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陽縣第三中學2024年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云南省元陽縣第三中學2024年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云南省元陽縣第三中學2024年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云南省元陽縣第三中學2024年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云南省元陽縣第三中學2024年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元陽縣第三中學2024年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他所闡釋的,似乎就是對世俗的快樂與權利,保持一種斯多噶派式的漠然。以及回歸過去的空幻而單純的生活。他的遺著,有異常簡潔的文體,極為幽懸,一如謎語?!辈牧现械摹八?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中國隋唐科舉制、雅典梭倫的財產等級制、羅馬的萬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B.實現了選賢任能C.推動民主政治的發(fā)展D.拓寬了官吏選拔途徑3.1902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指出:“種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則至難定?!练Q漢族,則以始通匈奴得名,稱曰唐族,則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边@表明,在晚清知識分子中A.反對王朝統(tǒng)治的呼聲高漲 B.已產生民族國家觀念C.掀起批判傳統(tǒng)文化的思潮 D.開眼看世界成為主流4.唐代吏部對于下級官員的選官量才注重“四事”,分別是身材豐偉、言詞辯正、書法遒美、文理優(yōu)良。如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又稱“三實”。這反映了A.科舉制有利于選拔優(yōu)秀的官員 B.形象與文化是選官優(yōu)先標準C.官員勤勉任勞的品質最被看重 D.儒家立德觀念具有至高地位5.據歷史記載,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農”“工”“商”四民分業(yè)的規(guī)定,但中唐到宋代,職業(yè)的等級差別在縮小或消弭,四民之間的流動性日益增強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國家政策的調整 B.生產方式的革新 C.傳統(tǒng)文化的成熟 D.社會經濟的轉型6.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設立四大經濟特區(qū),其中珠海經濟特區(qū)位于如圖中的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7.1902年,《續(xù)改內港行船章程》規(guī)定:英、日兩國“可向中國人民在河道兩岸租棧房及碼頭”,如果遇有淺水河道,不便通行,“即行禁止英輪(或日輪)行駛該河,但華輪亦應一律禁止”。上述規(guī)定A.使洋貨暢銷中國內陸 B.擴大了外國的租界管轄權C.危害了中國國防安全 D.緩解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8.孫中山早期的民族主義強調“驅除韃虜,恢復中華”。1924年《國家建設民族主義》中則提出要結合四萬萬人成一個堅固的民族,用民族精神來救國。這一轉變A.突顯了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 B.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開展C.反映了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 D.體現了其民族平等的觀念9.1932年1月,美國成立復興金融公司,取代國家金融公司,該公司有權在取得足夠擔保的條件下,向銀行、保險公司、鐵路公司等工商企業(yè)放款。第二年,國會允許貸款給各州救濟失業(yè)機構和自負盈虧的公共工程。美國的這些做法旨在A.緩解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B.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為全面推行新政創(chuàng)造條件D.刺激經濟的復蘇和發(fā)展10.中英《天津條約》明確規(guī)定:兩國“約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規(guī),亦可任意交派秉權大員,分詣(去)大清、大英兩國京師”,并對駐外公使待遇、來往禮節(jié)做了規(guī)定。這反映出A.清廷舍棄了傳統(tǒng)華夷觀 B.清朝利用國際法維護利權C.英國謀求擴大侵華權益 D.中英間形成平等外交關系11.羅斯福貫徹新政的主要途徑是A.推動國會立法 B.發(fā)布總統(tǒng)命令C.加強輿論宣傳 D.設立軍隊監(jiān)管12.在亞洲民族解放運動史上,甘地創(chuàng)立了一條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獨特道路。下列項中,有關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A.甘地以國大黨主席的身份領導運動B.起因于殖民當局頒布了食鹽專營法C.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得到空前高漲D.運動中甘地沒有譴責人民使用暴力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從侵略擴張到覆滅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所謂“脫亞入歐、富國強兵”的道路,日本軍國主義開始對外向海陸兩個方向擴張侵略。日本的侵略擴張給中國以及亞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但是,歷史反復證明代表非正義的、反人類的侵略者是要注定失敗和滅亡的。問題:以“從侵略擴張到覆滅”為主題,簡述日本軍國主義是如何從侵略擴張走向覆滅的歷史。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中央設有國子學、太學、廣文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七學。國子學收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和從二品以上曾孫,太學收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和從三品曾孫,廣文學收附監(jiān)修進士學業(yè)的人,四門學只準收七品以上、侯伯子男之子及庶人的俊士。律學和書、算學可收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地方州縣也設有經學博士、助教,學生多收“仕家子弟”。宋代,中央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三學,州縣設州縣學。國子學收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孫,太學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在五代、宋時出現了“書院”,所學內容仍局限于科舉考試的內容,與官學無多大區(qū)別。勸之以學,誘之以祿,是辦學的指導思想。——摘編自陸杰峰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晚清要推行教育現代化建設并取得成功是很難想象的。而辛亥革命后所建立起來的現代意義上的教育體系很快被軍閥混戰(zhàn)所摧殘。國民黨統(tǒng)治大陸時,更沒能實施大規(guī)模的教育現代化建設。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建構形成了實施大規(guī)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體制與組織架構。改革開放30年教育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表明中國初步打破了教育現代化建設動力長期不足的僵滯局面?!幾岳畲貉唷钐焘吨袊F代教育制度的演變歷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宋兩代教育制度的相似之處,并說明宋代教育制度出現的變化及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教育制度發(fā)展的特點,并分析新中國成立后現代化教育制度形成與發(fā)展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保持一種斯多噶派式的漠然”“回歸過去的空幻而單純的生活”“極為幽懸,一如謎語”表明該思想家的思想帶有無為的思想。結合百家爭鳴可知,“他”指的是老子。A正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禮”,材料未體現,B錯誤;荀子主張制天命而用之,材料未體現,C錯誤;墨子提出“兼愛”“非攻”“尚賢”的主張,材料未體現,D錯誤。故選A。2、A【解析】

