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作品“壞人”更壞、“好人”更好現(xiàn)象探究_第1頁
演義作品“壞人”更壞、“好人”更好現(xiàn)象探究_第2頁
演義作品“壞人”更壞、“好人”更好現(xiàn)象探究_第3頁
演義作品“壞人”更壞、“好人”更好現(xiàn)象探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演義作品“壞人”更壞、“好人”更好現(xiàn)象探究摘要:本文以《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等作品中曹操和劉備的形象為例,探究演義作品中“壞人”更壞、“好人”更好的現(xiàn)象,得出“要真實了解一位歷史人物,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同時,查閱史料是必不能少的”這一結(jié)論。關(guān)鍵詞:探究

演義作品

更壞、更好現(xiàn)象

《三國志

》是一部紀傳體史書,其作者陳壽生活在蜀漢后期和西晉前期。他擔任過蜀漢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西晉時被舉為孝廉,歷任著作郎、平陽侯相、治書侍御史等職。因西晉政權(quán)是由曹魏政權(quán)禪代而來,作為晉朝臣子,陳壽的《三國志》是以魏國為“正統(tǒng)”,魏國君主均立為《紀》,而蜀漢、孫吳的君主則低一個規(guī)格,立為《傳》,但從整部作品來看,陳壽并沒有刻意抬高曹魏而貶低蜀、吳?!度龂萘x》研究專家、《三國演義大辭典》的作者沈伯俊先生說:“陳壽在記載三國的歷史時,態(tài)度比較公允持平,基本上能秉筆直書?!盵1]而《三國演義》則是在《三分事略》《三國志平話》等宋元講史話本、《單刀會》等宋元戲劇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一部世代累積型的歷史演義小說,是一部文學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寄托了作者的價值取向,讀者在作品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傾向。所以,一部帶有“演義”色彩的作品往往會出現(xiàn)“好人”更好,“壞人”更壞的現(xiàn)象?!度龂萘x》中“褒劉貶曹”的觀點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曹操在作品中扮演的是“壞人”角色,而劉備自然是“好人”無疑了。具體論證如下:一、演義讓“壞人”更壞《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具體怎樣讓“壞人”更壞,我們可以從曹操與呂伯奢、曹操與陶謙這兩宗公案中一探究竟。(一)曹操與呂伯奢的公案呂伯奢,《三國志·武帝紀》中根本沒有出現(xiàn)過這個名字,只是在裴松之給《三國志》作注時引的三個材料中有他:《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xiāng)里。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妒勒Z》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2]《魏書》記載的故事里面,做事不地道的不是曹操,而是呂伯奢的幾個兒子,他們竟然伙同賓客要打劫曹操,這不是窮極了找死嗎?于是曹操出于“正當防衛(wèi)”把他們殺了。這么看,曹操殺人有情可原?!妒勒Z》里記載的曹操形象明顯就差了一點,他有生性多疑的特點,呂伯奢的兒子熱情招待他,他覺得自己是從董卓那里逃出來的,呂家的人不可能真心對自己那么好,夜晚殺了呂家八口離開了。到了《雜記》,這一段的故事可就更豐富了,注重了細節(jié),亡命天涯的曹操如驚弓之鳥,他多疑過了頭,聽見了呂家有“食器聲”,便懷疑別人要害自己,于是趁夜殺人,一走了之。臨走還說了那句著名的要把他永遠釘在“不仁不義”十字架上的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關(guān)于這件事,《太平御覽·卷四七八·人事部一一九》里也有記載,是引了梁祚《魏國統(tǒng)》里的一段文字:初,太祖過故人呂伯奢也。遂行,日暮,道逢二人,容貌威武,太祖避之路。[3]這段引文只是告訴我們曹操經(jīng)過,或者拜訪了故人呂伯奢,究竟有沒有殺呂和他的家人并沒有明確交代。再看《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顯然是選擇了幾種記載中曹操形象最糟糕的《雜記》為藍本,更添加了一些細節(jié),前面幾本書里都沒有明確說曹操殺了呂伯奢本人,在《三國演義》里,羅貫中讓呂伯奢死得很明確。于是,曹操讓呂家滅門的慘案就板上釘釘了?。ǘ┎懿倥c陶謙的公案關(guān)于曹操征討陶謙的那件事,這里找到以下幾種文字資料:《三國志·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里這樣說: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戰(zhàn)。謙兵敗走,死者萬數(shù),泗水為之不流。