量增大而導致操作過程中工作失誤增加,風險增加。②預防控制措施采樣和檢測人員的數(shù)量應與工作量想匹配,盡量有兩名同時采樣和檢測工作。人員結構①主要風險點識別新進人員若沒有高資歷人員帶教操作,則不能很好地處理意外事件,風險增加。②預防措施實驗室檢測人員的年齡和資歷結構應配備合理,新進人員應由高資歷人員帶教或監(jiān)督操作。職業(yè)操守①主要風險點識別微生物檢測實驗室存在較大的生物安全風險,若政治思想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的人員參與該項工作,則產(chǎn)生生物危害而危及人員安全、環(huán)境安全與社會安定的可能性較大。②預防控制措施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培養(yǎng)工作責任心。健康管理(1)主要風險點識別健康狀況主要包括心理、生理素質與免疫狀態(tài)。當身體出現(xiàn)腹瀉、嘔吐等胃腸道癥狀或機體免疫力低下及其他不適合工作的狀況時,職業(yè)暴露風險增加。(2)預防控制措施建立健康申報制度,遇有不合適工作的情況,及時向科室負責人報告并暫停工作。3.人員資質(1)主要風險點識別檢測人員不具備衛(wèi)生檢查相關學歷教育背景,不熟悉乙腦病毒抗體的檢測方法及操作規(guī)范,未執(zhí)行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培訓和考核,未獲得上崗證,無法保證工作質量和安全。(2)預防控制措施檢測人員必須是檢驗或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經(jīng)過上崗培訓和持證上崗。培訓內容至少應包括微生物檢測相關基礎理論、檢測技術及管理要求、實驗操作步驟、檢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以及生物安全。要求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能獨立熟練地操作。4.生物安全培訓需求(1)主要風險點識別檢測人員、輔助人員、后勤保障人員、進修實習人員上崗前沒有接守嚴格的生物安全,以及相關的生物安全設備操作的技術培訓,易導致生物安全事故的發(fā)生。(2)預防控制措施上崗前熟練掌握掌握生物安全儀器設備、設施操作技術,具備相關的生物防護能力。進修實習人員參與實驗室活動前必須進行生物安全知識的培訓,在帶教老師的監(jiān)督下工作。5.應急事件處理能力(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人員上崗前沒有接收實驗室意外事故處理、職業(yè)暴露后預防等突發(fā)事件處置的培訓。一旦發(fā)生意外事件,就不能有效地進行早期處理和控制生物安全事件。(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實驗室意外事故和職業(yè)性疾病報告制度》和《病原微生物安全應急處置技術方案》中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應急事件的處置,強化職業(yè)暴露的應急處理能力。(五)實驗室非常規(guī)活動中的風險評估與預防控制措施1.主要的實驗室非常規(guī)活動(1)實驗室外專業(yè)人員對實驗室設備的維護、維修、檢定/校準、檢測驗證(如主要設施設備的檢測驗證)和更換(如高效過濾器等的更換)等(2)實驗室后勤保障人員對實驗室及公共環(huán)境的保潔、實驗器材的清洗消毒。(3)實驗室外人員參觀實驗室和上級部門對實驗室的檢查等。2.主要風險點識別(1)上述人員進入實驗室從事相關活動,特別是不慎打翻、打破標本管或損壞儀器零部件時,可能會引起實驗室感染的風險。(2)實驗室運行過程中某些人員需要進入實驗室參觀,存在影響實驗活動正常運行或者導致相關或不相關的設施設備損壞的風險。

3.預防控制措施(1)實行人員準入制度、登記制度。進修實習人員進入實驗室從事檢測活動前,必須先進行生物安全和實驗室規(guī)章制度的培訓。若中心實驗室外專業(yè)人員和實驗室后勤保障人員確需進入實驗室從事相關活動,或上級部門需要進入實驗室進行檢查,應在對實驗室(包括環(huán)境和設施設備等)作徹底消毒后及實驗室未運行時才準入。(2)實驗室外專業(yè)人員和實驗室后勤保障人員必須要有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應對其進行生物安全培訓,提供安全指南,實驗室人員應協(xié)助、指導和規(guī)范進入人員在實驗室內的活動并對其安全行為進行監(jiān)督,進入人員必須遵守實驗室的各項管理規(guī)定,以確保人員和環(huán)境安全。(3)進入人員未經(jīng)許可絕對不能私自動用實驗室內有標志的危險品(除非經(jīng)過授權),絕不能將未經(jīng)消毒處理的物品拿出實驗區(qū)。