隋唐科舉制擴大了官吏的來源,雅典梭倫的財產等級制使工商業(yè)奴隸主、平民也參與到政治中來,羅馬的萬民法擴大了適用范圍,三者都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A正確;雅典梭倫改革的財產等級制不是選拔官吏的政策,排除B;C明顯不符合中國的科舉制,它是專制的產物,不是民主政治,排除;雅典梭倫改革的財產等級制不是選拔官吏的政策,排除D。3、B【解析】

依據材料“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來看,晚清時期的知識分子已經將國家與民族區(qū)分開來,表明晚晴知識分子民族意識覺醒,國家觀念產生。B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國家觀念,反對王朝統(tǒng)治的觀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明末清初已經產生了批判傳統(tǒng)文化的思潮,C錯誤;依據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可知,材料只是夏曾佑一個人的看法,不能反映整個中國知識分子的狀況,D錯誤。故選B。4、B【解析】

據材料可知,“身材豐偉”是形象方面的要求,“言詞辯正、書法遒美、文理優(yōu)良”是文化方面的要求,以“四事”為選官優(yōu)選標準,B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體現科舉制的選官,A項錯誤;官員勤勉的品質是排稍后的標準,C項錯誤;材料沒有強調儒家立德觀念的地位,D項錯誤。5、A【解析】

由于重農抑商政策和抑制土地兼并政策的松動,商人社會地位有一定提高,工商業(yè)者也可購買土地,從而四民之間的流動性日益增強,故答案為A項;當時的生產方式沒有出現革新,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中的現象沒有關系,排除;社會經濟沒有轉型,仍然是自然經濟為主,排除D項。6、A【解析】

依據圖片并結合四大經濟區(qū)的地理位置來看,①處是珠海,A正確;②處是深圳,B錯誤;③處是汕頭,C錯誤;④處是廈門,D錯誤。故選A。7、C【解析】

據材料“1902年,《續(xù)改內港行船章程》規(guī)定:英、日兩國可向中國人民在河道兩岸租棧房及碼頭”可知,英、日兩國的侵略勢力已經深入到內地,危害了中國國防安全,C正確;材料主旨是強調“英日兩國可向中國人民在河道兩岸租棧房及碼頭”,A不是材料主旨;租界是指兩個國家議訂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國的領土上為擁有行政自治權和領事裁判權的另一國設立的合法的外國人居住地,與材料不符,B錯誤;據所學可知列強侵略加深,對清政府的財政應該是不利的,故D說法錯誤。8、B【解析】

材料表明孫中山三民主義獲得了發(fā)展,成為新三民主義,這是國共合作的基礎,因此這一轉變推動國民大革命的開展。B正確;材料突顯的是民族救國,而不是反帝反封的斗爭目標,A排除;不能因為民族精神來救國就得出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結論,C排除;材料未體現民族平等的觀念,D排除。故選B。9、D【解析】

據材料可知,此時美國處于經濟大危機時期,政府采取了貸款的方式給工商企業(yè)、救濟失業(yè)機構和公共工程,目的是刺激經濟的復蘇和發(fā)展,D正確;材料不僅有對救濟機構的貸款,而且還有對企業(yè)的貸款救助,故A片面;據材料時間可知此時是胡佛政府時期,而強化國家對經濟干預是羅斯福新政,B錯誤;C與材料無關。10、C【解析】