[4]《后漢書·列傳·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里有這樣的記載: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shù)十萬人,雞犬無余,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5]《資治通鑒·漢紀·漢紀五十二》里這樣說:初,京、雒遭董卓之亂,民流移東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殺男女數(shù)十萬口于泗水,水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應、睢陵、夏丘,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6]綜合來看,《三國志》里的記載明顯比較客觀,兩軍交戰(zhàn),死傷在所難免,所以它說“謙兵敗走,死者萬數(shù)”,根據(jù)文字,這里死的應該主要是參與戰(zhàn)爭的“兵”,且說死亡人數(shù)是“萬數(shù)”。到了《后漢書》,沒有強調(diào)兩軍作戰(zhàn),直接用了“殺”這個詞,且“殺”的不是“兵”,是“男女”,這“男女”顯然指的就是百姓了??吹迷僮屑氁稽c,會發(fā)現(xiàn)死亡人數(shù)由之前的“萬數(shù)”上升到了“數(shù)十萬”,不僅如此,連“雞犬”都是“無余”的?!顿Y治通鑒》描寫曹操的這次殺戮活動和《后漢書》大致一樣,只是在個別地方進行了渲染,“殺”已經(jīng)不足以寫出曹操的可惡了,司馬光用了“坑殺”一詞。何為“坑殺”?史家一般將“坑殺”這個詞用作譴責,指屠殺無辜,如大規(guī)模殺俘和殺平民??梢韵胍?,司馬光是帶著對曹操的一種怎樣厭惡和譴責的心理整理這一段文字的。他也寫了“雞犬亦盡”的情景,還用了極其夸張的手法補了一句“墟邑無復行人”,是謂當?shù)氐幕钗镆呀?jīng)都被曹操斬殺盡了?!度龂萘x》的作者又如何寫?文字雖不多,卻極有分量——“殺戮人民,發(fā)掘墳墓”。羅貫中認為,只是讓曹操殺活物還不足以把他刻畫成魔頭,必須還得要他做一些更加令人發(fā)指的事情——連死人都不放過,于是《三國演義》里的曹操除了殺害百姓還要“發(fā)掘墳墓”……對比了《三國志》等作品和《三國演義》當中和曹操有關(guān)的這兩宗公案,讀者能明顯感受到羅貫中極力渲染、夸張,只是為了讓他筆下的“壞人”更壞,以便坐實曹操梟雄的身份。逆向探究,羅貫中會不會也用同樣的手法讓自己塑造的“好人”更好,把“好人”送上永遠被人歌功頌德的舞臺呢?二、演義讓“好人”更好羅貫中如何讓自己筆下的“好人”更好?《三國演義》第十一回、第十二回中的“劉玄德三讓徐州”這一情節(jié)值得探究。曹操要攻打徐州,徐州告急,徐州牧陶謙到處搬救兵。他搬的救兵當中,有一個是孔融。而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又是劉備解圍。于是,孔融邀請劉備同他一起去徐州助陶謙,劉備應允。徐州牧陶謙一見劉備就覺得他“儀表軒昂,語言豁達”,要把徐州的牌印交給劉備,劉備拒絕。陶謙好說歹說,劉備就是不接受,陶謙只得作罷。這是“劉玄德一讓徐州”。之后,曹操因兗州事急退兵,陶謙設(shè)宴招待前來相助的各路人馬。在宴會上,陶謙第二次提出要把徐州讓給劉備。這一次“勸說團”的陣仗就比較大了。先是陶謙本人,他說自己年齡大了,兩個兒子又不成器,而劉玄德“帝室之胄,德廣才高,可領(lǐng)徐州”,劉備如果不答應,他會死不瞑目。接著是陶謙的部下勸說。糜竺說,當下漢室衰微,“海宇顛覆,樹功立業(yè),正在此時”,劉使君應該領(lǐng)徐州。陳登說,陶謙多病,已經(jīng)不能處理政事了,讓劉備不要拒絕。見劉備無動于衷,劉備的手下也加入了“勸說團”。關(guān)云長說:“既承陶公相讓,兄且權(quán)領(lǐng)州事?!睆堬w更是直白:“又不是我強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讓,何必苦苦推辭!”其間,劉備還推薦把徐州讓給“四世三公”的袁紹。北??な乜兹趧袼骸霸汾V锌莨牵巫銙忑X!”無論眾人怎樣勸說,劉玄德就是不肯接受。無奈,陶謙只好建議劉備先到離徐州不遠的小沛駐軍。聲勢浩大的“劉玄德二讓徐州”就這樣結(jié)束了。再往后,年邁的陶謙忽然染了病,病情越來越重,病榻上的他又把劉備請來,言說自己病入膏肓,希望劉玄德以漢家城池為重,接受徐州牌印。劉備推辭,陶謙以手指心而死。徐州官員哭著要把牌印交送給劉備,劉備堅持不接受。直到第二天,徐州的百姓擁到府門前哭拜著說,如果劉備不領(lǐng)牌子,他們都不能安生了。關(guān)、張二人再三相勸,劉備才勉為其難接受了徐州。如此看來,讓劉備接受徐州,其難度不亞于攻下一座城池!也因此“三讓徐州”被傳為美談,世人皆贊劉玄德忠厚仁義。歷史上真實的劉備“讓徐州”的時候究竟有沒有如此大陣仗?我們無從探究,只能從《三國志》中找尋一些蹤跡?!度龂尽は戎鱾鳌分杏羞@樣一段文字: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屯小沛。謙病篤,謂別駕糜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下邳陳登謂先主曰:“今漢室陵遲,海內(nèi)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nèi)所歸,君可以州與之。”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yè),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謂先主曰:“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毕戎魉祛I(lǐng)徐州。[7]《三國志》里的“三讓徐州”在哪?陶謙活著的時候,當面要送劉備徐州的行為一次都沒有,只是臨終留遺言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陶謙死后,他的部下就去請劉備來管理徐州,其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