(4)在實驗室進行設施、設備維護維修過程中,若發(fā)生意外事件,應立即報告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負責人根據(jù)造成的事故進行風險評估,并采取應對措施。按專業(yè)技術要求進行設施、設備的維護維修時,不能私自動用其他設施設備。相關或不相關的設施設備損壞時,應報告。 (5)當需要時更換HEPA過濾膜或高效過濾器時,應先對高效過濾器、HEPA過濾膜等作原位消毒后,專業(yè)人員才能進行更換。 (6)為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禁止未穿防護服的人員隨意進出實驗室的防護區(qū)域,同時也禁止穿防護服的人員走出實驗室的防護區(qū)域。 (7)對實驗室的設施、設備進行維護工作時動作輕柔,避免產(chǎn)生氣溶膠。(8)離開實驗室前,必須正確洗手。(六)相關實驗室已發(fā)生的事故分析和從分析中得到的啟示目前,已有乙腦病毒檢測導致實驗室人員感染相關報道,主要原因是實驗室人員在進行采樣、檢驗、廢棄物處置等工作過程中,個人防護不到位而吸入氣溶膠。因此,應嚴格遵守實驗室相關規(guī)定,做好個人防護,規(guī)范操作,防止職業(yè)暴露。(七)被誤用和惡意使用的風險與預防控制措施1.主要風險點識別陽性標本未明確識別,工作人員在實驗室活動過程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誤用實驗材料和設施設備等,導致人員感染和實驗室環(huán)境污染,發(fā)生人員受傷或設施設備受損等事故。2.預防控制措施(1)實行嚴格的人員準入和持證上崗制度。(2)所有活得批準進入實驗室工作的人員,必須嚴格按規(guī)程操作實驗材料、設施設備以及從事其他一切實驗活動,不得私自動用實驗室內任何不熟悉的物品。(3)發(fā)生事故時必須及時報告并作必要的處理和記錄。(4)實驗室內所有材料和試劑必須有明確的標識。(5)陽性標本嚴格管理,必須執(zhí)行嚴格的審批制度進行轉移。三、實驗室理化因素風險評估及安全防護措施(一)紫外線1.主要風險點識別潔凈實驗室、生物安全柜、BSL-2實驗室均使用紫外線燈進行物體表面消毒。紫外線波長為250~280nm,主要影響眼睛和皮膚,引起急性角膜炎和結膜炎、慢性白內障等眼疾病,還可誘發(fā)皮膚癌。紫外線燈開啟時,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可受到傷害。2.預防控制措施在實驗室工作應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人體,特別是眼部。生物安全柜表面應張貼紫外線危害標識,提醒實驗室人員小心紫外線危害。在進行紫外線消毒時,實驗室人員盡量遠離消毒區(qū)。如此基本可以避免紫外線對人體的危害。(二)輻射1.主要風險點識別輻射源或輻射事故可以間接導致病原微生物屏障系統(tǒng)的破壞,增加實驗人員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風險。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應遠離輻射源,如果無法避開,則應采取物理隔離措施,防止輻射源對檢測工作和人員健康產(chǎn)生影響。(三)施康清洗消毒劑=1\*ROMANI1.主要風險點識別施康清洗消毒劑=1\*ROMANI屬于含氯消毒劑,有效氯的含量為4.55%~5.55%,次氯酸鈉為主要殺菌因子,含氯的消毒液會殘留在空氣中不揮發(fā),長期使用會使人感到頭疼、惡心,刺激黏膜,對于有體質過敏的人,還容易引發(fā)過敏、哮喘疾病等。高濃度的含氯消毒劑對人的呼吸道黏膜和皮膚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可使人流淚、咳嗽,并刺激皮膚和黏膜。嚴重者可發(fā)生氯氣中毒。急性中毒者出現(xiàn)躁動、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因窒息而死。2.預防控制措施按照使用說明,根據(jù)消毒對象不同而配制不同的稀釋倍數(shù),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高濃度的消毒液,稀釋和使用時戴好手套,消毒后可及時開窗通風,如此基本可規(guī)避消毒液對人體的危害。(四)其他1.主要風險點識別實驗室內的照明和聲音(生物安全柜等)有可能因強光和噪聲對人員造成危害。2.預防控制措施對實驗室的照明和聲音等參數(shù)進行檢測,確保合格,避免強光和噪聲對人員的損害。四、實驗室火災風險與預防控制措施1.主要風險點識別(1)超負荷用電,電線過長(2)電器或電源老化、電器保養(yǎng)不良,例如電纜的絕緣層破舊或損壞。(3)用火不當?shù)纫l(fā)火災。(4)儀器設備在不使用是未關閉電源。(5)使用的儀器設備電源不是專為實驗室環(huán)境設計。(6)易燃、易爆品處理、保存不當。(7)在易燃物品和蒸氣附近有可能產(chǎn)生火花的設備。(8)通風系統(tǒng)不當或不充分。2.預防控制措施實驗室采取以下措施避免火災發(fā)生,保證發(fā)生火災后能夠安全撤離實驗室。