侵華戰(zhàn)爭勝利后,英國在條約中明確派駐公使入駐北京,這反映了英國謀求擴大侵華權益,C正確;A表述絕對,排除;B與題無關,排除;中英兩國在外交上并不平等,排除D。11、A【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羅斯福通過制定頒布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推進了新政的順利進行,如頒布《工業(yè)復興法》等;選A;發(fā)布總統(tǒng)命令、加強輿論宣傳、設立軍隊監(jiān)管與立法相比都不是主要途徑,排除BCD。12、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使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得到空前高漲,故C正確;當時甘地并不是國大黨主席,故A錯誤;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起因于阿姆利則慘案,排除B;甘地曾譴責人民使用暴力,排除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能圍繞與問題相關性較強的核心知識進行回答。僅羅列相關史實,沒有敘述結構酌情給分。明治維新后,日本就開始向海外擴張。于(1872年日本吞并琉球王國,1879年設立沖繩縣。)1894年日本發(fā)動甲午戰(zhàn)爭,次年1月乘機竊取釣魚島,4月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占,勒索白銀2.3億兩。之后,日本就向大陸擴張?!恶R關條約》中,日一度割占遼東半島,但在俄法德三國干涉下被迫放棄。(日視俄為大陸擴張的主要障礙,大力擴張陸軍,準備與俄爭霸。)一戰(zhàn)爆發(fā)后,日借對德宣戰(zhàn)之機,進占青島及山東半島。1931年日本陰謀制造九一八事變,建立偽滿洲國,(并策動內蒙獨立、華北五省“自治”。1937年日挑起盧溝橋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占領大半個中國。日在侵華戰(zhàn)爭期間,制造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慘案,(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使用化學武器、細菌武器,通過731部隊進行活體實驗,強征中國勞工、從軍慰安婦。)整個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共傷亡3500萬人。二戰(zhàn)中,日本還向向太平洋擴張。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摧毀美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中、美、英同時對日宣戰(zhàn),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東方戰(zhàn)場牽制和消耗了日陸軍絕大部分力量,有效策應和支持了歐洲戰(zhàn)場,美從海上發(fā)起反擊。1945年8月,蘇聯參戰(zhàn),美在日廣島、長崎擲下兩顆原子彈,日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接受《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剝奪侵略擴張得來的一切領土。這標志著近代以來,日本軍國主義向大陸和海洋侵略擴張的路線徹底破產。二戰(zhàn)后,由于冷戰(zhàn)爆發(fā),美對日政策從“改造”轉向“扶持”,日軍國主義罪行未得到徹底清算。在美支持下,1972年,美將沖繩“歸還”日本,日乘機非法控制釣魚島?!窘馕觥?/p>

依據日本的發(fā)展史實可知,日本明治維新具有不徹底性,為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奠定了基礎。日本明治維新后逐漸強大起來,制定了所謂的大陸政策,對外進行侵略,先后在1984年發(fā)動對中國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1931年發(fā)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同時還向太平洋進行擴張。最后在中國的抗戰(zhàn)和世界反法西同盟的支持之下,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標志著近代以來,日本軍國主義向大陸和海洋侵略擴張的路線徹底破產。二戰(zhàn)后,由于冷戰(zhàn)爆發(fā),美對日政策從“改造”轉向“扶持”,日軍國主義罪行未得到徹底清算。因此日本的右翼勢力有重新復燃的傾向。依據以上史實,然后結合所學加以說明。注意:要用與問題相關性較強的核心知識進行回答,不能只是羅列相關史實。14、(1)相似之處: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體系;學校招收學生都有資格限制;學校教育與仕進(或科舉)結合緊密;教學內容是儒家經典;目的均為培養(yǎng)統(tǒng)治階級所需要的人才。變化:資格限制有較大程度的放寬(或平民化傾向增強);出現了書院。影響:有利于推動社會階層流動的加速;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推動了文化發(fā)展;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但培養(yǎng)的主要是皇帝的忠實奴仆,強化了專制皇權。(2)特點:由封建專制主義教育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演變;近代化進程緩慢。意義:改變了教育落后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索質;促進人才的培養(yǎng),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窘馕觥?/p>

(1)相似之處:據材料“唐代,中央設有國子學、太學、廣文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七學?!胤街菘h也設有經學博士、助教,學生多收“仕家子弟”。”、據材料“宋代,中央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三學,州縣設州縣學”可知,唐代和宋代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體系;據材料“唐代……國子學收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和從二品以上曾孫,太學收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和從三品曾孫,廣文學收附監(jiān)修進士學業(yè)的人,四門學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