(1)定期檢查電器插座、電線絕緣層是否完好,保證用電負荷,對易燃、易爆等危險品進行有效區(qū)域隔離。(2)實驗室配備滅火器。放置在易取的地點,擺放部位張貼滅火器標識。該滅火器用于撲滅可控制的火災,幫助人員撤離火場;對滅火器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確保其有效使用。(3)實驗室應配備應急燈,所有出口有清晰可見的“緊急出口”標識;當出現(xiàn)緊急狀況時,實驗室所有出口的鎖必須處于開啟狀態(tài),出口的設計應保證在經(jīng)過高危險區(qū)域就能逃脫,所有出口都能通向一個開放空間。(4)走廊、流通區(qū)域不得放置障礙物,不受人員流動和滅火設備移動的影響。(5)在實驗室工作區(qū)顯著位置張貼火警電話標識。實驗室每年對工作人員進行消防知識陪訓,包括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災發(fā)生時的應急行動等。五、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安全防護措施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的實驗室緊急狀況主要包括水災和地震等。(一)水災1.風險識別水災可能導致實驗室維護結構和設施損壞,實驗室內感染性材料隨水外溢。2.安全防護措施(1)在安全手冊中制訂《實驗室緊急事件應急預案》,并對所有實驗室人員進行陪訓。(2)實驗室一旦發(fā)生水災報警時,應立刻停止工作。首先,考慮實驗室內感染性物質和人員的轉移,實驗室負責人、中心主任根據(jù)條件及時采取對策,第一時間聯(lián)系相關消防人員,消防人員應有防護措施,并在受過訓練的實驗室工作人員陪同下,進入實驗室完成感染性(陽性)標本和人員的安全轉移工作。二地震1.風險識別發(fā)生地震會導致實驗室維護結構和設施損壞,存在人員受傷和實驗室感染性材料外溢的風險。2.安全防護措施實驗室應采取措施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保證災害發(fā)生后實驗人員能夠安全撤離實驗室,減少對人員和環(huán)境的影響。發(fā)生地震后,首先設立距實驗室維護結構20m范圍內的封鎖區(qū)。其次,對封鎖區(qū)進行消毒,然后由專業(yè)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對實驗室內部環(huán)境邊消毒邊清理,清理到樣品保存地點。如果保藏樣品的容器沒有被破壞,可把它安全轉移到其他安全的實驗室存放。如果保藏的樣品的容器已被破壞和發(fā)生外溢的情況,則應立即用可靠方法進行徹底消毒滅菌。處理現(xiàn)場的人需要由生物安全委員會評估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級別,決定是否用藥及確定預防性用藥方案。六、生物安全及其他緊急事件(事故處理預案)(一)實驗室生物安全時間(事故)處理措施1.皮膚針刺傷或切割傷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沖洗,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劑消毒傷口。2.皮膚污染用水和肥皂沖洗傷口污染部位,并用適當濃度的消毒劑浸泡,如70%乙醇或其他皮膚消毒劑。3.黏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污染部位。4.衣物污染盡快脫掉污染的衣物,并進行消毒處理。5.離心過程中離心管破裂應馬上關閉電源,讓離心機停止工作,并靜止30min。然后,緩慢打開離心機蓋,將離心杯平穩(wěn)地拿到生物安全柜中。如果發(fā)生泄漏,則將配制好的1%的次氯酸鈉消毒液灌入離心杯腔體中消毒30min。然后,棄去消毒液和離心管碎片,將離心杯清洗后擦干。6.污染物潑濺或溢出(1)發(fā)生小范圍污染物潑濺或溢出時,立即用清潔布或吸水紙覆蓋污染處,然后在上面倒上10~25倍稀釋的施康消毒液,并使其作用30min以上,再將清潔布或吸水紙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2)發(fā)生大范圍污染物潑濺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實驗室主管領導和生物安全委員會到達事故現(xiàn)場,并采取以下措施:①從污染處疏散人員,但要防止污染擴散。②控制污染擴散,鎖門并禁止人員進入。③查清情況,確定消毒處理的程序。④如果認為合適,可進行生物安全柜和(或)實驗室的低溫蒸汽甲醛氣體消毒,但生物安全柜和(或)實驗室必須有可靠的密封性能,人員必須完全離開。⑤發(fā)生溢出后應離開房間約30min。穿好防護服,被濺的地方用經(jīng)消毒劑浸泡的吸水物質覆蓋;消毒劑作用10~15min后清理污染處。移走吸水性物質,用消毒劑沖洗污染處。7.空氣污染可采用低溫蒸汽甲醛氣體消毒。甲醛具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實驗室的常規(guī)空氣消毒。(二)其他緊急事件(事故)處理措施在制定的應急預案中應包括消防人員和其他緊急救助人員。應事先告知他們哪些實驗室有潛在的感染性物質,讓他們熟悉實驗室的布局和設備。實驗室人員要熟悉緊急撤離的情況及緊急撤離的路線標識,在實驗室發(fā)生不可控制的火災、水災、爆炸或其他危險情況時,為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要進行緊急撤離。所有實驗室人員須了解緊急撤離的行動計劃、撤離路線和緊急撤離的集合地點,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緊急撤離演習,包括急救設備使用和采取相應急救措施。(三)生物安全及其他緊急事件(事故)報告和記錄(1)發(fā)生生物安全及其他緊急事件時,在緊急處理的同時必須向中心主管領導和生物安全委員會報告。(2)對于生物安全事件必須進行登記,記錄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詳細經(jīng)過和處理方法等。七、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保障風險管理(一)生物安全風險評估依據(jù)標準風險評估所依據(jù)的數(shù)據(jù)及擬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規(guī)程等均應以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等機構或行業(yè)權威機構發(fā)布的指南、標準等為依據(jù)。(二)危險發(fā)生的概率評估(見表6-2)表6-2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實驗活動危險發(fā)生的概率評估序號潛在危險因素危害程度發(fā)生概率固有風險措施合理性殘留風險風險可控程度1樣本運輸過程中容器意外側翻、破裂導致樣本泄露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2樣本接受、開啟及加樣等常規(guī)實驗活動中產(chǎn)生氣溶膠中度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3離心、加樣等實驗活動中意外事故造成盛裝標本容器破裂、溢出瞬間產(chǎn)生飛氣溶膠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4檢測未經(jīng)滅活的樣本對儀器與環(huán)境造成污染中度較大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5樣本、實驗材料及設施設備等被誤用中度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6陽性樣本被惡意使用中度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續(xù)表序號潛在危險因素危害程度發(fā)生概率固有風險措施合理性殘留風險風險可控程度7實驗器材未經(jīng)規(guī)范消毒造成污染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8廢棄物處理不當造成病原微生物擴散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9滅菌裝置不符合要求,滅菌不徹底造成污染中度較小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0檢測人員及工勤人員破損的皮膚、黏膜接觸到血液樣本或被銳器刺傷等造成職業(yè)暴露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1檢測人員個人防護不當造成病原微生物擴散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2非檢測人員、進修實習等外來人員進入實驗室的不當操作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13水、電、火災或自然災害造成的風險中度可能中度合理低風險可控(三)風險評估人員風險評估由中心主任組織檢驗科、質量管理科和其他熟悉乙腦病毒相關風險的專業(yè)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并形成風險評估報告。形成的風險評估報告經(jīng)中心生物安全委員會審核,請省市熟悉相關病原微生物特征、實驗設施設備、操作規(guī)程及個體防護設備的不同領域的專家同時進行評估和討論,不斷修訂完善。(四)風險評估報告風險評估報告應是實驗室采取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